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灣做交換生半年有沒有意義?

我是一個二本院校學生,學校有到台灣的大學交流半年的活動,花費3萬,不知道有沒有意義?


2017.10.25 繼續更

一直有人問值不值得去台灣交換,以後要出國要保研要怎麼怎麼樣…

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回答……值得這個是個太模糊的概念吧…

所以對於問我這個問題的親,我只想說:

1. 不是所有事值得做才去做

2. 但是人生是你自己的,請自己做出規劃

3. 請考慮你的家庭條件

最後,我想說,我並不覺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是個值得驕傲或者正常的事,所以不要「我也不知道………」了。

另:那些問我某個台灣大學怎麼樣的親,我並不是維基百科,也比百度厲害。。。

2017/10/15更

我去台灣是2014年,現在三年過去了,這個答案還偶爾有人點贊。不同的是,當年我去的時候,台灣人真的沒有那麼討厭大陸人,而現在,感覺關係是水火不容。真的讓我很感嘆。

有親私信問值不值得去台灣當交換生…我想說,我去的時候,是抱著玩的心態的,當時應該正趕上台灣和大陸關係特別好的時候,所以一路也很開心。現在想去的同學,我建議你們慎重。畢竟半年,畢竟台灣學生一般都follow your heart, 但是沒有take your brain. 台灣真的沒必要讓你去受半年的氣。。。抽個空半個15天自由行就夠了。。。

以下是原答案~~~~~~~~~

我現在在台灣交換也是半年,國立中山大學。過來這邊半個學期了,說說自己的感受,僅供參考。

1.費用:學校交換項目,不要學費,自己出住宿錢,7500台幣。剩下生活費自理,覺得不錯就來了。

2.生活:能感受到台灣風土人情(這是費話)。因為我在高雄,南部,所以感覺台灣人很熱心,閑,友好。聽說台北就沒那麼有人情味。生活費大概一個月1200人民幣吧,周末會出去玩,但其實感覺台灣生活不算很便宜。水果貴,牛奶,酸奶貴,吃飯看你吃什麼了,還算便宜。

3.學習:我本科生,因為學分原因選了4門研究生的課,現在期中了,天天圖書館!但說實話,我不覺得台灣學生學習很好很主動跟老師互動很多,其實跟大陸一樣,老師也是大多在上面自己講自己的,學生自己玩自己的。但真心感覺他們學習壓力小,我接觸到的本科生好多課餘時間在社團,活動,玩…

4.文化:你能感受到日本加中國的生活方式混雜,商店服務態度非常好!小吃店感覺就是日本的風格。街上,學校主要交通工具是機車,大家很客氣,謝謝是最常用的詞。facebook 和line 是主要聯絡工具。聽說你是大陸來的,一般還是很客氣,雖然也有人問:你們有電視機嗎?

感受:

發現大陸和台灣究竟有多少代溝,

發現其實有些事沒有想像中好,

發現其實這一代年輕人的迷茫都一樣,

發現任何時候了解的重要性(我覺得我是因為服貿事件的關係,突然感受到做事之前先了解的重要性!)

發現你接觸的信息源能給你造成多少假象,

發現很多事沒有好不好,只有一樣不一樣,

開始認真的考慮移民還是留學回來,

P.s. 剛剛的服貿事件,經過關注大陸,台灣,香港的媒體,對台灣有完全新的認識,也對其他地方的人對大陸人的看法有了完全新的了解。不得不說,有些事一定是你要花時間去經歷,才會有體會。

(先說那麼多)

有任何關於去交換的問題歡迎私信,如果我能幫上忙~

補充:

台灣攻略

必備物品:

轉換插頭 台灣插座與大陸不同,如果帶的大陸電器多,就帶一個插線板。

推薦自己帶電腦,台灣鍵盤你不會用的。

少帶行李去,女生肯定會買很多東西~特別是化妝品護膚品。

衣服夏天冬天都帶,天氣和昆明差不多。冬天最冷的時候還是冷的。(不過衣服可以去那邊買)

帶本空白小筆記本,台灣旅遊景點都可以蓋章,你可以都蓋在一本上,回來就集齊一本台灣印章啦~

台灣書很貴!任何書都貴!教科書直接買不起!老師一般會給電子版,所以帶個pad也挺實用~(我直接用的手機,因為窮~)

1.初到

手機卡:隨便一家運營商都可以,台灣打電話都貴,推薦多買流量,用line打電話,台灣小夥伴們都用這個軟體。台灣基本被wifi覆蓋,地鐵學校什麼的都會有免費的wifi,所以其實很少需要打電話~

生活用品:一般都會去一趟沃爾瑪,但是記得台灣沃爾瑪一般是家庭主婦給一家人買東西的地方,所以從紙,洗衣粉到衛生巾,都沒有小包的,都是一份用半年的包裝。如果在的時間不長,推薦去便利店就好~

買護膚品,化妝品:去屈臣氏就可以

洗衣:學校宿舍有洗衣機烘乾機~

吃:便當,學校餐廳和外面吃蓋澆飯炒麵什麼的差不多貴(我們當時學校是這樣,餐廳很小,學生中午都去超市買便當~)

2.玩

一定要環島一次!大概7,8天左右,可以買10日火車票坐火車環,體力好的可以騎單車!(我騎車環了一半的島,累死了!)

PS:東海岸好玩!

墾丁,澎湖

強烈推薦!!

阿里山日月潭一般,還可以~

3吃

夜市!海鮮!

讓當地的小夥伴帶你們去當地人去的夜市,不要去專門給大陸遊客的夜市~

其他注意事項:

台灣人超級好!超級熱情!不會因為你是大陸的就怎麼樣,也不會提什麼兩岸關係,所以不要自己想太多就好~

肯定會有法輪功的宣傳和退黨宣傳,不要太在意~(嘿嘿嘿~我們還好好去聽了一下~不過如果你是黨員,還是不要參與~)

會有一些遊行,政治類的如果你是黨員,不要去參與,圍觀可以~

其他類的就隨意啦,我去了高雄的同志大遊行,群魔亂舞啊!!

以上

有問題再問我~啦啦啦

2016.9.15


首先想問一下,你這裡的花費3萬是指學費,還是學費加生活費?

