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上市前夕,為什麼需要 PE 的支持?


就國內的情況來說,大多數企業在臨上市之前經濟狀況應該是不錯的,不一定需要PE的支持。一般到了PreIPO這個階段,PE入股的價格都會很高,反映出企業對投資的議價能力很強,就是因為它已經不缺錢了。

如果有的企業確實需要一些錢的話,我估計有幾種可能:

1、未雨綢繆。

考慮到上市的整個審核流程會非常長(1-2年),而這期間企業股權不能發生大的變動,也就是說這1-2年要喪失股權融資能力。企業如果覺得自己這段時間需要做一些大額投資、擴產,可能就會提前融一些錢備用。

2、提前套現

IPO之後大股東會有3年不能轉讓股權,再加上漫長審核期,差不多要等到5年以後才能套現退出。有時候大股東自己其實沒什麼現錢,企業要上市了也不能挪用企業的錢,就會選擇在上市申請之前先套現一點,改善改善自己個人的經濟情況。


在上報材料前夕補充現金,確保業績增長無礙;同時引進一些在證監會審批中有一定人脈資源的機構減少上市不成功的風險;PE進來改進公司的治理和管理能力,提升公司的知名度等等。


從日常經營角度來說,充入的現金流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業績爆發或者實現設備設施升級,減少了資本積累的時間,使得企業可以達到盈利方面的審核要求。

在我十分有限的實踐經驗中,我個人覺得PE不應該僅僅是投錢進來,還應該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提供更多服務,例如介紹大客戶,負責上市進程工作(有的企業是PE先進再找券商),人脈溝通等等。


推薦閱讀:

金融市場技術分析到底有效還是無效,理性還是非理性?
金融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是什麼,是否屬於特色專業,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 ?
為什麼會同時存在「邊際收益遞減」和「規模報酬遞增」?
財經類院校熱門專業分析?
經濟學家斯蒂芬 · 羅斯 (Stephen Ross) 有哪些學術成就?

TAG:金融學 | 上市公司 | 私募股權PE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