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有其他閱讀途徑的條件下,為什麼還需要購買實體書?
電子書網上可以隨便下,有kindle,另外圖書館也能借,還需要買書嗎?
有些書,電子書做不到那麼美,比如S.比如哈扎爾辭典…
圖書的版本、裝幀也是一大樂趣。
此外還有簽名書,電子版不可以吧?另外,實體書可是很適合送朋友的,電子書,不可以吧?我其實也是kindle重度患者,但是完全不會因為有電子書可看就拋棄實體書,相反,兩者可以非常好的互補。
一些絕版書不好買,我就看kindle;一些小說我可能不想收藏,我看kindle;出門在外書不夠看,我看kindle。這書沒有電子版我又想看,我買實體書;這書電子版排版不好,我買實體書;這書看了電子書覺得實在太好,我一邊推送給朋友一邊給自己買一本收藏。…沒必要分個高低,兩者都有很大的優劣,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啦。
當然,最大的理由還是,我就是喜歡書啊!喜歡睜眼就是書。這種變相曬書的題我怎麼能錯過呢?!(沒錯我就是吃飽了飯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先來打發一下時間的)(正經答題在後面)
(很抱歉剽竊 @龍騰 的答題思路,我給你點贊以表歉意)你不買實體書,所以你不知道:
強行獲得簽名本的欣喜:
把玩皮面燙金小開本的愜意:
好了,曬了一堆圖,來講一講正題(其他人提到過的我就盡量不提或者用新穎的角度):
1)紙質書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特別是當題材非常艱深的時候。通過對一句話反反覆復劃線,打問號,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認真思考句子的意思,而電子書你沒辦法在上面畫很多很多圈圈,打問號——總之,你很難直接對它施以強烈暴力,而如果你真的比如在Goodreader上畫圈圈,你會發現,這種「情緒發泄」沒什麼效果——這種感覺或許和(以下內容被系統自動屏蔽)一樣。2)有些書需要引用,電子書(比如Kindle之類)似乎是不能作為引用源的,這時候還是要去找紙質書。(牛津版《尼各馬可倫理學》)
3)來回查詢極其麻煩:很多作者喜歡寫:……關於這個問題,見上/見xx頁第x個注釋。每次我看pdf都很崩潰,特別是遇到你需要來回比較兩段文字,來回參照的時候,簡直想死。
4)章節附註情況也類似,很多書的注釋集中在書的最後,看一頁翻幾次章節附註,在紙質書無所謂,在電子書,簡直酸爽到不行。5)多頁面任務:我們看書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作者A說:B在x這本書里說過……,然後你覺得很有意思,想去看看x,然後B在x裡面又說,c在y這本書裡面的觀點a很重要……,然後你找到y這本書開始看,看著看著要去查查裡面的術語t的意思,然後你需要字典d……,所以你的書桌很容易變成這樣:求同等條件下需要kindle的數量……
當然你可以說,我只需要打開幾個pdf就好了,不是更輕鬆?可是問題還是同一個,如果你需要對觀的時候該怎麼辦?屏幕的大小畢竟總是有限……最後送各位一點雞湯;當你的學習陪伴了你度過了青春如此大好的一段時光,你竟然捨得不讓這些時光,留給你些許離別的贈禮么?書,見證你的過去,照亮你的未來。需要。【多圖】
你不買實體書,所以你不知道:
偶獲簽名本的欣喜無比同意 @歸伶昌君,日常工作狀態不能再對。如果鏡頭再上移一點,屏幕上通常還開著幾個pdf、或者caj、或者有道詞典和德語助手……T.T以及,作為研究者,要用的書沒有電子版or借不到,家常便飯。而最艱澀的書想要通過電子版直接看懂,不太可能。而且有很多書是帶練習的,不能寫的話怎麼做題啊。以及,本專業的基本書目是學者的標配,這不但是研究需要而且簡直關涉到自我認同。搞現象學的肯定會有上面那排白的,搞教育的肯定會有下面那排綠的啊。可惜我不怎麼收集簽名本,似乎少了一些樂趣。以及,做筆記的需要和樂趣。自己字丑就不上了,看別人做筆記也很有樂趣。例如,The Jedi Path,本頁上的批註分別來自尤達大師、杜庫伯爵、安納金、阿索卡和達斯·西迪厄斯。這種書一定要把玩實體的才有感覺啊。以及,填滿書架的愉悅感是收藏100T的電子書也比不上的。所以,有些書即使借來讀過,也還是想要收藏一本。以及,自己組裝書櫃的愉悅感是下載電子書無論如何比不上的。和書生活在一起,本就是學生和學者生活的內涵嘛。
嚴重抗議前面曬書的!你們曬得好多書根本沒有電子版啊!如果所有文獻都可以電子化,我情願更多的用電子書。因為我是一個捨不得在書上亂寫亂畫的人,一般都是在複印本上亂寫亂畫。事實上,我曾打算將北大圖書館所有關於笛卡爾的文獻全部電子化,結果因為沒錢而告終。然後,實體書TM的也太貴了啊!我買一本導師的講稿夠我一個星期的伙食費,更不用說有的已經絕版,海淘都找不到的!誰有蘇亞雷斯的形而上學論辯集電子書啊?麻煩給我來一打!
當你看到圖和證明不在一頁的時候,你就知道電子書有多痛苦了。
可能因為我有書房吧。
裝修時候自己設計的書櫃,兩面牆,還不知道能不能裝滿呢。
----
現在是這樣子的,再加一套沙發就齊活啦!
