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曲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個沒有受過專業熏陶也沒有什麼品味的人,最近在聽鋼琴曲。因為沒有歌詞不像流行歌曲那樣理解起來容易些,有時候聽到好聽的鋼琴曲會百度一下曲子背後的故事。像《卡農》,《獻給愛麗絲》這種年代久的曲子比較容易百度到,但是一些近現代的就幾乎沒有,比如pianoboy什麼的。。。有沒有人知道一些好聽的鋼琴曲背後的故事呀?


有一首我最喜歡的鋼琴曲,叫《Flower Dance》,你一定聽過。

視頻封面Flower Dance --- DJ OKAWARI (Covered by TongTong)視頻

這首歌曲婉轉跳躍,又具有流行曲的跳躍激昂,又兼備古典歌曲的優美。

而且這首歌背後是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的,來講一講~

聽到這首歌原版的同學都會聽到一段電影的對話,這段對話有些讓聽歌的同學們不知所云,

其實,

歌曲開頭的對話片段引用自一部義大利電影《Assignment:Outer Space》(又名Space man,法語Le vainqueur de l"espace)的對話。

Lucy:"They serve the purpose of changing hydrogen into breathable oxygen, and they』re as necessary here as the air is, on Earth."

Lucy:「它們把氫轉化為可供呼吸的氧氣,它們像地球上的空氣一樣重要呢。」

Ray:"But I still say……they』re flowers."

Ray:「但是,我還是想說……它們只是花呀。」

Lucy:"If you like."

Lucy:「如果你一定要這麼認為的話……」

Ray:"Do you sell them?"

Ray:「那你賣不賣呢?」

Lucy:"I』m afraid not." Lucy:

「恐怕不行。」

Ray:"But, maybe we could make a deal."

Ray:「可是,也許我們可以做個交易."

(下面這兩句是曲中沒有的)

Lucy:"What do you mean?"

Lucy:"你的意思是?"

Ray:"Oh, you see, you won』t have to send them anywhere. I』ll pay for them, and then, I』ll leave them here, for you."

Ray:"喔~ 你看,你不必把花送到任何地方。我會買下她們,然後我就會把花留在這裡,送給你."

===========================分隔線===================================

電影里說出歌詞的情景 實際上呢,在太空船里,那些植物是為了轉換氧氣用的,女的負責管理。男的利用這些花去搭訕女的 才有了這樣一段對話,電影編劇認為死板理性的男人不招女人喜歡,所以通過這段對話刻畫出男性的浪漫。

其實啊~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朵跳動的小花兒,當你遇見那個自己青睞的人的時候,

就會情不自禁地心中跳動起美好的旋律,

正如電影里的男主人公默默地喜歡,淡淡的思念,

在這首跳動的鋼琴曲里,在浩瀚的太空里,

都表現地淋漓盡致。

希望花兒永遠不會飄散,希望花兒永遠閃耀在我們心頭。


鋼琴曲背後的故事?那就是作曲背景和意圖啦。

別去百度哦,百度出來多半是假的故事,如果真的想知道,可以去看一看作家的傳記,或者看一些作品的音樂分析(比如碩士學位論文啥的哈哈),靠譜多了有木有!


曲名:《血之痕》

作者:Mr1900

狀態:未完成,創作進度暫停中(75%)

計劃贈予對象:知乎用戶,不方便透露

創作背景:被傳統思想和不信任所籠罩,外加上心懷惡意之人暗中破壞導致全面崩盤的並對女方帶來惡性長遠影響的一場心碎而扭曲的戀愛。

「好聽」與否我不確定,我自己聽得倒是很不錯只是有點難受,後期因為實在不想再跟她有任何接觸了於是乎快寫完的曲子被我封存起來了。我發現內心帶有強烈怨恨的時候寫出來的玩意基本上都挺好聽……而通常大眾熟知的曲子還是負面背景的居多,比如貝5交、肖邦《革命》、勃拉姆斯《四首莊嚴的歌》之類的。其實真正帶著背景創作的音樂並不是特別多的,作曲家創作要麼為了吃飯(出版發行曲目賺錢)要麼為了交際(送給周圍的人當做禮物)再不就是為了泡妹子(李斯特:「?」),作曲家很容易將一首曲子表現成一個故事或一種心情,但是真正帶著故事和情緒來特意創作曲子的時候也不是很多。

