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9個月大的寶寶如何培養他的閱讀習慣?


想讓寶寶愛上閱讀,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堅持每天給他讀書。

我們先來看一下《朗讀手冊》中講述的幾個女孩的朗讀經歷——來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父母是如何通過親子閱讀幫她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並且閱讀還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卡索拉的父母在她4個月大時開始給她朗讀。卡索拉9個月大時,已經對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應,並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愛的故事。5歲時,卡索拉已經能夠自己朗讀故事。

卡索拉的經歷特別之處在於,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卡索拉出生時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痙攣現象,這使她晚上的睡眠從來沒有超出過兩小時。而且直到3歲,她才能用手握住東西。另外,她還弱視,無法看清比自己手指尖更遠的物體。卡索拉3歲時,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並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

然後她的父母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另一個女孩珍妮弗,因先天心臟缺陷,必須住院7周做矯正手術,在這段時間內,她必須接受特別護理。她的父母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給她朗讀的。他們無法在醫院陪伴她時,會將故事錄音帶留下來,請護士幫忙給她播放。

之後,珍妮弗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讀故事給她聽。當珍妮弗上小學一年級時,她成為班上閱讀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她的閱讀測驗總是得滿分,而且她懂的詞語相當多。下課時,經常可以在學校的閱覽室看到她的身影,在家裡,她也喜歡和父母坐在一起看書。

珍妮弗的故事與眾不同的是,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綜合症,她兩個月大時,醫生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然而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

珍妮弗後來從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高中畢業,並通過了馬薩諸塞州綜合評估系統的考試,成為「美國國家高中榮譽生會」的一員。珍妮弗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她參加了2003年的特別藝術家比賽,參賽選手的身體或智力有缺陷,年齡在16~25歲之間。此次比賽共有15幅作品被選中並進行全國巡展。珍妮弗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她註冊學習了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萊斯利大學的入門課程,並於2008年畢業。

如果卡索拉和珍妮弗的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障礙,並成功地教育他們,試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夠儘早並且認真地讀書給孩子聽,將會有多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有一個幸運的女孩,從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上大學前夕,她的父母堅持每天都朗讀繪本給她聽。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幸運女孩艾琳的故事吧。

艾琳出生時,她的媽媽擔任小學老師已長達22年,她非常熱衷於讀故事給學生聽。她將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給學生家長的建議,都運用在艾琳身上。

艾琳出生第一天所接觸的第一本書,是羅伯特·馬修所著的《永遠愛你》,艾琳的爸爸用錄像機將艾琳媽媽讀這本書的情景拍了下來。他本來對這本書的內容並不熟悉,但來回聽了好幾次之後,他深受感動併流下了眼淚。這段錄像曾分享給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把艾琳帶到他們的生活中。

艾琳出生後的4個月內,都是看一些軟軟厚厚的幼兒書、紙板書或者堅固的翻翻書,這些書除了看之外,還可以當玩具玩。

艾琳4個月之後開始喜歡在嬰兒健身器里,跟著詩歌、童謠和立體書蹦蹦跳跳,每天2至3次,而且每次長達45分鐘。艾琳和父母一遍一遍讀傑克·普瑞拉特斯基的《小小孩朗讀詩》,還跟著《歐美經典兒歌》一起唱。

到艾琳8個月時,她漸漸對嬰兒健身器失去興趣,開始到處爬來爬去,尋找吸引她的新玩意兒。這期間,她很喜歡撕紙,所以她的父母給了她一大堆雜誌去玩,而這時給她看的書必須是很結實的,給她讀的書也一直是這一類的。

到她10個月大時,艾琳的媽媽開始很渴望讀真正的故事書給她聽,所以她決定將艾琳放在兒童用餐的高腳椅上聽她讀故事書,這麼做效果好得令人驚訝。

從一開始,艾琳和媽媽之間就沒有出現過吃飯大戰,因為媽媽忙著讀書給艾琳聽,而不會太在意她吃了多少食物。媽媽讀故事時,艾琳通常手抓食物吃,媽媽也會喂她一些嬰兒食品,她的用餐時間通常都是趣味盎然而且有意義的。往往最後她還會用手指著書架,要求媽媽讀另一本書。像這樣用餐時聽故事的情形持續了許多年,她的媽媽一直都利用早餐及午餐時間讀故事書。當有朋友來訪時,她們也在點心時間讀故事書。

