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藝術界有何值得留意之處?
本題已收錄知乎圓桌 ? 2016 年度盤點,歡迎大家一起回首這一年讓人印象深刻的熱門事件和人物,聊聊所處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遷,也一同分享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盤點2016藝術圈的「驚魄」事件2016年的藝術史隨著一聲槍響結束,這一年將是人類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國際政治格局的變革、經濟形勢的變化將深刻影響未來的藝術發展路線。2016年給予藝術世界新的活力和可能,也給青年藝術家更多的機會。讓我們記住2016年,她將是90後青年人共同的起點。
2016年12月19日,俄羅斯大使在土耳其安卡拉現代藝術博物館參加開幕會時被當地防暴警察刺殺,兇犯高喊:「真主至大」後被擊斃。這一事件的發生背景是俄羅斯援助敘利亞政府軍收復阿勒頗東部地區。這場在《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羅斯》藝術展開幕式上演的「行為藝術」將一年來緊張的敘利亞局勢和難民問題推向了高潮。
兇犯高喊「真主至大」-新聞攝影
歷史上的美術館開槍事件極其罕見。上一次槍響是肖魯在《89現代美術大展》上對男權開的一槍,從而拉開了新中國當代藝術的序幕。這次的槍擊事件或為我們提供新的藝術創作視角以及對全球化、地緣政治、恐怖主義的重新認識。
艾未未的「人權藝術」或將失效作為「中國人權環境風向標」的異見藝術家艾未未自2015年中重獲護照後,在國際藝術圈頻頻出鏡。從年初的樂高事件、海灘男童事件、救生衣事件可以看出西方民眾對艾未未的態度從原來的盲目崇拜回歸理性。
艾未未的樂高作品(2014年版)為製作在墨爾本《安迪?沃霍爾/艾未未》藝術展展出的有關全球異見人士肖像裝置作品,艾未未向樂高公司訂購相關產品遭到拒絕。後煽動西方各國人士(包括兒童)為其創作捐贈所需玩具零件,並模仿達達主義大師杜尚的作品《泉》將部分樂高積木丟進馬桶以示抗議。4月樂高公司承認對這一事件處理有誤,並修改銷售規定,艾未未評價其為「言論自由的勝利」。
1月中旬,艾未未反對丹麥政府的移民政策,從兩家當地藝術館提前撤展。BBC中文網將這一事件描述為對一項「莫須有罪名」的抗議。奧胡斯博物館主任Erland Hoeyersten雖尊重艾未未的做法,但表示藉此懲罰所有人的行為是不合理的。
艾未未的行為藝術攝影
2月初,艾未未作為「世界人權大使」視察了希臘萊斯博斯島的難民營,拍攝了大量紀實照片,其中艾未未模仿了2015年9月陳屍土耳其海灘的兒童遇難照遭世界各大媒體、網路社區的批評與抵制,《衛報》直言此行為是「俗套且惺惺作態的」。
艾未未在柏林音樂廳製作的公共藝術:《安全通道》柏林電影節和平慈善晚宴現場-新聞攝影2月中旬,艾未未將1700件所謂的難民救生衣捆綁在柏林音樂廳正門立柱上,為難民立起一座紀念碑。在同時舉辦的柏林電影節和平慈善晚宴中,與會嘉賓被要求披上象徵難民的金色保溫毯自拍。德國雜誌《亮點》略帶諷刺地描述了這場鬧劇,柏林文化議員Tim Renner則稱其為「荒誕的行為」。
自2015年中,艾未未重獲護照前往德國定居,西方世界對其藝術話語、「人權藝術」行為的態度從盲目崇拜逐漸回歸理性。而自2015年11月任教柏林大學後,聽課學生也對其開設的課程褒貶不一。艾未未以難民問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包括11月在紐約soho展覽的《洗衣房》,與之前諷刺汶川大地震時創作的作品《直》,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換湯不換藥。但從德國和希臘製作、展出的作品看,艾未未或對「場所性」(genius loci)這一藝術概念一知半解,他不合時宜又過度理想化、政治正確化的藝術行為讓西方世界認清其真實形象。
世界難民問題成為新的創作熱點2016年是世界難民問題的關鍵年,但除艾未未外,各地藝術家或更為理性且藝術地介入這一焦點問題。在藝術界和設計界,越來越多的人為難民、各國政府出謀劃策,貢獻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藝術作品。作為冷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急劇惡化的一年,相關議題將成為新一代藝術家的創作熱點。
