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美食的能力有門檻嗎?
由於看到如何評價 bobo bakery 蛋糕店?的高票回答,又想起曾經影響我「飲食觀」的這篇文章:大董受辱與中西烹飪交流
看過這兩篇文章,最大的困惑在於:烹飪行業中較高端的從業者,似乎都很強調資質和規則對美食的影響,認為頂尖美食肯定有相對客觀的選材、製作(包括烹飪者的資質)標準。但是沒怎麼提到品評美食是否有標準,而這就是我想討論的。因為日常經驗中,很少看到有人承認:「(某種美食)確實達到了公認的頂尖水準,不過我沒有這個品嘗能力,欣賞不了。」嚮往某種美食,真的吃到了又覺得「不過如此,還不如XX家(往往是一家藏匿在小巷中的無名小館子)做的」/「可能是比一般館子好一點吧,不過也貴得太離譜了」的人卻大有人在。而在討論文學藝術作品時,如果有人說「(某篇名詩)不過如此,還不如我在XX廁所牆上看到的那首好呢」/「(某位著名歌手)出場費也太貴了,不就比我朋友唱K的水平高一點嗎」,得到的很可能是嘲笑,甚至是連嘲笑都不屑的無視。為什麼會這樣呢?品嘗美食真的沒有門檻嗎?
謝謝邀請啦。這個問題說來話很長……事實上我覺得問題本身也不是很明確,核心問題和外延擴展關聯不大。不過我應該大致能理解題主想要問的。
引用的那個回答和那篇文章我們這裡不討論。因為涉及到幾個很大的領域,說幾句就沒完沒了。針對這一段來說:烹飪行業中較高端的從業者,似乎都很強調資質和規則對美食的影響,認為頂尖美食肯定有相對客觀的選材、製作(包括烹飪者的資質)標準。但是沒怎麼提到品評美食是否有標準,而這就是我想討論的。
頂尖美食有客觀的選材和製作標準——正確。
評判美食有沒有標準?有,按照從業人士公認的標準來,也即上句說的從選材到製作,這些標準是客觀的。也就是說,不是我覺得好吃就好吃。即使是世界著名美食家,也不會說「我喜歡的就是好的」。他一定會告訴你這東西為什麼好吃,為什麼值得吃,理由是什麼——從選材到製作。
相反,如果是消費指南性質的餐廳評價,專業的作者還必須要時刻反省自己口味上的偏好(這種偏好往往是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和身體狀況決定的,有時候,喜歡的食物真的與各種感情分不開),並把這部分的加分因素去除掉。
但是對於非專業的人來說,你喜歡吃什麼是你的事情呀,真的別人管不著。沒有標準,你喜歡吃什麼就真的好。吃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和合適的人一起吃東西更愉快,所以真的別想這麼多。
關於問題描述里最後一段:
在討論文學藝術作品時,如果有人說「(某篇名詩)不過如此,還不如我在XX廁所牆上看到的那首好呢」/「(某位著名歌手)出場費也太貴了,不就比我朋友唱K的水平高一點嗎」,得到的很可能是嘲笑,甚至是連嘲笑都不屑的無視。
不是人人都會寫詩的,所以大家會認為我是不專業的,我會尊重專業的標準。如果專業的標準我不理解,那可能真的是我不理解,標準本身我承認是有權威的。
但是人人都會吃,而且人人都可以說我喜不喜歡吃這樣東西,所以很多人對吃這個領域是默認為自己了解的,他們不覺得這個領域存在通行的規則和權威。所以你看,寫大董那篇文章里,講的一些標準和規則其實是靠譜的。但是即使在知乎,這個問題只要被提起,就有大量反對,同時伴以「西餐的規則怎麼能用在中餐上」、「西餐就是難吃」之類的聲音。
其實,反對也就罷了,但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反對,是不屑,這件事……其實是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的。關於這一點,我以前在一個有什麼好吃的酒心巧克力推薦?寫過一段,供大家參考:
推薦一間餐館或者一種食品,我會盡量按照客觀存在的、這個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考量。
