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如何鑒別另一個醫生的能力的?假如醫生作為病人,他是怎樣選擇合適的醫生的?

雖說作為一個醫生不可能在其所學專業都能學有所長,比如皮膚科就醫不好痤瘡、五官科醫不好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的大有人在……

假如醫生作為病人怎樣鑒別另一個醫生的實際能力?怎樣選擇合適自己、治得好病的醫生?

補充:中國的專家號未必好吧,職稱高不代表一切,有些「科室中的老太太」就喜歡「一招鮮(處方)吃遍天」


別的科室不好說,但在外科系統中,麻醉醫生對於各個外科醫生的水平還是心裡有譜的。

故,作為一名患者,找一個可靠的麻醉醫生做朋友,絕對是鑒別外科醫生水平的最好辦法。

嗯,妥妥的。


看到這個問題,為一直以來都想寫的一篇指導就診的文章提供了切入點。題主目的應該是想要找到一位好醫生,不過以醫生的角度來說,這麼短的時間,平日里很難接觸到的醫生群體以及網路搜索這麼不靠譜的情況下,我認為要鑒別一個醫生的好壞是比較難的。

前提,年前為了省錢買了一個三星水貨手機(後被證實是翻新),感應器問題在電腦城反覆修了3次,最初竊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靠譜的維修商,後來實在是苦於反覆維修耽誤時間後找到熟人,才知道根本就沒有修好,被反覆坑慘。這個經歷告訴我,隔行如隔山。所以我認為,很難在短時間用一個答案告訴你如何鑒定好醫生,因為咱們國家的醫生教育體系多元化,醫院體系多元化,以至於我自己都無法肯定地說可以快速鑒定出好的醫生。因此,回答的目的是為了讓各位非醫專的同志們在短時間的門診就診中儘可能得到最大的收益(為什麼廢話這麼多,估計是最近寫論文寫的)。

(以一,二線城市三甲醫院為例)

聲明,本文的意義在於為大家提供更方便的就診途徑,所以可能是文不對題的答案。另外,本文以個人經驗為主,具體考察數據極少,請原諒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找更多的資料給大家,但儘可能保證不偏見,不猜測,以最真實的感受給大家更多的信息。

前提,本人七年制醫學畢業,專業兒科,專業聲譽全國可進前四,現在所在醫院專科排名全國前四。

醫院的選擇:

1. 不去在電視,公交,路邊廣告版反覆打廣告的醫院(如各類男科,女子,肛腸醫院)。

2.社區診所可以去嘗試,現在國家鼓勵醫科生進入社區,很多全科專科的醫學生進入社區診所,感冒、發燒等可以嘗試在社區就診,遇到靠譜的醫生就一直追隨吧~

3.市級醫院相對於大學附屬醫院不算擁擠,醫生源也有保障,對於擁擠的大學附屬醫院累覺不愛的同志可以前去就診,一般不算繁忙的醫院,醫生態度會緩和很多,所以對於態度、關懷和聊天時長要求高的同志也可嘗試~~(要是換我上門診一上午只看10個人,我也能拉著你的手,關懷到你哭啊親~)

4.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大學附屬醫院,醫生質量平均高,診療程序規範,科學,嚴謹(我們緊跟每年的國際診療指南,閱讀英文文獻嘩啦啦不眨眼,大傢伙討論病歷不引用歐美最新文獻都不好意思發言啊)。但是就診人數太爆發,因此就診時間通常以分鐘數計(我前輩老師有一次上午看了70人,四個小時,平均一個小時17個,數學好的同志算算一個人幾分鐘),一般都會根據就診情況以最快的速度告知注意事項然後呼喚下一位,所以請權衡~~PS.不是我們想看這麼多啊,政虎不讓過度限號啊親。。。一上午下來口乾舌燥,膀胱還脹到爆啊。。。

挂號:

很多同志一想到挂號就異常痛苦,其實有很多方式緩解各位的痛楚~

1.學會電話預約挂號,現在多個城市有了電話預約功能,很方便,可以提前一周預約專家號,也有電話預約普通號,然後帶上預約號及證件到院有專門窗口換號就診。避免在醫院排隊挂號,耗費能量。

