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綺貞的新專輯《時間的歌》?
如題 個人覺得還不錯
對陳綺貞的態度一向是「我喜歡但是不想推薦」,因為推薦她是很有風險的,她也說了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有缺陷的,何況她的歌詞都寫得很隱晦。《魚》、《旅行的意義》、《還是會寂寞》之所以會很紅是因為它們太正常了,可是在我看來她一直都是一個喜歡做實驗的神經病。
從來沒覺得她是什麼小清新,讓我喜歡上她的是《躺在你的衣櫃》、《花的姿態》前奏,還有《西風的話》(因為這是小學音樂課本上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她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很好玩的,有些內向的,有很多堅持的人。她能夠從一些特別的角度出發去表達一些已經泛濫了的東西。
昨晚戴耳機聽《時間的歌》,兩遍,第一遍覺得這些歌怎麼都奇奇怪怪的......第二遍就覺得還不錯啊,不過peace and revolution是接受無能了,因為大多數混雜一些英文的中文歌我都不怎麼喜歡.......《漣漪》、《柏拉圖式的愛情》、《沙漏》、《別送我回家》都還好,反而不那麼喜歡《流浪者之歌》,因為唱得太用力了。
很多人說這次的編曲複雜了很多,其實她的舊歌也不總是只有一把吉他,譬如《小步舞曲》、《雨天的尾巴》、《最初的起點》這些歌的伴奏也是相對複雜的。可是新專輯的編曲確少了某些東西,曾經我會專門在伴奏網上找一些陳綺貞歌曲的伴奏聽(比如《小步舞曲》、《小塵埃》、《告訴我》,還有其他一切純吉他伴奏的歌曲,但這次的伴奏是沒多大吸引力的,歌曲的水準也就因此下降了,會有一種「這些歌其他人也寫得出來的感覺」。
如果新專輯裡的某幾首歌,譬如《柏拉圖式的愛情》、《沙漏》、《倒數》等等歌曲出現在其他人的專輯裡,也許大家會認為他們是還不錯的歌曲,但陳綺貞的水準不應該是這樣的。曾經聽陳綺貞,每一首聽下來都是很順暢的,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她的歌很簡單,但是我的要求不高,簡單沒關係,只要舒服就好,可是新專輯旋律中某些轉折顯然是比較生硬的,像《普魯斯特行動》、《秋天蒙太奇》都有些怪怪的,感覺這不像是她這種向來認真的歌手能允許的。
說到歌詞,她過去的歌詞里傳遞的是一種很私人,孤傲的,又有些悲觀的情感,當然也不是從來都這樣,畢竟每個人都是很複雜的,我會喜歡《表面的和平》、《孩子》、《情歌》里那個她,也會喜歡《讓我想一想》、《女明星》、《最初的起點》里很活潑的她,或者是《靜靜的生活》、《小塵埃》里那個好像在講一個魔幻故事的她,她的曲風和用詞都是很有特點的,她那麼喜歡埋下一個長長的伏筆,又在最後一句里全部推翻,這是她的遊戲,在《魚》里也玩了,在《別送我回家》、《家》里也有,她還是會玩,卻不再是那麼強烈的感覺。
一些人認為她的創作力能力下降了,這個我倒不會同意,因為《The Verse》和《demo4》裡面仍舊有很多很棒的曲,說到《The Verse》,個人非常喜歡《周夢蝶》啊,她新的唱法也很奇妙,很飄渺。
其實《時間的歌》整張專輯除去《流浪者之歌》外,其它歌都很輕盈,輕到把她那些自私強烈的情感都藏了起來,整個人都變得積極光明起來,但這種光明也是淡淡的,「時間的歌」這個概念被她傳遞出來後,好像變成了:其實很多事都是很輕很淡的,我們只要去接受它現在的樣子就好。也許這是她成熟的表現,不再唱「我愛你,我愛你,我用盡所有美好夢想「,或是「用我自己的心邪惡的對待你」,她歌里原本和「我」相對的那個「你」正在慢慢褪色,變得更飄渺,更虛幻,不再是一個能抓住的,能坐在她對面的人。從前她的很多歌都像在講一個愛情故事,從《太陽》開始就不再是了。《時間的歌》里歌詞的範圍更加大,不再是一種可以與特殊事件對號入座的情感,而更像是一種狀態。
《時間的歌》的英文是Songs Of Transience,也許她就是想要一些輕盈隨意的東西,畢竟她總在做實驗,把專輯當成遊戲也沒什麼不可以,儘管這張專輯不那麼合我的心意,不過也許能嚇跑一部分喜歡她那些所謂主打歌的歌迷,畢竟對於喜歡她的人來說,「主打歌」從來都是不存在的。陳綺貞的三部曲唱片——華麗的冒險(2005)、太陽(2009)、時間的歌(2013)——每張唱片發行後都有搭配MV和主題演唱會。個人的建議是先看MV,然後再去現場看完演唱會,才會對唱片的主題及內容更加理解。
有點像李安的電影,陳綺貞的唱片從來不僅是簡單的感觀刺激,所以單純用旋律的悅耳程度評價她的音樂,未免有失偏頗。
