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為什麼會流行起來?其反映了什麼社會問題?

由於現實生活的不易嗎?可以理解為年輕人面臨的社會壓力在網路時代的發洩嗎?


你們老年人啊,就是喜歡什麼事情都要總結出一個意義。

表情包本身就是反意義的,說不出話不想表達意義,又不好意思冷場,發一個表情剛剛好。
正常面對面交流都是語言、表情、肢體動作聯合傳達含義的,網聊閹割了後兩點,變得只有語言,讓一些微小的,意義含混的只能通過動作表情傳達的含義無法傳達,表情包的出現就是為了補足這一點。

老爸老媽現在會上網了也愛用表情包,跟年輕人壓力大不大真沒啥關係。


過去,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網路聊天里的表情圖片都是軟體官方提供的,或是用戶自行編撰的文字表情,不僅量少,且易產生歧義。比如我發一個QQ聊天里的微笑,有人會認為是傳遞好感,有的人則覺得是嘲諷。

民間表情包的興盛起源於貼吧(尤其是貼吧改良了貼圖功能以後),爆發於微信,逐漸成為了網路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我的觀察看來,其最重要用處還是人際間的緩衝:表情包充當了一個傳聲的第三者,有助於使用者推卸對自己言論應負的責任

譬如,如果直接白屏黑字發送「你是傻逼」、「睡你麻痹啊」給對方,這就是很明顯的言語攻擊。可如果你發的是一個帶著張學友面孔的熊貓,下面是「你是傻逼」、「睡你麻痹啊」的字幕,這種攻擊的意味其實就會明顯減弱了——因為說話的主體已經從你變成了表情包。並且,由於表情包天生帶有玩笑色彩,發送者就可以就是否是在玩笑上進退自如,掌握主動權。除此之外,網路表情易產生歧義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對方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可能並不代表發送者的本意,而來自對方的自作多情,或是誤解了一個玩笑。

表情包是網路時代對言論責任推卸的精神勝利法。而且表情包圖片部分越是滑稽,甚至像素越差,推卸責任的功能似乎就越顯著。

正因為能推卸個人言論的責任的幻覺,人們使用的表情包中往往會含有較為極端的情感信息,比如「我拉個屎都是愛你的形狀」.jpg,這種話其實非常肉麻,如果直接在聊天里白屏黑字發過去,即使都知道是玩笑,還是會讓雙方都感覺不舒服。但把它製成表情包,這樣的言論就可以披上一層玩笑的外衣,推卸掉「遊戲感情」的深重罪責,繼而可以用來表示對對方的一種微妙的、略帶嘲諷的、輕率的好感。甚至有些表情包都不需要配上圖片,直接把純文字製成表情包,其尺度馬上就能比常規、明確的聊天文字躍升一個檔次。

-


謝邀。

表情包是一個陰謀!

人類最開始用圖像記錄各種事件,後來人類文明發展了,發展出多種複雜的文字系統,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交流,文化的傳承。

表情包反其道而行之,刻意弱化人類的文字使用能力,最終導致人類文明退步!

這手實在陰險!

絕對是地球文明被外星人發現了。因為黑暗森林法則,不知名的外星文明派出間諜潛入地球推廣表情包,延緩人類文明的發展,為他們自己的發展贏得時間!

地球人快團結起來!拒絕使用表情包,保護地球!

以上純屬瞎編。

如果一定要說表情包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應該是生活的快節奏吧,導致大家要求交流也提速,表情包簡單易懂,一目了然,正好符合這種需求。


圖片表意更直觀,也彌補了網聊時難以藉由文字表達肢體語言、表情等描摹語氣、情緒的傳統手段的缺陷,於是廣為採納,至此合情合理。


但依個人看法,表情包存在著一部分消極影響,比方說,

弱化表達能力。語義轉化為語言需要被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表達能力,作文課練的那些東西。表情包為話者省去這一過程,簡化聊天的同時也剝奪了話者鍛煉表達的機會。而表達又對思維邏輯的鍛煉有著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通過拿捏用詞以調整語氣進而達到渲染話者的情緒、立場,亦即所謂說話的藝術,是可行的,儘管這需要鍛煉,被發表情所替代掉的表達鍛煉。


