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個人的創新精神,看哪些書有助於培養創新的思路?
現在很多公司都希望員工有比較好的創新思路或者是精神...那如何培養呢...
我在有哪些可以提高程序員技術檔次的書或博客?里重點推薦了 @鄒欣 老師的新書構建之法。構建之法的第16章談的是IT行業的創新。((多看版《構建之法》已上線))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上面圖片中介紹的鄒欣老師個人信息有少許錯誤,比如鄒老師不是博士:) 下面是經過鄒老師確認的個人簡介:啥都不需要,吃飽了喝足了和女友打炮完了
閑著沒事瞎想就創新了
這事兒最後都毀在KPI上。
光看看書、喊喊口號、簡單試個點,沒用。
想改得大改,得從上到下、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改,得做好犧牲的準備。不過,就怕過不了你們老闆那一關呀,要花錢的。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創新唯艱鏈接:創新能力解析 - 創新茶館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創新這個話題越來越火,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創新能力。什麼是創新能力?到底如何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本文根據我從事創新工作幾年來的經驗和感悟,對創新能力進行解析,後面會提到一些提高的建議。
創新包括機會發現(新)和價值實現(創)兩個主要過程,整個過程中我認為有五大關鍵能力:知識積累、發現機會、拿出方案、資源整合、項目推進。
機會發現
- 知識積累 一個基本事實是,你只可能發現你了解領域內的機會,這是為何把知識積累列為首要能力的原因。寬廣的知識面和深度的理解,是一切創新的基礎。
- 廣度 知識面當然是越廣越好,但困難在於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應該優先選擇通識類的,比如經濟、心理、歷史、社會等,再根據興趣選擇其他方面的學習。不建議花太多時間上網瀏覽信息,其碎片化和淺薄化特徵對知識體系的建構是弊大於利的,最好還是選取經典的普及性讀物、教材來看。
- 深度 你的知識不應該是零散的,所有的知識應該存在於你的知識體系中,並和其他知識產生關聯。只有這樣,你才會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知識才能真正為你所用。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寫作(筆記)和分享討論。《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更深入的討論。
- 發現機會 我們生活的世界遠非完美,科學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又不斷地產生新問題和新需求:比如交通擁堵、春運買票、食品安全、健身、旅遊等等,機會就在這些問題(痛點)和需求里,問題是能不能找到比當前更優的解決方案。
- 試用新產品
- 觀察用戶
- 社交
- 市場調研報告
價值實現
- 拿出方案 科學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又孕育了新的解決方案。肯定有人早於Uber之前就發現了目前的公交和計程車行業並不能很好滿足用戶出行的需求這個問題(痛點),但在智能手機普及以前,卻很難有更好的解決方案,Uber的出現正當其時。
- 最新技術發展
- 市場和行業生態
- 資源整合 有了方案,接下來就要實現它。即使雷軍,做小米的時候也要先找人,懂設計、生產手機的專家,這是建隊伍;當然我們都不如雷軍有錢,所以還要找投資,在團隊能夠養活自己之前不至於餓死,這是找錢;如果涉及到硬體,往往還涉及到一些關鍵器件,找到相應的供應商達成合作也很關鍵,還有製造商,這是找武器。
- 文案和演講
- 人脈
- 項目推進 這裡的核心問題是效率和增長,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儘可能快的完成開發和迭代,如何最快獲取用戶,擴大市場份額並且盈利。
- 團隊管理
- 項目管理
- 市場營銷
- 運營
很多朋友希望提高自己的創造力(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對於個人來說,前三項能力(知識積累、發現機會、拿出方案)就是大家通常所指的創造力。
下面是一些提高的實踐方法,但需要強調的是,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力,需要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 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要把重要的事情都提前規劃好,具體方法請參考GTD或番茄工作法等等。
- 習慣最容易持之以恆,請把重要的事情都變成習慣。我的方法是在手機上設置每日任務,完成了就打卡,堅持兩個月就成了習慣。
