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上海人的優越感」是怎麼形成的?
好多劇集里都有這種表述,他們即使自己生活的很差,也不耽誤他們看低他人。 怎麼形成的呢?
看到這個問題,有種幫上海人洗白的衝動。
其實,這個問題是被放大的。 應該說,自從有地域,就有當地人的優越感存在。只是因為,上海作為一線城市,去的人太多了,而上海人又是一個非常恪守規則和原則的物種,因此在表現上,無意中刺到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經。其實,哪裡人都很有優越感。 關於優越感,有兩個很有才的段子:1、北京城牆一倒,壓死的都是部處級領導,上海出個交通意外,出事的都是博士博士後。
2、北京人認為,除了北京是中央,其他都是地方,上海人認為,除了上海是城裡,其他都是鄉下。先說一句,我覺得這句必須說:如果你首先把自己當外人,憑什麼讓別人拿你當自己人?更別提那些所謂的優越感,優越感的判定就是,你不是自己人,然後再是,你不如我,最後就是,我很欣慰。
那麼,說說我個人的感受。
1、我在上海呆了7年,幾乎從來沒有感覺到上海人的優越感——當然,你可以說我神經大條。順便說一句,無論在哪裡,你沒有真材實料,總會被人看不起。但是這並不代表別人有優越感。我在上海看到最多的一種鄙夷狀況是,某人過馬路闖紅燈,旁邊上海人通常稱為「鄉無擰」(鄉下人),某人隨地吐痰,旁邊上海人說「鄉無擰」,等等,但是,你很少看到在正常的交往中,你的上海同事、上海朋友,對你說「鄉無擰」。我曾經問過我的一位上海同事,為啥總是在我面前說上海話而不怕我聽不懂,同事答曰,哎,我們覺得你已經是上海人了呀,其實我當時連居住證都沒領,連半個新上海人都不算,再深入問下去,同事就說了,其實,上海人只是對不守規矩,沒有能力的人採取鄙夷的態度,而「鄉無擰」很多時候是沒有特別意味的辭彙(和「冊那」、「赤佬」、「小逼樣」一樣,甚至有時候可以作為笑談的口語),同時他們也很習慣對同樣是上海人但是做法很不「上海」的同胞抱同樣的看法。2、十一過節我回家,發現很多之前縣裡的人進城了(這兩年老家的城市化進城也很快,很多農民和縣裡的人被拆了房子,收了耕地,趕進了城市)。然後,問題出現了,我發現對於這些人,我的態度變了,我認為他們佔用了我們城裡人的資源,但是,只知道拿著拆遷後買完房子的錢吃喝玩樂,夜總會門口,聽到的都是鄉下口音的土語,洗浴中心門口,聽到的也是,但是,從沒有在一些寫字樓、學校哪怕是夜校里聽到這種口音,於是,我認為,這些人根本就是鄉下人,沒有基本的規矩,不懂起碼的禮儀,除了進出各種娛樂場所,揮霍用耕地換來的錢財,以此貢獻GDP之外,沒有任何用處,而我,也居然對朋友說出了這樣的話:「怎麼這麼多鄉下人進城了?」
然後,我懂得了上海人的所謂「排外」和所謂的「優越感」。 人非聖賢,孰能眾生平等?所以,當大家在討論XX人的優越感的時候,要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哪怕在任何場合下,表達過對「外地人」、「鄉下人」的不滿,如果有,不好意思,你沒有資格出來說XX人優越,XX人排外,因為你,也不外如是。今天看到的 更新一下
正文:
作為一個上海本地土生土長身份證310開頭的姑娘每次看到這種說什麼上海人排外就忍不住了=A= 找了一張之前空間看到的說說#侵刪試問各位換位思考,你碰到這種事情你不排這種人?另外可能也就是一些無素質不文明行為的始作俑者。我們排這樣的人包括上海人 他們的tag是「不文明」而不是「外地人」但我們也只是排這樣的人 尊重是互相的 我們沒有無緣無故排外的理由而硬要說來的優越感我認為不過是以自己的城市優秀而生的自豪感 這種情感是從小到大看著這座城市富強繁華起來的自豪 就像你喊著「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一樣另外 這僅代表大部分上海人的觀點 實際上上海目前將近兩千五百萬的人口 而在世界看來 這待在上海的所有的老家在天南海北的都被稱為「上海人」
大家看評論特別特別有意思
「我不作姦犯科,不做違背良心的事,努力遵守各項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儘可能地不給他人帶來麻煩和困擾,不給社會添亂,為此我感到自豪和驕傲」,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通常所說的「上海人的優越感」,如果不是的話,我好象沒覺得上海人有什麼優越感。。。
我試圖從一個戶口在上海的中國人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吧。
因為父母插隊所以我出生在浙江。我祖輩也都是浙江人。所以我一直也挺好奇為什麼我會這麼認定自己是上海人,光是戶口?