2.學會使用醫院的自助挂號系統。在大型三甲醫院,多有自助挂號機,只需要銀聯卡和就診卡便可挂號(第一次看病有了就診卡後請妥善保管),避免排隊的煩惱,同時也可以預約挂號。同理,很多檢驗單也有自助取單機,普通化驗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可憑就診卡在機器上取列印結果。

3.掛普通號。患者和醫生視角不同,當然我自己生病(醫生還要生病啊喂?)的時候, 也是覺得連咳嗽、腹瀉2次都是天大的事情,但是,請一定克制這樣的情感,掛普通號吧,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這麼強,您也沒有那麼容易就生一個異常罕見的病,醫生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那種啦~~而且年輕的醫生,能上門診的也都是在住院部摸爬滾打多年的,您就放寬心去看吧~~普通號,第一好掛,第二不算難等,專家號的爺爺奶奶看病肯定沒有年輕人利索吧是吧~

就診:

——如何最大化利用就診的時間。

在診室外排隊的時候,認真的整理一下自己的病曆本和就診卡以及挂號單,很多時候叔叔阿姨進來診室後慢慢在一堆行李里找病歷啊翻就診卡啊,寶貴的時間就這麼流逝了呢。我自己去就診的時候,會第一時間將就診卡和挂號單遞給醫生,然後把病曆本平整的放在醫生的桌子上。這樣至少節約了半分鐘呢偶也。而且敏捷的動作也會給自己加分不少哦~~還能緩解苦命的醫生在門診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的焦躁感哦~

——論就診的時候我在談什麼。

就診以前,請先明白本次就診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有的患者會將自己想要問的問題用小本本寫1,2,3,4,很萌呢!不過這樣其實很有用,儘可能簡單明了的表達你的需求,也可以讓醫生儘快做出診療計劃)。

進去診室之後,表看著醫生呆笑或者痛哭,首先告訴醫生你本次來最主要是哪裡不舒服。以兒科為例,比如寶寶最近拉肚子,一天幾次,大便什麼顏色,什麼性狀(稀,干,混有奶瓣,混有血絲或柏油樣物質),拉肚子前有沒有感冒,有沒有其他什麼表現,最近有沒有換奶,這些問題要是一口氣說出來,醫生會好驚訝好愛你的!不過一般我們遇到的阿媽阿爹都是,啊,寶寶一天都哭啊不知道為什麼喂,去年(去年他感冒然後好了的事情您就不要再說啦~),要體檢了寶寶的衣服解不開爸爸問可不可以用打火機燒開(我們是無煙醫院啊喂爸爸你要不要再狂躁一點!)

總結一下,你要表達的最好是:這次最主要的問題(癥狀,表現,發病情況)是什麼,該癥狀發生的頻繁程度,持續時間,間隔期間能否完全緩解,發生該癥狀有沒有誘因,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最近有沒有其他疾病伴隨發生,有沒有重要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小朋友的換奶,換生活環境等)。如果能做到這麼多,醫生要給32個贊!

——論同伴的重要性。

一般去就診的時候都會有同伴,好基友等等。找個思路清晰,不路痴的同伴非常重要。當醫生根據你的情況開了檢查後,接下來就是同伴表現的時刻了!請注意,大型三甲醫院裡面的各類檢查排隊是有門道的。簡單分類為檢驗和檢查。檢驗在檢驗科(偏門的基因檢查等在此不表),操作檢查,只需要抽血、接小/大便/痰液等,因此是患者花時間比較少的一種。而檢查如超聲檢查,核磁共振(MRI)檢查花時間較長(我們醫院MRI要預約,時間數天不等),X片、CT檢查時間較短。還有一些如眼科、耳鼻喉科等專科檢查,等候時間看情況,並且多在專科看病時直接進行,因此在此不表。

正確的完成檢查的順序:

1.讓同伴去排超聲檢查、MRI、CT、X光的隊

2.自己去檢驗科完成抽血、體液檢查(需要抱著同伴啃、哭、安慰的同志請多帶一個基友)。然後去完成1的檢查項目。並讓同伴帶上就診卡去取檢驗的結果(半小時到一小時後)。