艾琳的媽媽在1990年2月4日的日記里寫道:「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而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10天之後,1990年2月14日,艾琳媽媽在日記上寫道:「早餐後艾琳要求讀一本書。這個月底我們即將搬家,所以我決定選擇法蘭克·艾許的《房子,再見》。每當我讀完一本,她馬上又要求聽另一本,最後我總共花了75分鐘讀了25本書。14個月的她一直保持著對故事的強烈興趣,她總是認真地聽,指著書上的畫,說出幾個字或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

通常艾琳不會立即喜歡上一本新書。艾琳媽媽會先用幾天時間慢慢將書介紹給艾琳,第一天只是看看封面,再談談這本書,第二天才讀一兩頁,接下來的每一天再多進行幾頁,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艾琳媽媽覺得她對書足夠熟悉了,才把整本書讀給她聽。

艾琳一家搬到賓夕法尼亞州不久,艾琳媽媽用之前6個月以來使用的方法給艾琳讀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的第二個句子是:「星期天的早晨,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啪!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艾琳媽媽剛要念出「啪」這個字,艾琳就先說出來了,而且是用極生動的語調說出來的。那時,她才17個月。從那之後,她會在聽熟悉的故事時,主動說出其中的一些字,這使得原本已經很愉快的讀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了。

21個月時,艾琳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個月時,她已經知道上千個詞。這樣的成就並沒有藉助任何識字卡片和訓練技巧來完成。艾琳的父親也參與了讀故事,他們有一些藏書被艾琳貼上了「爸爸的書」的標籤,表示那些是爸爸讀的書。

因為有了聽故事的經驗,艾琳很容易就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她對書的興趣也一直在增長。到4歲時,除了繪本,她也可以聽長達100頁的長篇故事。

當艾琳到上小學的年齡時,她的媽媽決定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業教學經驗,自己在家教艾琳,而不是把她送進學校。他們覺得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獨生女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由具有22年教學經驗的媽媽親自教育她。

在艾琳進入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之前,她的父母決定一起給她朗讀最後一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從艾琳4歲起,他們就給她讀章節故事書,迄今為止,這已經是第694本。

這些書完全沒有妨礙艾琳在高中時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在SAT考試中獲得辭彙部分800分的滿分。大學時代,她的學術能力也並沒有降低——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GPA排名全班第一。

艾琳絕不是個書獃子,她還喜歡游泳、壘球和音樂。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採訪她時,她表現得既熱情,又泰然自若,充滿天賦,而且口才極佳,是他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雖然,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時間像卡索拉、珍妮弗和艾琳的父母那樣做,但如果能用他們所花時間的一半去讀故事給孩子聽,他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

如果前面講的這些還不能讓你認識到給孩子朗讀繪本的重要性,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研究,給孩子朗讀繪本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3200萬詞的差異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貝蒂·哈特與托德·雷斯利博士做的一項名為「美國兒童日常經驗的有意義的差異」的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研究人員將42個正常家庭按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專業人員家庭。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一個月拜訪家庭一次,每次1小時,持續了兩年半。在每次的拜訪中,研究人員把在孩子面前發生的所有對話都用錄音機錄下來,並對孩子的行為做了書面記錄。

通過1300小時的拜訪,研究人員總共累積了2300萬位元組的信息資料庫。然後,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發現了42個家庭間「有意義的差異」。

如果將三組孩子每天聽到的詞累積4年,那麼,到4歲的時候,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會聽到4500萬詞,工薪家庭的孩子會聽到2600萬詞,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詞。這時,他們之間辭彙量的差距已高達3200萬詞。3200萬詞,需要每秒鐘講10個詞,連續講900個小時,才能全部說完。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

這42個孩子表現各異,是因為他們的辭彙量構造了不同的大腦。當這些孩子長到3歲時,專業人員家庭孩子的辭彙量已經達到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辭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這些差異與父母愛孩子的程度無關。每個父母都希望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只是一些父母有更好的教育觀念。他們知道應該將單詞放在有意義的句子和問題中,反覆說給孩子聽。他們還知道把一個兩歲的孩子丟在電視機前3小時是有害無益的。

