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的富士康?以及未來的富士康?

對中國製造業來說?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謝邀。

對於富士康的解讀,網路上汗牛充棟,我便不再重複,在這裡提供一些另類的觀點供大家參詳:

1、和早期依靠優質的模具、設備和管理技術來作為主要盈利的富士康不同,中期依靠規模生產帶來的集團採購獲得低價物料從而取得利潤空間的富士康不同,如今的富士康其實是一個依靠金融牟利的企業,主要手段是應付賬款投資,其實這也是很多台資企業盈利的模式。一般來說,台灣製造業客戶的付款周期長達4-6個月,當月的收貨月結,才開始計算6個月,6個月到期以後1個月內付款,其實一般是月底。運作下來,供應商其實有接近8個月的應付款在台灣客戶那裡壓住。我不知道富士康具體給每一家企業的賬期(這個要談判,富士康內部採購的也可以在評論透露一下),如果我們假設都是6個月,比如,富士康2015年營業額1364億美元,凈利潤45億美金。假使物料成本佔到50%,那麼他就有450億美金以上的應付款資金沉澱,成立投行或者投資金融,假如即使投資回報率5%,差不多23億美金的利潤;如果是8%的投資回報率,那就是36億美金。(國內很多和台資企業打交道的企業,應收賬款的金額基本等於滾動的銀行貸款的總金額,等於說就是幫助自己客戶付利息貸款然後借給自己客戶了,這方面如果國家層面可以立法規定,諸如富士康、華碩這一類大型企業的付款周期,整個供應鏈的資金就不會緊張)

2、吃掉供應商也是富士康的盈利方式之一(也是很多大型台資的做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際我以前服務的企業也差點被某台資吃掉。這個周期很長,在較長時間的合作中,他會擠壓自己競爭對手在供應商生產的份額,逐漸擴大他在供應商產能中的份額,這個過程同時伴隨壓價。再廢掉供應商相當長時間內的市場開拓能力,並且份額達到供應商產能的一大半以後,攤牌要求入股合資供應商。入股合資以後,由於在供應商內部話語權的增加,供應商會更加不掙錢,直到原老闆虧損並放棄剩下股份。可以說台灣很多大型企業就是這樣擴張的,富士康算是一個始作俑者和集大成者,案例可查,不贅述。(台灣朋友告訴我,他們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富士康老闆,競選時他給誰站台誰垮台,因為這類的事情他在台灣逼死一些供應商老闆自殺)

3、富士康不低調,所以在聚光燈下,事實上它只是台資企業的代表。比如富士康十三跳事件,當時富士康有百萬員工,實際官方數字是中國每年每十萬人7例,百萬人的企業如果每年因為各種精神問題和挫折自殺的人低於30人,我覺得可以看做控制得可以了。人數多點的大學平均每年都會有自殺現象,何況企業。富士康主要是太高調,想要享受牌子大的好處,自然就要承受牌子大帶來的壞處——樹大招風。比如華碩,通過複雜的股權操作,手下的分公司(工廠)有名碩、和碩、昌碩、康碩、旭碩、凱碩、百碩等等。有一些和華碩也許沒有直接的控股關係或者控股關係待查,但是低調這一點華碩是做到了,昌碩死個人,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話題事件嗎?

4、富士康確實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廠,在他後面排名的幾家加在一起也沒有它大。但是大家要清楚,山外青山樓外樓,少林寺掃地僧的角色可能存在。我見過一些工業企業,你在網上查不到他的太多的相關信息,可能可以查到它的母公司的資料,開分廠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企業規模真不小。鑒於股權結構的不透明,在全世界範圍來看,你不知道那個家族、集團或是聯合體說不定是可以和富士康一教高下的體量的工業體。儘管從表面的信息可能沒有,但是實在難以排除。

5、鑒於第1、2條的原因,富士康用極低的銷售價和巨大的產能獲得訂單,即使生產產品本身不掙錢,也會獲得不錯的利潤。但是對於它的供應商還有其他中小企業同行,未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作為價格殺手,我個人認為富士康的產生,加快加劇了中國製造業的競爭,使得中國製造業整體「未富先衰」。這個略解釋一下,中國製造業從高利潤到低利潤,本來可能50年走完,結果30年就走完了。(當然價格殺手是因素之一,通貨膨脹、房地產等成本增加是另外因素,但不跑題)

6、富士康去美國,美國人在勞動力上不會慣著他,供應商在付款上也不會慣著他,但是他的用地、稅收和物流是加分項,所以複雜的因素下,很難斷言富士康投資美國一定成功或是失敗。同樣的,富士康如果在中國整體消失,考慮到整個供應鏈的巨大產值,釋放大量的勞動人口和工業用地,還有應付賬款的現金(不破產逃賬的話)。可能會拉低勞動力價格和一部分城市的工業用地價格,對於非富士康供應鏈體系內的製造業應該是一件好事,同時可能會舒緩製造業的資金緊張。

7、最不好的局面是,富士康在中國工廠微利甚至無利的情況下繼續經營,以中國工廠的應付賬款作為套現投資的工具,將高技術高利潤的工廠搬到國外,而這種可能最大。


以個人工作經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富士康一直很推崇它的系統,而系統=流程+表單。在裡面工作,你會對此深有體會。明明特別簡單的一件事情,你要兜兜轉轉繞特別大一個彎,讓人身心俱疲。比如:你想拿個物料上生產產線,對不起,你首先要去生產部門把物料拿到手。去拿的時候,他又不給你,為什麼,品保沒有簽字。好吧,去找品保,品保又說,尺寸投測沒有出來。讓他自己確認吧,勤快一點的自己會去看一下產品尺寸水準,特別死板的就會按照流程走,一定要投測尺寸出來後,物料才能上產線。你有意見,找他老闆唄!

2.部門分工特別細,所以會感覺工作特別瑣碎。一直認為富士康沒有必要招那麼多人(針對師級幹部),因為很多人都在裡面混日子。但是富士康的工資在同行業里算中等偏低的,工資給的不夠,人工作沒有動力,所以才要多招人吧。

3.常常你會發現,你本科畢業在富士康工作三年後,還沒新招的本科生工資高。富士康的人員流動率是特別高的,我們當時那一個課有7個人,現在已經全部離開了富士康。只能說富士康工資增長得實在很慢。

4.富士康主要代工iphone,但現在國產手機也已經崛起,富士康應該將工作重心向國產手機偏移。富士康有做這方面的努力,一直想開闢中國手機市場,但總是以與蘋果客戶打交道的策略與中國市場溝通,導致中國市場開闢得並不是很好。有想改變的決心,但思維觀念卻沒有轉變過來。

富士康給人的感覺特別重視人才的培養,常常會有員工培訓,但是對於自己已有的員工又好像不夠重視。你想一下,在裡面幹個五六年,工資就沒漲過,誰都會想離開吧!


不知道為何邀請我,我並非研究富士康的專家,對富士康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普通水平而已


推薦閱讀:

如果說房地產只是關注短期效益的投資行為,那麼它會變相損害其他行業嗎?比如製造業?
為何印度至今沒有一個成熟完整的手機供應鏈?中國廠商能為其帶去什麼?
佛山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本科生如何成為一名頂尖的工業工程師?
中國有哪些在世界上具有壟斷優勢的技術?

TAG:製造業 | 世界500強企業 | 世界500強 | 富士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