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航空發動機難,那麼,除五大常任理事國,還有那些國家能夠自主製造類似斯貝發動機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

我國2003年才完成斯貝發動機的國產化,雖然中間耽誤了,但難度還是不小的,勉強完成了太行的研發製造。那麼,日本,韓國能夠自主研發甚至國產化斯貝發動機?他們的水平能完成al31發動機的仿製嗎?

印度的卡佛里發動機花了幾十億美元只聽了個響,下馬了。三哥為何不學習中國,從英國引進斯貝發動機國產化,然後逐漸把推重比從5提高到6.5,深入挖掘潛力。然後,仿製al31,學習被黑的很慘的沈飛,仿製蘇30?他不懂一口吃不成胖子嗎?


你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應該分開提問,不然讓人很難一次說清。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除了五常以外,還有哪些國家有設計製造軍用噴氣發動機的能力。答案是:沒有。準確的說,研發能力與製造能力應該分開來講。如果是研發能力,那真的就沒有了。如果是製造能力,那麼日本,瑞典,加拿大,德國,烏克蘭這五個國家都能算得上。

先來說日本,該國的材料技術世界頂尖,三菱公司是世界主要商用燃氣輪機供應商之一,但也僅限於商用,軍用航空發動機研發能力幾乎沒有。值得關注的是石川島播磨會社,二十多年前就授權生產了f15j上採用的F100—PW(IHI)—100型發動機以及後期型F100-IHI-200E型發動機,製造能力毋庸置疑。最近十年,該社也在力求研發大涵道比軍用發動機,最新成果就是p1反潛機上用的f7-10和心神上用的xf5-1。不過嘛,這倆貨的數據可以說慘不忍睹。f7-10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差大涵道比渦扇,p1的噸位接近於737,然而需要用四發,沒有任何商用潛力。試飛時還鬧出了四發空中停車的笑話,雖說主要問題在於飛控系統,但可以看出研發過程十分艱難。而心神上的xf5-1是一個號稱第四代發動機,採用3-6-1-1布局,這個和美國的F119是一樣的,渦輪前溫度高達1600℃,這一點體現了日本在材料學領域的強大,然而他的加力推力僅僅只有4.9噸,發動機重650公斤,推比為7.8,日本航空發動機發展了這麼長時間,難道就搞出來一個加力推力才5噸的發動機嗎?很多人不解,不過參考日本授權生產的F100發動機則可以知道,這又是日本航空發動機整體能力落後的一個體現,雖然材料學的領先可以做出很高的渦輪前溫度,但是受制於其他技術,如核心機和壓氣機的落後,則只能做出來推力更低的版本,那麼心神的前景也因為這個發動機而非常的不讓人看好了。總之,日本的小算盤打得很精,希望先研發這些技術難度低的小推力發動機,一步步升級到中推大推,這和題主的想法如出一轍。然而現實很骨感,以日本的能力和美國的支持尚且如此,況印度乎?

再來說瑞典,這個北歐軍火強國的沃爾沃公司是老牌發動機生產商,生產RM8、12等經典中推,製造能力同樣沒得說。但是RM系列發動機都是與通用電氣聯合研製,沃爾沃公司只是參與設計外涵及控制部分,沒有核心機的研發能力。以jas39戰鬥機的RM12為例,該發動機是在f404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外涵部分,加大旁通比,增加了推力(f404被稱為漏氣渦噴,旁通比小,油耗很高)。瑞典幾十年來精品不斷,但在發動機領域已經習慣了與美國合作,加之體量太小,沒有相關需求,因此研發能力還不如日本,製造能力僅限於中推,沒有大推。