最後還是給你個樂觀一點的曲子吧,聽一下肖邦的《小狗圓舞曲》,背景就是肖邦在跟情人喬治.桑幽會的時候看到喬治.桑養的小狗追著自己尾巴在那傻了吧唧的轉圈跑時,應情人要求讓他把這個鏡頭描寫出來所作的。曲子滑稽可愛,凸顯逗B氣質……

=========================================

應 @Adieu的回復,再貼幾首吧

Op.69/1 《離別圓舞曲》

1835年,肖邦在德累斯頓拜訪老朋友渥金斯基伯爵。渥金斯基伯爵女兒瑪利亞,純正義大利血統,那叫一個漂亮,當時只有十九歲!而且音樂水平相當不錯,貌似鋼琴作曲什麼的都會。於是肖邦來勁了……呆了一個月,當肖邦要走的時候,給瑪利亞寫了一首圓舞曲,後來瑪麗亞就把它取名叫「離別」圓舞曲,就是這個東西。

哎……同樣只寫鋼琴曲為啥我就沒這待遇= =!

Op.64/2 《升c小調圓舞曲》

《小狗圓舞曲》是第一首,這個是第二首。同樣也是跟喬治.桑有關的只是這個更悲情一點。這倆人保持了9年的關係,這個期間獲得喬治.桑精神支撐的肖邦的作麴生涯達到了他人生巔峰。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最後還是分開了。後來肖邦來到巴黎身心均受到了打擊,結果病的不輕。第二年他的身體稍微好一些,回憶起喬治桑在一起的這些年,他很有感觸,然後就寫下了這首《升C小調圓舞曲》 表達的就是他對以前甜蜜生活的懷念。


和泉宏隆 有個曲子叫Omens of Love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初聽,只覺得是很歡快的爵士伴著紛繁的鼓點。

當時覺得,對呀,這曲名就叫Omens of Love,愛情的徵兆預兆端倪,就像淺淡的粉紅、明亮的橙黃、璀璨的金色,是多麼美好呀。

後來,遇見了一個人,經歷了一些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又聽了Omens of Love。

抑制不住的是滿心的悲傷。

重新編了曲,剝離了喧鬧,只留下了鋼琴的主旋律。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你是不是也覺得有點不同。

Omens of Love只有堅持到真正擁有的時候,才是真的美好。

否則,就只是被叫作臆想的毒。

我們總是不願意承認「他她其實沒有那麼喜歡你」這個事實,總是用臆想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願,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事情,在不遠的未來,我們都能笑著說出來。


不要相信什麼背後的故事,因為基本上都是瞎編的。包括從前語文書里收錄過的《月光》。題主提到的《卡農》,《獻給愛麗絲》,背後故事無一例外是瞎編。


哈哈哈~~~~

也超愛pianoboy的曲子,!!!當我第一次聽到the truth that you leave~~~簡直要瘋狂了!!!!逛貼吧~論壇~百度~為了找到背後的故事~其實什麼都沒有,只是創作出來的曲子而已!

