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需不需要省錢?應該有怎樣的消費觀?
和男朋友在一起總覺得他不會省錢,吃飯的時候是可以團購的,但是他說沒有必要,有時候買單可以省下幾十塊,我覺得可以省下錢,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可能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吧,我們兩個家庭狀況是差不多的,可能是受媽媽影響,我買東西也會看看哪裡的價格便宜一些,有沒有優惠,男朋友買東西的時候是喜歡就買,不會想價格的問題。我現在也有點覺得沒有必要省錢,有時候省下來的錢我也是會亂花掉。又會覺得可以省下錢為什麼不省下來。生活中大家都是怎樣消費的?會考慮些什麼?需不需要精打細算?
謝謝各位知友的關心和祝福,我們兩個現在已經提前完成實習任務,回家準備全身心投入到專插本考試的複習中。很感激評論里大家的鼓勵和支持,為了感謝大家的祝福,於是我們兩個決定……
決定……
決定……
決定秀恩愛!
這波狗糧好恩將仇報的趕腳啊……趕緊逃了逃了~~~
分割線(以下為原答案來自2017.7.30)-------------------------------------------------------------------
剛下班回屋,躺在床上刷知乎。看到這問題就毫不猶豫地點進來回答。
我現在跟女朋友在汕頭一家教育機構實習,一個月工資就一千出頭,在單位對面租了一間單間的出租屋,一個月250,水電費幾十。然後我倆為了省錢,早餐是牛奶加兩片吐司(吐司是在沃爾瑪買的那種6塊錢一大包的吐司,牛奶是沃爾瑪著名的性價比品牌「惠宜」)。午餐同事都是叫外賣,15塊一盒的那種,但我們覺得太貴 於是每天中午我都是走幾百米到我們出租屋樓下的飯店裡打一個9塊的快餐再加一份白飯,這樣兩個人合吃一份總共11塊。晚餐更省,泡麵。
後來我們為了省水電費,在下班時間到了之後(我們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上班),打了個卡然後繼續留在單位里,不為什麼,就為省點水電,而且在單位里可以享受出租屋裡所沒有的空調和WiFi。我們兩個是大專生,明年3月份要參加廣東專插本考試,於是我們晚上會看書做題,筆和紙都是在辦公室拿的,有資料要列印也是去辦公室打,前段時間考了幾個阿里巴巴人才認證的證書,也是在辦公室打的而且一打就打好幾份 (校長知道了估計會打死我吧哈哈哈)這樣下來兩人一個月大概1200花銷,後來發工資了,兩人加起來3600,之前來工作時父母給的錢還沒花完,現在我們各自都給家裡打了500過去,500不多,但都是自己實實在在賺的省下來的,在家群里發了三個紅包給我爸爸,他發了三個大拇指的表情,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追女神表白被接受時的激動難耐,畢竟兒子活了22年,終於第一次給家人分擔了經濟負擔。
但這種生活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每天晚上學習到一點多,洋洋洒洒地草稿紙擺在桌子上。為了本科學歷,我可以拼出一切。
因為省錢,讓我不想一輩子省錢;因為省錢,讓我有動力去逼迫自己擺脫這種生活。這或許是每個正在奮鬥的大學生的真心話吧。
答主回答:
生活中需要省錢,應該樹立節儉的消費觀。
我大學談的女友非常富有,完全可以大手大腳的去花錢。但是人家穿著樸素,不經常購買奢侈品,吃飯都是團購,買東西也都是挑選性價比高的或者打折有優惠的,租房子的時候能做飯就做飯,外賣也不怎麼點。她對我說,很多東西的價格都是虛高的,所以打折時候買一樣。商家是無奸不商,團購的話可以減少我們自己的消費為什麼不呢?現在她花的錢是父母辛苦掙來的,也知道父母掙錢的不容易,自己將來掙錢也是會很辛苦,財富是慢慢積攢的,掙錢重要,節儉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聽非常有道理。
寢室上鋪的山西同學,每天列好詳細的計劃表,出門該做什麼,買什麼,買哪個牌子的,多少錢等等。他買東西的原則是挑選性價比高的,可買可不買的堅決不買。這樣他每個月的花銷就有很大的結餘,他利用結餘的錢從網上買一些小東西,節假日去小市場擺攤買。一個玩具熊5元成本價,他賣20,然後還價區間在5元。就算是按照15元賣出,自己還賺了10元。從此就開始小規模的經商了,很厲害。而且他就是穿著樸素,生活節儉。他說財富是細水長流的,大手大腳的你掙得再多,也留不住財。為什麼富人摳門,就是如此。