PS. 抽血的項目中有肝功、血糖、血脂等需要空腹,並非全部需要空腹。不過為了當日就診不返工,最好早上就不要吃東西。

3.如果有專科檢查或偏門檢查,建議最早去諮詢專科的醫生,了解什麼條件下做,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時候取結果。再去完成1,2項內容。

超聲可直接取結果,X片,CT片,MRI片需要等數十分鐘至小時不等,然後拿著結果返回就診醫生處繼續就診。醫生根據檢查、檢驗結果進一步作出結論及治療、隨訪建議。

隨訪:

隨訪很重要。很多類型的疾病有反覆的風險,就算本次治療好了也不是一勞永逸。醫生讓幾個月回來隨訪,就回來隨訪。在臨床上,比如腎病綜合征的小朋友,很多家長本次帶來住院治療恢復後就不再隨訪了,結果疾病反覆拖成了腎衰竭,我們看著痛心疾首。

隨訪請帶上上次就診的各類病曆本,就診卡,檢驗單,檢查結果。並簡要的告訴醫生上次治療後恢復情況。

還有很多問題一時想不起,大家如果有問題,在評論里問到我再慢慢補充~~~

完成了多年的一樁心愿,這個文檔要拷貝好,下次誰打電話讓幫忙挂號的時候,我就發給他~~

另外打電話讓醫生朋友幫忙挂號很痛苦啊!我也得去排隊買啊!是真愛就不要麻煩醫生幫忙挂號了好吧!!

愛你們,午安~~


別說病人,大部分情況下就連醫生自己也難確定同事們之間孰優孰劣。除了年資和職稱是可以對比的硬指標以外,指望從其他的細節諸如言行衣著等分辨,那就是玄學。

答主又要值班,又到了講段子的時候了( ????? )

眾所周知,消化內鏡和普外那是cp的關係,前幾年剛分家的時候如果想人事調動的話,只需要和兩邊的主任打個招呼就行,人事科那邊絕對不攔著。最後因為這兩邊的人到處亂竄整得人事科終於煩了,通告以後所有類似的申請沒有院長同意的話一律不通過,這才安分下來。

而我一個師兄就是從內鏡那邊跑過來的。據當年知道內情的人說,他當時過來是為了學學大開腹的術式,畢竟內鏡那邊做的不多,到最後還要回去的。沒料到過來沒多久人事科就堵死了普外內鏡到處跑的這個口子,他自己又懶得天天跑腿磨嘴皮子求爺爺告奶奶地找院長,就這樣稀里糊塗留在了普外。為此還有人編了幾句順口溜逗樂。

他本人對此堅決不承認,一口咬定當初換科只是單純地出於對開腹的仰慕。不過考慮到師兄一向打腫臉充胖子的習慣,個人覺得前面的說法還是可信的。

終於,年終聚會上大家都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內鏡那邊有人開玩笑地提起了這件事:「老三(師兄在那邊的外號,怎麼來的是個謎)呀,你當初那出唱得可真不怎麼樣,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是師兄的黑歷史,平時說起來他都會瞬間沉下臉,何況還喝了酒。他一拍桌子騰一聲站起來就要擼袖子,邊上幾個人趕緊連拖帶拽地把他摁下。師兄瞪著對面那哥們表示有種我們到外頭干一架。

對面簡直莫名其妙,開個玩笑至於這樣么?雖然師兄是個壯漢,但是也不怎麼怵他,畢竟麻醉的那些小丫頭片子們都敢凶師兄:「胖砸你就不能不天天叨念著麻醉上肌松嗎!」。

他叼著根牙籤斜覷著師兄:「我說賈老三做人要講理啊,你拳頭大我打不過你我認慫,咱就事論事而已,你TM動手打人算啥?惱羞成怒?」然後一吐牙籤:「呸,什麼東西。」

師兄當下炸毛了,苦於被一群人拉著撲不上去,坐在椅子上直罵娘:「老子是給你臉叫你聲哥,你還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了?老子為啥去普外?實話告你!老子就是看不慣你們內鏡的這群sb!一群sb!」說罷環視一圈後繼續咧咧:對!說的就是你們!