如果單是指學費,或者是學費加生活費,我都建議你不要來。

因為你來了台灣半年,基本上是不會在學業上學習到太多的東西,我認識的來台交換的大部分本科生(超過20個),來台灣交換更多的原因是可以在交換期間去台灣各個地方旅遊。同時,我也聽台灣這個的本地學生說,他們一起上課的交換生經常不來上課。包括我自己現在交換的研究所里的老師也說了,你們交換生來台灣還是要多花點時間出去玩不要老呆在學校里。

此外,你提到你是一個二本院校的學生,你來這裡交換也不會去特別好的學校。在台灣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這裡基本上年輕人都是大學生,很多高校都通過改名由各種大專科院校變成xx大學後進行擴招。你來這裡後,讀的可能會比你本身學校好一點點或者同等的學校,但是這樣對你的學歷也起不到什麼增值的效應。

學費3萬元半年,還不包括後來陸續需要支出的生活費和旅遊費,你呆在課堂里的時間並沒有多久,學歷沒有增值多少,可能玩的地方也沒有多少。這樣的付出和產出極大的不成比例。如果你有機會以後來台灣旅行,一次也最多花5、6千人民幣可以玩的開開心心,還不會耽誤自己在大陸的學業。

我周圍會選擇來台交換的學生,一般都是學校有免費的交流項目來台灣,這樣經濟上沒有太大的負擔,還能把錢花到需要的地方去真正感受台灣的人文生活。

還有,來這裡的交換生很多人,包括我,都覺得來台灣一個星期很新鮮很喜歡,來一個月剛好適應,來兩個月就想走了。因為我們會發現,台灣要玩要逛的地方其實半個月就能走完。

最後,別提來台灣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大家的本源都一樣,文化方面有一些差異,但是更多的是相似和相同。如果你真的想感受台灣文化與人文風情,通過讀書、看電影、來台灣旅遊一次也是可以體驗到的。


差點以為是我校友。我在彰化交換半年,學費三萬,略貴,不過本校這學期的學費會退還。所以還好。生活費大約每月1.5K--2k左右。

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值得去的。

你要知道,大學之後,哪怕你有三萬塊錢,你也不一定有時間,有精力,有機會能去台灣呆上半年。

原答案有些零散,我重新修正一下,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意義吧。

1.課程

我們平時上課的課業考察很嚴格,基本上不給翹課,而且課程可以選修,我選的基本上是我喜歡的課,而且,這些課在大陸是沒有的,很多課很有趣,我基本是不會翹課

2.遊玩

說台灣呆一兩個月就玩遍了的,我個人覺得,翹課+走馬觀花大概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前文說過,課程很有趣我不想翹。所以,平時把課餘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出去吃吃喝喝玩玩逛逛,仍然覺得不夠。

台灣的遊玩熱點有如下幾個:夜市、景點、演唱會。

先說夜市。

夜市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但是說夜市沒什麼吃的真是恕我難以苟同……蚵仔煎、好吃不貴的牛扒、手工冰激凌、炸魷魚……花樣特別多,和朋友一起去逛吃逛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再說景點。

景點說實話我去的不多,因為要上課真的沒有太多時間!總體就去了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宜蘭、墾丁、日月潭這樣幾個地方。給我感覺就是旅遊功課一定要做足,還有,很多地方,蜻蜓點水一樣地玩是玩不到精髓的!比如台北,來來去去一共呆了5天,但是我感覺是時間根本不夠玩,行程非常趕。墾丁我和朋友去,也用了兩三天時間,依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再來說演唱會。

我交換是14年2月去的,正好是有個春吶還是啥……總之票太難買了我沒去成。還有大甲音樂節,台灣彼時正在迎媽祖,所以這是一個公益性質的音樂節,我和朋友去了,看到了王錚亮叮噹張震岳任賢齊等等等等。類似活動很多,喜歡的話可以留心。

3.空閑時間人文

很多人不是玩就是上課,其他時間完全沒有利用起來,我覺得挺可惜的。

空閑時間對於我來說,可以打打台服,溜溜全家,掃掃美妝店什麼的。非常遺憾不是今年去的台灣,不然說不定能在台服碰上周杰倫……

好在我們當時有在台灣很久的大陸生,他會比較清楚應該怎麼玩,去哪兒玩。還領著我們介紹了不少台灣朋友。加上我這個人是個好奇寶寶,對各種事情都異常好奇,所以台灣的人文環境,給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

我認識一個台灣的朋友,會帶我們去台灣很小很小的城市裡去看大片大片的花圃。還有一個台灣朋友,會借我們機車大家跑到路上去飆車遊玩看風景,大家喝酒吃小吃聊天互相吐槽。

我個人還參加了漢服的活動,和一群台灣愛好者在一起互相了解聊天,真的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基本上糾正了我小憤青的性格……因為你會發現,其實盲目的傻逼、政治騙局或者推脫不負責任的事情真的是哪裡都有,根本不是地域的問題。因此去了台灣之後我更喜歡大陸了,當然,我也很喜歡台灣。

我還碰到過對大陸人很有敵意的台灣男生,聊天前他毫不掩飾對大陸的厭惡,聊完天之後他表示自己的三觀重塑了……這種成就感真是MAX~

更不要提超級好吃的學校食堂,老闆最後都認識了我,每次都會笑眯眯給我多加一勺肉之類的事情。

還有Family里異常有耐心的善良店員,他會把所有煙的價碼幫我掃一遍,只是因為我想挑選一款適合帶給我爸爸的煙。到最後我都習慣了全家的這種服務,回來之後各種不習慣。

還有在墾丁積極挖沙坑把我埋起來的台北一家五口,因為男當家的父親是大陸人,會很驚喜地跟我們聊天攀談,服裝店老闆會坐下來跟我們閑侃並邀請一起吃飯……

很多的瞬間對於我來說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所以,我還真沒覺得無聊過。

總結,在台灣的日子我覺得是非常美好和值得懷念的。

性價比非常高

當然,我也有朋友在台灣只是去打遊戲談戀愛,或者乾脆就是翹課去蜻蜓點水地遊玩。那樣的話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去,因為這樣的話不管你在哪兒,你都會覺得不過如此

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一個虛擲光陰的人,那就去吧。

以上。


到國立體育大學交換一學期,免學費,住宿費6000台,網費1500台,其他是生活費,最後花了接近4WRMB,能體驗的也差不多都體驗了。

我認為普遍存在幾個誤區,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1:台灣是美食的天堂。

其實我最後兩個月一直重複吃著幾樣菜,所謂美食的天堂難道是逛過幾次夜市就得出的結論嗎,第四次逛夜市的時候我從頭到尾就吃了幾串丸子。實在是沒什麼可吃的,除了林口長庚醫院附近的一家炒飯和墾丁的阿輝海鮮(名字記不清)難以忘懷外,我幾乎記不住其他是什麼味道了。

