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理論一大堆,交易還是一塌糊塗?
很多人講各種交易理論,頭頭是道,一套一套的,講的連自己都佩服自己;但是實際交易也一塌糊塗,慘不忍睹吶。
懂的那麼多了,為什麼還做不好交易?
1、廢話型的理論。舉例來說,沒有客觀標準就靠所謂盤感來指導的「急漲賣空,急跌買多」。
2、胡扯類理論。一類是把倖存者當典範,用個例來總結規律。像是看到有人短期快速翻幾十上百倍,完全不顧客觀環境的匹配,把這種快速翻倍的特殊經歷,當作是絕對實力的完全釋放,以此衍生出的各種快速成百上千倍的絕招。還有一種是事後如神,事前多也可空也可,怎麼說都對的超完美理論。
3、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知識碎片。零部件再好,不組裝起來也沒法發揮作用。
4、即便將知識碎片組裝成系統了,卻是生搬硬套強行組裝在一起。也就是說系統搭建的邏輯不自洽。
5、執行問題。系統「有效」的執行在某些層面來說是有悖於人性本能的,所以內功心法不夠時,有系統也難以執行下來。
6、兼而有之。我選一個我認為典型的例子,LA君來說一下。
11月9日,美國大選結果公布上午。我個人的看法,倘若美國孤立主義抬頭,會降低美國的運行成本,美國的目標會更實際,更接近議會制政治制度少一些高瞻遠矚,多一些精打細算的本質。所以,我相信川普當選對美國而言不算是壞事,至於他那些極端主義傾向,我相信在美國這樣制度非常健全的國家裡,不構成對基本民主制度的威脅。因為我認為美國是整個世界最具備認知基礎的開放社會,如果美國徹底民粹化,那將是整個世界的悲哀。
不過我的看法不重要,在當時,我對自己的交易標的沒有看法,我沒有想出一個令我滿意的計劃或者傾向。不過在上午九點多鐘,道瓊斯指數突然開始大跌,整個亞太市場都開始大跌,我才想要去網上了解發生了什麼。因為按照之前的解讀,希拉里被解除調查道指反彈,而預測為希拉里佔據優勢,所以這就不太能夠得到解釋。
於是看到了川普領先的消息,隨後是道瓊斯指數期貨的劇烈下跌,還有恒生和日經,整個亞太股市看起來很嚇人。我理解不了其中的原因,因為我認為川普真的當選對美國並不算是壞事,美國人打算從過去的思路中抽出來,換一個新思路,歷史上並非第一次。美國在整個世界秩序中花費的成本,以及超過了自己從貿易體系中得到的。
但市場的確這樣給出了答案,上午十點多,道瓊斯指數觸及跌停。對川普來說這可能是一種諷刺,但身為交易員應該關心自己的處境。我開始嘗試做空,懷疑有一些隱藏的信息在市場中兌現,但一旦我去做空,國內標的並不像我想的那樣反應,短暫的跟隨下跌之後總發生震蕩和反彈,一直到中午收盤。
我期待的跳水根本沒有發生,所以我懷疑不會發生了,原因在於恐慌在今天已達極限——道指期貨觸及了跌停,日經大跌6%以上。不過在當時我沒有給出自己願意相信的近期的計劃,所以我還是決定雖然放棄做空,但是沒有準備做多。
下午開盤一次迅速的下跌之後立即反彈,在我看來價格比較迅速有力。我開始覺得可能根本沒有什麼隱藏信息值得擔憂,不過即便如此,日經指數和恒生指數跌幅仍然很大,所以我決定既然錯過了最恐慌時刻的底部,那就等明天再說,至少我現在沒有可信賴的計劃。在這樣大的波動率下,我不太願意去做隔夜的賭博。
某財經首席評論員LA君:國內股市走出獨立行情,說明國內股市非常強勢,不擔心美國的大選結果,國內股市長期看好。
事實-分析-結論。很典型的因果邏輯思維,其實我很習慣在財經評論中看到這種評論,因為所以,必定是,原因在於,結論是慢牛或者長期牛市。
