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敘利亞人權決議,中國政府投棄權票,為何中國政府總在投棄權票,而非直接投反對票?


梁指導的回答接近本質,但是有些內容需要澄清,特別是大家普遍的一些誤解:

-只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執行一票否決權制度,聯大會議一國一票,沒有一票否決權

-涉及程序的事項,常任理事國沒有一票否決權,只有非程序性事項,也就是所謂的實體事項,才有一票否決權(聯合國憲章、文件中明確規定了程序事項的內容和範圍)

在現實實踐中,否決一項安理會決議,不一定意味著該決議胎死腹中,更多的時候,意味著需要重新推出一份各方都作出妥協的修改決議。在提交決議前,當事方肯定要私下同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外交官進行反覆溝通、施壓或者利益交換。如果決議最終沒有通過,投否決票的一方,就會成為當事方和利益攸關方重點公關的對象。

投棄權票並不一定意味著所謂的「無聲的抗議」,如果僅僅是這樣的作用,聯合國沒有必要設置棄權票,在外交領域棄權票通常有以下幾種含義:

-目前還不到我們正式表態的時候,需要等待更佳的時機或者獲得更好的籌碼

-我們對決議持保留意見,但又不想摻和這件事,所以投棄權票

-各方博弈的結果,最終選擇立場中立的棄權

不管美國是否霸權,一個基本事實是:他在聯合國和國際事務中承擔了最大、最重的國際義務。在外交場合,當我們說一個國家不負責任時,有一種情況就是,投了反對票,但又沒有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只是把業已存在的嚴重問題束之高閣。中國不希望看到西方國家干涉他國內政,一方面這是自己的外交理念,另一方面也符合自身利益,但問題是,涉及到決議的國家,和中國沒有太深的利益往來,或者中國不希望過多插手這件事情,讓自己越陷越深,所以棄權票很多時候不是沒膽,而是沒有直接利益。

中國到現在為止在安理會上投的反對票不到兩位數,還要扣除當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投的一次反對票,基本上來說大致上有以下幾個原則:

-除非涉及核心國家利益,否則慎投少投反對票

-不介入與自身利益關係不大的國際事件,不介入因民族、宗教等因素造成的國際性事件

-在決議處於草案階段,私下協商時,據我所知,中國的外交官還是經常表達「不贊同和威脅」的

-沒膽,有時候確實是重要因素,或者說韜光養晦吧

縱觀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的若干次反對票,一種是支持自己的盟友或朋友,比如反對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就是為了支持巴基斯坦,另一種是涉及到核心利益,比如反對有關向瓜地馬拉和馬其頓派出維和部隊的決議,因為這兩個國家不但和台灣建交,而且屢次率先起頭提出台灣重返聯合國的議案。最後就是,雖然不涉及核心利益,但確實可能侵犯到中國較大的利益,比如西方提出的有關制裁緬甸和辛巴威的兩次決議。

在外交領域,尤其是在聯合國,有很多不成文的潛規則,比如投反對票,有自始至終反對的,也有投一次反對票做做樣子,然後改為投棄權或贊成票的。中國在聯合國屢屢無懸念的投棄權票,一方面反映了中國政府的國際視野和外交理念,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依然是一個地區性大國,離真正成為全球性大國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首先我要糾正大家的一個觀點。

在當代的國際政治語言中,棄權並不是沒有意見,而是明確表示不完全同意這個提案。

舉個例子:

1997年關於組織多國部隊進入阿爾巴尼亞的決議草案投票,在投票前,我國大使秦華孫曾表示:阿爾巴尼亞問題有其複雜性,本質上屬於阿爾巴尼亞內政,安理會授權採取活動是與《聯合國憲章》不符;但同時,考慮到阿爾巴尼亞政府儘快恢復局勢穩定的迫切願望,中國不阻攔決議草案的通過。」

其次

中國真的愛棄權?

1982初年至2015年中旬,五個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投棄權票的次數。

中國65票。

俄羅斯56票。

英國34票

美國33票。

法國23票。

好像中國是最多的,那我們細看為什麼:

投票是由因為國家利益外部環境,國際政治力量博弈格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是任何一個國家開展外交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舉個例子,無論在任何時期,只要提案涉及到了中國的絕對利益。中國都會毫不猶豫地投出反對票。

之後上述的各項因素開始各自發揮影響。

國際政治力量博弈格局起了重要作用

在蘇聯解體之前,1982年到1989年,最愛投棄權票的是英法美三國,他們一共投了56張。

蘇聯投了12張,是倒數第二少的。

中國只棄權了2次。(此時的外部環境是兩極對立,中國選擇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其實這一點英明神武的毛主席早就預料到了。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東風壓倒西風嘛。

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外部環境,國際政治力量博弈格局發生劇變,之前投棄權票較多的美、英、法三國成了最不愛投棄權票的。從90年代至今的將近25年時間中,美、英、法一共只投出33張棄權票。