從鄉土角度來說我是浙江人,從自我認知來看我覺得自己是上海人。這個很正常,上海在古代根本不存在。
上海是一個延續上百年的自由競爭城市。這跟中國大多數地方不同,可能現在深圳算一個。大多數在這裡落腳並安家的人,都是自己或祖輩在殘酷競爭中成功的人。因此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是成功者或者成功者的後代。
所以認可自己是上海人,我對自己的期望就會很高。我覺得自己應該是競爭的獲勝者,我要比你更聰明,更智慧,更努力,更勤奮,更成功,更有錢。這種如果稱之為優越感,那我承認自己有,我所認識的上海人也常常會有。
但在許多生活不如意的人身上,這種優越感演化成了對他人的無端鄙視。因為他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所以會自卑,進而為了掩飾自卑而套上帶刺的外殼。
上海人的基因就是一群勤奮拼搏的人的後代,很不懂享受生活。很多人會不同意,但事實上上海人的小資,哪裡是在真的享受這個世界?只是在享受人工合成的高級感,炫耀自己的所謂品味而已,最後還是競爭啊!
我在北京見到很多自得其樂的人,他們快樂、禮貌、安於現狀。但在上海,只能見到一大群苦苦掙扎,試圖在自己僅有的小小事業中還要超乎尋常尊重的人。比如看個停車場。原答案———————————————————作為一個中國人,長大到今天,還剩下幾分優越感?那作為一個上海人,他有自己的優越感,就說明上海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同樣,你也可以衡量一下自己作為一個xx人,有沒有優越感?這跟生活水準沒有關係,這跟你是否熱愛這座城市有關。我只說我自身經歷,話比較多,有耐心的看下。KDS寬頻山這個網站我相信絕大部分上海人都去過,上面充斥著各種上海地域語言和所謂的秀「優越感」的事件,有的是確有其事,有的是裝B,且不論這是否有利於網路環境,為什麼這個網站一天到晚受到來自北京為首的各地人攻擊(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從兩個方面來說,一、這個城市是既得利益人群的代表,二、這個城市的社會敏感度是我國一線城市中最低的。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說我自己,我算是個很異類的上海人,出生於崇明縣(母親是崇明人),那時的崇明並沒有合併入上海,所以在我童年的時候我被很多小夥伴嘲笑為鄉下人,我母親與父親的婚姻是包辦婚姻(所以他們的感情形同虛設,等同於同床異夢),當初我外婆看中我父親的上海戶口(父親插隊落戶到崇明,還算運氣好的,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概念),我很負責的說她是害了我母親一輩子。出生三個月就跟著父親的戶口來到上海,當時那個時候是很多農村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我有一個看似很「風光」的身份(儘管我父親只是個普通的工人),而且我基本是零成本的融入到「上海人」的圈子中,也過上了代表在當時看來是很」高大上「的生活(從小生活在外灘邊上的貧民窟是那時很多農村小孩做夢都不敢想的,儘管那時他們還沒意識到其實這裡只是上海的底層生活環境,這個問題我也是過了很久才能正視),所以我的」成分「算是比較好的。在那個生活環境下我看到了什麼?看到的是上海底層人民生活的狹隘和鄙夷(因為其實身邊真正高大上的人不多,基本屬於市井小民,我本沒有對弄堂模子有歧視,但確實社會底層人員佔據了這個群體的絕大部分),在幼年的時候身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下我被標榜上」異類「的標記,伴隨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可以在暑假的時候回到」鄉下「去吹噓平時所見所聞,那些東西對於農村小夥伴來說是一種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而另一方面我被」純正「的上海小夥伴嘲諷和鄙視,也就是說我渾身充滿著灰色的屬性,因為我兩邊都能搭得上話,在城市環境中有的東西我接觸不到,只能因為被鄙視感到自卑,而在農村的環境中我又不屑跟那些low爆了的小夥伴完全打成一片,因為這樣身上會沾上」鄉氣「,拚命得向他們展示我在大城市中看見了多少」豬跑「的樣子(因為我吃不到豬肉,這種虛榮心曾經長期侵蝕著我),而在上海小夥