注意到這一點始於好友轉發的一條動態:有時線下聊天都不知該說什麼,下意識地想發表情包 ,沒表情包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莫名厭惡。


初二時注意到后座兩位大神用手勢(比劃著小人或者槍械的動作)和擬聲詞(突突突 嗞啦 啊!)快樂地交流了一整節語文加課,遂和同為閑人的好友煞有介事地模仿物理實驗題格式研究了一個課題——探究象聲詞在日常用語中的佔比與智商的關係。現在看來這個題目還是很不妥的,但或許與表情包及其效應不無相似之處。


另外,和涵養較深的,或者只是思維較敏捷的朋友聊天就很少用到表情包了。


儘管顯然表情包的使用與否與個人素質沒有直接聯繫。


另外,表情包自然也存在於「累死了懶得措辭發個表情表示我還把你放眼裡」這樣的情況,但顯然更多場合併非如此。聊家常用,講事情用,談人生用,知乎答題也有用,無論其好壞。


不過話說回來,網聊的內容本大多是可有可無的瑣事,也無所謂添那幾個可有可無的表情了。


至於厭惡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

1.信息量小而空洞乏味且製作粗糙,給人敷衍之感。


2.內容空洞甚至文不達意。


3.很多表情包辣眼睛。


4.製作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拙劣。不說調色,很多作者把人臉p到特定物體上時甚至懶得羽化甚至懶得變形甚至懶得水平翻轉。明明按一般的教程配字是更進階和副要的技巧才對。


5.莫名其妙的表情莫名其妙地火起來也莫名其妙地令人火大。即,單純討厭跟風。


看不懂就對了!

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由歧視鏈條維持秩序的群體,我們要與那些完全不認識的人產生協作,又必須要加以了解,那就必須給對方先按常規邏輯歸類。比如德國人是嚴謹的,美國人是活潑的,日本人是奸詐的。雖然標籤很不準確,但這畢竟會決定我們對待自己群體外的人員的一個初始態度,只有這樣協作才有可能產生。

這種歧視鏈條帶來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文化封裝,如果你和我是一類人,那你肯定認同我的文化,我愛看的節目你肯定也看過。表情包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身份識別系統。

就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金館長表情包、暴走漫畫表情包,一些「成熟的社會成功人士」會去看金館長或者每個暴走表情包背後的影視作品嗎?這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浪費時間啊!就比如家長,可能看到孩子在看這些東西,就會焦慮地覺得孩子不愛學習,這些影視作品也就被貼上了玩物的標籤,家長們是不會去看的。

好了,在家庭這個基本單位中,基於歧視鏈條的文化壁壘就形成了。家長沒有看過金館長,看到館長那燦爛的笑容時頂多就只會這人很古怪,對於金館長的「賤人」形象他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的。而對於看過這些作品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完全就可以依託這個奸笑的表情來傳遞非常多的情感,因為大家都知道那個笑就是一種「賤」,可以聯繫到很多金館長耍賤成功後的幽默場景,當夥伴之間要表達幸災樂禍的情緒來給同伴開玩笑時,這種「賤」的內涵瞬間就能夠通過一個表情包傳遞出去。這是一種系統內部非常高效、簡化、精確的情感信息傳遞手段,系統外的人是看不懂、用不來的。

現在比較流行的「斗圖」也是這種文化壁壘影響下產生的。在系統內部同樣存在歧視鏈條,人們會根據掌握資源的多少來給系統內的人貼上「資深」、「牛人」、「菜鳥」之類的標籤。斗圖其實就和斗詩差不多,都是要比拼人們在特定領域的文化儲備。你要想有足夠的表情包壓制對方,那你在這個文化領域的知識儲備和花的時間就一定比別人多,和任何領域的勝利者都一樣,斗圖勝利的人也可以獲得本系統內人員的崇敬,因為勝利本身就證明了你資源多,而掌握資源的人才有資格掌握話語權。