印度藝術家Reena Saini Kallat的參展作品《編織紀年》(Woven Chronicle)10月在美國moma舉辦的《不安全感:追溯簡易房與庇護所》展覽,展出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包括東亞)藝術家針對難民、難民營設施等問題創作的作品。這一展覽關注的不僅是敘利亞難民,還包括非洲難民問題。展品以影像、裝置、紀實攝影、建築方案等手法、媒介組成,為這一棘手的世界性難題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由宜家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共同開發的簡易難民房《Better Schelter》外觀這次展覽中展出的還有宜家基金會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開發的簡易難民房《Better Schelter》。這項在2014年進行原型測試,2015年投入使用的難民房,截止至今已在難民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安裝了幾千座。同時宜家基金會還為難民的第二語言習得、社會融入等議題獻計獻策。為解決世界難民問題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
Angela Luna設計的《Adiff》系列服裝
6月就讀於帕森時裝學院的女設計師Angela Luna以難民問題為出發點設計的系列服裝Adiff獲得一致好評。這套便攜耐用的多功能服裝解決了難民的實際需求,也為設計師贏得學院獎。
希拉里郵件們揭露當代藝術與大眾的割離在2016年美國大選希拉里郵件門的持續曝光中牽扯出有關名為「靈魂烹飪」(Spirit Cooking)的行為藝術引爆全球,繼Podesta的特殊食譜後,這件由著名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主導的「藝術活動」引發熱議,將希拉里推向邪教門的深淵。
靈魂烹飪的相關視頻截圖雖然藝術家澄清了這一行為藝術與撒旦教無關,但各類陰謀論仍不絕於耳,此現象至少證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其中一部分完全脫離了大眾語境,並以極端化的表現形式在藝術民主的道路上故作姿態。
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的肖像作品
這一事件還暗示我們在當代藝術界,尤其是行為藝術群體中或有部分藝術家假借藝術之名,兜售反人性的視覺體驗(不免想起朱昱的行為作品《狗吃了我孩子》)。而對語境、精英文化、藝術理論的過度演繹可能只是一塊遮羞布,其實質是為了滿足少數精英階層極私密且個人化的現世體驗。另一方面,如艾未未在和平慈善晚宴中的安排提醒我們,藝術行為可能只是精英階層意欲消費萬事萬物的個人需求的一種媒介。而這些所謂的當代藝術,以其民主的、日常的製作形式為面具,用一種冷漠的目光凝視原本應在當代藝術革命中獲利的多數人。
作為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尤其是青年當代藝術家,「靈魂烹飪」讓我們警醒,並迫使我們重新審視何為當代藝術所蘊含的藝術民主、藝術媒介所蘊含的消費屬性以及藝術對人權與物權的掠奪。相信這一事件將會影響不少未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從而適當地修正當代藝術在藝術民主道路上的異軌。
更多的感官,更深入的體驗,更大的敘事與聯想2016年,當代藝術在創作媒介上的發展也有長足的進步,繼巨型裝置、觀念文字、行為表演和社會調查後「入侵了」更多的感官,也創造出更為深入的沉浸式藝術體驗。而在藝術表達上,因多地戰亂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愈演愈烈,宏大敘事的表現手法逐漸抬頭,藝術世界的又一次輪迴或將開啟。