伴眼中我帶給他們的感覺是他們平時也接觸不到的」新鮮感「,原來」鄉下人「是這樣生活的,他們有這樣的智慧(當然那時候還小,他們不會覺得我展示的是種智慧),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一天天的成長,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原來這個城市早就被浸淫成多元化通融的世界,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上海是全中國(世界)的上海,在這裡,有各種各樣的人種,人群,在這種多元化的環境下所謂的原始優越感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化的,但不可否認它依然存在,其實所謂優越感是後天產生的東西,你不去認知更多的事物何談優越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上海人說:「切,這東西我早就知道了(了解了,明白了,看到過了,玩過了,體驗過了),有什麼稀奇的!」大部分上海人聽到這話都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是平等(自認為)的,但是如果非上海人聽到這話就會有歧義,會有揶揄,但是很多情況下這話都是有調侃的成分的,在上海人眼中,有的東西我在上海見識到的都是你們這些外來人口見識不到的,至少我比你有優先權,這種優先權充斥在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優越感油然而生,上海其實是個很傳統的社會,並非大多數外地人想像中那樣開放和超前,這裡的人都會無意識的強調這種優先權,正是這種「不從眾」帶來的優越感讓外地人覺得不舒服,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矛盾,激活階層區分的概念(其實階層概念古已有之),至少在我生活的這20多年中,我始終小心翼翼的接觸著各地來的外地人,有的時候甚至會特意去迎合他們的文化,讓他們不要多有顧忌,盡量維護他們的尊嚴,多聊些他們家鄉的軼事,然而依然沒法完全給對方以安全感,我這麼做基於兩點,首先我也是「外來人口」,但是我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上海人,我需要做到我的公正,不卑不亢,謙和有度是我這麼多年來被浸淫的社會風氣所需要呈現的東西,其次我不想用上海人的身份得到本不應屬於我的優勢,我覺得我這麼做完全是因為在我心中幼年時的那層灰色屬性帶給我很多」一般「上海人看不到的東西,我不敢說我有多麼懂得人性,但至少在遇到地域文化所產生的矛盾時我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更懂得如何處理。說迴文初說到的兩點,第一點我想沒人會否認,既得利益早就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無需逃避,這是我們這代人必須正視的所謂「社會環境是否公平」的問題,這點確實沒有任何視點可以來「洗白」,歷史原因既成事實,無需多討論。第二點,說上海這個社會環境敏感度最低,是因為上海人的視野很廣,我說的視野指的是「人文軟實力」,一些負面東西在上海人看來太習以為常,司空見慣,其實他們更願意置身事外,而非很多外地人所理解的「不屑」,我覺得這麼多年來,在上海所體驗到的應該不是現在很多人所強調的正能量,而是這座城市自然形成的」真能量「。我相信我這麼說沒人覺得我是上海人,感覺我一直在幫外地人說話,其實上海人惶恐的除了既得利益的丟失外更恐懼的是家鄉文化的隕落,這種感覺就跟香港人排斥大陸人,台灣人不想回歸大陸的感覺是異曲同工的,沒有對錯之分,也不能單純從得失上去計較。我覺得現在可以回答下樓主的問題了,上海人如何形成的優越感,是因為過度發展和人文環境的陷落,或者更直接的說是因為上海早就不被當成」上海「,而當成是走向中國人成功道路上的一個標誌,就跟大家逼著馬雲捐錢是一個道理,你強是因為我們做了貢獻你才強,你強就應該貢獻出你的資源來幫助我們共同強,幫助我們達到真正的共產主義,如果不這麼做你就是看不起我們,你就是忘本,就是身上優越感滿滿。我理解為一種外來文化的分化而形成的個性化跳脫,可以說內因是多元化的集合群體意識,而外因是不尊重地域文化現象的群體意識。
北京人在北京不允許說京片子?
廣東人在廣東不允許說粵語?
北京人和廣東人的孩子不會說他們的方言?你能想像?!
