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卻嫁老外拒絕回國,是不是不孝?
這樣的例子應該不少了,是不是 不孝
答案這麼明顯的問題,你們在爭論一些什麼啊。沒問你們有沒有權指責,沒問你們合不合法,也沒問要不要盡孝,就是問這種情況是不是不孝。
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嫁老外拒絕回國,在國外安家立業,接國內父母漂洋過海,遠離霧霾,子孫滿堂,坐享清福。
這樣就不是不孝。
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嫁老外拒絕回國,拒絕負擔父母養老費用,不回家看望父母。
這樣就是不孝。
孝不孝順跟是不是女兒沒有直接關係,跟回不回國沒直接關係,跟嫁不嫁老外沒直接關係,就看是否關心父母、贍養父母啊。
半夜看到這麼多人爭論不休,我心裡對有些論調很不舒服。我說個自己的故事吧。手機打字,見諒。
08年開始我在加拿大待了五年多,這五年多學費加生活費加買車及各種花銷花了我媽200萬多,12年的時候我應我媽要求回國幫她打理生意,幫她處理一些瑣事糾紛。(我在加拿大一個月可以掙到稅後合著人民幣3萬多,在國外我過的很舒坦,也很自由。)
當時我的心理是十分不情願的,我覺得我是一個自由的個體,我不應該把我的未來捆綁在中國,捆綁在所謂的我媽的利益觀點上(即便我是單親家庭獨生子女)。 剛回來的頭幾個月,霧霾讓我沒日沒夜地咳嗽,每天開車堵在路上面對著各種不守規則的汽車,電動車,三輪滿腔怒火。我在加拿大五年多,開車按喇叭的時候也沒超過十次。回來之後很快就變成了一小時按十次,仍然躲不過不長眼的電動車往車上蹭。經常性出現腸胃問題,在外面吃飯腸胃容易起反應。 我心裡的怨氣很快就完全轉移到了我母親的身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對我母親態度很冰冷,說話沒點好氣兒。 後來,我對我一國外同學(回國比我早,也是家裡叫回來的)抱怨自己的處境時候,她十分不客氣的數落了我。「你在國外開好車,住高檔公寓,你媽這麼些年單身一個人工作賺錢讓你衣食無憂的長大了,現在她老了,公司和家裡出問題了,你他媽的居然還抱怨你的應盡義務。你當年享受的時候怎麼不義正言辭地拒絕接受高檔的物質和留學基礎呢?加拿大能年入10萬刀就算前1%水平,你就算年薪十萬交完稅剩下不到7加幣萬,就你這消費水平一年能剩下1萬刀么?還你媽那200多萬合著40萬加幣不算利息還幾十年能還完?你媽前兩年拿著200萬多買兩套房子,現在都他媽能成600萬了,讓你上學有雞毛用?你待在國外是舒服,就算你在國外,憑你自己賺夠首付,能買個什麼樣的屁房子?阿姨到時候不還得拿個一二百萬支援你?你媽沒別的孩子,跟著你去一個沒同學,沒朋友,語言,飲食不通的地方。她快樂么?國內這破環境,破醫療陪護,破養老院,你忍心一個人在外面瀟洒,讓她老年孤獨終老?你做人不能太自私。」被同學罵完,我終於開始正視那些被我刻意忽略的事實。既來之則安之,我漸漸讓自己重新適應中國的環境。
後來,我那要強的媽媽得了乳腺癌中晚期。我開始了陪病號的艱辛歷程,陪她做化療,手術期間陪床,陪她做放療。生死攸關的病痛讓她性情變化很大,頭髮眉毛甚至睫毛都漸漸掉光,她經常性情緒失控,也不願意找陪護(根本不是錢的事兒,就是不願意見外人)。我成了照顧母親的主力軍(我母親兄妹四人,我母親二十多年前遠離家鄉工作。我外公外婆年近90,二舅一家全家移民國外,我媽還有個工作狂大哥,除了周末很少會來)大半年時間裡我除了忙公司里的大小事和生意,每天做家務,給她想辦法做飯,被她病痛不舒服了來回沒事兒找事兒罵的我一大老爺們都能掉了眼淚,她恢復理智的時候有次和我說:「你從小就不在我身邊,我一直把你放在姥姥身邊,這麼多年我一個人忙賺錢沒法帶著你在身邊,到你成年了對你要求過於苛刻。兒子,這些年對你的內心感受多有忽略和虧欠,讓你從小生活的很沒有安全感。媽媽感覺特別對不住你。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我現在就想能常看看你,我這想法很自私,請你見諒。」聽著這話,我心裡非常不是滋味。所以每次給她做完晚飯再出去應酬完如果不到夜裡我還要再回去看看她才能再回家。醫生和我說心情好,癌症才容易康復延長生存期。手機打字太累,半夜三點半了。等等再寫吧……1看了這個問題下的高票答案,有一點和雙方都不一樣的觀點,說說我的看法吧。
利益相關:在北美n年,已回家鄉;大女兒美國籍,計劃是將來大學一定是出去的,老二將生在中國,但不打算在國內讀大學。
先說我爹那一代,我以前就在知乎上誇過我爹,活到老學到老。我爹搞科研,看論文,所以英語閱讀還不錯,口語比較抱歉,即使這樣,來美國看我,一個人在外面逛街甚至旅遊都沒有問題。我爹不怕生,遇到不會說的就打手勢,會說的就說,也不怕人家笑話他口音。我爹對現代科技很敏感,什麼最新的技術都玩得來。就這些來說,他算是上世紀40年代生人裡頭很少見的了。可他不可能常年在美國生活。我的親叔叔,老三屆重點大學英語計算機兩個研究生學位,去過很多國家,適應力很強,但也只不過在北美買了房每年過去陪女兒住幾個月,要真的一輩子住在北美,也受不了。我不是說所有人都這樣,肯定有一些老人對新的環境適應不錯,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需不需要子女回國,確實是一個不得不面臨的問題。陪孩子在國外,長期的話內心是很孤獨的;自己在國內,子女也不能放心。我們說養老不能靠子女。是的,經濟上可以不靠,真有個頭疼腦熱自己扛扛也能過去,但是如果是摔倒在路邊沒有人扶呢,如果是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家沒人看到呢?我自己的祖母,夜裡起夜滑了一跤腿摔骨折,愣是在地上疼了幾個小時天亮了才被發現,住院以後一個多月就去世了。我的外祖母活到九十多歲,還能每天自己下樓買菜,每天去附近的書店看書,但是飯已經做不動了,全靠我最小的姨媽(跟她住同一個小區)每天給她送飯過去,雇保姆當然是可以的,但是一個乾巴老太太,心又善,你根本不知道保姆到底有沒有盡責。沒有足夠的監管。像年輕人帶孩子一樣,三歲以前幼兒園不收,保姆和小托班沒有熟人介紹也根本不敢放心,不靠家人靠誰呢?我經歷了在美國和中國截然不同的帶娃生活才明白,一個大環境對堅持內心那些美好的信念有多重要,沒有大環境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談。