2:台灣是民主的天堂。

51公里的機場快線,1996年動土,至今還未完工,因為有一站就是國體大站,所以我比較了解。而相比泉州至北京的高鐵,大一開始有福州至北京G55/56一條線,如今看下一天已經有七八趟。20年才能修完51公里的民主,不要也罷。

3:台灣是旅遊的天堂。

單從服務的角度來說,台灣確實完勝大陸,可是旅遊體驗是增值項目,真正的山水古迹才是核心,我一個月出去一到兩次,三個月下來已經有點審美疲勞,確實是好山好水好無聊。包括最後環島一周,沿途風景確實不錯,可惜美得太單調。

有時間補。


才從台灣交換回來,去的銘傳大學,普及一下,在台北,士林夜市對面,很好找,和文化大學類似是要爬山的那種......(話說每天往返爬1000多級台階回來瘦了,^_^)

去之前我也很糾結到底要不要放棄這邊一個學期的課去做交流,不過這確實也是一個該考慮的問題。我覺得你要是理工科對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的,而且課程編排比較密集的那種最好不要去了,回來重修的課程會讓你哭死的(我身邊就有例子,我就不@了(捂嘴偷笑),但我是新聞系的,課程相對來說彈性比較大,不用老師教自己看看書就可以的那種(原諒我把專業說的這麼沒技術含量),而且去交換的那學期課程也比較少,專業課很少,所以就屁顛屁顛地打算去了

(一旦決定去,就不要糾結,不要糾結,不要再糾結~)

說說去那邊的感受吧·~·

【生活】

跟大陸基本沒差

進口商品比較多,關稅低,價格很親民

化妝品種類很全,屈臣氏,康是美,日葯本鋪,Tomas神馬的基本挨著打折,真想全扛回去~

台北和高雄交通還好,其他地方因為機車比較普遍,所以公共交通很少,可能會不太方便,去之前要考慮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最適合一個人旅遊的城市),在你不知道怎麼走的時候,抬頭看看路牌,基本都可以找到。

政治什麼敏感的東西,就你去之前會想到,去之後發現台灣就很少一部分人上心,其他的人...恩,基本沒有心思跟你聊這些~

【學習】

建議出發之前先列個清單吧,看看自己去了想做什麼,個人的想法是好不容易去了就可著想做的事情先做,課程什麼的別太過分了就好

少選,精選,選一些有特色的課程,認真學。比如我有選政治學(這個就不說了吧,全當去聽政治八卦了)?性別與影像(因為傳說中會很open),華人歷史與文化(台灣研究歷史的方式角度跟我們在大陸傳統接收到的會很不同)

考試什麼的,我去的學校是有期中期末考的,肯定能過,準備一下基本90+,還有兩門得了滿分,所以應該沒什麼問題啦,別擔心,大陸同學到那邊個個都是學霸級別的~

學習氛圍~我受外面影響比較小,只要有自己的規劃,去圖書館啊什麼的都很方便的。而且台灣同學挺認真的,小組作業都很積極很負責很上心的那種,很在乎自己在小組中的存在感。而且他們雖然白天打工,但晚上會寫作業熬到很晚,期中期末考會經常泡圖書館~

建議有機會可以參加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一方面社團會組織很多活動認識不少當地的同學,一起出遊還可以跟著當地人浪浪浪,這樣感覺會更地道一點(畢竟不回去那麼多被遊客佔領的地方去看人去),而且台灣同學的社團辦的很棒,絕不比大陸一流大學的社團差,最重要的是,超級喜歡他們不用海報,而是堅持手繪海報,自己簡拼紙的畫風!很傳統~

【浪浪浪】

這可能是我出去的主要目的吧

台灣很小,基本一周一兩個地方的話一兩月環島就可以結束,這時候就可以問問身邊的當地小夥伴們還有沒有哪些冷門的地方推薦,如果有關係特別好的說不定還會邀請你去他們家的農場喔~(安全的情況下一定不要拒絕,很贊喔~)

學校一般會有出遊活動,可以參加(我當時選的華人歷史與文化,有跟老師一起去新竹做客家文化傳統體驗,感覺很棒),一般是不用出錢的,或者簡單的保險車費和餐費

台灣景點一般不收費,收了的也很便宜,故宮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神馬的充分利用你在台灣交換期間的學生證,不是對摺就是免票~

【其他】

·看台灣的電視新聞報道真的很有趣,除了可以學到當地地道的表達方式之外,看看台灣對大陸的報道其實還蠻有趣的

·多交幾個台灣當地的朋友,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基本他們就可以解決,而且他們對淘寶什麼的也很感興趣,人也很nice,很有趣。還記得考試前我們一起去跟老師套題(偷笑)

·結識幾個你很喜歡的老師,不教你課的也可以,台灣的老師人很隨和,可以經常請你吃法神馬的,到時候可以一起聊天啊,在交談中,對台灣的理解可能會到一個更有深度的層面(重點不是蹭飯啊,都是相互的,他請你吃飯作為禮節一定要回贈禮物啊)

·出去遊玩的時候可以邀請當地的小夥伴陪同,或者嘗試著去跟當地人溝通(因為是學新聞的,反正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以苟且丟棄顏面跟陌生人交流,全當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了~陽明山一同遊玩的奶奶就是這麼勾搭上的)

·滑翔傘,海底潛水什麼的,只要沒有什麼恐懼都可以嘗試,感覺很棒!

·服務人員很棒,試粉底的時候很耐心的一個色號一個色號的讓我試(最後還是沒有買......)

