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們覺得讀大學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什麼讀這個大學?我現在感覺好迷?


7000字長文預警//

讀大學,究竟為什麼?

一般來講大學要四年讀完,按照平均壽命80歲的話,大學佔據了一生的5%,並且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5%。如何能以有限的經驗、簡陋的語言,指導別人的人生,這個責任於我來講太沉重,只好盡量多想、多寫。如果隨便灌灌雞湯、調侃幾句,我得招雷劈。

大學為什麼會迷茫?

大學一定是迷茫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對於絕大部分大學生來講,一旦進入大學,就意味著失去了人生目標。這既有環境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從環境中來講,你的長輩中沒有人有相應的經驗,能夠以講道理的形式指導你大學將會面臨什麼問題、應該做什麼努力,頂多也就是叮囑你要好好學習而已;你的班級宿舍也沒有了高中的氛圍,你沒機會再一股腦的融入集體,專心奉獻自己的精力在學習上;大學導員?那不過就是擺設而已,根本不可能真的指點你迷津,空話連篇無非是學好專業之類,蒼白無力;至於師兄師姐?他們自己還迷迷糊糊不知道該幹嘛,真的找到他們,他們怯怯懦懦真的不具有多少說服力,並且最好不要相信他們,一無是處的信誓旦旦,比一無所知的坦白更加的害人...

你找不到什麼可靠的信息途徑,能告訴你大學應該做什麼,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指點你,並拍著胸脯擔保這個決定會帶來最佳結果。

既然外界不能為你做決定施以援手,那麼你自己呢?

在高中以及之前,你應該沒多少時間來思考自己想要做什麼,也沒有什麼重大決定需要你拍板,回憶一下,除了高考你似乎沒幹過什麼大事情。現在的大學生活呢?說實話,你接觸到的所有的東西我都見識過,食堂、宿舍、圖書館、實驗室...真的沒什麼吸引人的,沒有什麼能夠引起興趣,讓我想要全身心的沉浸其中搞搞研究,整個學校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說是無聊至極;也沒有什麼事情壓迫,只要考試能過,真的沒什麼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解決。

沒有多少為人生做目標的經驗和能力,沒有長期的目標需要完成;身邊的環境也是枯燥無味,沒有什麼能夠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沒有壓力和目標,只有時間和精力,於是整個人都無聊了,感覺自己在混吃等死。

高中時候長時間努力學習形成的良好習慣,讓你適應了目標明確、有事可做、緊張進步的生活;到了大學一片迷茫不知道該做點什麼,一旦失去目標,精力得不到正確的發揮,鬆懈的神經必然的會感到失落。

為了逃避和掩飾這種失落,多數人開始胡亂釋放自己的精力,泡吧、打遊戲,努力的參加各種活動、融入各種團體、收集牛人的聯繫方式...這些性質其實都一樣的。那些看起來風風火火,奔波往來於各種活動中的「風雲人物」,今天參加社團、明天競選學生會,看起來日理萬機、兢兢業業,但其實這些人心虛的很,不信你問他自己想要什麼,他也不知道。

他們沒多少是通過理性思考決定自己的行為: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知道現在做的這件事情於我最終目的有什麼幫助,所以我要把現在的事情做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成果,以至於最終能夠達成我的人生目的...

絕大多數都是跟著瞎起鬨而已。一個細節就出賣他們,你試著在他們的活動中製造點挫折,他們馬上就會開始抱怨世道險惡,然後放棄。你想想自己當年目標明確,高考考一個好成績的時候,你會在意身邊那些啰啰嗦嗦的事嗎?