我們說要給孩子自由,要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我們從西方學來的好的東西。可是我國的體制尚不健全,很多地方你不靠親人不靠人情,就沒人可以依靠。養老院?大城市的似乎還好,小一點地方的養老院,你去考察看看,還舍不捨得把老人送過去。何況即使在美國,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仍然是年青一代生了娃老人會去幫忙看幾周,看到能送day care為止,老一代也不會住的離子女太遠,有點意外子女也能趕得過來。在美國孩子年滿18就趕出家門從此不再依靠彼此,很大程度是國人的想像。
再說我自己,或者說說我們這一代人。知乎上很多人都認為,我有了孩子,我一定給她自由,讓她去飛等等。可你要怎麼貫徹?至少對我自己來說,我對孩子的依賴感是很強的,也許等他們出去了,我巴不得跟出去天天躲在樹後面看他們。我不能成為他們的累贅。所以首先英語不能放下,如果我想去美國(或者其他他們定居的地方)生活,我可能會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給他們打電話過來幫把手,但我要靠自己的能力在那裡工作生活。如果說子女和我們是兩條直線,成年以後他們不想和我們有太多交點,那我們就和他們當兩條平行線,但你不能說他們是條線,你就是個點。你一邊不想給子女添麻煩,一邊又自己停滯不前,滿足於自己就是個點的現狀。如果他們去德國法國西班牙?嗯,如果我真的打算跟去,那我就自己學好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我們上一代外語普遍不好,那是因為沒有條件,我爹和我叔這樣的老三屆算是幸運兒,大部分人是沒有這麼幸運的。可是我們這一代已經沒有這樣的理由。
除了英語,另一個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適應力,80後生活的環境已經可以把自己逼成一個global citizen。如果你除了日常的工作,連門都不想出,想到旅遊就累,想到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一個新的項目、一群新的合作夥伴就打怵,那要怎麼適應未來在國外生活又不想給子女的生活帶來影響的局面?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留在國內。這個一方面取決於體制到時候能發展到一個什麼程度。如果進步不大,那你仍然要面臨摔斷腿或者突發腦溢血在家沒人發現、或者家人通過監控發現了、打了120,但一時訂不上機票趕不回來心急如焚的情況(這種情況真不少見,甚至每個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或多或少遇到過)。如果體制進步很大,你在國內生活的很從容,你仍然可能會發現子女和你的三觀離得越來越遠,即使你和你的伴侶感情很親密,也一直認為夫妻之間的感情應勝於親子之間,你還是會感到孤獨,這是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所以你仍然要學好英語、保持全球視野、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多出門看看,千萬別讓自己停下來。作為父母這條線,你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你的心和視野一直保持著和子女的共同進步,保持和他們平行而不是作為一個點停滯不前,這個dilemma總有辦法解決的。80後90後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應該有能力為自己的不停進步尋找足夠的資源。
題目描述的不清晰,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得出什麼明確的觀點,至少不是黑白對立的武斷回答
1.不許嫁老外,回國就近找個人嫁了就行。
可是這樣算干涉子女婚姻自由,多少感覺有些不好,畢竟子女不是父母可以隨意支配的附屬品。
2.可以嫁給老外,但你得回國定居,還得和父母住在一起(附近),能常看到。
要回國定居肯定是一家子都回中國,否則這婚姻是不大可能維持得了的,問題是這女方出國留學意味著語言方面是沒問題的,對這個國家的環境已經比較適應了,而男方貿然回到中國工作就是個問題了,還有一個就是將來教育問題,當然這裡有信息太少,不好具體分析。
不過,既然強調回國,那麼多半還是要求「就近」定居的,子女是否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就因人而異了。更何況,上了年紀的人多半不願搬離原來的環境,這意味著你很可能要回到家鄉附近定居,這是否會束縛你的個人發展是需要考慮的,這還牽扯到你未來子女的生長和教育環境,不是你腦子一熱就可以無視的。
3.可以不回國定居,但要常回家看看。
這個要求是不過分的,如果做不到的話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不過,題目既然描述為「 全部家產供獨生女」,那麼就是特意強調了這個家庭的巨大付出,隱含的意思就是作為孩子也要付出與之匹配的回報,那麼多半不會滿足於常回家看看這種情況了。
其實這道題有些標題黨,隱含的信息太少了,還在有限的信息中有著明顯的個人傾向,所以這道題其實是自帶節奏的。
父母對女兒的具體要求是什麼?他們之間的關係怎麼樣?父母是否習慣於過多干涉甚至操縱子女的生活?女兒是不想回國(不願盡贍養義務),還是說僅僅是因為在國外組建了家庭所以不願回國定居?
