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列計劃定目標卻不執行怎麼克服?

不是計劃沒細分,也不是目標過於遠大,就是沒有動力去做,剛剛起步還好,做著做著(即使完成了複數個小目標)就明顯感覺惰性上來了執行力驟減,這是什麼毛病應怎麼克服?

比如說我想舉辦一個影展,計劃的時候興緻勃勃,但是前期準備做到一半就開始懈怠甚至棄之無味,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想開始的。


實際上,人之所以喜歡指定目標與計劃,是因為人們在想到一個目標時,自然會聯想到當目標完成時,自己所收穫到的種種好處,然後開始不斷推出計劃,讓自己信服,「你一定能完成目標的。」然而常常事與願違,當自己置身於自己制定的計劃當中時,通常會發現自己已然對這個目標失去了興趣。實際上,是你被困難打敗了。

因為人們喜歡先品嘗「甜味」,事先想到好處與成功的結果,忽略了完成的過程,就導致了本人的厭煩。在制定自己的計劃時,我們是否應該事先問問自己,自己能否承受這段過程,而不是最終的好處呢?


童鞋,其實你已經比大多數人做得好多了,首先你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已經把目標細分了,最重要的是你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行動!

所以,我僅針對你說的問題,說下自己的思考,為什麼定了一個目標計劃,剛開始的時候興緻勃勃,越往後做著做著就不想搞了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2種原因:

1.前期信息搜集不充分,或者僅僅關注「美好的信息」;

這點我自己真是感悟太深了,我剛開始想自己創業的時候,覺得每天都有無數個idea,每個點子都是市面上(確切的說是主流市場)沒有的,一想到就異常興奮!然後就開始搜集相關信息,不搜不要緊,越搜越興奮,我們項目簡直就是「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從各種報告中的數據反映:既有足夠的市場容量,也有強烈的消費痛點,最要命的還沒啥競爭對手...你說這樣的好事能不快點動手嘛!趕緊做!剛開始行動力巨強,慢慢的隨著對行業的信息了解越來越深,執行中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甚至會開始自我懷疑:這個想法原來好多人都想到了,其實3-4年前就有人開始做了,而且做的人還不少,但都沒有做起來,是不是這個需求本身就是偽命題?要落實這個想法原來這麼燒錢,高成本難變現?慢慢的就開始退縮了,好幾個想法就這樣半途而廢...時間也就這樣在「無結果」中被消耗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核心原因就是思維偏差,《定位》的書里說:人們看到的就是人們想看到的。作者為此還做了一個實驗:他讓民主黨人士和共和黨人士就某一觀點同時閱讀一篇文章,看完後,民主黨普遍認為文章恰恰支持了他們的觀點,而共和黨的人則持相反意見,堅持認為文章完全就是在肯定共和黨的觀點!其實這篇文章僅僅是客觀的闡述了幾個事實和數據,完全不存在支持哪一方,只不過是看的人主觀心理在作祟。

回到我自己身上,因為我是帶著主觀臆斷去搜集信息的,所以會注重關注支持我想法的信息,而對其他信息視而不見,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過於興奮而且過度樂觀,導致在執行時過於信心滿滿,但是同時遇到困難時給心理的打擊也更加強烈,即使沒有遇到困難也會對後續執行過程的「乏味」感到沮喪,因為我根本就沒有給困難和乏味「預留空間」!所以在執行一個項目的時候,不僅要在計划上做好準備,同時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2.過早的公開宣布個人目標,把「說的」當成「做的」;

TED曾經有個很有名的演講,名字叫做《不要不開宣布你的目標》,原因是將自己的目標和想要做成的事情告訴別人,反而不容易實現目標。

(附上視頻鏈接:http://open.163.com/movie/2010/9/H/J/M77TJ4TC9_M9BTM2LHJ.html)

什麼?這聽起來有些違背常理,我們都覺得宣布目標是自信和勇氣的表現,而且還有利於別人督促自己完成,於是做了一個實驗看是不是這樣:他們讓參與實驗的163個人寫下心中的目標,一半的人對房間的其它人宣告目標,而另一半人保密,然後給每人45分鐘的時間將目標一步步實現,但是他們都可以隨時放棄。

實驗的結果卻讓人大為吃驚!結果是保密的那一半人整整45分鐘都努力著,後來的訪問他們覺得似乎要達成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宣告目標的另一半人平均33分鐘後就放棄了,後來的訪問他們覺得自己離目標又進了一步...