完了,開地圖炮了,還把自己原來的師傅也罵進去了。這下沒法護短了,普外從主任到住院醫一面呵斥著讓師兄閉嘴,一面賠不是:這死胖子喝大了胡唚,弟兄們別往心裡去。

內鏡的主任也有點上頭,否則不至於為個醉漢氣成這樣,他摘了眼鏡開始訓師兄:「小賈,一來呢你現在翅膀硬了自立門戶了,我不好意思當別人面說你啥;二來你也說了你看不上我這個師傅。不過我好歹比你多活了幾年,再倚老賣老說你幾句吧,你看不上我這怪我,我手藝不怎麼樣這也難免的。不過咱這行講究的是個互相尊重,你心裡這麼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給我點面子別說出來呀,你看你在普外沒幾年咋就學會了野蠻的臭毛病?」

本來前幾句說得特別毒,大家都低著頭彷彿自己挨訓一樣,最後一句說出來普外的不幹了。主任嘖了一聲:兄弟(這兩年輕時是同門師兄弟),你這話哥聽著彆扭啊,合著你意思是小賈是讓我給帶野蠻了?我是個流氓頭子還是個啥?

外科都是師傅帶路,師兄手把手教出來的,所以師兄頂得上半個師傅。換平時師兄說了重話當師弟的就該服軟了,然而內鏡的主任喝多了根本不買賬:

「你別上綱上線,我說什麼了你就擺當哥的譜?」

「呦,你還說人家小賈不尊重師傅呢,你自己就是這麼做榜樣的?」

「親哥哎,我跟小賈那是師徒,跟你是師兄弟,這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你帶小賈是帶,我帶你就不是帶了?」

「話不能這麼說,你那是欺負我比你入門晚,再說咱弟兄兩誰手術做的好你敢說?」

然後他們還真的就爭論開了,兩大叔像孩子一樣吵了半天,最後要答主評理。

「小吳你現在不幹外科了,算得上局外人,我兩手術你也都跟過,來來來你說我和你師叔誰手術做得漂亮。」

答主一臉懵逼:我跟著你們不是拉鉤就是扶鏡,我能看出個啥來?要我自己做的話我肯定差你兩不是一點半點,你兩哪個做得好我怎麼說?

然而答主還沒張嘴內鏡的主任不幹了,「不成不成,她是你手下的肯定偏著你。要不找小賈評理,咱兩他也都跟過,我就不信他還真能一直賣我。」

「你都知道他現在不敢得罪你,你還讓他評理?這還用評嗎?要我說還得叫小吳來。」

為此他兩又爭執了一會,最後終於確定先讓我說幾句再讓師兄表態。

然而他們沒算到答主嫌棄地看了他們一眼,轉過頭繼續吃東西:要吵一邊吵去,別把口水噴我碗里。

ヽ(??ω?? )ゝ我都不在外科了幹嘛要賣你們面子?我過來就是蹭飯的。


我現在有個習慣,掛到一個醫生的號就會去網上搜看醫生是否有海外留學經歷,發表過幾篇Sci,是否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程度如何,如果這些答案都滿足,我就想這傢伙基礎功這麼紮實,醫術肯定不咋的


中國醫療系統里水平比較高的醫生一般就是大型三甲教學醫院裡的醫生。

在中國,合格的高水平全科醫生是稀缺資源,這些轉診工作本該由他們完成,在全科醫生缺失的情況下,普通號的任務就很大。對中國本土特色的比較合適的就診模式是自覺小病可以先去下級醫院,發現效果不佳往上轉。疑難重症首診上級醫院,看完往下轉,切記不要從下往上轉,耽誤時間。如果購買力強樂意排隊都要去大醫院看的話,對於非急重症,首診不太清楚什麼病可以掛這種醫院的對應科室的普通號先問問,然後聽醫生推薦。治療複雜需要手術掛【對應方向】的專家號,副高正高均可,聽他們的建議即可。專業方向比職稱重要,首選專業,再看職稱,專業不對口,職稱再高也看不了。不論這醫生是哪裡的論文有沒有放水水平高不高,至少他標著個專業方向表明他看的病人多,即便知識不夠經驗也勉強是夠的。另外,住院病人都會有高級別醫生來看,所以,即便是下級醫生收入院,或者主管這個患者,也不代表就這個患者就沒法獲得高水賓士療了。