當然有人會講,聽音樂就是聽旋律。那麼,樂壇上還有大把的選擇,就不要勉為其難強迫自己接受陳綺貞的歌,更不要強迫她寫出你覺得悅耳的調調。
「時間的歌」的確不是一張方大同「Orange Moon」類型的城市流行音樂。你期盼流暢的旋律、易懂的歌詞,你可能會失望。
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華麗的冒險」和「太陽」的總結致詞、或者陳綺貞近四年來的日記本,你會覺得內容太豐富了,遠遠超過旋律本身的曲折。
順便還要再提一句,也是別人很少提到的:「時間的歌」這張唱片的另一個亮點是編曲。就算拿掉歌詞和人聲,光編曲的信息量就已經很大了。唱片中標題曲目「時間的歌」「漣漪」「雨水一盒」「流浪者之歌」「沙漏」等編曲細節非常值得研究。
歌詞方面,無論是她自己操刀的「時間的歌」「流浪者之歌」還是夏宇執筆的「雨水一盒」,都不是無病呻吟。具體的分析已經有很多,我的中文文學水平不高,就不獻醜了。
這張唱片和三部曲的前兩張相比,主題更為宏大,從個體的瓦解與重生、個體對生命的體悟到關懷世界上每一個個體的生存狀態、尊嚴、生命的終極意義,陳綺貞在八年後上交了一份基本完美的答卷。和李宗盛的自我剖析娓娓道來不同,陳綺貞更像是一個從哲學家視角觀察人類、造訪人類心靈的隱居學者。她說著一些事情,與她自己有關,但更是與你有關,繼而發現,和每個人都有關。所謂的字母歌並不是所謂的詞窮而是綺貞對於自己完成一首音樂作品的要求。她想要用一個和弦和一句中文歌詞完成一首歌…應該說她是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想法。其實我想知道評論者在評論的時候有深入地去聽整張專輯乃至了解綺貞做唱片的想法以及背後的用意么…如果沒有了解,就直接說浮於表面會不會太過武斷…對於時間,綺貞認為過去、現在和將來其實有可能是在同時進行的,這種想法就奠定了整張專輯的風格不可能趨向統一…因為人在每一個階段的想法都不盡相同,所以呈現在這張專輯裡的歌,無論是民謠、電子抑或搖滾都是綺貞某段時間自己的音樂感受。她從這個角度出發然後選取一些與時間這個概念相關的作品放進專輯,在我看來這是多樣但並不駁雜。說到旋律性,我不否認這張專輯的旋律可能在初聽時並不十分抓耳,但我認為這很正常。因為抓耳不抓耳、喜歡不喜歡更重要的是聽者對於這首歌的感受,因為無法融入,所以覺得不好聽也是有的。就像普魯斯特說,「事實上,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作者將其提供給讀者,以便於他發現如果沒有這本書的幫助他就發現不了的東西。」在我看來,音樂也是一樣,你不喜歡也許是因為作品沒能與你內心的東西形成映照,或者沒能幫你發現能與你內心相映照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音樂本身過於糟糕。事實上,對我而言,整張專輯我是越聽越喜歡,或許是它和我的內心起了映照,對於這,我感到榮幸。即使退一萬步來說,音樂並沒有打動你,只從旋律來看,也並不是嘔啞嘲哳難為聽,並不是那麼糟糕。事實上,我很喜歡peace and revolution,每次前奏一響,我就很興奮。創作力的匱乏我覺得不準確。其實綺貞有很多歌並沒有發表,不發表不是覺得不夠好,而是覺得不是時機。最後我想說,時間的歌,是不是在更為漫長的時間裡來品味才會更加綿長呢?ps:這個是寫給第一名回答的評論,然後覺得放到答案里,讓更多的人看到,或許能引起更多的交流。
本來只是想隨便點個贊或者反對就走的,這個問題也看了很久,還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這張專輯第一次聽確實嚇一跳的節奏,和一些人相反,我是在聽了現場演唱會之後才越來越喜歡的,至於自我催眠完全不覺得,這借口扯淡。她是個挺敢的歌手,也是因為對歌迷支持自己的自信,一路走來也沒太在乎紅不紅,所以她創作演唱多少偏隨心所欲。其實她一直在嘗試新的東西,很多專輯本身並不存在真正意義的主打歌,因為她早就鎖定了受眾市場,所以做音樂不是在討好誰,她更像是:啊,我這三四年里有這樣那樣的感悟啊,你們我的歌迷我的朋友們要不要聽聽看,我就是想表達這樣子的東西……她始終給我這樣一種姿態,可能也是我一直關注並喜歡她的原因,甚至於嚮往,做自己,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給大家聽,作為創作者,我覺得她清楚的很自己的缺陷和弱點。花的姿態千奇百怪,顏色各異,從腐朽到萌芽,一路過來,最終綻放。下個主題會在哪裡?