Anicka Yi的氣味雕塑2016年10月博斯藝術大獎授予韓國氣味雕塑家Anicka Yi,5月她的個展《叢林紋理》在卡塞爾舉行。Yi的裝置雕塑具有極高的裝飾、審美價值,使用易腐爛、變化的材料作為媒介,討論藝術本體、人類發展、國際政治格局等宏觀問題。藝術家對該展覽的自我闡釋也叫人印象深刻:「人類還沒能成功地代謝帝國主義的文化污染、對地球資源的掠奪以及消失的土著文明——而這些正是構成熱帶地區的獨特風味的關鍵元素。」
楊嘉輝的作品:加農炮
受邀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香港青年藝術家楊嘉輝將帶著他的作品方案《喪鐘為誰而鳴:衝突的音頻史之旅》乘郵輪巡遊世界,收集相關聲音素材。作品嘗試圍繞鐘聲這一元素討論和平與戰爭的議題。6月在巴塞爾藝博會「無限」展區的作品《加農炮》,則使用LRAD,一種驅趕鳥類的噪音機為觀眾製造自然界的鳥鳴聲,在討論聲音藝術的基本創作概念的同時,介入人與自然、人與聲音的藝術議題中。
Jon Rafman的VR裝置Jon Rafman在柏林雙年展中用VR技術展示了一段長約3分鐘的末世景象。結合三維場景、動畫、攜帶式消費級VR設備以及現實展廳布置,為觀眾創造了一場墜落深海的沉浸式視覺體驗。Google發布的Tilt Brush技術則被藝術家Dustin Yellin應用在作品中。這種低成本的景觀藝術媒介,或將大大革新我們對視覺藝術的認識,並影響巨型活動裝置的發展方向。
審判人類藝術的毀滅者,或另一場人類遺產的掠奪8月22日,基地組織成員馬赫迪在海牙國際法庭因組織、實施延巴克圖神廟的毀滅行動,以戰爭罪名義被判9年刑期。
馬赫迪-新聞攝影自2012年起,中東各地受恐怖主義、伊斯蘭國侵擾,多處人類文化遺產、古代建築、藝術遺迹遭到嚴重破壞甚至毀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文化界人士對該地區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保存問題高度關注,在該審判前後,美、英、法、加、墨多國宣布建立考古隊在適當時刻進入該地區搶救文物,並提供場地暫時保管、收藏。這類聲明不免讓人想起西方列強在殖民時期對世界各地文化遺產的掠奪。
斗獸場中展出的敘利亞藝術復原品全球範圍內針對敘利亞、中東地區文物毀滅問題的切實應對行動也在陸續開展。10月7日,義大利文化部牽頭將該地區被毀的幾件巨型雕刻通過3D列印技術1:1的復原安裝在在羅馬斗獸場中展出,吸引全球目光。
藝術大師在中國2016年是大師雲集的一年。從年初的真假達利展到年末破朔迷離的基弗在中國,這一年中國藝術愛好者可謂開了眼。不論是原作、贗品還是數碼投影,全球資本運作將海外大師一股腦地塞進中國市場,或許是為了西方藝術巨輪挺進中國的破冰行動。
《勞申伯格在中國》展覽現場2016年的中國展覽界讓藝術愛好者一飽眼福。從年初的三場真假達利展打出第一炮,緊接著是余德耀美術館的賈科梅蒂回顧展,UCCA的勞申伯格在中國,清華大學的對話達芬奇以及惹出風波的基弗在中國,還有更多小展館的大師作品展也接二連三地奪走中國藝術愛好者的目光。外國大師作品的不斷湧入,中外藝術展覽糾紛的日益增多,這些現象標誌著中國藝術市場已經成為全球資本、藝術機構的角逐之地,或許這些展覽全為後來的西方藝術大鱷進軍中國鋪設了堅硬的征途。
令人不解的是2015年《不朽的梵高》多媒體畫展受到文化界詬病後,如法炮製的《印象莫奈》多媒體畫展依舊在中國市場上招搖撞騙。高昂的門票、爆滿的人流與極低的展出成本召相輝映,在莫奈的夕陽下射出金光。也不知這些濫竽充數的暴利展覽何時才能罷休。
消費級藝術品市場逐漸成熟近兩年來,隨著傳統藝術品市場的理性回歸、政府對文創行業的大力支持以及80後新興消費觀成為市場主力,消費級藝術品市場在中國逐漸形成。消費級藝術品與傳統藝術品市場的區別在於,消費需求以「裝飾」、「實用性」為主,「收藏」需求退居二線;個性化、定製化、附加值高的產品成為這一新興市場的主力軍。
VA美術館展廳1月初,維多利亞阿爾伯特美術館線上藝術品電商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高調進行產品授權大會。這家藝術品電商主打1000元以下的藝術衍生品和高檔藝術複製品,目前已有500多種商品上線。同時該美術館宣布在中國建立新館,全力開拓中國市場,但前景渺茫。
線上藝術市場的前路在哪兒?
