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北美留學圈是一個大圈子。裡邊還有若干的小圈子。每個小圈子之間又會有或多或少的交集。

一個人可能屬於若干個圈子。

富二代跟富二代玩,學霸跟學霸玩。富二代兼學霸的人既跟富二代玩也跟學霸玩。

美高的喜歡跟美高的玩,國內高中的喜歡跟國內高中的玩。上了一年國內高中轉學去美高的富二代學霸,跟誰都玩。

嚮往華爾街的跟嚮往華爾街的人玩,寫代碼的跟寫代碼的一起玩,想去華爾街寫代碼的跟兩邊都玩。

富二代跟靠助學金上學的人玩不到一起,學霸跟學渣玩不到一起。

想去華爾街的想不透想去谷歌的人,想去谷歌的看不透為什麼會有人會去華爾街。還是想去華爾街敲代碼的人看得透。

Ivy league同屆的人多少都互相有所耳聞,參加一個活動就全認識了。同一個城市來的,全互相認識。

就那麼大點兒圈子。

話又說回來,若不是上相同的課,或是有共同的興趣,參與相同的活動,基本全不認識,即使是同一所學校的。

人太多,圈子太大。

你可能會說我自相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同一類人,雖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

若非同類,雖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


課前一個外國朋友問我:為什麼一些中國女孩子都喜歡穿的和貴婦一樣來上課?

他他媽講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5.12更新-------

男裝:


出國以前我以為,那會是一群雖然專業不同背景多樣,但都是(至少大部分是國內一本)本科,成績不會很差,共同經歷了托福GRE申請陶瓷的人,會是一群能夠找到共同語言相似理想和人生價值觀的一群人,應該能找到很多知交好友吧。至少的至少,這層層的篩選下來的圈子會比國內本科時候更加一致。

出國以後我發現,這不僅不收斂,簡直就是發散的嘛!這裡有學霸中學霸、土豪中的土豪、奇葩中的奇葩、當然也有大量的靠譜男女好青年/中年?!

另外,留學的人切斷了和國內、同學、朋友的聯繫,大家都可以算作是一個新的開始。再加上這個圈子很小,我就甚至從同一個人的國內和國外同學得到關於他完全不一樣的評價。

總之,這應該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方,一個新的開始。身處這個相對嶄新又流動的環境,每個人的性格、決心和行為都有放大的可能。