社會每個群體都有每個群體自己的「表情包」來作為簡化交流機制,比如公文系統。對於一個沒有做過行政工作的人來說,會覺得這玩意怎麼這麼多廢話。但作為一個體制內人員,從一個會議通知人名排列順序,就可以看出來對每個參會者應該安排哪個座位,採用什麼級別的招待標準。同時他們也能知道,盡最大努力和不惜一切代價意味著什麼,前一個的意思是「做做樣子就可以了,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後一個的意思是「做不好就掉烏紗帽」,這可不僅僅只是單純字面意思那種情感上的強弱區別。外人覺得就公文那些字都啰嗦得可怕了,體制人卻可以把一封幾百字的公文擴讀成一本書。



反應現在的手機輸入法不好使。。。


1、人的本性有簡化所有事情的傾向,這是人性,改不了的。

2、文字聊天搭載情緒的能力較弱,圖形強於文字。


為什麼表情包會火起來?

我只想說一句

好了,玩笑到此結束,認真說說

我們這裡所說的表情包應當是中國特色的(圖片嵌入文字的方式,或者純圖片),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emoji

在國外emoji是很流行的,原來中國也是,回憶一下qq時代...

而表情包,而表情包

中國卻早早領先世界,當然各國也開始有自己的特色的表情包了,日本冷幽默,歐美鉗字圖像,這在我們看來,我們都能把它當成表情包來看,而不是emoji

表情包的特性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一下比較常用的表情包核心表情:

滑稽

黑人拳擊猥瑣笑

學友勸屎

館長笑

姚明笑

....

我們發現它們有這樣的特點:

1,存在一種表情張力,蘊含內在豐富,簡言之...內涵....它表達了一種複雜的情感,原有的喜怒哀樂在這裡都不足以概括其複雜的內涵性。

其實,當代城市生活複雜化,文化內容駁雜化,生命經歷不再外向,不再像以前人一樣考慮生生死死,情感不再大開大合,反而是轉向內化,我們更加在乎內心的感受,更加在乎心中細微的顫動。我們不再去生產《唐吉可德》《人間喜劇》這種現實主義雄偉描寫,而是去尋找《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式的細緻流動。

表情包其內在的張力,恰好滿足了人表達當代城市感受的願望

2,萊辛在《拉奧孔》中提到最好的畫是抓住了「孕育性的一刻」的畫面,什麼意思,某個時刻,連接了前面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又可以從中看到接下來一刻會發生的事情,就是一種發展性,一種動態性;萊辛說這種動態美就是一種「媚」

表情包就是如此,黑人,學友雖然選擇了一個靜止的畫面,但是,我們還是感覺其動態性

但是除此之外呢,還有什麼?什麼原因讓表情包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社會上流行起來?

1,視覺文化取代印刷文化,我們從字中獲得的信息遠不如圖像了,圖像時代已經到來。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一開始的時候,表情包中的圖像只是為了讓文字的意義更加精確,但是現在呢?

我們說:問號? 冷漠臉?滑稽?b數...的時候,這些字真的是一種文字含義嗎?你心中沒有出現一幅畫面嗎?

我們不是在表意,我們不是將其當成所指,而是引向了圖像

2,後現代的到來。

我們為什麼選擇了反諷,色情,暴力,污穢,自嘲等主題的字眼來表現自身的感受呢?

為什麼不是別的話呢?

後現代文化下,追求一種快感性的文化,追求一種肉體性的感受,而現代主義所表現出的精英式沉思已經式微

而表情包,也是一種人民的藝術,喜劇原本是市民階層的藝術,悲劇是貴族們的愛好,同樣,一種自嘲,嘲諷,在詩經和樂府詩中,在西方的寓言中已經開始了,都是一種市民階層的藝術形式,