什麼都不知道,就吵翻了天,真是夠無聊的。
去年年底,陪著舅媽坐了16個小時的飛機去看望在美國留學的弟弟~
然後有趣的事發生了,半個月的行程,舅媽看到什麼都要把美國誇一遍,而弟弟卻毫不猶豫地指出美國的問題。
於是我們進行了第一次「爭吵」,大意就是舅媽覺得弟弟應該留在美國,美國遍地是黃金;而弟弟和我認為美國也不是十全十美,回國發展更好~這次爭論不歡而散,隔天我們又開始討論是去是留的問題。
經過一番美帝是好是壞的爭論之後,大家終於亮出了底牌。
舅媽說,其實誰都想兒女承歡膝下,可是又覺得如果因為自己想要孩子的陪伴而束縛孩子那就太自私了,莫不如裝作一副不在乎的樣子,讓孩子有更廣闊的天地。知道父母是孩子的軟肋,與其為難孩子,不如主動成全。
弟弟說,因為了解媽媽是重親情的人,所以也明白父母做出的妥協與犧牲。正是因為有成全孩子的父母,所以弟弟選擇成為成全父母的孩子。自己不在乎多吸霧霾,如果自己的光鮮亮麗是建立在全家人犧牲之上的,自己不會真正的快樂。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孝順不孝順,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我出國之前父母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移民拿身份嫁給外國人之類的,好像出國就是「雞犬升天」的捷徑,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很多......說實話我當時很反感,因為父母沒有在國外長期生活過,對外國的美好印象都是停留在親朋好友的道聽途說,但是和父母針鋒相對又不太好,所以我只是笑而不語~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我出國不到半年的時間,我爸天天給我灌輸人要知足常樂,有吃有喝無病無災就很好了,國外也不一定好,天津就不錯,離家近高校多,blablabla......
而且天天關注新聞,哪哪流行疾病了,哪哪暴恐了,哪哪車禍了,彷彿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不留神就回不去了......
我覺得很是搞笑,之前說國外月亮圓的是父母,現在說國外不好的還是父母~而且他們這種矛盾複雜的心理很容易導致許多不一致:上一秒還說國內食品不安全還是國外好,下一秒就說國外安檢不過關還是國內好~
父母之愛子女,總想給子女最好的,可惜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總是要選擇放棄......既然當初選擇讓孩子遠走高飛,就要想到孩子可能回不來,等孩子飛走了再想把孩子關在籠子里,這是荒謬的~一個獨立的自由人怎會甘心被束縛?
我相信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也相信有些父母還是愛自己多一點。別總是把子女當孩子,畢竟子女有長大的時候,不可能總是言聽計從;也別總把父母當大人,畢竟他們偶爾也會任性,他們的矛盾主要源於對子女的過分關愛。
人類真是矛盾又有趣......
其實我很奇怪的是:
為什麼不抨擊那些逼父母賣了二三線房子湊首付買一線婚房,然後還讓老人背井離鄉吸霾帶孫子輩當保姆的那些看似孝順的兒女們?!
還有那些宣傳中忙忙碌碌一年難得回家一趟、甚至忙到過門而不入的勞模先進們,好些可是把沒能見到父母最後一面當成正面宣傳材料的哦!
我乎現在雙標的真是厲害!
一眾不知道是不是V的噴子在此大搞道德評價帶節奏,甚少有提出合理建議的。
我寧願認為當事人的父母其實更多是從老一輩觀念出發擔心女兒的跨國婚姻不夠牢固、後面萬一出現問題女兒獨自一人在外吃虧。以資助了學費就棒打鴛鴦罔顧子女終身幸福的老人真心少見。
稍微偏個題要耗盡家財才能出國的話還是別出國了,尤其出國讀本科,這都是有錢人家乾的事。
我媽家裡有4個孩子,我媽老小,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出生在農村。後來我媽讀大學認識了我爸就定居到了城市裡,先後她的姐姐也都定居在了這個城市,還剩下舅舅一個人在老家。雖然現在我媽老家離我們家開車只要45分鐘路程,但是最早是要自行車轉公交車轉長途巴士轉公交車轉走路去一趟怎麼也得要大半天,童年記憶里一年只有過年時會回鄉下看看外公外婆。後來大家生活條件好了一些,房子也寬敞,我媽和阿姨們時不時會把外公外婆接來住上十天半個月也算儘儘孝吧,但是我外婆外公非常不習慣住城市,他們習慣了每天起來就可以坐門口和串門的人嘮嗑八卦曬太陽,每天還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新鮮蔬菜。現在外公外婆已經很老了,都八十多了,時不時會患點小毛小病,在必要時也會接到城市裡來住院,費用全包。他們現在需要更多親人的關心,我和我表哥表姐們也都成年,於是我媽媽和阿姨們回鄉下的頻率高了很多,幾乎是每個月都會回去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的(老年人摳門兒,給多少錢也不花等著你們買秋衣秋褲毛衣毛褲),帶點高級品啥的,每年每個人幾萬塊大紅包肯定不能少。我阿姨還盤算著找人少的時候推個輪椅帶二老去迪士尼轉轉。
你們覺得我媽和我阿姨們孝順嗎?
