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在的95-00年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對下一代的孩子的教育觀念會有什麼轉變?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能上得了高中和大學,並且正處於這個十分開放和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世界和自身的認知要遠遠高於老一輩的人,那麼他們這一輩會在教育和對待世界的看法和老一輩有什麼不同么?


我想到的變化大概有四點:

1、強調感受、同理心的教育;

2、00後10後們是自己的主角,他們主動選擇,並為自己作出的後果負責;

3、從做一個『標準人』到做一個『不一樣的人』;

4、理科思維的變化:從講究『因果』到講究『相關』。

————————————————————

1、強調感受、同理心的教育;

80後90後缺乏情感教育,我們從小很多感受被忽略,我小時候爸爸媽媽看見我哭就打我,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 他們覺得哭是一件丟臉的事。

而現在,00後10後受到的教育則會更強調感受,小孩摔倒了不是讓他不要哭,而是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體會:

  • 『見到你我很生氣』
  • 『我現在很開心』
  • 『這件事情令我很難過~』
  • 『我能夠理解你為什麼焦慮~』

因為懂得體會自己的情緒,所以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受過更高教育的00後10後的父母們,心態更開放,很少評價批評,而更擅長傾聽和了解。

00後小時候能夠玩到看到很多優質的作品(電影動漫遊戲小說),而優秀作品的特點是能夠體驗到不同於俗套的主人公的情感體驗:

主人公經歷了一段糾結和掙扎之後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主角現在是什麼感受?

反派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

如果我是某個角色我該怎麼做?

……

這些角色視角的切換,很大地提高了00後們的同理心,他們知道壞人因為缺少關注和沒有被滿足需要才會變成那樣的;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會傷害別人的感受。

————————————————————

2、00後10後們是自己的主角,他們主動選擇,並為自己作出的後果負責;

在80、90後所受的教育中,老師就像加工的機械加工著學生,而學生像流水線上的一個個產品,是被動的。高考中考的目的就是把人分類,把一個個標準的人送進工廠當工人,而少部分優秀的人當經理。

我們的教育就是按部就班的『受教』,完全打垮了這一代人的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直接被傳授了一些具體的技能,僅僅為了符合工業化生產的要求,這些技能就會變成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具體內容考核轉化,孩子就會反抗這些不喜歡的知識的方法就是遺忘。反過來主動想學一個東西的時候因為喜歡,可能根本忘不掉。

對於00後來說,學習是一件主動的事情,學習的主體是他們自己,而不是老師,老師們只是顧問、秘書,當孩子們表達著自己的需要和情緒的時候,老師在一旁傾聽和給予反饋。

00後的父母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加開放,只要不傷害自己,你去舔地板去摸爬滾打自己探索,……只有在這種開放的心態下,孩子們才敢於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嘗試去做、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習不是為了考大學,而是為了你覺得有用,你覺得在探索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會更深入的鑽研,記憶更加深刻,學習也才起到更好的效果。

孩子們是自己的主角,他們自主決定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做?

也只有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被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需求驅動,積極性被最大的調動,才會渴望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

就像七龍珠里純潔的孫悟空,他的設定就是無比的純真,只想做『練武術』這一件事情,所以一直在自主地修行。

而最大的獎勵,就是個人能力和工作、學習難度相匹配時,體驗自我進入的『心流』狀態,讓人內心的自我滿足。

————————————————————

3、從做一個『標準人』到做一個『不一樣的人』;

80後90後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工業化時代的工作。而『重複』,是工業革命以來時代的主題,為了把孩子送到工業社會,我們的教育強調複製出一個個一模一樣的人。

工業化需要作出一個個一模一樣符合標準的工業品,如果你做出了一個有創造力的東西,不好意思你是0分,因為你不符合標準!我們只看你有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連音樂美術都是要符合某種風格才給分,而這些標準究竟是怎麼打的呢?

高考考了滿分你才是標準人,女孩長得接近該人種的平均臉才是美女,而長得接近平均臉,說明你基因接近平均基因可能更優秀,異性更願意和你交配產生後代。

我小時候父母和學校對我的要求是,你要和別人一樣,和別人不一樣爸爸就打我,夏天別人穿短袖我穿長袖,我爸就說憑什麼你要和別人不一樣?這就是他們工業化時代的邏輯——你和別人一樣是為了融入這個集體,而融入集體是為了在公司、工廠和別人合作。

但是人和人的各階段差異是很大的,我們從小一個班70個人每個人受到相同的教育,所以聽課的效果截然不同,因為孩子之間的差異實在太TM的大了!!聰明的孩子,覺得上課內容太簡單太無聊,笨的孩子聽不懂沒跟上,而這只是年齡差異決定的,有些是少年天才,有些則是大器晚成。