補充一下吧。就不匿了。反正認識我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我。不認識我的人,你咬我呀!!!

~~~~~~~~~~~~~~~~~~~~~~~~~~~~~~~~~~~~~~~~~

我個人很討厭所謂圈子,因為首先得定義什麼是圈子,我們所有人還都生活在生態圈裡呢。

當然,北美留學圈跟馬欄坡圈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財務上和學歷上的篩選。

所以呢,北美留學圈裡還是有那麼一撮很特別的人,當然60%都是普通人。

既然是留學圈,就不八那群留學後工作的人啦。

普通人在美帝圈,就是宅,看爸爸去哪兒之類的綜藝節目,去上個課,周末一群中國人吃火鍋,偶爾有什麼活動,不需要門票或者門票比較低的。

高富帥白富美的圈:出席派對(確實比電影都精彩,比如在紐約市中心的高樓上辦個泳池party,然後一輛輛加長版林肯),參加各種藝術展的preview,周末去旅行,郊遊,騎馬,高爾夫,品酒,開飛機,打槍等等等白富美們基本都有固定男朋友——高富帥。以及,他們學習都很好!參看gossip girl。

花花公子的圈:dating姑娘以及以dating姑娘為目的的派對。沒姑娘的時候他們就一群人交流怎麼泡妞。

學霸的圈:實驗室,free pizza邊上,一個月一次的聚會什麼的。大牛很多。有些人不善言辭,但是真的特別聰明。而且做的事情很geek,參看生活大爆炸。也有IQ EO雙高的學霸,他們也是一個圈。做一些普通人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去南極研究企鵝,沒事去非洲爬個乞力馬扎羅。

還有一個說出來顯得我很mean的圈:就是一群家境一般但是一心想過白富美生活的姑娘,要麼努力在社交媒體上摳logo造型,要麼就是在各種social上試圖認識有錢的人,這個圈子勾心鬥角很厲害。

其實留學生圈特別小,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小於等於三,像奶茶什麼的,真是隔了一個人就認識。

圈子跟圈子間雖然交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混真正二代圈,幾乎不可能。

因為圈子窄,戀情很多,難免遇到舊情人,為了避免尷尬,大家都相見亦是朋友。所以大家在感情上,糾紛很少。

大部分留學生很善良,哪怕是花花公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在北美那種環境下,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很少虛偽。我始終相信大部分人本性善良,即使是花花公子,也是天性使然。何況他們一般都很帥,約會幾次也很開心。


你的生活費決定了你所能進的圈,不同的圈之間基本沒有交集。

例如:

我讀書的時候比較窮,有個朋友請我去參加他們每周五晚上的德撲一百刀現金友誼賽,沒錢,沒去。。。

再例:

我讀書的時候實驗室有下面幾個圈:

國內來的訪問學者

實驗室打雜的碩士

實驗室的有獎博士

實驗室的綠卡博士和有錢碩士

最後一個圈經常去附近賭場進行消遣性的賭博消費,據個中人士透露流水平均每次兩三千

補充:

相鄰兩個階級之間會有交集,但不是很多,有獎博士有時候會參加綠卡博士的活動(比如去賭場)

訪問學者有時候會和打雜碩士拼車出去玩兒。總體來看界限還是挺明顯的


其實沒有什麼北美留學圈,你就想像成一個有著幾十萬人口並且人均財富很高的城鎮好了。

這裡有學霸也有學渣;

有成功者也有loser;

有相信自己努力能改變命運的,也有唯出身論嚮往二代的;

有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也有時刻徘徊在自殺邊緣的;

有富貴則淫的,也有達則兼濟天下的;

——————

