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

香港,彈丸之地,沒有多少人口,物價高的要死,除了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好像也沒有其他的優勢!香港的交易所好像也非常牛逼!為什麼香港的金融業在全球都是前三名,爾上海北京深圳都不如香港?


因為香港是萬惡資本主義培訓製造出來的反中亂黨的西方美帝入侵中華的前哨站,確保及維持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有利西方列強對抗中國崛起。

香港之所以是世界金融中心,原因是世界目前的話語權在西方國家,所以金融遊戲的規則都要按西方國家的一套來制訂。北京是天朝的首都,上海是天朝的金融中心,兩個城市都要按天朝的規則辦事,但香港不用。因為一國兩制的關係,香港擁有高度自治,而香港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仍然保留著殖民時期資本主義邪魔二號小英帝國的色彩,保障了資本家剝削無產階層的權利,在這個情況下,我國的大城市例如上海自然不能跟隨。作為人民守護者,我黨堅決不移地站在無產階級的位置,絕不允許資本勢力抬頭。

年中,我國曾陷入資本勢力的圈套,在我國發明的「共產主義股票市場」上引發恐慌,造成股票動蕩,股值下降。幸好,在我黨英明的領導之下,以法律及行政命令強逼資本家退還暴利,此舉在水深火熱的香港,或其他資本地獄世界,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由此可見,我國的股票市場制度比他們更優勝,因為我們天朝的股市,只允許向上,不可以下跌。

我們中國,今天早已是世界一流大國,作為大國,我們自然有適合我們自己的制度,外國不應說三道四。如果天朝的子民希望北京成為世界第一丶上海成為世界第二的金融中心,黨和中央政府可以命令大學裡的教授做一個排名表出來,還可以把香港排在榜尾,好好嘲笑一番

祝我天朝永遠如日方中,祝我中華早日復興,萬國來朝,再創盛世。


金融中心的本質,就是錢在那裡

比如香港,新加坡,因為是物流中心,大量的現金流。上海,全長江流域的貿易都在那裡,後來辛丑條約的錢都是從上海走的。而本質來說,上海和香港的金融崛起,是伴隨著英國鴉片的進入。英國鴉片掠奪的財富都在上海和香港,也誕生了滙豐銀行(HSBC),也就是上海和香港銀行集團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當時上海的首富沙遜家族,現在香港控制滙豐的董事,都是當年的鴉片大販子。

英屬印度當時的金融中心,其實是在加爾各答,也就是恆河的入海口,鴉片,黃麻等在當地交易。孟買的崛起,是因為棉花的貿易。不過隨著印度獨立,中國獨立,舊有的鴉片貿易不見了,自然就不存在什麼金融中心了。中國以前的金融中心,是在山西,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大量的貿易通過山西運往恰克圖,然後通過俄羅斯去歐洲,有了大量的錢,自然就會有對錢的管理的需要。後來洋人入侵,山西人完蛋。直到民國期間,山西的金融依然實力強大。

人類歷史金融中心的興衰是常態,隨著貿易路線的開闢就會誕生金融中心,隨著貿易的衰落金融中心就會離開。威尼斯當年是全歐洲的金融中心,呂貝克是波羅的海的金融中心,現在都被大西洋航線的倫敦阿姆斯特丹取代了。美國一開始的金融中心在波士頓和費城,而因為伊利運河的崛起,紐約芝加哥變成了金融中心。

如果真正的絲綢之路開闢,香港新加坡這樣的物流中心被大陸城市取代是很快的事情,很快就會衰落。跟什麼民主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因為沿海,又是出海口和港口,所以是物流中心,然後是貿易中心,最後演變成物流中心,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類似的發展模式。


香港具備發展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最佳區位條件和制度條件,而且在此基礎上,還具備發展金融業的基本條件,具備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區位優勢

首先是全球區位優勢香港與倫敦、紐約三分全球,在時區上相互銜接,紐約下班,香港開始上班,香港下班,紐約開始上班,三座金融中心可以使全球金融保持24小時運作;

其次是亞洲的區位優勢。香港位於東亞中心,從香港到東亞大多數城市的飛行時間都不超過4小時。

還有全國的區位優勢背靠經濟迅猛發展的大陸,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香港和內地是兩個不同的金融體系,有利於建立互補、互助和互動的關係。

二是制度優勢。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體系,系統、嚴明、高效並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及經濟監督機制,擁有靈活、高效的貨幣調控體系,能夠充分、合理、公平競爭的商業銀行體系和證券公司體系。長期以來,香港的土地、股份、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產權界定、登記、註冊、交易都有完全的法律保障。香港的金融市場交易成本很低,金融交易量大,金融市場發達。香港金融業的關聯行業蓬勃發展,使得金融交易的稅收低,時間快,形式靈活多樣。

三是政治經濟環境穩定。香港資金市場的資金來源和用途都不限於本港,這是以政局穩定為前提的。東南亞有不少遊資,特別是華僑資金,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由於當地政局不穩,要找出路。香港政局比鄰近的印尼、非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要穩定得多,因而有條件通過香港來融通國際資金。香港實際上成為國際資金對我國開展經濟合作和投資的觀察站及融通基地。另外,我國也以香港作為發展對外金融關係,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前哨陣地。

此外,香港宏觀基本面發展狀況良好。金融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是互相促進,互為條件。金融業務的擴大進一步推動了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如此循環往複,形成了近十餘年來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局面。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工商業發展很快,建築業、飲食業、旅遊業發達,因而吸引了大量外資來港。外來投資,發達的工商業以及大量的旅客都要相應的金融機構來服務,這就促進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

2015年,共有125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IPO融資總額達318億美元,超過上一年的冠軍紐交所,居全球第一!香港現在仍舊和紐約、倫敦,並列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並且不是亞洲金融中心之一,而是名副其實的亞洲金融中心,沒有之一!


現在新加坡已經超越香港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貨物和資金要那麼開放自由,上海也分分鐘秒掉香港變金融中心。不然你看設個自貿區,香港金融界多緊張,政策研究的比上海人還細。


這個魚釣的我給10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政策?
澤坤天辰期權一號背後的策略可能是什麼?
英法德意俄加入亞投行是好事嗎?
中國的信託公司主要有哪些?
K線的精髓在哪裡?

TAG:香港 | 經濟 | 股票市場 | 外匯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