大學裡那時候是2010年左右,我很窮,1000元每月生活費,但是我強制要求每個月我贊200,大一結束的時候我攢了差不多2500元。加上我平時幫同學的一些忙,可能有500-600元。一共3000元。然後過年親戚給的壓歲錢有3000元,我買了一部6000多DV。如果我不節省和幫同學的忙,我也買不到。
大二大三開始,開始幫著老師幹活和兼職做一些很神奇的工作(以前答案有寫),掙的錢就多了。我就想大手大腳的花錢。但是女友告訴我,錢多了,你可以適當的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要花的太多,超出了度。你要適當改善生活之後,平時還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來,你會省下更多的錢,然後等到急著用錢的時候或者辦一些大事的時候,你就有錢可以用了,你就有迴旋的餘地了。我一聽,有道理啊,她家經商的,我聽她的沒錯。
後來自己工作了,本著做飯自己做,長期用的東西選擇中上等,偶爾用一次的東西選擇中等,可買可不買的不買,必須買的一定買,需要用的提早買,關注打折優惠信息,對該花錢的人一定要捨得花錢的原則,我省下了不少錢。
細水長流嘛。
中年之後的購物過程中,我和我自己,常常在內心上演一出認真拉扯的小劇場。
「想要」的衝動慾望,驅使自己從架上取走貨品,然後在前往結帳櫃檯的路上,被「需要」與否的顧慮,硬生生攔下來。價錢也不是多麼嚇人,就算現金不夠,刷卡就好,可是多想幾秒鐘,腦內組織屬於冷靜的那一派人馬立刻衝上主席台,用力敲槌子,「放回去,放回去……這東西不需要啊,你這傢伙!」也沒有多少掙扎,放回去就放回去,雙手空空,走出賣場,海闊天空。
以前我應該不是這樣,購物的時候,單純只想到錯過的遺憾,完全不介意買了之後會不會懊悔。跟錯過的遺憾比起來,買了才開始懊悔的罪惡感很容易被說服,立刻就被原諒。譬如旅行途中非得帶回來的紀念品,可能是各式各樣的鑰匙圈,當地才有的民俗藝品,手機吊飾,還有飛機上一定要搶的免稅品,譬如整組唇膏,很划算的香水,或是放在入境推車上,感覺很拉風的洋酒。
我也曾經是厲害的掃貨高手,瞬間決定了,立刻就去結帳。百貨公司周年慶無役不與,為了累積贈品點數,各種尺寸的鍋子碗盤塞滿流理台下方的柜子,有些連外包裝紙盒都還沒拆。網路購物出現之前的郵購就已經很熟練了,新奇的、漂亮的、罕見的,全都要。一個人的生活,像是累積了一整個部隊的日常所需,不同花色尺寸的湯匙叉子開罐器,禦寒的毛線手套跟涼爽遮陽的各種帽子,喜愛球隊球星的周邊商品,搭配各種服飾所需的絲巾圍巾皮帶,應該很好用的各種美容小物,尤其是那些買來只用過一片的面膜眼膜,很大罐的去角質磨砂膏,以為可以消除贅肉的按摩霜,瓶瓶罐罐,幾乎跟冰箱裡面過期三年的醬料一樣下場……
還有那些一旦搜集起來就非要整系列入手的收藏品,不是足以計算身價的財產,而是收納起來十分費力的雜物。捨不得丟的,以為很重要的,往往塞在某個地方,直到被白蟻吃去大半,才想起曾經有過的決心,竟是好多年的不聞不問。
時間果然是賊,體內逐漸流失的那些靠血拚來填補工作憤怒或生活空虛的能力,漸漸受到「斷舍離」的概念挑戰,圍繞著自己身體畫出放射狀的人生行李,如果可以,就盡量往自己的方向縮小回來,生活必需即可,只要是重複又類似的,就想辦法回收處理掉。譬如一整個柜子的杯子,好幾個抽屜的文具,已經很少寫字卻還是不斷累積的筆。膠帶膠水跟迴紋針橡皮擦的份量已經有小型文具店的規模了,分別有剪紙和烹調食物、修剪花木的剪刀,每次去文具店還是忍不住又挑了剪刀去結帳,真是無法理解的行徑。
一旦有了收拾整理的念頭,就會開始反省過於縱容的購物慾望,有必要開始檢討了。
決定不再買裝飾品,因為可以放置裝飾品的地方已經被書堆滿了,如果一間屋子註定要被書佔滿,那就維持書與書堆疊的樣子,讓它們自成居家風景。以後會想要再閱讀的書就留下來,畢竟年紀更大的時候,或許沒有預算可以買新書,恰好把已經淡忘內容的書再讀一遍。至於沒有意願想再閱讀的書,就送到二手市場讓他們跟有緣人相會。很絕情,但沒辦法。
盡量採買會吃掉或用掉的東西,譬如雞蛋一定會吃完,但醬料未必,只要基本的鹽、醬油、麻油、米酒、醋、橄欖油,胡椒粉、咖哩,好像就很足夠了。豆腐乳雖好吃但是要想辦法戒掉或買小罐包裝,畢竟開罐挖了兩塊,再想起的時候就已經過期了,這樣對豆腐乳很失禮。
最困難的是衣服的採買,很容易因為流行款式就跟著潮流走,後來發現實穿的永遠是不跟潮流的基本款。譬如溺愛橫條紋,就免不了一抽屜的橫條紋。穿習慣的外套就算有破洞可能也不在乎,穿起來倘若哪裡刺刺的不舒服,塞進衣櫥角落,經過三個冬天都沒有被想起,大概就會一路遺忘直到斷念送去舊衣回收箱。每每整理衣櫥,就會陷入真心換絕情的惆悵,開始反省買衣服的必要和不必要,但是這類反省很脆弱,跟其他斷舍離比較起來,相對困難多了,人的一輩子註定是衣服的奴隸吧!