一直很反對給留學生這個群體貼標籤,因為每個人都很複雜,他可以是一個富二代,但也可以同時是被知名實驗室錄取的頂級學霸;她也可以是一個校花網紅,但同時也擁有4.0的GPA;他可以是一個學生會主席,但同時也可以是校園裡最大的微商販子。

人群中本來沒有圈子,圈子都是人為聚出來的,所以無法一概而論。

但我覺得這都是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一個縮影,不論你喜歡也好、討厭也好、崇拜也好、鄙視也好,都是會作為一個重要的一代生活下去。


這麼沒意義的問題為何要邀請我…

答案就是:

正常中國人的存在。

論階層:有官二富二,有中產小康家庭,也有窮孩子(比如答主)。

論人品:有四處約炮的種馬奇葩,也有正常好好談戀愛的。

論學業:有學霸,也有學渣。

論價值觀:有拜金炫富的,也有不浮誇心思不活絡的。

論生活:有買豪車奢侈品一雙鞋可以花幾十萬美金的,有正常生活偶爾吃吃餐廳旅旅遊的,也有省吃儉用一分錢扳兩半花的。

論交友:

幾個圈子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多少有些接觸(那種特別牛逼的什麼紅幾代和上市公司的公子只能被聽說,從來沒見過)。總結下來,自己是什麼層次的人,就和什麼人交朋友。

那些攀比炫富裝逼的,恨不得報出自己的來頭分分鐘嚇死你的,都不能歡快玩耍。就這樣。


寫十條吧.

1. 有很多其他學校的人人好友, 網上很熟, 現實卻沒見過

2. 社交時, 對方的學校決定了你對他的印象 (說起來也只是我認識了一個XX學校的)

3. 聊天時經常會莫名其妙的發現, 你們居然認識/你居然認識XX.

4. 進校三個月之內開始成雙成對, 之後要麼一心一意, 要麼排列組合, 單身的打死找不到

5. 各個學校各個專業都互相有Stereotype.

6. 組織/參加過"餃子之夜"或者"火鍋之夜".

7. 感恩節的時候去紐約參加聚會

8. 至少有過一段時間忍受不了自己的室友

9. 小圈子啊小圈子, 超過10個中國人以上的學校必定有.

10. 除了紐約, 大二以上人均一台車, 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就買寶馬3/奧迪4, 5.

留學圈向來就是個神和Troll齊飛的地方.

這圈子貌似不大,

從高中同校, cuus, 模聯, 大學同校, 哈佛論壇, 研究生同校

貌似誰和誰都有那麼或多或少的交集,

八卦廣為流傳.

把學校的名字/公司的名字頂在頭上當作光環,

自己的ego就那麼一點一點膨脹起來.

Troll和神就這麼混在了一起,

事迹眼花繚亂.

曾經以為是圈子太小的緣故, 但聽多了漸漸發現,

原來是舞台上演英雄和小丑的, 都是一群人.


按時間來分三類:

1、申請階段,不同檔次的學校劃分大圈圈。hypsm等一圈,常春藤非水專業一圈,其餘再一圈,同圈內全獎和自費各有一圈;很少有交集。

2、赴美後。生活費、作息時間、經常出沒地點自然形成小圈圈,實驗大拿,夜蒲族,運動狗,萬年不出門死宅,神龍見首不見尾窮游全美,廚神等。

3、畢業後,繼續留美一圈,回國一圈。留美的大多是非富即溫拿,h1b / eb5;少數苦逼phd,雙碩三碩。回國狗圈子按類1劃分,依舊少有交集。

不同圈子間外表互相恭維實則互相鄙視,唯我獨尊。


哪有什麼圈子不圈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人際交往跟國內沒區別。哦可能唯一區別就是基本上陌生人之間拐幾個彎就能搭上關係。

有二代,有平民,都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有一心一意奔著結婚的,也有夜夜笙歌貴圈真亂的,都是自己的選擇。上面各位都說的很清楚,各種人都有,別說能拿一個人做代表,你就是找一千個一萬個北美留學的,也沒法代表所有人。

基本上,東北部好點的學校我都有朋友,西海岸也不少。有空很多學校都去過見老友扯扯淡,提問的朋友你想知道什麼?

