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術會議開了半天就沒什麼人了?

熱鬧第一天上午2個小時,人越來越少,而會的質量也不差,有8個兩院院士,6個國外專家,還有各大醫院主任,全國上海全軍主委,相比滿滿的日程真的有些反差,註冊費也不便宜,真的有人會抱著學習的目的來嗎?舉辦學術會議在國內有點變味,不是嗎?似乎成了主辦方提高知名度的手段,沒有很好的起到學術交流的效果,可憐了我們這些打雜的小啰啰


你不會在離場的時候再發餐劵啊……


老闆教育過我三點:

除非你踩過同樣的坑,不然你不會理解別人研究的價值。

參加學術會議,重要的其實是讓別人知道有你這麼個人,知道你在幹什麼。

研究具體到某一方面的話,相關圈子都是很小的。會後同行間的交流更重要。


今年的重症醫學年會,即使到了最後一天,依然很多會場都是座無虛席,有兩三個會場甚至已經站不下人,很多人站在會場外看電視直播。

受歡迎的要麼是workshop這樣有機會進行操作的項目(半天就把票賣光了),要麼是臨床上存在爭議的非常實用的議題,或者是該領域世界範圍內大牛的講座。

所以,這個「為什麼」也許並不成立,至少並不是所有的學術會議都是題主說得那樣的。


因為很多學術會議內容其實一般般。很多人是為了刷學分才去的。

所以現在一般規則是,快散場時才刷學分。

否則有人真的會刷完學分就跑掉了。


不知道醫學情況怎麼樣,就理論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如果想要獲得最新的科研進展信息,替代學術會議的方法有很多

實際上,學術會議的價值並不是專家、教授在台上的演講,反而是

小朋友(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鍛煉演講能力、刷存在感的舞台

和專家「套磁」的機會

專家遊山玩水、吃吃喝喝和討論更深層次的學術合作(學生交換啊,大型工程啊)的場合

台上的演講內容本身,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有 arxiv 呢

尤其是中國這種環境下,主辦學術會議,最大的得利者是主辦方,尤其是具體的負責人

說白了,舉辦學術會議是有專門的經費的!


工作相關參與過不少這樣的會。其實還是會議本身的問題。

現在的醫學會議是太多太濫了,醫學會的、抗癌協會的、醫師協會的、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全國級的、區域級的、省級的數不勝數,很多有頭有臉的大佬基本上每個周末都在開會。很多醫院辦會主要目的是為了名氣甚至錢,醫生、廠商都有些疲於奔命。但為了面子,還去還是得去,自然有很多人露個臉就撤。其次這麼多會,是不太有什麼新東西的,有些講者一套ppt能講一年,自然也沒什麼吸引力。


工作原因,參加了不少學術會議,各大醫院的主任們都是各大醫療器械廠商出錢幫定飯店,安排來回飛機或者高鐵,安排食宿,與其說是學術會議,還不如說是旅遊,真正掏錢想要去學習的人,都會認真聽的,有時候也會有許多業內泰斗或者真正的研究發現可以聽,也是座無虛席的,總之,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從來不缺人,沒有人聽的會議,自然是內容沒有價值


前段時間去上海開了個衰老與疾病的會,生物谷辦的,兩天。第二天下午最後一個講者講完大概4點這樣,當時會場還是滿的

當然了,這個是基礎醫學方面的會,以前我沒怎麼去過這類會議所以不知道是不是一直都這樣。說一下和我之前遇到的會議有什麼不一樣吧

1. 講者都嚴格遵守發言時間。唯一一個超時的,就是在第二天下午中段,當然這個講者講的也是空洞無物

2.這就引出了第二點,講者大多講述的內容都超級豐富。裡面涉及的內容都是好幾篇CNS級別文章的結果綜合

3.於是應該也可以猜到,來講的人絕不是局限於某一地區各個醫院的主任一級的人物,一般來說都是研究院,教授一級

所以這樣的會,就算不是自己專業,也會聽到底的。

看截圖,應該不是醫學會相關會議,像是幾個好哥們聚一個山頭開的,這種會自high就好,不用太認真


其實我個人感覺,真正想去見識學東西的不多,而想學的那部分里又有很多是基於個人學識原因去了也聽不懂的,既想學習又能聽懂的並不多!再就是有的主辦方為了顯示自己舉辦活動的成功,很喜歡找人去湊人數,實習生就是一群很好的群體,但是你覺得他們連最基礎的課本理論與實踐都還不能完整結合起來的人能聽懂那些高出他們認知幾個台階高大上的學術會議么?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聽不懂難度太高的東西是很容易失去興趣的,既然沒了興趣留在那自然也就沒什麼意思了,何必浪費大家的時間呢!

還有就是我去過的很多學術會議很喜歡把時間定在周末早上八點或者九點鐘左右開始,雖然說周末不用主任帶著查房,但是自己查房完以後該怎麼開醫囑還得怎麼開醫囑,患者病情變化又不會只發生在周末以外的時間!所以有的小醫生是把手頭上的事暫時放下去刷學分的(危重或者緊急情況除外),刷完學分還得繼續回來處理手頭上的事,病房的事搞不完誰能安心在那聽課啊!所以說還有一部分能聽懂又很想去的人可能還有病房呢!

當然啦,老婆大人們的電話啊,肚子餓啊等這些不可抗拒因素也是造成這麼個情況的原因之一!

