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滴滴打車新推出的「動態加價」?

最近滴滴打車推出動態加價,如何評價滴滴打車的動態加價?


瀉藥

作為乘客我的感覺就是我談了一場不舒服的戀愛,這個滴滴就是我的戀愛對象,它其實是個渣男覬覦我的money。剛開始它對我很好讓我覺得佔了很大的便宜,當我完全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以後它便全身而退還要把之前送我的東西都折現要回去。。


謝邀,動態加價這個事情早就從幾個uber司機那裡聽說了,當時還沒這麼個說法,但是那幾個司機表示,跟繞路收費是一樣的,即便app上顯示是那麼多錢,到最後都能給你多跑出20+的額外費用,只要他們願意。

所以,我也棄uber投奔神州了,雖然也貴,但是起碼人家服務做得好,統一服裝、上車下車開門、提行李遞水、豪車公務車都能坐,你滴滴能做到?盡想著怎麼賺回收購uber的成本了吧!(拒絕廣告,月乘坐神州5+次,有單據為證)


我要再次刷新被滴滴」動態加價「坑的幅度。

之前15-18的路程費用,滴滴」動態加價「88元,最後結賬106元。

到現在為止,滴滴客服一直打不通。

我是今天頭一回碰到」動態加價「,昨天用還很正常。

所以我起初以為這」動態加價「確實是滴滴所說的就是方便高峰期容易叫車而用的,應該不是要加價88元,因為它說是」動態「的、"浮動」的。所以到目的地後直接傻了。

1 ,動態加價,是根據什麼來計費出來的?

2 ,從以前不到20元的費用,「動態加價」後106元,中間相差好幾倍,是否是「惡意」加價?

3 ,下車的時候,司機師傅手機端顯示費用僅為19元,這中間差的100左右給誰了?


打車行業中動態加價策略的出現實際上是給價格管制中的行業注入了市場調節的因素,是更加市場化的合理方式。對動態加價策略提出抨擊的觀點主要有幾類:

  1. 動態加價導致相同的里程,乘客花了更多的錢。
  2. 動態加價導致司機們故意不接單,誘導乘客加價。
  3. 動態加價是變相拒載,傷害乘客體驗。
  4. 動態加價倡導的是「價高者得」的價值觀,是搞歧視。

這幾類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價格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的,不是由其成本決定的。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因為我走的路程相同,所以應該收相同的錢」,這是典型的「成本決定價格」的思維。春節附近這波打車難現象,其實是供給側發生縮水,需求側短期激增導致,一方面,快車新政出台,導致大量快車司機和車輛不合規,不能再繼續運營。新政造成的這部分供給流失一直沒有明確可靠的數字,但辣媽覺得如果嚴格執行,帝都的快車至少得少60%;另一方面,春節臨近,很多司機離京或者給自己放假,導致了運營車輛的減少。但春節附近,希望打車出行置辦年貨,走情訪友的需求卻增加了。滴滴方面曾經給過一個數據,稱春節附近滴滴的在線司機數目下降了25%,但訂單量卻增長了30%。辣媽覺得至少個這趨勢是可信的。

其次,認為司機會故意不接單來誘導乘客加價,又是另一個本末倒置的邏輯。價格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的。如果司機們之間真的會達成這種默契,那麼他們每個人都在承擔以下的成本和風險:1. 時間成本,為了等一個更大的單子,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2. 等到某個合適的單子但不一定能搶到,因為其他司機也在等;3. 乘客由於加價超出預期,不打車改選其他交通工具,於是司機白等了。基於這幾點,很難相信所有的司機都能嚴格執行「等待約定」(假設真的存在)。最關鍵的是,交易的基礎是雙方的自願,絕大多數情況下,乘客願意接受加價是因為他們自己做了權衡和選擇。每個人根據自己情況做出選擇,完成交易,這恰恰是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過程。