然後是加拿大。加拿大的工業能力說白了還是美國的一部分,但既然題主問了哪些國家,那麼加拿大也算是吧!這就不得不提到阿芙羅公司,該公司的加拿大分部在二戰中生產了大量英國設計的飛機,積累了大量經驗,於戰後研製了cf105截擊機,研發歷程再此不表,單說配套的易洛魁發動機。該發動機由阿芙羅子公司——奧倫達(Orenda)發動機公司自籌資金研製「易洛魁」發動機的研製始於1953年,達到了和「箭」相似的成就,兩者在20世紀50年代都具有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易洛魁」的研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鈦合金加工在50年代還是問題,不過為了把發動機總重控制在2000千克以下,大量使用鈦合金還是值得的。最後「易洛魁」發動機的鈦合金使用量佔到了總重的30%,設計最大推力8720千克,加力推力11800千克,這在50年代是世界頂尖水平。當然,後來由於飛機下馬,該發動機也武功盡廢。今天的加拿大雖然仍然有普惠加拿大分公司這樣的一流廠商,其pt6系列渦槳渦軸發動機暢銷全球,但再也沒有獨立研製大推力噴氣機的能力了。

接著來說說德國。戰後德國的航空工業被徹底肢解,但德國畢竟是工業強國,西門子公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用燃氣輪機生產商,MTU則是世界最強的柴油機生產商,兩者都參與研製生產了rb199、ej200和湍達系列發動機的冷端部件(外涵葉片什麼的),還有一些航模上用的微型渦噴發動機,但與瑞典一樣沒有完整的研發能力,只能給羅羅打下手。不過由於燃氣輪機研發經驗豐富,德國與日本一樣具備潛在的研發能力。

最後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有一系列艦用燃氣輪機和商用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研發生產能力。但在蘇聯時期,由於分工不同,並沒有軍用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能力。不過技術上是相通的,而且烏克蘭也有AI222這樣的小推力渦扇,性能還不錯,比日本靠譜的多。如今烏克蘭局勢大家有目共睹,馬達西奇可能會被中國吃掉,也算是涅槃重生了吧!

至於印度,我也提一下。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看到之前這些國家艱辛的歷程,印度有什麼資格可說的?說實在的,卡里佛發動機的定位比較準確,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三代中推,技術難度低於斯貝這樣的大推。你問它為什麼不去仿製斯貝?連中推都做不好談何大推?就這樣還是俄國法國幫它搞,還有美國做參考,搞出了個毛?中國好歹也是從生產渦噴5、7、13這樣一步步提高的,印度仿製米格21發動機做的怎麼樣呢?三哥自己清楚自己的實力,沒有追求大推是明智的選擇。不過作為配套蘇30項目俄國人幫印度弄了個al31發動機的大修廠,具備發動機翻修的能力,這也算是一種提高吧!


德國可能可以吧……

畢竟在研發EJ200的時候,德國出了力(和英國一樣的佔比),狂風用的RB199德國也出了力的 。

RB199比斯貝先進一個級別。

EJ200嚴格來說和F119是一個級別的。

其他國家應該不行。

德國和英法是一個等級的國家,英法能搞出來,德國應該也可以。


目前只有五常有能力實現戰鬥機發動機國產化,其他的國家如瑞典等,雖能製造三代機,但是發動機需進口。航空發動機產業需要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進行上下游配合,設計,材料,加工,調試,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我國走了這麼多年,才勉強及格,五常中美英一個梯隊,俄法可算一個梯隊,中國目前屈居末位。工業水平高的大國還有嗎?日德算的上。然而他們並沒有相關產業,只能利用本國的優勢在發動機全球化中分一杯羹,並不具備獨立設計製造的能力。


要是說獨立設計製造和改進的話就是五常了。


還是有的

印度

不過還沒造出來

當然既然從頭開始搞那就真的是搞了,我們也不能說他們沒有。

好像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研究人員年紀都蠻大,估計孫子有可能可以見到。

1/1

誒呀,印度這個發動機啊,我爺爺就知道,指不定現在他孫子都死了。


居然碰到本行的問題,還是很新的,真少見。

然而我已經離開本行十多年了,早就變外行了……哭/(ㄒoㄒ)/~~

目前最高票答案已經把現狀說得很詳細了,我就補充一下為啥那麼難吧:

