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浪潮能給中國建築設計帶來哪些改變?
過去三十年中,中國建築師讓全國大部分城市成功地消除了差異性,各地建起乾枯且勢利的現代建築。三十年後,人們開始懷念老街老樓老車站,後悔當年的果斷。目前,國家進一步強調了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各地政府也開始重視文化業績,那麼在現在這種潮流下,國內建築設計會有哪些改變,會不會出現大量偽中式?
傳統是不可能復興的,那些扯大屋頂的,完全就是取其形式,拋掉了背後的意識形態內涵。大屋頂制度是和禮樂等級制度密切相關的。要想復興大屋頂傳統,先把等級制度翻回來,啥級別配啥顏色,尺寸,高度,材料…………不能越級。這種傳統誰想要!!!!那些扯傳統的,呵呵,目的都不單純滴。什麼叫禮樂制度,就是社會等級。看過古建築的都知道某些古時的富商,家裡那個磚雕刻的巧奪天工,為什麼和磚死磕呢,因為古代商人沒地位,建房只能用磚,用有顏色的琉璃瓦是僭越要殺頭的。這就是傳統最基本的作用,區分等級。
《周易》以天行健自強不息的「乾」卦開頭,以未有定論的「未濟」卦結尾,所以中國人的傳統就是沒有傳統,始終向前看,始終擁抱變化適應變化。100多年前,為了應付亡族滅種的危機,連漢字拉丁化,把典籍全部扔掉的置死地而後生的方案都獲得了全民族的認可,怎麼到了現在,稍微有點家底,就開始放不下那些陳詞濫調罈罈罐罐了!!!
擁抱現代化,擁抱工業化,擁抱信息化,擁抱消費主義…………讓大屋頂,白牆…………這些見鬼去吧。
那些扯理想扯文化要求現在放棄XX去為OO奉獻服務的,註定不會得到社會認同。中國人骨子裡是理性現實的享樂主義,清教徒似的堅守會被認為是有病。而且那些裝成一副清教徒談理想的其實也是嘴上是主義目的是生意。
少談理想少談主義,多做實事。我們要穿華服,我們要吃美食,我們要看歌舞,我們要起大屋。要用豐富的物質來裝點我的生活,用華美的裝飾來展現社會的富足,用壯麗的建築來體現國家的強大與文明。
漢相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而今正當時
——————————————————————
補充,回答里有人完全誤解我的意思,我再聲明一下
1、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
2、形式不是傳統
3、如何從現在的社會現狀下,得出符合現在社會現狀的形式,從形式到形式是不行的。哪怕要繼承形式,也得先去探尋誕生形式的本質現狀,然後回到現在社會現狀。只有從社會現狀出發,才能得到社會認同的形式。
這就是為啥遵循傳統的中國建築師,做出來形式的都是旅遊景點,或者影視城。而無法深入到社會生活中的原因。
同樣是西方古典建築風格,因為有現代西方發達國家這個實體存在,形式和現存實體存在切實的對位。所以在中國流行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還誕生了一種稱之為中國歐陸風的新形式。這個沒人呼籲把,更沒有歷史基礎吧,為什麼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快速嫁接到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呢!!!西方古典建築風格形式背後是有西方發達國家的現狀做背書,中國人是因為主動仰慕西方發達國家的現狀,才主動創造出中國歐陸風這種新形式。雖然被很多建築師聲討,但是架不住人民群眾認可,有生命力呀。人民群眾認可的不是中國歐陸風,而是西方發達國家優越的現狀這個現實,所以才把這種情感嫁接到中國歐陸風上。
那些呼籲大屋頂的,要帶大屋頂上嫁接什麼樣的情感投射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想清楚沒有!沒有內在情感投射和價值判斷,形式什麼都不是,要不然幹嘛不在滿大街復刻印度風格???印度的傳統建築也很漂亮呀
確實作為一般普通人,不會關心形式背後的內涵,不會關心形式怎麼來的。但是作為以創造形式為生的建築師,不去關心,這就太不敬業了。
被黑的體無完膚的西安(土著)來答一下,西安古都(這沒爭議不能黑吧)有些建築我挺喜歡的,有些真的太假了,我看著都尷尬,總體來說西安古建築給人一種不精緻不細心不考究的感覺,一下放一些實拍圖(不是我拍的,有一些專業人士,如有侵權請告知,願致歉,本文也不做任何商業目的)
我最喜歡的兩張,第一張應該是大雁塔往大唐不夜城方向走一直走那條路上拍的,我暑假去了,我挺喜歡那條路的,應該是屬於曲江片區了吧?第二章就是城牆內,至於東西南北那條大街我搞不清楚,應該是西大街?
被黑的體無完膚的丹鳳門(復建),大家都以為他就是個門,其實復建的這個是為了保護原址而建的博物館,這裡面是博物館哦!就這個門裡面!