我在觀察國內市場時發現,當外盤弱而內盤強,一般更可能是外盤沒有真正巨大的風險。但當外盤轉強,內盤卻仍然有可能走弱,並不必然推出長期看好或者牛市,如果有確定的影響可能只有幾周而已。
晚間道瓊斯期貨超級大反彈,雖然川普確定當選,但美國股市卻走了驚心動魄的深度探底。隨後從11月9日上午低點反彈,且上漲幅度又超越了國內市場。從今年的走勢回顧看,英國脫歐,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幾乎和美國大選如出一轍,都是恐慌中一個底部的形成,和隨後外部市場大逆轉。至於這種情況是如何產生的,只能基於猜測。
隨便又去了此君在金融分析師的薦股計劃,看到個評論:
「老師您推薦的***現在跌的很厲害,我不知道是不是該走,請您告訴我該怎麼辦」回復是:「這個股沒有問題,業績很好,下跌這麼多是因為整個大勢不好,大勢不好很少有股票漲的多。等大勢企穩,會立即上漲,多等等」原來薦股就是只負責分析盈利,不負責分析風險控制線,大勢不好解釋了一切——相當於天要下雨,娘要改嫁。
所以我認為,他的理論以及思維,在很多方面是非常吻合的。也即是題主提出的問題,他的實際交易必定是一塌糊塗。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事兒吧…………你買本國際大牛出的書,切記!國際大牛!然後用谷歌翻譯一字一句的翻譯過來,每天抄一小段,連續發3年~就算0實盤經驗,也會被奉為大神,受到粉絲們的朝拜。市場中最不缺的就是忽悠,稍微會聊天兒一點兒的呢,就能忽悠別人。不會聊天的吧……忽悠自己唄~
開篇必言:請質疑我說的每一句話。(忘了好久了,沒太把知乎回答當回事,就比較隨意,開篇必言都給忘了。)
多次被邀也一直沒有回答,是覺得回答了對我無用,所以辜負了各位,這次想想還是來總結一下,雖然對我無用,但對大家應該很有用。
無窮無盡的理論也比不上一個東西:恰到好處。
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具體的客觀情況也是活的。拿死的東西來套活的客觀,不要說有些人連理論都有問題,就算理論是正效率,是不是一直用還存疑,更何況客觀狀況是活的,它會變會動,導致有適用性比率的問題。
在我大三以前,我也還和大部分人一樣,學理論,學道理,覺得學到的理論和道理越多,就能把自己的能力一層層累加上去。但是,學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如同學了那麼多理論還是做不好交易。為什麼會這樣?
兩個原因:①一是理論和道理本身就有問題。②二是使用理論和道理的時候,用得最差和用得最好是0分到100分的差距。都是用同一個理論和道理行事,不同的人可以是0蛋與滿分的差別,0蛋或靠近0蛋一方的人幹得過滿分或靠近滿分一方的人嗎?
該怎麼解決這兩個問題?該怎麼運用理論和道理?
只有依據具體客觀情況的整體狀態做針對性的最佳處理,也就是:要恰到好處。
悟到這個道理對我太重要了,甚至覺得我整個讀書學習的生涯就是為了悟到這個道理。把我幼兒園到大學學到的其它東西與對恰到好處處於清楚狀態二選一,我會毫不猶豫放棄其它知識選擇恰到好處。其它知識我可以學得到,而對恰到好處處於清楚狀態我不一定學得到。其它知識只是平鋪的黃沙,堆得再廣也只是一片平沙,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這片平沙堆成金字塔,決定人生真正的高度。
所以,所謂學了多少多少理論,在我眼裡真沒什麼份量,一片平沙而已。
——————————————
再說理論和道理本身的問題。曾經,我以對錯看世界,以對錯分理論和道理。但是,慢慢我發現,這個世界有問題!有大問題!