現代航空發動機號稱「工業的皇冠」,意思就是集中了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精華——最尖端的材料、最精密的加工、最尖端的理論、最尖端的控制、最苛刻的工作環境……基本上把你能想到的最苛刻的要求統統往上套一遍就是了。

這樣苛刻要求的結果就是——工業門類必須齊全,工業能力不能有短板,科技水平必須與頂尖同步。

找遍全世界,能在一國內達到上述全部三個要求的國家只有一個——美國。

其他的……

中國——底子太差,科技水平不夠頂尖;

俄羅斯——太窮,科技水平已經落伍;

英國——工業門類不齊,勉強吃老本死撐個面子;(不然也不會賣東西給我們。)

法國——同英國。

你瞧,五常裡面有四個都湊不齊所有條件,其他國家還用說嗎?

日本、德國在活塞機時代還行,進入噴氣機時代後體量就不夠支承那麼大的工業規模了。

印度體量夠大,但已經活成了段子。

但是為啥五常都能自產發動機呢?

俄羅斯靠吃老本吃了30年。以航發30年一代的更新速度算,也沒幾年好日子了。所以原來捨不得賣的好東西,現在也不得不賣給兔子了——再放就要淘汰了,再放就賣不出錢了。

英法身處北約,靠美國技術轉移和歐洲一體化工業體系撐了60年,也快撐不住了。如果美國人狠下心不管了,他們最多十年航發工業就要全面崩潰。

中國靠山寨靠體量。一邊逮到什麼技術吃什麼,不管難不難消化先吃了再說,然後靠時間慢慢磨;一邊憑著體量硬抗各種壓力,拿六爺七爺八爺拖時間。結果這樣硬是給我們拖到了工業慢慢成長起來,然後就有了自己的發動機了。

其實印度如果能對自己狠得下心徹底改革,同時沉得下心有慢慢磨100年的毅力,也可以做得到今天中國這樣。


彎彎kingtech系列發動機,推重比6-12,遠銷淘寶淘寶淘寶等世界一流百貨公司,只要一萬多,就能獲得一桿啟動奧地利油泵日本控制器製作的最先進航空噴氣發動機,只燒柴油和美孚二號,維護簡單,長期保修=3=,完全不輸德國同類產品噴氣貓


說到具有獨立設計和自主製造能力那肯定是五常了,中國已經走了這麼多年了才走到今天的中美俄梯隊末尾位置,當然不是那麼好走的。


之前看到過一個在中國工匠精神去哪了這個問題下面一個高票答案,這位答主意思是只要有了先進位造設備,就能造出先進航空發動機,如果按照此邏輯,世界上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如下國家也應有先進航空發動機:

瑞典:瑞典在冶金業、數控設備領域實力也是較為雄厚的,這一點大家應該沒有人懷疑吧?

日本:日本雖然近幾年在製造領域逐漸衰退,但好歹還是有些底子的,先進數控設備和冶金業日本也是較為先進的。

德國:這個就不用細講了

印度: 印度雖然自己不怎麼樣,但大家也都知道阿三在國際上人緣好,想買什麼幾乎都能買到,先進位造設備,只要印度願意肯出大價錢,絕對有人賣

然而事實,這四個國家擁有先進航空發動機么?答案是沒有

不是說這幾個國家完全沒有實力造出先進航空發動機,如果政策允許、這幾個國家政府可以不計成本的朝本國的航空發動機行業砸錢、不計較經濟效益和市場價值,給這個國家一定時間,或許也能造出一台像樣的航空發動機出來,尤其是德國和日本,在燃氣爐領域也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雖然二者區別很大,但還是有關聯性,但問題是,這些國家造出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意義何在呢?