而上海人在上海很多時候不被允許說上海話!我媽在各種場合被各種外來者懟過:阿姨你說上海話我們聽不懂請講普通話!悲劇的是上海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確實不會講普通話。
上海的小孩已經很多人都不會說上海話了(說不標準視為不會說)!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公開表明在校期間孩子不允許說上海話!你想想這有道理嗎?這種規定要是在廣東你試試看?要是在美國你試試看?示威遊行都有可能!而上海父母說什麼了?
這些現象,在全世界任何移民城市,可以說絕無僅有!
上海是對外來人口最寬容的大城市沒有之一!
你要說排外,全世界哪個移民城市不排外你告訴我?
你要說歧視,歧視無處不在。你去國外被歧視得更露骨。
上海人有排外和歧視,大部分停留在嘴上不饒人的層面,起碼你不用擔心人身安全。
你去東北罵一句東北人試試?你去美國罵一句美國人試試?
所以我說上海人其實很寬容,只是嘴上不饒人。
而這種地域文化其實是不分對象的,你要是見過弄堂里兩個上海阿姨是怎麼吵架的,說話多刻薄,你就可以理解了——並不是特別針對我們,上海人就是這樣的。
說實話我都看不慣很多上海人,嘴裡也經常說老阿姨老爺叔搞不好了,文革遺毒去死吧。
說說就說說了,說都不能說?
但是換了一部分敏感的外來者,這種說,就成了歧視,就成了優越感。
這種骨子裡的寬容和表面上的嘴欠,換來了很多不理解上海本土文化和上海人性格的外來者的心懷怨恨和不滿。
若,上海人要是動不動就拔拳頭動刀子(像老墨、黑人一樣),題主的這個問題也不存在了。
從大學考去外地後開始有了。。。
上海人的特點很多都是我們吳語區共同的個性,也只有上海人無辜招罵
這種優越感其實並非地域造成的,而是人類的共性。
如種族優越感、性別優越感、智商優越感。
某些人,以某些原因自認自己高於其他人,哪怕自己實際遠差於那些人。用這種方式獲得自我心理安慰,可以忘記實際生活中的痛苦。
所以種族優越感、性別優越感、地域優越感都往往在那些實際生活中略有問題的人中比率更高的發生。
即,某個較發達的人類群體中,會認為自己屬於該群體,因此高於其他較次群體。忽視了作為個體實際自己不如較次群體中的有益群體。這是屬於心理學範疇了。
國內常見的優越感:上海人對「外地人」、北京人對「地方人」、香港人廣東人對「北佬」、江浙滬人對「蘇北人」、東北人對「南方人」、武漢人對「鄉里人」。我去我農村親戚家串門,言談中感覺家裡貼瓷磚的這家都比家裡沒貼瓷磚那家有優越感。
我在長春,在紅旗街重慶路商圈住的都比在西道窪子,楊家粉坊這種稍微偏一點的地方的人有優越感。
我去瀋陽溜達,一聽我是長春的,瀋陽的的哥都瞬間言談里有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彷彿相聚三四百公里的兩個城市已經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區別的口氣關心我長春人民是不是落後。
上海作為那麼有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人有點優越感我覺得情有可原,想想你自己有過多少有優越感的時候,上海人有點優越感可以理解。回答問題前先說下我的情況,本人89年出生的上海人,一直生活在還未拆除的上海棚戶區。下面的回答並不是要貶低或者抹黑上海,這是任何經濟發達的地區都會碰到的問題。因為我的生活環境,我能體驗到兩個不同的上海。白天上班途中,或者休息日的閑逛,遊玩,你不太會感覺到上海人的優越感,除非你做了一些許多答主所列舉的不文明舉動。但當我回到我生活的那個棚戶區,這裡絕對能讓你感到上海人的惡意。你經常會聽到把外地人叫做鄉下人,而他侮辱你的資本只是他爺爺(或是太爺爺)比你早來上海。
當然我現實中看到最多的畫面是,一個就外地人不文明現象大肆發表言論的上海人,說到興頭上回頭一口老痰吐在地上。
