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輪胎為啥不漏氣?
我們通常以為輪胎與輪轂之間是這樣的:
但其實它倆的關係是這樣的:
沒錯,輪胎是被「卡」在輪轂(輪圈)裡面的。
修理店安裝輪胎的時候,機器把胎唇卷進輪轂裡面,充氣時會聽見「砰砰」兩聲不多不少,那是充氣後輪胎膨脹,胎唇打在輪輞上的聲音。
然後,輪胎內的氣壓越來越高,氣壓會讓胎唇緊緊頂住輪輞,兩對冤家再不分離。這個原理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浴缸放滿水之後,把塞子輕輕放在排水口,只要塞子大小合適,就能靠水壓把排水口堵住。
除了利用壓力之外,輪胎內部還有一些結構可以提升氣密性。
上圖中,1為一層厚度約2~3mm的橡膠密封層,用硫化工藝粘附在輪胎內壁。針對扎胎破損問題,輪胎胎面內部、橡膠密封層裡面還有自粘層,也就是圖中2的位置,小釘子扎穿輪胎之後,自粘層會迅速閉合、填充,最大限度減輕放氣速度。不過由於自粘層是針對正面扎胎的,所以胎壁兩邊內側是沒有自粘層的。
3是輪胎外面的環形槽紋,有很多條,作用就是剛才講到的,幫助胎唇「摳」住輪輞,這些橫向紋路可以提供更好的氣密性。
氣門嘴4沒在輪胎上,而是在輪輞上面,也用了橡膠密封墊(6)。此外,輪轂輪圈所有與密封相關的鉚釘表面都會有一層橡膠。
以上保證了真空胎「不漏氣」,米工說的每個月0.07Bar可以說微乎其微了,在這個範圍內都可以接受。需要說明,測量胎壓以冷車狀態下為準。
胎壓正常流失在0.07bar/月左右,所以通常一個月內至少需要測量一次胎壓。為了安全,建議長途 高速前也要檢查一下。測量時盡量使用同一塊胎壓表,注意區分冷胎還是熱胎。
米其林工程師的回答,在技術層面已經很清楚了。
但是問出這個問題,是有一定背景因素的。很多人,的確是以為汽車輪胎不漏氣,他們從來也不檢查胎壓,更不給私家車打氣,直到保養得時候,車店打氣而已。(保養完打足2.5Bar,等到下次保養,可能已經減到2.2Bar左右)
看上去,汽車輪胎,比自行車輪胎漏氣慢很多,甚至於似乎可以免維護。
首先,舊的、廉價的自行車內胎,以天然橡膠為基底,材料本身比較差。不能保證氣密性。汽車輪胎普遍採用丁基橡膠(合成橡膠),氣密性天生優越。因此,相比自行車輪胎,很多人的印象是,汽車輪胎不怎麼漏氣。當然,現在自行車內胎,稍微好點兒的,也是丁基橡膠的。
其次,汽車的胎壓低,自行車胎壓高。內外壓差,決定了氣密難度的差異。轎車通常不過35psi上下,山地自行車胎壓經常是65psi左右,公路自行車的胎壓,都是在110psi以上的範圍。
誰告訴你不漏氣的?我半個月打一次
推薦閱讀:
※汽車帶天窗跟不帶天窗,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星型發動機如何解決潤滑問題?
※很多人說自主品牌汽車都是吹的響亮,是真的嗎?質量真的很差嗎?
※這兩款車的名字是什麼?
※為什麼在日本本土幾乎沒有英菲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