·花費什麼的,我是學費全免,自己負責生活費,住宿費和保險費

宿舍是學校找的,一學期7000+,條件很棒,標間的設施,地方還行,在新北,離台北20mins的公車

生活費加上買買買浪浪浪地大概花了10000+,在台北,其他地方可能也差不多,因為雖然食宿費比較低但交通費很貴。

·


背景:正在台灣交換。學校項目免學費。從小喜歡台灣,會講台語以及了解大部分台灣的歷史。

我的看法是:想來就來吧。你自己想要什麼,朝那個方向走就是了。

不過有一些想說:

  1. 99%的大陸交換生就是來台灣玩的。會玩的人往往玩得很瘋。有人在這裡兩天就成功談了戀愛,有人一個星期就滾了床單……這些事都會發生,你要是真的來了就知道了。
  2. 90%的大陸過來交換的學校,教學質量只是一般而已。你身邊的同學也不會非常出色,當然,台清交成的某些很努力的學生還是很厲害的。
  3. 90%的所謂來台灣感受風土人情的陸生,他們其實並沒有興趣來理解這片土地。只是想過來玩而已。這個地方不是環島一次就能理解的,不是逛過幾個夜市就能理解的。
  4. 如果最後你來了,麻煩在玩的時候,多努力去理解多一些這邊的人和事。不要用你以前的認識來認識。
  5. 以及考試不要作弊。我真的很討厭來這裡交換的大陸學生,在大陸的學校也不是很好,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就來這邊考試作弊。這裡的課都不難,稍微用心看一看就完全可以的。但請千萬不要作弊,不要讓人家難做,也讓陸生的口碑不好。


答主大三的時候去了台灣義守大學交換,免學費,只交6k軟妹幣的住宿費(本來可以全免住超豪華宿舍的嚶嚶嚶),倒是生活費和旅遊花了比較多的錢,半年下來前前後後也要2,3萬了。但自己搞代購也賺了幾千塊~應該說如果你家庭條件還算寬裕的話,可以去體驗一下那邊的生活和人文,體驗一下到處人畜無害的氛圍2333,不誇張的說那半年應該是我活這20幾年最幸福的半年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真的一點也沒有過譽。

吃喝玩樂先不談,重點還是校園生活。台灣學校的課程氛圍很活躍比較西方,像我們學校通識課都很有意思,比如生理與心理課每周都有互動性的任務,像是讓你畫畫表達自己的心境,然後讓同學來解讀你的畫作。材料學課,分為5、6個老師來講,都特別專業,也不會枯燥,會讓你了解到這些神奇材料是怎麼應用在生活、工業當中的,也會現場帶模型給大家看,BTW台灣的生醫材料(各類假肢假器官....)挺發達的~相當一部分老師講課方式比較寓教於樂,不會像大陸的那麼死板。啊想當年我選的體育課還是撞球課 。總之,我覺得台灣的老師教學水平相對高一些,也比較負責任,但這邊的學生,認真聽課的不多,嗯。所以自己想學的話,主動找老師交流什麼的,會有很多收穫~當然答主是個學渣,在台灣的時候顧著代購沒有好好珍惜學校的資源,包括圖書館什麼的,可以看到很多(zhebiankanbudaode)好書~

然後吃喝玩樂這個東西嘛,待半年可以體驗的廣度和深入程度,總是比待一個月要多得多~(包括你能搜羅到的好吃的東西2333)記得本校的一個師姐是去那邊交換的時候做了一個拿獎的眷村公益調研,如果你對台灣文化、兩岸歷史很感興趣,那去交換是個很好的選擇。

語無倫次的知乎首答,因為真的太懷念在台灣的半年啦,看到題目毫不猶豫地開始碼字

最後,如果想了解台灣旅遊攻略,特別是高雄地區(偽地頭蛇hhh),可以私戳我噢 基本每個商圈,包括岡山這種偏僻的地方都去過(捂臉)~比較熟悉三多商圈,新崛江那一片(簡直代購+美食天堂好嘛!!)

就說這麼多啦,希望可以幫到你~


已經好久沒有寫800字作文了,而算上寫檢討,也要回溯到兩年前了吧。我不想寫遊記去方便誰,也不想寫歌頌讚揚的馬屁,只是用我的眼睛和眼鏡(隱形的)去為你描述一下我所生活過的台灣。

一、傻逼的九月

剛來台灣的時候,舉目無親,十面埋伏。想著趕緊去搭訕,趕緊多認識一些台灣朋友,和他們一起出去玩,和他們一起去吃飯,我要深度游,我要體會最原始最道地的台灣!

然而,大家都很忙。

整個九月份我都在盲目的尋找可以說說話,吃吃飯的人,就像一個玩笑,你越想幹什麼,命運就越喜歡捉弄你。是的,交換生都有自己的圈子,我不想去硬融,也不會去。這個時候我是最脆弱的,可能別人稍微對我這個胖子略微的示好,我都會感激涕零,三拜九叩。這個時候的我會有些許埋怨歌王之王-精騎,後來,我有些感激他。

九月這個時候我還有一個舍友,就像剛剛說的,你越想要什麼,命運也越喜歡捉弄你,他搬學校里去了,兩人間變成一個人,深夜每次回想這個時刻,我都躲在被子里偷偷的…笑出了聲。有些舍友終究只是同住屋檐下而已,515的舍友才是我的親兒子。俗話說一個和尚打水喝,兩個和尚沒水喝。對陌生人我從來不心軟,這次我倒垃圾,下次就算髮霉發臭了…好吧我還是會去倒掉。我不算多有潔癖,空氣清新就好,一個人住最好就是不用在多分心去計較得失,萬幸萬幸。

就算命運在喜歡捉弄你,終究會給你一點曙光,不然你沒希望還玩個毛,25級lion打6級sf??好歹sf要一根bkb吧,我就是sf,一個輔仁的留級生就是bkb,我的第一個台灣朋友。

沒幾天他就和我見了一面,凌晨來找我,干你娘,打擾了早睡早起的乖寶寶。最近一個凌晨他又找我出去聊了下,這次距離我回蘇州不到一個月。去他的租房玩了一次,發現了很多吉他,對的,燃起了我十幾年都沒有的音樂夢想,我開始笨拙的學起了吉他,買了一把二手吉他,開始了我的音樂夢想。彈吉他還是蠻好玩的,總之最後我不在彈了…真不是三分鐘熱度,差不多學了兩個月!