這是學員方面的問題。還有講師方面的原因!在我看來,一個好的專科專家,他在看病方面可能是高手,但在講課這方面就不一定了,有的人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標準,表述能力也都不行,這很容易影響到學員的接受程度!而有的講師在我看來就是過來湊人數的,甚至聽他講完課我都會覺得他那些看著牛叉哄哄的頭銜是不是都是花錢買來的,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人我也會忍不住提前離場的,誰知道下一位講師是不是跟他一樣水呢?有這時間浪費我回去看看最新的治療指南都比這有收穫!

綜上,這是個人的一些淺見,歡迎交流,謝絕轉載!(手機碼字不易……)


因為去參加學術會議的不少人只關注以下三點:WiFi密碼多少,自助餐廳好吃嗎,廁所在哪。

所以可能是主辦方的WiFi不夠快,自助餐廳太難吃,廁所不好找。


5首先想糾正題主一個說法。「 而會的質量也不差,有8個兩院院士,6個國外專家,還有各大醫院主任,全國上海全軍主委。」有這麼多大牛並不能說明會的質量不差。

我曾經去開過一個野雞會議,主辦方請到了3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發明藍光led的中村修二。然而這真的是一個野雞大會。

給大家科普一下,有公司是專門組織各種亂七糟八的會議賺錢的。我參加這個會就是一個職業會議公司搞的。他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給全世界的研究人員發所謂的邀請報告郵件。同時想各種辦法請到諾貝爾獎獲得者,提高所謂會議檔次。我參加這個會議的主辦方,當時還辦了一個醫學領域的什麼系列會議,也是請了很多大牛(不知道花錢沒),一個系列三個會議,竟然還賣套票促銷,我也是醉了。

然而這些野雞會議在業界真心沒有任何知名度。大家無非是看有幾個大牛做報告,還能混個特邀報告潤色一下簡歷而已。除了主辦方掙個錢,沒什麼卵用(搞會議真心掙錢)。

一般真正好的會議在業界都是有較高知名度的。一個簡單判斷野雞和非野雞會議的辦法。野雞會議一般只舉辦過為數不多的幾屆,很可能是一屆。而好的會議往往歷史悠久。比如本領域最好的兩大會議都有超過40年歷史了。有幸聽過一次,熱門topic的火熱程度,真心不亞於吵架。


都是理科會議,我就說一個文科會議好了。剛開完一半,在——夏威夷。

說起來也就是一個Graduate會議,但因為是我人生的第一個會議,也是一個28個年頭的老會,壓力特別大來著。結果因為是下午,晚上不管飯,還是兩個Panel同時進行,我這邊只有5個觀眾。壓力頓時就沒了,和在課堂上展示一樣,順利完成了任務。

而在聽聽大家中場的討論內容,除了我這種沒錢玩的誰討論學術啊。都在討論夏威夷哪裡好玩,哪裡好吃,最後一場看完跳舞基本人就都跑光了。

在夏威夷這種地方開會,正如@謝小龍 說的,就別求大家好好開會了,都不知道哪裡玩去了。

雖然有人提出20分鐘的展示說不了什麼東西,意義不大,對我這種文科生來說,重要的就是Idea。 就算是方向不同,了解對方的idea也是極其有趣的事情。中場休息和人聊天,也能聽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畢竟人文學科的展示很多就和講故事一樣,就是當紀錄片看都別有一番風味。

但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隔行的想法沒什麼毛用,參加這樣的會議只不過是刷個履歷,借故旅遊,交流學習啥的,才是其次的。


好不容易發了個paper,本來就是去公費旅遊+蹭飯的,做完自己的報告當然該幹嘛幹嘛去。social那種高大上的事讓老闆去干吧,和小PhD沒什麼關係。


作為一個經常組織學術會議的廠商代表來回答兩句:1.部分會議內容淺顯、雷同,導致真正好學的醫生不願意來參加;2.部分醫生並不是那麼好學,來參會的目的並不是學習,只是為了學分、飯、或者小禮品


我一向比較喜歡黑我院,所以這次我又來了。

我院一向熱衷於國際學術交流,所以經常邀請一些國際大腕兒來做報告or演講。可是沒人去看怎麼辦,要是留那些大腕一個人在上面滔滔不絕豈不尷尬。於是院領導靈機一動,把那些沒什麼事情的大二學生弄過去在下面坐著。想像一下,剛上大二啥都不會的學生,聽著英文的學術報告,內心裡是一萬個草泥馬飄過的。。。。

當然我院選擇的方法是,不簽到,走的時候簽退。。。。。。


我個人覺得這個和舉辦方的能力有關 有些承辦方舉行的會議聽的人就比較多


張強醫生集團來過一個會議,門票800,搶不到


有些會下面都是主辦方的學生,學生呢都是奔著自助餐來的,再加上有些專家在上面胡說八道,自然吃了飯都跑了


我也是做醫學學術服務的,有做學術會議的朋友可以交流下


參加過一次會議。第一個院士講:咱們這塊需要個軟體啊。第二個院士:我這恰好開發了一個。第三位院士:這個軟體好啊……………………


推薦閱讀:

除了截肢以外如何科學有效的防治抖腿?抖腿是病嗎?
有沒有比較有趣的基礎醫學(病理學、免疫學等)方面的書籍推薦?
「發性食物」在現代醫學裡有相應的解釋嗎?
關於屍體上的蟲子,法醫會怎麼處理?
同一種藥品,不同廠家的療效有區別么?

TAG:學術 | 會議 | 醫學 | 學術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