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員小生荒現象是怎麼造成的?

都成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吳彥祖...排列組合了。放眼望去全是熟臉。


就著 @莫洋洋 的話往下說:

所謂香港電影小生荒現象,最根本的原因無他:香港電影工業整體衰落造成的必然結果。

首先,香港電影工業和內地電影工業在影人培養上是有鮮明區別的。內地有北影、中戲、上戲等培養專業人才的院校,且不說它們的專業培養機制真能對演員的演技產生多深遠影響(不是否認相關課程的功用,而是演員真心是「老天爺賞飯吃」的活兒,演技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起來的),起碼它給這些未來的影人提供了一個快捷的渠道進入平台。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演藝圈關係人脈尤為重要。一個沒有任何作品和觀眾基礎的人,你如何能在那麼多張面孔中脫穎而出,成功軋上一部戲?除外形和表演過得去外,你得有這個幸運的機會。而進入專業院校,你的機會比普通人就多了數倍。

比如:劇組會來表演系挑選在讀的學生演戲;如果你確實能力不錯會來事,你的老師會幫你介紹人;如果你確實會來事人緣好,已經成名的師兄師姐/同學會帶你進組見人(例:當年陳坤帶黃曉明跑組介紹他拍廣告)。

但香港欠缺類似的專業成熟院校(關於香港演藝學院的補充見末尾),香港工業培養影人的機制基本很簡單:公開招考,影人進入訓練班學習,大量流水線作業培養新人。比如被稱為「香港優秀演員搖籃」的無線藝員訓練班,為期一年,分為兩部分,前半年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後半年則是實習與考試,考試合格者有條件優先成為「無線」電視簽約藝員( 其間也曾舉辦過進修班,廖啟智就出自其間)。而從這裡走出的學員,很多成了日後香港電影中閃耀的名字,如周潤發、周星馳和梁朝偉等。這樣的培養機制對訓練班或者說它背後倚靠的「無線」依賴性太強,一榮皆榮,一損皆損。想當年無線輝煌時刻,多少如今的紅人是通過其電視節目及電視劇慢慢培養起來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射鵰英雄傳》,你們數數裡面那些龍套有多少張熟臉:周星馳、劉青雲、吳鎮宇……嘖嘖。

說到底,香港影人(包括導演編劇攝影等)大多數走的是傳統的片場制路數。單說影人的話,從無線等電視劇平台開始,再到電影圈,從跑龍套到慢慢擔正,其間要經歷大量磨練,極少有幸運兒是一步登天。即便後來有了英皇這樣專業培養旗下藝人的公司,像謝霆鋒這樣的力捧男藝人都是先在歌壇打響名氣之後才主演為他量身定做的電影的。

而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八、九十年代),港片年產量不俗,類型與風格多樣化,無疑是演員們最好的練兵場。你看劉德華,從一開始端著架子演戲(後來有個戲謔的說法就叫劉德華式行路方式),到後來被杜琪峰慢慢磨掉舊花架子,經歷了多長的過程。你再看劉青雲這個超級實力派演員,他拍過多少風格迥異的作品呀,甚至連古裝片都勇於嘗試。拍戲拍得多了,不光演技慢慢帶上來了,而且觀眾認識你了,慢慢就成為了賣埠的保證,有票房號召力這點對演員來說,簡直太重要了。古天樂、吳彥祖、謝霆鋒、余文樂他們,是有幸趕上了好時代的末班車。

而現在,香港本土電影年產量還不到50部,除去合拍片、三級片所剩寥寥無幾。你叫新人上哪兒去練手上哪兒去混臉熟?投資人也不是傻子,稍微大製作點的影片,誰敢去找沒有群眾基礎的新人擔正?擔正的也有,但大多數都是低成本小片,幾乎沒有在內地公映的可能,比如樓上 @Kevin Lin 列舉出的黃宗澤、林峰、陳偉霆、謝天華等人。香港本土市場能有多少人?哪怕你叫這些更愛花錢看西片的香港觀眾每人都買飛支持他們的電影,總票房加起來在內地這麼大基數的市場面前,都是「毛毛雨」。