最後,那首字母歌的類似風格她又不是沒做過,很多年前的demo里就玩過了,我第一遍聽完此輯最有印象的就這首啦,完全不討厭,還笑很大。
嗯,最喜歡的一首是沙漏。原來點了好幾位的贊的,但是昨天剛看完她的上海「時間的歌」演唱會,都取消了。發現這張專輯是被我低估了。
我認為這張專輯,形式上的「思想上的價值」完完全全大於內容上的「音樂性上的機制」。我覺得音樂是一種承載和表達思想的工具,有些東西用文字說不清楚。以下是我博客文章的一段話,如果仔細聽完了這整張專輯,大概會動我的借喻吧。
「時間的歌」,講的並不只是籠統意義上的「珍惜時間」。當然,你可以把所有的和時間有關的時間的探討都劃為「珍惜時間」。不過,如果喬伊斯也是這樣想的,那他在看過普魯斯特的小說後,大概就會罷筆。時間,是生命也是死亡;是停格也是永恆;是留念也是釋懷;是一天是一年,是一季是一生;不管是沙築成的城堡還是畫還是留下的腳印,時間還是抵抗不了時間。原諒我的「言不及義」。我現在很滿足,真的很滿足,這一切,我卻不能夠為外人道也。
我的確想說些好話,但是...
先說明我非黑非粉,這只是我個人感受,粉絲們不用在意。
其實我對田馥甄的三專《渺小》的評價,大體可以用在《時間的歌》上。也就是說《時間的歌》也有這兩個問題:風格雜亂;旋律平淡甚至彆扭。我很懷疑,如果不是鐵杆粉,僅僅是慕名而來的路人,《時間的歌》能不能讓他堅持聽完。
貌似「文藝」風格成為華語樂壇的主題,歌手們都在和「成人抒情」或者「芭樂情歌」劃清界線。但是「文藝路線」該怎麼走,並非所有人都有頭緒。就拿我之前說過的栗子作為正面典型:張懸的旋律創作是短板,《神的遊戲》在配樂上往——你稱為「後搖」也好「迷幻」也罷——方向轉型,用整體氛圍彌補旋律抓耳不足;田馥甄的小細嗓不適合厚重配器,《My Love》有意削弱配器,突出田馥甄的清亮音色。而且,這兩張專輯的風格都很統一。你看,專輯製作要揚長避短。但這個「長」、「短」如何拿捏,並不是每個人心裡都有譜,陳老師在《時間之歌》的表現可稱為用力過猛。
陳老師在《時間之歌》中嘗試了多種風格,甚至連電子也來參合一腳(《秋天蒙太奇》);《雨水之盒》則向《太陽》的風格回溯;Peace and Revolution的異域風情和電子混搭,但這歌槽點太多:念字母式填詞法(這是辭窮的表現!),第一句的旋律讓我想起烈火戰車主題曲;《普魯斯特行動》歡快的吉他掃弦;《流浪者之歌》往傳統流行樂的傾向。這些歌曲的風格混搭也表明作者在實驗和流行之間的搖擺。陳老師自然不想向華語流行樂妥協,但這種掙脫又顯得用力過猛。
這張專輯的旋律很…彆扭。陳老師大概是為了「不走尋常路」,典型如《時間的歌》,刻意轉調有些用力過猛。多年前聽Coldplay的XY的扭曲感又回來了。其實陳老師也能寫出好旋律,唱遍大街的《旅行的意義》就不說了,另一個正面典型就是當年為楊乃文女王陛下寫的《證據》。雖然《Queen》是專輯《應該》第一主打,但專輯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證據》,為此我心中默默為陳老師點了320個贊。這首歌后來為范曉萱翻唱,陳老師又重新填詞改名《煙火》收入自己的專輯《太陽》中,可見自己也喜歡。我說過「文藝」和「旋律動聽」並不衝突,你看《證據》當年就協調得很好嘛,怎麼大家都把兩者搞得勢不兩立似的。