因為,這個世界竟然與理論和道理不符,幾乎沒有理論和道理是完全適用所有情況。包括很多我們被反覆教育,被廣泛認為是「正確」的道理和理論,有一些在客觀現實面前竟然只對了不足一半?不足一半啊,也就是說,反過來說對得還要多一點。
你只要睜開眼,放棄一切過往灌輸到我們大腦里的「對的」東西,只是去「看」,然後,你的「正確」的理論和道理就崩塌了,你才會知道,真實的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你才知道過去你被扭曲得多嚴重,我們都生了一種病,這種病叫「文明病」,天生自帶,治癒不易。
那麼,怎麼看待這些有問題的理論和道理?
我認為,超過50%適用就是一個好的理論和道理,因為在沒有更好指導的前提下,有一個超過50%適用的理論和道理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優勢,這就已經是一個好的東西了。這相比很多人認為「正確」的一些道理已經有絕對優勢了。你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認為「正確」的理論和道理適用性還不如這種剛過50%的?
我給你舉個電視節目中看到的情況。曾經,《非誠勿擾》有個女嘉賓說過:所有穿牛仔褲的都是牛氓。你的反應可能會是——傻逼!因為我們知道,穿牛仔褲的可能只有不到1%是牛氓,這個道理的適用範圍不到1%。但是,在覺得她是「傻逼」之前請等等,我們從這位女嘉賓的角度看一下。對於這位女嘉賓來說,她是認為這個認識是「對的」,否則她不會電視節目上這樣說,為自己招來無數「弱智」的眼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很多你認為「對的」認識,會不會和這位姑娘一樣具有相同性質?
答案是,必然如此。包括我在內。所以,其實我們都是「傻逼」,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脫離「傻逼」。我們人類的學習模式決定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這位姑娘相同性質的認識,以偏概全。這是由我們人類「小樣本學習」模式決定的,我們的學習模式就是「以偏概全」,這種能力非常強大,但同時也會導致把1%當100%這種「傻逼認識。
既然不到1%適用性的道理也可以被我們篤信「正確」,那麼我們「正確」的理論和道理還可信嗎?你還敢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嗎?
我不以「對錯」評價和認識理論與道理,而是以「好壞」區分,在我的認知範圍內適用性大於50%就是一個好,小於就是壞。但是具體使用中是據客觀情況盡量做到恰到好處,這是既不分對錯,也不分好壞的,無論好壞都可以用,只要是恰當的就行。因為99.99%情況不適用的理論和道理,也有那萬一剛好是恰到好處,就是要用它,而99.99%情況都適用的,也有那萬一的情況是恰好不要用它的。
——————————————
那麼,回到本問題,再舉一個例好幫助理解後面說的。比如我們學到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你覺得對不對?請記住你的這個判斷。
反正我們的老師、父母、同學等等的人都認為是對的,所以才教我們這個「對的」道理。但是,我們先離開道理,睜開眼去客觀現實中「看」一下,為了能夠驕傲而產生的進步難道比謙虛要少?而謙虛導致的驅動力不足導致的落後難道又少了?
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驕傲的驅動力遠大于謙虛,謙虛導致的進步大於驕傲的情況只適應於少數人,多數人需要的是驕傲的驅動力,為了能夠驕傲所願意付出的才是最多的。所以,如果我有小孩,或者教育其他小孩,我首先要教的是驕傲,讓他為了能夠驕傲而努力,其次才是謙虛。謙虛是更容易掌握的技能,但凡有點野心,世界就能教會我們謙虛,但是,永遠驕傲的活著直到驕傲的死去很難很難,需要進步得足夠快,還需要驕傲的習慣,所以,更需要從小培養孩子驕傲的習慣和成功的習慣,成功和成就,很多時候真的就是習慣,而謙虛不當很容易中斷這種習慣,甚至根本沒法建立這種習慣。絕大部分逆襲都是因為找到了驕傲點,特別是一次意外的驕傲。
如果你認同上面這個狀況,那麼你就該認識到了,一代代傳下來深入人心的「正確」的理論和道理,幾乎被所有人認為「正確」的理論和道理,可以適用性不足一半。那麼,投資中「對的」理論和道理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是的,完全是這樣,甚至,很多理論和道理的離譜程度超乎想像,有些理論甚至沒有客觀基礎,是純屬大腦中的理論。
即使那些適用性超過50%的「好的」理論,完全發揮威力也不能確保能賺錢,因為這些「好的理論」雖然得分在50以上,但是,盈利需要的分數可能是90分以上。你即使學了100個考89分及以下的理論也沒用,現實只能說對不起,就是要90分,一個就夠,多有什麼用?