對於同等職稱的大夫,其年齡和醫療水平很難得出確定的結論,一般來說,中年的大夫理念比老大夫可能新一點,但是高級醫院的高職稱老大夫一般也會參加各種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理念也不一定就很落後。不一定和中年大夫有明顯的高下之別。

以及,輔助檢查很重要,該做的檢查必須做,如果你上來什麼就診檢查資料都沒有,找誰看可能建議都差不多。

如果不信任不滿意就換家醫院換個醫生,在中國看病有個麻煩,也是個優點,就是可以反覆換醫生。但是不建議在同級別醫院換三個以上的專家,因為你說不定會搞得第四個醫生不敢接診並且覺得這個患者有人格障礙,一點也不信任醫生。如果專家意見相似甚至雷同,那表明規範治療就是這麼回事,至少方向上沒有錯誤。這時更重要的是讓醫生充分告知患者利弊,找個耐心的有時間的醫生,給患者一些選擇的機會。相比之下,如果方向正確,剩下的主要是溝通問題,技巧上的細枝末節的差異可能不那麼重要。患者也應該主動了解自己的疾病,主動學習一些基本知識,配合醫生,自己對自己負責。要盡量聽醫生對自己疾病的解釋,不能只盯著治療上的細枝末節不放。因為不同的醫生多半還是有一些習慣上的差別的,不可能處理完全一致,這不代表他們水平真有高下之別,患者過分注意這方面其實多半時候沒有太大意義。

人生病是有個體差異的,醫生的行醫方式也有個體差異,但是醫學原則是一定的,理論上講,經過規範化培訓的醫生看常見病也應該區別不大,可能只有各醫院的特色科室和院內特殊藥物有點區別,但是對大部分人可能根本無所謂。所以不要對醫生水平的個體差異期望太大,更不要對神醫的能力和靈丹妙藥的效果期望太高,要調整期望,避免不切實際的幻想。

通常,在疑難疾病處理時,醫生的診療技術的水平高下才會反映出來,平時你看到的溝通技巧,其實受很多因素影響,甚至包括醫生的心情和健康狀態,跟診療水平並不等同。專家遇上普通的患者普通的病也只能用普通的治療,效果也差不多,患者只不過是花錢買個放心而已。即便治療方案未必最優,可能也不過是花費上的一點點差異而已,幾乎不影響患者的實際的身體健康。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很多時候開藥多少對病程和預後影響不大。

有時候醫生都很難評價同行臨床水平,職稱評價一直是個制度難題。患者見的病例數不如醫生多,醫學知識也常常不如醫生豐富,這種情況下用一次生病經歷評價醫生好壞真更是不切實際。患者評醫生,如果樣本量小的話,除了評價態度和溝通技巧就評不了其他的了,除非時間很長樣本很大才能估摸個大概。這就是醫院和醫生的口碑,但是這也不一定正確。

而且對於現代醫學,常見病治療都是標準化的,甚至包括高水平的正規醫院,手術也常常是標準化的。外科手術也常常是多個合格醫生合作完成的。反正在我學習所在的教學醫院,一些日間手術確實是幾個醫生合作完成,幾個人幾個台,誰有時間誰接下一台,機動安排。患者術前都不一定清楚誰主刀,但是老師們確實水平都很高,責任心也很強,非常認真負責,我跟了很多手術也覺得找哪個大夫都差不多。起碼如果我或者我的家人生病了,只要找到他們,哪個老師主刀我都很信任,不用刻意挑大夫。

