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今無法產生像愛因斯坦、牛頓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家?
雖然霍金也可以算一個,但是霍金的理論似乎沒有那麼系統,只不過是一些超乎一般人的大膽的假設罷了。 是人類社會已經陷入了一個瓶頸了么?是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局限了人類對於科學理論的創新嗎?
謝邀~
這個問題不錯, 我從幾個不同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時代的變化是無人能夠抵擋的。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生產力和知識的積累也越來越多。我們假設在亞里士多德時代,人類的知識總和為1000,而亞里士多德在此基礎上又貢獻了200出來(20%),那麼毫無疑問他就是跨時代的存在。假設等到牛頓時代,人類的知識總和為10000,牛頓在此基礎上又貢獻了1000出來(10%),那他同樣是神一樣的存在。等到愛因斯坦的時候,雖然人類知識怕是已經有100000了,他卻又另闢蹊徑額外開發出5000來(5%),改變了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說他們是跨時代的科學家,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他們雖然不一定有教科書和故事裡說的那麼神奇,他們提出的新理論也都是人類的知識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有很大關係,但是還是足夠厲害了,已經無可挑剔了,畢竟都只是人呢。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一點,憑藉個人的能力,每個大科學家所能夠貢獻的科研點數雖然隨時代發展也在不斷上升,但相對於人類的知識總和,這個比例恐怕是在不斷下降的。所以,在這個時代,還想出一個超越人類20%的大科學家來,怕是真的太難太難了。
其次,現代科研體系越來越發達,整個世界供養的科研人員比起過去來真是多出了太多,再加上知識的流通性也越來越好,如果有一點新發現的話,大家都會一擁而上去集體研究它——於是某個科學家個人為此所能夠貢獻的份額就要變小不少;但好處是大家一擁而上,科研條的進度會長得很快。這樣一來,一項新科技的功勞就不容易全算在一個人頭上了,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少有個人能夠直接改變世界了。
再者,在較高的層次上,現代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拉近。過去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顯然是少數,而現在這個門檻可要低得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厲害的人越來越多了。所謂跨時代就是要超越同時代的人,而同時代的人越來越厲害,那麼想要跨越一大步,可就不太容易了——而且呀,就算人們願意去認可死去的先哲,人們也不是很情願去誇讚同時代的科學家。這也是人之常情,離得越近就越看不出人的厲害。
最後,大科學家本來就是極為難得的東西,牛頓、愛因斯坦這都是幾百年出一個的人物,從概率上講,我們本來就不能夠保證當今世界上就正好有這麼一個人和他們一樣厲害。畢竟「當今」在人類歷史上來看是一個很短暫的概念呢。
對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當今西方科學界對人才的培養模式就不是供養大科學家的模式——而是工業化大生產的模式。因為一方面大科學家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培養100個不錯的科研工作者賣命幹活要比投資10個可能的大科學家短期回報要高得多,要知道,大科學家所關心的問題很多都不是5年時間就可以搞定的——但對當代科研工作者而言,5年已經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5年灌不出水來,可能就無法繼續科研了呢。什麼?你說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老教授和諾獎得主?等混到那時候,人就已經錯過了智力最巔峰的年華了,都只能吃吃老本了,多數不會在科學上再有較大的貢獻了。
所以,總的來說,這個時代想要產生大科學家的確是有些困難的。但是,我也相信有些人就是能夠超越時代的束縛、秒殺同時代的「大牛」們(其實多半都是水牛),成為貨真價實的科學大師——不過這個就得看造化了。我覺得互聯網企業的各位創始人的成就並不低於當年的巨人,可能當時的商業理念又或者專利知識產權意識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對比現在一切的開創者都是商人的化身顯得更為偉大,但是舉個粟子,可想像一下沒有互聯網或者可以說小到電商的出現,當今時代是怎麼個情況,這個影響不亞於當初如果電燈沒出現的情況
@韓東燃的答案已經很好了,而且也算是學術界比較認同的概念。我這裡給出一點我自己的補充。
所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家」,除了科學家之外,「時代」也很重要。比如題主提到的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站在舊時代搖搖欲墜的病體上開創新的時代的。