說到學霸,那以波士頓為例。我每次去就把在波士頓那幾所牛校的朋友拎出來蹲在查理斯河邊吹牛。常青藤的學霸生活中也就普通人(當然我不認識上面回答提到的那些頂級二代),一樣有自己的心事。具體例子沒什麼好說的而且比如哈佛中國人也不算多,例子詳細了我估計就被認出來了。mit的學霸們很多長著一張學霸臉,sloan的不算。可那些理工科學霸里也有高富帥瞬間讓人覺得想砍人。

學渣,有那種gpa績點太低被開除不敢跟家裡說於是就天天玩遊戲然後回國的。

二代,有低調的有高調的,低調嘛就是你以為他家裡就是普通富裕人家,高調的嘛,跟國內一樣玩超跑到處飛旅遊,上班開個頂級車停老闆車旁邊的。

普通人以及獎學金出國的,比較節約,知道自己的情況,埋頭學習,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貴圈真亂,各種亂來的都有,昨天不是還爆出來有人買了帶好幾個卧室的房子分別免費租給幾個妹子租金就是ooxx嗎,說到這我吐槽一句雖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有句話叫dont judge,可尼瑪奇葩如果奇葩起來戰鬥力突破天際就算了還非得跳出來瞎你的眼!!!

一心一意,那真是應該祝福的,比如兩人異地甚至異國每天甜蜜電話粥修成正果的。最喜歡參加這種小夥伴新婚的盛宴。

吃喝玩樂,吃喝北美能和國內比嗎? 玩樂,那得看項目,打槍打獵那還是北美好玩。


這個圈子直觀地告訴你什麼叫「社會多樣性」。

之前在國內的時候,因為國內的升學制度等等,你的同學一定是跟你差不多的人,比方說都是本地人、學術實力剛好夠這個學校的分數線但又不高過分數線太多、都穿校服、都學文/理科、都不抽煙、都不約炮、課餘活動都是打球、遊戲、ktv。。。

出了國以後發現人跟人的區別比草履蟲跟豬的區別都大。有T 71壓線的學渣也有T 110+的學霸,有10點睡覺養生哥也有夜夜笙歌social帝,有單身四年小處男也有一周三次約炮俠,有不上課照拿A的大神也有刷夜到3點才及格的渣渣,有勤工儉學的持家妹也有集齊全色Hermès的敗家女。

重點在於每個人身上都有亮點,G2.0的小學渣可能是network大神,每周social 五次的哥們可能已經開起了自己的公司,全色Hermès姐則可能發了4篇paper,在這個圈子裡,每個人的目標、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是成功者


學生彼此之間缺少鏈接的存在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在我看來,總數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之間,要熟起來是非常快的。順帶一提,其實和外國人認識,也可以很快。

然而這個圈子缺少鏈接

沒有穩定的班集體保障學生在彼此眼中的出鏡率,學校社團也沒有亞洲的那麼吸引大家,兄弟會更是少有人去。於是最後,在這個圈子裡,學生們成了彼此體驗里的NPC或AI玩家,偶爾會覺得這些人大概和我有共同語言,然而誰會閑著沒事找人搭話呢。

比鮮明化更可怕的是圈子的固化

我的話,如果在小班裡面,和外國人也熟得很快,遇到國人就更快。然而我卻意識到,我現在的朋友,都是大一入學時候建立的友誼,在之後再沒得到過太大拓展。

大一之後,都認識了一定數量的「熟人」,又交到了三三兩兩的「朋友」,然後大家往往就這麼一頭鑽進了comfort zone。覺得這樣過得還不錯,又覺得哪裡空了一點,最後衍變成了對環境太無聊的抱怨。可是中學時只要和投緣的朋友一起,宅家裡不也挺開心的嗎?

你真的喜歡你的朋友嗎

當然,和國內及歐亞發達國家比起來,確實北美城市生活無聊一些。然而讓學生們覺得空洞的,恐怕與相處之人之間的默契不足也難脫責任。

仔細想一想,大學之前,看韓劇的女生、看Jump的男生、打籃球的學生,大家都是因愛好而聚。

到美國上大學後,沒了班集體這個人際資源的寶庫,更多時候沒遇到相處起來讓人抓狂的室友、朋友就能讓人覺得幸運,而之後由於沒新渠道認識人,大家也就一直和沒共同語言有限的朋友及沒啥共同語言的熟人相處了下去。