在看另一個角度的丹鳳門,我覺得美到爆。
隆冬大雪,所以西安要隆冬里來,最好鵝毛大雪。
有一個被黑的大唐芙蓉園,我還沒進去過呢,兵馬俑我也沒去過,我可能是假的西安人。
城牆上了~這個是高新吧,看著像是唐城牆遺址公園
上面這個建築好像叫都市之門,我沒去過。一直在高新我還是從新聞上知道這個地。
世博園的長安塔?看著怪怪的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西安。照片攝於2016:
全城大概只有大雁塔、小雁塔是真正的古迹,可是為了烘托它們,又圍著它們加建了好多仿古建築,一種整個城市「差不多都是假的,就一兩處是真的」的感覺。
以致我甚至懷疑那些模型、CG里描述的漢唐長安城盛況,以及現在的城市建設貌似是在回到當年的盛況,都是構建出來(編出來)唬老百姓,或者說中國人自己騙自己說當年闊過的感覺。這,顯然就和建造仿古建築群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用仿古建築的風格建造新城市的做法,並不是不可取,但西安的情況,問題大概出在:1. 規模太大2. 速度太快這兩個狀況放在這裡,就使得這些仿古建築一定是工業化式、複製型的、快速完成的生產線產品,不可避免的會千篇一律和粗製濫造。文化復興的中國城市、中國建築也是一個開放式的命題,仿古建築不是唯一的出路,未來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城市風貌,在於你我今天的創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屬於我們的好的城市、好的建築,還需要我們好好地、慢慢地去打磨。1.讓中國城市消除差異性的不是建築師,而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國大部分縣城和鎮的發展幾乎都和建築師規劃師沒什麼關係,但是問題和大城市表現出來的也很相似,城市發展的差異性被過速的城市化抹平了。
2.所謂懷念舊時候的車站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有,這和發展的正確與否甚至是否發展了根本沒有關係。
3.新中式不是中式,偽中式也不是中式,任何一種建築樣式和風格都是在特定的文化條件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無所謂正確或者錯誤,但是用這個含有貶義的稱呼來描述這個現象顯然是過於主觀的。
4.從某種角度而言文化是一種社會發展階段中出現的特定現象,它只是社會在某個領域的一種屬性,或者一種表現形式。文化只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不能被設計,也很難被引導。
5.傳統文化復興並不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就目前來看這種被再加工和再解讀過了的傳統文化並非歷史中的傳統文化,而所謂「傳統文化復興」之所以會發生,一方面是上層政府的引導,另一方面是社會大眾的選擇,唯獨和設計師關係不大。
全部是仿古的建築,不一樣的單調?社會生活的單調乏味,才是根源。
假古董
嶺南建築學派的方法是:現代建築+傳統園林。成功的案例非常多。
嶺南建築學派代表人物貝聿銘的方法更高卡:現代建築+東方意境(仙境)。
華夏有象形文字的辯證邏輯思維,有天人合一的生活美學思維。
而改革開放30年之所以成就了嶺南建築學派,是因為有懂傳統文化且審美水平很高的主管領導。
目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高潮,貫徹好19大精神,神州大地將再出現一批美學復興的好主管領導,嶺南建築學派將再創輝煌。:)
xy
覺得並不會有太大改變,我國建築設計原則還是「適用、經濟、綠色、美觀」(這是國務院正式發文規定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還是最重要的考量。中國現在的城市形象的產生80%以上基於土地政策、經濟能力和人口分布,真正留給建築設計決定的方面極少
每個時代的建築形式都是基於當時的土木結構技術而產生的,中國建築和城市未來的樣貌改變最大的可能性並不在於傳統文化的復興,而是在於正在推行的建築產業化。有關建築產業化的內容請自行百度,太複雜不好整理。
而且,建築界對於傳統文化的探索和傳承一直沒有斷過,不光是在外觀上,空間、構造、場所、景觀、類型學等等方面研究和小範圍實踐不要太多。雖然由於材料技術資金限制做出來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請不要懷疑中國建築師有做好「有中國各個地方特色的城市和建築」的能力,前提是——
給多一點設計時間……
再好的建築師也沒辦法在兩天之內設計完一個完整而且符合建築設計原則的方案的,那種今天接方案、後天給擴初、大後天出施工圖、大大後天要改方案、大大大後天要重出一套方案+施工圖的設計流程不改變的話,中國永遠都是只能用複製過來的圖紙做建築的千城一面的國家。
這個文體得問主管城市建設的局長、區長、市長,他們應該不逛知乎
如何定義偽中式呢?
推薦閱讀:
※儒家的內涵中怎麼沒有斬妖除魔這樣的故事?
※為什麼諸如香道、花道等源於中國的傳統藝術在中國衰落了卻在日本十分發達?
※弟子規何以代替論語成為了國學?
※你為什麼討厭春節?
※在東亞國家和地區中,哪個繼承了更多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