北上搵金幾乎是香港導演們必走的一條路,但內地審查制度和審美口味的不同,第一先天註定某些片子拍不了或拍不好,比如鬼怪題材,比如嬉笑怒罵百無禁忌的港產喜劇(我說的可不是《春嬌與志明》這種變味的喜劇片哦)。業內公認香港導演的擅場,主要還是集中在警匪片、槍戰片、江湖片或者武俠片題材上,而這幾個類型投資都註定不會太小,找沒名氣的藝人?即便忽悠到投資分分鐘也可能仆街呢。所以你看近幾年在內地能公映的大熱的港片且口碑不差的,《竊聽風雲》系列、《寒戰》、《毒戰》、《掃毒》、《激戰》,基本都是熟口熟面的那些人:劉青雲、古天樂、張家輝、梁家輝、吳彥祖,好用(專業又不挑剔,劉青雲甚至是《大魔術師》之後才有了專人助理,擱內地這些一線甚至二線咖這裡,根本就不可想像)又不貴(內地小生現在價位躥得可不要太迅猛哦),誰使誰知道。

PS:

其實相比香港演員小生荒現象,更嚴重的是香港女藝人的嚴重斷層。仔細想想,近年來賣座的這些合拍大片里,搭檔的女藝人有幾個是香港面孔?周迅、章子怡、高圓圓、湯唯、張靜初、趙薇這些內地女藝人幾乎都是標配了。這個和CEPA規定合拍片的要求息息相關:港方主創人員所佔比例不受限制,但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對故事發生地無限制,但故事情節或主要人物應與內地有關。翻來覆去那幾個香港男藝人佔去了三分之二的警匪片、槍戰片、武俠片演員總數名額,那剩下的一枝花可不就得湊內地女藝人了嗎?當然要是覺得自己特牛逼特有底氣也可以完全走純港片路線,但那樣無論是上線還是排片的待遇與合拍片可就相差太多了。

哎,一想到曾經百花爭艷的張曼玉呀林青霞袁詠儀呀鍾楚紅呀邱淑貞呀就唏噓,扳指算算現在香港影壇還活躍的女藝人:劉嘉玲(都快50了,淚目……)、舒淇(人還是台灣來的)、楊千嬅和內地血統的Angelababy(還未構成有效的票房號召力),能不感傷嗎?

張柏芝復出以後自毀前程的一系列舉措,可真是讓人痛心疾首呀!(以前超級喜歡她、看好她的呢)

再PS:

經 @Ted Chiang 和@leslycheung 提醒,發現忘記了香港演藝學院。

謝君豪、黃秋生(半鍍金性質)、呂頌賢、王祖藍都是這學院畢業的。

捂臉表示,黃爹不要噴我。遁走。


是啊……為什麼呢,哈哈,是有代溝了吧,人家香港年輕人現在喜歡的是矮仔王祖藍……哈哈好賤

其實像黃宗澤、林峰、陳偉霆、謝天華這些演員在香港本土人氣也挺旺的,就是還不夠范兒,發展有點局限。

還有餘文樂、張家輝、鄭伊健啊,杜汶澤最近兩年也拍了不少電影噢他應該不算小生了。。——還是不應該提這個人?

我覺得具體原因其實挺難說的,香港人一來老得慢是吧,看看郭富城,年輕人機會本來就不多,大環境不夠昌盛也有關係;二來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沒那麼刻苦勤奮,喜歡走捷徑,所以演藝班出來的演員可能能力也不如前輩吧。


作為廣東人,基本上是順著香港電影的影響下成長。能夠數得出的演員,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梁家輝曾志偉任達華成龍洪金寶李連杰....基本上都是20世紀70-9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活躍的那一批。無論是普通話配音版還是粵語原版,估計那時候香港電影可是流行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那個時代,影響力之深滲透力之強,估計可以用百花盛開來形容。

而樓主提到的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吳彥祖,算是趕上了那個黃金時代,在眾多巨星雲集的影片中,出演著或重或輕的角色,也是有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那麼年輕一輩呢?謝霆鋒余文樂黃宗澤林峰陳偉霆這一批新生代,隨著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結束,在香港本地還算是有知名度,可是放眼亞太乃至世界,能夠認識的有多少?