這裡就是現實中的寬頻山,造成這種歧視的原因是歧視者自身的競爭力跟不上城市的發展,他過得不如意,而他不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只不過上海在各方面都處在風口浪尖上,這個問題自然也被誇大甚至扭曲。作為一個上海人,我非常為我的家鄉自豪與驕傲。我感謝建設上海的人,更加欣賞融於上海城市文化的每一個人。如果對於家鄉的自豪算是優越感的話,那有優越感沒什麼不好。
累了 不想幫我們自己洗白了 隨你們怎麼說 我們生活的很好謝謝
看了那麼多答案,大多都在說,上海人真的沒有優越感,我就接觸最多的一位有優越感的上海人來回答一下問題。
這個人是我公公,目前59歲,在小區里當保安,拿最低工資。我是江蘇人,大學畢業後來上海工作,經人介紹認識現在老公。與老公非常恩愛,但因為一些原因,從2015年開始,和他父母同住。以上為背景。說幾件事:1.剛住進他們家不久,一天吃飯,公公夾著一筷子青菜問我,你們那裡吃得到吧?用普通話問我的,說實話,這個問題,把我問懵逼了。我以為他對江蘇不了解,只是單純的想知道,耐心地和他解釋,江蘇並不是個很落後的省份,我們家那邊並沒有窮到吃不上蔬菜,還自認為熱情的邀請他有空去江蘇走走看看,他臉色一變說了一句,我才不要去。之後,他多次在飯桌上夾著東西問我,你們那裡吃得到吧?然後根本不會聽我的回答,轉頭繼續吃,到此時我才反應過來,他並不是要我回答,他只是侮辱我。於是,當他又一次問我吃不吃得到青菜時,我平靜的說了一句,你吃的這種東西,我家都是用來餵豬的,那天我做好了跟他們一家人干一架的準備,然而,並沒有任何事,從此之後再也不嘴賤了。2.我要辦理上海居住證,需要用到房產證,我要求自己辦理就可以了,他父母說,你不行。到了辦事處要填申請表,公公奪過來說了一句,你不會填。上面需要填寫我的信息,他來問我,我說你拿過來,我自己填,就算這張表用的全英文或者全日文我都沒問題。(大學學了日語,當時又在外企工作,英文也沒落下)3.走在馬路上要打車,我伸手攔車,他阻攔,說你不會上海話,你不要講話,別人會問你瞎要價。我來上海那麼久,還沒見過計程車不打表的。4.直到現在,經常以你們老家,你們鄉下,你們農村,為開頭和我講話。5.婆婆牙齒壞了,和我說,要不去你們那裡看病吧,應該便宜。我不知道,作為最沒錢沒勢的上海普通市民,他在我面前哪裡來的優越感。動不動就會說,阿拉上海人,城市戶口......怎麼形成的?大概是窮得只能炫耀這個了吧!其實個人很反感這類問題,居然還能冠冕堂皇的貼上「地域文化」的標籤。
且,對於這種問題我也疲於回答了,但還是忍不住簡單講兩句罷。這種優越感是怎麼形成的呢?因為很多像題主這麼想的人這麼想了,於是所謂的上海人就「被」優越了。按題主的思路自己生活的差就不能看低別人了?看低別人是一種主觀行為,你生活好、我生活差都並不能阻止這種行為發生。更和哪裡人沒半毛關係。可悲的是大部分抱有類似想法的人壓根就沒到過這座城市,只是聽憑他人的傳說。又或者他融入另一座城市的能力本身就比較差,到哪兒都一樣變扭。當我作為一名本地人時我謝絕被代表。當我作為一名外來客時我也不願被感觀。而是更樂意拋開所有他人的意見,用自己的心去體驗這座城市真實的文化。作為一個上海人 這個鍋我們不背鄉無寧(鄉下人)指的是沒素質 沒文化的人如果你有素質 有文化 有出身 有背景你到哪兒都不會被別人說鄉無寧不是說上海人哪兒來的優越感其實我們比來這裡打工 賺錢 養家糊口 僅僅來這個城市因為利益的人 更愛這個城市(沒有任何意思 我們家祖籍也不是上海 但我是土生土長的…)優越感在我心裡的定義是自豪感 驕傲作為祖國的經濟中心 是感到榮譽 而自豪優越感從這裡來我們不希望會有人拉低這裡的素質和文化更希望來到上海打拚的年輕人也好 中年人老年人也罷 都是懷揣著愛上海的心 保護上海的心來的做一個有素質 有文化的人 並不是一件難事吧?像開頭說的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有素質有文化 你根本不會覺得別人對的你的鄙視 或你自己覺得的自卑。
個人覺得 應該是 上海市民 的優越感。作為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在這個城市裡,作為市民,很有優越感。
上海是我去過內地城市中,街道乾淨整潔的,環衛工我問過的,兩個小時一掃。頻率我覺得挺高的了。畢竟我家才一天一掃-。-