不用跟著湊熱鬧,別聽他們狡辯什麼「起碼通過這些活動鍛煉了能力」,屁~不知道自己幹什麼,不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於自己的目標有什麼意義,你做什麼都是在開倒車。看似忙忙碌碌的無所作為更加的害人。

所以,多數情況下只有兩種大學生:一種是無所事事的迷茫,另一種是偽裝成努力的迷茫。

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既然大學的迷茫是必然的,這種迷茫是由於沒有眼前的壓力和目標,而自己又不知道應該做點什麼才是對將來真正有意義的。讀書?談戀愛?學好專業?參加活動?...似乎每個都有點作用,但是又看不出實際的價值。

很多大學生都毀在這方面:他們一下子擁有了為人生做所有決定的權力,卻沒有作出正確決定的能力。他們無法撥開眼前的迷霧看到未來,也沒有在迷霧中前行的方法和勇氣。自由獨立的興奮讓他們無所適從,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定義自己和環境。要麼沉浸在主觀感受中、屈從於自己的慾望,並且還以為那就是愛情;要麼受困於錯誤的指導中,做一些看似有意義的事情,積攢人脈、鍛煉能力...並且以為那就通往幸福與成功...左衝右突中,消磨自己的精力、時間和意志。

那麼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不根據目的談行動、不以效果談方法,都是故作努力、高深姿態的傻逼。

首先你要明白,以後你逐漸就是一個完整的成年人了,不應該有任何一個人來定義你的人生,相應的,如果你的人生完蛋了,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能對你負責。無論周圍有沒有人來指導你做什麼,最終承受結果的都是你自己,並且現在你周圍多是和你一樣糊糊塗塗的同學,環境中正在試圖同化你的那種生活方式,肯定是不對的,當然,我相信這也絕對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必須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用清晰堅固、不可動搖的道理支撐自己的觀點,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從環境中獨立出來、才能有勇氣在周圍的質疑否決、冷嘲熱諷中堅持自己的決定。

那麼什麼樣的人生有意義?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有了一個亟待達成的人生目的,就是解答「人生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或者「我應該度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個問題,這是你接下來的人生中一切的開始。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思辨過程,你有必要去了解、學習這些內容,知道前人是如何思考、是採取哪種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的,把他們的辯證過程串聯起來,鍛煉自己思辨能力的同時,作為自己思考人生的素材。然後更重要的是,你要回憶自己的人生,回憶那些讓你心潮澎湃、痛苦絕望的日子,也要看到自己人生的結尾,想想什麼樣的人生結尾才讓你沒有太大遺憾,以這些作為基礎,了解自己的內心究竟有著怎樣的訴求和渴望,明確並且堅固自己的人生目的。你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欲求,並且還要學會處理其中自相矛盾的部分,知道自己的人生選擇分別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和遺憾,從而在以後的人生中,有足夠的精神力量支撐你堅定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想明白這個問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結局,哪怕這個需要兩年、三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這都是值得的。明白了這個問題,想必自然也就會知道該為自己的將來準備些什麼條件,這個時候,你無論選擇讀書、戀愛、上課、活動,於你人生都是有著明確意義的,和那些因為迷茫而選擇忙碌的人絕不一樣。

如果可以給你推薦一下參考資料的話,隨手可見沒有絲毫門檻的,網易公開課《幸福課》《心理學導論》《死亡》,書的話推薦一本《西方哲學史》,不用找太厚太專業的,趙敦華的就行,你需要的是初步的了解而不是研究,拿這本書當做找書的目錄足夠了。等你看完這些,你自然地會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找哪一些書。

把這個當做任務,當做一門需要認真學習、研究的學科。

獨立成熟的人需要哪些內容?

還是繼續上一節。說道:你逐漸的就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了,你要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負全責,並且很可能很快還要為自己的下一代的人生負責,作出正確的決定。

那麼,除了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作為一個成年人還需要準備些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給不出正確答案,任何一個人都具有同樣豐富的內容,我實在沒有能力將一個成熟的人格完整的表述出來。所以我只能講幾點自認為重要的,不能當做絕對的標準,您批判性的看看就好。

首先,你要保證自己能夠儘快的有較好的經濟收入。只要你在社會中生活,就絕對避免不了參與社會的財富分配,社會的生產活動基本可以說是在整體運轉的,你需要理解這個社會中財富分配的規律,雖然不能完全掌握,也要儘可能的把自己放在一個財富地位比較良好的位置上。你只有在社會的財富分配體系當中佔有了一定的位置,這是你作為一個人參與到社會中的根本,你才有機會談其他的內容。

所以呢?你要分析貧富差距這種現象,觀察社會中不同層度的人,試圖什麼因素導致了他們的收入差異,並且還要深入分析他們之所以能夠佔據這個位置背後的邏輯,甚至於他們發展中的促成因素...

