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通俗地理解綠色建築、生態建築、節能建築以及可持續建築?

感覺經常有人把這幾個概念搞混淆。


簡單來說:

節能建築<綠色建築/生態建築

綠色建築≈生態建築

綠色建築/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

具體一點:

節能建築主要關注建築能耗,最多也就是建築的全壽命周期能耗。

綠色建築和生態建築主要關注建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比如對各種生態系統、各種自然資源、水資源、能源、各種物種、大氣、海洋等等的影響。旨在減少負面影響,或者有可能的話提供正面影響。

可持續建築除了關注建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關注建築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就是說除了環境層面,還有社會層面和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建築應該促進社會的開放、多元和平等。比如提供更多公共空間,考慮不同性別、族裔、年齡的人的需求,提高人體健康安全舒適等等。經濟層面,建築應促進經濟的多元化、促進地方特色產業、提高效率、提高公平和透明性、促進當地就業等等。

以上。


綠色建築包含的內容寬泛一些(節水節電節材節地環保);節能建築更多關注跟能耗相關的因素節材啊節地啊內容基本沒有,被動房也屬於這一大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在大部分場合等同於綠色建築。


卸腰

綠色建築概念廣,很籠統,一般指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都考慮到「四節一環保」的建築。這個全生命周期的定義就很有意思,從最開始的規劃設計,到最終的拆除和垃圾處理都要考慮。

所以綠色建築太寬泛,空中樓閣。

生態建築比較狹義,是說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讓建築儘可能少排放,少用能。哪怕你裝上一屋頂的太陽能電板,自產自銷,你都能說自己夠生態。水資源二次利用也算一種手段。

節能建築和生態建築差不太多,但是節能沒有特彆強調「少排放」,而是對建築的體型係數、保溫隔熱、採光遮陽、水資源的消耗及處理、空調和設備系統的能耗有嚴格的要求。節能建築這個提法,在現階段是接地氣且易於實現的。

可持續建築是啥,沒聽說過。百度了一下沒看懂,大概是玄學吧。


這幾個概念是互相有重疊之處又不是完全一樣, 只能大概講講了。

另外歡迎我們自己做的關於建築的微信號:為你築房

http://weixin.qq.com/r/CDt3b-LEiq-1rbYM924a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勒瑞提出了生態建築的新理念。--使建築和環境成結合,不僅室內讓人們覺得舒適,還要使人、建築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比如早年的氟利昂,人類至今也沒辦法把臭氧空洞全補上。而臭氧空洞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就屬於惡性循環了。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英美日經濟明顯下滑,而中東人的腰包越來越鼓。有人開始擔心那些不可再生能源有一天會像滅絕物種一樣消失殆盡。

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保溫和氣密性可以省去昂貴的採暖費、同時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的節能建築受到了鼓勵和推廣。

1976年在丹麥技術大學首次提出用太陽能代替煤等傳統能源供暖。稱這樣的建築為零能耗建築。在之後的30年內,結合太陽能、光電技術發展,吧可以可發、儲、供電,並在以年為單位的情況下,產生和消耗的量可以達到平衡的建築定義為零能耗建築。

比如天氣好的時候收集的太陽能可以存起來等到雨天的時候用,而下雨的時候收集的雨水存起來可以沖廁所之類的。

對於這種難以實現的理想型建築,歐洲目前公認的更加廣泛的可實施的為「近零能耗建築」。其中德國稱這種建築為「被動房」。被動房對房間的耗能量(電水煤等所有能源)、保溫性、溫度的體感舒適性等做出來詳細的要求。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也開始推廣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能阻礙後代滿足自身需求的發展--可持續性發展。滿足這樣條件的建築即可稱為可持續性建築。比如建房子的材料中木頭是可以被降解或再利用,所以不會影響後代的生活,而早年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卻會造成水土污染、魚鳥的死亡。

從1980年首次提出可持續性發展到1993年的「芝加哥宣言」,慢慢人們徹底從工業帶來的快感中走出,開始反省和擔憂我們可以留給我們的子孫們什麼.正式走上了建立推廣可持續性建築的道路。