台灣的地震和颱風才是真的特產,蘇州真的體驗不到。短短一個月,三次颱風,兩次地震…累感不愛啊。有一次颱風我買了一袋出前一丁,到現在還有三包木有吃( ̄ー ̄)。颱風君後來有點讓我失望啊。

最後總結一下吧,整個九月我都想進行盲目的社交,我舍友就是很好的例子,整天串門,認識人,一開始看他老不回宿舍,覺得他真牛逼,和陌生人那麼能侃,我好奇去了一趟他們喝酒的聚會。只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

有緣在更


非常好,必須去。

趁這半年,把灣灣玩遍吃遍。

年輕時候一切都好,你玩的時候感知的東西,是深入靈魂的。任何時候都有巨大好處。


不管去到哪裡,只要是與你熟悉的周圍不同的環境,都會有意義。

讓你見識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學會互相尊重,學會理性分析。

在保證安全,經濟沒有負擔的前提下,有機會一定要出去看一看。


上學期剛從台灣輔仁大學交換回來,個人認為對你的人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你的眼界以及見識就會比別人寬很多。之前還沒去台灣交換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畢竟是個二流本科,教育教學好不到哪去,去了台灣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學習!什麼叫做生活!真後悔大學前三年沒好好學習,浪費光陰,現在大四狗才知道有學識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交換經歷:國立東華大學 免費

如果真是沖著學習東西去的,半個學期的時間在哪裡都一樣,交換的意義在於感受不一樣的生活,開闊自己的視野。

毫不誇張地說,我第一次看到墾丁的時候哭了…作為一個在內陸長大家長也不是很愛出去玩的孩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美的海。

相信我,交換和旅行的意義絕對是不一樣的。你走過的路,遇見的人,養成的氣質都會寫在臉上,這是你畢生的財富。

(不過3萬是真的很貴=。=)


2011年9月去的台灣,當時我大二,我們專業有一個學期會去台灣的交流學校和對岸少男少女們一同學習(沒有引號)。當初半數以上的同學都是因為有這個寶貴的交(wan)流(shua)機會才報得這個專業。

在去台灣之前,我和基友們在宿舍常常討論關於台灣的各種問題,會不會有漂亮的學姐學妹?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台灣人對大陸人會不會有偏見?各種。

事實證明,無腦對大陸不懷好意的人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大多數普通台灣民眾還是會認為大陸人在牆內過得水深火熱,主要是由於台媒熱衷於報道大陸的負面新聞,什麼強拆啊城管啊車禍啊...營造出一種大陸人不僅活在受限的言論自由下,還活在高壓的社會環境中。

台灣在潛移默化中給人溫暖,看不見垃圾桶的乾淨街道,手扶電梯上空出來的左邊,還有隨處可見的微笑。以前我覺得「人文關懷」是一個名詞,後來去了台灣,才發現這是一個形容詞。當我處在這樣一個毫不慌張,處處從容的環境中時,不僅幸福指數提高了,內心裡竟然還油然而生一股尊嚴感。於是我開始用心體會兩個社會制度之間在體驗上的差異,這樣的思考讓我覺得收穫很大。

我們在大陸時的宿舍裡面一共有5個山口山台服玩家,到了台灣以後不僅成功面基,還認識了新基友。年輕人就是這樣,有共同愛好就可以當朋友!之後的日子不斷體會到一件事就是:真誠是友誼的橋樑。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我們一起逛街拍照騎機車以及做各種不可描述的事情…

然後說說學習,這個真的看個人,有一心玩樂不顧學習的,也有一心學習不顧玩樂的,當然也有我這樣一邊學習兼顧玩樂的,此處應有掌聲。

再加上我們學校的圖書館依山而建,六樓的窗邊風景極美,可以俯瞰小桃園。沒課的時候,我常常一呆一整天,直接導致我的閱讀量大大提高。

最後說說消費。

我記得當時的學費是兩萬左右,在台灣吃住行一個月多則兩萬新台幣少則七八千,看你怎麼花吧。其實我比較喜歡到處玩到處拍照,經常和小夥伴去坐火車收集車站蓋章什麼的,所以花銷比較大,有一次為了去玩而省錢連吃三周泡麵。

說到泡麵,不得不贊台灣泡麵真的好好吃啊!特別是牛肉麵那是實打實的大塊啊!如果條件允許,建議樓主省錢也要去走一走!坐捷運的話,還是很方便的,而且台灣的火車票相當便宜!

最後與題主共勉:學海無涯 苦中作樂


同問:

本人也在糾結要不要去台灣當交換生,但是只有一個學期,四個多月,大概要花費4萬左右。(兩邊的學費和住宿費都要交 就是全部自費)

1.本人自學能力還不錯,成績中上。但是會計不太ok(雖然分數挺漂亮,但實際上一竅不通)

2.據說銘記大學(私立的)有挺多其他區域的交換生,我想要以此認識更多不同地區的朋友。

3.家境中等,這筆費用如果值得就ok,不值得就有點……

4.我們大三才開始學專業課,如果要去的話,大概是大三上學期,也就意味著,我落下了一個學期的專業課。

5.會計掛科率很高,我們班就掛了10多個。(一個班46人)

大家有去過銘記大學嗎?或者台灣當過交換生嗎?


分享一下我自己去台灣的經歷吧。沒那麼久,去了一個周,但是感觸頗多。


天黑以前

海角天涯,只有一顆初心銘記,盛放著關於另一個夏天的風好和甜蜜。荷香雨味,蟬鳴蛙噪,我在庸俗的市井中走過,帶去了雅緻的甘味飴情。

我不是詩人,不懂得如何使用殘存的姿態去收集良多的趣味;我不是政客,不善於把華麗的講稿鋪開,用虛情假意去欺世盜名。於是乎,我便以交流生的身份,按照預期的一切,走向海峽的彼岸,走去了自由尚存的少數地方。

相較於它的本名臺灣,我更加喜歡用古籍善本裡那個更加文雅的「員嶠」去稱呼它,因為臺灣這兩個字承載了太多太多已經不是我——或者那座島嶼——所能接受的言外之意,所以把它叫做員嶠,既古樸,還能夠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話中之話和話外之音。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乘上大巴車,揉開惺松睡眼,打點好背包和行李,我們向南行。

這次去員嶠的旅途甚是艱辛。由於沒有買到直飛機票,所以在來回的路程上,便以轉機的形式加以彌補。出程,是流亭-香港-桃園,回程則是桃園-香港-流亭。一路的顛簸,使得旅行變得不那麼直白,就像是詩經裡的比興手法。在見到員嶠岱輿之前,先把一座東方之珠(的一角)展現在眼前。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必贅述繁複的故事,我們從桃園機場開始。

飛機的第二次降落,已是晚上11點多,因此,我們見到的機場歡迎儀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熱烈,反而是冷冷清清。沒有老友相見的激情,沒有相擁相抱的寒暄,只有一根紅色的橫幅孤零零的懸掛在大廳中央。

但當我走出機場之後,對於剛才的那一切方才有了真正的理解。員嶠的天氣,聚集了超乎我想像的暑熱,自動門在我眼前打開的那一瞬間,我似乎忘卻了自己身在何處,只是想著眼前有一座大的桑拿房……

