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是博士是種怎樣的體驗?

全家都是博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回到家

老媽看著我 最近文獻看的怎麼樣了 別整天看那些 看懂方法就行了 掙錢看那麼多沒用 趕緊幫我晚上做點項目 睡覺一天四五小時足夠了 別浪費時間

老爸 別胡扯 多學點沒壞處 對了 哪天跟我學學橋牌 我積分全國前一百了 前面不少都是職業的 不好打啊

春節

姥姥姥爺 xx(我小名)總算回來啦 我們最近研究了這幾本書(都是專業書)不僅如此 德語也能說不少了 你不光要學英語 多學點語言沒壞處 和我們一樣老了還能自己出國玩(80多 不過不敢去美國 飛行時間太長)對了 ps這次你看看我調光如何

總的來說 全家都是博士沒有啥特別 但是全家人會尊重知識 終身學習 老一代會把學習當做樂趣 中生代會吧學習轉化為生產力 小一代會吧學習當做一種能力來培養

標點問題 的確是我的習慣不好 我手機回復一直是不加標點而用空格代替的 這裡寫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經驗分享 希望不會影響到大家閱讀 我手機只有在認為會影響到理解的情況下 才會加標點 這個習慣不敢求認同 希望包容

看了回復 很感激有這麼多人都有類似的價值觀

感覺有人過於抬高了。。隨便說點相反的方面 無論學歷 家庭始終存在的問題 -代溝

1. 對一些「偽科學」的理解

我拿轉基因為例

我姥姥姥爺一輩算是醫學相關的 但是 他們信很多養生節目 信轉基因不一定無害 信血液酸鹼值等

我發了類似的科普(我不是學醫的 所以只能藉助我認為有一些證據的文章 並發給他們)他們看完後 只是不說 但是他們還會堅持之前的行為 比如不吃某些牌子的花生油

我媽爸 他們沒有信不信 他們只是會首選一些歐美牌子的橄欖油 他們吃別的油 不會去想這個是不是轉基因大豆做的

我 我不僅不反感轉基因 甚至有些好感 但我也一般會選橄欖油 因為反式脂肪酸(再說一遍 真的高考完後生物和化學全還給老師了 )

2. 孩子的教育問題

老一輩會認為 給孩子空間 也應該管教 他們上下級 祖孫輩之間差異的觀念不明顯

中年一輩 在我25之前 都是典型的直升機父母 雖然我不和他們住在一起 但是每次我回家 他們都會要求我和他們住一起(現在肯定不會了 但是那會真的會)他們喜歡轉發的 也都是孝道(雖然他們接受的是有不少西式教育)他們認為 我應該無條件聽他們的(這幾年好多了 因為我也在自己領域取得了他們的認可)

而我是一個非常散漫的人 我認為平等 是大平等 包括父母和孩子 包括上級和下級 我尊重你是因為你對我好(起碼是我能理解的好)是因為你值得尊重 不僅僅是因為你有錢或者有勢 我不想在你這干我可以轉到別的地方 我研究期間學會的方法和我工作以後的職業技能 人脈 才是核心競爭力 而「不完全」是老闆對我的看法


謝謝大家的關注。更新一下。

1.關於我和表妹的矛盾。

評論區不少同學說得很對,每個家庭都有類似的肥皂劇一樣的矛盾,我家的只是帶了教育世家的烙印。這幾天反省了一下,試圖搜尋這些的矛盾根源,覺得有必要交代一下我姥爺的背景。姥爺封建農民出身,在世時曾經是社會學教授,退休前是某社科研究所所長。在當時的年代,這是特權階層。他很崇尚知識努力打造書香門第,同時又不能完全擺脫封建農民男尊女卑的觀念;堅決拒絕貪污腐敗,堅持讀書人的清貧生活,但又十分享受特權階層的種種生活便利。這種矛盾的三觀體現在下一代的教育方面就是我媽和我舅都是博士,我舅從小享受物質溺愛,我媽從小爭強好勝。而這種個人的矛盾三觀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第三代我和表妹事業選擇和生活態度上體現的就更加明顯了。至於我和表妹高低攀比的競爭機制,似乎是我舅媽引入的,而在我媽這裡一觸即發。表妹從小一路學霸,本科top2經濟專業,博士藤校,現在生活穩定;而我本科壓著錄取線進的top2,GPA很渣,博士只是某說得過去的公立學校,現在從事的研究算不算一個工作職位還有爭議。從各方面來講,表妹完勝,除了我姥爺在世時認為舅舅從事的金融炒股就是賭博,表妹商學院的科研不算真正的科研,因此不止一次表達了對舅舅家的失望.....這裡對不起商學院的各位同學了,姥爺思想很守舊的.....

