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數學分析中的問題與反例如何?

剛剛學完數學分析新講,想加深印象,有人推薦汪林的《數學分析中的問題與反例》,然後再做謝惠民的習題集或者周民強的習題集。汪林的書是否符合這種情況?


以前,一位教授跟我說,自己在複試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就能檢驗這個學生對定理的掌握程度:就是指定某個定理拿掉一個條件後,讓他對舉出一個反例說明沒有這個條件定理就成立不了。

那時候我還是一年級、小,心想:你這樣做我記住一些例子不就行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種「讓學生針對一個定理構造反例」的做法著實是最能考驗人的數學功底的。

原因有兩個:

  1. 毫無疑問,「反例」對於理解一個定理各個條件的價值——尤其是這個條件的必要性——而言非常重要;
  2. 進一步地、針對定理的每一個條件缺失的情況給出反例,可以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數學才是好的數學。

舉個例子:當滿足A、B、C、D四個條件時,會出現M這個結果——這當然能夠稱為一條定理;但是在有些時候,一條定理講的只不過是能夠產生M這個結果的非常特殊的情況,比如去掉條件A之後在有些情況下M也能被導出——這就說明A這個條件在定理中並不是絕對必要的。

而好的數學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的則是「條件」——數學家們想要了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如此的結論——而定理最終給出的必要條件,則越少越好。因為只有更少的條件,才能表明這個定理擁有更大的普適性。所以:在最松的條件下能夠得到非常強條件的定理,則是數學上的好定理。

這本書使用的方法論 @dhchen 已經講過了:

要邊學習邊查閱,最好是你要想一想為什麼「你的想像是錯誤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證明自己的錯誤想像」,很好,把你的「證明」拿出來,對著反例去想為什麼你的「證明」/「想像」是錯的,關鍵點在哪裡,是哪裡出問題了。

我想要說的是目的論,一條定理的反例對於我們理解一個概念非常有價值:它們明白地告訴了我們如果缺乏一個條件,整條定理的結論就會崩潰。換言之是在向初學者強調:這個條件其實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便,在構造反例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定理中的每一個條件(特別是反例中缺少的那個條件)在定理的證明過程中,究竟在哪個環節起到了什麼作用。


不請自來。已經有3個答案了,其中還有我很佩服的 @dhchen 大神,但是我還是想做一點補充。

汪林分析方面寫了1.《實分析中的反例》(1989),2.《數學分析中的問題與反例》(1990),3.《泛函分析中的反例》(1994),4.《數學分析問題研究與評註》(1994)這四本書(另有2000年出的《拓撲空間中的反例》一書)。高教社重印了1、2、3三本書,並列入「現代數學基礎」叢書,我對2能入這個叢書還是懷疑的,看作者對第一版寫的前言

目標明確,在於幫助「理解數學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數學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巧」,實在算不上「現代數學」。

我認真對比過他寫的這幾本書,發現2書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系統性,問題部分不如4書(這本書應該看做作者為彌補2書的不足做出的一些很好的嘗試,是一本很好的數學分析參考書),反例部分跟1書的前幾章相當(逐一對比過函數、微分、積分、無窮級數等章節,每一章1書的反例都要多一些)。零散的羅列習題與反例,並不能算得是一本多好的書。

所以我給出的建議是,一定要用這本書的話,對問題和反例兩部分分別對待,問題部分可以結合4書看(或直接不看這部分,而用謝惠民),反例部分結合1的對應章節看(這個還是很有必要的,要好好琢磨)。

至於題主提到的謝惠民和周民強,我也可以說點參考意見。謝惠民每一節的講解都是很精彩的,是教材內容的很好補充,每節後面的練習題,大多都是很好的習題,有一定難度,但大多都是做得出來的;至於參考題,有的難度確實很大,做不出來也正常,如果要做,一定要有所取捨。周民強全是羅列習題,不推薦,但是如果有難題不會做,可以試著從這本書上找解答。

其實還有一些反例書可以參考,我舉一些如下:Gelbuam《分析中的反例》

Klymchuk《微積分中的反例》

朱勇等編《高等數學中的反例》


很好,我推薦,不過這本書由於沒有體系化,所以看起來比較累人,正確的使用姿勢是邊學習邊查閱即可,也就是你學完/複習完某一章後馬上看對應的反例。看完再做習題是沒必要的,而且裡面有些反例非常難懂。我推薦的思路是這樣的,

a 比如複習「微分「這一章,首先看書,看自己能不能把所有定理都能證明出來,盡量靠「理解」而不是記憶,這一點很重要。

b 然後看「實分析中反例」用來衝擊自己的三觀和直覺,讓它們變得「準確」,使得它們不會認為「一個函數在一個點可導,而且導數是正的,那麼附近就單調遞增」,因為這種錯誤的想像會讓你做證明的錯誤的使用這個「結論」。最好是你要想一想為什麼「你的想像是錯誤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證明自己的錯誤想像」,很好,把你的「證明」拿出來,對著反例去想為什麼你的「證明」/「想像」是錯的,關鍵點在哪裡,是哪裡出問題了。

c. 然後基於正確的邏輯和知識開始做習題,鞏固自己的直覺和知識


一些問題的解決,推開了另一些問題的大門--這是在科學發展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在19世紀下半葉,數學家們利用這些邏輯上嚴密的工具構造出大量奇特的反例,對它們的認識讓分析學具有了空前的普遍性和抽象性。

《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

……………………………得到了滿意答案,自己也來占和個樓……………………

雖然周圍的同學都委婉地說我笨,但我還是憑著對數學的興趣去學。是呀,我這樣的是只能讓自己變得更笨,而不能把數學學火。我期望的是活學活用,我相信長久的思考會讓我達到這一目標,我知道學數學不當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和沉浸在題海之中,應該看到此外更美的世界,需要向過去的大師們學習,與數學好友老師討論,從實踐中總結經驗。

我喜歡糖衣的這句:如果愛,請深愛。

………………………………………………

權當以偏題的回答為渣渣的自己打氣


推薦閱讀:

賦范空間和度量空間都可以定義極限,為什麼要引入兩個能定義極限的空間呢,區別是什麼,各自有哪些應用範圍?
想提高數學分析考試的成績,求推薦幾本習題集,吉米多維奇習題集怎麼樣?
總是覺得數學分析就是花式求不等式?
求推薦一本好的數學分析參考書?
怎麼通俗的理解有界閉集,緊集,列緊集?

TAG:數學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