我的點是,當初我媽媽和阿姨們在城市裡定居和我們現在在國外定居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子女只要身處外地,在自己年輕孩子還小的情況下本身就很少能抽出多少時間來陪伴父母,而健康的家長在50-70歲之間還是很活絡的,雖然是中老年人但還不到需要人全天候陪伴的程度,他們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興趣圈。退休了的生活安排不應該是孩子的責任,應該是每個人自己應該學會處理的事。我也想過等我爸媽70多80多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顧關心時我也可能會常回國,但是在這之前我還會有30年自己的人生,等我活到我爸媽現在的年紀的時候再考慮這些事吧。
2017/4/24修改
一定要寫在前言【好好說話的提一下反對意見倒沒所謂,一上來用××器官罵人的慢走不送,不希望再刪第四個這樣的罵人評論】
【或許寫的時候媽媽口述我筆錄口語形式吐槽內容實在太多,或許思想畢竟小眾,或許有的答主沒有看過新聞內容,又或許我的篇幅太長累贅排版差很多論點夾在中間或者後面產生誤會,從來都沒有說過陪伴父母這個觀點是錯誤,從來都沒有說過陪伴父母這個觀點是錯誤,從來都沒有說過陪伴父母這個觀點是錯誤。有贊有彈,但是也請別揪著一兩句吐槽的說話不放過分理解,很多都已經歪曲我的原意了,特別是那位罵人先生過分腦補把點贊的朋友非要說成希望父母早死的偏激言論還真是無語············】
以下是對於媽媽觀點的基本整理,過於口語化的吐槽還是刪掉吧,太長了,弄個精簡版
也有人認為我的母上大人三觀不正,只是站在孩子角度想問題。沒辦法不先考慮孩子,以事論事帶入情境,此家庭經濟情況還沒上完全軌道的時候,頂多算是喘口氣,回國的不確定因素類似於賭一把,還真說不定連父母一起連累,到時候變相啃老
分析這個菇涼的實際情況
1 菇涼是有想法希望要繼續留美,並且她很大可能留下來
2 菇涼於06年高考後出國,10年時間,意味著在美國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交際,極有可能在美國已經有工作並逐漸進入工作的穩定期。甚至不久後步入婚姻殿堂
3 菇涼若是回來的話,新聞並沒有挑明菇涼的專業學校所以無法進行評估。但若是回來的工作,首先找工作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其次工作適應期到成長期到發展期再到成熟期,花的時間將有可能是五六年左右,你花得起父母等不起
4 菇涼正處於30歲尷尬的年齡段,不上不下
5 所以硬是要回來的話,在穩定期之前基本沒有什麼積蓄能存下來,說不定還要在家增加父母負擔,換句說話,拉低雙方生活檔次
6 回來後重新奮鬥到漸有起色的時間成本遠遠大於留下來繼續奮鬥,因為那邊已經有個基礎
7 回來未確定因素反而更多
8 在你未站穩腳之前父母若是有什麼不測,菇涼也沒有什麼多餘的積蓄到大醫院看病
9 海龜未必廉價,也未必一定很吃香。在人才濟濟各路英雄高手雲集的深圳,海龜未必是優勢,甚至牽涉到院校菇涼的競爭力並不是太大
(其實不知道菇涼老家是不是深圳,新聞說父親是深圳的普職,故事應該在深圳吧)
10 有其他問題的答主說父母是虛榮心作祟送女兒出國,但是相信更多的是因為望女成鳳的心態,還不是想女兒生活好~~
11 如果一定要回來發展,當初何必要大房子換小房子如此浩大工程支持出國費用??據說高考只差11分,11分而已,完全可以復讀再考便是。一心想養老不如當初不出國
12 文中的菇涼該罵嗎??該,非常該,她並沒有給予父母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3 全國性最具爭議的問題,卻時時刻刻發生在你我身上,叫陪伴父母身邊。知乎眾位擠北上廣深港城市或者出國工作生活離開父母家鄉拚死都要留下來有想過為什麼,為夢想,為賺錢,為未來孩子,為生活,為父母也有更好的生活
14,接13,
15 21世紀衡量是否孝順的標準是一定要待在父母身邊嗎?這個是唯一標準??
補充16 補充一句,是不順,而非不孝
補充17 當初花巨資去留學,做不到平手離場起碼要把損失減到最輕。既然國內有如此多不確定因素,國外賺錢寄回國內未嘗不是好辦法。在國內辛苦大半輩子跟國外辛苦幾年這是一個差別
18 菇涼已經準備結婚了,開始另一段人生,父母硬是要她放棄工作,放棄國外生活,放棄愛情,同樣很殘忍
還是揪著一兩句說話不放~~哎。通常情況下留學生都會選擇盡量留下來,除非家裡有背景有人脈。
回來的話沒房沒車沒人脈還要重頭適應新生活,不知道三十歲的菇涼是否有從零開始奮鬥的勇氣和決心;
看到一個評論說文中的菇涼已經比很多人幸運,有個別甚至簽證快沒有,專業國內難找工作,戶口非一線的幾難局面,反而這個案例的父母極力要求孩子留下來要不然不值得啊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往高處走,有的父母希望孩子留在身邊,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普普通通考個公務員,大部分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心態,不要隨隨便便人家一兩句說話就說別人父母三觀不正。我們生長環境不同處理事情手法方式各不相同,別人也沒義務完全按照你的那套來做,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請尊重
最後,本人導出自己的意見作為參考,不是專家,普通媽媽對於孩子以後生活的擔憂。極可能耽誤孩子前程還拖累父母生活,不太值得。樓下其他答主媽媽有好幾位都要點贊。各人家庭情況不同,每個人選擇各不相同,。怎樣做才能雙贏各方自行考慮。你個人選擇自行承擔後果無人有權質疑
還是希望知乎評論還是其他知友答主尊重選擇,在知乎非要斗個你死我活生活還是一樣艱難,今天星期一,各上各的班唄~~~
真沒有了,寫不下啦
原答案刪掉的原因是因為語境是我和我媽媽的談話內容,過於口語化,也有人過分糾結於稍微誇張的語氣,又長又累贅,只好弄個精簡版
原答案太長截不了圖,無辦法了
不參與任何討論,奔其他問題去~~~這次真的是最後補充啦,不同意也沒關係~~~
借這個答案來談談我自己的育兒觀吧,可能會有些讓人大跌眼鏡,可能會被其他人說成是不孝順,但是是我個人的心裡話。
題主這個題目,我就不去評判了,因為給出的條件和信息太少,我無法去揣測,新聞怎麼寫就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我講講其他的吧。
馬上又到月初了,我身邊的一些姑娘又要遭受家裡人的「摧殘」了。
「五月份了哦,該給我們打錢了吧?」
以前大學看到過一個段子,一封調侃的家書:
「爸,
錢,兒」。說真的,有些父母的思維,我真的無法理解。在他們眼裡,兒女好像變成了提款機,如果不給錢,就是不孝順。
變味了吧。
類似的「倫理悲劇」我看了太多,已無力吐槽,這篇答案主要是寫給一些即將為人父母的「兄弟姐妹」或者是正在被父母壓榨的部分兒女。
我和大學室友上周末大喝了一場酒,清楚他終於擺脫了家庭的「束縛」。
他母親一直不同意他來外地工作,因為他母親認為他走了,就沒人照顧了。
上周六,正好來了九天,我問他快樂嗎?