瑞典:因為和美國那邊的通用電氣在航空發動機上有著合作,也能拿出中推航空發動機,主要供本國的鷹獅等型號戰鬥機使用,瑞典是強國但畢竟不是五大流氓級別的大國,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製造大推。

那再看看五大流氓國吧。

前蘇聯(包含俄),擁有所謂的世界最先進數控機床、最先進的冶金業、最先進的設計軟體么?從東芝門可以看出,前蘇聯的精密加工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這並不妨礙前蘇聯拿出先進軍用航空發動機,蘇聯的頂尖航空發動機雖然和美國航空發動機存在差距,但也稱得上先進,大推力、大推重比、高涵道比這三個指標蘇聯的先進航空發動機型號也能做到,或者可以這樣說,蘇聯因為沒有這些先進位造設備導致蘇聯的先進發動機存在壽命相對較短、油耗大、重量大的問題(也和設計思路有部分關係),蘇聯難道因為沒有那些先進設備就弄不出先進航空發動機了?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蘇聯的冶金工業還是挺發達的,這為航空發動機研發提供了基礎的。


日本可以,韓國不行,印度存疑;日本基礎和子系統開發能力都在,而且他的國際關係非常好,可以引進很多英美法德的技術(美國也要用他國技術,很正常的,盟國手上總會有一些更好的),甚至f135級別也不是不能挑戰;但有個問題,就是他們不會做航發,由於戰後限制,人才斷層,他們起步其實很晚,經費也不算多,就進步速度來看,其實還算可以,畢竟缺乏經驗,團隊規模也不大。有前面的鋪墊,相關設施也在建設了,xf9應該會更快一點,如果只是製造而不是開發的話,日本f100 f110都會做,記得05年是85的國產率,現在怎麼樣100%了吧

韓國暫時不行吧,要慢慢來,中航的去韓國交流都當大爺供(其實不是這幫『爺』有多厲害)

印度基礎不行,但是可以買技術直接學,學多久就不知道了


謝邀。這個問題的答案會讓很多漢奸失望,網上很多都說日本有這個能力,其實日本的航發研製能力還不如印度。烏克蘭應該是除去五常以外航空研發能力最強的國家了,但是也止步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水平,然後一直這麼作,現在也差不多廢了。如果真的要說一個,就是被我們花式調侃的印度了,印度雖然基礎工業薄弱,材料科學渣渣,但是理論方面學了不少,一旦哪天他們被神眷顧了,一不小心湊出了合格的材料,然後不小心找到一批靠譜的不會騎摩托的工程師,說不定還真能造出仿斯貝水平的發動機。


理論上說,只要是GDP過2W億的工業國家都有能力研製,畢竟這玩意核心問題還是錢。

印度主要問題是在於它的首要任務到底是 研製國產航空發動機 還是 藉助研製國產航空發動機的名義去撈錢,次要的還有大大小小體制上的弊病,不把這些根本問題解決,其它的都無從談起。


印度真的不懂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看阿瓊就知道了,第一輛國產坦克就想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當然只是想想而已。


瀉藥。

我無意糾正破乎上面一大群被鐵血超大YY文洗腦的軍迷。

但是還是要再重申一遍,推力大小在發動機劃代、先進性、難易度等方面的比較中毫無意義,不能作為判斷依據。對,說的就是你們這群天天懟誰誰誰做不出大推力發動機的軍迷們。

話又說回來,能自己開發出斯貝一級發動機的,除了五常之外,還有德國(依靠羅羅德國+mtu+一系列高校,另外需要歐洲其他國家提供附件如軸承等),烏克蘭(國家內戰快整廢了),日本(跟某大國的做法相反,日本一天到晚寓民于軍,想盡辦法保留航空相關能力),印度(基礎研究水平比某大國要高,可能是因為英文好的原因。但是工程起來有點悲劇。印度軍方跟某大國的很類似,天天提超高的需求沒事兒總改)等等。

其實最簡便的方法,找一本《簡氏航空發動機年鑒》,一頁頁翻。


材料學。這是要反覆實驗的。理論大家都有。核心材料難做。材料有了就是工程學問題。


別說航發那麼大的東西,子彈這玩意你會發現會造的國家更少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印度總理莫迪「大鍊鋼」的言論?
為什麼我天朝工業和製造業水平如此的落後?
為什麼舟山發展這麼慢?
你見過哪些奇葩的航空器?

TAG:工業 | 軍事 | 航空發動機 | 航空 | 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