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哲學定義來講,中國古代的孔孟之道算是哲學嗎?
如 @鄭凱倫說所言,這涉及哲學定義的問題,哲學的定義又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再者問題中提的是從現代哲學的來看:
1. 西方現代哲學大致是經過十九世紀的各種思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等)而逐見雛形,這時的西方哲學已經經歷了同科學的分道揚鑣、近代哲學、啟蒙運動、步入為社會改革助力的時期(馬克思主義、孔德實證主義等)。但這並非意味傳統西方哲學在此階段不起作用,像形而上學、邏輯學、倫理學等一直是西方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倫理學。
2. 中國「現代」哲學最主要應該是包括當代新儒學和大陸帶意識形體化的政治哲學。
3.如果1、2錯的不太遠,那麼最好不要籠統的以現代哲學的不確定概念來將中國古代哲學歸類劃分。如果劃分(姑且不從中西哲學史時間的區分上),孔孟之道有屬於倫理學的思想(個人以為此為孔孟之道涉及的最主要的領域),還有政治哲學、形而上學等。再者,如果當代新儒學是哲學,那麼孔孟之道便是(至少新儒學不可能否認這點)。
4.古代中國是否有哲學這一點,我認為不管從西方哲學範疇抑或中國哲學範疇答案都是肯定的。一說中國哲學自《易經》始,以陰陽二元素描述世間變化,本身就帶有西方哲學中本體論色彩(如果非得這樣比);老莊思想則更無須多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墨家之論辯、邏輯色彩、科學傾向等;後有自印度哲學傳入的佛教哲學(以下略)。(還有一說,中國出過一個半哲學家,一為莊周,半個金岳霖。)
5.思想和哲學應該是很微妙差別的概念區分,通常也有哲學思想一說。
6.愚以為,此問最大問題在於是古之中國是否有哲學一說,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以西方話語範疇來思考中國(及非西方)思想問題。就其差別來看,如牟宗三所言,中國哲學之重內在超越,而西洋哲學重外在超越,也即二者在向路上有不同,我認為不宜輕易類比。然而問題的問題在於,自清末(特別是五四以降),我們已越來越難以擺脫西方思想範疇來解釋中國思想問題。儘管這樣有好處,但仍有無法說通之疑。這是當代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的一大遺憾,借用「失語」這一概念可略見顯一二。
7.無論是思想還是哲學,還是哲學思想;無論是科學還是技術,還是科學技術,都是人類自身創造的用之於人同世界之間的。若如此,「哲學」本身只是一個命題而已,相差不遠內容的都可以被各種人歸為其中。(近年來很多人在儒家學說中開出了現代民主憲政~一種思想就是一個垃圾場,特別是提出來的人已死之後,後人可從中抽取衍生出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你對哲學的定義。
狹義的哲學特指西方哲學,是與科學,宗教並列的一種對世界提供一套合理解釋的理論體系,包括形而上學,認識論,倫理學,邏輯等分支。從這一角度看,中國哲學中墨家和名家或可歸入邏輯學和認識論,宋明理學或可歸為形而上學。但你問的孔孟之道卻是一種大綜合,難於如此死板地歸類,用「哲學」一詞勉強能表現其思想性,再往下細分則實在落不住腳。這種解釋太死板。
廣義的哲學則外延甚廣,不僅僅包括西方哲學,甚至在包括了中國古代思想和印度哲學之後,連今日書店裡那些廉價的所謂「生活哲學」均可包含在內。于丹講論語算不算是她哲學觀的體現?從對哲學廣義的理解看這種說法並不為過。所以這種解釋又太靈活。
我個人認為鑒於哲學一詞的用法實在容易引發歧義,不如把孔孟,老莊,以致理學,心學這些人物和學派歸入「中國思想史」這一名下,或能省去許多麻煩與誤導。
可是「哲學」二字也體現了一種名分。有這兩個子作為紐帶,中國學術傳統才有走向世界的可能,中國學人也才有融匯中西的希望。所以當著老外的面,我還是傾向稱孔孟們為哲學家;國人內部討論則有商榷的空間。孔孟不算是哲學,頂多是些道德說教。真正的哲學在康德、黑格爾那裡。
哲學是溝通需要。最準確的表達是孔孟學說。一堆價值觀的集合,包括強調的、一般的和隱含的,如此而已。