特別在香港開放合拍片之後,內地投資者以演員影響力作為考量,能夠順口報出來的演員名單,依然是那一批黃金時代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投資的眼光需要票房的保障,於是乎,黃金時代的那一批作為主角,適當的讓年輕一輩參演增加曝光率,這已經成為一個不成文的規則。

其實香港電影圈也在不斷培養新人,推出新人,所以要說出現了小生荒還真的不算是。如果留意近幾年的香港電影,新人小生還是多元化的。

可惜的是,上面所說,投資的眼光需要票房的保障。敢問除了獨立製片人,哪個電影公司希望自己拍的電影沒有票房,特別面對內地普普通通一部電影就可以幾個億的時代,能夠突圍而出獲得高票房,獲得群眾的追捧和富有影響力,演員沒有話題沒有號召力,一切都是白談。於是,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導演拿著劇本尋找投資者,投資者把劇本放在一邊,抬頭問導演:」你覺得,按照主角的性格特徵,吳彥祖還是古天樂比較適合?「

純粹個人觀點。


可嘆艷照門將香港新生代最有希望的影帝接班人和影后接班人直接掃地出局,最終弄得個如此青黃不接的下場


陳偉霆在訪談中說,因為香港經濟不行,新人很難得到機會,偶然得到一個,都會縮手縮腳,創造性差,而藝術是需要創造的,所以新人出不了頭。

身為80後小生之一,他倒是看得透徹。


香港影視圈的嚴重斷層,和當年yzm有著很大關係。

就電影男演員這塊來講,當年被看好的新人大概就是陳冠希、謝霆鋒、余文樂了吧。

這三個人中,當年一致被認為最有潛力,演技在同齡人中拔尖的當屬陳冠希,外形好氣質佳,小天王的勢頭很盛,甚至有人斷言說他將會是四大天王接班人,可惜後來??唉,答主現在每每看到他以前的電影都會心酸,真的太可惜了。

然後講謝霆鋒,小謝其實作為歌手已經積累了非常客觀的人氣,1998-2082年甚至被稱為謝霆鋒時代,後來退出歌壇專攻電影。說實話小謝早年偶像包袱有點重,演戲離不開耍帥倆字,特別是古裝耍帥太過刻意,幸好有顏值撐著。現在小謝從當年的不羈少年變成了成熟穩重的男人,演技也在日益打磨,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是對他進步的一種肯定,希望他穩打穩紮,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最後余文樂,個人感覺他有些電影一直在模仿陳冠希的套路,什麼歪嘴笑啊刻意耍帥的警察啊,無一不是陳冠希玩剩下的。問題在於有陳冠希珠玉在前,和他一對比,就顯得他的模仿很蹩腳。說實話阿樂也算帥,但遇上同類型的陳冠希這種幾十年都難得一見的長相真的非常吃虧。而且阿樂演技真的尷尬,眼神裡面沒戲,作為對比小陳眼神里那滿滿的都是戲啊。

所以當年他被陳謝壓一頭不是沒有道理。後來小陳出事,余文樂絕對是最大的得利者,那時候幾乎所有原本會用到小陳的資源都給了他,可惜阿樂演技一直是硬傷,到現在也沒混出什麼名堂。

女演員來講,阿Sa、阿嬌、張柏芝。不黑不吹,三人之中只有張柏芝演技容貌是雙全,可惜復出後自己名聲砸得稀爛。阿Sa和阿嬌長得美,但就她們早年的電影還真看不出有演技,不過作為偶像組合還是很成功的。阿嬌算是徹底栽了,想要徹底翻身應該很難。阿Sa前幾年角色演來演去都是一個模子,這幾年挑的角色還挺有挑戰性的,希望能有發展吧。