這樣說起來,這個問題有點太深入、並且需要的社會經驗可能不是在大學中就能夠接觸到的。不能完全想明白這個問題,那麼你起碼要了解一些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層次的人,在整個社會結構中起到怎樣的不同的作用,有怎樣的思考方式,雖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一定要了解。所以,這裡讀一些部門管理類的書《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之類的就有必要,緊接著向上追溯《管理學》、《金融學》、《經濟學》,在向上甚至於政治學中的一些書目,接觸這個,那麼就不難接觸到哲學,因為很多哲學家尤其喜歡探討政治問題...(具體資料先不推薦,最後統一說一下)這些雖然不能做到精通,但是了解還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在你讀過這些書目、大致的了解單一學科的意義之後,最好找一本「圖書館書目分類表」之類的表格看一下。你要把所有的學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也就是形成你的「世界觀」,就必須暫時忽略學科本身內部的知識結構,把每個學科看做是一個含義豐富的點,然後分析這些點之間的關係,才能較為準確的在你的認知體系中,給所有的社會功能做一個定義。

你一定要有對這個社會基本的看法和理解,無論這種理解是對或錯,這都是必要的。因為這決定了你在社會中行為的基本原則、自信與否、社會地位的追求...。如果你不這樣做,出於對自身規劃的行為,就少了一種丈量方式、少了一幅人生地圖,當然,這可能不一定會影響你的人生,但是如果心中有數的話,可以減輕你橫衝直撞時候對未知的恐懼。

你有了對這個社會的基本理解以後呢?其實能夠做成上面的任務,你就通過自己的大腦勞動,完成了一件不小的工程。這很了不起。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到一部分的社會現象,並且能夠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有用的社會規律,你完成了一次自主的認知過程。

也就是,你具備了搜集信息、辨別信息、組織信息、將信息加工成於自己有效知識的能力。你擁有了這樣的經驗,就可以開始分析自己認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的思辨方法,你擁有了可以拿來認識自己(認知能力)的事實基礎。

你在籠統學習上面知識的過程中,肯定已經有過了根據現實總結道理的經驗、在不同觀點之間辨別的經驗、有利用現有的觀點組織成知識點的經驗,同時這其中肯定也犯過很多錯誤,比如說個例當做全部、比如說歸因錯誤...這些認知經驗很寶貴。

很多人只是不停地在學習不同的學科,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仍舊有限:同樣會相信謠言、同樣會相信迷信、現在犯的錯明天還會犯...關鍵看他們在學校還是被扔回家裡。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仔細的反思自己的認知過程,沒有改進自己的認知工具。

有很多人,在叛逆期的時候發現了自己長輩道理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他們最終也沒找到更合適的道理,然後畢業回家過幾年,泯然大媽矣,還會語重心長的對你說一句「還是當年父母說得對!」他們不是成熟了,他們曾經發現的不對勁並沒有消失,但是他們沒有尋求更正確的答案的能力,所以只好從新跌落回原來的思想層次中。

所以,不是只要學到了知識,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作出正確的決定,你現在理智是因為你在理性的環境中,你要及時地把這種理性分析的能力清晰地認識一遍,搞明白你理性的認知能力是如何在起作用,這樣才能保證將來無論你在什麼環境,都能夠保持比較正確的看法。並且梳理自己的認知過程、重新構建自己的認知工具,還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做到一針見血、才能快速抓住重點、才能得到企業需求的分析能力。