盡量等到鍋不堪用了,再去買新鍋;等到電風扇沒辦法轉了,才去研究新機型;因為可以省電,所以把燈泡換成LED是值得的;球鞋真的不能穿了,再去買新的,不必介意什麼當季流行款。
各種免費贈送的環保購物袋,儼然是罪惡深重的囤積,這類贈品一旦泛濫,就完全失去環保的用意,以後不要再因為免費而貪心了。
一些活動或演講或評審座談的主辦單位贈品也很為難,譬如簽了對方總經理董事長校長總裁部長名字的書籍藝術品,丟掉好似絕情不懂人情世故,留著又不知道怎麼辦,如何取捨,最是痛苦。
經常收拾整理,是逼迫自己面對現實的提醒,有些不曉得什麼時候買來的、打算作什麼用的東西,直到發霉或爬滿灰塵,都還蟄伏在角落等待,畢竟用不到了,也只能絕情丟棄。
不過,大人的購物慾望或許不像我這樣努力縮小為「實用」或「謹慎」的修練,而是買功能更厲害、價格更昂貴的名車,房子越換越大,地段越來越好,名牌包越來越貴,或高爾夫球具越來越高級……
如果有那樣的金錢消費能力,想必是好事,可我漸漸想要前往的路,是購物慾望越來越清淡,如潮水慢慢退去那樣,足夠一日過一日的基本所需就好了。尤其讀了日本作家「川本三郎」在一本講述食物記憶的書里,提到這樣的心境:
年輕時候就算堆滿一屋子的書,還是很高興看到藏書有增無減。然而年過60後,知道人生終有大限,就驚覺書本不能再增多了,和食物一樣,「不買」變得比「買」更重要……有位作家前輩將人生比喻成飛機飛行。起飛,突然間急速上升,不久之後,開始穩定飛行。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開始下降,進入降落模式。我想妻子過世之後的我正處於下降期。
讀過這段文字,覺得安心了。所以,提早學會控制「不買」比「買」更重要的購物慾望,應該算合理吧!10幾年前,在我還是非常窮的留學生的時候
我會跟一群嘰嘰喳喳的女生在宿舍廚房裡做抹茶小餅乾和馬卡龍我在Old Navy買的衣服穿幾百刀T恤的富二代童鞋喜歡 她也買來同款我在Nine West買的50刀的鞋子
每月10k零花錢的閨蜜在約會前最後一刻把我的鞋子借走在我工作第一年的時候
身上的JCrew花呢裙被合伙人太太當Chanel Vintage韓貨店裡買的雜牌子小圍巾被客戶誤以為是Missoni從前的Banana Republic風衣比BurberryBrit還好看在我工作第十年的時候
助理的Zara外套會讓我眼前一亮路邊的手工項鏈覺得好看我也買一條我每年生日去吃同一家的面 直到老闆退休家裡高級烤箱出爐的抹茶餅乾和馬卡龍
還是不及記憶里一群嘰嘰喳喳的女生在深夜廚房裡的傑作我從沒有刻意省過錢 讓我心疼的東西我不會買幾天前 新買的幾千刀的羊皮手包被小孩划了一道 我不生氣不要買能讓你心疼的東西 因為很有可能你還承受不起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大概兩三年(單身),著迷於那些精緻的營銷公眾號倡導的生活,主題大意是,女人就是要買買買,花的越多賺的越多,生活品質越高讓他變成更好的人,這樣你遇到的人(MRright)會越好,於是我過上了毫無節制,買買買的生活,執迷的認為花錢會為自己帶來好運和遇到對的人,甚至達到了賺一萬花兩萬(積蓄)的地步,現在回想起來簡直鬼迷心竅,那些半年就清理一次的衣服,扔掉了不知多少潮流的經典的,只為了給新的衣服騰地方,營銷號精緻的利己主義讓我以為這就是單身女人生活的極致,拚命賺錢拚命花錢,喪心病狂的女人啊,在這樣的生活持續兩三年後,除了越來越少的積蓄,什麼都沒有得到,更別提mrright(他們只會認為你高不可攀或只是生活的調味品不適合生活)刪除了那些所有的營銷公眾號(以於小戈為代表的),按照她們文中的品質,每個月兩三萬的消費那隻能算是普通生活。一覺方醒,慢慢回歸到生活的本質,除了生活必需品,想買的和想要的,都先在心中權衡一下,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衣櫃里的衣服可以至少讓我三年不必新添置,生活必需品也等到快用完了再購買,曾經每天一張的面膜,現在半個月貼一次也沒覺得皮膚變差,幾千一瓶的面霜換成幾百幾十的,出門就打車換成共享單車或地鐵和步行,吃飯必吃日料變成自己買菜做飯,我從一個所謂的精緻職場女性變回更接地氣的普通女人,內心的踏實和充盈是從未曾有過的。 生活的主題既不是買買買也不是省錢,而是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才有可能變成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人。
量入為出。
追求極簡生活,減少消費項目,提高生活質量。
在衡量價值的時候,要把時間成本考慮進來。計量各種隱形成本。你知道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么?
