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發布的北海道地震預警?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12月19日發布調查公報,指出位於北海道近海的千島海溝未來30年內可能即將發生會引發北海道東部特大海嘯的超巨大地震,震級在M8.8級甚至以上。

https://m.weibo.cn/status/4186751020503558


更新一次,可能沒說清楚。

有評論說,日本防災做得好,所以「在日本,它的社會意義個人感覺並沒有那麼大」,在這裡回復一下。我想強調一點:效率。比如說日本政府在未來10年有1000 億美元預算,用於減災,那這錢該花在哪兒呢。這個預報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幫助政府找到刀刃上,提高減災效率。

以下為原文

============================================

反對地質大佬關於長期預報「屁用沒有」的答案。我的背景是大氣科學,不過在grad school 里也修過一門John Shaw 的 Natural Disasters,學了幾周的各種faults 和地震。跨了領域,我不清楚John 在地震圈是什麼地位,不過想來哈佛大學的系主任應該是不會差的。在這裡扯幾句從John 的課上學到的。

一句話回答:長期預警很有必要

政府機構和學術界利用已有的知識,盡最大能力做出預報,在政策層面和個人層面都可以推動社會更好的作出準備,起到減輕災害的作用。

  1. 比如可以推進政府撥款建立監測和警報網路。地震波再快也快不過光速,當監測網測到A 地發生強震以後,通過警報網路,在震後幾秒內,通知到離震中幾百公里 B 城市的市民。這些人仍然有機會跑出建築或躲到建築內的避難室,幾十秒的時間能救下數以十萬百萬計的人。
  2. 比如可以推動政府撥款支持海嘯危害的研究。找出最容易受災的海岸線,並在該處加固加高防波堤。
  3. 比如可以推動individuals 在家準備地震應災箱,甚至設立安全室。

一定要能告訴你下周三下午兩點28 分在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30 號會有8 級強震才不是「屁用沒有」么?

做大氣的不能預測明年5 月1 號有沒有颱風登陸福建,但我們能告訴你,在全球變暖下,會有更多的超強颱風。這也是「屁用沒有」么?

當然不是。我的導師的研究推動美國了某地立法,要求新修的建築提高防洪標準。因為全球變暖前「百年一遇」的洪水標準,在未來會變成「十年一遇」。現在每戶多花$1000, 在未來幾十年地下室被淹的幾率會減少幾個數量級,省下十萬美元。這實在是大有「屁用」。

==========================================

再多扯幾句科學的意義。

科學的意義一方面是了解所有的未知,另一方面,就是儘可能的在應用層面,推動社會發生好的改變。任何好的改變,不都是好的么。

哪怕這個所謂的「30 年預警」,提醒了一個人,在家準備了地震應災箱子,並因此在未來的地震中自救成功,這也是科學存在的意義。


1.屁用沒有(對於想要知道具體地震時間的普通人,但對於政府制定有關應對方案有參考價值)。

2.中國也會。

3.為什麼日本的中長期地震預報會被中國的微博關注,而中國地質學家自己做出的中長期地震預報無人關注?

我覺得第三個問題比較有趣。


地震預測,尤其是中長期地震預測作為地質學的一個研究方向,是有其科學理論支撐的。

只是在給大眾科普的時候,往往卻因為過於簡略而顯得「神棍」。

我記得09年還是10年看了一個關於地震的紀錄片,其中就有日本科學家對日本歷史上的地震記錄做了分析,然後結合日本地質狀況(伊豆半島等)對(以日本視角的)東海、東南海、南海地區的地震做了中長期預測,節目中說:

日本東海地區已經到了一次超大型地震爆發的回歸周期了,預測未來20年內會有8級以上地震發生。

然後11年3月,果然奶中了。。。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屁用沒有,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對未來20-30年的風險進行準備。

BBC在08年汶川地震以後拍攝了一部關於地震預測的紀錄片:

【BBC】為什麼我們不能預報地震_科學探索_紀錄片_bilibili_嗶哩嗶哩


查好北海道相關上市會社,準備賣空,誓與專家共存亡


這種長期預報基本沒啥用,時間跨度太大。就跟南加州強震預報一樣,告訴你今後幾十年會震對普通人來說根本沒啥用,你該住還是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地震中 高樓反而不會倒?
是什麼樣的需求,使記者不顧生命危險,現場報道?
如何評價電影《唐山大地震》?
視頻「10 級地震中,故宮模型巋然不倒」的抗震驗證方法是否正確?

TAG:日本 | 地震 | 北海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