但具體到個人的選擇,只能看你自己的口味了。我一直喜歡舉的例子,是我曾經參與和上海一家很好的牛排餐館定製過一堂牛排課,餐館拿出他們最貴的招牌乾式熟成澳洲7級肉眼,和同樣售賣的、價格便宜不少的濕式熟成澳洲牛柳、側腹,同一位好廚師按照餐館出售的標準當場烤制,請大家品嘗。最後你相信嗎?在這些本身就見多識廣、喜歡吃貴餐館的顧客里,對「好吃」的意見也非常分歧。有超過1/3的人說,「我知道哪塊更貴更好更難得,但我就是覺得更普通、更便宜的那塊好吃呀……」為什麼最好的那塊不受歡迎?因為它的「牛肉味」(中國人習慣的那種,就是我們用來做五香牛肉的那種牛)很淡,「野味」更重。但是我在口味上也仍然喜歡這一塊,因為我覺得它的滋味層次非常豐富,帶有一種很難得的,天然而特殊的香味。最後,仍然請你謹慎消費。我會盡量按這個行業通行的專業化標準來評價餐館和食物,但你完全可以不喜歡。這時候你也許就要考慮換一個意見來源參考了,因為可能我的這一套真的不適合你。慢慢吃,當你和我一樣,開始把冤枉錢花到一定程度,就會知道什麼是適合你的。而適合你的永遠是最好的。
那個牛排比較的例子其實我一直舉,估計大家都看煩了。但是真的,這個例子太典型了。當時消費者所在的場景,還是一個有足夠權威性的場景,使得他明明覺得貴价肉不好吃,但還是承認這可能是自己的問題。
這種權威性的場景經常會存在,比如這是一家位於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比如餐廳被迫要宣稱說「我們這裡的廚師是御廚」——「這樣啊,……我還是覺得不好吃,可能我真的不懂品嘗美食吧。」但如果換一個場景,消費者到這家餐館去點了一塊最貴的上千元的牛排,「感覺還沒有王品的牛肉好吃」。由於這個場景里不存在權威,題主提到的這類型消費者會怎麼想呢?「餐館騙錢。」「上次推薦這家店的美食作者寫軟文。」「西餐真是太難吃了!」「哼!」
最後總結一下:品嘗美食的能力有門檻嗎?
—門檻是有而且惟一的:錢。
—評判美食有沒有標準?有,並且是從業者知道有且會遵循的,消費者不一定要知道,也不一定要在乎。
—消費者可以採取的態度有兩種:
1、跟隨符合自己口味的美食消費指南,可以是雜誌、個人,也可是媽媽、伴侶和某一個朋友;2、完全不相信任何指南和參考,吃得開心就好。
我覺得兩種都好。但是無論選哪種,都不要攻擊對方……來來來,給你夾一筷子好的,有吵架的工夫,不如多吃點^_^
-出門前隨便一說,結果又寫長了。標粗了一些句子。大家跳著看就好。井戶茶碗,源自朝鮮,製作粗糙簡陋,都是朝鮮當時的平民百姓用的飯碗。得到千利休的推崇以後,井戶茶碗才開始高調起來,才被奉為上品。 為什麼千利休喜歡這種便宜貨色?
利休所倡的草庵茶風力圖打破常規與傳統,從不均衡、不對稱、簡素中尋求一種樸拙天真之美,而碗身布滿小石粒、小黑斑,釉色隨處剝落的朝鮮茶碗正是符合了侘茶中的這種「無心的藝術」。
美食是一種藝術,欣賞則是一種哲學。在欣賞這方面,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論。有的人覺的,美食這種藝術最重要的是味道,什麼營養,什麼健康完全可以不顧,只要味覺到了就可以了;有的人覺得美食一定要健康,一定要純天然,不能加色素,不能加味精,什麼彩色的馬卡龍,這種絕對不能接受;有的人覺得,食材一定要頂級,要稀有,如果是稀鬆平常就能弄到的食材,怎麼能做出頂級的料理?請不要懷疑,這些理論的的信奉者都可以成為大師的。
不管你的理論是什麼,體系很重要:首先你得回答你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美,然後眼前這份菜怎麼符合你所追求的美了,所以它是美食。慢慢的你會自己開始做,試圖自己達到這樣一種美。這個一點都不怪,你不追求美,你就不懂得欣賞,你追求美了追求出體系來了,你也很難立身其外。千利休自己就做茶器,而且水平相當高。
藝術家容易出現在社會的兩頭。一頭是極富的,一頭是極窮的。非常愚蠢的是,我們現在的美食界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極富的這一頭,卻往往錯過了另一端的美食藝術。一碗茶泡飯,米香混著茶香,聞一下,如同置身田野,吃一口,海苔味混著茶水上來,彷彿站在海邊。這樣的粗茶淡飯就不能美么?能夠這樣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不是很美好么?