所以我們經常聽說XX上小學時是個天才,結果上到中學就墮落了,XXX上小學時是個低於平均水平的蠢貨,大學畢業卻成了成功人士……這就是沒注重人的不同階段的差異性的惡果。

不同的人走同一條路很可怕,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路才有多樣性,這樣對教育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每人受到的教育應是不同的,就像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動漫《暗殺教室》中的殺老師,給每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

80後、90後們成長的時代,我們總以為有一個標準的路線,偏離這個路線就會感到恐慌,我是不是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們打遊戲要有攻略,裝軟體有教學,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有個標準,不按這個標準走就好像自己錯了一樣。

80後、90後的父母讓我們努力讀書出人頭地不要成為打工者,要去做經理,然而他們沒想到,在今天,這些工人的工作被機器人代替了,每個人都成了管自己一個人的『經理』,結果一大堆想管人的學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工業化的生產讓我們做一個流水線上的標準人,而現在標準人的工作、它的意義被機器人所取代了,我們只要考慮怎麼和別人不一樣,什麼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就可以了。

在AI 時代,如何融入機器,學會操作機器與機器互動,和機器合作、合二為一……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拉黑那些無法和我們相處的人,去找到相互認同的小眾去群體即可。

在平均的工業化時代,我們覺得人的能力是相關的,一個人數學成績好,他就什麼成績都好,智商高討人喜歡……然而這個時代沒那麼需要木桶,每個人都修鍊好自己在那個領域的長板、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就好,我們需要不規則的人才,每個人都走上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

4、理科思維的變化:從講究『因果』到講究『相關』。

在說個教育價值觀演變的事情:

我是90後,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為了把我們送進工廠——讓我們在同一個崗位上從大學畢業干到下崗退休,他們以為我們一生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講究『邏輯』教育,中考高考強調『確定性』、『因果關係』。

工廠工業革命是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我們用機械思維把複雜的現象歸納成最簡單的東西,然而因為太過簡化而無法在生活中應用……

直到我們16年學完,大學畢業的時候發現自己out 了,學校學的那些老東西完全不能勝任新時代的需要,我們處於大數據和AI主導的時代。

電子科技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未來是不確定的,未來瞬息萬變。從天氣、股市到宇宙都是一個沒法進行簡化的複雜系統,這種計算是不可約的,也就沒辦法簡化成我們從小學習的因果關係那一套。即:

世界是複雜的,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未來是不確定的,在量子力學裡,『測量』的這個動作本身就會對量子產生影響,看一眼運動軌跡就變了。

所以我們搞大數據,用海量海量的信息來消除這些不確定性,而得到了相關性,比如抽煙有害健康,你只要通過大數據的相關性知道抽煙的人更容易得肺癌就可以了,而沒必要費幾千幾萬倍的功夫找出尼古丁這個因果性出來。

數據越多,能證明的相關性越強,也就越有用。


來自00的

個人想法(?_?;

一部分是從他人身上得出,一部分是經驗所得

1.不可以打架,倘若打架,必須是贏的一方

2.九年義務教育內不可以談戀愛,高中階段,在不影響學習和身心情況下可談

3.從小教會理財

4.有委屈一定要說出來,不可以憋著(不能像我orz)

5.從小讓他們玩積木等益智遊戲(我表弟就是,一年級吧,從幼兒園開始最愛玩積木遊戲,自己摸索出拼一面魔方的方法(′?Д?)」)

6.想到再說


為什麼要生孩子

好吧如果真的要生的話

1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做你想做的事

2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如果你覺得你做的是對的 別管別人怎麼說 做你自己就好啦 不要聽流言蜚語和亂七八糟的人給你的建議

4學會愛 學會給予 學會漂亮地失去

5儘力把人生過得豐富 當一個好玩的人

6交三種朋友:入世的強者 出世的智者 或是平凡而樂觀的普通人

7有素質

8對自己負責

9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用腦子想想怎麼打他

10對你媽好一點


哎,你看這些10、20後的這一代人,什麼都不會,連搜狗打字拼音都不會。你看你們,以前交過你們多少次發電子郵件,連電子郵件都不會發。

還有聊天也不發個表情,一點網路禮貌也不講,平時我都怎麼教你們的啊,怎麼都忘了!!

你看電腦死了機也不會自己處理一下啊?!

你看你,怎麼那麼不長記性!?又把上課的pad弄丟了吧。你明天怎麼上課啊?都給你買了多少個pad了啊?

家裡電飯煲連不了WiFi是不是就不會煮飯了啊?你以後這種生活自理能力怎麼能行?

