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會城市變遷的原因是什麼?
比如石家莊,合肥等城市替代原有省會。
從桂林到南寧的省會變遷目錄:一、回顧省會的百年變遷史
二、省會問題變遷的實質
2.1改土歸流——中央控制範圍的擴大2.2經濟格局的變化——從一枝獨秀到群芳爭艷2.3政治人物的家鄉情節2.4放寬地理的視野作為一個北方人,提及廣西,最先聯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省會南寧的知名度明顯要矮桂林一截。廣西省簡稱「桂」貌似也與桂林有關,打開地圖,卻發現桂林地處廣西省東北一隅,南寧則處在廣西省的地理中心。這樣讓我很是疑惑,南寧作為省會城市為何存在感這麼低,僅僅是因為桂林的旅遊業比較著名?
廣西最早進入我的歷史記憶,應該是秦始皇的南征,秦人選擇由灕江入南越,修建的靈渠溝通了珠江水系和湘江水系。我想秦人這樣選擇,肯定不僅是因為看重了灕江的山水,更多是出於與北方的交通聯繫的考慮。然在此必須清楚,秦朝所設置的桂林郡,治所卻並非是在今天的桂林市(治所在布山縣)。自宋朝設立廣南西路(即廣西名稱由來)之後,桂林就一直作為廣西地區的中心城市,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民國以來,廣西省會卻在桂林和南寧之間發生了三次搖擺,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宋代 設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治所桂州(桂林)
元明清 桂州是廣西的治所
1912年初 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
1936年10月 省會遷回桂林
1949年12月4日 南寧解放,設為首府
從地理上而言,廣西盆地河谷縱橫,並沒有沿珠江兩岸,發育而成大塊的中心平原,要想為整個廣西地區找一個地緣中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我們提到的這兩個城市之外,廣西還有另外兩個比較重要的城市柳州(焦柳鐵路,工業中心)和梧州(緊鄰廣東,便利的水運)。桂林位置偏北,卻長期成為廣西地區的治所所在,主要原因在於北方內地聯繫便利,是湖廣的聯繫和出入嶺南的重要通道,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偏於東北一隅,不足以輻射全境。南寧(邕州)的在廣西的地理位置較桂林更接近地理中心,且自身的航運交通條件也較優越,利於管理全境。
回顧省會的百年變遷史
其實早在1906年(清光緒23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廣西巡撫林紹年等官員就認為,「廣西桂林省城,僻處東北,去所轄州縣有遠至二千五六百里者,平時控制不便,有事更呼應不靈。」而南寧府治「在得梧之西、柳慶之南、太平泅城鎮安之東,東西適中,實為向來軍府所駐之地。今交涉日繁,邊防日重」。故而建議將省會遷移到南寧。最後因部分廣西籍官員提出耗費巨大,兵力不足的理由反對,最後清政府將廣西提督移駐南寧,遷省會事件告一段落。在當時,西方列強如俄國、英國等對中國西部以及蒙古、西藏、四川和雲南等地都存在侵略野心,遷移廣西一個省會到南寧,並不能解決邊防危機。
清王朝滅亡後,1912年,陸榮廷(武鳴縣人,南寧地近武鳴)取得了廣西的軍政大權,陸榮廷以南寧地處邕江上游,左右江匯合處,溯流而上可達滇、黔、川等西南諸省,順流而下可通粵、港、澳,水路交通方便為由,操縱省議會,促使省會南遷南寧。當時袁世凱和北洋政府明確反對遷省南寧,陸榮廷以廣西邊防問題為借口,「引退」、兵變為威脅手段,排除了異己勢力,頂住了北洋政府的干預,確立了他在廣西的實際統治。1915年5月,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正式批准南寧為廣西省會。
20世紀30年代,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均為桂林人)為首的新桂系在廣西的崛起後, 兩人開始醞釀省會北遷桂林,但苦於找不到理由,而作罷。1936年「兩廣事變」後,李宗仁和白崇禧召開軍政會議,討論遷省問題,李宗仁在會上提出「為應付即將爆發的抗戰,我們深覺廣西省會的南寧距離出海口太近,極易受敵人的威脅。」如果把省會移至桂林「一則可避敵人自海上登陸的威脅,再則可與中央取得密切的聯繫。加以桂林多山洞,是最好的天然防空設備。[1]」又將會遷往桂林。在抗日戰爭期間,隨著武漢、廣州等國內大城市的淪陷,國內大批文化知名人士紛紛內遷來到桂林,桂林成為抗戰時期的文化名城。