截止2016年底,中國線上藝術品電商猛增,各路資本雄起,競逐該市場。就連老牌藝術媒體也伸進一腳,這預示著藝術電商行業的商業模式淘汰賽已經開始,新一輪整合將在二至三年間到來。在細分化的商業模式之下,各垂直市場尚未形成,圍繞風格、品味、代際的藝術品市場版圖仍在構建之中。但藝術市場的互聯網化勢在必行。
中國當代藝術將重新開盤2016年對中國藝術界最大的震撼彈是尤倫斯夫婦宣布撤出中國,雖然業界早就知道這一天終將來臨,但未想來得如此之快。兩極化的藝術市場發展現狀讓人唏噓,中間層次的欠缺加速一級市場的凋零。凜冬將至,或能撥雲見日,我們拭目以待。
UCCA藝術中心外觀6月尤倫斯夫婦宣布撤出中國,易主UCCA,加之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圈的早期投資者如薩奇、烏利·希克、張銳、赫斯、高德尤斯等人紛紛撤庄,中國當代藝術這場資本遊戲必將重新開盤。
年度最貴中國藝術品《五王醉歸圖卷》2016年末,疲軟的中國藝術市場迎來了一針強心劑,蘇寧集團斥資3.039億勇奪年度最貴中國藝術品頭銜,同時三大拍行的秋拍行情相較15年大幅上揚,堪稱奇蹟。對比低端藝術品、衍生品市場的逐漸抬頭,高端精品、孤品市場的回暖,中高端普品市場持續降溫或直下冰點,新一輪一級市場的凋敝正在上演。
告別2016,展望2017
2016年即將過去,2017年立刻到來,中國藝術市場或將在明年觸底反彈,這是業內人士共同的期許。Hihey藝術網預測未來10年將是中國藝術界的黃金十年,但願如此。隨著保利、嘉德站穩香港,進軍海外;西方藝術巨鱷逐鹿中原,中西方藝術交流的明天令人期待。
2017年或是險象叢生的一年。2016留給世界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政治形勢亂成一鍋,經濟形勢持續走低,人民幣匯率亦然下行,這些都讓上層建築的藝術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破朔迷離。
2017年一定是希望的一年。藝術市場和藝術品的互聯網化勢不可擋;富媒體、富感官、宏大敘事將衝擊霸佔10年已久的「微」藝術;新一代藝術領袖與藝術投資人將脫穎而出,中國當代藝術必將重新開盤;消費級藝術品市場也將成熟,藝術電商迎來第一輪角逐;內容生產行業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期待在2017年迎來規範化、標準化的藝術市場環境。美好的明天在我們的腳下。
後記:
我是庄澤曦,從2013年登入知乎,主要參與藝術類的問答,獲得了不少的讚賞與支持。在過去的四年中,我在知乎上對自己許下很多諾言,也都一一達成。現在我擔任英國http://Wallector.com藝術電商中國項目負責人,主要從事內容研發、市場拓展的工作,在2017年,我們的Wallector藝術電商將全線進入中國市場,我也將陪伴在中國藝術愛好者的身邊,與你們分享更多有趣、實用的藝術知識、藝術資訊。這一次,我將兌現遲來的承諾,用一年的時間耕耘知乎藝術類板塊,並頻繁發布或讓你們驚喜的西方藝術史文獻與圖片資料。
作為http://Wallector.com中國唯一新媒體合作夥伴,我的公眾號《幾冊》將在2017年1月中旬上線,恭候你們的光臨。我想和你們一起逃離平凡的世界。(應該是1月15號開始發圖文噠~)早安,世界。
http://weixin.qq.com/r/xDj44OfERbo6raOD92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是我提的,我也來繼續拋磚引玉,期待聽到大家心中的年終盤點。 @啊花 提到這個話題的門檻很高,高不高單說,從Artsy的盤點來看,無論是英國脫歐,還是美國大選,這些關乎全球的大話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確實有點距離。所以我試著換個角度,來聊聊我所感受到的,和我們息息相關的2016。
作為藝術愛好者
- 大師展覽,多多益善
今年上半年,即使是不在上海的小夥伴,只要對藝術展覽稍有關注,恐怕也不會錯過「賈科梅蒂」這個名字。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舉辦了賈科梅蒂回顧展,這個展覽由賈科梅蒂基金會操刀,無論從展品質量還是策展形式都有著相當的水準。
而賈科梅蒂回顧展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可以算是今年展覽裡面的上限了。關鍵不在於其他哪個展覽是下限,而是只要這樣的展覽繼續做,一定會有好的。今年勞申伯格、達·芬奇來北京,大英博物館來蘇州,還有「畢加索大展」,「基弗在中國」等爭議頗多的展覽,無論我們說這個展覽掛羊頭賣狗肉,還是莫名其妙,在我看來,總體來說對於觀眾而言,都是好事。看的藝術展多了,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真心喜歡什麼。
【縱觀全年,賈科梅蒂回顧展的質量真的不錯】