當然對我來說,上知乎讓我找到了不少雖然不在同一地方,卻有共同語言的朋友或陌生人,算是一大安慰,一路上也改變了我很多。大概和我一樣的人不少,也是在知乎來自北美留學圈的用戶人數眾多的原因之一吧。

現在那麼多創業做社交軟體的團隊,我真心覺得哪個創業團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北美的中國留學生、留學生、甚至學生之間建立一條可以與對方認識的鏈接,是可以有市場的。


簡介下北美情況,之前是各種理工科學生,笑稱為老留。因為出國時間早,家境富裕的不多,因此生活都很節儉。學習都很好,拿獎到了國外進行研究,精力大多放在學習,而不在乎外表以及社交,大部分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偏向理工學生。現在已經大部分就業並且老婆孩子熱炕頭。大部分老留比較有優越感,但是面對國內爆發出來的新貴老同學們,會有一些羨慕的感覺。

08年左右出現新的北美留學潮,學生有了分化。除了這些學習好拿獎的理工科學生,還多了不少自費的,讀商科文科的留學生。特別有錢的是一個圈子,集中在加拿大,南加和紐約附近,這個不了解不多說,但是往往各種炫富的新聞從他們身上傳出。這些人被叫做小留,一般會收到老留的鄙視。

還有一部分是國內中產階級的孩子,家人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也能負擔的起留學費用。這部分比較正統留學生,家教也還可以,大部分是出來開眼界,少部分能留下工作。

總體來說留學生群體豐富多樣化,新一代不只看重學習,在社交和享受方面也有進步。


加拿大的情況和本科生的情況我不太清楚。

根據我的經驗是:中國研究生在美國形成圈子相對較難。

最主要的原因是:研究生都太忙了!

拿獎學金過來的,搞不好科研(RA)或者教學(TA)就沒有收入了。

沒有收入是很嚴重的,尤其是在異國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周圍都是跟你差不多拿著獎學金勉強度日的人,不可能從別的地方得到資助,所以自己必須足夠優秀才能在下個學期繼續得到獎學金。白天科研晚上刷盤子的故事幾十年前有很多,現在不知道多不多。。

很多研究生首要任務是 刷paper,有的在刷paper之餘還需要搞好教學任務。

每個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不一樣,每個人的研究進度也不一樣,大家各自都要出成果,這個是必須的,聚在一起的機會並不多。

剛開始去的時候還會去教會見見同胞們,順便蹭中國飯吃(比美國人做的中國飯好吃多了)。

後來發現蹭一頓飯,需要聽那麼半天的聖經,時間上耗不起,還是老老實實自己解決。

某個同學過生日大家聚一聚,聖誕節放假了大家聚一聚等等,會形成中國人的圈子,但是小的多,聚的也少。

導師若也有科研壓力,那對研究生就更難了。還沒有成為終身制的導師幾年做不出成果拿不到grant就要換地方的。周末,節假日,都一直工作的PHD我見到過好幾個,看著他們我心裡挺難過的:如果不是特別有天賦或者特別熱愛學術,還是不要去讀PHD了。

(這裡不討論輕輕鬆鬆就能發paper的大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他們那麼好的資本)

記得有次聖誕節聚會,認識了一對夫婦。

女的在讀書,有獎學金,她老公F2過來的,據說老公家裡有些錢。

但是時間久了,她老公看著身邊都沒有什麼閑人,總不能一個大老爺們啥事不幹,雖然家裡有給錢,但他老公還是去餐館打工了。

我的感覺: 每一個能堅持下去的人,到最後都能完全獨立的生活!

所以,如果是男人,去留學吧,那段經歷會讓你很快成長。


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簡直有一種想寫天涯連載的衝動,但是忍住了。我知道這個下面會有各種各樣的紅三富二,男歡女愛,來揭露這個「貴圈」到底有多亂。而題主問的是北美留學圈是 「怎樣一種存在」,那我先回答「是否存在」,再聊聊「怎樣存在」。