從這個角度講,我和表妹是彼此的arch enemy,二十多年的恩怨。我好像最近每次聚會都炫耀了自己的馬拉松成績和學術文章....至於崇拜知識還是崇拜金錢,以表妹的優秀,她可以選擇任何專業任何職業,而按她自己的說法,她選這個專業這個職業就是因為錢很多工作卻不辛苦。這當然無可厚非,人各有志。

2.關於小三。都是肥皂劇情節。想強調的是她是我爸單位的同事,不是學生。

3.家裡這些博士,沒有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大家工作時間確實長了一些,但是每天七個半小時(五個睡眠周期)是要確保的。頭腦清楚才能保證科研毫無進展的時候不會太抑鬱。

4.博士後算不算一個真正的工作。這個需要看「正式工作」是怎樣定義的。博士後在美國是工作簽證,受勞動法保護。北美STEM專業,要想留在學術界,在申請AP以前,很多人都要經歷二到三期博士後,大概需要5到10年。這樣申請就算到了AP也已經快四十了,於是北美博後們還是願意把自己的職位算成「正式工作」的。

以下是原文

-----------------------------

試著答一個。博士分很多種,只討論哲學博士Ph.D的話,也分很多專業,也分哪個學校畢業的,因此,也是有鄙視鏈存在的。戴著博士帽的人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drama.

我全家的博士:我和我老公(北美物理PHD),我爸媽(中國電子工程PHD),我老公爸媽(北美材料工程PHD),我舅舅舅媽(中國工程數學PHD),我表妹表妹夫(北美金融PHD)。

舅舅畢業進上海金融界了,表妹表妹夫畢業進北美商學院做助理教授了,我和我老公畢業在美國熬一期又一期的博士後。今年聚會,除了聽表妹講自己用資生堂cpd以及出門乘公務艙之外,還被我舅舅舅媽鄙視我們賺錢少,聲稱博士後不是真正的工作,我們回擊了表妹家好逸惡勞,不崇拜知識崇拜金錢。於是被拉黑了。

老公媽曾經在北美拿到助理教授但是由於學術界排擠女性,得了抑鬱症,辭職轉去當小學老師了。老公爸在工業界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我爸媽一直在中國學術界,有教授職稱,但是他們由於小三離婚了。對了,小三也是博士。

其他體驗:1. 拿到博士學位之前壓力很大,覺得拿不到的話,回家會很丟臉,不過拿到之後就無所謂了。2. 很驚訝家裡並不是所有這些phd 都井井有條的處理事情,有些人完全不像曾經接受過多年嚴格理科思維訓練的樣子。3. 聚會很少討論學術。討論最多的是我們的學術界是一個多麼病態浮誇的學術界。


你要知道,全家都是博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全家都是博士,還跟你是同一個專業的。

吃著飯呢可能就開起組會來了。

然而,更可怕的就是不但全家都是博士,不但跟你是同一個專業的,還踏馬的跟你是一個學校的。

爹媽是博導,兒子讀博士。不但能聊專業,還跟你聊生活。

平均每星期都能在校園裡偶遇爹媽兩三次。

找女票估計都不敢在校園裡約會(然而並沒有女票)