你的月薪/每天16小時*30天你還可以估算一下5年之後的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
你再次想省錢的時候,算算省的錢,夠不夠那些時間的。特別是兩個年輕人。
節儉很好,但是不要忽略時間價值。那種順手就能省錢的當然就順手省下來啦,比如說有時候支付寶付錢有打折,就不用現金。剛好吃飯的店有團購價就團購一個唄~
再比如夏天我們愛吃夢龍,超市裡賣8塊錢一根,後來發現一家批發小店買10支冰棍可以打8折,也就是6.4塊錢一根,你說這錢我省不省,哈哈。開心。
再說幾件消費上的事吧。
1.每天騎公共自行車上下班,免費。對,我從來不騎共享單車……市政府的車騎騎足夠了,感謝杭州市政府。
2.每天自己帶便當吃。工作室的其它女孩子都是幾乎吃外賣,我老闆應該覺得我很窮吧。。
3.幾乎從來不打車,也不用滴滴。最近能想得起來的一次是因為大姨媽太疼感覺要死了從圖書館打的回來的,七月份杭州天非常熱,男票心疼我騎車上下班太曬讓我打車被我拒絕了,在辦公室中暑吐得昏天暗地微信上囑咐我打車回去我還是騎車回去了……原則是能走路就走,不能走路就騎車……對了,家人包括男票都說要給我買個電動車,被我拒絕了……
4.早晚飯幾乎都自己做飯吃,除了生病的時候可能會考慮叫個外賣……
但是上面幾條都不是單純為了省錢而被迫這樣做,只是因為我喜歡自己做飯自己吃,喜歡騎車流汗不喜歡打的……
是不是一些很「變態」的消費觀……
減少不必要的虛榮心和購物慾望可以幫助你堅守住錢包!
我男朋友跟我在一起後以前還會去咖啡店裝小資現在也不去了,不過會跟著我去逛菜場幫我拎食材,也會跟著我去花鳥市場買迷迭香,哈哈哈。
我覺得年輕時候省點錢是應該的,不要月光,把省下來的錢放理財里存起來啊。
讓錢生錢,躺著賺錢多爽啊……
知乎上這一類的問題很多,這裡,我想說的是只有把格局放大一點,把目標定得更本質更長遠一點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沒有一成不變的該省或是不該省,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消費觀。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經常處於一種忙碌的狀態,上班忙,上班的路上忙,下班更忙。本以為集全家之力讓你獲得了良好的教育並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寄希望於努力奮鬥就能改善生活,實現財務自由,卻發現事實上不是那麼回事兒。因為想擺脫貧窮,所以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卻越忙越窮,陷入了死循環:
- 明明可以打車去,為了省錢坐公交車轉了幾趟車,結果遲到了事情沒辦成下次還得來。
- 明明在年輕身體好時,買保險的性價比最高,卻往往到了體弱多病要花更多醫藥費才後悔。
- 明明在房價的最低點看房,砍價5萬沒談下來,不甘心一定要買到最便宜的,結果一拖再拖錯過了整個行情。
- 明明賺錢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卻沒時間陪家人,連多說一句話的耐心都沒有。
其實,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努力用力分散,反而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們一位用戶分享過她剛工作時候的經歷。剛工作那會她要找房子,為了省錢,自己花了3個星期趁著上班間隙去找,中午找晚上也找,網上找線下也找,陸陸續續看了幾十套房子。最後租了離公司半個多小時的城市農村自建房。一開始,她挺開心的,每個月600的房租,比起動輒1500的公寓,省了不少錢。但剛住進去沒幾天,竟然失竊了!農民房的治安不好早有所聞,她本來報著僥倖的心態沒想到竟這麼倒霉撞上了。雖然她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但算上電腦也損失了好幾千。結果是,她為了省錢卻需要花更多的錢買新電腦。
後來,她的領導還跟她說過,剛入職那段時間,看她經常不見人影,一點都沒有新人工作的熱情,本來都不想留她了。差點誤了前途!因為缺錢以致目光短淺,只為了眼前的省錢而浪費了大把精力,卻不知道把努力放在工作上,其實職業上的發展帶來的收入增長完全可以抵消這部分貴的房租。
當人們擁有太少時,視野就會狹窄,只關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開始下降。
