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大陸兩地電影工業中對新導演(或新電影人)的扶持力度如何?怎樣做得更好?
01-06
謝邀
簡而言之:
導演們代代更替屬於自然現象,如果說扶植,看你怎麼理解了。
1,科班出身靠師承,大陸如此,香港亦如此。2,自立門戶靠天使,大陸目前新導演很多,成名前被選中了便是機遇。3,先成名後導演,趙薇啊,馮德倫啊,都玩這個呢。4,有些人自己門路很廣,這樣就容易很多。
總結,進入導演這個行業的人,要麼有錢要麼有關係要麼在執導片子之前就已經開始尋找門路了,導演系的在校生在學校期間如果稍有成就也會被關注,新一代導演在出師前,佼佼者已經小有名氣。所以,空有才華而沒有機遇的導演還是比較少的,而且,無論在哪的電影市場的能動性都是很強的,無論是投資方還是導演本人,都是在積極促成合作關係——個人覺得無需扶植,市場的需求就是最佳的強心劑,有市場,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導演產生,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產生,產業鏈的完備和壯大就是對每個從業者最好的扶植。
題外話:
真正應該扶植的不是新導演,而是中小電影,雖然新導演和中小電影關係密不可分。中小電影由於市場較小,很多時候都沒有機會上院線,有些僅僅上了一天就下線了,投資方看不到收入,也不願承擔風險,電影完成製作後,也不過在業內得幾個不疼不癢的獎(片子小眾,品質欠佳也是目前很多國內中小電影的自身問題)。無論是從投資,到宣傳,再到市場回報,中小電影生存空間很小。我們看到的是爛到不能再爛貴到不能再貴,劇情無聊演技拙劣,動不動就做成3D的那些大電影長期霸佔院線,一個月去4次電影院,卻沒一部值得看的電影,有些許無奈。此處省略美好願景數十字。扶持力度與電影市場的大環境有關,現在看來大陸這邊的電影市場火的一發不可收拾,已經不需要考慮扶持不扶持的問題了。在這個網路的時代和科技尤其是製作成本已經平民化屌絲化的時代,黃秋生說的那句話更加精準地得以應驗:這個世界並沒有懷才不遇,不遇證明你還並未夠有才。我個人感覺扶持的多寡對新人並不重要了已經,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足夠的實力讓人注意到你並希望扶你一把!可能跑題了,不好意思!但無可否認,香港的市場正在萎縮,但香港電影人的身份總讓大陸的投資者或扶持機構感覺鍍金了一把,如果香港新的一代電影人不加把勁強大自己讓自己在大陸這個龐大的武林中浮出水面,扶與不扶,都終歸一倒!
推薦閱讀:
※戰狼2會對今後的國產電影產生哪些影響?
※有什麼適合獨自一人觀看的電影?
※怎麼評價李治廷?
※如何看待中國明星收入偏高的現象?
※《戰狼2》之後,張翰的地位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