以生態建築為基礎的綠色建築就是這樣,從建築設計到拆除整個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不僅對用電用水有規定、連建築材料、甚至建築周圍的車站、商店、讓人放鬆場所個數、距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看起來零能耗是人們期望的一種理想建築,而以被動房為例的近零能耗建築是管好人們在屋子裡舒服的前提下儘可能少用或者不用水電煤;而從生態建築發展形成的綠色建築是在盡量減少用水電煤的前提下讓人們過得更舒服、健康、方便。

1960s:生態建築--使建築和環境成結合,不僅室內讓人們覺得舒適,還要使人、建築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1970s:節能建築--減少能源使用,省錢

1976:零能耗建築--建築自身發儲用電量相抵消 近零能耗建築 努力接近零能耗建築

1980s:綠色建築-由生態建築發展形成,以節能基礎更多考慮人類的方便、舒適、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建築

1990:BREE-AM--英國版綠色建築評定規則

1990:被動房——德國版近零能耗建築;能耗、氣密性、熱舒適有詳細要求。


綠色建築: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叫做綠色建築。

綠色三星運營—漢京金融中心

生態建築:就是將建築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本質就是能將數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築中,通過組織(設計)建築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築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築環境

節能建築: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築規劃分區、群體和單體、建築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後,設計出的低能耗建築。

可持續建築:是查爾斯·凱博特博士1993年提出的,旨在說明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建築業的責任,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築,內容包括從建築材料、建築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到與這些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

以上解釋均來源於百度百科概念

綠色建築案例分享

[項目名稱]漢京金融中心

[開發單位]漢京集團

[建設地點]深圳市南山區

[榮獲獎項]綠色建築設計三星、綠色建築運營三星

[項目亮點]全球最高全鋼結構設計運營三星級建築

[綠色建築諮詢單位] 深圳市駿業建築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

這是一座將改變城市天際線的摩天建築,全球最高裝配式全鋼結構綠色三星運營的項目,作為深圳深南大道的地標建築,項目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高新區,項目總用地面積11017 平方米,容積率10,建築覆蓋率60%,總建築面積165455平方米,地上61層,地下5層,主要功能有商業辦公、產業用房、商務公寓、商業、物業管理用房等,首層設有架空廣場,B1層設有下沉廣場,充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技術體系】

這是全球最高裝配式全鋼結構綠色三星運營的項目,採取相關綠色生態和建築節能技術措施達到54項,合理選擇了綠色建築達標項,達到綠色建築三星級運營要求。室內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自然採光,為實現能源最優化利用,採取了建築高性能圍護結構、高耐久性材料、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優化;在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為地下室提供直流式日常照明;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上,採用了節水器具、節水灌溉、中水回用系統;室外場地布置高大喬木,建築與道路之間設置綠化帶,東西牆設有垂直綠化,建築外窗換用通風隔音窗;為了保證車庫內的良好空氣質量並節約能源,在地下車庫設置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項目還設置了二氧化碳監控系統、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冰蓄冷空調系統,安裝了智能化系統。

本文版權歸駿綠網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文章作者和出處。謝謝!

首發:【駿綠網http://www.jungreen.com】

資料來源:【駿業建科】

分享了這麼多,希望大家可以點點贊支持一下,歡迎評論


感謝邀請。

本人是建築節能技術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與暖通空調設備相關。礙於專業方向,回答可能會有所偏頗。另外本人對於相關技術與概念的了解也可能會與國內不甚相同,部分名詞和定義也是為了答題才去了解的,見諒。回答此題也是希望能夠和相關研究方向上的朋友們多多溝通,歡迎指教。

關於問題中所述的四個名詞,其定義隨著地域與時間的不同,都在不斷地演變。所以我姑且談談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