牛頓之前,科學已經達到了古代文明的極限,繼續用中世紀的方法論和世界觀已經很難創造更多的技術成果,且很多新的發現同舊的世界觀發生了強烈的衝突。此時牛頓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卓越貢獻徹底顛覆了舊的世界觀,為同時代的幾乎所有發現提供了解釋,從而導致接下來的兩百多年中新的科學和技術出現井噴式增長,人類迎來了大機器的時代。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末,牛頓的大機器時代也行將就木了。開爾文男爵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天的新年賀詞中提出了著名的「兩朵烏雲」論。一方面,以牛頓的數學和力學為基礎的科學已經近乎完善,「只剩下一些修繕的工作了」;另一方面,以太學說的破產和黑體輻射現象的研究讓經典力學一籌莫展。這時,愛因斯坦用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撥開了這「兩朵烏雲」,無疑帶來了科學界的大革命。自此,微觀層面和量子觀點的科學迅速地建立起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又遞進了一個層次。
從牛頓和愛因斯坦的例子可以看出,劃時代意義的科學發現一定是在上一個時代的科學接近完善,卻同時暴露出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間點——而且這兩個因素相輔相成。在上一個時代的科學方興未艾有很多的空白的時候,所有的「矛盾」都會被樂觀地認為在現有體系內可以解決;只有當大多數領域已經完善的時候,遲遲無法突破的課題才會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才會開始認真懷疑舊的體系。
而現在,愛因斯坦的時代仍然充滿活力,還有很多有意義的空白尚待填補。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還沒有真正徹底改造我們的生活——實際上,很多二戰以來的的技術發明,比如冰箱空調電視機太空梭等,其核心概念主要還是牛頓時代的技術遺產;核聚變反應堆、量子計算機等很多真正的愛因斯坦時代的產品仍然沒有走出實驗室。因此,現在談論新的「劃時代的科學家」為時尚早。個人的判斷是,當量子計算機、核聚變反應堆、遠距離宇宙航行等實現產業化、為人類帶來新的繁榮之後,愛因斯坦時代的問題才會開始充分暴露。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期待一個新的時代了。
---------------------------------------------------------------------------------------------------------------------
不同意 @乂屴厼的觀點。
在愛因斯坦和牛頓之間的機械化時代,事情也是很多人合作完成的。泰坦尼克號不是一個人搞定的;埃菲爾鐵塔不是一個人搞定的;飛機不是一個人搞定的。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後來的愛因斯坦一個人提出了相對論。
google,space x ,apple什麼的往多了說是技術進步,和科學完全不搭邊兒。很多人不清楚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區別,比如弄個小盒子抽成真空,是不是就能飄起來了?為什麼沒人用這個原理做飛行器呢?這個問題裡面很多人的回答。
----------------------------------------------------------------------------------------------------------------
感謝 @文西河上的補充~現在已經出現一些基於量子力學的產品了,但是量子計算機什麼的現在還沒有清晰的技術圖景~
--陳省身,楊振寧等所作所為皆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可如微分幾何規範場論這般連科普都幾乎不可能的理論,說他們劃時代,大眾又會有多少會記得,多少想了解呢?
並不是沒有劃時代的科學家,只不過現在的劃時代都太高深了,各個領域所及之處,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再者,時代不斷劃,一個人已經很難再讓時代劃一次了。題主所說的劃時代,不過是宣傳後,大眾的印象而已。@韓東燃 和 @徐大炮 都已經說的很好了。
但我還是要厚著臉皮再來補充一下。首先關於人類知識積累。先上圖假設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從一個點開始向外發展,
那麼像牛頓這樣,以及同時代的科學家們,他們雖然提供的知識總量不高,但是影響卻是全方位的,正如韓東然所說的,提高了人類的認知能力。(圖中圓的表達未必準確,還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基礎理論知識)那麼在經過滾雪球滾了幾百年的認知過程之後,人類的圈圈就變得很大了。
我們不妨假設一個人在其一輩子內所能拓展的認知是有限的,在圖中則表示成面積相同。則在拓展人類認知的量相同的情況下,現在的人很難做到像牛頓那樣有著全方位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學科高度細化了。當然對於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人,他們又鑽到了藍色的圓那裡。
他們同樣能夠改變我們對外部認知的能力。可是他們能不能達到牛頓這樣的地位呢?可能可以,但也許我們看不見。
因為科學家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他有多聰明,
而是看他的貢獻,而貢獻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就像有人覺得諾貝爾獎有滯後性一下,個人認為不是滯後,而是很多發現和發明需要時間來證明其對人類發展的作用。當然如果一個人的研究和牛頓之類的科學家對人類有同一級別的影響,他會更快得到人們的認可,因為正如樓上好多人說到的,現在從事科研的人,信息的傳播速度,還有大眾的認知能力,都是數百年前無法比的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的增量就會下降—————————————————
簡而言之,科學發展到現在,邊際遞減越來越顯著了
霍金也算?不是開玩笑的吧
你只是運氣不好,沒能恰好生活在巨人出現的時代
巨人不是什麼時代都能出現的。這才過了不到一百年,你就想要「劃時代」啦?