——

更新

本科和研究生讀的不是現在這個學校,然而研究生學校里兩個老師都是我爹曾經的學生。有一個還算是「看著我長大」的那種。。。。

當時剛開始追一個妹子,還在曖昧期。然後我爹在我都搞不清我倆到底算不算男女朋友的時候,他就知道了。

已經分手了,敗給異地了,so sad。。。

:(

大家不要以為這樣很幸福,很痛苦啊有木有。

每周回趟家,想著是休息休息,然而一回家就開始學術討論,一直討論到回學校TAT。然後感覺比寫論文還累。

不過也有好處,雖然不是一個方向的(我做計算,我爹做cpu結構的),但其實在某些層面上(哲學、數學層面)的學問其實是相通的。

不得不佩服我爹深厚的數學功底啊,不愧是個省高考狀元北大物理畢業的TAT。。比我這種高考數學才100出頭的人強太多了。。。。。。


單身的博士就是全家都是博士。

---------------------------------------------------

體驗就是我如果有孩子,我不會強迫、慫恿或者勸他/她去讀博士。高等教育提供了好的平台,讓我們離知識、學術理想更近,但是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她能理解,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學習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知識,更應該懂得尊重知識、尊重自己不認同的價值觀、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回報上,同樣體現在承擔了多少社會責任。


三口之家,我爸是上個世紀在清華讀的博士。巧合的是,我現在也在清華讀博士。

這樣的家庭還是挺有意思的,雖然專業不同,肯定不會討論學術問題,但時不時也會被打擊一下。

  • 我開始讀博後,深感畢業艱難。突然發現我爸他怎麼3年就畢業了?(他是普博,學制4年)他告訴我挺簡單的,就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作時集中精神,不幹別的就行(他那時候互聯網也不流行)。聽完很敬佩他們那一代人的吃苦耐勞精神。
  • 一次跟他開玩笑,說我從小學、中學、大學上的學校都比你的好,但如今讀博士的學校卻和你一樣,居然被你追平了。我爸立馬不願意了,說:「我那會的博士學歷,比你現在的值錢多了。」一想也是,他那個時候讀完博士,表現突出的話,再讀個博後就能留校任教。現在沒有海外牛校的學位,很難在211以上學校找到教職。

對比之下,感覺他們那一代的博士,科研環境和生活待遇遠不如今,但他們讀書卻更加踏實用功,不貪玩。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我難以企及的。相比之下,我就懶太多了。

隨便寫了幾筆,贊數意外還挺可觀。大家有問題可以寫在評論區。

http://weixin.qq.com/r/EDsCGsnEkpTtrY15924C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認識有的同學和爸媽一個專業,雖然爸媽在國內,他在美國,但是每年可以投一樣的會議來家庭聚會


我在一個搞電子的技術群里,那裡天天羨慕cs高薪。有一天我被人嘲諷,說我能找到的工作年薪最多十萬軟妹幣,而且軍工口的不要我這海龜,我就算去了學術界也拉不到項目。

我很淡定的回答說,我老婆是cs博士,她養我就行了,我不上班都行。

把嘲諷我的人憋的內傷了。

---------------------------------------------------

大家不要激動。我一個工科phd怎麼可能不工作呢。。我五年前的offer都有十五萬軟妹幣的年薪


金沖及老先生的嫡孫高考結束後最終被複旦大學歷史系錄取,而金沖及老先生及其兒子兩代人均曾在此就讀。

金老先生很滿意:我的十二書櫃的史料終於後繼有人了……

十二書櫃!

不是十二書櫃書!是十二書櫃史料!

我聽完後默默回家把我的專業書歸攏歸攏……不到一書櫃……

我現在的目標是到我孫子上大學時,能有兩書櫃史料……


貴乎的回答門檻越來越高了……


應該@朱棣文博士

一門12博士,三代皆教授,這才是太倉最牛逼的家族-搜狐


阿寶三歲以前,我們家有三個博士——我,我夫人和阿寶的干姥姥,分別學化學、教育心理和法律。

我們的體驗就是——我們三個博士很成功地養出了一個很呆很呆的不學無術的寶寶。

對比之下,我們樓上的美國媽媽,一個人養出了三個很機靈的寶寶,一手牽一個,胸前還掛一個,的確是非常慚愧。


我隨手寫的,突然這多回復。嚇我。不過客觀想想,我家也真是夠奇葩的。

=====唉。

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么?