認識自己的認知能力是開始,如果你開了這個頭,那麼你也就可以逐漸的認知自己的情緒、慾望...了解自己心理的構成,並且認識它們的作用方式。

*你承認自己的心理規律,承認社會同樣具有規律,將來步入社會,大概很快就可以依此兩點給自己梳理基本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原則,這不過是最優的社會博弈策略而已(這個時候你再看一些教人為人處世的國學,會比較輕鬆)。就不會約束與固有的各種途徑得來的行為準則。你更自由,同時行為也更有依據、有自信。

你分析自己的性格成分,分析它們是如何形成並且組成你的,它們有什麼優劣勢,你可以稍稍的重塑自己的性格。

這個好處很多,你自己發掘去吧。

以上兩點做到的話,社科、人文的基本素養都有了,自己認識世界的思想工具得到重塑,認知能力肯定提高不少,這個時候,基本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應付將來的生活。無論以後遇見什麼問題,發揮你的分析、總結能力,儘快的解決就好。

如果還有餘力的話,其實你自己都會覺得還有好多有趣的問題需要你解決。假設...假設,你這個時候沒事兒幹了,可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標,因為你之前形成的可能會有一些雞湯味兒;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結構,畫個導圖最好,方便以後梳理。

這世上,沒有寫在書上的問題很多,只有你自己的思想工具夠先進,才能夠較好地解決。既然你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方式,你可以繼續梳理一下你三觀中的細枝末節部分,比如:愛情觀、婚姻觀、育兒觀、職業觀...

再有餘力的話,可以根據就業情況,了解一門待遇較好的專業,為自己的人生打底。

(當然,我只是說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點,還是那句話,真的不能保證這是一個好方法)

選資料的方法

既然前面的過程,很大一部分依賴於資料,所以選擇資料一定要慎之又慎。我說一下自己的方法,真的不保證適合所有人、所有情況,自己掂量。

但凡是你需要了解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尤其是社科一類的,在你尚未有自己成熟的認知能力之前、也就是你有過學習兩三門學科的經驗之前,最好不要直接奔著名著就去。那些牛人的思維方式很大可能是和你不一樣的,你(我)讀不懂。

無論進入哪一領域,你都要有一個入門過程。最好的入門方式,是找哪個學校的這門專業最強,然後找他們的教材信息,他們用的什麼書?有沒有課件?有沒有參考資料?...那才是新手入門的神器。你先讀教科書,理解的差不多了以後,上面有需要引用某經典的,你再拿這部經典來讀,這才有很大概率能夠讀懂。

千萬不要直接奔著最高點去,小學生去解畢達哥拉斯絕對是個笑話。只有當一種思想、一種思路,在你的思考過程中被需要的時候,這種思想對你才有價值,才能被你轉化成自己的思路。一條和你本身思想無關的道理,讀完一點意義都沒有。

你做的,只是需要找對入門點,這個入門點可以是名師、可以是名校、可以是名教參...一般不會是各科經典巨著。人家活了一把年紀寫成一本書,融入了他人大半生的經驗和心血,確實不一定那麼好理解。

還有,出於個人愛好來講,不要做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做一個腦迴路廣闊的人。所有的經綸都是優秀大腦的產物,目的也是造就優秀的大腦,你要抓重點。當然,你腦力足夠,記憶輕鬆,那更好。

另額外的說兩點。

古往今來,稱得上是經典的就那麼多書,當然,一方面是受到古代信息技術的有限,另一方面其實最重要的...假設,你現在假設身邊所有的信息都沒有了,沒有書、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有的只是天地萬物以及活著的人們,這個時候你要繼續活著...你都會有什麼問題?無非還是人生意義、社會關係、認知規律、心理規律...這些問題。

也就是說,古往今來每個人面臨的問題都是那幾個,差不了多少,歷史上不停地有名家大儒,就這幾個問題不斷地辯證推演...其中有些點在整個的解答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轉折作用,於是被稱為經典。這些萬古不易的現實、鋼骨嶙峋的經典,才是人們思想的骨架,其它的各種信息,要麼是在豐富這些骨架,要麼是在胡扯。

