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空調在設計時的風量是依據怎樣的原則分配的?

在設計汽車空調時,吹面和吹腳不同模式下各出風口的風量是如何分配的?各種不同的車型的分配有區別嗎?


1990 年,Yamamoto 和 Hill運用簡化卡車物理模型以及網格模型,通過數值計算獲得了一個卡車車內近似的氣流組織分布情況;Kohler通過採用區域計算的方法,並在考慮太陽光輻射的前提下,研究車內溫度場和熱流通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1991 年,Ishihara 和 Hara採用可視化的方法測試了空氣流動速度分布,並且將測量結果與數值模擬的結果進行了比較。並且在不考慮太陽輻射的情況下,同時也研究了腳部送風口對乘員艙內流場的影響,通過數值模擬結果以及實驗對照分析表明,腳部送風口對車內的氣流分布情況會產生很大影響。Wan 和 Van用 PHOENICS 軟體模擬了乘員艙內的流場和溫度場分布,尤其是對進風口位置的影響進行了計算,從而得到了最佳的舒適度和送風方案。Lin 等人利用 VIN3D 軟體對風容積率、進風口位置等參數對車內熱舒適性的影響進行了研究。Nissan 公司的 Komoriya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二維乘員艙內的通風情況,並採用了縮小的模型,利用煙氣可視方法和照相技術測量了流場。1992 年,Ishihara 等人採用激光片的方法,分析了一個全尺寸的乘員艙模型內空氣流動情況。Nissan 的 Hagino 和 Hara研究了乘員艙舒適性的影響

因素,包括空氣溫度、空氣流動、太陽光輻射等因子,提出了預測乘客熱舒適性的方法。Ingersoll J.G在考慮到了汽車外形、材質、機構、停放位置、室外氣候等諸多因素,對模乘員艙模型進行熱舒適性分析,從而將乘員艙熱環境舒適性的研究工作推進了一步。1997 年,Furuse 和 Komoriya

研究了不平衡熱環境下乘員艙內的熱舒適性問題。Currle利用 STAR-CD 模擬了溫度場和空氣流動場,並把人體熱模型、自然對流、對流熱傳遞和輻射等因素考慮進去,對乘客的舒適性進

行了評價。Brown 和 Jones在考慮溫度和速度以及乘客的生理狀態隨時間的變化 的基礎上,提出了熱舒適性模型。2003 年,Yoshiichi等人進一步研究了光譜特性的玻璃對乘員艙內人體舒適性的影響,精確計算和分析了透過車窗玻璃進入車內的太陽輻射。2005 年,A.Mezrhab 和 M.Bouzidi依據大氣條件以及車體材料物性,通過數值模型研究了乘員艙內舒適性問題,並且對流體節點以及固體節點建立了熱平衡方程,結果表明這種數值計算方法精度可靠。2006 年,Linjie Huang,Taeyoung Han通過運用 VTCE(Virtual Thermal Comfort Engineering)演算法流程,在考慮乘員以及太陽輻射影響的條件下對一款 SUV 車進行了溫度場以及速度場的模擬,模擬結果與實驗吻合較好。2007 年,K.David Huang, Sheng-Chung Tzeng,Tzer-Ming Jeng開發了一套分區式空調的氣流管理系統,能夠滿足不同區域處人體的熱舒適性要求,這種氣流管理系統是通過進風口以及出風口來進行控制,實驗表明該氣流管理系統在樣車中能夠滿足不同區域的人體熱舒適性要求,從而為舒適性更高的分區式空調提供了實驗依據。2008 年,Haslinda Mohamed Kamar,

Nazri Kamsah, Ahmad Miski Mohammad通過 CFD 分析了穩態有人情況下的Proton Wira saloon 車型的溫度場以及流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模擬不同材料下前後擋風玻璃處的溫度分布情況,結果表明車體側面處的速度較中間區域大,而且玻璃材料對氣流組織的影響較小。2009 年,HuaJun Zhang等人通過建立三維車體模型,在無人/有人的情況下對車內的溫度場以及流場分布情況進行了模擬計算,並通過實驗對照發現計算誤差最大在頭部溫度僅為 1.2℃。

---------------------------

以上內容來自於重慶大學李進的碩士畢業論文{汽車乘員艙熱舒適性研究},由於最近在做一些熱舒適性的研究,所以就看了這篇文獻

---------------------

文獻的大致意思是,熱舒適性根據一些模擬軟體,模擬出來是怎樣的一種環境,然後實際應用中以此為依據,去設計出風量的大小,並且ASHRAE也對相關熱舒適性有要求。如果想真的了解汽車空調,請多看熱舒適性以及汽車空調以及ASHRAE標準。

------------------

出風量與車型有關,主要是不同生產廠家的生產標準不盡相同,同時和感測器也有一定關係,好的汽車感測器數量以及感測器種類也是不同的,就比如中高檔轎車對陽光感測器的使用,光照度不同,出風量肯定是不同的。

---------------

非專業人士,只是就個人見解。


我司是以目標位置溫度目標來定風量和方向的,位置就是呼吸點和腳部


哇哇,我感覺應該用我們今天剛上完的人機工程解釋嘛,

各種實驗各種算,算出90%以上人感覺舒服的布置

圖太多,上全了太累


不同主機廠,其分量配比都有點區別,但大致相同


國內車廠在氣流組織分配上 一般都是根據對標車來改的,首先設計了HVAC 測下來和對標車差了一些,然後就改改風道之類和對標車達到相同的風量分配。

由於對不同車型,分道略有差異,比如是否有後排出風口,所以略有些區分

下表可供參考,具體每個車還有會有些區別。

吹風模式

上部(吹面)出風口

下部(吹腳)出風口

除霜出風口

中央

兩側

吹面

50%

50%

0%

0%

吹面+吹腳

30%

30%

40%

0%

吹腳

0%

10%

85%

5%

吹腳+除霜/霧

0%

30%

40%

30%

除霜/霧

0%

15%

0%

85%


vent模式下是沒有defog功能的。吹腳是有的。


首先分清汽車空調有哪些出風口,一般的,有四個吹面,擋風玻璃除霜除霧,側除霜,前排吹腳,後排吹面,後排吹腳

空調的控制模式上可以選擇吹面模式,除霜模式,吹腳模式,吹面加吹腳,吹面加除霜,等等

風量分配要看單個模式下的

總的原則是為了保證人的舒適,除霜性能的滿足


今天從燥熱的普瑞維亞跳到普拉多上

明顯覺得普拉多空調在一檔時,吹出來的就是冰涼感

普瑞維亞的空調是風送出來的涼氣

好想升級普瑞維亞的壓縮機啊,不知道可行嗎?


從設計上,HVAC的2 zone, 2.5 zone 和 3 zone 一開始就不同。

前排兩個mid, driver left, passenger right每個風速都是footwell的4-5倍(max mode)低檔的時候腳基本沒風也不奇怪

如果比較性能的話,風量主要看前排的兩個中央出風口,「用戶體驗」看頭部位置的溫度

日系的AC設定22度以上,吹腳的基本上沒風(雷克薩斯也不行)


推薦閱讀:

汽車的空調費電還是音響費電?
不同顏色的車漆對夏天油耗有多大影響?

TAG:汽車設計 | 汽車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