社會學家喬治·法卡斯和庫爾特·貝隆研究了6800名3~12歲的學生,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學時辭彙量往往較低,而且隨著他們長大,也很少有人能夠彌補自己的辭彙量不足。

這類研究的結果毫無歧義: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並不是房間里的玩具,而是他們頭腦中的辭彙量。

繪本朗讀,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思維的縝密性取決於至少兩個非常重要的後天習得的能力:辭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增加辭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朗讀。

孩子是通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如果你從沒講過一個詞,那麼在印刷讀物上看到這個詞時,你就幾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如果你從來沒有說過或讀過這個詞,你又如何知道怎麼書寫它呢?

所有的語言藝術都來源於聽力辭彙,因此需要有人來填滿孩子的聽力辭彙庫,就這麼簡單。

當你給孩子朗讀時,你會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另外,通過繪本朗讀,你為孩子補充了必需的背景知識,幫助他理解身邊並不常見的事物,例如鯨魚或者火車頭。

上學前,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掌握入學前必需的辭彙,因為它是決定孩子未來成績優劣的重要因素。孩子進入學校後會學習新的辭彙,但是他已經掌握的辭彙決定了老師說的話他能夠理解多少。因為上幼兒園的三年和上小學的第一年裡,大部分指令都是口頭的,所以辭彙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辭彙量最少的孩子理解的也就最少。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也變得更複雜,一旦開始閱讀,辭彙量就會幫助會阻礙理解。

豐富的辭彙在哪裡呢?在交談中還是在閱讀中?

無論是成人之間還是成人對孩子,一般的語言交流大多平淡簡單,只使用5000個基本詞語。事實上,與孩子的正常交談的詞,有83%來自於最常用的1000個詞。另外還有較少使用的其他5000個詞,這一萬個詞被我們稱為常用詞。在這一萬個常用詞之外,就是在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詞。我們的語文程度並非由那一萬個常用詞決定,而是取決於了解多少生僻詞。

如果我們不常在交談中使用這些生僻詞,那麼在哪兒找到這些詞呢?下面的圖表顯示,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詞。大人對三歲的孩子說話時,每千字只用9個生僻詞,但童書中的生僻詞是其3倍之多,報紙的生僻詞高達7倍以上。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日常的家庭對話可以包含基本辭彙,但是當你給孩子朗讀時,就開始涉及生僻詞。這對孩子入校並開始正式學習大有裨益。與此同時,你用了一種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方式,讓他們熟悉了印刷讀物。

從圖表可以看出,在積累辭彙方面,口語交流明顯不如印刷讀物。貧困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辭彙量較少,在家接觸書本的機會不多,問題更加嚴重。這些孩子面臨著巨大的辭彙短缺問題,影響了他們在學校中的閱讀發展。

最後多說幾句,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聲稱要忙於工作學習,以及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拖累,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沒時間給孩子朗讀繪本。

那麼,沒關係。但是,請你明白,即使是最忙的人也會為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擠出時間。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字,讓你意識到了朗讀繪本的重要性,而且你是真的在乎孩子和他們的未來,那麼不要猶豫,請你擠出時間,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也請開始為你的孩子開始大聲地朗讀吧。

**************************************

參考文獻

1.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新星出版社,2016-07-01

2. 粲然,騎鯨之旅,譯林出版社,2014-03-01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我是2歲小女孩雪球的媽媽,當媽2年來,積攢了一肚子的育兒經驗和教訓,無人分享。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9個月的寶寶還是見書就喜歡撕的年齡段,目前只能跟寶寶一起閱讀繪本,培養這方面的興趣。


說說我們是怎麼做的,寶寶現在八個月。

寶寶出生不久,寶爸先是買回一堆應該我們閱讀的書,先培養我的興趣。(畢業後除了看小說,基本就不怎麼看書了,現在有時間就看各種育兒書),然後寶爸自己買了唐詩回來,先自己把琵琶行給背了下來。