以及,手術的關鍵是身體內部做得好不好,而不是皮縫得好不好看。縫皮的工作一般都是下級醫生做的,患者光看這個並不能斷定手術效果。以及,由於個體差異,以及某些不可預料的手術併發症,患者有時候自己也沒法評價自己的手術究竟多成功。此外,收住院和做手術的大夫,多半是同一個人,但也不一定。手術台上幫著幹活的可能也不止一個大夫,所以真實工作中主要選醫院選專科,一個平台上的大夫可能差別沒那麼大。手術做得快未必就做得好,手術做得慢的大夫未必就看不了門診開不了葯。以及,麻醉師真的能評價外科醫生的水平嗎?麻醉醫生主要能看出誰做得快,外科手術技巧有時候非常複雜,還有各種腔鏡手術、微創手術、術野很小的手術,技術細節真未必看得懂,他們可能因為在手術室待的時間長,對同行評議的情況比較了解。但是做得快不代表做得好。

醫學不是巫術,切記,常見病找誰看區別不大,不放心就找大的排不上隊的收費高的三甲教學醫院即可。現代醫學很多時候要是團隊作戰,要多科室協作,當然也包括檢驗影像病理這樣的輔助科室,所以疑難重症找一個高平台,即大型三甲教學醫院是首選。全國前十前二十的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更代表了目前我國醫療的最高水平,而且與國際最高水平不說一定能接軌,起碼是可以與國外醫學界上交流對話甚至互相學習的。基本上中國每個地區都有這樣的醫學院,實在不行就外地看病,到周邊省的好醫院看病,都可以。

中醫本身質控很難做,不論人們對中醫態度如何,是否要黑它,一般人們都有這樣的共識:至少在目前,即便中醫方法是有效的,找中醫很大程度上要靠碰運氣。我個人的態度是:除了在某些情況下在經過現代醫學診治和醫生推薦後,可能接受特定的中醫診療技術,在正規醫院施行這些技術之外,我並不信中醫的全套診療過程,更不指望中醫在不藉助現代診療手段的方法下可以對首次來診的患者的病情做出準確評估。而且我通常也用不著向他們尋求幫助。所以這個無法回答。


這還真是個碰運氣的事情

不要迷信高學歷和科研經歷,那往往意味著這個醫生在臨床上沒有投入更大的精力。(這不是絕對的,科研臨床兩門抱的大牛到處都有)

不要迷信專家號,很多老專家知識更新速度不夠,反而是一些高年資的主治在這一點上比他們要好。

所以掛專家號獲得牛逼醫生的概率大,但沒有大到碾壓的程度


口碑。對於外科(婦科)醫生,他/她手藝好不好,麻醉師以及手術室的護士們最清楚,別人的說法都不夠靠譜,因為別人都沒有親自看過跟過手術。


《如怎樣去鑒別一個廚師的能力?》

題主帶著這個問題去找銀座找壽司之神。

今天築地市場沒開門,小野二郎只好給題主捏了一個鯡魚罐頭壽司佐嶗山礦泉水。

在救護車上,急診科醫生一邊給自己吸氧,一邊嚴格檢測題主的心率血氧,保證他不會死在半路;

到了醫院,立刻請消化科醫生和精神科醫生會診。

放射科醫生在發現X片發現膈下氣體;檢驗科醫生髮現白細胞增高。

入院診斷:1.消化道穿孔 2.腦袋有包?

由於懷疑題主吃下去的東西是...呃...

手術室護士準備,普外科麻醉科醫生出場,保證題主在無痛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手術。

縫縫補補一晚上後住進普外。

第二天早會,全科醫生還要討論一遍昨天的手術,上級醫生指示下一步診療計劃。

科里的護士每天給題主量體溫,測血壓,監測題主生命體征平穩;

科里的醫生每天檢查引流管,換藥觀察傷口癒合情況,警惕術後感染;

出院前護長還要給題主進行科普宣講,教他出院後y,怎麼進行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康復鍛煉;

出院後病案科的醫生還要檢查病例做臨床統計,留底病案資料可控題主下一次就診參考;

...

所以題主你有沒發現,從被抬上救護車那一刻到出院,有多少醫務人員為了挽救你的生命在工作?