「圈子」這個概念,我覺得「信則有,不信無」。上到中央常委,下到初中高中。

北美留學圈,今天同在哥倫比亞大學或是巴納德的朋友給你發了一條吐槽奶茶的簡訊,你就是圈內了;明天因為你媽叫你去辦一件事情,參加不了一個舞會,台上簽名留影,在飯桌上再把這個吐槽傳遞下去,你可能就不是了。

所以你說,「北美留學圈」,到底是什麼?只有紅三富二的恩恩怨怨才是么?好像不止。要算上那些扎堆整天打dota的么?好像他們自己也不想算進來的樣子。

和大部分圈子一樣,踏出一步,海闊天空,之前的一切愛恨情愁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甚至是irrelavant。

往小里說,初中高中的那些「曾經滄海難為水」, 你現在自己說出來可能都覺得好笑。

稍微大一點,誰的家裡沒有一本難念的經?親戚朋友,鄰里街坊,好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而其實這張網,也不過就是 一座四合院,一棟石庫門這麼大。

再往大里說,薄氏夫婦,聯手演的一場對台戲,一時多少眼球。 仔細想想,就是微博人人上段子手的素材,笑笑之後,該幹啥還幹啥。明天作業要due,後天還有project 和 meeting 還不是一句who 他媽cares?

在讀《圍城》的時候,彷彿是有強烈的穿越感,但是並沒有錢所描繪的那麼的刻薄,只展現給你看可憎可鄙,甚至可笑的一面。現實往往是,你在看到一個完整的人的時候,選擇去看哪一面,遮住那一面。今天在台上講leadership,講創業,講追尋夢想,風頭出盡的人,你也不知道他晚上去幹什麼了,考試前認真複習奮筆疾書,成績幾乎全A的人,你也不知道她雙休日出去party兩天還是一天。

勢利的歸勢利,清高的歸清高,好像你不把自己當一回事,就沒有人會把你當一回事了。於是我們就都在天上飄,飄到哪裡算哪裡。飄著飄著,地上的人們指著,說,你看。

在一個小小的天地里,成為戲劇的中心,做一個Drama Queen,這個成本實在太低了,而享受這種不論好壞,「萬」眾矚目的誘惑卻又實在蠢蠢欲動。嗯,一個人是可以選擇活在別人的嘴上,但也要隨時做好小金魚從魚缸里放歸大江大海之後的心理準備。一代人造就了《小時代》,《小時代》 卻也造就一代人。

然後,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也都要為人父母了。

P.S. 這個答案也沒有存心要黑誰,相反,我還想要感謝所有這幾年來認識的朋友們。謝謝。


純粹是對樓上一些關於男女朋友進展速度及排列組合提出異議。

最近和一個很久沒聯繫的在國內的好友聊微信。他說自己最近單身很寂寞,偶爾約一約p之類的。我表示有點驚訝,因為印象中這是個單純的IT娃,曾經為追個姑娘要死要活的。結果他說,「咦,你都出國這麼久了,不是周圍氛圍亂的很,這有啥可驚訝的呀?」我表示自己無辜躺槍,我周圍大部分人都挺規矩的,因為專業原因女生多,單身率高的驚人,兩年master過去了,單身女生一把把的,單身姑娘們都特別樂意在朋友圈曬旅遊照曬自拍曬自己做的飯,這麼多麼赤果果的求偶信號啊啊啊!!單身男人注意點啊敏感點啊!!

在這邊找男友的,談了一兩年後,如果不出現畢業分隔兩地的情況,基本就領證結婚了,也有一些是奉子成婚哈!不知是不是我本人太無趣了,排列組合的現象我周圍很罕見,至於人家男女朋友在一起以後多久上床,我怎麼知道!?至於關係較近肯告訴我和男友多久上床的,基本維持在幾個月到半年或者一年以後才上床這個速度,很正常的速度。所以怎麼說呢,物以類聚吧。

不過有一點確實很常見,就是有男女朋友在國內的,來這邊以後基本都分手了。一大部分都是找了新歡才和國內說的,這點我表示很鄙視。這也是我特別不贊同異地戀的重要一點。還不如提前就分了呢,何必互相拖著。