第三,認為加價是變相的拒載,也是大錯特錯。正是由於加價機制,才有效地減小了拒載的概率。在沒有加價機制之前,就沒有拒載了嗎?拒載經常發生。靠舉報監督能解決拒載問題嗎?根本是治標不治本。為什麼?很容易理解,你讓一個人幹活不拿錢(見上面舉半夜打車去回龍觀的例子),這人能長期幹下去嗎?而有了加價功能後,司機和乘客有機會根據實際情況,達成交易(如果價格合理,司機也願意半夜去回龍觀)。違背經濟規律,談什麼理想,敬業精神,價值觀都是扯淡。另外,你真覺得如果沒有加價,你為打車付出的成本就能少嗎?你的打車成本,除了付給司機的車費,還包括,沒有加價導致的更長等待時間,一定比例的拒載,一定比例的最後更換交通工具或者無法成行。這些都是容易被忽視的,看不到的成本。

第四點這個就更加奇葩了,當辣媽看到某主流媒體提出這個觀點時,驚訝得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如果說,利用加價的市場方式來調節供需關係倡導的價值觀有問題,是歧視窮人,那辣媽不禁要問,那高考時北大和清華分數線那麼高,是不是倡導「分高者得」,是歧視成績不好的學生?公司發獎金時按照個人績效來分配,是不是倡導「業績好者得」,是歧視績效差的員工?中國男籃招隊員時,要求性別男,是不是倡導「大男子主義」,是歧視女性呢?把一個合理的市場現象上升到道德,價值觀層面來討論,這正是目前某些媒體搞輿論綁架的慣用套路。對於這類媒體,辣媽只能送上一句胡適說過的話:「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綜上所述,辣媽認為動態加價功能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化工具,在傳統的打車行業引入這個工具是行業的進步。


做為一個開了100單的滴滴車主,表示加價的錢一毛都沒拿到,全是滴滴吃了


先上圖

作為一個實際乘客,同時也是一位產品從業者 ,第二次叫車的動態加價的價格已經驚人到了讓我匪夷所思的地步。路程花了13元,結果動態加價直接杠到22元。說實話,當時第二次重新叫車,真沒看到客服所說的動態加價金額,只看到預估費用。如果有看到顯示動態加價,有腦子的人都不會點的!


都閃開!!!!讓我來答!!!!

四個圖沒啥好預警的。

先來個快車版,設置好出發地和目的地,你就會看到它這樣。

哇好巴適,周圍有4輛車,最快1分鐘就闊以上車。

再來個專車版,設置好出發地和目的地,你就會看到它這樣。

哇好安逸,周圍有5輛車,最快2分鐘就闊以上車。

但我為什麼感覺迷之貴呢?81和150都是什麼演算法呢?

【甩頭】

你們看喔,如果你輸入起點和目的地,它是會顯示預估價格的喔。

如果你點擊預估價格的話,會出現價格明細喔。

像這樣…

還有這樣…

(因為條件有限截不出有動態加價的圖,畢竟深夜+大郊區,有機會進城遇上了再回來補個圖)

省錢實策很簡單,動態加價動,你也動一動嘛。動到它加不動為止。

要是它一直加得動呢?

以靜制動嘛。

原地待會兒,總會遇上不加的那一瞬間。

什麼?!你問我為什麼這麼懂這麼折騰?!因為我窮啊,還總遇上不得不打車的時候啊。

什麼?!你問我為什麼不去跟它撕?!朋友,講道理嘛,撕要按照基本法,何況它根本就是新型壟斷嘛。

答題背景:深夜刷票圈看到這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MTQ4MA==mid=212762056idx=1sn=4a7c6a98104d7d06fb7603b824f4277fscene=2srcid=1012KcyuZMbM1ix31jtjnJAw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然後上知乎怒搜「動態加價」,竟然只出現了這一個問題?看來知乎的演算法也很獨特:)?