而中國則變成了最愛棄權的國家。在90年代,中國一共棄權了45次,比其他四國棄權次數的總和還多12張。這十年恰恰是世界對中國關注劇烈增加的十年,所以「中國愛棄權」的印象就從這時候根深蒂固了。

這是因為,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世界局勢中佔據主要地位,中國在安理會中的投票決定有時會影響中美關係,但又不能跟西方國家完全站在一邊,所以投票就不得不考慮「得罪人」的問題。同時,鄧小平在這一時期提出了「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絕不當頭,也不帶頭反對任何人。

因此,中國在投票的時候會表現的比較「穩健」,盡量不得罪人。

但是

2001年至今,中國一共投出18次棄權票,而俄羅斯投出了21次棄權。

從投出反對票的次數,可以看出中國正在更明確地向外界表達出自己的態度。

冷戰結束至今,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中一共投出8次否決票,僅比俄、美兩國略少。而英、法兩國在冷戰以後就沒再投出過反對票。

所以我說中國愛投棄權票,只是過去式。

以上參考了為什麼中國最愛在聯合國投棄權票?侵刪

套用到本次的敘利亞問題中。依舊是國際立即發揮的主要作用,同時還有俄羅斯方面的影響。

圖片來自互聯網

敘利亞問題相關探討閻學通-公共主頁


記得之前有一個視頻,講的是非洲人對中國和歐美一些國家的看法,裡面就說了,中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影響力,不去對這些問題給出確定的答案,但是實際上都是在偏向非洲,用實際行動去支持,這勝過於只有投票沒有行動...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敘利亞是俄國老毛子的地盤,沒中國什麼事情,既然老毛子自己也棄權了,中國當然更沒有必要出頭了。至於說為何總投棄權票,我同意郭大俠的看法,真要涉及到事關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中國也會投反對票的!


中國特色之一

政府實際上偏向敘利亞一方

但投反對票的成本太高,現在國內的宣傳機器沒當年好用了,對外難免會與一部分西方國家交惡,損害自身切身利益。

投贊成票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一直面臨著類似的指責。

棄權,反倒對內挽回一定的公信力,對外表示了抗議,又不至於戴上敘利亞人民敵人的帽子,最穩妥


坐山歡虎鬥


這叫【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發一個視頻,這是敘利亞現在的情況,可以一閱,就知道美國所謂的民主與自由給敘利亞帶來了什麼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2MTExMjMy.html?firsttime=200

同時轉知乎趙丹同志的一篇文章:

小平在位期間沒有用過否決權,那時候是真正的韜晦,誰也不得罪。

小平後時代已動用過四次,同時使館炸了,飛機撞了,表明可以韜晦的空間越來越小了,靠耍滑頭過不去了,要獨立自主就別裝孫子。

今後動用否決權會越來越多,匹夫何罪,懷壁其罪,你不招惹人家,人家也要來招惹你,與其四處逢迎,不如率性而為,拿出流氓本色,人家反而還高看你一眼。

阿盟是一幫酋長在主導,最近被搞掉的反而都是世俗政權,阿盟不代表阿拉伯人民,只代表少數貴族。經過這一輪民主風暴,阿盟以後的命運還很難講。

前些天很多人盛讚某個競選失敗者的發言,「民主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在這個國際民主舞台上,中國搞點反對的聲音出來,難道不是對民主的促進?反而是某個標榜自己是民主典範的國家,對於反對的聲音氣急敗壞了。

另外不妨看看某民主典範,人權衛士是如何使用否決權的,俺們這種落後國家應該多多向人家學習。

三十年來被美國否決的聯合國決議清單  

  1972 譴責以色列在空襲中殺死數百名敘利亞和黎巴嫩平民

  1973 重申巴勒斯坦人權利,呼籲以色列撤出被佔領土

  1976 譴責以色列襲擊黎巴嫩平民

  1976 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土修建定居點

  1976 呼籲巴勒斯坦自治

  1976 重申巴勒斯坦權利

  1978 強烈要求常任理事國保障聯合國關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決議

  1978 呼籲改善巴勒斯坦人生活狀況

  1978 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土的人權紀錄

  1978 呼籲發達國家增加對不發達國家援助的數量和質量

  1979 呼籲斷絕與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進行軍事與核技術合作

  1979 加強對南非的武器禁運

  1979 向南非被壓迫人民及其解放運動提供援助

  1979 考慮進行裁軍與停止核軍備競賽的談判

  1979 呼籲使被以色列驅逐的居住者返回家園

  1979 要求以色列停止侵犯人權

  1979 要求一份關於生活在被占阿拉伯國家的巴勒斯坦人生活狀況的報告

  1979 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援助

  1979 討論被占阿拉伯領土的資源歸屬問題

  1979 呼籲保護髮展中國家的出口

  1979 呼籲在聯合國框架內採取措施,改善人權與基本自由

  1979 反對干涉國家內部與外部事務

  1979 召開聯合國婦女大會

  1979 巴勒斯坦婦女參加聯合國婦女大會

  1979 在多邊貿易談判中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

  1980 要求以色列讓難民返回家園

  1980 譴責以色列有關巴勒斯坦人生活狀況的政策

  1980 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土違反人權(共3項決議)

