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無常是哪個朝代起源的神話?
黑白無常起源於哪個朝代?或是從哪個朝代流傳下來的?他們使用什麼文字,小篆還是楷體?社會背景是什麼?
謝邀……
我找到了一些原型,外加自己的推測……拋磚引玉,希望能有大神能給個確切答案。
首先「無常」一詞,應該是由佛教用語轉變而來。在魏晉時期(甚至可能漢代),佛教的經典之一《大般涅槃經》就傳入了中原,並被中原人士翻譯。其中有一首偈子很有名,如下:一切有為法 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 必歸於別離諸行法如是 不應生憂憹
這時的「無常」一詞還只是指事物變化瞬息萬端,恐怕還沒有成為勾魂使者的代名詞。不過此時中國已經出現了以勾魂為職責的鬼,打扮也與黑白無常有些相似,穿著黑衣服,但領子是白的,被稱為「黑衣白袷鬼」。這鬼不好好乾本職工作,跑去和秉持「無鬼論」觀點的書生吵架,真是閑著無聊。
關鍵是還吵輸了……口才差到什麼地步才能輸給否認了自己存在的人啊……
到了唐代,勾魂使者開始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出現,不過衣服換成了紫衣。他們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來應對懇求自己延壽的人。可憐的壽命將盡的人用四十萬錢換來了他們「延壽三年」的允諾。然後過了三天就死了。
因為「人間一天,陰間一年」。
跟將死之人開這種惡趣味玩笑,也真是……
金風未動蟬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水滸傳》成書時間和征方臘一段的謎團雖然還比較多,不過也出現了
未隨五道將軍走,定是無常二鬼催。
這樣的句子。可見此時已有了勾魂的「無常鬼」這一概念。此外,勾魂使者除了「鬼」之外,開始出現了人行鬼職的「走無常」。通常是陰間由於死人太多,鬼吏不夠用或者是有什麼臟活累活要干時,就會徵召一些人類來陰間幹活,這些人類就被稱為「走無常」。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並沒有出現「黑無常、白無常」這樣明確區分無常鬼的概念。甚至《西遊記》有關冥府的描寫根本沒有出現無常鬼,而是用「勾司人」代替。
到了清代,《玉曆寶鈔》開始在民間流傳,據說在此書中,出現了黑無常與白無常的形象。但這是由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寫到的。至於他看到的插圖本《玉曆寶鈔》是由什麼時候繪製的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可以做出一個大致的推斷:
黑白無常起源於清代至民國一段時間,最早應該也不過元明。
我也不是學者,不敢妄加斷定,只能推出一個大概的時間。民間似乎還流傳著「黑白無常本名是范無救、謝必安」的說法,我找不到出處。推測可能是出自城隍廟中,侍奉城隍的鬼卒的名字,逐漸被加在了黑白無常身上。
靈德廟就是一處城隍廟,范將軍應該就是范無救。城隍廟的鬼卒有時也會跟死者打交道,被加在黑白無常身上也不奇怪。嗯,上面的同學提到了《玉曆寶鈔》,或者叫做《玉曆至寶鈔》的,前段時間在一個網站書格 | 有品格的數字古籍圖書館上下載到並閱讀了。這是一本以強調地獄的恐怖而勸人向善的勸善書,裡面有黑白無常的畫像。其他關於黑白無常的形象的材料我還沒有看到。百度百科說此書成書在清雍正年間。所以以目前的材料看,黑白無常的形象應該出現在清代早期。另外,還可以考察民間流行的水陸畫,從這些水陸畫中找。
雖然不知道………但是我們家供奉的就是兩位無常大人…………
有種說法是范無救和謝必安重情重義死後閻王憐惜讓他們當了黑白無常的。
佛法認為諸行無常,對於人來說最大的無常也就是死了吧。
唐朝時候,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一句: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也就是說至少在唐代就有了無常鬼這種說法了。推薦閱讀:
※世界各個神話體系中有哪些典型的體型極其巨大的生物?
※有哪些類似仙劍中「龍葵」的一體雙靈的人物設定?
※為什麼有的神話中人敢並且能懟贏神而有的神話就是人無法反抗神?
※歐美歷史神話的種族設定最初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