《太陽》的旋律就算不抓耳,但至少流暢,如今《時間之歌》一遍聽完不僅找不到一首旋律抓耳之作,而且規避流暢旋律的刻意感令我很焦躁——除了《沙漏》,這首歌的旋律難得的寫得很「順其自然」。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小清新」。我曾用音樂風格來劃分「小清新」,現在看來並不全面,還得加上一條標準:歌詞的小格局。再補充一下,這種小格局和「個人」、「私人」關係不大,而是「浮於表面」,無法深挖,達不到內省的地步,這種「浮」就成為「小清新」了。張書瑋老師曾說蘇打綠陷入一種「小情緒」中無法自拔,現在看來陳老師也陷進去了。你看同樣小清新出道的張懸,音樂格局越來越大,到《神的遊戲》已經可以堂堂正正撕掉「小清新」標籤。而陳老師,您都快四十歲了喂~歌詞還是那麼「浮於表面的自我」,換言之還是那麼「小清新」。當然,單聽這不老童音還是可以接受這種設定,但考慮到您都出道十五年了——連看十五年安妮寶貝的書也要膩的。一個二十五歲的人想當Peter Pan我能理解,但到了四十歲還沒死心,這就跟羅賓 威廉姆斯演Peter Pan一樣詭異。
總之,很遺憾,作為一個路人,我很難給《時間的歌》高評價。風格的雜亂和搖擺、旋律創作能力下降、困在「小清新」中出不來,事實證明「文藝」路線也並非取巧之路。四十歲的人還掛著「小清新」標籤,這不是很可怕的事嗎?我感覺陳老師的歌曲調確實略怪,不上口,但是會認為旋律朗朗上口就是好歌嗎?
我聽她的歌一直都是聽一兩邊覺得很牽強,曲調走得很怪。但在之後的某一天,心情不一樣,突然聽到,契合感就出來了,就突然覺得很好聽,詞也打到內心了。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也有同感。
陳老師寫詞不太關注押韻上口,重點多放在表達的意思上,雖然我往往也不明白她的意思。
寫曲並不可以講究副歌的旋律性,有時候界限很模糊,我覺得這樣很酷啊,有木有~
總之不是很流行,旋律不是很抓人,but who cares?這應該是她的姿態。
peace and revolution感覺很像sentimental kills的啊,風格是有連貫性的,她唱這種發音就是有點怪,咬字很重。這首一點不奇怪吧。。。
首先我是個鐵粉,所以你認為我像丁勾大大一樣認為腦殘粉都是敝帚自珍我也沒辦法
其次,我很討厭「如何評價XXX」這一系列的問題
請問是用什麼標準來評價?
專輯一定要用流行音樂工業的標準來評價么?
什麼旋律抓耳啦,編曲啦,定位啦,風格啦
去死吧!!!!
陳綺貞向來是無視任何商業標準的存在好嘛
就像用高考文理科狀元的標準來評價才華橫溢的藝術生,能評價出什麼東西啊
從最開始出限量demo,現在炒到天價也不再版
魔岩解散之後出EP,一首歌包一張封面就拿去賣
《華麗的冒險》開始4年才出一張專輯,不上通告完全無視曝光率
13年的the verse,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都放進去
到《時間的歌》台北演唱會內場最高票價僅3200台幣,最低票價300台幣
如果有商業考量哪裡會搞這些事情啊!!!!!!!
像滾石一樣把demo拿出來重新包裝弄成黑膠藍膠透明膠大賣一場啊!!!
像相音一樣把每個有體育場的城市都唱過去啊!!!!
搞什麼女巫店live啊一張票才賣450台幣還限量一百張,大陸隨便一個商演出場費不都至少十萬RMB!!