然後看了現有的11個答案都是一副「為啥?!為啥動態加價你都不跟我縮?!為啥?!我要告你!」於是怒答。感覺答主們對這種黑暗(?)的隱藏功能還是不夠敏♂感啊。


我今天也被宰了,真的像宰豬一樣,太黑了,以後再也不坐了


近日朋友圈被華北地區的一場暴雨所刷屏,當整座城市被雨水侵襲,出行成為一大難題。隨叫隨到的網約車成為很多人出行的第一選擇,但是,大雨期間滴滴、Uber等集體漲價3到4倍,甚至更多,引起人們的憤怒和議論,共享經濟的神話被這場大雨給澆滅了。

問題來了:雨天網約車加價合理嗎?

要判斷這件事合不合理,需要從涉及利益的三個群體分析:乘客、司機、約車平台。

先從乘客這一端來看。細心的用戶或許早已發現,滴滴、Uber 的加價現象其實早已存在,不僅僅在雨雪等惡劣天氣,在特殊節日、出行高峰、深夜等也都有加價的機制。對於這樣的規定,我們似乎也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反感,甚至已經開始逐漸接受,在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之下,溢價獲取是合理的。

畢竟,很多乘客寧願多給點車費,也不願意在雨中苦苦等待,而動態溢價能讓你優先使用資源,而不用擔心「有價無市」的拒載現象,這也是網約車帶給我們的最大便利之一。大雨天里,能夠安全回家是很多人的剛需,顯然目前的運力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溢價配置資源的情況自然發生了。你當然可以不接受價格,選擇公共交通或是等待降價,這完全是自由的選擇,和你在淘寶上看價下單並沒有太大不同——能承受你就買,不能承受你可以不買或是再等等。

顯然,爭議的關鍵不在溢價,而在於:溢價程度是不是太離譜了?

這時候可以說一說第二個群體了:司機。我們很清楚的是,下雨天很多司機並不願意出來接活。此前一項研究表明,與晴天相比,雨天在路上跑的計程車減少了7.1%。而網約車司機亦是同樣情況,雨天駕車的風險性更大,如果沒有更多的獎勵或者補償,部分司機群體並不願意出去接單,而是選擇休息。

根據滴滴方面給出的數據,在補貼和溢價激勵的情況下,北京市區專車快車叫車成功率提高到了82%,而在往常暴雨的時候,這個數字還不到50%。可見,加價確實有助於增加運營車量的供給,提升叫車成功率。

但加價是不是可以低一點?

這就讓第三個利益方約車平台陷入了兩難:溢價太高乘客會有不滿,溢價太低司機沒有動力,乘客打車難則更加痛苦,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溢價究竟是如何計算的?網約車平台表示動態溢價是根據「大數據」由機器算出。滴滴稱計算方式為:系統通過用戶所在區域內車輛和打車需求的實時比例(需求/供給),計算出運能的緊缺程度;再結合用戶訂單自身的屬性,得出該訂單的成交概率。如果訂單的成交概率過低,系統就會根據歷史數據和當下情況計算出一個建議的價格,作為標準車費之外的溢價。具體的概率及溢價之間的關聯度各平台並未透露。

當然,滴滴、uber們還有一個做法:限制溢價,自己加大對司機的補貼。事實上,這次大雨中有一些平台就是這麼做的。神州專車在本場大雨中最高僅有1.6倍的溢價,遠遠低於滴滴和優步的溢價。問題在於,這種做法又能夠持續多久?羊毛出在羊身上,乘客和司機指望一直享受補貼的紅利是不現實的。更值得注意的是,首汽約車、易到用車等專車平台並未面向乘客端「動態加價」,這表明定價較高的專車服務可能更容易合理調控司機接單。

一場大雨,讓大家對於各大打車平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總之,雨天網約車溢價這事其實並不複雜,就是根據需求調配價格和供給的正常市場行為。至於定價是否合理,有賴於三方的博弈。傳統計程車行業的價格依賴於政府指導,而網約車的價格目前由企業自己制定,在不久的將來,網約車法規的出台或許會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方案。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哦~

http://weixin.qq.com/r/tDgVDUvENRZKrQ9u922m (二維碼自動識別)


計程車現在有搶單和派單兩種模式供司機選擇,搶單可以挑客,但是平峰期沒有單子,因為滴滴認為司機不聽話,派單模式單子相對多些,因為滴滴認為派單模式的司機比較聽話些,計程車司機不喜歡派單模式,打個比方,乘客200米處有個空車是搶單模式,2公里處有個派單模式的空車,滴滴會把單子給2公里的派單模式的空車,計程車用車體驗不好是滴滴希望的,這樣乘客才會覺得快車的體驗好,會選擇快車,滴滴快車上可以抽頭!