雖然我們對於一些展覽的批評很激烈,但是在那些被視為「很坑」的展覽里,我確實也見到了不少拖家帶口,獲得很好觀展體驗的觀眾。同時,也在年底的時候,從他們口中聽到「哎我後來去了哪兒哪兒哪兒,才發現之前看那個其實不怎麼樣哎!」這都是好事兒。距離引爆民營機構辦展的K11莫奈特展才過去剛剛兩年,如果我們的重點就從「一年到頭都有展覽看」轉移到討論「關注博物館職業道德」,這實在是非常大的一步。
- 上海西岸文化產業升級
上海的「西岸」位於徐匯區黃浦江以西的江邊,從地名上看是「徐匯濱江」,這一塊區域,在過去的幾年中逐步建成了包括前面提到的舉辦賈科梅蒂回顧展的余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等等,還在這裡舉辦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政府致力於將西岸打造成堪比倫敦南岸的區域品牌。今年,畫廊也開始進駐園區,比如像香格納這種老牌畫廊,和西岸藝博會同期辦了自己的20周年大展。
【巴黎左岸;倫敦南岸;上海西岸?】
目前看來,這些都還是前頭部隊。真正帶動西岸的,是核心商務區的落成。隨著這一塊做起來,西岸可以吸引不同消費能力的藝術愛好者,作為觀眾,比起「專程去看個展/拍個照」,「反正周末也要去那玩,不妨順道個展」的體驗會更吸引我。如果西岸真的能做起來,那無論對上海,還是對全國其他城市,都是很有借鑒意義的。畢竟,有很多城市——比如畢爾巴鄂——在試圖複製倫敦南岸的成功時,都遇到了多方阻力,最終功虧一簣。
另外,雖然西岸是個依江而建,頗為狹長的,走起來有點費勁的區域,但是在移動互聯自行車的輔助下,體驗並不是很大的問題。
- 藝術類App日益豐富
直至目前,我依然還沒有在國內市場佔據統治地位的藝術類App,比起盈利,目前App們還處在拿融資,積累用戶,擴張地盤的階段。目前還沒有看到哪一款App擁有清晰的「造血」能力。但至少,這些app對於單純想要看藝術的我來說,已經挺夠的了。海外的App有Artsy、Artnet這種可以讀長文的媒體,也有Sattchi Art、 Patron這種新鮮玩意。國內則更不用說了,藝術頭條、藝術雲圖、在藝、Vart等等都可以瞄一眼。這些App各有各的優缺點,就算全裝在手機里,也不見得每天都能記得打開,和美術館一樣,有競爭才有進步。對現在的觀眾來說,即使足不出戶,要想有得看,有得聽,有得聊,也不是難事兒。
上面這三條是我作為一個單純的喜歡藝術的人,感受到的2016年的新變化,下面幾條則包含了我作為從業者的思考,它也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儘管可能關係不那麼直接。
作為從業者
- 泰康人壽成為蘇富比第一大股東
今年7月27日,美國證監會宣布,泰康人壽集團以13.52%成為蘇富比第一大股東。雖然這13.52%的股權是從二級市場購得,但是泰康目前看來還可能繼續增持股份,未來謀求進入董事會也有可能。蘇富比的執行董事塔德·史密斯也說,熱烈歡迎泰康對蘇富比的戰略支持。其實,不光是泰康,包括盛大,也買了蘇富比的股票。國內的投資者對於整個藝術拍賣行業都有興趣,不過只有蘇富比是上市公司,買起來比較容易。加上這兩年蘇富比的路走得確實不順,現在買的確是個不錯的時機。
不過,真正讓業內人感到激動的點並不是因為這可能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而是因為泰康人壽的第一大股東,正是我國首家拍賣公司,剛剛度過自己20周歲生日不久的中國嘉德拍賣。陳東升是現任泰康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中國最大拍賣會之一中國嘉德創始人兼總裁。大家不免聯想「國際最老牌拍賣行」和「中國最老牌拍賣行」的聯手,將給國際藝術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化。陳東升在他的《一槌定音——我與嘉德20年》里提到,嘉德草創時期的參考範本正是蘇富比拍賣行。泰康入股佳士得,無論是對於未來蘇富比在泰康的支持下在大陸市場繼續動作,還是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藉此真正逐步走向全球,都是大大值得期待的一步。
- 藝術市場前景依然不確定。
今年上海有兩個藝博會扎堆舉辦,西岸藝博會和Art021,這麼趕趟也算是開了眼了。而且,從日程來看,兩個藝博會明年還會前後腳一起弄。之前韓國的藝博會就是在局部戰役打了個頭破血流,目前看來,今年還不算完,雙方心氣兒還不低,明年要再短兵相接一次。不過照這麼折騰,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能分出個上下來了。
【能夠在市場上見到石沖這件作品,真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拍賣市場這塊,2015年底,嘉德一件石沖《欣慰中的年輕人》以3795萬元高價破個人記錄,比年年登場的吳冠中、趙無極還要亮眼。但今年嘉德和保利的兩件石沖《行走的人》和《行走的人之二》的結果都非常可惜。其中《行走的人》拿了93年中國油畫年展金獎,而二號則是在創作語言上更為成熟的作品。這樣的結果給那些期待觀念寫實為市場提振信心的藏家一記悶棍,市場也再次出現了「寫實要完」的聲音。對此,我覺得可以借用艾軒接受《Hi藝術》採訪時說的話來總結:「潮起潮落,當代藝術的市場比以前更差,大家的運氣都不好,王八看綠豆,彼此彼此。」