1949年11月22日,人民解放軍進駐桂林,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寧宣告成立,省會又重新回到南寧。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成為自治區的首府所在地。新中國成林後將廣西省會定為南寧,而不是桂林,除了地理位置居中的優勢之外,我們還必須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南寧靠近越南,便於支援越共抗法(胡志明同中共有較親密的關係)。1958年被劃歸為「民族自治區」自然要選擇主體少數民族居多的城市,南寧自然要比地處東北的桂林更能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
省會變遷的實質
省會的選擇一般居於全省交通便利、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地位置,便於管理全省事務。廣西省會自晚清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之所以一再遷移,除去外來戰爭的影響、社會政治形勢的變化以及主要決策者的個人喜好等特殊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理位置的擇優、地緣優勢比較的結果。
1.「改土歸流」——中央控制範圍的擴大
在明清以前,中央政府對於廣西境內主要採取羈縻政策,利用土司實施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廣西大部分地區處於帝國控制的邊緣,中央政府更願意把其行政中心,放在靠自己核心區較近的地點。因此便於同北方聯繫,且漢化程度較高的桂林就長期成為廣西的省會所在。
明清時期為了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推行的改土歸流政策,讓中央政府的控制範圍擴大,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廣西境內少數民族地區與外界的經濟聯繫。南寧由於便捷的水路交通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逐步發展成為所在地區的中心城市。
晚清以來,英法等西方列強加緊對我國西南邊疆地區進行侵略,西南邊疆危機加劇,同時廣西境內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桂林由於地處廣西東北一隅,對廣西全境的管理確有不便之處。因此,晚清時期廣西便有省會遷移的議論。
2.經濟格局的變遷——「一枝獨秀」到「群芳爭妍」
明清以來,粵閩等外省大量經濟性移民的湧入,加速了廣西南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開發,也使得廣西境內原有的以省會桂林為中心的城市格局發生了改變。近代以來隨著西江流域的對外開放,特別是清末南寧自開商埠以後,便捷的地理區位和廣闊的城市腹地,使得南寧的市政建設以及經濟功能得以很大的增強,具備了作為新的行政和軍事中心的條件。因此,近代以降隨著廣西的對外開放,南寧逐步發展成為南部廣西的經濟文化中心,梧州成為廣西對外貿易的總中心,柳州成為廣西中部的經濟文化中心,桂林只維持了省會城市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其四大城市地位的變化,除梧州作為兩廣之間的省際城市,不便作為省會之外,其他3個城市都有作為省會的地緣優勢。故而省會的爭論才會如此紛繁複雜 。
3.政治人物的家鄉情節
民國初年,舊桂系陸榮廷立主將省會遷往南寧,與其出身武鳴縣(地近南寧)密不可分,將政治中心遷移到南寧,便於就近治理,為家鄉建設牟利。廣西省議會議員的表態也多跟籍貫相關,所以才造成了遷省會的派系紛爭。 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提出為應付將來抗戰軍事上的需要,請求將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往桂林,但實際上與二人籍貫桂林也有相當大的聯繫。
4.放寬地理的視野
