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製造業一定要用受過教育的人?
我曾經在假期去工廠里打過臨時工,就我觀察,分工非常細,很多工位只需要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如擰一個螺絲,貼一個標籤,削一個毛邊等,沒受過教育的文盲其實也可以勝任,為什麼工廠招聘還是要求高中畢業。
前一段時間知乎上有提問印度的經濟能否在本世紀追上中國,大多數回答認為印度要想發展經濟,得先搞製造業,而製造業需要受教育人口,印度文盲太多,搞不了,因此短時間內追不上中國。我在想印度的製造行業難道不能弄一小部分精英搞管理和技術,剩下的文盲來做那些簡單的工序?
題主的思考方向錯了。文盲之所以不能適應製造業,並不是僅僅因為這些人是文盲,而是因為這些人首先缺乏紀律,其次缺乏一定的教育基礎來接受再教育。
文盲基本上都是沒有上過學的。沒有上過學的人,可能無法忍受連續在室內規規矩矩地坐上四十五分鐘,也不習慣聽別人發號施令。如果是外出集體行動,要讓這些人走得基本上不違反交通規則也是很難的。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文盲有很大幾率沒有一定的耐性,也很有可能會無視紀律要求。
大家想想小時候上學,上課手要放到背後,做操要站隊列,放學要成隊走。中學大學還要軍訓,基本上就是這個道理,要把你培養成守紀律的人。沒有基本的紀律,學生會無心學習,工人無法做工,士兵也沒法打仗了。
審核過幾家印度工廠。操作工若是沒受過教育不僅看不懂操作指導書,就連簡單的警示標誌都看不懂的。簡單說,對錯,箭頭,緊急疏散時的逃命方向。個人理解受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集體行為和個人行為下限的提升。在座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諸位不要以為能知道地上箭頭代表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文盲連招工說明都看不懂,你以為他能知道他是來幹什麼的?
再說,中國從當年紅軍開始的教育普及,到建國後的全民義務教育,中國的非文盲率已經達到97%了,放著這麼多受教育人口不管去找文盲?自己給自己增加成本?(培訓也要成本的,對非文盲而言,很大一部分成本已經被社會/政府承擔了)
印度那個就想說一點,技術工種怎麼用文盲?車刨銑鉗這是基礎技術工種,文盲根本玩不來,婆羅門大爺會去下車間??連遊標卡尺都看不懂,技術文件也看不懂,加工個毛線再往上就更不用說了
沒有受過教育,包括文字知識教育,和基本道德教育。這樣的存在,應該是傻子、野人。
而題主的,應該是專指沒有文字知識教育,簡稱文盲。
1、文盲理解能力不強:理解錯誤、理解不透,高深一點的理解不了。非常容易造成信息傳遞混亂。
2、文盲沒有進一步提升的基礎,製造業工廠尤其喜歡從底層提拔幹部,培養自己的管理隊伍,或者科研隊伍。
3、文盲,幾乎沒有紀律性,沒有時間性。沒有紀律性,又不能認識到製造業工種的危險動作的危害,非常容易出事,一出事就容易出大事,無論是對自己肉身,還是對工廠的設備財產。
4、文盲,非常容易衝動,暴躁,容易造成群體性事件,而且不講道理,因為理解困難。
~~~~~~~~~~~~~~~~~~~~~~~~~~~~~~~~~
現在的製造業,集約化越來越強,越來越往高技術含量的方向走,而不在是剛改革開放不久的初期,都是簡單的初級代工。
事實上,任何行業,都基本不用文盲。
建國前,抗戰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包括我黨的隊伍。後來我黨的隊伍為什麼戰力如此強悍,因為我黨在隊伍中普及文化知識,培養了很多專業軍事素養的中基層領導,能夠準確理解傳遞軍令、戰況,實地製作戰鬥計劃,並且貫徹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同時還有政委進行心理疏導、文化考評等等,這在同時期的其他軍閥、國軍中根本不可能,在中國以往的歷史上也從沒有出現過。
這個路子,和如今改革開放、高校擴招一個路子出來的,只不過以前是打仗,現在是搞經濟。
製造業的核心是重工業,需要工人有極強的紀律性,並且有相當的知識。不然變成人肉醬是小事,影響整個工廠生產是大事。
擰一些螺絲縫衣服確實可以用文盲,所以幾億襯衣才能換一架飛機。擰個螺絲,貼個標籤,然後呢?
不說別的,讓他當個班長,能幹好?