  1980 重申巴勒斯坦自治權

  1980 向南非被壓迫人民及其解放運動提供援助

  1980 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促進不發達國家的發展與國際經濟合作

  1980 簽署聯合國婦女十年行動綱要的後半部分

  1980 聲明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1980 強調國家與個人的發展是一種人權

  1980 呼籲停止一切核爆炸試驗

  1980 呼籲實現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以獨立的宣言

  1981 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1981 重申每個國家有權根據人民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經濟和社會體制,不受外來干涉

  1981 譴責外國經濟勢力在殖民地區的活動

  1981 呼籲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試驗

  1981 呼籲進一步採取措施,防止核戰爭,控制軍備競賽,促進裁軍

  1981 強烈要求進行禁止生化武器的談判

  1981 聲明教育、工作、保健、營養、國家發展等都是人權

  1981 譴責南非攻擊鄰國,譴責種族隔離,主張加強制裁(共7項決議)

  1981 譴責南非企圖在塞席爾發動政變

  1981 譴責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人的待遇、人權政策以及轟炸伊拉克(共18項決議)

  1982 譴責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共6項決議)(1982至1983)

  1982 譴責一名以色列士兵在一所耶路撒冷清真寺槍殺11名穆斯林

  1982 呼籲以色列撤出1967年佔領的戈蘭高地

  1982 譴責種族隔離,呼籲停止對南非的經濟援助(共4項決議)

  1982 呼籲設立保護生態的世界憲章

  1982 設立關於國家財產、檔案、債務繼承沿革的聯合國會議

  1982 禁止核試驗,進行核談判,禁止在外太空使用核技術(共3項決議)

  1982 支持建立世界信息與通訊新秩序

  1982 禁止化學與細菌武器

  1982 發展國際法

  1982 對有害健康與環境的產品進行防護

  1982 聲明教育、工作、保健、營養、國家發展是人權

  1982 對有害健康與環境的產品進行防護

  1982 發展中國家的能源資源開發

  1983 關於種族隔離、核軍備、經濟和國際法的決議(共15項決議)

  1984 譴責對南非的納米比亞政策及其他政策提供支持

  1984 採取消除種族隔離的國際行動

  1984 譴責以色列佔領並攻擊黎巴嫩南部

  1984 關於種族隔離、核軍備、經濟和國際法的決議(共18項決議)

  1985 譴責以色列佔領並攻擊黎巴嫩南部

  1985 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土任意使用武力

  1985 關於合作、人權、貿易與發展的決議(共3項決議)

  1985 針對納粹、法西斯和新納粹活動的措施

  1986 呼籲所有政府(包括美國)遵守國際法

  1986 對南非實行經濟和軍事制裁

  1986 譴責以色列針對黎巴嫩平民的行動

  1986 呼籲以色列尊重穆斯林聖地

  1986 譴責以色列劫持一加利比亞客機

  1986 關於合作、安全、人權、貿易、媒體偏見、環境與發展的決議(共8項決議)

  1987 呼籲以色列遵守日內瓦公約對待巴勒斯坦人

  1987 呼籲以色列停止驅逐巴勒斯坦人

  1987 譴責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行動(共2項決議)

  1987 呼籲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

  1987 聯合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開展合作

  1987 呼籲服從國際法庭對針對尼加拉瓜的軍事與准軍事行動的仲裁,呼籲結束對尼加拉瓜的貿易禁運(共2項決議)

  1987 防止國際恐怖主義,研究產生恐怖主義的政治經濟深層原因,召集專門會議對恐怖主義加以界定,與民族解放鬥爭加以區分

  1987 關於新聞業、國際債務與貿易的決議(共3項決議)

  1987 反對建造太空武器

  1987 反對發展新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987 反對核試驗(共2項決議)

  1987 倡議設立南大西洋和平區

  1988 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土針對巴勒斯坦人的行動(共5項決議)(1988至1989)

  1989 譴責美國入侵巴拿馬

  1989 譴責美軍搜查尼加拉瓜駐巴拿馬大使的住所

  1989 譴責美國支持尼加拉瓜反zf武裝

  1989 譴責美國對尼加拉瓜的非法禁運

  1989 反對使用武力侵佔領土

  1989 呼籲根據聯合國以往的決議通過一項關於巴以衝突的新決議

  1990 向被佔領土派遣三名聯合國安理會觀察員

  1995 重申以色列控制的東耶路撒冷地區是被佔領土

  1997 呼籲以色列停止在東耶路撒冷和其他被佔領土修建定居點(共2項決議)