你要抓住這些關鍵問題、以及他們的關鍵思路。書籍、信息,是方便你的生活,讓你活得更明白的,而不是讓人面對著一堆垃圾發愁的。

第二點,有失偏頗。

有些國學,沒必要太早的看,雖然西方的一些經典書也難懂,但是整體來講,他的結論還是很有分析基礎和推理過程的;有的國學經典不這樣,沒有現象、沒有過程,直接就是理論,你沒有那種人生經驗,沒有那種思想水平,根本讀不懂,只能是念念句子而已。

你可以等自己在這些方面有一定基礎以後再看,或者等以後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之後再看。

最後一點技巧

我還擔心一點,就是等你最終想明白這些問題以後,發現大學已經結束,自己啥都沒幹。只能做一個活的明明白白的窮人,那實非我所願。所以,在你進行思想重塑的過程中,你也要同時做一些自己可能還不太明白但是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學好專業課。

至於校園活動,給你一個標準,如果這個活動在你跨出校園,還能夠在你的檔案上留下痕迹的話,那麼這個活動就積极參加,如果不是,又不是非要加學分,那就不必湊熱鬧了。

另外,你最好趁著大學多嘗試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情,比如販賣點東西(最好少見的)、融入一些將來有用的圈子...

最後,即使你能夠想明白上述的一切,當面臨一些比較重要的選擇,比如說考研or就業?讀書or參加社會活動?...這些問題時候。無論你收集到的信息多麼全面、分析能力多麼高明,也無論你的引導長輩多麼權威,仍舊不能讓你作出絕對的最優決定,因為不實際參與一件事情,你對一件事情的預期永遠不可能和現實完全相符。

這個時候,你需要一點勇氣和自信。人們受限於自我能力的範疇,只能在的當時的處境做出最好的選擇,這個選擇是不是絕對最好的,誰都無法保證。你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的正確、快速的試錯。

對了,有兩點最簡單的一定要做到:

不要在宿舍待太長時間,就是想玩手機也跑到教學樓或圖書館玩去;

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人際關係、信息獲取渠道,將來畢業還要改進收入方式。

也就這麼多啦,希望對你有幫助。

管窺之論,多有偏頗,多多指正。


小時候我媽媽對我說,你要是將來考不上大學就只能去拉板車(運煤球那種,算是純苦力的勞動)。我就怕了,一心要考上大學,長大後發現,人生其實也不是只有考大學一條路,但考上大學也很不差,有時候就該愣一點不問緣由往前走。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呢?

相信這幾張圖會給你不一樣的觸動

在你還沒有見到其他視角的世界的時候,

放棄對自己更好的選擇

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你沒有資格替你的身體和意志做出這樣的決定

你要去體驗,嘗試

你來人間一趟,要看看太陽,和心愛的人走在街上。

PM圈子分享最前沿的項目管理知識與先鋒見解!

更多驚喜,請關注公眾號:PM圈子


謝邀,讀大學是為了發現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

首先,現在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讀大學已經成了一塊必要的敲門磚,文憑並不一定決定什麼,但是一定要有的,畢竟這是一個主流的方向,雖然也有學歷平平甚至沒有讀大學最後卻非常成功的人,但這些畢竟是極其個別的例子,你要是把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學歷調查後會發現絕大多數還是高學歷的。

其次,大學是你自己選擇的專業,應該是你以後的工作方向或者說你的愛好,如果發現專業不喜歡最好提前做打算。你可以大二時候轉專業,或者實在不行就考研究生來轉專業,大學有時間讓你完善自己,發現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如果到了社會以後想要轉行就非常難了,時間精力還有經濟都不允許了。

第三,大學期間你可以多考取一些證書,這樣以後畢業會有很多競爭力,因此沒有什麼好迷茫的。你有目標就不會迷茫,比如有的人大一就決定要考研了,這些人一定沒有時間迷茫都在圖書館好好讀書呢,或者你還可以去旅遊見見世面,畢竟以後工作了真的很難有像寒暑假這樣長的假期了,所以請好好珍惜吧!