他說這九天是大學畢業之後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希望可以繼續獲得這份自由。
我很慶幸,他經過快五年的掙扎,終於擺脫了「孝順」這塊旗幟,做了一回自己。
我們的很多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你看看你狗屁不中用,讀書讀到牛屁眼兒去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說出這些話的父母,你們真的不怕孩子問你:
「你看看別人家得父母呢?你給我五毛錢零花錢,我那個同學的爸媽都是給的50元的零花錢。」
我有個大學校友,比我大兩歲,學市場營銷的。他高三畢業就不想讀書了,但是他父母逼他去上大學了。
畢業後,他自己工資並不高,養活自己都成困難。他媽說:
「老子花那麼多錢送你上大學,你現在賺錢了,怎麼不知道回報我?」
他說:
「又不是我想要去的大學,你們強迫我上的大學,還不是為了你們所謂的面子,你們的同事、朋友、親戚的兒女都上了大學。可是你們根本不知道,我就不適合讀書,那幾年,我要是去社會上歷練,不至於混成今天這屌樣。」
他爸媽啞口無言。
這是他跟我吐槽的一個經歷,我聽了很傷感,不知道他們到底誰更有理。但是我確實感受得到很多父母,從一開始,
-----就把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放在了子女身上.
有些人,要孩子的目的一點也不單純,他們這輩子看見頭了,沒啥出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所以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對於我個人而言,如果我決定要兒女的那一刻,我就要做好一個準備:
我老了,他並不一定會養我。
他養我,我之幸;
不養我,我之命。自從生他的那一刻,直到十八歲,我都有責無旁貸的養育、教育他的義務,畢竟我並沒有諮詢過他的意見,我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把他帶到了這個世界上。
我欠他,我應該對他好。
我對他好,不是因為期盼著他升官發財之後,我去沾光;
我對他好,僅僅是因為我生了他而已。
他長大了,成人了,我就不要那麼多地去管理他的人生了,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他說不想上大學,我會說,好,自己對自己負責就是了。很多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何其悲哀。
如果從一開始,把生孩子養孩子,當作了一種投資回報行為,難免會失望的。除非你的兒女真的可以為你失去自己的自由和空間。
還別說題主描述的這個女兒,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母親,因為兒子娶了媳婦,陪伴她的時間少了,逢人便說:
「有了媳婦,忘了娘。」
這類母親,普遍分不清界限,也不清楚她與兒子之間的關係。
有個蠻悲哀的事實,我觀察到的中國父母,最愛的人基本上是自己的某個子女,很少有最愛的人是自己配偶或者是父母的;與之同時,中國的子女們,在完婚之後,能繼續把父親或者是母親當作唯一的人,少之又少。
這種關係的不對等,很容易讓父母覺得兒女不在乎自己,兒女不孝順。
我們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父母有個習慣性思維,什麼叫孝順:
兩個字,聽話!
不聽話,就是不孝順。
我敢說,父母的很多理論,已經行不通了。
如果孝順僅僅是聽話,百年前的那些變革者,大多數都違背了父輩之命走上了革命之路,他們真不孝順么?我看不見得。
但是大多數父母啊,很難虛心接受他人或者是兒女的意見,與之相左,便是不孝。
中國青年,百年前也好,現在也好,被所謂的孝順這兩個字狠狠地壓在谷底。
我也不知道我能堅持我這個觀點到多久,可能會有朋友抨擊我「站著說話不腰疼」。誠然,我現在並沒有子女,所以我敢說自己不圖兒女回報。那好吧,我想這篇文章放在這兒,以後有了壓榨子女的想法的時候,來這裡打自己的臉,提醒我自己不要做一個索取的父母。
我在公職單位時,真正地感受到了為人父母的不同。有些志願者的父母,每個月打幾萬塊零花錢給他們,車買著,房買著,要結婚,隨時給家裡說。而這些父母,基本上不奢望兒女有多大的物質回報,畢竟,真的不缺錢!
