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怎樣向自己的國民解釋《馬關條約》的?
其實不止馬關條約,近代我們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南京,北京,辛丑等。
我們與這些國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之後,他們是怎樣向自己的國民解釋的?是直接不公開發表出來嗎?還是變相美化一番?這些都是侵略戰爭的產物,政府向國民解釋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吧?——————————分割線————————————————————雖然在對平等與不平等的判斷有各國的利益摻雜在裡面,但是對大是大非的判斷應該是肯定的吧。德國已經承認的自己挑起二戰的罪行,這樣對這些條約肯定不能是不認可的吧?即使是針對他們國家的他們也不能說是不平等條約吧?那來看《南京條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但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劣跡斑斑,東印度公司,三角貿易,這些在他們國內難道一點都沒引起過關注嗎?還是說他們國內對這樣的事情完全不知情?這樣一個發達的國家不可能是完全由一群無情無義的人所建立起來的吧?我就想知道那些反對不公正的聲音到底是怎樣被壓下去的?
選自《詳說日本史》山川出版社——這是作為高中【日本史】教科書用的。經教育部審核通過。
================================
【翻譯】天津條約之後,日本政府為擴大對朝影響,在提升軍力的同時,開始對朝鮮(仗著抱清朝的大腿,拒絕與日本交易)採取了對立態度。
1894年,朝鮮發生了甲午農民戰爭又稱東學之亂(以東學信徒為中心,要求減稅和排日的農民起義)。清朝應朝鮮政府要求出兵。因天津條約,清方同日方通報了此次出兵。日方隨即亦出兵朝鮮,與清朝對抗。農民軍看大事不妙,和朝鮮政府和解。但日清之間針對朝鮮內政改革的意見向左、對立加深,進入了交火狀態。當初英國對日本出兵持批判態度。但隨著日英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英國轉變態度,國際形勢變得對日本有利。同年8月,日本同清宣戰,日清戰爭打響。
一開戰,政黨就不再批判政府了。對戰爭預算、戰爭相關法律,議會也予以了批准。戰局上,因日本方面在軍隊的訓練和秩序、新武器的裝備等方面均優於清朝,日本呈壓倒性優勢。在朝鮮驅逐了清兵後,更是佔領遼東半島,於黃海海戰中擊破清軍北洋艦隊,佔領了威海衛並建立起根據地。戰爭以日本的勝利完結。1895年4月,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和清朝代表李鴻章簽署下關條約(譯者註:即馬關條約)。
其內容如下:①清朝承認朝鮮之獨立②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③賠償2億兩④開4港(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
但是,遼東半島割讓刺激了俄國(俄國企圖加強東亞的控制),俄國聯合法國、德國,向日本要求歸還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迫於三國壓力,日本政府認為無力抵抗,無奈接受了要求。但與此同時,日本以[卧薪嘗膽]為標語開始了軍隊擴張,而民眾對俄國的敵意也開始增強。
遼東半島的歸還使得日本專註於對新佔有的台灣的統治。1895年,任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為台灣總督,鎮壓台灣島民的頑強抵抗。
(以上是筆者自譯,並無潤色和修改)
================================
這是我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人民出版社第一冊的內容。2004年教育部審核通過。==========================================
本來不想說的,我還是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我最討厭的就是歷史,但是看到了日本的教科書,我似乎感覺歷史還是有點意思的。
我高中的時候,就記得馬關條約需要背條款。(現在早已忘光)沒有前因後果,沒有戰局推演,沒有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的璀璨。有的只有條款、標誌著什麼、代表了什麼……高中的三冊歷史書,第一冊是政治史、第二冊是經濟史、第三冊是文化史。
全篇觸及到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只有這小小的一段字。你讓我怎麼喜歡得起來歷史呢?整章讀下來,唯一的感覺就是——外國列強真壞,清朝真弱。腦子裡什麼都沒有留下。故,分班時,果斷選擇了理科。
好好找幾個學術大牛,寫一本中國通史當做教材有這麼難嗎?
-------------------------------
日本的歷史教科總計兩本書,《日本史B》《世界史B》關於後面的字母,B代表的是高考用書,A那是不參加高考的孩子學習的。A的教學課時減半,內容也容易些。在內容上,體例編排大致按時間順序,頗具史學大家的通史著作之感。
詳略得當,三觀也非常正。對本國行為敢於採取【侵略】【鎮壓】等用詞。在事件的介紹上,注重前因後果、分析國內背景和國際背景、描述戰局推演,受益良多。但想到我竟然是靠一本日本的教科書來學本國歷史的,還是羞愧不已。人家世界史里的中國部分,都比我們的中國史要來的詳實……
人家日本史里的中國部分,更是甩了我們10萬8千里……=====================================
關於教科書和學習、考試的關係:你們以為教科書上寫的都是必須學習的嗎?錯!你們以為教科書上寫的都是考試出題範圍嗎?錯!不然憑藉我對兩性知識的了解,怎麼可能中考發揮這麼差!那個性教育單元,我是預習了一遍又一遍,結果這個單元不教,考試也不考——我去你大爺!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甲午戰爭和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日本的軍事侵略不同,還算是一場比較公平的清朝和日本圍繞本地區主導權展開的勢力範圍的爭奪,只是因為清朝輸得太慘,看起來像是侵略戰爭的樣子。
日本自己都沒想到看似強大的清朝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在日本佔領遼東並假裝將進攻清朝首都之後,清朝打算出錢消災,主動議和,誰跟錢也沒仇啊,拿了又不會燒手。賠款數額雖多,但這場戰爭已經是雙方出動從歐洲買來的艦隊決戰的真正的大規模近代戰爭,軍費花起來如流水,日方要求的數字也不算獅子大開口,差不多就是讓清朝替自己出了花費。
在當時日本的對內對外宣傳中甚至是從清朝手裡解放朝鮮的「義戰」,所以第一條就是清要承認朝鮮的完全獨立,比兩億兩銀子都靠前,比割讓清朝的老家遼東都靠前。現在雖然不這樣說了,但整場戰爭,日本並沒有大的理虧之處,不需要隱瞞什麼。下關市裡重建的春帆樓(原建築被美軍空襲炸毀)、引接寺(李鴻章下榻之所)、連接兩處的「李鴻章道」今日仍在,教科書中的馬關條約也和歷史中的真實面貌保持一致。
比較有趣的是韓國怎麼對國民講述這個條約的。日本的教科書說,第一條是要清朝承認朝鮮的完全獨立。中國的書上也說是清朝承認朝鮮獨立。韓國的歷史教科書里據說是沒有這個第一條的,按他們的描述是他們的高宗皇帝帶著百官到宗廟裡念了一篇」洪範十四條「,宣布從清朝獨立,於是就獨立了。從已有的回答來看,美化戰爭確實到位了,連一些同胞都認可啊!