這兒有好多我的朋友,都說錢是欣賞美食的門檻。在富端的美食欣賞中的確是這樣的。甚至我都沒能免得了這個俗。這沒有什麼不好,至少我覺得我能欣賞這種富端的藝術。
但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美食的全部,有太多的美只是沒被發現,只是發現了沒被傳播,只是想被傳播卻不知如何傳播,只是傳播了卻沒有好的體系。如果真的要好好討論題目里的觀點,都可以寫本書了。文章中大董的遭遇,實際上可以歸結到東西方文化和認知體系的不同。西方對食物的研究早已納入科學領域,包括最近大熱的分子料理,至少在理念和技術層面上別人是領先於我們的。包括大董和他的餐廳自己最後也不免要走東西融匯的路子。
聞佳已經說得很好了,在她那個例子裡面,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推薦一間餐館或者一種食品,我會盡量按照客觀存在的、這個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考量。
但具體到個人的選擇,只能看你自己的口味了。我一直喜歡舉的例子,是我曾經參與和上海一家很好的牛排餐館定製過一堂牛排課,餐館拿出他們最貴的招牌乾式熟成澳洲7級肉眼,和同樣售賣的、價格便宜不少的濕式熟成澳洲牛柳、側腹,同一位好廚師按照餐館出售的標準當場烤制,請大家品嘗。最後你相信嗎?在這些本身就見多識廣、喜歡吃貴餐館的顧客里,對「好吃」的意見也非常分歧。有超過1/3的人說,「我知道哪塊更貴更好更難得,但我就是覺得更普通、更便宜的那塊好吃呀……」
為什麼最好的那塊不受歡迎?因為它的「牛肉味」(中國人習慣的那種,就是我們用來做五香牛肉的那種牛)很淡,「野味」更重。但是我在口味上也仍然喜歡這一塊,因為我覺得它的滋味層次非常豐富,帶有一種很難得的,天然而特殊的香味。最後,仍然請你謹慎消費。我會盡量按這個行業通行的專業化標準來評價餐館和食物,但你完全可以不喜歡。這時候你也許就要考慮換一個意見來源參考了,因為可能我的這一套真的不適合你。慢慢吃,當你和我一樣,開始把冤枉錢花到一定程度,就會知道什麼是適合你的。而適合你的永遠是最好的。
那個牛排比較的例子其實我一直舉,估計大家都看煩了。但是真的,這個例子太典型了。當時消費者所在的場景,還是一個有足夠權威性的場景,使得他明明覺得貴价肉不好吃,但還是承認這可能是自己的問題。
首先,你得有足夠的金錢坐在能提供上好牛排的館子,其次,你要知道乾式熟成,濕式熟成的區別,為什麼乾式熟成更貴?是因為乾式熟成會造成肉類水分蒸發,吃之前還要去除表面乾枯、變質的部分,材料損耗嚴重,成本增加。至於味道,雖然是主觀的東西,但至少你也要有能力分辨出來,光吃得出這個咸,那個淡是遠遠不夠的,怎麼辦?還是得用心多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重口味、家鄉或者媽媽做菜的味道總是最好吃的,我會盡量摒除這個因素。
了解越多關於食物背後的東西,哪怕你說不喜歡這道菜,但是我看得出來今天你搞到的食材有多麼難得,你為了這個味道在哪裡哪裡下了功夫,人家都會認為你是個懂吃的人。這跟你反反覆復只能吐出兩句「好吃」「不好吃」是完全不同的水平。唯一的門檻是錢。
=======
我來認真回答一下吧。
欣賞不了這個問題對於美食來說其實比較少見,就我的觀察各路吃貨、美食家對美食的欣賞其實有很大的一致性。個體的欣賞差別是有,但大體上是一致的。
就好像美女,大部分人都會同意范冰冰,劉亦菲是美女,而鳳姐是醜八怪。
我們可以爭辯范爺跟劉亦菲究竟誰更美,甚至還有人拿出鳳姐的詩出來企圖證明她其實也挺美。但這些都已經是細節了,並不影響大體的判斷。
而這種審美並沒有門檻。只要不是瞎子,見到范爺(我其實不粉她,只是隨便舉例,表達個意思),都能欣賞到她的美。
美食也是一樣,很多美食都是有秒殺力量的。沒有吃過也就罷了,但一入口,便會有驚艷之感。