兩種人有可能在上面的例子中有偏差,1種是打車次數很少的,比如首次或者說才打了3,4次的,這些人不知道快車是啥,懵懵懂懂地只會用滴滴叫計程車,滴滴為了讓這些乘客打計程車的體驗好些,也就是說讓這些人對滴滴的體驗好些會打破上面的演算法,直接給200米處搶單模式的空車,第2種是打了相當多次計程車的乘客,比如150次以上,這些乘客給滴滴系統的畫像是,計程車的體驗你滴滴做的再不好,我還是要打計程車,滴滴也有可能打破上面的演算法,直接給200米處搶單模式的空車,但是第二種乘客打破演算法的可能性遠小於第一種乘客,那中間打了40.50次計程車的乘客呢?堅決不可能打破上面的演算法!

另外如果乘客加錢就是調度費是有可能打破上面的演算法的!

以上我的例子指的是平峰期打計程車滴滴的演算法。

滴滴為啥不讓計程車全強制派單?原因在於,如果全強制派單司機認為和路上揚招沒有區別,可能還不如直接接路上揚招的,1不能挑單,2如果派個2公里的單子,價格又是起步價的,成本太高,還不如路上直接接揚招的。

滴滴現階段還不敢把計程車全部改成派單模式的直接原因,是現階段滴滴只能靠計程車來得到上述例子中第一種乘客的流量,等過段時間,滴滴認為計程車吸引不到第一種乘客的流量或者說吸引到的流量低於一個量,滴滴就會把計程車全部改為派單模式。

總體來說滴滴現階段對大部分乘客打計程車體驗不好並不介意,計程車體驗不好才會選擇快車,快車上滴滴可以抽頭,計程車現在的唯一作用是給滴滴吸引到新的流量就是新的懵懵懂懂的打車乘客!


說好的普通車收費呢


計程車也會動態加嘛???

今天是搭快車第一次被收了動態加價,加到二十多快,比打出租還高,蠻不能接受的。。

另外,動態加價,是會通知乘客嘛??


我今天也被坑了,打車的時候看不到動態加價,打上車了才看到16的動態加價,總共也就十幾塊的路費一下飆到三十幾了,加價可以,總得提前告知一下吧!


通過漲跌價來反映供需關係,但是要是演算法不合理反映不了,就得升級了


正常。Uber 的價格也是動態的。但是如果是正規計程車,就不是太好了。當然演算法不合理也是原因。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供需關係決定價格。那麼加價功能當然有合理性。怎麼加 演算法怎麼樣 就是另一回事了。不過作為用戶 沒補貼還是招手 死活達不到急著要你就忍了


技術實現了供需的實時平衡,只是目前不太准。

(一堆「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的屌絲留言,讓我感覺知乎越來越水了)


這就和以前火車站附近的計程車一樣,他們動則幾倍價格,坑外地人,以前我們把這個叫黑心計程車。居然有人捍衛說這是市場調節?外地人不熟路就是需要打車啊,車站人多就是有人坐啊,你不坐其他人坐啊。那種撈屍要個幾萬的好像也可以說成是市場規律。滴滴打車本來就圖個方便,以前主動權在客戶,現在主動權在滴滴了。等他們把計程車的市場進一步壓縮,壟斷,然後就可以漫天要價了。所以說白了,就是坑,相關部門得管


推薦閱讀:

滴滴打車的客服電話打不通,為什麼??
滴滴打車做了哪些惡?
滴滴與 Uber 中國合併,給用戶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uber和滴滴打車的盈利模式分別是怎樣的?
嘀嘀打車為什麼將補貼短暫調為 5 元後,又迅速調至 12-20 元?

TAG: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