這些醫務人員甚至包括家屬都參與了治療意見的決定,每一個環節的努力都可以讓你離死遠一點。

這每一點的累積就是現代醫療,用分工明確,用效率和容錯率都更高的醫療團隊和體系治病救人。

而只有能力符合該醫療團隊要求的醫生才會被招納。

因此對於常見病,患者選擇的其實是這個醫生背後的醫療團隊和體系,而並不是具體的某個醫生。

對於一個成熟合格的團隊,隨便地質疑某個成員的能力,是無意義且不尊重人的。

最後,題主能夠順利出院,是這個體系內每一位優秀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

小野二郎是米其林三星,也要靠優秀的海鮮供應商來維持出品。

所以現在題主你來告訴我,你覺得小野二郎的廚藝怎麼樣?

是不是很棒?


靠口碑和專家號是中國的無奈。病人鑒定醫生的能力有限冫但是醫生鑒定醫生的能力就強了。在美加的制度中冫普通疾病由家庭醫生提供治療,大病和流行病由保健醫生推薦專科醫生醫治,普通病人掛不了專家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專科醫生是很難拿到的,並受同行嚴格監督。我在04年工作壓力太大肝病發作時一路給推薦到當時國際肝病界很有名的 Dr.Collings.很是感激


別操心了,按照現在的醫療改革趨勢,三甲醫院會取消門診。靠排隊挂號就可以掛專家的時代快結束了。估計醫院與社會聯合辦醫。其實就是科室承包的高級形式。估計那裡的專家門診你掛了會肉疼。在如今這個社會有個靠譜的醫生朋友最靠譜。


專家號相對可靠,見的病比你三輩子見的都多,水平相對不錯。

1.年紀太大的不行。醫學進展很快,上年紀了多數跟不上學術進展,所以不能找7、8十歲的。

2.年紀太小的不行。小小住院醫經驗必定要差點,你以為主任幾十年的功夫是白搭的?

3.社會職務太多,這個協會,那個組織的,就要小心了。中國的主任不以看病水平論高低,以行政職務論高低,社會事務太多,專業必定荒廢。

4.論文太多的要小心。好醫生不會有太多的論文,有個三兩篇應付職稱就可以了,如果動輒十幾篇,幾十篇,那你的時間都來寫文章了,能看好病么?還是文章都是假的?不是你自己寫的?

總結:40歲左右,副高職稱,科室副主任,論文不多,社會職務不多,衣服乾淨,解釋病情謹慎的醫生相對靠譜點。副主任一般年富力壯,更多的精力在臨床,政治上有野心,自然不會亂開藥。

最好的辦法:醫院認識人,問他應該找誰看。

補充:我說的是一般情況,不是絕對,同行不要舉出個例反駁我啊。


作為醫生來說,其實我覺得好醫生找起來很簡單。不要相信那些夸夸其談的所謂網路知名人士。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每個專業全國或是各省的專業委員會的主委或是副主委。這些人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實踐水平都是本專業最牛的。畢竟是這個專業大家公認最好的才能做上委員。而且也是這個專業最權威的。從醫生角度來看,一般主委或是副主委至少五十多歲,都是經驗和水平最好的時候。在你不知道這個專業誰比較好的時候,這個辦法是最簡單直接。網路上的那些醫生,我沒有研究過,但是至少很多我相信水平也是比不上這些委員的,在業內沒有太大影響力。只是掌握話語權,比較受公眾了解。因為真正醫生都知道的知名專家太忙了,開刀手術看病人,真的沒有時間去打理這種公共平台。

舉個例子,我是泌尿外科,現在全國的主任委員是孫穎浩,上海長海醫院的。候任主委是黃健,廣州中山醫院的。都是手術做的非常好,業界的大牛。黃健來我們醫院開過刀,腔鏡全膀胱加迴腸代膀胱,可能全國也沒多少做的好。我是江蘇人,江蘇的主委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張瑋,原來他們的科主任,也是江蘇省的泌尿外科的帶頭人。副主委是蘇大附一院的侯健全,是醫院的院長。

我覺得在你不知道一個行業的情況下,找醫生委員會的主委和副主委。這是醫生公認最好的,不然也不會評的上。這個是比較靠譜的辦法。


只說外科醫生的。

1、如果醫院有熟人,通過熟人了解,最好問手術室麻醉師,知道哪個外科醫生做的好。

2、利用好大夫網一類的平台,把病人諮詢看完,可以了解醫生手術水平,投訴併發症的多少,可以看出醫生理念是否是你想要的。比如甲狀腺手術,全國各醫院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醫院醫生都有自己的理念,切多少,怎麼切不一樣,選擇你想要的,然後堅定不移地相信你的醫生。

