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部的關於研究生推免和留校的最新通知?
研究生推免名額今年起不再區分學術和專業學位
謝邀
通知原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在文件中的主要變化就是減少限制,最關鍵的變化就在於推免名額不再區分校內推免與校外推免,這對學生與學校來說,都有不小的影響。
過去的做法是每個學校教育部會給校內推免名額與校外推免名額,校內推免名額大大多餘校外推免名額,很多學生因為缺少校外推免名額,而無法保送到校外去學習。
這條政策的出台,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校際間學生的流動,學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到自己喜歡的院校或課題組去讀研究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學生是有利的。而名校的學生可能會面臨來自其他學校優秀學生的壓力。
同時限制越少,就降低了權利尋租的空間,以後就不會有保外名額分配的事情(理論上)。
這個政策對名校影響不大,對中不溜的學校(例如我交),可能影響就比較大了。因為學校中不溜,這類學校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是本校學生構成,外校保研與考研來的學生總體水平可能低於本校的學生。這個政策,就會降低此類學校生源的本校學生比例,降低生源質量。
而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很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高校的研究水平,所以這項政策會形成馬太效應,好的高校更好,差的高校更差。這也會逼迫高校在吸引研究生源上,做改變,採取新策略。
希望這種改變是正面的,而不是變得更齷齪。目前研究生招生上,實行的是「推免」與「報考」的雙軌制,實際上就是「申請制」與「報考制」的雙軌。
這次除了不在限制校內外推免名額,專業學位與學術型的限制,還包括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可自主多次平行報考多個招生單位及專業等等變化。
總體來說都是在完善研究生招生的「申請制」,加大競爭的自由度。如果完善到一定程度,有一天將報考製取消,所有考生採用申請制,這是一個什麼局面呢?我比較期待這個。保名校會變難吧。對名校來說,最好的生源就是本校的本科生了,以前有留校限額,有部分保研同學需要去其他學校,比如清北有些同學無法保內,會去中科院;取消之後,基本都會留在本校,外校來清北名額會很少了吧。
大學異地情侶之福音。。。
對推免影響最大的是國內綜合排名中上的學校,普通985和實力較強的211學校。以前推免名額很多,保內的遠大於外推的,外推名額稀少珍貴,人人想去更好的學校,即使你心儀的導師也想收你,大部分時候都限於名額,你需要一個外推名額。
我自己的經歷,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國內學術界聲譽尚可,比較受導師歡迎,每年的推免名額接近專業人數的50%,外推名額大約8%,是定好學校和導師的,如果你選擇去北大,只能去指定的課題組(應該是學院與北大某老師的君子協定);每年大批想出去讀研,可是只能拿到內保名額的學生,要麼心不甘情不願留咋本校,要麼放棄推免自己考研;放開名額屬性限制,更多學生選擇去外校讀研,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學生,有更多選擇,對學生是重大利好,但是學校流失了一批生源,這是學校一直認為的最好的一部分生源。
對清北和中科院的頂級研究所來說,來自上述學校的學霸們會佔據更多的坑位,留給普通學校考研學生的機會更少了,只好轉戰普通211學校;
頂級學校和研究所,有更多的招生選擇,在推免的時候完成「掐尖」,招走頂級學霸,類似強強聯合,考慮到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和畢業生聲譽對就業的影響,不同批次學校之間的區分度會較現在更加明顯。
相當於把普通985較強211這類學校直接暴露在了清北浙和中科院頂級所的競爭之下,以前靠推免政策強留學生的手段已經失效,該想想其他辦法,至少每月發300塊的研究生補貼再也說不過去了.
考慮到很多學校和研究所,專碩中的工程碩士培養和學術性完全沒區分,除了在沒有工程博士點的學校不能轉博這一條,這條政策對學校影響倒不會很大。
本質就是由計劃向市場化的進步行為,原來都是指標,現在更加傾向於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我認為其影響宏觀變化上有限,但對於每一個學生而言變化將很大。 如果執行到位,優秀學生都傾向於選擇好城市好學校好專業,如此,好學校更加具有主動權,而學生將會有大量的推免失敗,他們推免失敗基本上只剩下回自己學校的可能了。基本情況和原來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對大量的非一流學校的優秀學生放棄原來保本校而公開考試進入更好大學或者選擇工作的個體而言,選擇面大了就得要好好考慮了。
看了一下通知,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對於同一個學校的學生來說,所有保研的同學都有申請保外或者留校的資格,都有選擇讀專碩或者學碩的權利。在招生單位不改變接受推免名額的前提下,招生單位和學生互相選擇的面更寬。這樣解讀的話,這政策很好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校名中出現「師範」或「理工」(「技術」「工程」等)會讓許多人產生「野雞學校」的感覺?
※在大學裡,錯過考試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金東寒任上海大學校長?
※科學技術會不會在某些領域呈現倒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