去年的交流活動中,我的那位學伴冠毅已經畢業,新的學伴名叫俊邑,高瘦且黑,有個外號叫做「panda(貓熊)」。再次踏上大巴車,一路開往新北市石碇區,去往那個迎接我的地方——華梵大學。

大侖攬勝

並不是只有意義可以被銘記,那些不怎麼重要、甚至不起眼的小事,就可以把人感動的稀裡嘩啦,比如每天在山上吃的早飯。

員嶠的飯食明顯是熱帶風味,對我這樣一個標準的「河洛人」來說,還真的有些接受不了。比如,正餐每道菜必加甜味,再比如生猛海鮮和火鍋的餐桌邂逅……夥伴們似乎早已預料到我們會對飯食有所不滿,便把每一頓早餐安排的極為可口,使得一天下來,好歹有些精力去維持那些冗長而繁密的課程。

華梵大學建在山巔,巍峨的大侖山像一朵蓮花寶座一樣,環繞在校園的四下,護持著這一方淨土。華梵是一所佛教學校,然而在清音梵唄之下,教書育人的時候又不忘記儒家根本,於是,穿過了大學之道和菩提大道,華梵的真身方才顯露出來。那可真是:大侖巍峨繁深秀,華梵千翠擁萬紅。

員嶠的雨,就好似每日定好了的鬧鐘,午後兩小時便開始淅瀝。嘩嘩啦啦的珠玉從陰沉的、死死壓在頭頂的大塊彤雲之中傾瀉而下,覆盆一般把大把大把的雨水毫不吝惜的潑灑到紡錘形狀的小島上,驅走了沉鬱的暑氣。一下子,大千世界一片清涼,賁爽毋意,菩提靜香……

對於山林,我有太多的感受,尤其是摻雜了雨的山林,最讓我感念萬千。

雨山之狀,真是美而神秘。

初夏的雨水,繼承了春雨的柔媚,也開始向磅礴和大氣過度了。一場雨過,天氣轉瞬間涼快了許多。天還仍是陰的。太陽自顧自的躲在厚厚的雲層裡梳妝,打扮不好絕不出頭露面。灰色調和著雨霽把世界定成了陰鬱的基調,使人走在這樣的環境中,略略的有些壓抑。

還有霧。霧氣彌漫在四周,到處都是。像一條巨大的白色紗巾圍繞在世界上,使得景色變得模糊而又水氣淋漓。

於是,雨初霽、霧氣和陰天這幾種美妙的元素湊在了一起,加上青山。這山是剛從冬天走出來沒多久的,滿山的蒼松翠柏沒有改變他們以往的樣子,在細霧中虛浮的挺立著。山間的松針鋪了一地,混交著些泥土和剛出芽的草兒,把氣氛調和得十分美妙。

於是,我便來了。

雨山安靜極了,正笑吟吟的張開懷抱迎接我呢。我匆匆的走在城鎮道路的盡頭,快步奔向那裡。

街邊的最後一個拐角,行人只有自己。一邊是高樓林立,另一邊只有瓦房參差不齊。一爿低矮的店鋪伏在潮濕且泛著些黴敗氣息的風中,默默地目送著一個過客來了又走了。

雙腳踏離柏油馬路的路基,我便離開了人間世界,來到了雨山之中。我閉上雙眼,仰起頭,深深地嘗一口爽冽的甘醴。真好!安靜的朦朧的一片世界,此刻獨獨屬於我自己,我可以盡情的享用這裡的一切所有,這些都是人間沒有的珍奇。

昏暗的天色將我的歡愉心情襯托得恰到好處。我有一般人所沒有的陰天情結,喜歡這不散的霾靄。而雨山正在這時飄出了淡淡的山靄,在翠碧的山松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扎眼。那一縷霧——不,是山靄——和諧的向遠方漠灰色的的天空飄去,愈走愈遠,漸漸不見了蹤跡。

在雨山裡,我是最有思想的靈長,我手中有久攥不松的筆。

在雨山裡,我一隻耳朵負責遮罩鬧市的喧囂,另一隻耳朵負責捕捉夾雜在一壑松濤中深匿著的天籟般生命的訊息。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入夜,大侖山的月色也是十分迷人。

下過了雨,天氣開始泛涼。我和夥伴們一同來到了阿育王柱廣場,等待我們的,是一場精緻的焰火晚會!

首先是「仙女棒」,像熒惑天降廣場上倏忽間就閃起了幾十根噴吐著的火舌。夾雜著歡笑、鼓掌聲和悄悄地驚呼,流星火雨,笑語歡歌不停。

然後是「沖天炮」。威力稍大些,插在地上,點燃後便直沖天際。

最後燃放的是「花炮」。集束的火光上天后,在漆黑的夜色裡劃出了最優美的弧線,散華……

此時此刻,我們二十幾雙眼睛,齊刷刷的盯著泛滿焰火的大侖山之夜,銘記著這歡樂的場面,努力讓它保存在心田裡,期許我們,得以在多年以後散碎的時光裡,能夠從雜亂的記憶中重新檢索時,可以獲取這份相聚的溫情!

入夜的臺北,則是另一番景象。

燈火通明,是我對臺北之夜的最初印象。臺北是亮的,亮的讓一顆期盼安靜的心根本無處躲藏。國際化大都市,隨處可見的是外國人和外國貨,時不時還會有幾個不認識的明星出現在街頭,搞一個措手不及的偶遇。然而,在明星和外國貨方面,我不如其他的同學一般敏感,所以登高望遠的臺北101大廈似乎更加適合我來安靜的小憩片刻。

臺北101是一個工業文明挑戰天際的傳奇。

這座大廈有著一種「拔節」質感的外觀,以及超乎想像的高度。有人說樓形取材於中華文化中的竹子節節高神韻,有人說取自佛教中「浮屠」教義,這不可考,可考的是在88至92層間有世界一流風阻尼器鋼球。不禁想到,這融合了東西文明的高崛大樓不正像員嶠文章的主題嗎?在文章的結尾,它不由分說點醒了主題,帶給我沉醉卻也帶著些許遺憾。匆忙七日,好多預想中要去走的、要去讀的、要去看的,卻只能夠登樓一望,不過也好,留一些念想,如同開放式結尾,讓我在海峽彼岸懸想祖國寶島的未來。