- 中國美術學院招生取消語文、英語單科限制分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國美招生簡章說,不再看「小分」了。
在此之前,藝術生上美院,在高考總成績之餘,也要看部分科目,尤其是語文和英語的分數,有額外的不得低於某個分數線的要求——也就是「小分」。換句話說,就算是專業第一名,高考總分第一名,如果英語只有20分的話,也一樣考不上。十多年前,陳丹青因為中意的學生英語、政治無法突破研究生招生的「小分」而落榜,憤而離開體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十餘年後,雖然還沒聽說考研可以不考英語,不過高考至少出現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尤其是以中國畫領域見長的國美,如果說學書法必須懂英語,確實挺詭異的。國美能夠邁出這一步,可喜可賀。那些因為覺得自己滿腔抱負,卻被英語擋在門外的藝術學子,到了證明自己才華的時候了。
不過,對於另外一些專業,英語還是挺重要的,比如我之前讀的藝術管理專業,要想培養能夠拿得出手的國際型人才,英文是很關鍵的一門技能。不過就在我這個月去專營進口藝術書籍的佳作書局時,掌柜也跟我抱怨,人們總嫌他這裡的外版書「字太多,圖太少」,能夠讀原文的從業者、策展人還是有限。因此,如果未來真有一天,能夠在招生考試的時候,針對各個專業招生而專門考古文、外語,那真是素質教育啊。
數來數去竟然不是5條也不是10條,而是6條這麼個數字。肯定還有很多沒能提到的。各位知友眼中的2016是什麼樣子呢?期待您的評論和回答。
2017年,新年好。
這個話題門檻很高。這些天各大藝術網站都推出了年終盤點,包括我很喜歡的 Artsy 。我把 Artsy 的盤點文章粗譯出來分享一下。以下內容翻譯自 Artsy,僅供討論參考。有刪減,完整內容請移步:The Year in Art 2016The Year In Art 藝術這一年 2016
2016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世界如此,藝術亦然。基於 Artsy 及來自 Planet Art app 的15000 篇文章,我們選出了本年度10個最重要時刻,及它們的代表性藝術家。
1. Art Begs for Action 藝術謀求行動
藝術作品不只促使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事件,更在推動我們積極創造更好的未來。艾未未創造了本年度最傑出,也是最具爭議的案例。這位中國藝術家及社會活動家,把他的藝術活動聚焦於今年的持續難民危機,他甚至在難民聚集的希臘萊斯博斯島上建立了工作室。艾未未模仿網路上熱傳的溺斃敘利亞難民兒童 Alan Kurdi 的照片,俯在土耳其海灘上拍了一張黑白照片,挑起了激烈的評論。他的表演同時吸引了批評者和擁護者,很快讓難民問題再次成為頭條。年末,艾把難民問題帶到美國,在紐約 Deitch Projects 畫廊展示了一個叫做 Laundromat(洗衣房)的裝置藝術,把從廢棄難民營收集到的幾千件衣服掛在衣架上。他的主張很簡單:我們關注,我們就在行動。
Photo by Rohit Chawla for INDIA Today.2. A New Artistic Medium Is Born 一種新的藝術媒介誕生
萬眾矚目中,Oculus Rift 將 VR(虛擬現實)技術帶進了消費市場,也帶進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室。2013年起,藝術家們就開始使用VR頭盔原型。但VR的大規模普及,讓它成為了一種新的藝術媒介。柏林雙年展中,Jon Rafman 為觀眾展示了一段3分鐘的末世場景,巴黎廣場被摧毀,他們所在的陽台崩塌,墜入無邊的深海。在 Pioneer Works 畫廊,Dustin Yellin 使用 Google 的 Tilt Brush 技術,在三維空間作畫。在 Eyebeam,Niko Koppel 從倖存者的視角,模擬出被警察開槍擊中的切身體驗。基於虛擬現實技術提供的身臨其境的能力,藝術家們將越來越多的使用它來創造共鳴和驚奇。
Installation view of L』Avalée des avalés (The Swallower Swallowed) Rhino/Bear, 2016, View of Pariser Platz, 2016, and L』Avalée des avalés (The Swallower Swallowed) Iguana/Sloth, 2016. Courtesy of Jon Rafman and Future Gallery, Berlin. Photo: Timo Ohler3. Museums Grow in Size and Scope 博物館數量和規模持續擴大
