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6位華人入選MIT 2017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的2017年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出爐,這次有6位華裔入選,其中有兩位是阿里的員工,大家怎麼看這次華人扎堆獲獎?
8月16日,科技圈迎來了《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的2017年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出爐,這次有6位華裔入選,全都跟人工智慧有關,其中兩位來自阿里,今天智能菌整理了這六位大神的簡歷,以方便大家學習。
看正文之前,先看看這個榜單的背景:
該獎項創立於1999年,旨在挖掘年紀在35歲以下,可以改變世界的科技精英。上榜名單門檻極高,MIT的評選標準包括影響力、創新力、進取力、未來潛力、溝通力五個維度。但這也意味著能夠上榜的人,是牛人中的牛人。
過去18年來,登上過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的有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2002年)和謝爾蓋·布林(2002年),Linux之父林納斯·托瓦茲(1999年),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2007年),Yahoo創始人楊致遠(1999年),Apple設計總監喬納夫·伊森(1999年)等,都曾是該榮譽的獲得者。
據統計,從1999年到2016年,共評選出820名TR35,中國入選者有17人。今年的35 名上榜者中,共有 6 位華人,他們分別是創立了 Project Include 的 Pinterest 軟體工程師周怡君(Tracy Chou)、Law.ai 和 Wafa Games 的創始人龔曉思、柔宇科技的創始人兼 CEO劉自鴻 、AutoX 的創始人兼 CEO肖健雄以及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王剛和阿里雲首席安全科學家吳翰清 。
對於入選者,該榜單分為5大類別:
遠見者(Visionaries)
發明者(Inventors)
創業者(Entrepreneurs)
先鋒者(Pioneers)
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
今天提到的6位華人大神,分別入選遠見者(Visionaries)、創業者(Entrepreneurs)和先鋒者(Pioneers)。別走開,下面是圖文並茂的介紹。
本文由智能君原創,如果你也在關注人工智慧,歡迎微信搜索@智能玩咖 公眾號關注!
龔曉思這個行走的騙子都能入選,哈哈哈滑天下之大稽。她並不是古馳的設計師,古馳發表過聲明。她去年搞的法律人工智慧公司叫涇渭池,後來被投資人撤資,公司倒閉了。於是拿這個項目換了個英文名字,就到處招搖撞騙,說自己搞了個法律機器人。對了,她還有個頭銜政協委員嗎?為啥國籍不詳?她在北京創業,據我所知,至少倒閉了三四家公司,而且嚴重拖欠員工工資,還給她的CTO偷個稅,導致人家不能貸款買房....如此劣跡斑斑的社會騙子,為什麼這個機構都被她所謂的「資歷」騙了,還無形中給她更多的頭銜和光環,讓她繼續行騙。哎。。真是社會社會。
謝邀~
必須是中國人的驕傲啊,這點不用再贅述了吧。
不過這裡面我比較了解的就只有「創業者」類入選的劉博士了。他一直以來非常相信中國本身的創造力,不相信LG和三星能一直壟斷電子屏幕市場。因此想要以國人之力做出價格合理,想像空間更大的電子產品,革新顯示屏產業,是他回國創業的原因之一。
事實證明他確實做的很不錯,0.01的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現在已經接近量產,產業鏈相關的產品(柔性感測,智能終端產品-3D高清大屏頭戴影院)也在布局中,正好對應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那句推選語:他的柔性屏會改變未來電子產品的走向。
推薦閱讀:
※化學工程師和化學科研工作者的區別是什麼?
※是不是科學家的壽命要比同期的世界人均壽命長?如果是,為什麼?
※歷史上,哪些女性很可能因為性別原因沒拿到諾獎?她們實際上為科學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生物、化學、物理等實驗用儀器都是由誰來設計並開發出來的?科學家在這裡的角色類似於產品經理嗎?
※何祚庥到底有什麼專才,會被評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