而我看到有的志願者,苦啊,剛畢業出來,2000多元的工資,一步一步爬,父母還要來問候:
「啥時候給家裡寄點錢啊?」
我是怎麼知道的呢?我借過一個志願者200元,他拿去充數給了他家裡人。
他沒好意思給自己的父母說自己的工資只有2000多元,他打腫臉充胖子,只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傷心:
「什麼?讀了大學,畢業了才2000多元?早知道送你進廠當工人,我們村那些初中畢業的小夥子在廠里都拿四五千了。」
這些父母,永遠不懂你在經歷什麼,也不知道你的規劃,他們只看你暫時拿錢回來沒。因為他們覺得從小到大,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錢,該你回報的時候,你要行動了。
他們忘記了,
「孩子逼你們了嗎?」
我現在去外地的高速路上,司機有一個三歲多的女兒,我把題主說的這個故事告訴了他,他說他看過這個新聞,完整新聞是這對夫妻把房子賣了,所以才很急迫,以死相逼。
他認為這個女兒沒有做錯,追尋了自己的自由,只是如果條件可以的話,可以給父母好好安排一下晚年的生活,如果沒條件安排,也是無可厚非。
他說這對夫妻做錯了,因為他們忘記了實事求是,沒那個條件,就別學人家去留學。他說,傾其所有,為了子女,雖然是中國的一種傳統,但是往往會害人害己。
我相信,大多數子女在有條件的時候,都會善待父母的。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父母的要求,這才是悲哀的地方,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我見過很多對父母不孝順的人,甚至把父母放在豬圈、狗窩裡面,我一方面痛恨這些不孝之子,另一方面,我想告訴天下的父母們:
除了你們自己,沒有其他人是完全靠得住的!
人啊,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往往會失望的。
別說其他人了,就算是自己的子女,一樣有可能拋棄你。
所以要做好這種準備,就要給自己留好棺材錢。雖然這種不孝的行為很遭人唾棄,但是我們誰都不知道會發生在哪個人身上。為了防止意外,對自己好一點吧。
孩子十八歲之後,或者是大學畢業之後,讓他自己去飛吧。
為了防止我們無法控制的不孝子女的出現,我們只能給自己留條後路。
我一直認為孝順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我更習慣把孝順看成是「感恩」。這是我極度認可的價值觀,我也更願意跟這些懂得感恩的人接觸,我認識的人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懂得感恩的。
對於那些不孝之子,我們除了譴責,真的沒有多大的有效的辦法。(法律上的贍養、遺棄等罪名我不是太熟悉,有熟悉的朋友可以擴充一下,可以討論一下題中的女兒是否有違法行為)只能靠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你要等他們良心發現?基本不可能。
但是時刻要記住一句話:
養不教,父之過;
子不孝,母有責。講到這裡,想分享個故事:
她上面有兩個弟弟,她的老家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地方。從小,她爸媽就把錢用在了兩個弟弟身上,她上的學校很差,吃的東西不好,穿得也不行。她的狀態基本上屬於可有可無。
16歲,初中畢業,闖社會,到了廈門一個工廠做工人。17歲,下海。19歲,認識了一個大款。21歲,銀行卡有了400萬。
好吧,她的父母來了,把她當作了神一樣供了起來:
「女兒啊,你這些錢拿來我們保管吧,不然其他男的要欺騙你,爸媽不會害你的。」
姑娘信了爸媽的話,但是有所提防,就只給了100萬,說剩下的錢做其他投資去了。
一年後,她想用錢。
爸媽說,她的大弟弟要結婚,要買房子,他們悄悄動了錢。
自此,她跟那個家基本上斷絕了聯繫。
現在會打打電話,要錢,一分也沒有。
不是她狠,另外一個知情的姐妹說:
「你爸媽有你弟弟盡孝,你就別瞎J8操心了!」
她開始很痛苦,後來就習慣了,畢竟從小到大,就沒有真正的親密過,要不是因為她有錢了,爸媽又在哪裡呢?
這種唯利是圖,偏心的父母,真的還有必要去苦苦孝順?
做好當父母的準備了嗎?如果真的沒有,誠如那些罵兒子的老子一樣,「早知道你是這樣的白眼狼,該把你弄到牆壁上」。
如果做好了準備,就不要擔心「老無所養」了。
自己養自己,多好。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未來的社會裡,養老,不會是一個普遍的嚴重的社會難題了。
大概是安全感的缺失,才會有那麼多人期盼子女的回報和子女的養老送終吧。
如果我們的養老體系夠發達,類似的不讓孩子自由發展的例子會少很多嗎?
孝順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之一,我也一直很認可,我也一直想做孝順的人。但是對於愚孝,我是排斥的。
我寫今天這篇答案,也算是分享一些我對於一些為人父母的人一個安慰吧:
好好愛自己,才有人會愛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你才救得了你自己。
不是鼓勵自私,也不是排斥互幫互助,更不是叫兒女不要孝順父母,是把最壞的結果展現出來,有個心理準備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
兒女未嘗不可憐?致所有被孝順綁架的兒女,期待你們恢復「自由」的那一天。
任憑個人意志去操縱兒女的父母,在我眼裡看來,都不是優秀的父母。
可以引導,但是以道德壓制,強權干涉,就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了。
孩子沒有殺人放火等極端行為,真的需要更多的選擇權吧。
我問我媽,「你為啥如此放任我?」
她說:
「哎,你外公管我們幾個姐妹管得太嚴了,我們當娃兒的時候,曉得那種痛苦,所以我們不想你去經受這份苦難吧。」
祝好.