這位用戶同時分享了她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的家境跟她一樣都挺一般的,當大部分同學都忙著兼職賺錢時,他卻沒有。他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就要珍惜,在難得自由的時間裡多學習,他也不清楚以後會怎麼發展,所以更要多看書學習前人之鑒。他經常去圖書館,有感想了就寫讀書筆記。在他畢業的時候,網上寫專欄已經小有名氣還有了一波粉絲。也許正是因為博覽群書使他更堅信了不做無效努力的想法,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選擇一個專業技能做到極致才是最現實的努力方向。之後他順利保研,學經濟學的,專業課紮實又博學多才,畢業後找個高薪的工作自然也是順利成章的事。
學經濟最大的好處是對時局政策反應特別迅速。國家鼓勵買房,他立馬就下手了,還一買就是2套。他自己在金融機構,信貸這塊自然有很大優勢。不過,他最讓人佩服的是作為窮人家的孩子,他可以不受窮忙的思維所限,懂得取捨。比如同樣租房這件事,他租房就沒自己花精力去找,而是直接找了中介。很多人對中介有偏見,也捨不得付中介費。但他給中介費的時候看開價合理,也沒去磨折扣優惠,還跟中介交心,最後跟中介成了朋友。這個朋友,在知道他要買房後,一直幫他留意房源。好房源一出來,立馬通知他。由於他對這個小區的戶型了如指掌(就是他租房的小區),性價比最高的房源出來了,他看都沒看直接讓中介朋友給房東送了10萬定金一舉拿下。現在,這套房子已經漲了200萬了。我看他平時工作也不忙,經常出去走走玩玩,早上6點就起來跑步。
什麼樣的努力,就會帶來什麼樣的人生。無效努力,只會讓你越忙越窮。
我們都可能在奮鬥的過程中,做各種無效努力。只有把格局放大一點,把目標定得更本質更長遠一點才能擺脫這種思維。比如,你租房是為了找到最便宜的房子還是為更好的工作創造條件?是為了短期有房住,還是為了將來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都是不一樣的目標和視角。
百舸爭流,腦力比體力更重要。
把目光從生活中那些瑣碎的細節中移開,投向更大的視野之中去,正如開車的時候不應該只盯著眼前的幾百米,而應該看向更遠的地方,如此才能走得更穩,也才能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
其他相關文章:
如何理解「節約者不會富,懂賺錢者會花錢」的言論? - 知乎
工作幾年了工資倒是越來越多,為什麼總是攢不下錢,如何才能攢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05619/answer/194938068窮人和富人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 知乎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 知乎大學生如何理財?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81677/answer/182621573
覺得不錯,就點贊鼓勵下喲~
覺得應該省錢。
我前年實習那年,剛實習沒多長時間,我爸就住院手術過了,就這還一直瞞著我,知到消息時候就晚上很晚了,然後買了早上最早的一班火車去了我爸住的醫院,當時醫院在省會,人生地不熟的,各種導航問路才到了醫院,然後就醫院沒床位,我爸住在走廊,當時看到真的又心酸又無力,然後我爸可能應該看出來我情緒了,就說住走廊一天能比房間便宜10錢,並且熱鬧啊,然後就還很滿足的笑著。中午吃飯還是吃的很便宜的飯,我媽他們說能省就省點,過兩天就回家了,回家再好好的補營養。第二天被護士通知該交費了,然後我媽就打電話讓我大姨打了5000塊錢,說回家還。當時,心裡真的很酸,覺得自己早一些工作就好了。因為一直輸生理鹽水,還插著導尿管,所以就要一直等尿袋滿了倒尿袋,然後我媽一直就沒有睡好覺,就晚上看著我爸我媽擠在那張小小的病床上,真的是難受,我就坐在床旁坐了一夜,期間護士姐姐還和我聊天什麼的,然後就等尿袋滿了以後倒尿,一夜就這些工作啊,然後四點多的時候吧,看見我爸醒了,本想說句話,話還沒說出口,就看見我爸用胳膊遮住眼哭了,我愣了,然後默默轉頭當作沒看見。其實我在醫院實習,對這些差不多習以為常了,可是在我爸看來就是閨女長大了,沒有白養。為人子女,我覺得很正常啊。
抱歉啊,好像有些偏題了。
哈哈哈,那就一直跑下去吧。。。。。。
現在我在醫院檢驗科工作,按規定,第一年的工資,其實不應該叫做工資,應該是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就1500元。加上不再本地工作,每月租房加上水電費將近400元,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我不習慣在外面吃飯,就每天做飯,雖然廚藝不怎麼樣,但是也能解決溫飽啊,基本不怎麼買衣服,化妝品什麼的,因為覺得到醫院就穿白大褂,戴帽子口罩什麼的,住的地方離醫院就五分鐘的路程,一天就在路上十分鐘,覺得什麼到都沒有必要啊。所以每月還能存幾百塊錢。
前幾天職稱考試成績過了,考得還挺好的,就下個月開始值班了,然後下個月就會漲許多工資。
想想能夠存好多錢,就很開心啊......