當然,沒有盡善盡美的文章,員嶠文化於大陸的悠久綿長相比,在氣度與韌度上都令人擔憂。很多島民們於文化上的傲慢與偏見,對大陸文化的漠視和誤讀,都使得其傳統文化囿於保守,包容吸納再生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悠久歷史的支撐,致使其韌性不足,使其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時,顯得力不從心。這一點在年輕一代身上尤為明顯,員嶠的年輕人很少願意和父母同住,親情日漸淡薄,很少會中華烹飪,一般都是叫便當(速食);員嶠的離婚率很高,家庭有時竟成了束縛的代名詞。

在歡迎晚宴上,我詢問鄰座的學伴panda,「你對中華文化怎麼看?」

他先是楞了一下,估計沒理解我的問題,我不得不讓問題具體一些:「就是那些先賢比如炎黃傳說、孔子故事,你們年輕人感興趣嗎?」

他想了一下,「還好啦,感覺像看電影啦,李安的功夫武打雖然精彩,可我還是喜歡好萊塢大片哦……」

舊時光

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被安排到了位於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和位於淡水的老街。這裡是員嶠與大陸彼此血脈相連的、像臍帶一樣的痕跡。

我在臺北故宮的豐富館藏中沉醉,期望可以飽覽一切古董珍玩。於是,我幾乎是「綁架」了導遊,讓她帶我去看了毛公鼎、散氏盤、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圖和肉形石。

身處員嶠,可以明顯感覺到,這裡就像是海峽西岸在東至海外的一個縮影。大陸有清華,員嶠也有;大陸有故宮,員嶠也有;大陸有孔廟,員嶠也有……走過臺北的孔廟,體味閩派建築的重簷迭嶂之下,象徵意味濃厚的儒學中庸教化;走過臺北故宮,感受的則是那些千年皇家珍玩,寄身於現代文明屋簷下的別樣風采。

下午,來到了淡水老街。

淡水,位於員嶠最北部,曾經是個硝煙彌漫、軍事警備森嚴的地方。那裡,找不到一雙黑眼睛,找不到一身黃皮膚;更找不到一棵油綠枝芽的樹,辨不出它們的生死。

我走進老街,眼簾中看到的全是商品的琳琅滿目。老街好像在出售夢,美得驚心動魄。

撥開曾經令人窒息的黑雲,正午的太陽直照得人張不開眼。這裡365天都是晴天。太陽像打在一張沒有後臺的舞臺,與淡水河相連的大海像碎了一地的玻璃一閃一閃,誰可以提醒我記得去按下快門把拇指大的船照下?

連大海也屬於這條街。

街上的磚還是舊的。可它美就美在它的舊。紅牆白瓦,是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留下的,如今是戀人們最喜歡留影的地方。白紗在紅牆的襯托下更加白了,是那麼純潔、高雅。它也屬於這條街。

這條街的美來之不易,因為它是從歷史裡走來的。淡水人牢記歷史,但心中從未有仇恨。正是如此,淡水才能美得讓人想一去再去然後又去。

淡水老街的景是有靈魂的,是活的。

彼岸的原風景

或許是因為生在大陸的緣故,我生來就不知道何為自由。

淺淺的一道海峽,把兩岸的幾乎一切血緣、文化以及所有,全都隔絕殆盡了。然而,我卻幾乎是以一種敬畏,或者說是"懼怕"的神態,誠惶誠恐地去面對,這個陌生而由熟悉的彼岸,用近乎狂喜的神情去體察,去觸摸它,直到自己全身心的融化……

員嶠的夥伴阿徹坦言:「你是中國人,而我是臺灣人。」

「可是,你難道不認為這是『中華民國在臺灣』嗎?」我當著panda的面十分不勇敢的問道。

「阿綱,你要明白一個事實……」阿徹同我講:「除了同根同種的血緣和悠久傳承的儒家,還有什麼能夠證明我們是一個國家呢?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語言文字?」

於是,我釋然了。我也不必再浪費口舌的去和一群生在解嚴後而長在台獨中的青年們去爭辯什麼,因為這種我們噤聲不語、甚至有些一廂情願的「謊話」,在彼岸早已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共識。

在員嶠,我看到的不只是滿街的「繁體中文(臺灣)」,不只是令人在110華氏度下依然深感舒爽的「全民冷氣」,不只是把政治新聞當做明星娛樂來補充花邊的《聯合報》。我還看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彼岸原風景。

在員嶠,一切的狀態是:不過分。

這裡的生活不過分,只是平淡而樸實的發展,不會被強調為某種模式,比如「革命化」或者「脫亞入歐」的極端;這裡的建築不過分,只是散漫而自然的搭造著,不會被統一為某種風格,比如「筒子樓」或者「地中海風情」的極端;這裡的社會不過分,只是原生態、不經雕琢的向陽生長著,不會被政策改變為某一種樣子,比如「和諧社會」或「法比天大」……員嶠也和大陸一樣經歷過長期的威權統治,可是在我的眼中,這種統治所留下的遺跡卻早已在不過分的員嶠裡,化為過眼煙塵,幾乎無所保留。

員嶠的孩子,從小就被告知「你可以做什麼」。外界給予個體生命的,只是公平的機會和普世的公共服務,從沒有任何力量(不論來自個人、組織或者其他)能夠深入到個體的自我中,也就是說,人人生而平等。

大陸的孩子,從小就被告知「你應該做什麼」。外界給予個體生命的,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安排」,每一個個體,從一降生開始,就在計畫之內、體制之中,不論是教育、工作還是養老。個體所做的一切,只要拿到了公眾場合下,就必須失去自由意志而服從安排,應該這樣說、應該那樣做,只要服從便可以大家相安無事,否則就會被從安排中抹去,個體也就無所謂是否存在了。

與之相應的,員嶠的競爭是激烈而有序的,大陸則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員嶠的競爭,任何個體都能夠參與,而所有的對比都被擺上了明面,交給評審者裁決。大陸的競爭,一切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於是在看似守序且和氣的表面之下,各種門路、關係和其他種種手段便紛紛派上了用場。

在員嶠,連空氣都是熱烈而充滿輕鬆之意的,真想在此長住以寬慰我心。

自由萬歲!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然而,時光的散漫並不會因為友情的濃厚而改變,分別的時刻最終還是要到來!