可以說表情包就是這種藝術的當代表達,只是它很棒棒,一衝上天,全世界一起享受


塗鴉表情包已成為流行的網路景觀。網民在社交過程中生產替身,並通過隱喻與娛樂的方式進行情感表達,從而進行群體交往與互動。許多塗鴉者為獲取社交報酬而進行展演,具有一定的功利訴求,而其互動過程中體現的碎微化、情色消費、犬儒主義現象,應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各類型的塗鴉表情包是社交空間的產品,其在網路社交過程中不斷地拼貼、分類、模擬等。表面上看塗鴉表情包形態各樣,實質上都是用膚淺的視覺影像代替了深層次的敘事。正如鮑德里亞所言:「效果戰勝了原因,即刻性戰勝了深度的世界,外表和純粹客觀化戰勝了慾望的深度。」網民通過製作、收藏、轉發表情包,形成全新的社交生產圖景。

這些視覺表現膚淺的塗鴉表情包實質是網路社交過程中的替身。拉康在鏡像理論中提出「我」的自我意識是在「想像的激情」和「與本身身體形象的關係活力」中得以形成,並在象徵語言符號中重建我的主體功能。鏡中的「我」是主體我所構想出的客體。現實肉身的不和諧,鏡像則建構出「完整的我」作為現實的替身。網民運用「想像的激情」,在網路中二次編碼出塗鴉表情包,這些表情包代替主體的「我」在社交過程中表達話語。如此個性化塗鴉方式塑造的虛擬替身,可以在網路中相對自由表達自己所認同的非主流政治、文化符號,同時又能逃避現實權力規訓的風險。

諸如「杜甫很忙」系列的塗鴉,青年網民將原本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杜甫塗鴉成舉著狙擊槍、騎著摩托車、吸著大煙、懷抱美女的古惑仔形象。又如暴走漫畫表情包,網民把歌星張學友在某影視劇中「訓斥狀」的面部表情截圖,並塗鴉上熊貓的輪廓,繪畫上豎著的中指,在視圖下方噴塗上「去死啦」「吃屎啦」等字樣。再如2016年最火的表情包之一「葛優躺」,網友將某部電視劇中葛優癱坐於沙發上的影像進行摳圖,並製作成「頹廢」系列表情包 。鏡像生產出諸如「離經叛道的杜甫」「訓斥他人的張學友」「頹廢的葛優」 的表情包,在社交過程中作為替身,代替了網民現實中的「自我」。擁有了替身的網民似乎掙脫現實話語規訓的束縛,釋放了表達慾望,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情感如氣憤、頹廢、玩世不恭等 。

同質化複製生產則是表情包生產的另一個特徵。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將複製定義為後現代主義最基本的主題。複製技術為後現代社會帶來巨量的符號及批量生產的產品,以供龐大的消費群體享用,同質化海量的產品甚至會改變主體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方式。複製技術在社交媒體時代被廣泛運用,時空距離感的消逝也正根源於此。

表面上塗鴉依照個體的需求進行生產,但創作的模板都基於相同的視覺原型、技術和塗鴉方式,有時甚至同一個角色、同一個場景被反覆使用。例如姚明在某次媒體見面會上不經意露出滿臉皺紋的尷尬笑容,這一畫面被青年網民截取並製作成表情包,基於此圖原型大量仿製的「姚明表情包」系列應運而生,它們均用相同的修圖軟體及塗鴉技巧對此原型場景畫面進行創作。

塗鴉表情包表現了青年網民在社交媒體時代的美學評判標準,也顛覆了原有的審美範式。傳統美學理論上,「丑」是對事物正常尺度的畸形與偏離,是對「美」的否定。塗鴉表情包大體上呈現一種荒誕、幽默的「丑感」,扭曲變形的圖像人物表情、粗俗的文字表達、簡單的圖案拼接和無序的符號呈現,都以「審丑」作為價值標準。諸如「暴走漫畫」系列中的頭上長草、鼻孔巨大、雙眼突出的「王尼瑪」形象,青年網民膜拜這些醜陋的形象,並在社交過程中以角色降格的方式,即「自我調侃」「自我矮化」,將自己丑化為嘲諷、戲謔的對象,從而宣洩自己在現實環境中被規訓的壓抑心態。最終以醜陋抵抗優雅,意圖解構與取代原有的美學標準。