首先,牛頓就不要再拉出來吊打了好么……他劃時代只是把一門叫做微積分的學科扔進各大高校這件事好么,為毛要把他和愛因斯坦放一起,一個牛逼嘎嘎的數學家為何總要面對一個打了他臉的物理學家,何況後者在物理學家裡屬於數學苦手……
然後回答問題,你舉出人類出現以來最知名的兩個科學先鋒然後問,為毛我就沒能見到一個活的?這從概率上也不容易發生的吧,要不是因為事件本身是離散的概率甚至直接為0好么?!再說你之所以能理解牛頓的偉大是因為你能理解他創立的思考方式,能理解愛因斯坦偉大是因為就要不能理解他的理論,要麼,算你理解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無數毀三觀的事實也不停地XX你的常識,你問當今為何沒有劃時代的科學家出現,不如是在說為何沒有化時代的科學思想出現,我不太知道你,但我老師說現在最頂尖的科學思想分支一大堆,很多我是半個字也看不懂,而且幾乎都沒法用實驗驗證,離譜到能給我科普的人都不容易找到,更別提有母語教科書這種奢望……所以這根本不是大神們不夠拼的鍋對吧……要你離的時間遠了 才能看出劃時代。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如今的科學發展更像是按方抓藥,一群人擠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搞步驟研究做實驗。對於短期內沒有成果的很難有人能夠持續的研究下去,你也沒那麼多經費與光陰帶著一群人一起耗費。靠一個單幹一支筆一篇文章一夜之間顛覆經典,大概只會在數學領域出現,再者由於媒體新聞的誤導宣傳,人們可能會對顛覆性的理論嗤之以鼻。比如去年上電路課老師翻出一張好多年前的報紙頭條是科學家疑似發現磁單極,結果文章內容還差的遠的遠。類似的還有很多,人們的認知被一些偽專家「修正」過,導致人們對於這些理論不覺得有多麼新鮮,有一種被媒體所騙的感覺。另外就是這個學術被過度開發的時代,越多的人成為科研的炮灰,各種理論各種成果參差不齊,對具體細節研究很深而對高屋建瓴的理論而提出者較少,這也很難走出一位大師。最後個人覺得大師們成就要麼是集前人所成比如牛頓站在巨人肩膀上要麼就是再學科發展遇到重大矛盾與危機站出來一位英雄比如愛因斯坦,確實是需要一定的時代造就一定的人物,我們不能乞求大師代代都有,至少我們可以不為名利,執著的研究,即使沒有重大成果,也可以為後人提供幫助,可以為大師提供一個肩膀。
不客氣的說,大部分人都理解不了同時代最前沿的東西。當然,我肯定也不懂。
霍金連楊振寧都不如。
因為時代已經划過了,時代不是那麼容易劃的,越到後來越難劃,微觀看不到,遠處看不到,知識不是無限的
我個人覺得, 還是有可能產生像愛因斯坦。牛頓那樣劃時代的科學家。 甚至更偉大的科學家。
許多人說的最多的理由就是科學知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現在的知識量已經巨大 、學科細化,科學家一已之力,精力有限。 但如果我告訴你當今一個領域。有一個小夥子 只花了短短兩年時間 就把這個領域已有的知識學得明明白白。從此在這個領域中世界公認他為第一。 當所有人都望其項背時, 又來了另一個小夥子,他無師自通,自己研究幾個月就把前一個世界第一的小伙打得滿地找牙。(學界甚至反思認為難道我們研究了幾千年的知識是一無是處嗎?) 你一定認為我在亂編故事。 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第一個小伙名叫 AlphaGo , 而第二個小伙名為AlphaGo Zero。
個人覺得科學界也會有奇點技術的出現, 像工業革命一樣引爆整個科學界。比如強人工智慧的實現,永生技術, 時空穿越等等 。(前兩個科學家們都很看好 有生之年都可能搞出來的啊) 當然如果真有科學家實現這些, 我個人覺得他會是牛頓更偉大的科學家。
人類現在最先的時空觀已經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物理學弦論之類的對人來說就像天方夜譚,而且也沒有實際意義。包括最前端的自然科學研究,越來越微觀,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來看,根本無法誕生像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科學家了。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嘛……
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現在可能是沒有積累足夠的巨人,時勢造英雄。
打個比喻吧,當一棵樹還是小樹的時候,你一隻手臂就能環繞它,當一棵樹長成參天大樹時,你雙手合抱都只能抱住它的一個小枝條。
估計這個問題又會引來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批量分析頂級科學家的問題在哪裡,夏蟲語冰。小學生求求你不要答題了好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知名數學家提出的猜想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
※《Science》能夠代表「世界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最高水平」嗎?
※普朗克當年是如何把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黑體輻射公式的?之後又是如何從黑體輻射公式推斷出普朗克關係 E=hν 這一量子力學基礎的?
※高斯測量大地驗證非歐,為何不拿個地球儀看看?這不全明白了嗎
※有哪些因科技進步而顛覆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