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謝邀

應該會很不一樣吧。

考大學可能越來越不是唯一出路了

現在的孩子受家長強迫有點多,所以以後很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放任不管

對性及性取向態度可能會更加開放

孩子可能會多,而有很多家長又沒經歷過有兄弟姐妹的時代,可能也不大會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難免偏心而不自知

當然,這種預測怕是誰都說不準吧?也許那時也已經是我們完全無法想像和接受的社會了。。。


00後 最近這個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好多

不會阻止我孩子早戀。

取而代之的是給他們更好的性教育,如果是兒子的話一定要讓他成為一個更加有責任感的人,希望他受歡迎但不是渣男。女兒就要學會保護自己啦,安全措施啥的一定要會。

還有啊 告訴他們愛情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事,不要為了一個人搞得自己死去活來的。

最近的感受是我一定不會每天灌輸我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像是「不會讀書就要去買菜」「讀書是為你的未來」這些

因為我覺得非常沒有說服力,反正講給我聽完我也忘了,這些話從來沒有讓我在任何一個堅持不下去的瞬間給我繼續學的動力

相反我會讓他們真心喜歡上學習,理科的話就要在做題出一題後有滿足感,文科的話就更要喜歡那些詩詞歌賦 古今歷史,從書中學到的人生道理應該比我能教的更多,自己悟出道理比我講多少句都有用。

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一昧地為了考試我覺得更有用。

不過我覺得培養出優秀的品質是最最根本的,一個人如果勤奮 誠實 認真 有擔當……想不成功都難吧

還有好多 想起來再更


我相信在絕對數量上會有很大一批人的觀念隨時代而進步,從而推動了平均值上的觀念進步

但恐怕並不是每個人,甚至並不是多數人都能跟上...

去美國很多鄉下小鎮就知道了,那邊的思想保守程度可能會嚇各位一大跳


90理工男,個人心得如下

1 不倚老賣老,不長篇說教,不數落孩子的錯誤(這是最容易招致反感甚至起反作用的)。而是作為朋友與其溝通,哪怕孩子的看法不那麼正確,只要不出現本質性、原則上的問題,都尊重他的看法,不怕他踩坑,多踩小坑才不容易踩大坑。灌輸給孩子的觀念越多越密集,孩子能接受的越少——過猶不及。

2 以身作則,樂觀對待生活,少抱怨——這是最能影響孩子人格的東西。悲觀內向的孩子通常有個悲觀又強勢的父親或者母親,為些小事斤斤計較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會有大的格局。抗挫能力不是想當然吃苦吃多了能培養出來的,而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人生觀不完整,吃再多苦也不會變得堅強——只有當你內心有更高遠的目標並相信它能夠實現,你才能從眼前令人絕望的困境中咬牙挺下去,這才是毅力的來源,這就是夢想,和情懷的力量。

3 從日常小事培養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意識,多讓孩子考慮自己想要什麼,怎麼做。不把目光局限於短期利益,讓孩子敢於自己做決定並承擔風險,自己想辦法達到目標——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4 多把工作時遇到的問題跟孩子分享,一是給孩子一種信任感,二是拓寬孩子的眼界,三是培養財商。從小多帶他旅遊,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知道這個社會大概是什麼樣的,讓他更早建立成熟的世界觀。

5 學習方面,絕不給孩子過早灌輸類似於「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壓根談不上拼天賦」這樣的偽勵志語。事實上學習真就是拼天賦,信也好不信也好,我當年努力考上了top2,但就算隔三差五翹課去泡網吧我也能考上top5,而這點學校間的檔次差距遠沒有想像中的大——如果有差距,也就是一點生源差距罷了。我目睹過不少優秀或是本應優秀的同學在大學/研究生階段中的心態變化——包括我自己——在心智尚未成熟之前把弦崩得太緊不見得是好事,高考只是個天賦和早期努力的分界線,不能決定命運,眼界和心態才是根本,而眼界和心態都是父母帶給孩子的。

我會問孩子,你想考好大學嗎?想,就努力,考不上,你也是最棒的,選個你(可能)喜歡的專業,繼續努力,你還年輕,追逐你的理想,不要有後顧之憂,進入哪所學校遠遠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不想,你想做什麼,我都尊重你的選擇,你需要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總之,勇於選擇,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心,自信,懂得主動追尋幸福,才是最可貴的品質。幸福感永遠是自己追求得到的,而非外界賜予的。這些是我走過太多彎路才體會到的理,也是我這20多年來最缺乏、最遺憾的東西。

我不怕孩子是學渣——智商這東西很大程度上就是天生的——只怕他/她步入社會甚至成家立業了還沒有學會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能把控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再好的天賦轉化不成財富(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沒意義。國內義務教育只是在教學生suffering(美其名曰挺住高考這一關以後遇到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卻教不出真正的抗壓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需要直面關鍵問題/選擇時要麼抱怨要麼逃避,甚至學習本身也是一種逃避——因為怕輸怕失敗所以努力而不是為了追尋、實現理想,這是可悲的。