何況,都是用同一個理論,還有0到100的巨大效率差。
比如,止損,可能我們最先學到的東西,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止損就能賺錢,因為他們的問題是:我都已經止損了,為什麼還是虧損?類似的還有,我都已經有交易系統了為什麼還是虧損?我都已經嚴格執行交易系統了為什麼還是虧損?我的交易系統已經連續穩定盈利十年了,為什麼還會爆倉?級別雖不同但都是一個性質。
需要止損才能盈利的方法可能佔到95%以上,也就是說適用性在95%以上,但這只是針對整體能盈利的方法而言。具體到個人的情況,只在開發方法之前先定是否止損的方向時有用,比如分為要止損的和不止損只止盈的,那麼,定下來選擇之後,後續配合策略就要適應止損或不止損,問題就變成了止損的方法怎麼樣才能安全盈利,或者不止損只止盈的方法怎麼才能安全盈利。如果先定的不是止損或不止損,那麼止損還是不止損的理論完全無用,把所有理論忘了最好,把所有原則忘了最好,只記住一個原則:恰到好處。第一個定下來的點決定了其它恰到好處的點是什麼。
就如同我們要畫一個圓,你一堆亂七八糟的點,怎麼連起來成為一個圓?你只有先把所有的點都擦掉,定下第一個點,然後依據第一個點畫第二個點,依據第一、二個點畫第三個點,很輕鬆就能次次畫出一個圓。我為什麼說交易系統不重要?因為我可以畫很多很多的圓。
你畫圓的時候,最先畫的點最重要,它決定了在這張紙上你能畫的最大的圓有多大,你這個圓好不好畫,要畫多大,越是後面的點越不重要,因為按照連續性畫就行了,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而是先畫的點決定的。點在中間,四平八穩的,圓大不了,但好畫,不容易畫到紙外面去,紙外面的都是方法的漏洞,紙外有多大,方法漏洞就有多大。第一個點點在紙的邊緣,可能會畫個最大的圓,但是後面的點不能錯了,畫到紙外去了就是一個漏洞很大盈利很小的圓。所以,畫這個圓還是不容易的,既要盡量畫大一點圈到更多利潤,又不能出紙產生漏洞。
更甚至,紙本身,也就是客觀情況也是會移動變化的,你的圓也得跟著移動,除非你把圓想辦法釘在紙上,也就是無論客觀情況怎麼變化,你的圓都在紙上。有些區域,無論怎麼變都還是在紙上而不會跑到紙外,只在這個地方畫的圓就是釘在上面的,雖然肯定畫不大,但勝在安全無漏洞。
基於「畫圓原理」,我們就很容易知道,市場上普遍存在的那些死硬說法都是有問題的,只有是否恰到好處的在客觀現實這張紙上畫了一個圓,所有那些怎麼樣怎麼樣必死的在需要的時候放上去就是了,那些所謂只有堅持這個原則才能盈利的,如果沒有在你的圓上,請把垃圾遠遠的扔了。
無界無矩無限的去畫你的圓,我們只需要一個在紙上的圓,其它什麼也不需要。無論這個其它多麼有道理,有多少人推崇,你認為有多正確,有多需要堅持,都是垃圾,再多的垃圾也只是垃圾堆。
但是沒有一堆「垃圾」,一片平沙,我們也沒有原材料可以用來建立一座金字塔。垃圾要用對了地方才會變成寶貝。如果你只是有一大堆垃圾,卻以為就是擁有了一大堆寶貝,但就是不能變成盈利能力,那麼,學到了「恰到好處」這個變垃圾為寶貝的機器,能夠幫你變廢為寶。理論越多,越說明這是個虧貨。說的越多往往就做的越少,
謝謝邀請…… 微信公眾號:開始聊聊交易 kslljy654
鑒於以前沒有好好這個問題,覺得有些辜負這個邀請,同時,剛剛休假完回國又正好有兩天時間,我決定好好回答以下這些問題。