我希望全中國的家長不要再拿自己的價值觀來要求子女了,尤其是不要全部家產舉債學區房,全部家產舉債出國留學,因為孩子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你的安排,他也許會認同你的價值觀,但按照我們現在的90後00後主流價值觀,很大概率最後是不認同你的價值觀並且和你說清楚,或者不認同你的價值觀然後默默忍耐,這樣對大家都不好,你自己把錢留著逍遙養老可能子女還更高興一點。
那如果你先向你的子女商量好,我供你出國留學,但是你一定要拿出學位,回來盡孝。那沒問題,契約關係,不要說父母,任何人願意資助我我都願意考慮。注意啊是考慮,不是我一定會答應,任何契約都是基於契約雙方同意才成立的,不是「因為我曾經供了你出國留學你一定懂得吧一定不能愛上外國佬吧」,也不是「啊我好想出國留學啊父母居然不支持我,想當年要是父母支持我我早就在紐約買房了」這兩者都是渣,渣的程度一模一樣
事先告訴子女「你好好學習能自己養活自己就好」,事後拿孝道進行道德綁架,這個行為是不佔理的
鑒於現在的政治正確,孩子養到18歲之後孩子包括衣食住行的每一筆花銷最好都讓孩子打個借條,利息就按銀行貸款走就行,孩子將來想遠離我把錢還我就可以了。
花爹媽錢的時候瀟洒的很,榨乾爹媽之後開始談人權人格自由,還要不要點臉了。一般來說留美男的願意回國,女的不願意。
考慮家長是一方面,也要權衡孩子的成長。孩子十歲前在美國成長的更好一點,家長年紀還不用照顧,不一定非回國不可。。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換個方式,說成是:
某老人全部家產資助某孤兒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畢業,老人年老希望孤兒照顧,該孤兒卻拒絕。
可想而知輿論會是如何指責。
但變成了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似乎大家又覺的,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子女沒有必要要因為父母對其付出而對父母進行回報。。。
我想本質上也許是因為,老人資助孤兒,是因為老人原本沒有義務資助孤兒,但資助了,孤兒也接受了這種資助,那麼孤兒就有義務回報老人,這是一種默認的契約。
但父母養育子女好像不是這樣,父母有義務養育子女,所以子女花父母的錢心安理得,並且絲毫沒有壓力,雖然法律上也規定了子女也有義務照顧父母,但這種法律監管極難,基本上完全靠自覺,所以形同虛設,畢竟被愛的都有恃無恐。。。。
更不用說,近些年來,所謂的「父母無恩論」在中華大地上極為流行,子女花著父母的錢,享受父母的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但父母沒有資格對子女進行任何要求的想法成為了社會主流思想。
所以,答案出來了。
放到以前,是不孝。
放到現在,是擺脫年老封建一代的束縛,追求真我的解放。
應該給父母錢的。就這樣。之後隨便。
恕我直言,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就覺得極其的奇怪。
不希望孩子畢業留在外國,那當初送孩子出國留學幹什麼?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的父母,我的舅舅們,我父母的朋友,所有人送孩子出國的原因都是希望孩子和孩子的下一代可以一直在國外生活。他們都認為出國意味著大房子,意味著青山綠水好空氣,意味著放心的水果蔬菜(雖說其實不一定),意味著更好的下一代教育(其實美國基礎教育才是藥丸藥丸的)。。。總之他們讓孩子出國,都是因為覺得國外的生活更好啊。
並且,每一家也都做好了以後年老了投奔孩子的打算,並且每一家孩子都在研究當地的華人社區,研究著怎樣讓父母老年過來了可以不至於孤獨,有人陪著跳廣場舞。(話說灣區這邊某些華人聚集處廣場舞已經初具雛形,沒有大喇叭不擾民,可是大媽們跳得都很開心來著。)
這樣說吧,我身邊這些老人,送孩子出國都是希望孩子在國外紮根的。或者說,至少早已做好了孩子可能會要在國外紮根的心理準備。如果希望孩子在國內工作,送孩子出國幹什麼?花那些錢,還不如早早投資房地產。
說句老實話,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留在國外,那就乾脆別送孩子出國讀書。一個年輕人,青春年華,人際關係,思維方式都在另一片大陸上生了根發了芽,你硬逼他再回國,自然有很大可能不盡如人意。既然學費是要父母掏腰包,那麼父母當然可以拒絕花錢讓孩子出國。這年頭海龜海帶又不值錢,誰稀罕你鍍的那層金皮啊。出國留了學回國未必有靠譜的工作,並且在國外積累的東西一下子又清了零,孩子不太樂意也是情理之中。
父母養育了孩子,對於孩子的未來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期望。但是,你的期望不能與你的培養方向背道而馳啊。就比如,你逼著孩子天天上奧數補習班,心裡卻期望他當個畫家,這能靠譜嗎?如果父母期望孩子回二線城市考個公務員,那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就把他拘在本省,別讓他跑到北上廣。如果父母期望孩子在北京找個好工作,那就早早讓他在北京上個大學,別讓他跑深圳去,在南方呆慣了自然不愛往北方跑。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國內立業成家,那花大價錢讓他去國外讀書幹什麼?還不如逼他好好考個985,出來再考個清華北大的研,難道在國內找不到工作?
這個問題對不是來自北京上海之類城市的人來說大概真的是無解吧。一直不清楚回國的獨生子女又是如何給父母養老的……國內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適合的工作。如果回國基本只能考慮北京上海香港,然而如果只靠自己,就算工作100年也還是不可能在這些地方買房,自己一個人不買房倒是無所謂,但父母年老之後也不可能能在租來的房子里給他們養老啊…如果考慮買房,回國之後還要要求父母出錢付首付的話,你是在父母為養老還是在繼續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呢?如果父母留在家鄉,子女不在家長工作,那麼父母生病的時候也一樣不可能請假十天半月的回家照顧啊…而且目前國內的情況肯定是沒法通過請護工解決一切問題的,最近姥姥恰好要做手術,僅僅是小手術而已,由於年齡的問題已經需要日夜有人照顧,母親一輩兄弟姐妹三人都和姥姥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輪流照顧也還是有照顧不過來的感覺。根本沒法想像幾十年後沒有兄弟姐妹又不可能會家長工作生活的我們該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之前和家人聊天時候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大概是連同父母全都移民到澳大利亞之類移民更容易,生活壓力遠遠小於國內,醫療條件也比較好的地方。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困難太多…畢竟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父母的英文水平都達不到能在國外生活的地步。需要養老的也不只是父母,還有姥姥姥爺啊…
你當初掏錢出來供孩子出國,是為了投資,還是為了子女將來能有個更好的未來?