不說了,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努力搬磚賺錢,否則不說給「孩子」創造怎樣的生活條件了,老婆都娶不到。


00後

如果是我的話

支持孩子早戀

因為反對沒有任何意義,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喜歡,喜歡不分年齡啊。

不反對孩子同性戀

我們被迫接受這個基情滿滿的世界,但是家長還是會認為同性戀很噁心,但是我想我不會反對孩子同性戀。

不會告訴孩子讀書是一切,不讀書就要去撿垃圾

因為我也沒什麼理由,這兩者之間我也看不出什麼必然性。

告訴孩子人人平等

不歧視他人,以防自己的娃會校園暴力,如果是男生的話告訴他要尊重女生,如果是女生告訴她人人平等,不要用別人的弱點去攻擊別人。

女生部分:

不要妄自菲薄:不論長成啥樣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有很愛自己並且自己很愛的人。

不要害怕分手:無論是早戀還是結婚了只要感覺對方不喜歡自己一定要分手,不要為了一份感情一廂情願的付出太多。

不要自卑:喜歡穿什麼就穿,不要害怕被別人說難看。

不要認為愛情就是全部;不要為了愛情放棄友情;發生關係要做好安全措施;要獨立;要理解三觀不同;要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為之努力。

------------------我--是--分--割--線---------------------

答主是女生不太了解男生,所以就說了女生。


不準早戀,

早戀就儘可能成功。

學競賽要趁早,開始了就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別總想什麼死了的活了的,唯物的唯心的,你先承認你活著這個事實。


謝謝邀請。

現在發生的不新鮮,因為過去早就發生過,一代來臨,一代逝去,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參聖經《傳道書》] 每一代人都在為上一代人的錯誤默默地買單,承擔著各種代價,有小有大,小的無關痛癢,大的流血喪命;當然每一代人也默默地承受上一代人或物質或精神的遺產和傳承,有的有益有的卻有害。我們活在當今這個世代。無論你是四零五零後,六零七零八零後,還是九零零零一零後,我們都深深烙印在當下的時代,不可逆轉也無從逃避。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代人不一樣的挑戰和誤區,在誤區和各樣的掙扎中也都會犯錯誤。這是我們每一個從年老到年輕到年幼都必須經過,面對和掙扎的必然局面。

因為時代潮流,各樣或正或邪的思潮和混亂影響下,每一代人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也不一樣。在冥冥之中,在跨世代的交替之中,在每一個時代的人之中,總有一些人順應時代的呼召持守造物主生命的主宰為他們所預定和設計的本位,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成為那個世代照亮千萬人的光。

我也深信在九零後以及其後的世代也必然存在同樣的挑戰和呼召。每一個世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所面對的永遠只是自己身旁最簡單的人和事以及關係。

所以九五到零零這個世代以及更加年長的人所面對的永遠還是言傳身教,後代教育的責任永遠都在孩子的父母和身邊親密的人身上,孩子的教育永遠不能寄希望於現今世俗和各樣潮流和各樣墮落文化和電子設備,電視和網路與各樣的宴樂。古人所講的玩物喪志,業精於勤荒於嬉戲,這話不是紙上談兵。

朋友,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身份,在你的身份jinzji

待續


能為自己負責的條件下,自由做自己,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世界充滿熱愛和好奇。

能表達自己的態度,讓世界聽到你的聲音。

女孩子一定要獨立自主有能力,不要整天只知道看韓劇逛街,要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男孩子從小要富養,注意教養禮儀,不要成為那些女生看見就討厭的街頭混混。

最後,我會交給他過自由的一生,隨性瀟洒

P.S.還有我要麼不生孩子,要麼生三個 你選啊


只會越來越好。放心


九五後。

目前有考慮過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方法。

1.要知道你是你自己,我是你的家長但我不會強迫你要為了我做什麼。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歡的事,但前提有兩個,一是不違反法律,二是我有能力為你提供。

2.要知道我是我自己,你是我孩子但你不可以強迫我為你做什麼。(現在沒孩子說得很是輕巧)

3.尊重值得尊重的長輩。愛護比自己小的孩子,當然熊孩子除外。

4.要求孩子獨立。

5.如果興趣廣泛可以儘可能多的學習你喜歡的技能。如果比較專一的也要挑一樣去學習。

6.有明確的對錯是非觀。

7.背弟子規(不能讓我一個人享受……)

8.沒想好想好再補充吧


相信他們會做的更為出色!畢竟一切都在進步!如果倒退了,我們也堅決不答應。


推薦閱讀:

從小開始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會怎麼樣?
既然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權威」,那麼我們該相信誰?
世界是「我認為」的嗎?
大學的這個寒假能做什麼呢?

TAG:教育 | 世界觀 | 90後 | 0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