一個高中文憑,是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中的最低要求了較高文憑的優點在於,這些低端的活可以干,高端一些的活也可以干你讓一個博士去挖溝,去車間車零件,他可以讓他坐實驗室搞研發,搞設計,他也可以(能不能出成果兩說)但換過來就不行你讓一個文盲去研發設計,他連抄都抄不會反正是同樣的工種,支出差不太多,你是老闆你選誰?曾幾何時製造業的確是文盲就可以勝任的,手工業時代,一個大字不識的師傅可以練就精湛的手藝,製作農具,打馬掌,鑄兵器。即便工業革命後,文盲依舊可以勝任流水線上的工作,只要有皮鞭和監工即可。
當社會對工業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時,原先的製造業效率就滿足不了需求,工廠要藉助工程學和工程師的力量來提高生產效率,現在我們就處於這個階段。 不贊同 @郭小閑 的答案,事實上最容易服從的反而是腦子空空的人,當下這個時代搞製造的需要的不是服從紀律,而是自覺地控制成本並提高效率。 所以人人都應當有一定的工程師精神,如何做得更快,如何與同事協同,如何保證質量,這不是文盲能考慮的問題。
軍訓的目的是什麼?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是軍事強國,軍事強國經濟都發展的挺好,為什麼?四小龍除了香港,都是全民服兵役,為什麼香港現在這麼辣雞?一點工業也沒搞起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訓練紀律!
製造業也分高端製造個低端製造,密集手工業是不用工人擁有多大學歷,但是工人受教育程度越低,對管理要求就越高,生產效率也越低,得不償失,更不要說自動化,智能化。現在的製造業,要求組長能看懂圖紙安裝,拉料員要懂圖紙材料要求,裝配工要準確安裝工件,並不是上螺絲貼標籤這麼簡單。假如是電器行業,文盲是絕對不要的,因為人家有很多零件,一步錯會導致整個電器報廢,人家絕不會接受這個風險
我們招大專生當普通工人主要是考慮以後可以從裡面選拔班長甚至工長
關鍵是年齡。很多製造業用工要受到勞動法,行業標準,客戶審核條件的制約,通常至少高中畢業的學生,才勉強夠18歲。
其次是秩序,多為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一線勞動紀律的原因,即使是技術含量不高的工種也傾向錄用在校成績較好的畢業生(高中、中專、大專等),能降低治安類意外(罷工、打全群架等)事件發生。
現代製造業的工程師、專員、研發管理崗位等,很多入門條件就是工科學士、碩士甚至博士。
以上製造業,不是指製造桌子、板凳、傢具、塑料袋等一類的製造業,比如晶元、顯示屏、汽車……
裝配工誰都可以干,數控機床是誰都能操作的嗎?數控機床編程呢?還是你打算一直就做這些低端產業?高學歷+實業行業的積累才是製造業的未來。
如果一個製造業的工作文盲也能做,那麼使用自動化機器絕對是更好的選擇,相比之下用文盲是虧本的,怎麼參與競爭。
毛澤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昧的軍隊」。同樣的,沒有文化的工人是愚昧的工人。現代製造業要求嚴格的紀律性,而紀律性是後天教育獲得的。
印度現在就是一小部分精英管理,其他由普通工人完成啊。並沒有什麼顯著效果,印度有點像很多年前的中國,窮困落後人民素質極低,要不是持續的普及教育和控制人口規模,中國可能也和印度現狀相似。現在中國苦力不好掙錢了,產業升級太快,很多機器代替了人。你看快遞小哥,門檻不能更低了吧?還得看的懂地址呢。文憑不是質量保證,但有文憑的人靠譜概率高很多,能大大節省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全民文化普及還是很有用的,舉個例子:銀行櫃檯一堆說明書,看不明白的再問,如果看不懂直接從頭問,後面排隊的會不會急死?寄個包裹自己全自動填好和讓櫃員幫填效率也差很多。(今天去郵政寄包裹,一個上年紀的阿姨寫錯多次但也是自己修改的)整個社會效率因全民知識水平的提高,改善很多。(中國一線城市節奏太快也是痛苦)
文盲和半文盲群體其實很難管理和組織化,因為很難自覺嚴格遵守複雜的紀律和規章。。
以前製造業紀律嚴苛非常類似軍隊的獎懲模式,跟員工的文化水平很有關係。很多老一代企業家非常推崇軍事化管理很多都是退伍軍人,因為別的方法根本不可行。
我這是聽一個外企採購部門負責人說的,他是聽內企供應商的老闆說的。他開頭比較看不慣供應商的廠規為何那麼多罰款條款,按他們考核供應商的標準是不允許的。
題主一定不了解製造業,現在人工費用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自動化的普及,員工素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培養一個員工的成本放在那,教育程度高的人相對來說學習能力也是較高的,現在並不是說一個人就一個崗位,一個工人要會多個崗位才能實現人工價值。所以,你願意僱傭一個只會做椅子的月薪3000的員工,還是願意僱傭一個會做椅子桌子的月薪4000的員工?
你要知道文學博士也是無法造出大飛機和輪船的。
樓主對製造業的認知有待提升!
自我競爭的結果,畢竟現在受教育的人足夠多,提這個要求也能招到足夠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現在的富士康?以及未來的富士康?
※如果說房地產只是關注短期效益的投資行為,那麼它會變相損害其他行業嗎?比如製造業?
※為何印度至今沒有一個成熟完整的手機供應鏈?中國廠商能為其帶去什麼?
※佛山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本科生如何成為一名頂尖的工業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