可是那些奇奇怪怪不考慮商業的東西就是能賣得很好
《sentimental kills》那張單曲,就是現在聽起來依然風格詭異的那首
在當時看來根本是票房毒藥
但這張放在台北的咖啡廳里賣,定價125台幣的EP,並沒有刻意宣傳,第一天就賣了2000張!(你認識查爾斯嗎?── 風和日麗唱片行的故事)
所以根本不能拿正常唱片工業的角度來對待陳綺貞
而綺貞本身也沒有太多商業思維
在《16 days》里,她說:
「我沒有要傳達什麼,我只是要撫平自己來回在深層的恐懼,和極度的愉悅。在那樣的界線裡面,我想讓自己看到,喔~原來這段時間,我的轉變就是像這張唱片這樣子。……………………我就是那種,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也沒有辦法有人可以去逼我去做這件事情。所以最後我的結論就是,反正我就是做我高興的事,最好這些事還能夠支持我過日子,還可以生存。」
這個紀錄片是記錄的是《華麗的冒險》的錄製過程,此時的陳綺貞已經脫離魔岩時期有前輩指點,有公司包裝設置風格的環境,完全是自己和一些固定的音樂人單幹。沒人會和綺貞說:「誒這首歌的風格大眾好像接受不了啊不然換一首吧?」鍾成虎也說過綺貞就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然後發表出來就剛好有很多人喜歡,根本沒有商業考量。
所以我完全不能理解,怎麼能用評價田馥甄的方式來評價陳綺貞最開始的時候陳綺貞其實一直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當歌手
創作那麼孤獨,寫出來的歌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願意聽
她明白自己嗓音的缺點,所以在木船民歌比賽時堅持唱自己寫的歌,因為她不知道唱誰的歌
直到某場演唱會(這裡記不清楚了也沒查到具體資料)
陳老師發現自己的創作原來有這麼多人喜歡,那做音樂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於是就決定堅持做歌手了
所以綺貞很喜歡在演唱會的時候謝謝歌迷,私底下遇到善意的歌迷也很溫柔
(把痛哭的歌迷摟在懷裡安慰什麼的我才不會告訴你們呢…)
至於寫歌的動機,在科爾沁夫和陳綺貞的聊天里,他們談過這樣一個問題
——有沒有把人生聚散的感觸寫成歌?
——其實每一首的基本都會和這個有關,我覺得我會去寫歌,會去想創造一些東西,基本上就是因為我過於恐懼這些事情,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做一些什麼來抵抗這種力量。比如說,我們沒有辦法抵抗每一天會過去,新一天會來臨,那是抵抗不了的,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接受明天會變成昨天。我會覺得唯一有辦法對抗這件事情的是,我把現在留下來,用各種方式留下來,當現在的東西強烈到它會留下來時,它會變成歌,它會變成照片、它會變成字,它會確切的留下來了。而且它會模糊掉那條所謂時間的線。我今天唱我19歲的時候寫的歌,其實我就可以和19歲的我有很大的交融,我就不會那麼感傷說我的19歲已經完完整整的離開我一去不復返。可能我會寫歌,就是因為這部分的感受太過強烈,讓我說我以為寫歌可以抵抗人會消失會死亡那種力量。
比如說《Pussy》,這首歌的產生是因為陳綺貞一個人在巴黎的地鐵車廂里,因為制止扒手的行竊而招致拳打甚至被吐口水在臉上,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身為女性巨大的無助、憤怒,「我的憤怒來自於羞愧,羞愧於自己的憤怒,雖然我沒有錯」。 想到經歷這一段可怕的暴力事件,又掛心在出發至巴黎之前所撿到的一直流浪貓,而寫下了《Pussy》這首歌詞。
比如說新專輯裡的《別送我回家》,陳老師在演唱會裡說了這首歌的創作動機:
我家跟我媽媽的家住得很近,那平常大概三天我就會回去一次,跟她聊天吶或者是在她家看電視,因為我家沒有電視。然後有一次我要回家的時候她突然說她要陪我回家。因為平常我都是自己走回家,所以她那天問我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有一點不太好意思,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生活獨立,但是情感很依賴的小孩,所以我就說不用了那麼晚了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那我媽媽堅持要跟我一起走回家。那當我們走到我家樓下的十字路口的時候,我就跟她說媽媽,我在這邊我自己過馬路就好了。於是她就停在馬路邊,我就過了對面。當我回過頭來看到她的時候,跟她揮揮手,她也跟我揮揮手,突然間我的眼淚就掉下來,然後我趕快跑回家,拿起吉他,寫了這首歌。因為在那個瞬間,我突然覺得很像小時候我也是說我要自己過馬路,所以好像小時候的我,和小時候的我的媽媽,跟現在的我,跟現在的我的媽媽,在那一瞬間忽然重疊在一起。那我想,每個人都是一腳踏在社會,一腳踏在自己的孤獨,我想沒有人能夠過著完全封閉的日子,也沒有人能夠不正視自己的孤獨。在長大之後,我想要寫這首歌,送給你也送給我自己,《別送我回家》,謝謝。
現在的陳綺貞才不會因為「這首歌好聽一定能大賣」這樣的原因來寫歌,哲學系出身的陳老師寫的都是自己的感悟,一首曲子要反覆改到自己滿意才會發表,而且喜歡用隱晦的方式表達主旨(這和她小時候寫日記怕別人看到有關係),舊曲子比如《腐朽》,《失敗者的飛翔》,《蜉蝣》,《52赫茲》,新專輯裡比如《柏拉圖式的愛情》陳綺貞 《柏拉圖式的愛情》MV_在線視頻觀看,這歌和柏拉圖的《會飲篇》有關,不知道丁勾大大能不能看懂,反正我是看不懂。豆瓣有個ID叫裝爺的人會發一些解析,雖然不一定靠譜,但如果想弄明白一張專輯,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量是各位不可忽視的。比如這篇(12 月14 日) 對demo4的解析就看得我五體投地,讓我明白想了解陳綺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我眼裡,只有裝爺能黑陳綺貞,道聽途說什麼都沒了解過的路人就別黑了好嘛。
什麼陳老師不想向華語流行樂妥協,陳老師什麼時候妥協了啊!!
什麼旋律彆扭,她就是想這樣寫啊!!!
什麼歌詞小清新浮於表面」,無法深挖,達不到內省的地步,看不懂就直說啊!!!!!
小清新這個標籤從來都是別人貼在陳綺貞身上的好嘛!!!!
你什麼時候聽到綺貞或者添翼官方說她是小清新了?????
我現在終於明白「老師我們不想讓你紅」這個貼吧為什麼會存在了
喜歡聽抓耳旋律的去聽成人抒情芭樂情歌啊別來聽陳綺貞啊!!!!!!!!!!
貼一個訪談集合,感謝陳綺貞吧各位管理者的整理
陳綺貞吧的精品貼
陳綺貞的博客直接去::: cheerego.com ::: 進clip看
————————————————————————————
激動了,又有點答非所問
聽歌本來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喜歡和不喜歡也是
這只是一張剛出幾個月的專輯,為什麼要急著對它做出評價呢?
市場反響都不知道,金曲獎會不會拿都不知道,在流行音樂史上會有什麼影響都不知道
在陳綺貞創作生涯里這張專輯會有什麼地位都不知道
有什麼好評價的?
「評價這個行為的本身,如果只是說出了個人主觀感受,相對於被評價物,更多的是評價了評價者自己」
自從我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一直堅信這個道理
最後,我覺得有人會質疑陳綺貞在訪談里博客里或者演唱會上表現出來的所謂「清新」(我指的是那種永遠陽光永遠充滿愛意永遠正能量的感覺)到底是真的還是演出來的。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能出陳綺貞,而大陸出不了呢?在大陸長大的人可能難以想像一個人可以以那樣的姿態活著吧。我原來也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去台灣當交換生呆了四個月,才真正相信有人可以這樣生活著。
好聽
但是老陳好像開始不怎麼喜歡低智商的人了我用傻子蓋一座城堡我把傻子全都關起來數著他們我也睡著了晚安雖然手機打字很累,但是。。。
看我的頭像就知道我很喜歡她了,喜歡了6年。她的歌陪伴我度過了最煩悶的日子、最無聊的日子。我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靜靜的聽她的歌,她寫的歌詞總寫特別耐人尋味:
有一首簡單的旋律,指引你前進,但並不企圖征服你