玩過維多利亞的話就可以這樣理解吧,本來製造的戰爭理由是解放國家,結果戰爭分數太高,直接解放好像有點虧,於是順勢割了塊殖民地,勒索了一下。
其實 戰爭一直伴隨人類的歷史 被後世誇耀的漢唐 國土比前朝大得多 試問 是別人送噠?至於現代國家的思想宣傳 都從利己角度出發 就像兩戶人家的糾紛 各人嘴裡都說自己對 別人不好 所以 歸根到底 這世界永遠弱肉強食 正義之類 只是好看的裝飾語
你們這些給侵略和租界什麼的各種洗地的人到底是在反TG還是在給武皇帝做輿論準備?
而且給二戰日本洗地都有那麼多,打輸了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嗎。反正下一代人不用為上一代負責,但姓趙的孩子還姓趙。民意本也靠不住,古希臘時全民公投殺死了蘇格拉底,這是民意;近代十年動亂,全民有組織的集體犯罪,這也是民意;甚至直到十年前還可以聽到法院的判決書,「某某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學過法律的朋友都知道,法院判案當依法判案,依罪定刑,犯罪嫌疑人該不該殺和「民憤」有什麼關係?
我相信納粹德國時期,全德國捕殺猶太人,送到納粹集中營去屠殺,德意志的民意是支持的;我相信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亞,日本青年人踴躍上戰場,老百姓們扎進褲腰帶支援前線,民意也是真實的;我相信大躍進期間、文化大革命期間和各種運動期間,那些眾志成城的革命小將的面孔是堅毅的,見到太祖時滿臉的淚花也是熱的。拿我們常見的朝鮮金三胖家族,每到一地軍民們莫不是哭天搶地,他們真切地相信白頭山血統是天授家族,全世界99.9%的人都比不上朝鮮幸福。
所以樓主想太多了,什麼正義不正義,如何向老百姓解釋,像黃渤說的,天空飄過五個字:那都不是事!@jyo gan說了日本簽的, 我說一下南京條約
長時間被洗腦, 大家提到南京條約第一反應過就是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等等, 但他的具體內容無非如此根據wiki:- 清朝和英國停戰並締結永久和平及對等關係。
- 清政府開放沿海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港口,進行貿易通商。
- 清政府將香港島永久割讓讓予英國治理。
[2]
- 清政府向英國共賠償2千1百萬銀圓。
- 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 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 兩國共同訂立進出口關稅。
所謂的"不平等條約"從條約本身來看無非是割讓香港島和賠償銀元罷了. 而割讓香港島的理由在我看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南京條約原文:『三、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後來大家也看到了,香港島從基本啥都沒有到被建設成非常文明化的城市了,從結果論來說如果這都算壞事那我不知道怎麼說了。
賠償的事根本就不算啥,打仗打輸了賠點錢怎麼看都是天經地義的。
人家英國人來中國說實話真不是看中我們這點土地,當時英國還遵循著重商主義,只有不斷地出口貨物,進口金銀,國家的財富才會增長。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巨大,但清政府卻閉關鎖國,不和你玩,這種政權(加上又是外來的殖民政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感謝英國人抽他們一巴掌。
當然要說我們國家土地被外國人侵略啦,賠款啊,死人啊,中國人活得沒安全感啊等等,那沒辦法,我們當時是被殖民的,被滿人侵略就有安全感了莫。就直接說啊,有什麼好解釋的
某國幫助某國打聯合國軍從亡國打到起點……某國不感恩報德還在倒行逆施,當年幫助的某國怎麼說那場戰爭?
一個在總理大臣老家的高級河豚特色飯館裡簽訂的條約會有什麼莊重意義嗎
為什麼要解釋?外國的話語體系不是總是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那種爭鋒相對,也可以別出心裁地另起爐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國家的榮耀,為什麼不能說?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羅馬和近現代的義大利在軍事上差別這麼大?
※我們的歷史課本為什麼要美化歷史?
※北歐的社會主義和我們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古時斬頭都要在午時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