如果你是投資心理,你開始就要說清楚,「爸爸錢全供你了,我這錢本來可以用來養老的,現在給你了,你將來要加倍還給我。」
那子女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報答你,要麼回來天天陪著你 ,要麼工作後直接給你打錢。也不是說必須 天天待在你身邊才行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奔頭,國內國外發展完全不同的兩條線路,哪能因為你說一句就跨國改回來。
如果你當初掏錢的時候沒說清楚這是投資,那子女也可以有不同理解 ,那就是認為「父母給錢是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來」,既然是為了更好的未來,那留 在外面是更好的,那就不回來了。邏輯很流暢。錢是可還可不還的。
而現在你提出這個問題,似乎說明 了你當時的目的並不是「為子女好」。而是為了投資。那你初為啥不明說。你把真正的目的藏在心裡,現在得不到回報,反而指責人家道德有問題——「不孝」。
現在真正有道德問題的可能反而是你。因為子女長大了跟你是兩個家庭,每個人都要謀求自己家庭的利益最大化。因為你的要求,要別人拋棄安頓好的家庭回國來作出這麼大的 犧牲,是不道德 的。
4月25更——————
我自知此回答極端,有人問我既然早知極端,為什麼不改。可能是我反社會人格想作祟一下,鄙視指責留國外生活就是不孝。這事件突然爆發在微博知乎和朋友圈,作為畢業後留在國外的獨生子,這件事是所有家庭的不定時炸彈。大家遮掩著不談。突然有一天開始被無數連老家都沒出過的人推在風口浪尖上。不信你看,有幾個留學生回答這問題?大家藏著掖著不想談,因為此問題無解。下面是留學生拿著offer都會想的幾個問題:1. 回國。要面臨高房價,低工資,和早已跟國內社會脫節的問題。而且如今早就不是海龜等於鍍金的年代,能在國外找份工作,為何想冒險回國當海帶。2. 接父母來。語言不通,沒有親戚朋友,沒有車哪裡都去不了,生病沒有保險看不起。3. 不接父母來。不是獨生子還好辦,如果你家就你一個孩子,父母生病難道還真能在太平洋對岸熟視無睹?!是犧牲父母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還是犧牲自己的事業?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有學長姐把父母接到美國,給父母申請綠卡,搬家到中國城,或在中國城找個養老院。如今看,或許已經是無解中最好的解決辦法了。此回答聊到這已經偏題了。我對於這問題的回答是:這個女生如今不算不孝。父母並沒有到需要她養老的年紀。女生也提出接父母到國外,是父母拒絕,強行要女兒回家。其實這樣的父母和子女都不常見。常見的是父母苦口婆心連哄帶騙,孩子放棄國外的高薪offer被感動回國,然後每月拿幾千塊月薪,後悔。問候我父母和關心我是否看得起病的。多謝你們對於我這陌生人的關心。我就職的美國公司提供了不錯的醫療保險,也有閑錢和年假帶父母環遊世界。我爸媽身體還都硬朗,廣場舞跳的樂不思兒。想念我時也會來美國看望我,每年一次,能住半年。暫時先如此,還沒有對未來明確的計劃。但我爸媽並不排斥隨我住在國外。
記者明明想把輿論引導向養老的話題,奈何大家開始爭論父母子女的是非對錯。
都洗洗睡了吧。以下為原回答,純黑,你跟我講國學,你就太認真了———
實屬不孝!中國自古對孝的解釋,那可是要嘗糞憂心,卧冰求鯉的!你在國外奮鬥,那怎麼行?!到時候誰給我鯉魚吃?誰嘗我的糞?那我在外奮鬥,賺了錢,能請更好的醫生,冬天也能花大價錢買魚給二老吃。如果是這樣的話,庾黔婁和王祥的故事根本不能「名垂千古」。父母讓你留學,你就去。讓你畢業後放棄國外高薪工作,放棄相戀的男友,你也聽。回國通過父母安排在當地國企每月幾千塊工資,嫁了個不相愛的「老實人」,生兩個孩子,天天在家戲綵娛親。雖然衣食不憂,但也真是拮据。家人生了大病看不起,旅遊更是不敢想。等父母含笑九泉,你聯繫當年在國外的同學,他們還在華爾街和矽谷做中產,他們的孩子都在常春藤讀書。
你以為這是故事嗎?每年留學畢業後回老家的同學中,有很多都是這樣的。尤其是女生,父母不希望小女兒離自己太遠,北上廣都不行,必須回到身邊。畢業前就打溫情牌,女孩子也心軟,回國工作後才開始哭天抹淚。我匿個名。這回答有些極端。但真是討厭死中國的愚孝。不就跟找個外地男友不願回老家差不多麼
推薦閱讀:
※Washington, D.C. 和一個州有什麼區別?
※美國普通藍領工資?
※有哪些美國青春喜劇片好介紹的?
※為什麼美國購物那麼便宜?
※為什麼美國人不吃亞洲鯉魚?即使不吃,那為什麼不向亞洲出口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