我周圍很多人都說年輕就是應該多消費,現在不買以後後悔什麼的,幹嘛要省那麼多錢啊,應該對自己好一些,聽到這些,我也就是笑笑作為回應。
我是害怕了,父母年紀大了,我是害怕再出現一回那樣的狀況,我依舊無能為力,那種無力感,不想再體會。哪怕那種無力,心酸值能夠降低些呢,所以選擇省錢,雖然現在不多,但是積少成多唄,父母為了孩子吃了那麼多年苦了,作為子女,應該的。
反正就這樣一直下去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說一個我自己的體會。
我家裡緣故,見過一些「小老闆」,他們的大都算是不窮,幾百萬身家吧,說難聽點比知乎大部分人都有錢。他們的消費觀很有意思。他們會在一些小處「摳門到死」,比如請客吃飯,一個三五百的飯局,到了最後,該吃米飯了,請客的這個小老闆就犯上「摳門勁」了,會問大家,還吃不吃米飯麵條?眾人肯定說,哎呀,不用了不用了,畢竟人家請客嗎,一般都會推辭。這個小老闆還是就「當真」了,行,那咱就不吃了。其實就是故意想省錢,省那一碗麵條三四塊錢。你說這幫人差這幾塊錢嗎?
你說就因為這點錢,把客人們給得罪了,烙下個小氣鬼的名聲,值得嗎。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錯誤的消費觀。很多人會用「在小處的儉省」麻痹自己,好比一個老太太,為了一斤黃瓜跟小販扯二十分鐘,最後便宜了五毛錢,然後改天,買了個「苗方壯骨片」,花了一萬。你說這叫「勤儉持家」嗎?不是,只是在麻痹自己。創業圈有句話,叫「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該花的錢,就得花。對自己的投資,對家庭的投資,再貴也不能儉省。好比說我上回在路邊,見過一個少婦帶著孩子,買那種路邊盜版書,孩子想買,少婦一聽,「二十塊一斤?太貴了,乖,咱不買了。」
你說她家真差這,「二十塊一斤」的盜版書嗎?然後,如果這個女人轉頭又花了五千塊給孩子上補習班,是不是也很符合她的人設?這就是短視,這就是戰術上很勤奮,今天我省了二十塊,真好。結果因為她不培養孩子的讀書精神,明天要花幾千上萬來彌補。這就是戰略上的懶惰,得過且過,只知道省小錢,不知道什麼是「大利」。所以我的觀點是:
1.為了自己虛榮的東西少買。比如很多人非得買最新款蘋果,只是為了自己裝逼,其實別人都知道你什麼水平。但是如果你是個律師,你就必須要全套高端衣食住行,名牌表,昂貴西裝,蘋果最新款。因為你不這樣,客戶他不信任你,覺得你不是精英,這種錢,就必須花。2.麻痹自己的「戰術上的勤奮」少搞。
沒必要為了省15塊錢打的錢,就自己哼哧哼哧走路半小時熱的一身汗,結果跟客戶見面,客戶對自己第一印象很差。這就是得不償失。客服這種心理,就能到達更高的"境界",很多人領導人物,出手都很大氣,對自己花錢也是毫不吝嗇。有的人就容易陷入到兩個極端,要麼是對自己特大方,對別人特小氣"一毛不拔鐵公雞",要麼是直接對誰都很小氣"守財奴"。3.也還是要有情趣。
尤其是很多中年女性,總是有種心理,啥錢都不花,恨不得天天喝西北風,其實想想也攢不下錢。有一些故事裡也講了,一個老人拾了一輩子破爛,結果就攢下兩三萬,這點錢啥也幹不了,不夠折騰的。所以不能說"淡泊名利",而是既然大富大貴離我們都很遙遠,那就得想開,該培養愛好,看看書,釣釣魚,就做,別剩下幾百塊錢還覺得自己離"大富大貴"又進了一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嘛,你不及時享樂,留著那三瓜倆棗是能種啥都長人民幣嗎?錢就應該拿來買醉啊,反正你也存不到什麼錢。——李白《將進酒》
李白說的很對。抵抗花錢的誘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今天鬆懈下、明天鬆懈下,並不會真的對我們造成嚴重性的傷害,於是我們總會屈服,想說這次就拔草好了,這類似於說明天再開始去運動,總之正面的效益也總是要在好一段時間以後才會看到,無論是節省的錢還是健康的身體,於是日復一日,我們便失去了信心與堅持。
假設若是今天你存了一塊錢,馬上就變出兩塊錢,我想省錢這事就會突然變得簡單又順利。
