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是服務業嗎?

現在建築圈的觀念是否有些過於理想,像個藝術家一樣各種批判甲方與大眾審美低,不懂自己的好。如果建築師服務業的話以甲方的意見為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即使甲方的審美不符合建築師的要求。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有些懷疑建築圈內的審美是否太自閉,形式美那類東西或許本身未必符合大眾的審美,怎樣保證它的客觀性呢?不符合大眾的審美,那麼其必要性在哪裡?是為了滿足建築師本身的個人喜好和名聲還是為了引導大眾的審美?


如果你點了一盤菜要求加二斤鹽,後廚會十分詫異並一致認為你腦子有病。

這時他們是作為美食家在評論。

可他們還是會給你上這道菜,因為掏錢的人是你,而且法律法規也不禁止你吃鹽。

這時他們的身份才是廚師。

唯一的區別是:傻子都知道鹽放多了會太咸,可直到今天還有不少帶著黑房間的自建房。


建築設計是,但建築學不是。

建築學是學科。而建築設計,是由這個學科派生出來的行業。建築學為建築設計提供理論基礎,而建築設計在工程實踐上反哺建築學。

學科和其衍生行業的區別,不難理解,只是可能仍有人會混淆,或是忘記,或是刻意無視。所以還是強調一下為好。

- - - - -

那麼,一個建築師對自己的定位為何,決定其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個服務業從業人員。畢竟,在這個實踐性學科中,大家一般都不會將自己定義為是「建築學家」,而仍然是「建築師」——那麼,這個角色便有了雙重的含義。

如果實踐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學術,那麼對甲方言聽計從,顯然不妥;而如果學術並非這個建築師追求的事情,那麼,服務的重要性自然越發凸顯。

——只是,未必個個甲方都有良好審美。即便是「服務業型」的建築師,也有義務對客戶提出審美傾向上的建議。這是受過科班訓練的從業者的職業操守。

好比你去理髮。特地指明要一個超脫世俗審美意趣的髮型,恐怕為你操辦髮型的創意總監 Tony,或者說 Gary,或是 Andy,也會對你勸阻一番——無論是為了髮廊的名聲,抑或是真心地為你的形象著想,還是說從其審美角度看不下去。

- - - - - -

組成「建築圈」的人是多元的。除了有專註於滿足甲方需求的建築產品的設計師,還有希望做出在建築學意義上「好」的作品的設計師,還有學者。當然,以最壞的惡意揣測,曲解設計學科本質、冒充「藝術家」的水貨,也有。

那麼,在「建築圈」中會有批判甲方和大眾審美的聲音,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聲音,從古至今都有。而且,我們的大眾的審美,是否就真的無懈可擊呢?

- - - - - -

@張龍瀟 前輩補充了一個觀點,也是我想說卻一時忘記了的——

絕大多數情況,甲方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


題主提了很多問題,一一解答

Q: 建築學是服務業嗎?

A: 問的不對,這裡的「學」是指學科,「業」是指行業,二者不是一類,不能劃等號。

問題應該改為:

Q: 建築設計行業是服務業嗎?

A: 是,甲方出錢讓我們設計,我們當然要配合甲方,以此來看,建築設計行業是服務業。

Q: 現在建築圈是否過於理想?

A: 自以為是都會導致過於理想,不只是建築師,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甲方。

(另外,我不是很喜歡「圈」這個概念,就像自已給自己划了個圈,在其中自嗨的感覺,有點排外)

Q: 如果建築是服務業的話以甲方的意見為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A: 當然沒錯,建築師不傻。

Q: 形式美那類東西或許本身未必符合大眾的審美,怎樣保證它的客觀性呢?

A: 形式美還真就符合大眾審美,這是貫穿人類歷史,穩定存在的東西。

拉斐爾,《雅典學院》,1510,十字形構圖

《無敵破壞王》海報,2012年,十字形構圖

Q: 是為了滿足建築師本身的個人喜好和名聲還是為了引導大眾的審美?

A: 設計行業介於藝術和生產實踐之間,從業人員有提高大眾審美的義務。

以上問題回答完畢,說點別的。

______________

設計的精髓就在於平衡,建築設計也是如此。在學校學習期間,我們拗形體,排平面,布功能......關注更多的是建築本身的東西,我們將建築本身的各種元素加以平衡,導出一個最終的方案。工作以後,圖紙要落地,要蓋成矗立在城市中的建築實體,這就不再只關乎建築學本身,這個過程和社會中的很多部門都有關係,說是關係,其實更多的是限制。在這些限制中,那一點可以平衡的空間,就是設計,是我們理想得以實現的地方,是建築學的魅力所在。


服務業很低級么?