- 每天30分鐘學習 學生黨請無視。學習內容最好是世界知名大學的通識類教材,或評價很高的社會、心理、經濟、市場、創新方面的著作,請參考各類書評榜和亞馬遜網站的讀者評價。
- 從本職工作開始 世界是不完美的,你的工作也是如此。找出你的工作可以改進之處,找出你所在團隊可以改進之處,然後加以改進,這是最有效的培養創造力的方法。
- 跟蹤創新活躍的領域和公司,寫下你的預測,越詳細越好,一年後復盤,和實際情況對比。既能將自己的所學付諸實踐,又能事後分析對比,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觀評價。
- 試用各種新產品。
Scamper這個詞的原意是蹦蹦跳跳的跑,美國教育管理者羅伯特·艾伯爾(Robert F. Eberle)根據這個詞總結了創新者的7種思維方式,和之前說的有類似之處,這裡通過記口訣的方式列出,便於讀者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綜合使用,分布是:
Substitute:替代。包括成分、材料、人員的替代等;
Combine:合併。包括混合,與其他功能的整合等;
Adapt:改造。包括改變功能或者部分結構等;
Modify(magnify, minify):調整。包括放大、縮小、調整形狀、規模等;
Put to other uses:挪作他用或者改變意圖。
Eliminate:去除。包括簡化,去掉部分功能或特徵,凸顯核心功能等。
Reverse(rearrange):逆向操作、重新安排。包括里外對換、上下顛倒、逆轉、重組等。
可以先學幾個創新方法試試,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例如概念扇,隨意的輸入,頭腦風暴法以及屬性列表(奇異的拆分和組合 - 能力大本營)啊等等。然後再談全面創新;國外創新也算一門課啊,和數學英語一樣也得學啊。
首先有個事我是這樣認為的:創意這種東西真的是靠天生,不是後天培養什麼的。當然所謂的「創新精神」大家都懂的,不多說!
然後說句題外話,在國內你創新來創新去,還不是為了幫馬化騰的忙,免費給丫打工唄!-
- 學會提問 (豆瓣)
- 創新者的窘境 (豆瓣)
- 重來 (豆瓣)
-
最近在閱讀吉姆·蘭德爾(Jim Randel)的系列書籍,推薦一下他的這本 創造力——跳出盒子思考。 創新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問題的發現,或者說找到事情的困難之處。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有時候,提出一個新的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啟發了你如何去回答這個問題。第二階段,解決問題,推薦一個網站,情商與能力 - 能力邦,如果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為什麼不呢?第三階段,將解決的問題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碌碌無為的人是很難有什麼創新的,創新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思考才是最終要的,思考決定了最後能走的長度。
只要你不去看創業故事聽互聯網大會演講聽企業家交流會不去參加創業大賽不要看亂七八糟的書不要跟業內人士交流跟不要跟某某大伽吃飯交朋友,沉下心思考你面對的日常,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會怎樣,慢慢的你就知道剝開虛偽的泡影,深入了核心本質了,你就會創新了。
《一線之間》《設計改變一切》《創新的10個面孔》《創新者的轉機》《創新者的基因》《創意獵手》
我來加幾本:1 the idea book: by fredrik H?ren2) 設計心理學: 唐納德 諾曼3)emotional design: by Donald Norman4) 設計中設計:原研哉說到底,看書是次要的,多看多做多交流才行。
無聊是創意之母,員工輕鬆點,精力多投向生活自然創意無限,只是,沒幾個公司能做到這樣
看書吸收成長較慢,要找創新高手,專家指路學習較快
蘇菲的世界
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找到一個點,堅持,比不斷創新更重要。
正大綜藝,就是死於創新。從教導的角度上來說要求他對一個問題做出多種方案,並一一分析這幾個方案的利弊,以及某種方案會導致的長利和短利。
並且從教導者的角度上不要太早太塊,甚至不要給他給出的方案下定論下結論。鼓勵他自己去下結論。
羅馬文educate的字根來自於educare(引導)。也許對教育來說。。導為主。教為輔。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足?
※什麼是創意?什麼是創新?
※創意或者創新一般在什麼態度下被激發出來的?
※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工業產品設計有哪些創新點?它們的創新來源體現在什麼地方?
TAG: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