用來學習的書,我是一定要買紙質書的。對我而言,看十遍網上的書,不如一遍紙質書管用,看紙質書里的東西我能刻錄在腦子裡,那些話在大概哪頁的那個位置,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在腦子裡。
用來消遣的書,一般網上看,看完後,真心喜愛的就買實體書收著,即使根本不開封。一是對作者的一點支持,二是自己開心。1.需要手寫批註。翻閱比電子書容易。2.實體書有香味吶。當然我沒有全部聞過。3.還有的人喜歡吃書...嘛...電子書怎麼吃
電子書我只喜歡看PDF,就是實體書掃描的。比較新的書或比較特定的書是沒什麼掃描版的,就買實體書。
反覆看或註定看得很慢的那種書,我也喜歡實體書。電子書就給我看完之後,大多數不會再撿起來的感覺。
為什麼不喜歡kindle,還是不太喜歡排版。覺得字體行間距和頁面大小什麼的,還是別人設計好的紙質書大小比較適合自己。
當然了,最大的原因是,像我這種人,基本上是被科技玩的,很少能玩轉科技。因為用手捏著一張紙的感覺特別好
有A片有飛機杯,但是你依然需要一個女朋友。
上對比圖,新版的讀庫和這些書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有點看星球比例圖的感覺了:)因為還有這種類型的書籍存在。所以電子書無法完全取代紙質書。PS:我還是很喜歡電子書的。但大幅面的閱讀感受和不同材質紙張產生的細節表現。這個是電子書現在無法給予的。 還有很多書籍沒有電子化,我只能買紙質書啊,我歡迎這些書籍都能電子化了。像我回答:有哪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兒童教育書籍? - 知乎用戶的回答這裡面的好些書都沒有電子版本,要是有個電子版的,會輕省很多,我是熱烈歡迎電子化。 有書,我可以自己有理由造一套書櫃。如何布置獨居小房間能愜意地生活?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常在想,是什麼樣的環境或是價值觀的變化會讓是否買書在今天成為了一個問題。(排除錢這個一直很重要的因素的話
1.覺得是本好書,值得放在身邊經常翻翻2.作者的付出應該得到回報(支持作者)3.喜歡紙質書 喜歡收藏書
一個字:喜歡。
電子閱讀的普及是網路時代、移動終端時代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些年實體書出版的不斷走低可以說明這一點。我自己也讀過很多電子書,從早年間不懂事時讀盜版到現在有付費渠道就付費;我的書這兩年也專門有合作夥伴進行電子版運營和有聲閱讀運營,收益還不錯。
但是走低並不代表滅絕,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像我這樣,就是無法割捨實體書的重量捧在手裡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我們喜歡捧著一本書坐在檯燈下,喜歡隨手翻書的愜意,喜歡聽紙頁嘩嘩作響,喜歡聞書香,喜歡夾實體書籤,喜歡收集系列和叢書,喜歡看著書本在大書架上排得滿滿當當、從上面一會兒抽出這一本一會兒抽出那一本就好像在閱兵。
電子閱讀當然也很好,有很多便利,但為了紙書帶來的這種不可替代的愉悅,我們可以忍受紙書在價格成本、便攜度、存儲成本、閱讀環境等方面的絕對劣勢。甚至於,有時候還會培養出強迫症——其實就是因為今天有了下面這張圖,我才想起這道在邀請列表裡躺了很久的問題的:
好的文字,應該獨佔一片天地,而不是和其他垃圾擁擠在一個狹小的設備里,委屈了他們。
1.紙質書可以寫眉批。
2.紙質書沒有(或者說很少有)一覺醒來不翼而飛的風險。
諾,這本書我還沒看過,還不是那麼鬱悶……最鬱悶的是曾經有幾本女頻書,我都買了全本,有一天想重溫的時候發現都這樣了……
原因無非是涉及了一些跟清末民初時期政治人物有那麼一丟丟關係的內容……
我付過全版的錢了……想再看一遍還得TMD去找盜版……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每當我想安安靜靜做個溫柔的順民,不關心鎖鏈的時候,鎖鏈總是會不甘寂寞地嘩啦嘩啦響兩聲,出來提醒我:你該背單詞了,親。
3.紙質書比較不費眼睛。
這是我經過實踐得出的結論。
電子版的書因為攜帶方便,車上,路上,不管多麼不好的環境,都可以拿出來看。
雖然時間利用率提高了,但是眼睛完全得不到休息。
而且用手機閱讀的話,更費眼。
而紙質書,抱一會兒手會累,看一會兒眼睛會酸,光線暗了會察覺,姿勢不對了會注意到……
對健康更有利。
4.紙質書比較文藝范兒。
鋪張桌布,泡一杯咖啡或者一壺清茶,擺兩塊點心,切幾個水果,插一兩枝花兒,拿本紙質書,再拿支寫眉批的筆……
幸福的模樣好簡單。一開電腦就想上qq,上微博;一會彈一個廣告(經常還帶讓人熱血沸騰的美女),哪有心情看電子書?圖書館太遠,懶得跑去。好書往往言簡意賅,不會很厚,也很便宜。也就兩頓飯的錢。
有錢任性
推薦閱讀:
※推薦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書?
※你習慣買書還是借書?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圖書館?
※如何寫一本優秀的科普書籍?
※IT 新人下班真的有時間讀書嗎?每天的時間表都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