我爸清華,媽媽北大。爺爺人大,爺爺的弟弟浙大教授。大叔中山,姑姑復旦,小叔西交。就奶奶一個人無文化,但最愛吹:我們家大學生博士黨員排成排,分布全國東西南北,可以湊桌麻將了。

更搞的是第三代全是男孩兒,而且是升級版的學霸,從小家教嚴,壓力大,最後都是美國的學歷,而且行業分布於理,工,醫,商;就是無人搞法律。大叔大兒子Princeton的,小兒子UCLA;姑姑兒子最牛,清華本科博士MIT;小叔兒子在Stanford當然他不是博士,是自費master;我自己最沒用,在harvard medical系統做博士後,廉價千老。哭。

家庭無商界政界背景,就是搞學術。當然屬於中產。感激祖先遺傳了好的基因,感激祖輩和父母給了良好教育。

聽起來是不是很牛X的感覺?很羨慕吧?

但是:

家裡父母叔叔姑姑關係極其差,毫無人情味。這好像是知識分子的通病。大家都爭強好勝太清高,誰也不服誰。另外,別看父母一輩清華北大一大排,但就小叔叔一人搞產業相關有錢的(所以能送我堂弟自費斯坦福,我們窮的就獎學金讀苦b博士了),我父母大叔姑姑都是帝都魔都的窮人。

所以為了爺爺奶奶那點破爛財產,除小叔外的幾個兄弟爭得你死我活。注意他們不是爭錢,其實是為爭口氣。從小吃年飯大家都是相敬如賓像開會一樣的,虛偽的表面客氣,背地裡捅你一刀。

我覺得我們家父母一輩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表現,落魄戶窮酸清高知識分子的那種氣息。尤其是我那姑父,尼瑪好歹也是復旦的教師,摳門到變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冷門文科專業木有錢),1990年代的時候,他撿了一把雨傘放在系的辦公室里;有一天下雨了,辦公室里一個同事要臨時借用這個破雨傘回家,居然被姑父阻止了。姑父說:這是我撿的傘,你想用就要給我五毛錢。。。。。。!

這個故事成了全家終生大笑話。

我一直不懂,是因為1960年代的苦日子么?還是文革?這一群成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為何毫無情商?

還記得爺爺葬禮結束的那天晚上全家就開吵,雖然是很文明的有檔次的爭吵。。

至少我父母這一輩的,我一點都不羨慕。好在我們第三代的堂兄弟人格都很健全,關係也不錯。情商至少都正常。。。

真的,至少我找男朋友,從不看學歷,過去的好幾段感情,沒有一個人學歷有我高。但他們都很棒,都是可愛的human being。我絕對需要一個正常的家庭,而不是一堆哈佛耶魯但毫無人格的變態家庭。有時候我特別羨慕那種沒有文化但特有親情有人情味兒的團結的家族。

當然了,最後我還是找了一個Upenn+Harvard學歷的男朋友。當然了,他是master學位,學歷還是木有我高。哈哈哈哈哈

===+===

我性別男,喜歡男,這很稀奇嗎?

我們家第三代五個男孩兒,有三個都是gay,這才比較稀奇吧?


再更新一下,

我跟爸媽說,

最近不太順,

文章被拒了,

我媽堅定的說,申訴啊,

我爸淡定的說,數據不太好改投歐陶吧,

我……

更新一下,

我爸問我,去年發了幾篇文章啊,

我說,三篇,

我爸說,有點慢啊

不算全家,只是我們夫妻倆

大家可以根據我們的睡前娛樂活動來想像一下,大概就是這麼個體驗


對著屏幕沉默了許久,我掏出電話:「爸!我媽都讀了博士,你當年學習那麼優秀為啥不也讀個博士?」

電話那頭先是一陣沉默,之後才緩緩傳出他的聲音:「那時你媽剛生下你,她讀了博士,我要是再讀博士,誰來支撐這個家?不過這都過去了,這不你也讀了博士,就算是替我圓了夢。」


父母是國內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博士。叔叔是留美Computer Science的博士。我本人是留美Bioengineering的女博士。至於體驗么…