上海整體來說,交通秩序好,穿馬路作死的比別的地方少那麼些。整個城市都守規矩,南來的北往的,九七回歸香港的,只要你遵守秩序,這個城市歡迎你。
上海的警察人很好,見面第一句必是立正敬禮,對這種規則執行的非常好。地鐵工作人員開口第一句一定是您好/你好。內地其他我過去的地方真的。。。差一些。
其他的就不舉例了。。。
你不遵守規則,走哪裡都是人渣。
建議題主研究一下,是不是應該來問「上海市民」的優越感。
至於「上海人」,你看怎麼界定了,如果是土生土長的,我只能說,和北京人天津人東北人河南人河北人等等一樣,有的彬彬有禮,有的流氓地痞,有的兼容並包,有的小肚雞腸。人,哪的都一樣。是優秀的人,大家喜歡的人, 黑吉遼 北上廣 蘇魯豫 蒙桂疆都一樣。
是差事的人,大家討厭的人,走哪都是渣。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你租上海人的房子住,寄人籬下,上海人自然有優越感。別人睡你家,你有沒有地主的優越感?你在上海買套自己的房子,保證你優越感爆棚!不僅看不起沒房子的外地人,還看不起房子比你小的上海人。
所謂上海人,就是昨天在上海買了房子的外地人。從心態上講,都是一種人。
有「優越感」這種想法很危險,今天被歧視,明天就會報復。在上海的馬路上,豪車飆車 騷浪聲,多數是外地人。這是報復「上海人的優越感」。題主,假如哪天你買了瑪莎拉蒂,相信也會這麼做。我是外地來滬讀書工作居留於此的。
--------------------我看到上海人的優越感,多數是門口保安之類的上海人。但是他們的優越感更多不是歧視,真的有歧視性質的優越感,外地人是很難深交,也無法體會。關於上海人的優越感,更多外地人是從感受上海話開始。他們很容易不自覺跟你跟周圍的人講上海話,然後你聽不懂,你感覺受到了歧視。其實我現在還不太懂上海話,但是我已經理解了,所以有時候我會用洋涇浜的上海話,跟他們互動著,偶爾切換成成我帶著台灣腔的普通發。關於上海話和優越感:
講上海話,因為歷史的原因,上海一開始比較小,上海分成:上海人,浦東來的都是鄉下人,外地來的是外地人(到現在也是,只不過浦東不全是鄉下了),在上海立足生存不容易,而且資本主義相對發達,因此有錢人歧視窮人,外地人或鄉下人過來多半要慢慢適應,而融入上海圈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講上海話,或者以講上海話為榮,說上海話,有一定的優越感(至少在這個環境站住腳跟了)。另外一方面,講上海話變成時髦,大家趨之若鶩,久而久之,會講上海話的形成習慣,還有一次,我生病了掛鹽水,那天早飯每次,臉色鐵青的攤到在急診區吊鹽水,一個上海阿姨,主動問我,你早飯沒吃嗎,臉色不太好看,吃點麵包吧。然後把她的麵包留給了我,我一直感到很溫暖。
周立波說如果你說一個上海人不像上海人,那是在誇他,那麼我要說,如果你說一個上海人是外地人,那你是在罵他。(別曲解我的意思,有時候說明他上海話都不會說了,上海文化都忘掉了)
關於排外:
上海文化從50,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都是引領全國的,這種時髦有時候表現出一些排外是正常的。上海文化有一定地域特徵,泛泛之交很難深入,有時候只不過是比較直接點而已,但是很少出現衝突性質的排外,比如吵架,打架之類的衝突,很少表現為地域性質的排外。如果一個上海人和外地人吵架,上海人不講道理,其它上海人一定會指責這個上海人。上海人打架,也很少往死里打,我覺得這些都是優點。
經濟發達的地方,總是會有一些優越感,這個是落差造成的,但是這不妨礙什麼。你對家鄉沒有自豪感?你家鄉沒有排外和優越感?或許你上知乎還有優越感。只要是正常,合理,並且會自黑,我覺得都是ok的。
請給分。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個北方地名聽起來像南方的?還有哪個南方地名聽起來像北方?
※怎麼解讀地域黑?
※北方的東西南北方向意識是否比南方強?是因為歷史的原因么?
※有什麼關於安徽的冷知識?
※想問問大家對南通這座城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