對自制能力不足的人來說,無論你成功與否,這些錢早在一開始就已經花掉了,不會因為你的方式而有所改變,隨著時間的逝去,〝要省錢〞的外力將會越來越小,緊迫的程度也將相對變少,並且出現了新的借口:「我前兩次都省了,也許已經夠了,今天就放縱自己一下吧!」
所以說,如果你剩下的錢沒有進行理財或者最終轉化成你想要的事物/行為/結果,那真的不如跟李白一樣買醉了。
當你成功存了錢、儲蓄所獲得的金額又會有額外的效益(比如說某種計劃),你才會覺得省錢有意義。若是自發性省下來的錢,你不會特別覺得是額外〝獲得〞的,因為那本來就是你的,而且對於每天省下一點點錢來說,你可能甚至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它是連續性緩慢的發生而不是瞬間的巨大差異。這就像衛生紙一年多用了50卷,你絕對察覺不到。
要想存錢變得更有意義,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需要給這個行為賦予未知的意義。
《黑客帝國》里尼奧毫不猶豫地拿起了紅色藥丸,看似做出了決定,其實早已被一步步地誘導,墨菲斯托早已用盡辦法種植「你很特別,並且與眾不同」的想法在他心中,隱含的意義是:「所以你應該要做出特別的選擇,不然你只不過是個普通人」。
改變會讓人怯步,但對於當前狀態感到厭倦無奈又無力的人,卻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即便我們不知道改變是否真的會比較好,但是通常值得我們一試。這也是自我進步與跨越的象徵,尤其在讓你相信「你是特別的」以後,徹底地改變通常是接下來我們想要去做的。藍色藥丸只是要告訴尼奧,今天不選擇紅色的藥丸,你就再也無法知道真相。
許多研究說明了生物需要選擇的自由,才會感到快樂。如同花錢購買遊戲道具一樣,你不能用戶在進入遊戲被痛宰一頓後,才告知用戶其實可以購買一個高級裝備,而應該在關卡開始前就先問你:「你要不要花錢購買XXX?」一方面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提示,「不買的話,你會很弱」,並且提供誘惑(通過視覺的誘惑或是數值上的差異);另一方面,給予你選擇權,「即使我什麼也不買被打的落花流水也是我自己選的」,而不會產生太大的失落感。
我們內心都渴望變得更好,希望生活能有所改變(比如認為省錢能給未來帶來幸福),不過很可惜的是知易行難,通常會讓我們充滿了決心又成功地改變了某些事情時,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有了不同的觀念與想法,或是看到事情從來沒看過的層面時。
常見的推銷用語:「每天1塊錢,你就能提升自己。」
很多我們熟悉的認知,加上不同的對照以及從不同角度切入,意義就會有所不同。
父母罵不隨手關燈的小孩:「你知道電費很貴嗎?」,所以小孩子對著用電的觀念是「電費很貴 -&> 代表電是用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所以只要我有足夠的錢就可以盡量使用沒有關係,這和了解到浪費用電可能會殺死更多地球上許多可愛的動植物們,效果對於小孩來說自然是不一樣的。
能源本來不是有錢就可以買的到的東西,我們真正能夠開始自發的節省用電,是在於了解到能源與環境生態的重要性,而不是為了節省電費而省電。
換個思維、增加點推力,我們就有可能做出很重大的改變,很多事情通過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層面後,一切就會跟著不太一樣了。
省錢的動機是什麼,決定了要不要省錢。
如果沒想清楚,那還是買醉吧。——李白
時間就是生命。可以省錢 但建立在不浪費時間的前提下則更有意義。
習慣成自然,省錢的習慣可以培養的。
如果在某寶或某東買東西時,建議拍下商品後不要立即付款,等到第二天如果還是確認一定要購買,那再買也不遲,聽我的照做大概十多次就習慣了,這樣你可以每年省下好多錢來。不要小看省下的小錢,日積月累再加上理財複利,後面的收入非常可觀。
我現在每月光收理財利息都已經9K多了,生活日常開銷基本都達不到這個數,而公司每月為我帶來的收入有大概170-200K。所以我的儲蓄率是不是超過100%了?