1. 父親大人每天早晚都要問我的學習/科研情況,認為我早上起太晚,晚上回太早,不像個博士的樣子。

2. 父親大人總說「我在MIT進修的時候…」「我在Stanford進修的時候…」「我在Georgia Tech進修的時候…」

3. 母親大人總問我有幾篇paper了,paper有沒有進展了,並督促我要多發paper。

4. 叔叔每次視頻都要訓導一番,讓我不要像別的學生一樣旅行(浪費時間)了,要在博士期間奠定一生的基礎,做點東西出來。

5. 爺爺總是非常自負地說「我們家最不缺的就是博士。」 雖然我認為他這樣說有吹牛之嫌…

6. 長輩親友聚餐時會要求我用英文說祝酒詞。

7. 小時候在新華書店看到父親大人寫的書。

8. 本科畢業論文(Biostatistics)全英文寫的,跨領域的母親大人通讀了一遍,並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9. 寫本科畢業論文Acknowledgement的時候感謝了我的父母Dr. Y and Dr. L, 在父母姓氏前加上「Dr. 」的一剎那,真的挺自豪的。

其實平日的生活就像大多數家庭一樣平凡溫馨啦,父母除了對我科研的督促以外,其他方面還是很寵溺的。絕對不像The Big Bang Theory里Leonard Hofstadter的母親一樣冷若冰山。


我回去問問導師,總覺得他家連狗都是博士……(′?ω?`)

--------------------------------

導師家的狗是領養的一隻退役搜救犬,而且好像還獲得了一個什麼很高的等級,也可以算是狗中博士了真的不是吐槽。課題組聚餐的時候經常開玩笑說要是誰野外考察出事了得靠導師養的狗去救援_(┐「ε:)_

-------------------------------------更新的分割線------------------------

退役的Dr. 搜救犬貌似去年痼疾複發去世了,默哀3分鐘。

導師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能全家都是博士,總的來說就是最早他自己自本科以來就致力於科研於是成為了博士,然後師母莫名其妙的也讀了PhD,等有了孩子以後幾個孩子都先後取得(或在讀)PhD……不過導師和師母均表示全家都是PhD的感覺超級棒,特別是全家集體出門參加重要活動,在賓客名單上看到自己家一長串Dr. Xxxx 的頭銜很爽( ̄ω ̄)


為了wuli CP~就這麼奉獻了第一次答題。。

不太熟的小夥伴一定是誇獎+羨慕一番。。此時 博士光環閃亮亮。

然而日常作為全家最渣的我,就是一種辛酸的體驗。。。

我姐的導師看到我說 「你姐博士後都沒問題,你博士沒問題的」

我導師看到我說 「你姐發那麼多篇SCI,你沒問題的」

同學看到我說「哇~你家人都好優秀,你沒問題的」

我爸看到我說「你看姐姐都去Stanford讀博後了,你沒問題的」

。。。 。。。

寶寶作為一個高學歷24K的純學渣。。。真是很有問題好嗎!!!

借我BigBoss的一句話:「我認為最適合搞科研的人的類型,其實就是你爸那樣的。。。」

總的來說。。。雖然我是個貨真價實的博士,然而一談到學術,似乎大家談話的內容跟我本人總是沒有多大關係~~(此處要一個攤手+生無可戀的表情。。)



應該是挺讓人羨慕的……

至少不用被家族微信群里的養生謠言什麼的打擾吧

就算有……父母早就出擊了根本輪不到自己跟其他長輩撕逼


強答一下。

父上是博士,自己是碩博連讀中。

周末討論學術問題是真的,平時沒什麼好吵的說到學術問題能吵一晚上也是真的。

平時說我啥都還能接受。批評我基本概念不清我能給他吵得急哭出來(真的哭出來,抹眼淚那種,覺得自己十分委屈)

你說我母上,母上不是博士但是大學教授,一般負責調停,拉出來各打五十大板。

哦,男票也是碩博連讀中。


推薦閱讀:

本科畢業後直接攻博,心態如何調整?
作為一個低智商的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低顏值的PhD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讀博?
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如何社交?

TAG:家庭 | 學術 | 博士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