如果你是理科專業或者工科專業,很多理論對你很有用,因為理科和工科,雖然全不盡然,但很多時候帶有丁是丁卯是卯的特性。比如你用的公式不會每天都變來變去,得到的結果總歸一致或者差不多。但即便如此,你也必須承認一點,很多理論都是有前提假設的。 交易怎麼說都還是隸屬於經濟學的,經濟學是社會類學科,社會類學科往往研究的是很多現象,貨探尋一個較為寬泛的規律。這些規律可能十分模稜兩可,也有可能非常具備實效性,同樣,這個學科裡面有很多的公式,你可以用得到的數字計算然後得到一個結果,但是這個結果只能參考,不代表一定準確,因為社會學的研究往往面對的是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即便如此,你也同樣要成人一點,這些也都是有前提假設的。 和理學可能很不同的一點,你要知道,社會學的很多理念在前提假設中都是相衝突的甚至站在對立面上。這個例子不勝枚舉,即便你讀完了最基本的譯本《微觀經濟學》,相信你就會發現這個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講究的不是理論有多少,而是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否符合當前的環境。 交易也是這樣,我經常跟人說交易有一個由簡入繁再由繁入簡的過程。因為你剛開始做交易,能夠接觸的理論是越多越好的,這樣可以找到和自己的風格相合的,也能給自己提供很多的思路。但不代表這麼多的理論你都要用,到最後形成自己的系統和風格之後,這個留下來的東西往往也是很簡單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你出去打仗,有一個很豐富的武器庫,你帶出去的也就是最適合戰場環境中你最順手的武器,而不是武器庫的武器都背上,不然碰不到敵人你就累死了。 所以,理論有多少不重要,關鍵在於你用什麼理論。你出去跟人交流,問你在交易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別人也許回答了你的問題,而且答案讓你非常滿意,但是所涉及到的技巧在他的系統中是根本沒有用上的。僅僅是沒有用上而已,但不代表他沒有看過,這是交易系統去粗存精後他拋棄的東西而已。也不代表這個東西不好,只是不適合這個交易者。
由於交易的歷程擺在這裡,所以大多數交易員的確都會知道一大堆理論,這個不稀奇。我覺得稀奇的是你是如何知道這個交易員會一大堆理論的。因為知道一大堆理論不是一個交易員值得炫耀的方向,交易員秀肌肉的舞台永遠是資產管理的水平。 最後你去想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交易員,用一大堆這些理論去做交易,且先不談這些理論本身在假設上是不是衝突,交易環境一定是衝突的,最終交易思路肯定也是非常混亂的,從而影響心態,結果自然就還不如丟硬幣了。 當然,如果那個人是分析師,可能會向你展示一大堆的理論,旁徵博引讓你刮目相看,因為分析師很多時候靠的是人氣,而普通的交易者只要知道「你好像懂得很多」的樣子就會盲目崇拜,但是這並不一定利於交易,為什麼,散彈槍的殺傷力來自於其範圍,雖然會重創敵人,但是浪費的鋼彈更多,一大堆理論給你的交易條件是一把散彈槍,而你手裡缺只有一顆鋼珠,打不打得到,不還是運氣。所以分析,推理這些東西,不是你有什麼,而是你用什麼。