當社會出現某一輿論熱點時,青年網民的群體性「審丑」表達更為集中,由此衍生出許多網路狂歡事件。巴赫金稱狂歡為「把肉搬走」,屬於一種用喜劇式的言語創作和各種類型粗話相融合的儀式景觀,是一種對高雅形式報以滑稽模仿和嘲弄。「審丑」最終流向是形成對滑稽形式的狂歡。正如伊格爾頓所言:狂歡是一種對霸權的僭越和顛覆,被控制的民眾亂象的革命藝術。民眾狂歡中所運用的話語表達是一種復調形式文本,打破了固有的語法和語義學定義,是對社會和政治的抗議。網路群體通過統一行為進行井噴式話語表達。這類表達無視既定規律,肆意地宣洩情感,表達心理需求、情緒和願望 。如青年網民流行的「斗圖」行為,其始於QQ群聊時群內成員互發表情包以滿足聊天時的消遣與娛樂,後發展到互聯網論壇、貼吧上,網友間言論不合就以塗鴉表情包進行謾罵、攻擊等。網友們就某一話題進行海量刷圖,拼自己表情包的儲存量與搞怪程度,有時甚至因言論不合便用塗鴉表情包代替文字進行謾罵、攻擊。根據百度官方統計報告,2016年奧運期間網民在貼吧進行討論時出現的表情包多達92萬個,相關爭論的帖子達2691萬個,共有386萬用戶參與「斗圖」行動中。正所謂「一言不合就狂發表情包」,「用表情包充斥屏幕」,「用表情包堵住你的嘴」。

參考文獻:

蔣建國、李穎. 網路塗鴉表情包:審丑狂歡抑或娛樂的大麻[J].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期

------------------------------------------------------------------------

人生而自由,卻不往不在網路之中,

S-Tech力求在網路世界裡與你達成精神共識。

希望成為你精神的棲息地,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為你帶去問候與關懷。

了解更多 互聯網×人文 知識、研究、互動話題,趕緊關注S-Tech工作室-知乎 及 S-Tech的微信公眾號(ID:S-Tech1014)。邂逅S君永遠都不會太晚~~~


強烈反對最高票答案。正是這些人的存在,貴乎越來越像高中生聚集地。

以下是我的答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起,大家的聊天風格變成這樣。

表情包的流行,難道只是因為它們誇張搞笑,能夠幫助活躍氣氛?

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仔細想想,好像只有配上表情,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如果對方沒有發送輔助表情,你便很難抓透對方的心思。比方說,聊著聊著,對方給你發送一個信息:

呵呵。

即便結合前後語境,「呵呵」的含義也是模糊的。但是同樣是表達「呵呵」,以下四個表情,情緒敏感的你,可能可以體會到各自不同的潛台詞:

左上:嗯,我有點震驚地表示你可以的。

右上:so what,I don"t care!

左下:有點無奈有點囧。

右下:國際通用手勢,不解釋了,大家都懂。

再來看老外的表情包,每個表情都有相應情緒單詞。你可能是英語渣,但這不重要,你能猜到每個單詞的含義是什麼。

可以說:表情無國界,語言才是產生誤解的最大來源。而原因可能就在於:儘管語言是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所特有的,但進化史上,它卻不是最先出現的。對於遠古人類來說,社交行為主要依賴於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信息。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開心/難過/生氣/厭惡/害怕,諸多表情都是一樣的特徵,而相較於純文字的謊言,我們大多能夠區分故意表演出來的情緒。

由於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以電子郵件作為標誌性事件,我們已經越來越習慣非面對面的交流,高效的即時的文字信息傳遞帶來的後果就是,信息扭曲。想想多少小情侶是在QQ/微信聊天時,發生重大衝突然後忿然提出分手,造成一生不可挽回的損失?即便表情包的出現可以彌補這種缺陷,始終不如面對面的交流更能準確把握信息。因為除了表情、肢體動作,語氣、語調也是識別對方真正含義的線索。


別人不知道,我是因為懶得打字


1.不用打字,方便,畢竟像知乎用戶這樣動不動長篇大論的人不多,我聊天的時候打幾個字都覺得累(希望是個例)