  1999 呼籲美國結束對古巴的貿易禁運(共8項決議)

  2001 向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派遣非武裝監督員

  2001 設立國際刑事法庭

  2002 繼續在波斯尼亞執行維和任務


中國大陸向來反對他國干涉自己「內政」,也反對其他國家之間這樣做。

但是聯合國明確有「人權高於國家主權」(大意如此)的提法。所以往往都不會贊成,投棄權中立或是偶爾才會乾脆反對。


四年過去,看看今天的敘利亞,真是覺得民主自由來得太晚啊。


中國的外交,雖然近期開始走向務實,但是一直有一個毛澤東搞出來的基因沒有消失:就是意識形態決定論。

以前,我們就是絕對意識形態決定論,經濟政治利益完全不考慮,凡是反對西方的,都支持。凡是西方支持的,都反對。把世界分成兩個陣營,頗像原始人類處理外交問題。

而現在,中國向來喜歡獨裁者,而世界各地的獨裁者也喜歡巴結中國。歸根到底的原因,在於西方不斷批評中國獨裁,中國在西方沒有真正的朋友。所以中國真正的「朋友」,只有世界的獨裁者,朝鮮的金胖子,緬甸的軍政府,辛巴威的穆加貝,委內瑞拉的查韋斯……

不過,這些朋友一點也不靠譜。

對於穆斯林國家,中國的心態極為複雜。中國向來相信無神論,對伊斯蘭教根本沒有好感。之所以一直在親穆斯林,反西方。原因有兩條,一個是穆斯林國家在反美,雖然中國以前的幾個老朋友曾經親美,但是那個時候,中國處於反蘇的目的,中國也親美。出於全球遏制西方的必要,只能「團結」穆斯林國家。第二,中國國內有大量的穆斯林,倘若政府公開反伊斯蘭的態度,勢必造成巨大不穩定。但是也不能公開反西方。中國高官的子女都在西方,骨子裡誰都知道,西方本質是好的,只是目前不接納我,政府挺撒嬌的。

中國現在為了經濟利益決定很多事情,意識形態的思維方式被淡化了。

這當然是好事。不過,意識形態依然在起決定性作用。不管是反西方,還是親近西方,兜很難走完全獨立的思考方式,往往陷入昏亂和迷惑。

棄權票是唯一選擇。


三個美國小弟提出的人權決議真的是為了人權嗎?


棄權票有時候是有考慮的。比如在克里米亞這個問題上,中國投了棄權票。中國不可能贊同克里米亞公投。這樣會給台灣問題帶來話柄。但也不能反對,畢竟戰略上還是和俄羅斯在一個戰壕里的。反正俄羅斯會投反對票就可以了,中國則必須投棄權。


你為了跟自己無關的利益多次反對另外四常,別人也可以這麼對你啊。


就和狼人殺一樣,你的投票代表了你的立場與意見。贊同票,反對票,棄票不是隨便就可以投的。天朝選主席的時候不也有棄票的嗎


因為中國不會投贊成票也無法投反對票。

曾經Facebook 在招股書里提到,目前全球僅四個國家屏蔽其網站…Syria敘利亞,Iran伊朗,China,Korea(N)朝鮮,簡稱:SICK(病態四國),對應BRIC(金磚四國)。

所以在部分國外媒體看來,中國的人權狀況和敘利亞是有些相似的。

同時,中敘至少在某些政策上是一致的。完全否定別人相當於部分否定自己。

更何況,我國在外交口徑上,通常把人權視為內政,在此立場上,一直表態不應干涉別國內政。

所以,是肯定不會投贊成票的。

鑒於中國的大國地位,以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在目前聯合國的氛圍下,投反對票的成本太高。

既不想投贊成票也不能投反對票,

就只好棄權了。


請放棄「人權」這個意思吧。


怎麼和我看到的微博信息相反,求驗證:

Copy自微博: 中俄2次投票否決安理會敘利亞問題決議,並不符合中國全球利益,西方藉機劍指中國,轉移敘利亞人仇恨至中國,而非狡猾的俄羅斯,中國倒成了千夫所指的替罪羊,TBS電視不斷播放敘利亞一段採訪視頻:男子「你是日本人嗎?」日記者:「是,我是日本人。」男子:「好。如果你是中國人,我就割斷你的喉嚨。」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航天事業相對較為發達,卻仍做不好汽車發動機?
中國園林與日本園林有哪些異同?
中國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了嗎?情況有多麼嚴重?
近十年內,中國大陸有哪些成功輸出海外的文化產品?
身在歐美,哪些好處是中國沒有的?

TAG:政治 | 聯合國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