有朋友提說味蕾是門檻,這個我是不同意的。有普通人的味覺就可以了。
只要不是瞎子就可以看美女,只要有舌頭就能品美食。
看美女不用錢,但美食可以是很貴的。像魚子醬、白松露這些秒殺級別的美食可以貴到很多人一輩子都不願意花那錢去嘗這麼一口。
所以,錢是門檻。沒有值不值得的問題,只有錢夠不夠多的問題。
是的,很多美食不貴。但如果只吃過平民美食,欣賞就會很片面。小家碧玉是美,大家閨秀也是美。不能只看前者,甚至說只有前者是真美,這樣是不客觀的。
美女見得越多,就越可以看出不同美的韻味細節。美食也是一樣,實際上,所謂的味蕾是可以通過砸錢鍛鍊出來的。
砸個幾十萬大概就可以升級為真?吃貨吧。
就我觀察,美酒倒是跟美食不一樣,比較缺乏秒殺的力量,而且就我觀察很多人就是不能接受酒。像我是沉迷威士忌的,但太多人就是無法接受,任憑我在旁邊說得天花亂墜。我對於紅酒也有類似感覺。喝過最高大上的紅酒是李察堡(比拉菲貴就對了),但我喝的時候不覺驚艷,到現在其實根本沒印象了。
可能美酒更像是書法藝術吧,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指引,否則連字都看不懂。^_^ 當然也意味著需要砸更多的錢,幾百萬以上吧~
東西方美女不一樣,東西方美食也不一樣。
但是我很煩那些拿東西方差異來說事的人。
美就是美,管她是林黛玉還是赫本。
============
三歲小孩都可以欣賞美女,但要欣賞出美的門道就非常難了。
這裡的門檻就是多年的研(shao)究(qian)了。
同樣一張西服照片,我們可能就只是覺得帥不帥氣。但大神眼裡,瞬間就可以看出什麼排扣、剪裁、面料、風格等等無數細節了。普通人只能籠統的說帥不帥,但大神是可以逐條說出帥的理由,看一眼就足夠了。
同樣道理,很多時候一家館子好不好,看它出品照片就可以看出來很多。
牛肉丸煮熟後會膨脹,慢慢從湯里浮起來,然後要是煮太久,又會變老收縮。煮的不同火候,牛肉丸的口感,味道是差別非常大的。所以,牛肉丸好不好吃,可以看它從湯里浮出來多少。大概浮出來三分之一是最好的。
類似的例子非常非常多。
看都可以看出來很多,更別說吃。
這碗米飯好不好吃?
小孩子跟大神都說好吃,但大神還可以補充說這米飯好吃是因為用了越光米,加水的比例恰當,並且煮完有悶飯,水分收幹了口感好,不過,煮前米沒有先浸水,還不夠粘。
當然,一定會有人跳出來來說,去他媽的越光米,賊貴,純粹就是裝逼犯亂忽悠來騙錢的!我們老家的小米又便宜又好吃~
類似的嘲諷聲音對於奢侈品不也是有很多嘛?把美食,特別是高端美食當成是奢侈品去理解就對了。這裡面有很多學問,有廚師個性化的風格的主觀感受,也更加有可比較可驗證的客觀因素。
不懂+沒錢 =&> 喜歡地溝油並仇富的屌絲。不懂+有錢 =&> 習慣拉菲加雪碧的土豪。懂+沒錢 =&> 喜歡水煮牛肉,嚮往開水白菜的青年。懂+有錢 =&> 熱衷分享、傳播美食的大神。有。不光光是錢的事情,當然有錢才能吃更多更好的東西,可是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人吃不出味精的味道還好意思自詡「吃貨」的。我才不信他們真的能知道好吃是什麼味道。
美食啊,不請自來。
評論美食是有門檻的。
在《射鵰英雄傳》,黃蓉為了讓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每天變著花樣做美食給洪七公吃。一個會做,一個會吃。吃的人能吃出妙處,做者 吃者 能成知己。但對郭靖來說這些都是廢話啦,洪七公對郭靖的吃相搖頭,評語是「牛嚼牡丹」,豈止如此,郭黃配是更大的牛嚼牡丹。
舌頭要好,嘗出味道好在哪裡。
口才要好,能把味道說出來。筆杆子要好,能把味道寫出來。腦子要好,真正的好菜,往往是有來頭有歷史。情感要好,真正的好菜打動的是心靈。三代也許能出一個美食家。評論美食,首先要有基本的禮貌,不要傲慢,也不要自卑,不要說過激的話。話說知乎這幾天好亂啊。個人認為是有的:
