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和 x86 架構相比,各自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01-06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證實構架是否會對製程和CPU設計產生實質性的影響。x86 構架雖然是常用體系中唯一的 CISC 構架,但它實際上集成了微處理翻譯,最終的執行還是類似於 RISC 架構,而 RISC 架構之所以能夠 RISC,也因為這代碼是編譯器生成出來的。 因此,x86 跟 arm 構架純粹從技術上看,差別確實是有,但很難說有非常非常本質的差別,這些非本質的差別,在技術上,隨著時間,都會變得可以忽略不計。
因而個人覺得,他們的前景主要是市場方面的因素。而這玩意你是沒法預測的,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時機,大公司們進行了什麼樣的市場行為,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這都會是未知的。
X86強在高性能,ARM強在低功耗,而且如今ARM商業上的成功極大的促進了性能上的進步,也在逐漸填補了性能上的差距。X86商業上的成功有賴於前向兼容,非前向兼容的Itanium是不成功的,而在Mobile時代,X86晶元上在前向兼容部分的消耗資源是非常巨大,這反倒成為Intel掣肘。在放棄不放棄的兩難抉擇中,Intel在Atom上還是保留了前兼容。 有興趣可以看Intel王齊寫的《ARM與X86》非常深刻。 http://www.tektalk.org/wp-content/uploads/2010/12/armx86.pdf
我不做硬體,肯定在技術上不能太深入。只想給一個大概的概念。
從架構上說,x86屬於CISC(複雜指令集),而ARM則是RISC(精簡指令集)。CISC相對RISC來說的單條指令更長,功能更多,單條指令性能也更強大。你可以理解為,做同一件事情,使用CISC的指令數比RISC要少。
x86的優勢:
1)速度快。因為單條指令功能強大,指令數相對少。 2)帶寬要求低。還是因為指令數相對少,即使高頻率運行也不需要很大的帶寬往CPU傳輸指令。3)應用程序多。不用說了,現在Linux,Windows和Mac都跑在x86上面的...
ARM的優勢:
1)低功耗。在不需要高性能的處理器上面非常合適,可以延長電池續航時間。譬如手機和平板。現在幾乎所有的移動設備都基於ARM。 2)並行好。因為ARM的指令都很短,指令之間長度差不多,方便多個核並行處理。未來趨勢:
個人感覺,雖然win8宣布支持ARM架構,x86依然會把持PC絕大部分份額。原因是,
1)性能差距實在有點大。ARM要在性能上接近x86,頻率必須比x86處理器高很多,但是頻率一高能耗就瘋漲,抵消了ARM的優點。更不要提Intel的製造工藝比那些生產ARM處理器的代工廠(如台積電和三星)領先一代。 2)更重要的,在PC上支持ARM的應用程序太少。以ARM的Win8舉例,幾乎所有的Windows程序都要為了ARM架構重新編譯才能使用,這個工作量又有多大?! 同樣的,雖然,Android宣布支持x86架構(Intel的Atom),ARM依然會繼續佔領移動設備大部分領地。主要原因還是功耗相對差。移動設備重視的功耗而不是性能,因而x86不佔優勢。「 便攜終端設備(Phone/Pad)+雲+伺服器」 如果這種體系顛覆掉現在的PC世界,ARM快速上升,然後橫亘在性能的懸崖下。Intel走下坡路,在懸崖上等ARM。
今天在西貝看到有人講微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可能會放棄Wintel聯盟,轉向ARM,實現PC端和移動端的統一,不知道是YY還是確有此事
以intel的技術優勢,未來高端的移動設備,intel的atom處理器一定比arm要好。
都在向相同的方向發展:x86的一方面保持性能上的優勢,一方面在拚命的降低功耗,如市面上已有採用intel芯的手機、採用amd芯的平板。同時,arm架構則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時通過提升頻率、核心數、流水線等技術來提高性能,惠普、戴爾等廠商已經退出了採用arm的伺服器。在可見的未來,兩者的區別會越來越小,類似於現在的x86和ppc、mips,到時候就是看成本控制了。
推薦閱讀:
※X86和ARM架構的處理器能效差異為什麼會這麼大?
※關於手機晶元,台積電、ARM、三星、蘋果、MTK 是什麼關係?
※ARM處理器會預取指令,那麼我們修改PC寄存器時,被預取的指令是否是被直接丟棄了?
※樹莓派 (Raspberry Pi) 的性能如何?
※如何讓樹莓派可以被外網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