外國人通過3年幼稚園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總共15年的時間發現自己想做什麼。天朝人通過大學3–4年發現自己想做什麼。

大學肯定是迷茫的,能不能醒悟就看你的反應速度有多快了。


因為想無限制地泡圖書館,從小就特別嚮往那種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想讀多久就讀多久,想什麼時候讀就什麼時候讀的生活、簡直理想生活啊!!

高中的時候就喜歡一放假偷偷去圖書館泡著,坐在地板上看到日落卻渾然不覺。

到了大學裡,就更自由了。

帶一小杯酸奶,坐在窗邊,陽光漫漫揮灑,落在發梢和肩上,落在手中薄而厚重的紙頁上,曬得白皙的手背暖暖的。

透過五指看著清澈的天空,感受陽光的餘溫,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嗎?

還有就是,喜歡校園生活。純粹,自由。

各種各樣的社團,各種各樣的愛好,喜歡就可以去嘗試去參加,每一個小小的成果都會帶來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快樂吶。

還想繼續,一直讀到厭煩了為止。

也想在校園裡遇到一份心動,雖然現在看來是不太可能啦,因為已經有了想去的地方和想見的人

可能也有一種逃避吧,如果純粹的工作,勢必要浸染社會,我在精神上還是個任性的孩子,從裡到外連細胞都是燦爛的陽光,所以肯定會對一些事情無法忍受無法接受不能坐視不理,是的,我總要真正的長大,總要失去哥哥的師長同學的庇護,但是我想儘可能的遲一點,我想儘可能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儘可能地離那些酒肉交際銅臭腐敗的味道遠一些。

願每個人都可以過他想過的生活,比心。


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除此之外還有擴展朋友圈,旅遊做兼職,為了以後進去社會打下基礎。還有談一場戀愛,經歷這些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沒必要把大學成什麼成功前的階梯,太累。


找工作。


讀大學的價值也許在,能認識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能集中解決很多困惑,從而形成自己的原則,開始學會拒絕。讀大學的價值也在於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你開始有靠近的動力。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上面有些圖看起來是很美好的,個人覺得其實大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讓你學到更多,發現自己的不足,好的大學資源多,靠自己,一般的大學更要靠自己。躺著就能成功,這種事情想都不要想。平台高一點,路子就廣一點,提升以後的成功率,畢竟光是高中生,找工作可是很吃力的。大學的專業未必是你喜歡的,但是你可以在這幾年時間去學習你真正喜歡的,藝術類的投入大,自己量力而行。


我覺得認識自己是人生中特別重要的一步。上了大學,你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和周圍的人交流,所以可以通過周圍的人相互對照,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坐標參考。

畢竟能上同一個大學的,都是在高考,即統一水平檢測下,水平差不多的人。

將來走向了社會,這個社會也會有統一的考核規則,比如你住多大房,開什麼車,賺多少錢。

你如果和這些人一樣努力,最後就和他們到差不多的地方。

所以,大學就是一個認識自己的地方。

好好想想,你是誰,你想做什麼。

能讓你思考意義已經是大學最大的意義了。

不同的大學給你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社會對於不同類群的人培養方向也不一樣。

這你隨便去實習一下就能了解了。比如說一個廠子。

滿身紋身的大哥,給他一份工作,讓他別鬧事,基本上周圍的人就滿足了。

普通工人,就幹活。上進一點的,想成為技術工人。也就差不多了。

普通大學畢業的,希望你能做技術員或者管理者。

985211的學生,別人對你的期望可能又更高一些,希望你比別人做得好,希望你能帶來改變。

研究生、博士生要求又更高一點,可能別人希望你能成為廠子技術進步的動力。

我很討厭有的人告訴你大學不是用來學知識的地方,那真的是蠢話。別人想讓大學生變蠢才說的。

高數大部分專業都有學,學了高數你不會用微積分買菜,但是數學嚴謹的思維邏輯卻會影響著你!