前面兩位說得很詳細了,其實不用鑽死胡同,關鍵是你得到了什麼,想訓練邏輯就去看西方的那些「哲學」,孔孟之道不適合邏輯考究,主要是為人處世和人生體驗。
特別是孟子,你會從中感受到做人的力量。
本人985某大學國學專業,(對,我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居然還有這個專業,確實國內國外都沒幾個國學專業)思想(也就是哲學)方向。簡單說一下,具體的記不太準確,見諒。關於哲學,本身是一個西方辭彙,日本翻譯,中國引入。所以哲學本身講的就是西方那一套思想文化體系,後來清末,民國初由於中國傳統思想受到西方文化強烈衝擊,國民對孔孟之道普遍懷疑,本土文化體系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所以一批傳統思想研究者(貌似是馮友蘭)就提出了「中國哲學」這樣一個概念,並且用了一大堆論證。這個論證還是問題蠻大,飽受爭議的。但他們(學者)的目的還是很簡單的,就是為了與西方文化相抗衡。實際上,「中國哲學」在國際上是不被承認的,一般孔孟等思想體系,海外一般稱為漢學或者統歸到東亞思想文化中。當然,確實中哲在國外是一個被視為弱等民族文化的存在,西方人對自己的文化還是很有自信的。因為中西文化思想方式確實蠻大,所以按照西方對哲學的定義,孔孟一類卻是不能被算作哲學。但是我們要看到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在於中國是否有哲學,因為西方的思想的精粹叫做哲學,中國的思想精粹即使不被稱為哲學,它也還是思想精粹。中國思想的好壞和是不是哲學並沒有什麼必然關係。
講真,不管中哲還是西哲都是比較難的。我雖然中哲為主,但是西哲也學過不少。中國哲學並不像大多數人想的那樣只是關於實踐或者帝王之道或者為人處事一類的學問,從春秋開始,比如孔孟,他們的學說也都是有一套內在的邏輯體系,是比較完整的一套學說,包括西哲常被提及的形而上問題也是有的。而關於思辨性,你看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也是有很強的思辨性的。我見過一個復旦大學教授將王陽明和康德比較的,他倆確實是中哲史和西哲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學說也確實有一點點的相似性,當然,還是兩種東西。畢竟接受的傳統不一樣,但是要論好壞,我覺得都是很棒的學說。
說來說去,哲學這種學術性的東西,都不是常人能夠接觸到的,尤其對於普遍大眾來說,對國學都存在很多誤解。我們班同學每次被別人(自家親戚什麼的)問到什麼專業的時候,一般都回答,漢語言文學。因為,懶得解釋,或者懶的聽,國學啊,好專業,然後blblbl一堆于丹易中天。。。易中天那是文學小說,而且人家講課講得多搞siao,好歹可以理解,但是于丹什麼鬼,簡直是我們系不可提及的可怕存在。寶寶以前還回答哲學,後來發現回答哲學好像也並不比回答國學好。。。。在一本書上看過一位韓國學者說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比如說一個人被箭射中了,東方哲學家考慮的是如何把箭拔出來,如何止血,如何讓人痊癒的問題;而西方哲學家考慮的是箭從哪裡來,什麼材料做的,為什麼能對人造成傷害這樣的問題。
從中外哲學史中可以發現,這些書不僅沒有給哲學下定義,也沒有闡明哲學是如何發展的,而是在對古老學者們的思想和發明進行一一描述,包括天文、地理、宗教、哲理、倫理、科學、數學、物理等等各方面的知識。難道哲學是包羅萬象的萬寶囊嗎?實際上人們已經發覺哲學與聰明有關,到底是什麼關係卻一直也沒有搞清楚。哲學並不能包羅萬象,哲學也不能與聰明劃等號,哲學也不僅僅是愛智慧。哲學應該是對聰明和智慧產生機制的研究。
哲學沒有嚴密的邏輯,所以孔孟之道應該算是東方哲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新加坡年輕華人普遍對漢語(華語、中文)和中華文化沒有認同感和學習興趣?執政黨應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台灣為何說自己是「中華文化正統之所在」?
※有數學家在研究河洛與易學嗎?
※霹靂布袋戲會不會後繼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