今年,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在將更多的藝術作品帶給更多的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工程,耗資2.6億英鎊,由赫爾佐格-德梅隆建築事務所設計,增加了60%的展覽空間。6月,它迎來了第一批訪客:來自全國各地的受邀參觀的孩子。美國,由大衛?阿德迦耶設計,耗資5.4億美金的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成為了第一個專註於美國黑人的國家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通過開設布魯爾分館,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當代藝術的展示需求。在這些增長中,藝術界人士也繼續提出質疑,關於這種大都市中的大型博物館的持續擴張,掩蓋了全球不發達地區的博物館增長。美術館的持續增長,讓它們講述歷史和當代社會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
Exterior view of the Tate Modern Project, London, UK, Herzog de Meuron ? Iwan Baan. Photo courtesy of Herzog de Meuron.4. Art Lets Millions Walk on Water 藝術讓數百萬人水上行走
今年夏天,藝術家 Christo 在他的長期搭檔及妻子 Jean-Claude 去世後,首次推出了紀念性戶外項目——「漂浮碼頭」。在義大利北部的旅遊勝地伊塞奧湖上,漂浮了兩英里長的步行道,由22000片由金黃色織物包裹的聚乙烯方塊構成。曾攜手革新了公共藝術的規模的 Jeanne-Claude 與 Christo,在45年前就構思了這個形式。但最後卻是 Christo 一個人籌款並建造了這個1700萬美金的裝置。從6月底開始,這個項目預期在16天的展示中,吸引50萬觀眾。但令人意外的是,最終有120萬熱切的觀眾參與。穿行於步道上的觀眾,體會到了藝術能重塑我們和自然的關係的力量,這種由 Christo、Jeanne-Claude 以及其他藝術家們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的力量。
Christo, The Floating Piers (Project for Lake Iseo, Italy). Photo: André Grossmann ? 2014 Chris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5. Brexit Brings Market Uncertainty 英國脫歐帶來市場不確定性
分析2016年,一定會談到一些前途難料的地緣政治事件,包括英國脫歐。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從 Damien Hirst 到 Anish Kapoor,幾乎都一邊倒的支持英國留在歐盟,有的發起簽名及請願活動。攝影家 Wolfgang Tillmans 為留歐陣營發起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海報項目。但他們的努力淹沒在了人潮中。英國6月23日的脫歐公投,加劇了今年緊繃的藝術市場的不確定性。10月的 Frieze Week 測試了公投後的市場反應,倫敦的拍賣行試圖創造強勁的業績和高售出率。英鎊貶值導致海外的英國買家減少,但刺激了外國買家的興趣。倫敦及其精英階層對脫歐的譴責,會為那些希望躋身這一階層的藝術家的藝術造成什麼影響?很難說。雖然公投結果是板上釘釘,但脫歐對藝術及這個國家的最終影響還遠未可知。
Michael Bowles/Getty Images6. A Flag Ignites a Firestorm 旗幟引發的風暴
7月,自稱革命藝術家的 Dread Scott 在切爾西 Jack Shainman 畫廊外掛了一面旗幟,寫著「昨天一個人被警察私刑處死」。尖銳的白色文字,是對1920年至1938年在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總部外面旗幟的改編。兩個事件都毫無保留的展示了非裔美國人面臨的危險。Scott 的旗幟在7月份掛起,當時正值警察槍殺 Philando Castile 和 Alton Sterling 而導致全國性抗議活動。他控訴了無辜的黑人和拉丁裔一直以來所面臨的危險。雖然這個活動有很多支持者,但福克斯新聞的一篇批評文章,為 Scott 和畫廊主引來了死亡威脅,以致這個旗幟被迫轉移到了室內。但從那時起,這個旗幟出現在了很多地方,從克利夫蘭的公益組織,到新奧爾良的現代藝術中心。
A Man Was Lynched Yesterday, NAACP HQ, 1938. MPI/Getty ImagesDread Scott, A Man Was Lynched by Police Yesterday, 2015.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Jack Shainman Gallery, New York.7. Destroying History Is a War Crime 破壞歷史是戰爭罪行