另外為了身份和外國人結婚的,有,但是少。因為走到婚姻這一步要跨越的文化背景真的比想像的大得多。而且基本上很少有中國女生和美國白人在一起的,談的外國男友基本上是ABC、拉美裔、其他亞裔(如印尼、泰國、日韓等等)居多。偶爾見到和美國白人在一起的,不好意思,這個白人一看就不是美國人主流文化中受歡迎的那一類。

--------------------------------------

更新下,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八卦,驚聞了好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深感北美留學圈確實有不少奇聞奇事。。。。不過她們八的人我大多只是認識,最多見面招呼一下,平時沒來往。我來往多的人都挺正經沒啥亂七八糟的事。所以圈子亂不亂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你自己是什麼人,自然就吸引什麼樣的人。我比較宅,除了旅遊不是特別愛social,久而久之我周圍都是和我類似的人。如果你發現你周圍全是排列組合劈腿換人,那還是反思一下你自己好了。


確實是跟國內一樣的。

你說留學生圈子亂,排列組合互相睡,讓那些苦心守著異地異國戀或者一直單身的孩子情何以堪。

你說都是有錢人花錢流水,讓那些在美國沒幾身衣服沒怎麼出去玩甚至還要打工的人情何以堪。

你說各種小團體天天進城吃飯,讓那些討厭八卦每天安心在家做飯的同志情何以堪。

你說都是官二富二整天吃喝玩樂,讓一直埋在各種考試作業的同伴情何以堪,何況還真認識一個家境不錯的孩子各種考試都是A,基本每次最高分就是這個人。

所以人有多少種,家庭背景多少種,就會有多少圈子……別用單獨一個什麼詞或印象來概括,這個群體就是社會,什麼樣的都有。


1,悶頭在家看書的學霸。

2,永遠在social和奇怪高大上活動的人。

3,永遠很fancy的小bitch。

4,天天琢磨怎麼花錢的高富帥

5,四處流竄的流竄販,比如我

6,愛民主愛自由來了就不想走的。

7,愛國愛人民的五/毛

留學生就跟鬼佬一樣,充滿了極端性,既有其他人說的排列組合,也有被約泡都不願意去的,既有窮的要靠獎學金的,也有住著酒店管理公寓一月一萬刀。。

世界上有多少種人,世界上就有多少種留學生。

什麼叫留學生圈?物以類聚人與群分,極端之間則必然沒有交際。


排列組合談戀愛。

上次看到一句評價留學生的話,私以為很有意思:

得到了天空,失去了大地。」

----------------9月3號更新--------------

九月三號的筆記

我只好盯著牆壁發獃。

下午聽了三個講座,都只有十五分鐘——可我卻覺得過了十五個世紀。

對未來的不確定,對現在的焦慮,對過去的不作為,像是無盡海浪沖刷著我意識的礁石,繁複繚亂、震耳欲聾。

我想找人說說話,覺得唐突。這世界被切割成絲絲縷縷,每一絲每一縷也許此刻並行,下一刻就了無痕迹;它們看似交纏,實則互不干擾,總留著空隙。

有的愛你,它們想緊緊貼著你,卻使我們負重累累,連呼吸都沉重;有的恨你,它們冷冷注視著你,等著我們不再挺拔堅毅,給予我們當頭一棒。

我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哭去,我走過chemistry building,走過science building,走到一個Thomas 某某building。正好這是我晚上要參加meeting的地方,我第一次來、沒人認識我、我找個板凳坐在走廊、我盯著牆壁發獃。

我以為走出了國內的圍城,來到了這片號稱自由的土地。我和白人談笑,我和黑人踢足球,我和Hispanic一起做作業,我和不認識的人一起吃飯。我呼吸這裡清新的空氣,任這裡明媚陽光照著我的皮膚,說著我曾經奉為天書的語言。

可是最終,我還是和黃皮膚一起去WalMart,一起吃火鍋,一起KTV,一起談論自己的曾經。Hispanics總是一起說著西班牙語,韓國棒子們總是一起seyoseyo,法國人總是一起RRR好似要吐,黑人們總是一起Yo what up man。在這裡,還是一個個小圍城而已。