你會學會將生活中的問題快速判斷、分類,然後從特定的方向上尋找答案而不是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

高數課就是這樣教你的啊:什麼樣形式的極限,應該怎麼樣求,什麼樣形式的極限,可能會不存在,或者簡單的說題型一怎麼做,題型二怎麼做,看形式,預判,嘗試,試錯,完成,檢驗,不行就換另一種思路,都有什麼思路,角度都怎樣……

再比如說,中華文化,在我們這是必修的公選課,也會學到很多歷史、中文學習的方法論啊。

老師會教你很多東西,會教你很多方法,不管你學不學,這些內容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只是影響深淺。

就像你現在偶爾可能會想起高中背過的某篇文章一樣的。

只是你後來要用這些方法論去解決不僅僅是學術上的,還有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你想想,你在考試的時候面對一道題目,無從下手,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時候你會怎樣做?你會怎樣理清思路?你會怎樣摒除雜念?將來你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的時候你可能也會採取一樣的方式。只不過生活的變數大的驚人,而考場上的模擬只是小試牛刀罷了。

再想想,你在課上接收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在老師的啟發下又明白了什麼?那你很有可能在社會生活中與人相處,接收到的信息只有這麼多,感受到的也只有這麼多,表達出的,也只有隻么多。

不上大學,這些就都錯過了。

不上大學,乃至於不上好大學,很多人的思維能力崩得一沓糊塗。邏輯鏈七零八落,聊天都沒法好好聊。乃至於被羅輯思維什麼的圈成了腦殘粉。感受能力和欣賞水平崩塌的就更不說了。

我不是黑羅輯思維。

現在生活給了題主一道考題:什麼是大學的意義?

這是大學給你的附加題,如果你在工地上搬磚你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仔細想想。

除了看學霸(成功人士/有識之士)們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道題你難道不想給出自己的答案嗎?

吶,考驗開始啦。現在你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是大學要教給你的。

step1:上知乎提問?很不錯的嘗試:有的時候知乎上沒有答案,但知乎上永遠都有參考。

下一步呢?

再下一步呢?

這題,跳過不答了嗎?


套用一句被說爛了的老話,讀大學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除非你自學能力超強,不然進入大學系統的學習很有必要。


讀大學當然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登到更高的地方,有更多的選擇,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說現在很多高水平的朋友都在大學裡面才能夠遇到,平時生活當中很少。

如果你讀的大學,你自己感覺身邊的朋友很low,說明你的大學很low,前面十幾年的努力不夠,這不是大學的問題,而是你沒有努力到位的問題。


我以前也經常有這種想法。覺得自己的學校很普通,學校的老師也不怎麼樣啥之類的。不過後來慢慢想通了,覺得在大學裡很大一部分還是得看自己。試想,就算自己在一個好的大學裡,如果沒有一顆上進的心,還是會一事無成。

後來開始跑步,開始讀書,也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最近在準備考研中,希望自己未來越來越好吧。


考上大學尤其是好大學,可以給你的人生保個底,就像我現在這個樣子,就算混吃等死,只要能拿到畢業證,回老家就是高學歷的 就能考個不錯的公務員然後過上不奢侈但很舒適的生活。當然如果你想走向人生巔峰,考個好大學也很重要

最後,我現在還沒有混吃等死呢,我現在還在努力上課,爭取八月份月薪過萬,給自己加個油。

這個月薪過萬的機會,可是大學帶給我的哦,我現在馬上上大二。


已經讀大學了.請認清自己.不是高中什麼都學的時代了.你問問你自己到底想幹嘛 就業 創業 喜歡什麼職業 如果這個大學沒有你要的.請考研.


推薦閱讀:

我的弟弟是國防生今年7月剛剛到部隊 很不適應 想要讓他退出部隊 希望各位有經驗的人士能給點意見拜託了?
作為一個家境普通的北漂程序員,將來的出路是什麼?
人應該怎樣過這一生?
如何知道自己當下真正需要做什麼?(找到目標)並且為實現它如何制定可行的計劃。
21歲,人生意義究竟是什麼?工作勤懇,卻無奮鬥目標。安於現狀之沉穩,也厭煩人生的乏味。怎麼辦?

TAG: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