2.簡單直白,能準確的表達一些情緒,不管真的假的

3.跟風,大家都用就也跟著用用

4.搞笑,容易展現幽默感

5.……我想不到了


我看了你這個問題想了很久,西瓜都吃了幾勺,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可以騙到知友的點贊,但是我又很想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提前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2018年狗年大吉


其實表情包能在中國火起來很大程度是由於我們的網路審查制度。圖片並不如大家所說的是一種簡單的表達方式,相反它是一種富含更多信息的表達方式。而表情包相對於傳統圖片,現在的流行往往是冷幽默。用圖片表達的事情很早就有,但我相信問題想問的表情包並不是下圖這種。

現在流行的表情包往往有隱晦的表達一些很難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東西,所謂隱晦的幽默也是中國網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表情包充滿了反諷和戲謔的風格,早期的表情包更有黑色幽默意味。

看見有答案說表情包發源於貼吧,我也可以認同。即使說,早起的qq自定義表情,我們以前長期右鍵的那些個qq表情,並不算表情包一類。所謂qq自定義表情和我們所指的「表情包」的分水嶺就是其帶有的隱晦含義,這也是我國審查制度下的一個特殊產物吧。比如[微笑]表情多內涵的戲謔意義,之所以有這樣的理解,也是我國網路文化的一個反應罷了。

其實文字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你看


單身二十年手速依舊跟不上腦子

還不如滑鼠一戳一張圖來的快

不光有文字,表情都給你弄好了。這樣內在的意思就能表達的更充分。

你要知道,一句粗口「卧槽」能表達驚訝,疑惑,憤怒,懊惱,高興等等意思。打完「卧槽」你還得搭配其他的話來說明情緒,表情包就不一樣了

其中情緒,不言自明

所以說這應該是表情包火起來的一部分因素


網聊只有乾巴巴的文字,沒有現實中面對面的肢體語言,表情包的出現補償了這一缺憾。完


打文字或發語音,自己不夠盡興,對方也會感到敵對的情緒;但表情就不同了,配上張學友的典型表情,等傳播到對方時,收到的敵對感已削弱了很多,只有賤兮兮欠打之感,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既宣洩了情感,又不累及他人,這就是賤表情的好處。(看薦精選)它情感表達強烈,語言感染力強,生動揭示本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罵人不吐髒字尤其精彩;也善用誇張、反諷、排比等羞恥手法來放大情感。


沒反映什麼問題。

在我看來,使用表情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方便。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2.準確。有知友講到網路聊天閹割了表情和肢體語言,其實不只。如果排除掉發語音的情況的話,同時閹割掉的還有說話時的音量(請腦補大聲吼叫和輕聲細語的區別)、音長甚至音高(請腦補「哦」表恍然大悟時和表隨意應答時的不同讀法)。這樣一來情緒的傳達就喪失了很多準確性,而表情包正是一個很好的彌補方式。

3.表情包本身的群體性較強,不同年齡、地域、身份、興趣的人用的表情包差異性較大。所以這也是人們互相拉近關係的一個好方法。

4.自帶拯救冷場等各種妙用。

好吧,要是說真的反映了什麼問題的話,那表情包的使用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們表達能力的下降。而且這兩者之間還是相互作用的關係。不過個人認為影響不是很大,畢竟學生要去學校,青年、中年人要工作,老年人也不偏愛網聊,所以面對面社交不會少。

至於各種不友善的表情包(例如關於種族歧視的),那是該表情包製造者和使用者的錯,不是表情包的錯。


反映了4G時代的文化現象


推薦閱讀:

「大家都在同一輛車裡,如果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安全......」怎麼評價這句話?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八卦」別人的事?
為什麼中國沒有匠人精神?
那些所謂的雞湯真的有用嗎?反雞湯又真的是事實嗎?
從理論上說,實際測試「死刑是否對嚴重犯罪有威懾力」的社會實驗是否可能?

TAG:社會心理 | 社會 | 傳播學 | 年輕人 | 表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