寶寶滿月後醒著的時候,只要寶爸在跟她玩,就會對著她說琵琶行(N長啊,總是聽,搞的我現在都會背了),在詩上一直給她說這一首,說的時候語氣很輕鬆歡快,一段時間後,寶寶只要聽到爸爸給她念這個,就會笑,而且會看著爸爸的眼睛。

我,在寶寶一個半月開始,每天會抽一點時間給她讀書,最開始讀一千零一夜;後來改成讀&<窗邊的小豆豆&>,非常推薦這本書,我和寶爸一起都已經讀了好幾遍給寶寶聽了,寶寶每次看到我們拿起這本書就會開心的笑起來,然後伸手要去拿書。封面上有個手繪的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因此吸引她。最近在考慮給她讀小王子。

最早的時候,給寶寶讀書,都是她在玩她自己的,比如手啊玩具什麼的,我們讀的時候只是添加些背景聲音,逐步,到五六個月的時候,在給她讀書的時候,已經開始能有幾分鐘專註了,就是會看著你,看著像是在聽,但實際聽沒聽是不知道了。七個月到現在,就開始抓著書啃了,當然,什麼都喜歡先塞嘴裡啃,讓她啃去吧,呵呵。

小時候給她讀書,我媽說我們對牛彈琴,現在看到寶寶會對著小豆豆那本書笑,媽媽不由的很驚嘆。

我們的想法是,讓一切順其自然,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不必太追求結果。和孩子一起去做,而不是只要求她。

將來寶寶是否會喜歡讀書我們不知道,自己先堅持吧。


多爬多動多曬太陽多看外面的世界多和他說話多衝著他笑。

他只有9個月大而已!


忍不住罵粗口,9個月閱讀個毛,人家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爬學走認識物理世界,為以後專註的閱讀打下基礎,頂多你抱著她給她讀故事聽,揠苗助長是不對的。


寶寶這麼小,你還是讓他盡情玩耍先吧,閱讀應該是你講故事給他聽感興趣了他會自己再找書看吧。。。對了IPAD比較傷眼睛,小朋友最好少使用~


應該培養玩的習慣?


早教不是這麼個早法。。。推薦你看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

你會有所收穫的。


帶寶寶去親近大自然。這是本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每天晚上睡前必做的功課就是給小寶講故事。一到講故事時間,他就特興奮。等我聲情並茂的講完以為可以睡覺的時候,他捧著書笑眯眯的對我說:「再講一遍~」,然後單曲循環似的,就這樣重複。

好多次,我講著講著就犯困,然後拚命搖頭甩頭讓自己清醒。小寶聚精會神的在聽故事,發現我不對勁:「媽媽,你晃頭幹什麼?」我只好說:「我很困啊,快睡著了。晃頭讓我可以不睡著。」

講真,每次給他買繪本我自己都很興奮,我似乎又在重新填充我空虛的童年精神世界。每次快遞到家,我們兩都一起興奮的拆開包裝,一起閱讀,感受繪本裡面形形色色的故事。但崩潰的是,我看一兩遍就很難在那麼興奮了,但他一本書看半年,依然那麼興奮,要我不停地講,每天重複。WHY?

一遍一遍又一遍,

孩子,你到底在聽什麼?

以前我會勒令小寶:「故事講完了,想聽明天再講。」「這本剛剛講過了,你換一本。」等等。因為我實在講的好無聊。

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孩子和我們不一樣,他們通過一遍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在用大腦吸收,他在感受故事裡的感情、感受人物的命運、在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在分析每一個動作,然後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智慧......

這些在我們大人的腦子裡可能就一兩秒鐘的事情,他可能需要好幾天、好幾個月、甚至整個童年去慢慢理解。

我給小寶買的第一套《車車認知大畫書》,我們幾乎讀了半年。每天他都很興奮的抱著「鏟車棒棒棒」和「好朋友大吊車」以及「洒水車休息」坐在我床邊讓我一本一本,一遍又一遍的講給他聽。