我們以為我們得到了自由的天空,我們害怕我們失去習慣的大地。

我還是盯著牆壁發獃。

我們來了,看見這些「富二代」們開著豪車,夜夜笙歌,走在街上大聲談笑,旁若無人而顧盼生輝,於是心生羨慕,發現過去十八載的年華全部都是喂狗,三觀盡毀之後變得和他們一樣,買名牌、穿潮衣、排列組合談戀愛;然後我們碰到了極品室友,他們東西亂扔、不會做飯、開車不羈、考試make up,於是我們和國內的朋友吐槽著新的人們的一切,感嘆著世界的奇葩,並自鳴得意自己比隔壁床的傻逼厲害;又或者我們志同道合、一拍即合、物以類聚、烏合之眾,一起吃飯、一起如廁、一起泡妞,一起窩在寢室打遊戲,成天不是噴人就是在準備噴人,然後過了幾年,玩遊戲玩出了優越感,連人都不感冒了,我們覺得這他媽才是人生。

然後我們畢業了,找工作了,或是四處碰壁之後終於回國了,成為海外學子了,我們看著國內的同學,心裡嘲笑著他們對外國的臆測與評論,我們金光閃閃發亮、逼格高聳入雲、思想獨樹一幟、人身自由攻擊——只因為我們是有經歷的人。我們去過歐洲哪個哪個國家,我們體會過巴黎塔尖,我們蒞臨諾坎普球場,我們觀賞阿姆斯特丹的紅色大燈。我們碰上了奇奇怪怪的人和事,我們真正是有經歷的人。不信你翻我的簽證,比小時候小浣熊乾脆面里集的卡還要多。

我們何苦這麼累,人生得意須盡歡,我就是喜歡旅行,我喜歡換不同的心情,我愛看不同的文化風俗。我就是不喜歡面對現實,看我的借口多完美,我就是不願意吃苦。

我現在對著地板發獃。

我們這些有經歷的人,其實有時候也會想起父母的期盼。幾百萬的代價,換來的也許應該不止是你的經歷,你的英語,你的眼界。坐著發獃能想到的事,躺著看動漫能想到的事——其實我們的憂傷,都他媽一文不值,老老實實剖開自己,看看血淋淋的自己,是否配得上自己想要的一切——這一切,都比不上走兩步參加一個規劃未來的meeting。

隔壁班的人下課了,在我面前川流而過,他們不會想到,人類的思緒可以如此廣袤無垠。這坐著發獃的傢伙,簡直是軀殼原地不動,思緒馳騁千里。

我又盯著牆壁發獃,我發現其實地板沒啥好看的,還是牆壁上花紋比較多。

時間到了,我還有正事要做。

再見。


北美兩個留學博後的周六生活

A:好巧啊,你也在等sha-tuo去oute-laite啊?

B:是啊。

(車上)

B:昨天新出的那集《潛伏》看了嗎?

A:看了,我覺得不比美劇差。

B:其實美劇沒那麼好,電視台一天到晚都在放些宣揚中產階級家庭的東西,煩死了。

A:對,都是洗腦。

B:沒區別,都一樣。

A:(推眼鏡)呵呵。

B:(擦口水)呵呵。

A:(再推眼鏡)呵呵。

B:(再擦口水)呵呵。

(車上了高速)

A:美國啊,好山好水--

B:好無聊。中國好臟好亂好熱鬧。

A:(心想原來這麼多人知道這句話啊,裝逼失敗了)

B:(心想這已經是第十個人說這句名言了,但是接起來還是好舒服,越想越有道理)

A:(推眼鏡)呵呵。

B:(擦口水)呵呵。

A:(再推眼鏡)呵呵。

B:(再擦口水)呵呵。

(回程路上)

B:熊貓難吃死了。

A:老外味蕾遲鈍,吃東西太糙。

B:開家店賣炒菜得了。

A:(推眼鏡)呵呵。

B:(擦口水)呵呵。

A:(再推眼鏡)呵呵。

B:(再擦口水)呵呵。

(下車)

B:你不是住那邊嗎,怎麼往這邊走?

A:哦,我這不正好從oute-laite拿了一打塑料袋嘛,直接去教堂蹭個飯,順便裝些披薩回去。

B:我也正要去教堂吃,借我兩個袋子怎麼樣。

A:行啊。

B:(擦口水)呵呵。

A:(推眼鏡)呵呵。

B:(再擦口水)呵呵。

A:(再推眼鏡)呵呵。


推薦閱讀:

怎樣在出國前,大約 1 年的時間,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
有哪些出國旅行必備的實用 App?
身邊的人都在準備出國,家長也希望自己出國,可是對於考G考托感到十分痛苦,自己舉棋不定,應不應該放棄?
如何去南非做短期旅行?

TAG:美國 | 出國 | 留學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