從上述四個概念所包含的技術和關注的周期上講,可持續建築與綠色建築的概念更深刻,也更廣泛,而且個人認為這兩個概念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可持續/綠色建築關注的是建築在整個生命周期(從原材料到報廢,類比LEED中提到的Cradle-to-Grave)中的表現,其中包括了國內常常提及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同時,也會關注建築使用者的體驗(熱舒適性,室內光環境等),以及對通勤方式的影響(離公共交通站點的距離,是否便於自行車出行等)。本質上來講,這兩個概念都可以算作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在建築上的衍生,只是隨著人們對它們的不斷完善,概念所包含的領域越來越大,涉及的技術也越來越多,形成了所謂的交叉學科。當然,這也是由於建築與人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生態建築這一方面不了解,不妄言。節能建築,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只涵蓋了節能這一個概念,那相對於可持續/綠色建築來說,顯然小了許多。

再講一點個人的見解。上述所有的概念,其實都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這些名詞不比嚴格的定律或者公理,只是為了便於兜售,才打包成各式各樣的名詞。真正值得研究的,是隱藏在名詞背後的諸多技術、設計和理念,而這些所謂的名詞,多數情況下僅僅是為了講一個故事。如果確實是對這一方向感興趣,建議可以粗略了解一下LEED或者綠標的評分標準,再從自己的專業方向入手,了解一些相關的先進技術。這樣能夠從不同維度上,對這些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1.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的定義會伴隨不同國家的一些規範和標準。如美國的LEED,英國的BREAM,日本的CASBEE,中國的三星。這個定義相對清晰些,更全面,更量化。

2.生態建築Eco Building,節能建築Energy saving,可持續建築Sustainability Building,甚至低碳建築Low-carbon Building,所表述的內容大家都明白,但卻缺少明確的定義和量化的內容和指標。

當我們談到這些名詞時,一定要在一個公眾明確定義的前提下去解釋它們。而不是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定義它們。那樣沒有意義,也無法共同討論。


輕鋼房屋就是綠色建築


解釋一下我理解的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源於常規能源、資源短缺和自然環境惡化問題。所以,綠色建築的核心內容是能源、資源節約和污染物廢棄物減排。

GBC認為,綠色建築必須考慮如下要素:

1. 節約建築能耗

2. 減少氣態污染物排放

3. 節約水資源

4. 節約耕地

5. 最小化影響場地生態環境

6. 減少液態、固態廢棄物和污染物排放

7. 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

中國: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型建築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實現:

研發、推廣綠色建築,需要建築行業所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包括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工程師、設備工程師等。

只有在建築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巧妙運用「適應性技術」,才有可能創作出真正的綠色建築。

不同專業工種都需理解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減少氣體、液體、固體污染物排放與本專業的關係。

適宜性建築技術
建築技術的適應性,既包括經濟的適宜性,也包括特別是地域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適宜性,以及與建築類型的適宜性等。

建築技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適宜性建築技術,常常是通過針對具體目標而進行的技術優選、技術經濟分析後而得出的。


說句良心話,舶來品辭彙就適合引用原來的英文名稱來解釋。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人圖謀不軌找個近義詞來搞「創新」,結果也不給準確的定義。好比,來,請給我解釋下什麼是「意境」,什麼是「詩意」。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本來就是偏技術的,結果一群人搞定這麼賣弄文藝。-----------好,我開始答題-------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至少英國在常用。 green building 美國人常用。其他中文名,中國「磚家」在用


謝謝邀請,等我稍微調研一下再回答。


謝邀。

最近有點忙,忙完補充回答。


可能因為這幾個詞本來就沒有被廣泛接受的定義和區分指標。


推薦閱讀:

BIM 技術在各階段常用的軟體有哪些?
建築和城鄉規劃哪個更容易就業?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BIM在建築行業的地位,現狀,以及發展前景如何?
城市規劃專業,工作一年了,感覺看不到希望(稍有點吐糟),該往哪走?
基礎柱樁鋼筋偷工減料是否無法檢測?

TAG:建築 | 建築行業 | 建築設計 | 綠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