不止一次推薦過啦

我在講的時候,他就依偎在我身邊,看著繪本里的畫面,專註而有神,聽到感人的環節,他會興奮的笑起來,有時候還會搶答,有時候又會迫不及待告訴我最後的答案。

後來,走在大街上,開車在馬路上,他都會激動的指出每一個工程車的名字。現在,他對每一種工程車都了如指掌,信手拈來。我常常搞不清楚挖掘機和鏟車,他就會糾正我。你看,我們不需要教條的教孩子這是什麼車,那是什麼車,通過繪本的畫面,動人的故事,以及孩子自己對真實世界的探索、對比,他自己就學會了。

而這套書里關於環保、關於友愛、關於感受生活的種種理念,他現在也許還不懂,但我相信,他們已經進入他的意識里,在慢慢消化,在慢慢通過他實際生活中的體驗在轉化。

孩子的認知,在通過反覆閱讀、反覆聆聽之後,紙片里的圖片、我的聲音和他的生活聯結起來,形成了他的自己的智慧。

除此之外,我們依偎在一起,孩子能感受到和母親之間的聯結,情感的流動在父母和孩子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孩子能感受到這種傳遞。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會緊緊依著你坐,粘著你,靠著你,享受你身上的溫度,你發出的聲音,感受你的溫暖。這時候的他,內心充滿了安全感。親情在短短几分鐘讀故事的時間裡,驟然間流淌起來。

看孩子專註的眼神

有時候,你會發現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當孩子想和你發生聯繫的時候,他也會拿出故事,讓你講給他聽。他其實是在發出信號:他想你了。他需要你。當他想讓你重複故事時,他是想你更久的待在他身邊,他想享受更久一點這種溫暖的陪伴。

他的精神世界此時豐盈,並能和你產生互動。

除了不斷地重複

我們能做什麼?

前幾天我和小寶讀《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小寶要求我讀一句,他跟一句。當我讀到有一句話是「××偶爾××××××」的時候,他跟讀的時候把「偶爾」這個詞給漏了。我重複了一遍,他還是漏掉了。我發現了問題,他不理解偶爾的意思,而且捲舌音對他來說很難發音。

我就問他:偶爾,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他搖了搖頭,看著我「媽媽,偶爾是什麼?」我只好蹩腳的跟他解釋:「偶爾就是有時候的意思,比如說我們會去遊樂場玩,但不是每天都去,周末天氣好的時候才會去,這就是偶爾。」

他說:「哦~」。我以為他明白了,但第二天再讀的時候,他依然漏掉了這兩個字。我知道他並沒有真正理解。沒關係,這個詞,已經埋藏在他心裡,他的大腦還在慢慢消化吸收,說不定哪一天,他就能運用這個詞了。

我不再強制的和他解釋,但在生活中,我有意無意的會提到這個詞,讓他去感受。早上擦臉的時候,他拿著一個隔離問我,「媽媽,你要這個嗎?」我說「nonono,今天不用,這個我只是偶爾用。」

有一次去超市,他看見義大利面,他說他的幼兒園也有義大利面吃。我說:「幼兒園每天都有義大利面嗎?」他說:「不是。有時候有。」我接著說:「哦,偶爾才吃是吧?」。他點點頭。

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指導孩子必須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到概念之間的聯繫。」——蒙特利梭

也許我們做不到像優秀的教育家那樣,但起碼有一點我們可以做到。當孩子萌發出某種需求的時候,我們儘力滿足他,適時引導他。

他需要聽很多遍很多遍的故事,那我們就儘可能滿足他。我們也許不知道他在一遍遍的重複中到底獲得了什麼,但我們可以為孩子做的,就是選擇優秀的繪本和耐心的誦讀。

———————————————————更新分割線———————————————————

閱讀對孩子成長的助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小嬰兒也可以閱讀嗎?當然。只不過不是像我們想像中那樣看文字罷了。下面小寶麻麻整理編輯了來自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0-3歲寶寶閱讀指南。讓寶寶從小就愛上閱讀,父母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閱讀是一件可以從小培養的好習慣,只要父母堅持積極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引,孩子就能對閱讀發自內心的感興趣,並成為一生的好習慣。

另外,在家裡給孩子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也是很重要的。買各種類型的優質的繪本,提供寬鬆自由快樂的閱讀氛圍,專門搭建一個屬於孩子的閱讀角,帶孩子常常去圖書館、書城;減少看電視、看手機、玩電子遊戲等機會,都能夠很好的促進孩子們愛上閱讀哦。

最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添加微信號:senbayuer1 為好友,森巴將邀請你進群一起聊聊育兒經和婚姻八卦


最近有好多寶媽問我有什麼好的推薦的寶寶書籍,幫助寶寶開口說話的~當然這裡主要是針對1-2歲的寶寶,首先這個時期的寶寶,最重要的一點是-----「磨耳朵」!