這裡想提醒題主再去看一下服務業的定義。第三產業是指不提供物質產品,主要透過行為或形式提供生產力並獲得報酬的行業。如果你學過經濟,那不難理解理解其中的核心詞,生產力。

從經濟學的本源來說,建築師提供的服務是生產力,是用自己的專業讓一個房子從無到有,而不是像洗腳妹一樣為了讓客人舒服就可以了。我們是服務業,不是服務員。

而且,建築師的作品本身作為一個傳世的作品,應當是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以及對於當地的人文思考在其中。我們城市景觀的進步並不是通過對雅典古典主義的複製粘貼完成的。純商業化的建築也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並不妨礙有時候人們對於過度商業化的批判,誠如庫哈斯,不是也寫文批評過junk space嘛?

很多批評者喜歡用市場經濟那一套來指責建築師高冷。作為一個建築師,應該在各方面找到一個平衡,而不是甲方說啥就是啥。而甲方也同樣應該對乙方的專業給予尊重。從經濟角度來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效率最大化。

如果一定要歸類,建築師應該跟導演劃為一類才是。一個項目的帶頭人,掌勺者,只是可能在中國建築師的地位有些尷尬,受眾面也小很多,在大眾的眼裡經常被不屑一顧。提起張藝謀,李安人人皆知,提起崔愷專業以外的人可能都沒聽過。我想不明白的是為何當張藝謀拍出一部水準尚可的長城時候,所有人都在刷差評,說他為了商業背離了藝術的初衷,沒有一個罵投資人的。而當x為搞了一座歐洲小鎮的時候,反而有一大堆人跑過來說,只要甲方喜歡就行了,你們建築師有什麼資格批評?


建築學不是服務行業。建築設計公司是服務行業。



第一產業是指提供生產資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

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資料進行加工並出售。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_→ 居然看不起第三產業,這是要開歷史的倒車啊!


題主這句話是帶有情緒的,是我們當下共有的情緒,一種不滿的情緒。他 NEED AV!我的回答是先以理再以情,不講理的可以直接看第三節,不影響您的任何閱讀。

以下正文:

當然是服務業了!

【廣義地講】

所有工作都是利益交換,都可以被划進服務業。我們都是出賣知識、勞力、資源,然後換取報酬。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在一家單位或企業里從事建築相關工作,為客戶或僱主提供技術服務換取報酬。(哪怕自由職業也在五行中~)你對所獲報酬地不滿來源於市場和政策地調節的因,不應歸咎於經濟和話語地位遭遇失落的果。

【狹義地講】

按第一二三產業劃分,我們依然是第三產業。因為我們不提供直接的物質資源,也不靠加工製造,我們只是圖紙的腦力搬運工(好吧你說體力就體力,我無話可說~)

【悄悄地講】

題主其實不太想知道上面的這些答案。我理解題主,體恤題主,渴望幫助題主,暗戀……咳咳

我們很多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進入更高一級的學府,學習一門專業。所有的上進girls和boys都潛意識理解這門專業,體恤這門專業,渴望這門專業,暗戀這門專業。

正好那一年,老師前輩們傳承的烈火剛好碰上了我們心底的乾柴。我們共同製造輿論,一起螺旋上升,一起矯枉過正,畢業了又一起在滄海桑田中嬉笑怒罵~

題主至少意識還處於"正好的那一年",可能刻薄,幼稚、中二、狹隘永遠會是反思後的懊悔感言。

畢業不久,先後待過施工圖設計院、甲方、方案事務所(注意按時間順序且原諒我的不踏實以及迷茫~)

施工圖院深化了我對建築完成性的理解。

甲方時我在與成本、工程、營銷、區域領導、集團領導、董事長地亂戰中明白了利益取捨以及屁股和腦袋的關係。同樣專業畢業,穿灰袍的甲方設計師未必審美就不如白袍同僚,因為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方案事務所讓我回到了產業鏈的起點,因為我先看了後面的關卡,反而通關遊戲時多了些從容,少了些羈絆。

其實我一直在反思,我們的專業教育做著片面的、狹隘的、主觀的、任性的引導,甚至矯枉過正到了甚於別的專業所謂簡單的書生氣~

有一點我個人很片面,很武斷。我就把建築師分為技術人員和藝術家兩類,追求上可以共生,路徑卻水火不容。日後的職業生涯中我們的糾結和不自然在於我們看了太多的本該極少數的藝術家,卻視大概率正途的技術人員於不見。其實想想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這樣:我們沉溺於對純粹的偏執帶來的情緒化快感,選擇性遺忘了妥協和不溫不火的穩態日常。這或許也算是一種良性地自我調節吧,畢竟藝術家始終是少數……

最後總結一句,可能建築學的孩子真正開始的長大,會從明白這句話開始:建築不止審美,還有很多很多~


不是,建築學是工科,建築師是既不是服務人員也不是藝術家,而是工程師!工程師!工程師!只不過因為建築作品的特殊性,搞得它很像服務業!