1、身體素質:味覺嗅覺要比較發達吧。你感冒的時候鼻子不通,是不是吃什麼都覺得少了味道?2、見識:見識多了才知道食物怎麼做怎麼吃才最好吃吧。有句話叫做「牛嚼牡丹」,就好比劉姥姥吃那道茄子,能品出來么?3、表達能力:能夠把食物的味道用想像力去擴散,再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真當是美食家的一種很牛逼的能力。經常會有種「被你辣么一說,我還真的覺得這個東西很好次呢!」的feel。總之啦,吃誰都會,但是吃得好吃出名堂,我覺得這是門藝術,不是誰都會。吃是不需要門檻的,大自然中不需要花錢的食材多得是,只要是個獨立的自然人都可以吃。
但是,品嘗美食,能力則是需要門檻的,而且這個門檻還不低,並且有些人連門在哪兒都不知道。
首先你需要有一顆好舌頭和好鼻子敏感善於辨別各種食材香料的味道,然後你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閑錢去接觸那些不常見的食物和烹飪方法。
如果你想吃的有文化吃的有門道還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識儲備。
美食家是靠吃來掙錢的,吃貨是花錢去吃的Discovery曾經有過一個紀錄片,就是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結果是,專業的美食家的味蕾要比普通人多出很多倍。
所以,當美食家也是有先天條件的。有味覺就可以吧
被重辣重麻重鹽污染的口腔能不能品味一條普通的清蒸魚?
有門檻,你五官中的眼鼻口要能正常工作,胃和腸道能接納食物。有眼觀其色,有鼻聞其香,有舌嘗其味,就可以品嘗美食了。當然,如果有機會能付出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去嘗試大千世界中廣泛的食材和烹飪技法,則可以提升自己對美食的審美能力。然而,美食並非只能是由昂貴和稀有的食材製作,並非只配那些能對烹飪之道,美食文化,侃侃而談,自詡美食家的人才能親近。
美食對於人來說,存在的意義是能讓人開心,愉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門檻則是你是否具備通過品嘗美食而讓自己快樂的能力。首先你得有舌頭。
世界大了去了,一向是窮人窮玩兒富人富玩兒誰也不搭理誰。我不仇富,也不怕抖出衣服內襟上的補丁,只是乞丐都有叫花雞,狗肉榆錢兒蠶蛹子,半骨碌蒜拍成泥兒就煮雞蛋吃,哪怕芝麻醬加糖點白豆腐,我覺得都是無上的美味。不過得我家老娘親自做,才吃的出那般穿越時光歲月不凋零的滋味。
我為人俗氣,私以為美食這玩意兒完全可以跳脫出當下價值評判的水準與體系,華貴也好便宜也罷,落肚就沒最後一樣重回自然滋養大地。唯有味蕾綻放那一瞬間的幸福感是真實的。上帝看的開,這世間的一切都能吃下肚去只要你願意,如同陽光雨露,無差別無歧視的普渡眾生。
美食這玩意兒,跟人活一輩子一樣兒一樣兒的。別家哈姆雷特怎麼看待好吃的我不得而知,只要舌頭還在,我是布衣暖菜根香,從容歲月長。
無論如何,需要一個良好的消化系統。我是很認真的,因為我的小胃胃很脆弱,消化極度不良,動不動就脹氣噁心,還有神經性嘔吐,常常需要抑制自己對美食的渴望TAT。然後一不小心放開吃了一下就會很難受很後悔。真的真的是根據自己的慘痛經歷得出的……不喜勿噴
渣渣級我要吃肉低級我要吃好吃的肉普通級我喜歡吃東坡肉,肥而不膩入口即溶中級東坡肉講究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做的時候需要注意少水,多酒,肉需取上等五花肉為佳,微肥最好高級這道菜火候和味道都是很到位了,但是和浙菜的風格不和,應該是從的眉山派的作風,此種作風所做的肘子會更加的上品,做肉就會顯得有那麼一絲不得精髓了食神級嗯,你的東坡肉做的不錯,可惜對做菜的理解還沒有超脫食物的奧義——和我學做菜吧!