你想讓你的寶寶能夠張嘴講話,首先就要給他足夠的「輸入」!

那麼,如果你單純的只買紙質書的話,對於寶寶來說,除非你24小時不停地重複讀給他聽,否則,他還是很難通過「閱讀」來提升說話的水平!(呃....寶寶心裡苦,寶寶不會說....("▔□▔)

既然無聲的紙質書對於寶寶來說不夠完美,那麼我們就去求助於有聲書吧!

沒錯!就是有聲書!寶寶的最佳讀物!!既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同時又附帶發聲功能,讓寶寶看著圖片也能聽到聲音~不停的「磨耳朵」,寶寶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地融入書本的語言環境中,每天耳朵都在接受著磨練~

那麼接下來,寶媽就來推薦一本非常適合寶寶閱讀的有聲書,也是我們家寶貝的最愛啦!~

毋庸置疑第一名!---- 台灣food超人點讀認知圖鑑

有了這本書,寶寶的辭彙量可以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有飛速的提升!

想必這本書,很多寶媽都知道,點到哪裡讀哪裡~~裡面的辭彙量非常大,基本上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初寶媽也是聽可愛的lulu同事推薦的,拿到手後才發現相見恨晚,寶寶每天都會用點讀筆在書上到處點,重複的變數多了,也會慢慢跟著讀

這裡我想強調一下,不要認為有了發聲書,媽媽就完全解脫了,就等著你的寶寶自學成才,在短時間內變成」超級演說家「! NO!

媽媽一定要時不時地在寶寶身邊陪著他一起閱讀,跟著書上的發音一起大聲朗讀,不停地重複....重複....重複....! 寶寶很喜歡和媽媽一起參與到這樣的」遊戲「中去,慢慢模仿。

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很多時候,媽媽看著自己的寶寶拿著點讀筆到處點點,看著很有興趣,卻就是不跟著讀,就會怨天長嘆:為什麼我的寶寶不會說話?!!

那你就錯了!寶寶其實一直在聽,在反覆聽,反覆學習,反覆在心裡記住這樣的發音,然後才會慢慢地嘗試默默地發音,小聲的讀出來,給予寶貝足夠的鼓勵,他會越來越勇敢!

寶寶真的比你想像得要努力得多!

記得有一次,帶著寶寶出門,他老遠就指著個穿著溜冰鞋的人大喊」溜冰,溜冰「!

What ? 」溜冰「?我們什麼時候教過他這個詞?我和老公莫名地交換了一下眼神...後來無意間在這本書上看到了這個詞,才知道了它的出處。寶媽覺得,想要檢驗寶寶的學習效果怎麼樣-----就去超市吧!哈哈~ 超市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看看他都會念了嗎?!

自從有了這本書,寶寶經常會在你不經意間冒出一些你從來沒有教過他的詞,也算是給你一次次小小的驚喜吧!

好啦 !先分享到這裡吧~另外可以加我的訂閱號:「寶寶愛說話」~有很多有趣的寶寶說話瞬間和適合寶寶閱讀的書籍~


9個月的寶寶似乎有點小了。但廣義的閱讀是可以的,比如給他看有顏色和形狀的卡片,帶他的自然中認識自然,這些都挺好。上面說的《卡爾維特教育》我也度過覺得還可以。

純粹的閱讀培養應該再大一些好。推薦一篇文章讓寶寶學好規矩,分年齡段很重要.

希望對你有用!


推薦閱讀:

寶寶要出生了,老人堅持的一些習俗真的科學嗎?綁腿、睡頭。。。?
怎麼給寶寶英語啟蒙?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需要提前做那些準備,教會孩子什麼必備技能?
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可以看什麼育兒書?
寶寶凌晨哭鬧要出去,該怎麼跟他溝通?

TAG:育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