南寧作為廣西省會還有一個特點是靠近國境線,它既可以作為拱衛國防前哨的重要據點,也容易成為邊防形勢緊張時期敵人的攻擊目標。近代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佔諒山,威逼南寧,廣西全省震動;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中越兩國關係緊張時期,南寧的軍事形勢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事實。南寧的這種地理區位還有更積極的一面,和平時期靠近國境線就是發展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優勢,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北部灣的開發南寧的經濟地位和對區域的輻射力都是桂林難以望其項背。
[1]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整理:《李宗仁回憶錄》(下),687頁,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
挖坑~待填。省會_百度百科啊嗚,這個百度百科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就不填了╮(╯▽╰)╭
河南省會開封大概是因為交通的原因。
畢竟鄭州有隴海、平漢兩條動脈為依託,後來更是發展成了米字形交通樞紐(真恐怖。。。),而開封卻只有一條東西狀的鐵路經過。時至今日,開封東有京九、隴海鐵路交叉的商丘,西有京廣、隴海、鄭萬(縣)、鄭太(原)、鄭合(肥)、鄭濟(南)鐵路交叉的鄭州,而自己南北除了的京開高速(大廣高速)外,還有什麼?甚至連106國道都是走的蘭考而不是開封。沒落,導致了重點的轉移,重點的轉移,加劇了沒落。至於河北省的保定,應該和政策有一定關係。若是說石家莊有鐵路,那保定也在平漢上啊?我自己嚼著,這個原因,應該和當年承德、張家口被廢有一定的關係。當年北京城周邊的三個省會,到保定三百里,到承德四百五十里,到張家口四百里。廢了兩個遷了一個,總覺得有點這方面的意思在裡面。。。
吉林省吉林市這個毋庸置疑,原因請參考偽滿洲國為嘛建都長春。
廣西省桂林市,有點偏於一隅。若是說明清時期考慮到廣西南部多是土司,不服王化,但是到了清末的時候早就改土歸了流,不是問題。再說,清末五口通商,廣東沿海成了開房的前沿,不只廣西,連雲南貴州四川的商路都不再由長江一線獨家壟斷,南方諸省紛紛走南路從廣東出海,而不用去南京揚州,這個問題在學術上叫「桂林-長沙長江次商路衰落」,這個問題甚至對太平天國的興起都有一定原因。再後來又把欽廉給了廣西,有了出海口,北邊由桂林走湖廣這古代長江流域條次商路算是徹底廢了,自然更無從談起回去的事。好像是因為修滿洲里到哈爾濱的鐵路時候離齊齊哈爾有幾十公里的差距,導致了齊齊哈爾一蹶不振最終省會挪到了哈爾濱
上面有人說了合肥的,但我覺得他們說的不全對,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安徽省省會變遷(偽省會不算):
1. 清朝安徽省建省初期,南京安慶當安徽省省會的情況不太了解,不說了;2. 太平天國時期,安慶陷落,省會遷往合肥,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省會遷回安慶;3.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省會遷往金寨、立煌;4.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省會遷往合肥;5. 新中國建立之後,安徽省沒有省會,安徽省分別有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駐地分別在合肥、蕪湖;6. 1952年,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合肥合併辦公,合肥成為安徽省省會。7. 至今......6之後還有過動搖,1952年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省會之後,由於交通不便,省里有是否將省會遷往蕪湖的議論,1958年毛主席視察安徽,曾希聖正式就此問題請示毛主席,毛回復「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自此省會再無爭議。
至於什麼新中國定省會時考慮安慶、蚌埠等城市的說法,沒見過,1949-1952年合肥蕪湖分別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駐地決定了1952年考慮省會位置時只有合肥蕪湖兩個選項。
福州一直是福建省會!!!