這次她的新專輯被詬病頗多。的確,可能一開始承載的希望太多,導致聽完後我也有些小小的失望,舊風格和新嘗試之間的徘徊碰撞,讓人有種錯亂尷尬的感覺,向前面有人說的,如果不是粉絲,應該會被她的歌嚇走吧。
不過我是,我聽完了整張專輯,後又循環播放的好幾十遍,其實我還是找到了她的感覺,我想要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她,她不需要去迎合所謂的押韻或是其他,我喜歡的就是她的自我,她難以琢磨的曲調,這樣有很好。
無論被歸為腦殘與否 ,我還是支持她,不單是對她的滿滿期待、滿滿欣喜,還包括這六年的時光、六年的陪伴。
每一張專輯,刷掉一批粉絲。
這張專輯刷掉的應該最多。剩下的,才叫粉絲。
因為她開始自私的玩起來了。一句話:在這樣現實的世界 能做到不妥協已經是值得讚美和被欣賞的一件事情了
就像一個因為熱愛和小天分開始工作的人
慢慢積累經驗成為了行業中的中堅力量然後他秉著責任感和心裡的小驕傲之類的吧開始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爆發出我一定要讓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佩服我的念頭然後呼風喚雨所以努力加折騰但那種熱愛找不到了我說的就是陳綺貞和時間的歌我太想從前的專輯所以對新專輯說不出好話時間的歌就像個功能多餘的、丑爆了的、高科技產品一樣流浪者之歌里的那兩句高音,我在第一遍聽的時候,會以為是話筒離手機太近的噪音以下引自鍾成虎微博:「「時間的歌」裡的歌曲非常傑出,但又一次顛覆眾人對綺貞的看法。我預測這次她給的作品很難入口,概念性強,許多歌曲甚至沒有副歌,完全非流行曲式。創作很棒,而商業上充滿未知。但是同仁前幾天和我說缺貨了。知道台灣聽眾對新音樂鑒賞力高,但對於這我判斷為小眾的作品在台灣可以如此暢銷。確實訝異。 | 另外,小清新的標籤是她自己貼的還是大家給她貼上的呢?
一張被嚴重低估的專輯
我喜歡就行
這是她打開雙手 擁抱世界的一張專輯。她自己在音樂543裡面說的,因為憂鬱症的原因之前的演唱會都是在大的場地,因為她需要和人的距離,也抵觸人群。而現在的她變得更加明朗,開始辦小型的音樂會,和歌迷也越近了。
陳綺貞的專輯裡的歌並不是都是在一段時間裡量產的,比如流浪者之歌 她在上一張專輯之前就寫好那首歌了,只不過她覺得這首歌適合這張專輯,於是便放了出來,呈現給了我們。
她變得越來越開放 越來越愛人,無論是把她看作一個歌者,還是平凡人,都越來越愛她了。時至今日才來回答這個問題…昨天下載了蝦米,因為網易上面很多陳綺貞資源下架…又想起了聽說陳綺貞出了新專輯的那天,下課,跑回去迫不及待…說實話,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真的覺得…很不好聽,旋律很隨意,歌詞很晦澀…可是聽了很多遍的後來的有一天,我突然就從 時間的歌 裡面聽出了感悟她的歌,我不會每天聽,經常聽,但是他一直在我的列表裡,而且,真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聽出了不同的感受,我想這是我堅持喜歡了他這麼久的原因
光是專輯名字就讓我想起和她一起哼著歌的那些日子,這還不夠么。
沒有一個導演,歌手一直延續自己的創作能力,不管是光芒,還是餘溫,有的只是自己認為的小小觸動與印記,足矣。
任何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會幫助到一部分人,僅僅一部分人,過於執著於喜歡或是不喜歡,都是一些名詞,並無好壞,我是陳綺貞的粉絲,也是自己的粉絲,任何一個人,觸碰到什麼只為找到自己,綺貞是我唯一 一位只要有演唱會就會去爭取去看的一位歌手,只因為她的歌觸碰到某一個自己,並陪伴度過最煎熬的時期,評價她的歌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我都不會討厭他們的,無論我們對自己崇拜的歌手其中一部分評價是好的或是不好的,我們至少感恩那一部分讓我們能感悟的那一部分吧,哪怕只是一個前奏,其他的也許也只是陳綺貞想要做好她自己,那也並無對錯
推薦閱讀:
※歌手沙寶亮唱歌水平如何?我一直只弱弱的以為他只會唱暗香。?
※有哪些歌手的現場和唱片差距特別大?
※如何評價汪蘇瀧的《銀河》?
※神谷浩史的唱功有多好?
※泳兒為什麼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