為什麼告訴別人你的目標,不僅沒有督促你完成,反而降低了你的行動力呢?許多心理學家都表明:正常情況下,你只有達成目標時才會有滿足感,但當你告訴別人時,他們對你的讚美的話語,支持的表情,會造成你的心理已經完成的錯覺,心理學家稱作「社會現實」。當你的心理感受到那種滿足感的時候,你的動力就會降低,而且接下來該努力做的事情也慢慢開始懈怠。

所以說,過早的公開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很可能只是一個獲得虛榮感「泡沫」的過程,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里也說:「推遲滿足感,重新設置快樂與痛苦的次序,才是高效完成目標的方式」。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制定目標以及計劃的時候,不要過早的告訴別人,拖延滿足感,明白腦子會把「說的」當成「做的」。這樣才能在達成目標、解決問題時獲得更大的快樂。

以上。


有些計劃本身就不足有可執行性。

很多人安排計劃,好比是數理的推演過程一樣。舉個例子,我們要去爬泰山,其實只要你認定目標,喜歡這個事,慢慢爬就是了,邊爬邊欣賞山邊的風景,累了就歇會,肯定能爬上的。但有些人的計划過於詳細和瑣碎,規定自己爬幾個台階後休息多少分鐘,休息的時候先調節氣息然後喝多少水吃什麼水果都得計劃好。這種情況下,爬山和休息都變成了負擔,重負之下不會壓死才怪。說的好像有些誇張,但我真的見過滿滿兩頁紙的作息計劃書。

你的計劃書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容錯性「,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的計劃無法承受生活的瑣碎和突發情況,這個計劃書就不會得到好的執行,因為你會發現執行它是一件很苦惱、很有挫敗感的事情。


給每個計劃設定一個預算,存在你的朋友那裡,或者我這裡,如果你不完成,則錢扣掉,如果你完成,無論成敗,連本帶息一起還給你。


你真正的問題就是你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你列計劃定目標僅僅是因為你喜歡列計劃定目標而已,而不是真正執行,因為你內心在抗拒!

我想問你,在制定目標之前,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制定這個目標?

很多人制定目標,其出發點往往是在想著一旦實現目標會獲得什麼?(金錢、地位、榮譽等等)

功利心往往會阻礙目標的實現,因為你的潛意識會反抗你的功利性,潛意識的你才是真正的你,那個潛意識代表你真實的價值觀,也許是你在潛意識裡根本不認同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目標,所以你才不去行動,只不過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所以要反省一下:你的目標是由外而內製定還是由內而外製定?這有本質的區別!

多數人制定目標由外而內,比如市場上這個蛋糕越來越大,你還不參去爭奪?人家都買房了,你還不計劃買?這種定目標的依據就是:外面發生了什麼,我就做什麼,其實這是一種被動反應,而不是「我能做什麼」、「我願意做什麼」。

傳統定目標的方式只注重市場需求和他人行動的影響,卻忽視了個人的內在需求。

這個「內」,就是你的動機、出發點,或者說初衷,你確定獲取名利(金錢、名譽、定位)是你的出發點嗎?如果不是,那半途而廢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至於怎麼分解、怎麼執行,那都是細枝末節的技術層面,沒必要細說,相信你都懂,你的問題如果在心理上沒有解決,談其他都是白搭。


很多人定目標,但是卻極少人能夠堅持實現自己的決心,我從心理諮詢中案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認為需要關注幾個方面:

1 目標切實可行,是自己通過堅持可以實現的;

2 目標盡量具體化,比如每天看一個小時哲學書籍;

3 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天或一周或一月,實現一個小目標;

4 一定要給目標留出專門時間,如果時間因為緊急事件被佔用,要補上時間,就像借錢要還一樣;

5 建立監督體系,告訴家人和朋友,比如打卡在朋友圈曬,既可自我監督,朋友也可監督提醒;

6 不要追求完美,先以完成目標為核心;

7 建立自我獎勵,當實現一個小目標後獎賞自己。

看到您說您已經將目標細分了,但是還是堅持不了,有可能是因為您沒有建立自我獎勵和建立監督體系,在達到一個小目標後適當的給一個獎賞自己,並且可以打卡在朋友圈曬一下,又可以自我監督也可以讓朋友給您監督,朋友圈如果得到贊和評論也應該是適當的鼓勵,或許這樣會讓您覺得更加有幹勁,能堅持下去。


你要知道。有些人無計劃無執行。很多人有計劃無執行。少部分人有計劃有執行。所以,不用在意,平庸的人也有存在的價值,只不過沒有成功的人那麼大罷了。


推薦閱讀:

自己做的某些行為過後越想越覺得很傻是什麼心理?
如何提高自制力和集中注意力?
早起後做什麼?
目前生活十分頹廢,提不起精神,人也沒有活力該怎麼辦?
如何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

TAG:生活 | 自我管理 | 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