省錢是很多人的興趣愛好。我總結了興趣愛好的幾個主要特點:
1、時不時的就想做一下這件事,這件事能夠帶來樂趣。對於自己有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則不太重要,或者說得到的好處通常不能彌補花費的精力。
2、做了這件事之後喜歡和別人分享經驗。
所以當一個人熱愛省錢的時候,保持適度的範圍並沒有什麼壞處。當然省錢太過頭了以至於吃飯都不講究營養,那就太過頭了。年輕一輩通常不會這樣,但是老一輩確實有一些人單純因為熱愛省錢(而不是沒錢花)不好好吃飯,這就不好了。
一些熱愛省錢的人對於自己的愛好比較狂熱,認為不熱愛這件事的人不對。這種情況在其它一些愛好上也有類似的性情,比如說熱愛花錢的人中有一部分認為省錢是不可思議的。所以當一個熱愛省錢的人,和一個熱愛花錢的人一起玩的時候,通常都無法一塊的玩耍——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呀!
所以找對象的時候盡量找和自己相似的,要麼都熱愛花錢,要麼都熱愛省錢,或者能夠互相包容的。當然一般來說,如果熱愛花錢的人掙錢的能力很差,全靠花熱愛省錢的人的錢,我想沒有熱愛省錢的人能夠包容這樣一個熱愛花錢的人的。
不浪費也是一種保守的省錢方式。
1.消費狀況?
我是絕大多時候理智,偶爾喪失理智,偶爾會後悔沒買。買之前我會想下(見第2點)。我覺得這和生活方式、居住空間以及外出旅遊求學或工作的頻率等有關係。小時候搬家比較多,現在住的宿舍較窄小,而我又喜歡旅行,導致我對買太多東西有所顧慮,就算東西多了也會全部用盒子或者袋子分類收納好(被吐槽像隨時準備逃難),而出門旅遊有時候會精簡到一個小雙肩包和一個手提袋。2.會考慮什麼?
我喜歡嗎?我需要嗎?我有用它的場合情境嗎?價格是否合適?喜歡不必說了,哪怕買個杯子,丑的也不想天天用。除非緊急需要的,把東西放進購物車一段時間,如果還是覺得需要,就可以買了。當然有些東西可以買著珍藏(注意度,收拾的時候想哭),但最好還是和身份、生活環境適合。價格是否貴和品質、設計等都有關係,也可以說性價比,如果不合理,可以找替代品。但替代品是否是最佳選擇要權衡,因為可能你依然還是想要貴的。3.需不需要精打細算?我覺得可以算,但不用太死摳(這點和經濟實力相關)。不涉及人際交往(特別是關係不是很親密)的支出,可以節省一點。比如題主說的和男票一起的團購啊,再比如領券啊。但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大家消費觀出入不大就從眾一些吧。不知道能省下來多少錢的話可以記賬,我已經保持一年的記賬習慣了。主要就是記每月吃,用兩大塊支出。如果有節省的話,對比以前的月支出,就有差了。錢怎麼用的問題可以建立一個旅遊基金,電子產品基金之類的,可以把節省的錢存進去,這樣會有成就感。以上大家生活習慣不同,不必強求,你男朋友只是怕麻煩,和我老公一樣。我很節儉,我老公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爺拚命掙錢就是給你花的啊,給我使勁花!不許省!」。我很無奈。。。我想出去上班工作,他一臉挫敗感的問我「是不是覺得家裡最近經濟困難?」,我說,不是啊,他說「你這是對我賺錢能力的質疑和侮辱」,我。。。。。。
出去吃飯也是如此,一開始我還說他,發現根本不改,那就算了,我自己下載美團自己付,折扣券自己收集自己付,他要是付了我也就算了不啃聲,反正他也改不了,說多了還嫌煩過日子量入為出最好,省的錢重要還是省的心重要,可以做個衡量,以後若結婚,你男朋友若沒精打細算的想法你可以掌握財政大權,偶爾給他點零花錢就行了,隨他用不用折扣券我的意見是需要精打細算,男人的思維有時候跟女人的不一樣,一是好面子,而是閑麻煩,等真正過起日子來就能體會到哪裡哪裡都需要錢了,所以不要改變自己的這種習慣。
省大錢,不省小錢
算收益,不只算成本。
時間和選擇所耗費的精力也是成本。
買房子找關係打打折,一個平米便宜100元,一套房子下來就是一萬多。
貸款用便宜點的公積金貸款,或者銀行貸款 打折,利息算下來就是一筆大錢。
買車買個靠譜的次新車,新車貶值最快的時間段就讓別人負擔了,好點的車這是幾萬塊錢。
買房子,買地段好,配套完整的,多花幾十萬,看似浪費錢,但是幾年後,好房子比便宜房子多升值200萬。這是就是要算收益。
小錢,買個菜,買個肉省個三五塊,你省一年也就是千把塊,每天多花10分鐘,一年好幾千分鐘,這個時間你能幹多少事,賺多少錢?
不需要省錢,但不應該浪費。
推薦閱讀:
※你擁有的第一件「奢侈品」是什麼?
※該不該花掉所有積蓄去買一輛車?
※女孩條件好,男孩一般。都是城市人,怎麼處對象結婚?
※玉鐲碎了,如何看待被30萬嚇暈這件事?
※路易威登、香奈兒、古馳……奢侈品包包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