3、實地考察,手術前多看幾個醫生,比較一下,最好能見到醫生之前的病人,了解下傷口,恢復情況,對術後複診的病人如何也可以看出醫生是否有責任心。這點對有手術疤痕的患者特別重要,我就是通過這個方法,選了一位好醫生。

4、一般來說,選擇大醫院,副主任醫師,40-50左右,男性。大醫院有手術量保證,醫生經驗足,而且知識更新快。醫生不是越老越好,年紀太大的醫生新知識接收不夠,觀念陳舊,而上手術台也是體力活,相對而言年輕的男醫生體力是最好的。


記住一點,不要去莆田系的醫院,不要去百度上打廣告的醫院。不要去被包乾的科室。不要相信包治包好的療效。

有錢你就去北京上海,再有錢就去美國歐洲。

沒啥錢的就去當地的人民醫院。


國家幾十年都沒搞清楚的問題你來這提個問就想解決?要真有什麼科學方法能鑒別醫生早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畸形考核制度了。


我就希望大家別拿服務態度來鑒別醫生,醫生不是服務業,莆田系醫院醫生服務態度最好


按照普通的醫生黑噴們來說,當然是私立醫院莆田系們那些對所有患者報以陽光的微笑的大夫最好了。

對於中醫黑子來說,只要不是西醫都是辣雞。


想要鑒定醫生的病人,不會得到恰當的醫療。

遇到什麼樣的醫生是你命運的一部分。你也是他命運的一部分。

到正規醫院,信任你的醫生,相信他/她們和你一樣是人,象成年人一樣同他們平等交往,而不是當他們是你的父母那樣予取予求,你這部分命運會少一點痛苦。


首先,勸病人不要想著去鑒別醫生的知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沒有生過病?

想要得到自己信任的醫生治療是病人的根本需要,壓抑這種需要,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講都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這種需求既然客觀存在著,就需要去滿足,而不是教育病人,這是蘇式醫學教育餘毒,社會已經到達了病人不再聽從醫生教育的階段,就不能在停留在「家長式」醫療模式上不去適應時代發展。強調病人依從性的醫療模式也是讓醫患關係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至於能不能鑒別醫生,普通病人當然是無法鑒別的,甚至是普通醫生都是無法鑒別的。你有資格評價你的上級醫生水平高低嗎?這其中的問題不是應不應該鑒別醫生,也不是怎麼學會鑒別醫生。而是需要專門的機構去全面客觀的評價醫生,並大力推動有償的醫療諮詢服務的發展,現代社會是講專業分工和協作的,一個人不可能也不應該什麼都去自己學。

如果說之前評價一個醫生太難,我是承認的,因為醫療工作確實極難量化,而這個難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技術水平沒有發展到那個層次。全社會獲取醫療數據的成本過於巨大,但是近十年突飛猛進的互聯網技術就是用來降低獲取信息和連接信息的成本的。凱文凱利在二十年前《失控》中預言的,數據重新定義人類,現在看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兩位馬老闆在後台可以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自己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甚至愛上了哪一個人。不然大數據是幹嘛用的?

二十年後凱文凱利再次用《必然》告訴世界,發展的問題只能用發展解決,而絕不是停滯和倒退。醫生一定要鑒別,但不能靠人。

PS:貼一個之前的答案,也是強調醫療諮詢服務的,我堅信這是未來。

如何評價「搜狗明醫」? - 小葵的回答


醫院本院職工生病,他找誰,你就找誰。


推薦閱讀:

在現代醫學中為什麼還有很多病『病因尚不明確』?
是不是查血顯示沒有細菌感染,就真的沒有細菌感染?
大便進入血管對人體有危害嗎?
如何評價精準醫療計劃中國版與美國版的不同?
板藍根可以預防感冒嗎?

TAG:醫生 | 醫院 | 醫患關係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