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時代,迦太基、毛利塔尼亞、馬格里布的通行語言是什麼?
羅馬摧毀迦太基建立阿非利加(Africa)後,迦太基(Carthage),旁邊的的黎波里塔尼亞(Tripolitania),更西的馬格里布(Maghrib)、毛利塔尼亞(Mauritania),這些之前屬於腓尼基殖民地的地區在羅馬征服後的通行語言是什麼?
的黎波里塔尼亞(Tripolitania)靠近昔蘭尼加(Cyrenaica)是希臘語區拉丁語區的分界嗎?腓尼基語在這些地區是如何失去影響的?最終被阿拉伯語同化的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要討論「通用語」,那隻能是負責將這一地區與整個羅馬體系和地中海圈聯繫起來的羅曼語;雖然可能你往內陸走個50公里就沒人說了。。。
羅馬征服之後到4~5世紀這一段時間裡,以突尼西亞地區為核心的北非大致維持著這樣一種階梯式分布:
沿海地區/城市人群更多地參與依託大澡盆的航運與貿易活動,日常使用羅曼語交流;內陸定居區/村莊人群組成眾多相對封閉穩固的農業社區,其中相當部分以迦太基閃語為日常語言;內陸荒漠/牧區人群主要使用各類柏柏爾語;
迦太基閃語材料從羅馬征服到五世紀一直有出現,其趨勢一般體現為書寫體裁從腓尼基字母(Neo-Punic alphabet)向拉丁字母轉化,曝光率逐漸下降暗示其使用空間被緩慢壓縮。這一過程可能伴隨著羅曼語和柏柏爾語兩方面的滲透和擠壓,以及基督教傳播造成的影響;而最後一處將迦太基閃語作為活語言介紹的材料可能出自5世紀中期的聖奧古斯丁,此後這一地區先後經歷了汪達爾人政權,查士丁尼再征服以及阿拉伯人入侵等一系列事件;有觀點認為有迦太基閃語社區可能持續存在到了7世紀乃至伊斯蘭征服之後,但考慮到此後北非地區大規模的去農業化和阿拉伯語對相似語言(主要是閃語)的消化,這種「倖存」已然無關緊要。
順帶提一句,在汪達爾-拜占庭時代北非的羅曼語似乎也經歷了一系列地方化,據後來的穆斯林記錄描述其主要特點是失去了長短原音的對立。北非的羅曼語社區(主要是基督徒和猶太人)至少存續到了11世紀,有認為可能進一步倖存到了14世紀;對其來說最為毀滅性的恐怕是北非去農業化和地中海商路斷絕的雙重打擊,此後就是依託基督教社區的苟延殘喘了。
柏柏爾語人群倒是相對活得滋潤,甚至還一度享受了牧區擴張的好處,但隨著阿拉伯語的後續推廣絕大部分地區的柏柏爾語言還是最終走向了衰落。
最後上一張法國佬做的查士丁尼時期語言分布圖,可靠性完全不保證:所以提問的「馬格里布、茅利塔尼亞」用的什麼語言的這個問題就如上面答主所說的是階梯級的模式。而敘利亞和埃及在隨後的發展中,當地語逐漸和外來的希臘語融合,例子就有科普特語。
而「分界線」的問題也確實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分界線,這個分界線主要是因為地理因素而產生的。因為昔蘭尼加往西是利比亞沙漠,一直到更遠的的黎波里綠洲,才又有合適的地方。同時這分界線還是東西地中海、東西羅馬政府的「線」。
腓尼基語的問題,其實和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有關。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並不大人口也不多,和因為是人太多而只能往外移民的希臘不同。腓尼基殖民地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哨點」,而建立的一般也就2000到幾千人。而在北非規模最大的就是迦太基了,但也不過10萬上下。並且老迦太基還被拆了,新迦太基又是羅馬建立的一個濃郁羅馬-希臘風的城市。所以隨著腓尼基政治力量的消退,北非以北的移民、文化的進入。本身優勢不明顯的腓尼基文化很快被同化、轉化了。而隨著沿海的羅馬化,在4-7世紀腓尼基就變為了一種「遺留物」產物了早已無關緊要。
老迦太基新迦太基可以看出,重建後的迦太基和之前的西亞風格完全不同。是一種完全的希臘-羅馬風格。推薦閱讀:
※科穆寧家族還有後裔么?
※「土耳其」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哪裡?比如拜占庭時代時,「土耳其」的意思是什麼?
※拜占庭帝國的名字「拜占庭」是怎麼來的?
※是否可以稱拜占庭帝國為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