我和員嶠一同經歷的日子,也許,只有七天。

這七天,是讀書的七天。我從海峽彼岸而來,來到東至外海,經歷一場似曾相識的文化洗禮。我學習了媒體戰場上的考慮與打探;學習了生命與書寫生命的傳奇;學習了魏晉時代古雅的美學深意,以及名士風氣的清玄;學習讀寫相生的自由書寫與傾訴;學習了傳世奇書《紅樓夢》的解讀、傳統倫理道德的保育,以及新詩和小說的閱讀與鑒賞。從精彩思想和諄諄教誨的碰撞中,知識的甘霖思潤心田。

這七天,也是行走的七天。在書山學海中遨遊,是一段苦修的路程。北宋學者劉彝有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讀書中求取新知,在遊學中弄懂書本中的道理;在行走中取得天然的恬靜,心中定會綻放許多純美的花朵。我在文字濃郁的芬芳中遵循一次理解;在寂靜安謐的水源地裡找求一迴文藝,在學術講座中體味教諭和訓導。無論聽了多少、走了多遠,我都是泛舟學海的遊子,走在無疆的旅途之上,從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汲取滋養一方文脈的養分……

在七天的讀書和行走之後,時空倒轉,又回到了一切開始的地方——桃園國際機場。我們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方才盼來短暫的相聚,經歷了無間的親密卻又面臨分別。今天,這裡沒有十裡長亭,沒有陽關折柳,只有十幾雙充滿不舍之情的眼睛互相望著對方,讓這離別不顯得多麼冷清。

我和員嶠相遇的緣分到此為止,離別的降臨總會把時光雕刻的透明。踏上舷梯踏板,夜燈熄滅讓我不得不閉上雙眼,我願當明天醒來時,能夠見到永夜般黑暗之外,有太陽的明天。

明天

「雨水稀薄以後,彩虹托著太陽。」

如果說,來到員嶠是一場夢,那麼,我寧可在夢中長眠,不願清醒!

我們走過彼此的地方,腳步永遠不遠。在一灣淺淺海峽的兩岸,什麼都未能倖免。


目前在國立清華大學交換,隨便逛逛知乎,看到這個話題。想來分享一下吧。來台兩個月不到。

學習上的話,因為我交換的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前身是新竹教育大學。清大那邊真的資源超棒,圖書館非常好,學校內活動很多,清大以及隔壁交大還有其他幾所學校的校際聯盟提供很多的學習資源。比如選修課,清大本部1800左右的選修課,同時可以跨校選交大1800左右的選修課,此外像我這樣在南大校區的,也屬於跨校選課。課程資源很豐富。從南大到校本部也非常方便,每天都有免費校車。專業資源的話,以我們專業舉例。我是特殊教育專業,台灣這邊的老師會提供很多資源,比如量表,在大陸不會上課每個人都發一份量表的。台灣這邊上課會這樣,每人發一套。而且老師很喜歡帶同學們出去參訪,很多課程,老師都會專門安排幾個周用來校外參訪,並且會提前準備好前期工作。也會經常邀請外校專業人員來演講。校本部也會經常有學術活動。老師上課的氛圍也不一樣,我在大陸的時候就是老師現在講台上,我們在下面抄來抄去地記筆記。在這邊,教室沒有講台的,所以老師上課的氛圍更加輕鬆,有點偏向於西方。學生自主性很強,老師在準備做什麼調整前都會聽同學們的意見,再做考量。

學費的問題,我們專業學費一萬二人民幣。我室友有音樂系交換跟我們也差不多,不過要交專業課的課時費。清大這邊好像是統一價的。住宿加學費總共一萬五是夠的。至於生活費就看個人的開銷怎麼樣了。我9月份到的時候,大概花了2500左右,十月到現在花的就很少了。

其實出來交換,值還是不值,看個人的理解,我是覺得挺值的,因為台灣這邊特教發展時間比較長,能學到東西,而且就算學不到什麼專業知識,出門一趟,過程中包括台灣的風土人情,都算是一種學習。

我當時決定交換,是因為世界這麼大,我想出去看看。


去台灣國立高雄大學交換半年(以為國立大學很多人會知道,好吧,高大還是太年輕),幾乎把台灣游完了,去了墾丁的音樂節,看了徐佳瑩的演唱會,和另一個交換生談了一場三個月的戀愛,認識了來自全國全球的朋友們,在綠島看了螢火蟲,潛了水,在野柳跳了傘,在花蓮和陌生人聊天到凌晨,

這些經歷是我在大陸大學沒有的,(我的學校不好,是二本大學,去交換的大多學校比我好),學習了很多設計類的課程,雖然我的專業是化學,學到了很多,也拓展了思維,高雄的人大多很熱情,有禮貌。喜歡在台灣一個人出去玩,然後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文化,拍了一卷膠片。可能因為第一次離家這麼遠,(實際上是我的大學離我家也才40分鐘車程),台灣的半年更像是我正真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

半年的時間像是一場夢,如果你要問我值不值得,當然值得,我很喜歡那裡,每天的夕陽都是讓我驚喜的模樣,希望你也會喜歡(成都姑娘去海邊去的少,去台灣半年幾乎每周都去海邊,四川去的帥哥美女記得多帶火鍋料和零食,你會征服所有人)發幾張照片吧


自己覺得- - 其實意義不大來這兒出去過一次 一個周末花費了將近兩千人民幣以後就決心不想出門了

然後在寢室窩著胖了20斤 ……幾乎沒怎麼出門但是消費依舊高 自己本來的學校安排的課程耽誤了不少……回去以後要加倍奉還 感覺一開始想像的很多東西都只能停留在想像 其實作為一個交換生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的融入到一個班級裡邊去,沒有辦法真正的去體驗生活之類的

但是來這兒以後心態變了 很多事情都是一個人去完成 要自己去做了以後發現其實真的眼界不一樣了 看你怎麼覺得吧 總之還是覺得父母的錢花著有點難受 並沒有學到太多該學的 生活也大多和內地一致 生活水平不如內地


作為一個台灣情節很重的人,因為家人阻撓沒能去台灣交換學習是我大學本科期間最遺憾的事情沒有之一。


【大學生活中的那些事 大學出去交換值不值?讓糾結的你不再猶豫!】https://ra.mbd.baidu.com/o750mf9

我也在交換,這個可能會有幫助~


推薦閱讀:

在廊坊師範學院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很多台灣政治大學的學生偏統而很多台灣大學的學生偏獨?
美國名校,如哈佛一類,可否選擇雙修?
大學畢業,即將各奔東西,你有什麼想說的?
在普通學校當學霸是怎樣的體驗?

TAG:台灣 | 大學 | 台灣文化 | 台灣交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