關於這一點,我大概幾年前看過一本香港曾經為之洛陽紙貴的小說叫做《瞎子王傳奇》,我建議部分投資者好好讀讀,可能對你會很有幫助。 理論越多,越不知道用什麼好所以一通亂用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人的交易心態。交易心態的重要程度再此不表,以前提到的太多了。 最後啰嗦一句:理論的多寡和成不成系統沒有直接的關係,而系統遠遠更重要。http://weixin.qq.com/r/0z8XD5XEVcgqrdFs92r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所有理論架構都基於某些假設,利用邏輯搭建起來的推理結構。如果假設有問題,整個理論大廈都是海市蜃樓。
基於有問題假設但邏輯完備的例子很多,而且因為其邏輯結構搭建得很美妙,篤信之人比比皆是。比如易經八卦、星象占卜,我學中醫的表弟給我講的一個基於五行的中醫理論流派也有類似問題,很多古典的經濟學理論也有類似的問題。
所謂的交易理論,絕大多數都有這個問題。雖然搭建了自洽的邏輯架構,但這個架構所基於的假設是不穩定的,所以實踐起來無法有穩定收益。
順帶提一句,「科學」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要求構建「理論」之前,其基於的「假設」必須經過統計檢驗。無法檢驗的假設,即使非常intuitive,也只是「公設」而已。歐幾里德幾何學那個著名的「平行公設」大家都學過,後來被人們替換掉,建立了一系列非歐幾里德幾何的邏輯架構。因為關鍵不在廣,在深
因為理論有周期 你這個周期的指標去看這個周期的波動是對的 。比方你做長線 必須看周線和月線 。而且 講的是低位進去 。周線和月線的MA4線在下面的粘合 。至於短線了 重點看60分鐘指標和15分鐘指標就好 。。前兩天遇到一個奇葩 他說 炒股必須看年線 。。我暈了 。上市十幾年的股票才有年線看,次新股新發才幾年 ,那有得看。有時候需要看主力成本 看前面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指標對比是需要的。 記得 對應周期 。。。
又經歷了一年 思維簡單多了。。
沒有 加入時間周期的技術 叫 知識 。
就是 你們在外面看見的各種書和理論 。。。
這個就是有人說看了一百本書還是虧錢的原因 。
事後分析都是對 而下單是在盤中 。時間 。。
時間 時間 時間 。。
把你學的指標 加上時間 。你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操盤手 。
交易講究的是多學科理論體系自恰性下的策略體系的分類.核心點在自恰性上.~~~~
他的理論,並不是自己從交易中發展出來的,而是直接拿別人的來用。
關於交易的經典書籍看一遍,就會得到很多正確的理論,成為小白眼裡的大神。因為這些經典書籍,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精華。但別人的經驗並不等於自己的。
只有從自己交易中衍生出來的理論和方法,才真正屬於自己。
就拿「止損」來說,基本上每本經典書籍都告訴你一定要及時止損,要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話肯定是無比正確的,但具體操作中怎麼做呢?虧損是根據指標設置?還是根據關鍵點位設置?還是和倉位結合起來,根據資金管理設置?