關於電視劇那塊,男演員林峰吳卓羲陳鍵鋒馬國明應該算一輩兒,現在前三者重心好像都在內地,接的大多是些自砸招牌的爛劇。黃宗澤有潛力,不接爛劇的話期待他能拿個視帝。

女演員以前的佘詩曼楊怡這輩兒好像沒什麼動靜了,到胡杏兒這裡TVB電視劇的黃金時代算是過去了,陳法拉胡定欣都還是青黃不接,其他人臉熟都沒有。

以前特別愛看香港的律政劇警匪劇,《律政新人王》《談情說案》《怒火街頭》《潛行狙擊》之類的,還有什麼卧底啊O記啊。但自從《使徒行者》出來之後,答主就再沒看過港劇了。在答主眼裡,《使徒行者》是港劇的極大退步,甚至可以說是港劇之恥。要不是為了林峰,答主早就棄劇了。


黃宗澤就很不錯 愛死co哥


我覺得主要是以TVB為代表的港劇對內地的影響(我指非粵語地區,我不了解粵語地區的情況)減小了,其實我偶爾看看TVB的也知道黃宗澤、林峰什麼的,問題是現在年輕人可選擇的多了,上網看看日劇美劇什麼的,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受眾,我媽那一輩的更願意從電視上看電視劇,現在電視上能看到的港劇只有一些老的金庸劇,接地氣的新劇幾乎沒有(我不知道廣東地區如何)。另一方面這兩年TVB也留不住人才,無論編劇還是演員。

為什麼不扯電影,因為新人小生一上來不可能演電影,現在很多香港電影是針對大陸觀眾的,那麼導演必然會選大陸觀眾耳熟能詳的更有票房號召力的老明星嘍。


香港的繁榮,經濟繁榮,影視繁榮,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問這個問題的樓主,難道認為這是正常的嗎?一個人口僅佔中國兩百分之一的地方,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幾乎是霸屏全國的觀眾,那是歷史的偶然,註定是短暫的。

影視產業的機制,往往是影視公司既是投資人,亦是經紀公司,旗下圈養了一眾藝人,在拍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影視公司肯定會優先用自己培養的藝人,別問為什麼,便宜啊,同時增加自己藝人的曝光或者推上位,又可以幫自己的公司賺錢,別問為什麼,抽成啊。因為這樣的產業機制,其實中國現在已經有無數個小TVB,一家影視公司,養一票人,投資拍戲主要用自己的這一票人,想想山影,想想唐人,想想歡瑞...

所以不得已的時候,才會用其他公司的人,才會用香港人,不得已的原因,就是你夠大牌,誰會傻到去幫別的公司,去幫香港的公司培養香港的新人?當然你也可以說,香港的藝人簽內地的經紀公司啊,但是這樣的話,還叫香港藝人嗎?就像香港有一大票出生在內地但是在香港拍戲的,但是我們都統稱為香港藝人... 像陳偉霆這種幾乎已經不可能再回香港的小圈子了,二十年後在內地拍了幾十部電視劇,幾十部電影,還能叫香港藝人嗎?

終究,以後就算有知名的出生在香港的演員,但不會再有知名的香港藝人了!

究其原因,歸根到底是香港人太少,但是香港人又不是超人...以後的香港,雖然還是有制度上的一些優勢,但是隨著老一輩的凋零,估計知名的演員的數量連一個深圳都會比不過,且行且看,我們當然是樂見其成,除了是有自虐心態的人。


80年代是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三十年了還是他們,跟他們一輩子了。換人怎麼可能


小生荒嗎?只是電影方面吧。而且進入內地的電影本來就少,看到的大片往往用的還是最有影響力的人。

香港電視劇還不錯呀。周柏豪,陳展鵬,黃宗澤,羅仲謙,林峰都很帥的,只是還需要更多的沉澱才會有范。


香港電影的全盛時代已經過去了,題主說的這些人也慢慢步入年邁,香港電影青黃不接。

一方面是大陸電影興起的打壓,這些年大陸什麼都不缺,資本演員導演什麼都有;