還有推薦《the sound of silence》


一看到這個標題就直直的戳進來了,有一首甚至已經記不起來多少年了的心頭愛,一定要分享一下。手機打字語無倫次,請不要介意。

Resphoina. 久石讓的一首純鋼琴曲,收錄在很早期的專輯Piano story 1中,Act 1, 01. 可能這個曲子真的是太早了,在Spotify 和其它些比較新的播放器上甚至都搜不到。

在網上關於這首曲子的信息也不多。只知道是久石讓在很久以前作為一部影片的配樂發表,Resphoina 似乎是片中女主角的名字。

也曾經心血來潮去網上搜過其他人對這首曲子的評論,所能找到的也不過是隻言片語在別人的評論里一帶而過。

但是這是我第一次能真正靜下心來去感受的一首曲子。在那之後才開始一點點的懂得去「享受」(即便不懂也可單純享受旋律)音樂。不過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換過手機電腦播放器,這首曲子也還一直留著,時不時的拿出來聽。

非常同意另一位答主說的「不要被鋼琴家的故事所拘束」。當初我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但也幸好這首曲子在網上也搜不到什麼故事,而那部影片(電影或動畫,請指正)也因為年代久遠而不是非常便於尋找,所以便也一直沒有強求(懶),無意間給了自己一個不去想太多,專心去理解曲子的機會。

自己作為一個非常業餘的古典及鋼琴愛好者,一直有這樣的毛病:每當聽到一首新的大家的作品,譬如肖邦(特指第一次聽的時候),總要去聯想腦子裡關於這個作曲家的生平。尤其是這些廣為人知的大師的事迹甚至不需要特意去看也能知道個七七八八,然後在聽曲子的時候刻意向作品裡套,以此來印證自己的想法,覺得「啊,表現了作者當時...",彷彿自己就真的聽懂了一樣。可是回過頭想一想,當自己將思維努力向著一個方向靠攏的時候,是不是也就永遠喪失了真正懂得這首曲子的機會。雖然確實有的曲子像是在敘事,譬如1812,甚至只能代回當時的情境下才能理解,但更多的曲子表達的是一種感情,而抒發感情的藝術形式最能感動人的地方不正是作曲家和聽者感情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印證么。

之所以喜歡(愛)Resphoina可能是因為在其中找到了一條完整的情緒(感情)線吧。通過曲子,作者似乎將一段時間(應該不會很短吧)內完整的情感起伏表達了出來。如果你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及感情的起伏,會馬上想起自己當時的感情。事過境遷,當記憶中的細節已經模糊成高度近視加散光下一切事物那種大片的色彩,心裡曾經的感動和溫軟的情緒卻還一觸即痛。

談不上欣賞,因為水平不夠,所以只敢說分享。所以匿了。而且似乎更多只是補充了一下另一位的答案。不管了總之已經推薦了。就是這麼不負責任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不必被鋼琴家的故事拘束,用心聆聽,任想像馳騁,你自己能賦予鋼琴曲一個故事。

鋼琴家林海甚至覺得曲名也是多餘的,會限制聽眾的想像。我的親身感受也是這樣,聽曲子腦海里會有一個印象,模糊或具體。

甚至有時,影視配樂背後的故事不是情節本身。諾蘭要Hans Zimmer為《星際穿越》寫音樂,給了他精美的劇本,內容卻是「他們兩年前在咖啡廳的談天以及他們的小孩。」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個場景和電影場景的情感是相同的。諾蘭將某個情節賦予曲子,我們也同樣可以。


嘛,現代的鋼琴曲我還真不熟....說一個人的吧,日本新生代很有名的奏見(即演奏者)marasy,中國的粉絲們一般稱為觸手猴。據他自己說,他的一首原創曲目,獻給空想少女的情書是因為他在上大學的時候,有好多妹子向他表白,他實在受不了了就做了這麼一首歌,大概意思就是說自己的心只在二次元,三次元的戀愛是不會有結果的。。。聽了這個故事其實我想的是為啥我彈琴不比他差,長得也比他帥但是為什麼就是沒人追呢(滑稽)


中島岬的很好聽,比起古典我更喜歡古典remix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炎亞綸的唱功?
有什麼好聽的俄語歌?
日語比中文更適合填詞演唱嗎?
有哪些可以聽著入睡的歌?
為何我覺得現代的流行歌曲大多沒有八九十年代的歐美音樂好聽?

TAG:音樂 | 鋼琴 | 歌曲 | 背後的故事 | 鋼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