評判建築的基本標準從來都只有一個,也就是「合理」。合理意味著是美觀,實用,堅固,經濟的統一。所以建築師的核心技能,和其他工程師一樣,是妥協。在甲方給定的需求下幫甲方妥協,尋找平衡點。你想又便宜又好用,那可能就不會太好看。你想又美又便宜,那可能就不太好用了。你想又美,又好用,還要便宜,不好意思,質量估計不會太過關。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該怎麼做,你自己不想做,讓我替你做,這是服務業。

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提出需求,提出條件,我幫你協調好實現出來,這是工程師。

只不過建築這行有個特性,就是涉及到了「感受」。任何人都可以有感受,有對美的評價,而且是憑直覺。所以很多時候你幾個月設計出來的東西,外行看一眼就敢給你提意見,內行反而不研究半天不敢說話。因為外行人評判一個項目,很多就是憑直覺憑結果,他不去考慮也意識不到有那麼多需要協調的因素。內行人才知道你為了多停幾輛車,畫了多少遍柱網,柱網又如何去影響造型,造型又怎麼去影響造價。

換句話說,你喜歡的,不一定好,你也許不知道什麼好。但是很多好,你不用又不知道,建築又不能先建出來給你試試,所以你只能憑喜歡來選擇投錢給誰。

誰有錢誰就有話語權,最後結果就是建築這行在怎樣讓你喜歡這事上越拼越凶,越來越像服務業。

最後說句無關的,拋開當時的條件去評價建築,都是耍流氓!


你還別說,這其實真是個嚴肅的問題。

先說結論:廣義上,是。

摳個字眼的話,「建築設計」是服務業。「建築學」不是,這是門學科,但歸根結底,ta還是為培養「具備職業素養的服務業人士」而存在的。

這裡沒有任何可劃分性,也就是說所有的建築師都是服務人員。純粹的紙上建築理論家根本不存在,你要硬要說有,那是因為有落地建築師的存在,他們才會作為批判者而附屬存在。

很多人在談及這一問題時,無限放大建築師的實際能量,抓住一個「審美」恨不得把甲方噴死,這樣既給建築設計這個樸素的職業扣上了本就負不起的責任,又草率的無視了甲方的巨大能力。

咱們說三點吧:

一、建築有藝術屬性,但和文字、美術、音樂等等的區別實在是巨大無垠沒邊沒沿,ta必須以實物為載體,沒有僅存在於精神世界的形而上的建築。更要命的是,這個載體「成本高昂」,容錯率極低。這不是你草率的畫了副畫兒,一群人爭論了一陣「審美」以後,你隨手撕了ta也沒人管得著你。所以說,絕多數的藝術是「作者型」的,即:表達自己。而建築當然不是,ta是表達「群意」的,這個「群」可以是權利,也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公民。

二、建築是極為複雜的人類行為,並且ta和絕多數藝術有個本質的區別在於,建築必須要產生利益回報(權利回報或商業回報),多數藝術則不一定。既然要產生利益回報,那麼這裡的風險控制絕非你一個建築師能掌控的了的,這裡面面臨的「政治需求、商業運作、後期運維」你作為一個建築師怎麼可能比甲方專業?所以吐槽甲方「審美」在多數時候並不理性。積極的配合各個專業領域、悉心的聽取甲方的意見、儘可能的提出本專業的建議----這才是一個合格建築師的行為。無論如何,甲方在許多方面,著實比你專業的多的多。

三、建築既是建築,設計既是設計。這是很樸素的職業,和強大的制度演變、科技發展、經濟形態乃至人文變遷比起來,建築對人類的推動幾乎為零。換句話說,不是建築改變人類發展,而是人類發展改變建築。所以,那些動不動就要「用建築來改變人類行為、用建築消滅貧窮、用建築來貫徹普世價值」的理論,你靜下心來想想,難道不覺著可笑么?說到底,那些橫亘數世的偉岸教堂、偉大革命的現代主義房屋、精美而昂貴的參數化表皮,都是不同時代的社會、不同形態的經濟的附屬物而已。

綜上,一來建築表達群意,二來建築師能量極其有限需要和很多很多領域配合才能促成產品落地,三來建築是改變不了人類行為的附屬產業。

那建築設計不是服務業,又能是什麼呢?