沒有胃病
我的舌頭就比身邊大部分人更敏感,別人唱不出的味道我能嘗出來。小時候簡單嘗一口就能說出一道菜大概用了哪些調料。有些調料不按順序放我也能嘗出來。總的來說一句話,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
你品嘗美食是為了賺錢,那當然是要門檻
你花錢吃東西,憑啥連寫個感想都不行
就算是美食評論家,他的屁股也應該在消費者會不會喜歡,而不是廚師有多努力,除非你拿的餐館的錢而不是讀者的錢作者:wpr171鏈接:「品鑒」美食這件事到底有沒有門檻? - wpr171 的回答 - 知乎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來回答:
美食家的門檻 王海菁=傾傾
美食家是有門檻的!有沒有能力享受單薄之味是食家的一道門檻!
難道吃飯或麵食非要就菜不可嗎?非也!吃飯或麵食是可以不就菜的,但要具備二個條件。其一,飯或麵食最好是高品質。其二,食者要具備享受單薄的能力。
先說說何謂高品質。
高品質首要的條件是稻和麥是在良好的環境和土壤里自然生長的。
其次,如果是饅頭,最好是用高筋的、當年新麥磨的、不含化石粉和增白劑的、用純酵母(絕對不能有含鋁的化學添加劑!)發麵的,適當戕面的,而且要剛出鍋兒的,我以為這樣的饅頭就堪稱極品了。它白白的、宣宣騰騰兒的,一口咬將下去,會覺得軟中帶韌,稍加咀嚼,濃濃的面香和酵香登時就會充盈滿口,直惹得津液在舌下股股滋涌,待舌齒並用細細咀嚼後,會有柔柔的淡淡的甜味析出。這樣的饅頭還用得著就菜嗎?乾咽兒都好吃!
如果是米飯,則最好是用北方產的,特別是東北產的當年的新粳米做的,還必須是剛蒸好的,這樣的米飯顆粒圓潤、晶瑩剔透、黏性大、油性足,吃起來有清新的米香,吃這樣的米飯也無需就菜。不過米飯較饅頭滋味還要清淡一些,如能閉目靜息,於清淡中細品其味,則更可接近化境。
和高品質同樣重要的是食者是否具備享受單薄的能力。
古人云:「大味必淡」,其中只道出了個「薄」字,我所謂之「單薄」所增加的「單」字指的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或儘可能單純的食物。能夠品味單薄的食物所獨有的天然的或原本的味道,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深切的愉悅和滿足,這確乎是一種能力,一種非常可貴的能力!沒有敏感精微的知覺,沒有對自然和生命的愛、敬畏和感激,沒有從容、清醒、澹定的心態,沒有天人合一的境界,恐怕很難真正具備這樣的能力。
我以為單薄之味才是世間真味、至味!有沒有能力享受單薄之味是食家的一道門檻,或者說是懵懂和入化之間的一道分水嶺。單薄是厚雜的根基,厚雜是生在單薄上的花朵。久食單薄則惘,久食厚雜則怠。單薄與厚雜互相幫襯,相輔相成。那些既能享受單薄又能享受厚雜者,方可稱真正的老饕!相比之下,那些終日仰賴、沉迷於雜味、烈味、厚味的刺激而不能自拔者,其味覺和心性必會變得越來越麻木萎鈍,就是等而下之的了。當然這其中也有另外的原因,就是由於環境污染以及各種現代「速成」技術的應用,使食物的品質下降甚至發生變異,也使追求食物本味成為一種奢望,於是人們不得不用辛辣厚味來抵抗這些變異,這就屬於無奈了。
酸甜苦辣咸也好重口清淡菜也罷,好吃不就行了?本人雖然是個地道的廣東人,但是挺奇怪的。因為我喜歡麵食多過米飯,雖然吃不了太辣但依舊喜歡吃辣,家裡親戚是捕魚的但我仍不太喜歡吃海鮮,最喜歡的也只是一份加了雞粉的紫菜湯(絕對良心貨!)。對於我來說只有能不能好不好吃的標準而已。如果同樣是一斤牛肉,如果飯店敢賣上幾千塊錢,那倒不如找家老店上一碗牛肉麵再切半斤鹵牛肉是不?所謂的標準其實是人們嫌自己時間太多而制定出來的。總之一句話好吃就行!如果有人逼著我讓我承認並咽下所謂「美味的肥豬肉」的話,我肯定會吐他一臉。
推薦閱讀:
※最好吃的榨菜是哪個牌子的?
※蘇式月餅是月餅嗎?
※怎樣有效提高烹飪技巧?
※中國哪地方的烤串最好吃?
※有哪些整雞脫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