懂理論不等於會實踐,紙上談兵的人太多了。
這個問題非常好,特別在金融行業,我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派,一個是鴿子派,還有一種是老鷹派。鴿子派顧名思義,就是平時很會聒噪但是實際行動卻是慢吞吞的,但是老鷹派基本上行動迅速把握機會,兩者都是作為一種自我的謀生手段。對於第一種人往往很容易做事後諸葛亮,對於金融其實是一個很好「忽悠」的行業,因為金融行業所謂的正確答案往往事後才會知道真正答案,而在之前的言論都是預測,所以更加給很多人言論的自由,經濟學經常有個笑話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經濟學家,聯繫生活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股評家,會事後分析各種經濟現象,推薦股票。經濟學家會兜售自己的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各種生活現實,甚至我們平凡生活中,人們聚在一起也就是討論我們日常經濟現象發表各種觀點和意見。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會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甚至大部分都是錯誤的,如果理論學都是正確的那麼那些股評家都已經發財了,還需要在電視里做股評。那些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早就發財了,還需要天天對著學生去談天說地,我想他們肯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這種評說本身就是他們收入一個重要渠道,在乎的是能不能一語驚人,能不能有更多的觀眾才是他們在乎的事情而並不是他們話語的正確性如何。 他們誇誇奇談在乎的是如何一語驚人,他們外表堂堂只在乎如何讓他們看起來更加「專業」。 金融市場還有一個規律,就是賺錢的總是少數人,一個方法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會失效,如果一個股票大家都看好那麼這個股票的利潤空間就沒有了,比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如果每個人都用那麼也就沒有所謂的低價股了,所謂盈利方式都是建立在信息的不對稱,大多數人犯錯誤的基礎上才會有盈利的機會,如果這個方法真的能盈利可能他就默默的賺錢啦。。。當然真正的交易是需要強大的自我約束紀律還有心理素質,比如我們都知道長期鍛煉有好處,但是現實中能真正堅持的卻不多,也就是真到了關鍵時刻人會收到各種情緒的波動而與自己內心想要的可能有很大的區別的。所以以上就是我本人分析的重要的3點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疑問可以進一步關注我的公眾號,歡迎諮詢:
http://weixin.qq.com/r/Q0QVDW3EvjDBrSlu9xFR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為他們的所說的理論不是實盤所感,是人云亦云
因為你懂得太多了。
因為解釋永遠比預測容易得多
「理論一大堆,交易還是一塌糊塗」 的原因是這些內容在盤後才講出來。
炒股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盤中同樣的位置可上可下,上有上的道理下也有下的理由,那麼決定你買入的邏輯到底是什麼?買入後是否真的按這個邏輯上漲呢?只要邏輯錯了一定是虧錢的。
而盤後是一個固定結果,漲了就拿出漲的道理分析,跌了就拿跌的理由來解釋。這就形成了盤後分析總是那麼有說服力的原因。
我每天日經貼復盤寫的那麼多,每隻股上漲的原因都分析出來了,可是盤中虧損的時候也不少的,比如過度YY深港通題材里浙江世寶會走妖而在上周三進行了低吸,結果市場告訴我想多了,萬達題材成功接力了恆大系的主流地位,分流資金被吸走,我成功吃面一碗。
我認為復盤或者盤後分析的意義是不斷累積市場發生過的事情,而在下次機會來臨的時候及時上車或者在題材炒作某個階段的時候可以大致的知道接下來有可能發生什麼事並提前做出預案。你能看懂E=mc2
你是愛因斯坦嗎?
理論懂,具體懂到那個層次?
如果只是淺層的懂,沒有經歷過切膚之痛
還是回家睡覺吧
首先,他的理論可能是錯的,不嚴謹的,不全面的,有局限性的。比如,經典力學解決發射火箭的問題,量子力學解決激光產生的問題。其次,他可能對理論的理解不深刻。比如,高中時大家聽同樣的老師講課,做同樣的練習題,有人數學考滿分,有人不及格。再次,知道離做到很遠。比如很多人拿到駕照,還是開不好車一樣。正確的交易都是逆人性的,執行正確的做法需要很強大的自制力。
一套能夠穩定盈利的系統實際上是一套行為模式,有意識的迴避了諸多陷阱,不斷利用正向反饋來增殖資本。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陷阱之間並不是單純的並列關係,而是存在著互相引發、自強化、互相強化的關係。舉幾個例子:
重倉+不利位置入場 可能引發 不止損嚴重浮虧 可能引發 重倉補倉重倉補倉 可能引發 嚴重浮虧臆測 可能引發 不利位置入場連續虧損 可能引發 報復心理報復心理 可能引發 重倉不利位置入場臆測知易行難。識別陷阱容易,沒有幾年實盤經驗的話完全迴避陷阱很難很難。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