說到底,即便你裝修自己的房子,自己終於說了算了,都要考慮媳婦、丈母娘和將來孩子同學的眼光呢~


以前是甲方排著隊一個個拿著錢畢恭畢敬地來找建築師,如今是建築師一個個排著隊畢恭畢敬的把圖紙放在桌上給甲方看。

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的這段話,原話記不清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個人認為建築業應該不是服務業。但是時代在變化,房地產業是個周期性行業,而建築業是房地產業之下的可以說是附屬行業的一個,也會呈現周期性。只不過如今時代進化得太快,人們對建築師要求得沒有以往嚴格,如今的建築師也沒有以往傳統建築師的那種規整的基本功,讀完一個建築本科就可以說自己是個青年建築師。甲方也變得想更加省錢,既然建築師已經供大於求了甲方肯定吃香啊,而且如今大部分人都屬於一種只在乎外在的層次,只要設計的好看,羅馬柱可以和中式隼卯結構混搭在一塊兒,真正的內行人一看就看出這個風格不倫不類,但是只顧好看的甲方和如今大多數民眾喜歡啊。

因為眾多的低質量建築師湧入市場加上如今時代把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導向一個奇怪的方向,所以讓建築業變得更加像是為甲方設計的服務業。

我始終相信,一個真正有內涵的甲方是不會把建築業當成服務業的。因為他會是去請一位建築師來給他做設計,而不是讓一堆所謂的建築師去服務他給他的錢做設計。

建築業是一種雙向的買賣關係,不存在誰服務誰。


剛剛從張永和的書「建築名詞」得到了一點點啟發:「社會實踐是商業的,但並不意味著建築師對商業主義的盲目認同。對建築學價值觀的堅持,實際上也構成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社會實踐的實質是通過建築設計服務社會,但並不意味著設計能解決建築以外的社會問題。」


建築設計屬於下游產業,服務型


只要不屬於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製造出具體的產品)的產業都屬於第三產業

第二個問題,顧客去餐廳吃飯,給了足了錢,讓你上一盤香菜炒魚腥草外加一盤甜豆腐腦,你難道拒絕?大罵顧客不懂美食是異教徒?


建築學很高級么?


信不信由你,建築學是一門學科。

學科的實驗部分和實踐部分是必須存在差距的。這一點和別的科學並沒有什麼區別。與其他學科一樣,建築學的理論實踐同樣受制於製造技術和大眾觀念。現有的所有學科,最終結果都是服務於人類的,不管其宣稱是為了真理好,還是其他的。之所以建築受到這樣的非議,主要是建築行業出產的產品,價值太高,影響太大,但同時又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一棟小小的私人住宅,也決定著主人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所以主人希望能在設計上有足夠的發言權,這個作為建築師我們是完全理解的,畢竟你們給我們錢。

我們要求的不是別的,在所有酸酸的抱怨背後,其實就只有一個基本要求,請你尊重我們。我們本科有五年,比尋常的學科還要多一年。因為建築學就是一個低門檻,高輸出的專業。誰都可以插上一句,你什麼都不會也可以來學建築,而且也能學好。這一點既說明建築師與普通大眾間有著溝通的可能,也意味著他們之間有不可逾越的至少五年的專業鴻溝。

信不信由你。你們給建築師提的很多無理要求,我們在大一的時候就用到過我們的作業里去了。比如我很愛我女朋友,我要讓房子的形狀變成她的首寫字母。而且被老師批得很慘。當時我們也覺得,審美這種事情不是人各有見嗎?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們還是會發現,審美的確是有高下之分的,業務是有熟練之分的。建築也好,美學也好,誰都能入門,但專業和非專業,是有本質區別的。

建築師沒有過於理想化,建築師與其他的行業者一樣,只是想賺錢,順便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美好。我們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我們知道什麼樣的是好的,因為我們見過的案例比你多,我們讀過的相關書籍比你多。我們並不脫離大眾,相反,每一個設計之前,對於基地和現有人群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也樂意聽取您的意見,但請你尊重我們為了成長而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承認術業有專攻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甲方不就是審美低,至於去批判嗎...

應該批判的是瞎雞巴折騰的甲方好嗎,

什麼半夜打電話催圖啦,到周五才通知要改圖啦(自己要過周末,然後覺得設計方就應理所當然的加班),無視規範強迫建築師按自己YY的設計(說他們還被「小伙砸,我告訴你你醬紫不行滴」),有的最後還特么和室里鬥智斗勇試圖拖尾款……他們真的以為只要付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啊


技術服務行業。。TMD也是服務行業


反正。建築業是二產。服務業是三產。


推薦閱讀:

給排水的給字,到底該讀gei,還是讀ji?為什麼?
2017年霍普杯的改變與重塑該如何去解讀?
什麼是建築類型學、建築現象學, 兩者有什麼關係嗎?如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TAG:建築 | 建築學 | 服務 | 建築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