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圖為「匚型」的建築的設計來源?
無意中發現北方很多學校學校的建築設計都是這個形狀的,還有俯視圖為「目」字型,「日」字型的。這樣的建築形式有什麼好處?是什麼時候形成了廣泛的應用的?
謝邀。
* * *
(懶得分開導圖了,拼在一起湊合一下)
* * *
- 將 [1] 填滿,做成 [2] 那樣子的情況不是沒有,但對於學校常用的教學樓、宿舍、辦公樓這些建築類型而言,功能單元(教室、辦公室、宿舍房間)的尺度,以及通風采光要求,都不允許做成那個樣子。最多也就會像 [3] 那樣,加個天幕,提供遮雨和半遮陽的功能,做成一個半室內空間,讓中庭可以承載更多類型的活動。
- 同樣的建築面積,倒也可以排成 [4] 的樣子。但這樣各棟樓之間聯繫很弱,用來做宿舍還好,若這幾棟樓是用來充當辦公、教學用途,那麼就相當不便了。
- [5] 是在 [4] 的基礎上,在各層加了連廊。但即便如此,交通效率也還是比 [1] 低。而且,這樣做其實也無異於「目」字形平面了。不過,這樣的做法在南方會更常見一些,因為通風、採光都更好,可以實現全部南向,連廊也比合院更有利於空氣流通。
- 承接上一條的後半部分,[1] 這類型的平面應該也有氣候地域性的考慮。[1] 的建築表面積比 [5] 要小,在北方冬季對於建築保溫更有利。同時,圍合出來的院落大概也能起到更好的擋風作用。
- 除此以外,[1] 圍合而成的中庭比起 [5] 通過連廊限定出來的庭院的私密性更強。如果使用者在功能和管理上對此有要求,那麼 [1] 可能更合適。
……寫完發現提問者問的是「U」型平面。不過「U」型平面也可以理解為「口」型平面的一翼「退化」後的結果,一些特性也可以類推。
簡單答:因為自然採光和通風要求。
學校建築的主要房間是教室、宿舍,可能單面採光或者雙面採光,房間內的照度會隨著和窗戶的距離增加而降低。所以建築的進深通常會在10~20m之間,而樓的總長會在50~120m之間,這種條形建築的組合就有了以下幾種形式。
1、「一」字形,層面積不大,造型簡單;
2、「L」形,一字放不下的情況,折一下,就成了L;
3、「 匚 」形,兩端都折,就成了匚 ,開口通常朝向南,獲得一個陽光前院,或者朝向主要景觀;「之」形算是「 匚 」形的另一種形式,另外還有「工」字形;
4、「囗」形,四面圍合,就是囗,內院也提供採光通風,比較節約用地,也能形成安靜的內院;
5、「日」形,如果是規模較大的囗,長邊之間交通會過於薄弱,也存在浪費用地的問題,於是增加一個連接體,就成了「日」;
6、「目」形,更長的囗,中間需要兩道房子來連接;
7、「田」形,更大的方形囗,採取填充縱橫兩個方向的條形建築的方式形成。或者你也可以看做是四個囗的組合;
除了這些,還可以有更複雜更多樣的組合形式,如果是中學的話,你會發現梳子形也很常見。
單一大空間+附屬小房間組成的建築,通常可以擺脫這些形狀,比如體育館、博物館、餐廳等。
看了一下回答,有大神已經從設計角度出發解答了題主的問題,下面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下原因。
首先提一下,以高校為例,其實南方也有很多大學使用了u型,回字形布局,這些布局有很大程度上是設計所決定的,但是經過挖建設標準和一些思考,發現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至於北方更多的使用這個布局,我也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下為正式回答:
1.在近幾年以前,教育類建築多為國家撥款,受制於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教育建築從規劃征地到單體建築,都有極為嚴苛的建設標準作為天花板,我們基本上沒有力量去突破建設標準這個上限。大多數高校由於種種原因,例如非重點,或因為發展擴大學生規模,但只能在已經成熟的城市片區內進行改擴建等,造成了很多高校的規劃用地指標遠遠低於92指標規定的人均佔地面積,在用地緊缺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教學用房的要求,只能提高容積率,將有限的土地更加充分地利用。北京林業大學就是典型的用地面積不足,學校里出現了很多高層建築,此為背景。2.教學類建築涵蓋了豐富的建築類型,我們可以接觸到餐廳,圖書館,博物館,各種體育館,會堂,酒店(國際交流中心),實訓車間等等特殊的建築類型。但是宿舍,教學樓,教室樓,實驗實訓樓,行政辦公樓,學院樓,包括圖書館等,依然是各個校園內最主要的建築類型。這些建築功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字型布局是最經濟適用綠色的,理論來說,可以說南北朝向加一字型布局是一個基本的雛形,加之短進深利於自然採光與通風,也盡量避開了東西向(低角度的直射光是不利於教學的)。
3.所以從理論上說,除了一些重點建築外,規劃布局只要呈現一大堆橫杠子就可以滿足校園的基本功能了。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布局過於單調,二是主要原因,那就是土地利用效率基本是最低的。所以我們不得已的將兩個甚至是多個一字型,通過東西向的建築連上,將入口,輔助功能,和較少的主要功能布置於東西向。形成了u,口,目,等形式。這樣既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同時又將一組組建築做出了節奏和韻律,做出了有趣的空間。
4.為什麼會有南北差異。個人認為由於北方是平原地區為主,樓與樓之間場地基本平整,連接起來較為容易。南方的丘陵地帶,我們做過20多米的水平距離等高線差兩層樓的場地,這種場地連接一字型較為困難和不便於使用,所以可能會以架空連廊為主,或者乾脆就分開了。這就是為什麼北方會有更多的此類做法。
5.建築類型決定南方北方都會有這個情況,我們以一個學院樓為例,假如我要建設一個學院樓,面積是1萬平米出頭,眾所周知校園建築一般都是小於等於五層為宜,那麼出一萬平米就要平層2000平米以上,又由於校園建築進深較短,出2000平米的平層就是一大長條,從交通流線,場地形狀,防火分區等各個角度說都不合適,所以我們將他打成數段前後排開,左右一拉手,組合成一個私密的u型,回型。從設計角度也可以更加有趣。三句話:匚,正方形地塊。正面是一條主幹道,背後是條支路,左右兩邊是兩條等級相同的次幹道。功能是學校機關圖書館等公共建築。Over
多為形式決定功能角度出發,深受註冊建築師建築方案作圖出題人喜愛,變態!!!
學校,宿舍,辦公樓,醫院,療養院,這類功能角度出發的建築體大多追求平面功能集約,使用效率高著稱。
所以正南北是最好的選擇,但有別於住宅,公共使用空間及交通空間的原因需要連接或者公用,所以會產生東西向建築體量,例如醫院,辦公樓,宿舍的連廊性質。南北向樓連起來就成了框型,多棟樓連起來就成為題主說的式樣。這也是實踐中的出來使用坪效比較高的做法。也是國內建築市場的悲哀。不過現在諸多大學城已經改了。還不錯。
從建築歷史角度來強答一個。文藝復興時期到法國古典主義時期的府邸的平面正是經歷了從口字形到U字形的演變。
我相信題主問這個問題的前提是自己知道學校建築主要是需要滿足什麼要求的。首先我要告訴你,這種平面是會「無條件」解決教室的採光問題的.....因為它能在不利於布置教學樓平面的狹長地形上解決教學樓的採光問題(將c字形開口朝向東西面對景觀,窄面每段都能南採光) 倒是你問的何時起的廣泛運用這個問題到讓我想到了腦海中的一個案例,桑丘的阿里薩卡大學。
最核心的原理是,這種形式可以獲得最多的滿足日照要求的課室。
不知道你們見過午門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Alvaro Siza)?
※中國古代有沒有廣場?
※民國時期外灘所有主要大廈的主建築設計師是誰?
※《弗萊徹建築史》是怎樣的一本建築史?在諸多建築史中的地位如何?
※為什麼全國大部分古建築都存留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