另一方面是香港本地機會缺乏,打個比方以前「無線五虎」就是從TVB的訓練班出來的,從跑龍套開始,多多少少都有資源,其中出彩的劉德華 梁朝偉 都是一步步鍛煉起來的。

現在來說中流砥柱就有謝霆鋒,余文樂,吳彥祖(年齡不算太大但也不能跟前面的比),陳冠希如果是沒出事也位列其中。可惜的是這些人如今都不太「爭氣」,想當初小謝為了擺脫偶像派幾經磨礪一舉拿了影帝,現在卻跑去煮飯了………余文樂也一直處於作品質量不過硬的狀態…感覺上比較隨性,吳彥祖則是做了爸爸,國內的作品只有像竊聽風雲這樣的,又在美國拍了電視劇,感覺三人都沒什麼打拚的勁頭了。

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導演和編劇,近幾年還是只有杜琪峰 徐克 爾冬陞 吳宇森 王家衛(參考《擺渡人》),等於說在吃老本,王晶也將自己曾經的喜劇天賦用在了拍爛片上。讓人值得安慰的是近期拍過《湄公河行動》的林超賢,ps:因為小謝的原因看過《證人》《線人》《逆戰》

打個比方吧,小謝這幾年就在扶持新導演,《救火英雄》郭子健,《驚天破》吳品儒,效果都不算顯著,而且驚天破口碑撲街,其實現在香港有好牌,卻讓許多編劇導演打爛了。

不希望港片在下一代完全沒落,我們只有跟他們談起《賭神》《英雄本色》

《古惑仔》《東邪西毒》才能拼湊起那個燦爛的港片盛世

下面是彩蛋


稍微成點氣候的都北上掘金了,剩下那些不是演技渣就是新出道的,擔不了主角。


我看這個就挺有潛力。尤其是聲音聽起來像土匪,一看就像是流氓。


1.香港現在電影不景氣其實是主要一方面,我們電影學院的院長說曾經香港每年500部電影,現在緊緊張張才會有50部,電影中心的轉移影響了香港本土的娛樂事業。而且tvb和atv兩家本土電視台也不再有以往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持,培養新生代演員也有因素。

2.合拍片一直堅持的是香港出男星大陸出女星的套路(可以參考一下李冰冰和范冰冰在前幾年拍的合拍片),所以一定要有香港的大牌男明星做主演,這樣子直接沒有為新演員留下空間。

3.香港本身自有的社會風氣是另一方面,香港本土有很多大陸不了解的文化明星,比如黃子華、粵劇明星等等。這裡給我這樣一種感覺:即使脫離大陸市場,香港的傳媒也能生存,所以許多香港的男星就走向了小眾路線,比如李燦森、林子善、周柏豪。這些在香港的知名藝人,在大陸可能沒什麼人知道。

個人認為根本還是港片質量的下降和港片地位下降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之一。


其實只是我們看到得少而已,我相信在香港本土的人肯定會看到好多新面孔


杜琪峰說:古天樂是香港最後一個小生。

大概,可以理解為,古天樂就是香港最後一個可以稱得上明星的藝人了。

今年好像媒體關於古天樂的報道多了,也有很多做自媒體的來挖掘古天樂的事迹,順便也分析了香江青黃不接的原因。

大概從四大天王壟斷歌壇開始,香江娛樂圈就開始青黃不接了吧,畢竟那麼轟轟烈烈的造星運動,消耗了香江太多的資源。

再加上香江本土市場太小了,演藝圈的人,尤其是幕後工作者紛紛北上,前幾天看了一個關於橫店等影城片場的紀錄片,裡面很多武指,燈光,攝影什麼的還有很多港台來的。

古天樂、謝霆鋒這一代人也開始回饋香江電影界了,不過好像大都是賠錢的,大部分新人編導多少有些不爭氣。


早前香港很多明星,特別是男星都從TVB藝人訓練班出來。在無線拍電視學習多磨幾年,而現在:一是無線易主也不行了,二是現在出來都沒有好好磨練過演技,除了演員又要說到目前香港電影,電視市場的大環境。包括導演,編劇在內青黃不接的情況。


推薦閱讀:

有多少人喜歡《英雄本色》里的張國榮?
香港的繁榮是否歸功於英國殖民地?
王祖賢——編年史,關於她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裡?
你心中的張國榮是怎樣的?
張家輝在香港電影的地位?

TAG:影視 | 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