福州一直是福建省會!!!福州一直是福建省會!!!從秦朝閩中郡開始,福州一直是福建省會,抗戰期間曾經內遷永安。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的意義比福州大多了,結果。。。啊福建省省會不是廈門嘛?不是啊!心疼我大胡州。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提請中南軍政委,正式將省會遷址事宜提交決策層。這份言簡意賅的報告闡明了遷址的緣由: 「鑒於河南省會在開封市,位置偏於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繫均甚便利,對該市發展也大有裨益……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會議暨省協商委員會常駐委員會第十次聯席會議一致通過,決定將省會遷往鄭州市,並成立省直建築委員會,在省政府領導下,駐鄭州統一進行修建與籌備工作,爭取明年即行遷移……」
當年8月18日,中南軍政委發知照「同意河南省會決定於開封市遷鄭州市」。
9月19日,省政府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同意河南省省會遷址」的復函。 「省會為什麼要遷鄭?一句話,便於河南全省的工作。鄭州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除南陽不臨鐵路外,其他均在鐵路沿線……」1954年11月1日,省委第二副書記趙文甫在各部委黨組、直屬黨委及鄭州市委負責幹部會議上的這席講話,明確傳達了省會應處於交通樞紐的信息。 從省政府報請,到中央核准,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河南省省會遷址的大事就這樣被確定下來。——至於當初平漢鐵路為什麼不經過開封,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文革中保定武鬥打的特別厲害,河北省委書記一害怕,68年就帶著八十多個省委工作人員逃到石家莊去另立山頭了。至於合肥嘛,解放初有人提出將省會設在蕪湖,但是老毛搞三線建設,認為蕪湖沿江近海,一旦美帝在東南沿海登陸的話很容易受到攻擊,所以將省會設在了深在內陸、遠離長江的合肥。
山東省會濟南應該沒變過
題主是想問的因地理環境而遷都么?題主可以看一下史念海的文章,數百年來都城在開封和洛陽之間擺動與黃河泛濫頻繁有著一定的關係。
生活在環京津貧困帶是怎樣一種體驗? - 雅赫維的回答
吉林省吉林市,前省會據說是因為工業基礎和地理位置不如長春
寧為他鄉鬼,不做肥省人
石家莊地區過去正定是中心城市,正定在在唐宋元都是中心城市,宋朝為河北西路省會,清之後才保定地位上升了,石家莊正定距離很近,基本是一個地方,不過名字叫石家莊了。還有石家莊做省會是還是因為交通樞紐的原因,西至太原東至濟南,北至北京南至鄭州,也是說交通方便,便於領導全省發展。建國初50年代河北省委就有動議把省會遷到石家莊。
百度河北省會石家莊,
戰爭或鐵路業。。。。
河南明顯是正漢鐵路沒從開封過。河北好像也是因為這個。
拋磚引玉,也希望有大神看到了能說說這段歷史。
自古以來桂林都是是廣西的行政中心。一直到民國時期才首次轉到了南寧。後來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軍閥做大,又將省會遷回了桂林。
至於為什麼建國後變成省會南寧了,我至今聽過兩種說法:
1, 當時桂林是桂系軍閥的老家,為了防止桂系軍閥的勢力對政權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也說是為了噁心桂系軍閥),就將省會定在了南寧。
2,說當時上面有人,就把省會遷到了南寧。這個說法我大概查過,應該是指建國前的北洋政府還是民國政府時期的事了。建國時中共高層里的南寧人我還沒查到有誰。河南的話,除了鄭州鐵路樞紐地位比開封重要,地理位置比開封更靠近全省中心,也有開封地上懸河的緣故吧。
我來回答合肥的吧,以下內容來自新星出版社張泉的《城殤 晚清民國十六城記》一書:1938年,日軍入侵,安慶淪陷,安徽的臨時省會遷往立煌縣。抗戰勝利後,省會遷往合肥。1949年,毛澤東力排眾議,指定合肥繼續充當省會。毛澤東說,如果把省會放在長江邊的安慶,隱患太大,一旦盤踞在東南的國民黨反攻大陸,或者西南地區的匪徒發難,無論是佔領了南京或是武漢,都可以長驅直入,一日之內連下兩座省會城市。所以,地處山地中央的合肥才是最佳選擇。似乎是為了應證毛澤東的預言,1954年,長江洪水橫掃安慶。從此,再沒有人重提將陳獨秀的故鄉改回安徽省會的話題。
三個字,陳獨秀。
推薦閱讀:
※戰國時期的國家分成兩部分,如何統治?
※滹沱河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有哪些典故?
※克羅埃西亞為何佔據了幾乎全部亞德里亞海岸(長條狀)?而與它相鄰的波黑面積那麼大,卻幾乎沒有出海口?
※河西、隴右 有啥區別?為啥這倆地方古代老是搶來搶去?
※北朝為什麼建都平城、鄴、晉陽,而不是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