8月底,基地組織成員 Ahmad al-Faqi al-Mahdi,在海牙國際法庭受審,他被控組織和實施了廷巴克圖神廟的毀滅事件。他的伏案標誌著國際法庭關於文化毀滅的第一次成功判例,al-Mahdi 最終被判刑九年。幾個月前,忠於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的軍隊從 ISIS 手中奪回了帕米拉,但此時這個城市的大量珍貴遺迹已經被毀滅。只要敘利亞或任何地方存在武裝衝突,人類的共同遺產都會處於危險之中,ISIS 本月再次控制了帕米拉,幾個國家都已承諾加倍努力,致力於以後的保護。比如,英國已宣布建立一個當代「盟軍奪寶隊」,來保護處於戰爭危險中人類歷史遺產。
JOSEPH EID/AFP/Getty Images
8. Guerrilla Girls Keep Fighting 游擊隊女孩持續鬥爭
多家大型畫廊和機構發起的女性藝術家展覽,讓很多人把2016年稱為女性藝術家之年。10月份在倫敦 Whitechapel 畫廊舉辦的游擊隊女孩藝術展,讓人們看到了並存的突破和挑戰。這是這個自1985年就開始攪動藝術多樣性的匿名女性藝術團體在英國的首次展覽。1986年,這個團體在她們的「歐洲正在變糟」的海報上,向近400個歐洲美術館發出了多樣性問卷,只得到了四分之一的回復。不意外的,結果表明,歐洲美術館的館藏和展覽作品,主要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白人男性藝術家。其他人指出,由於美術館主要由男性控制,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但藝術界對包容性的努力正在取得進展。游擊隊女孩取得了藝術界的一些認可,但她們看起來並不會停止努力。
Photo by George Lange, courtesy of the Guerrilla Girls.
9. Confronting a New President 對抗新總統
柯林頓和特朗普的選戰佔據了今年的大量新聞版面,藝術家們也把這場政治鬥爭納入了他們的作品主題。「For Freedoms」,第一個由藝術家經營的超級籌款委員會,在全國各地製作了競選廣告。藝術家 Marilyn Minter 與音樂家 Miley Cyrus 聯手支持計劃生育,因為這次選舉周期加劇了婦女權益組織受到的攻擊。就在選舉日前一周,Barbara Kruger 在 New York 雜誌封面的特朗普照片上,印上了「失敗者」字樣。但11月8日,特朗普的勝利震驚了全國,更不用說把他看作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仇外者的藝術界。市場被證明是冷靜的,藝術界的恐懼和憤怒,與高漲的股市、11月拍賣會及巴塞爾藝術展上的高成交額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場動蕩中,政治藝術重新得到了注意。在未來的歲月,藝術和創造將繼續在推進健康民主所需的獨立思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Art by Barbara Kruger, courtesy of New York Magazine.10. Artists Forge the Future 藝術家打造未來
2016年,藝術證明了它作為開拓新思想的渠道的更完整的能力,不論大的還是小的,是社會還是經濟。11月底,邁阿密設計展與聯合國合作,將來自設計和建築界的思想領袖聚集在一起,討論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今年夏天,在凡爾賽宮,Olafur Eliasson 通過一組特定場景的作品,表達了關於氣候變化的觀點,包括一個令人驚嘆的瀑布,意在加強我們對生態人居環境的意識。五月,在底特律為期五天的活動中,新博物館的「思想城市」項目,聚集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家、設計師、作家、思想家,來打破並重塑城市的缺陷。三月,巴塞爾藝博會創立了新的巴塞爾城市藝博會項目,旨在通過文化項目,促進全球大都市地區的城市和經濟增長。我們不知道2017年會有哪些新的挑戰和機會,但我們知道,藝術正處在一個最好的時機,來促進對話和問題解決。
Installation view of 「Olafur Eliasson」 at Chateau de Versailles, Versailles (2016). Photo: Anders Sune Ber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2016 Olafur Eliasson.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 台北雙年展 去了很多次。
亞歷山大德羅夫紅旗歌舞團遭遇空難,近乎全滅。
1. 川普的演講藝術值得留意,老爺爺發嗲瘋格;
2. 人民幣貶值的節奏感,逢事件300點,不管有關無關,見縫插針砭
3. 敘利亞政府軍反攻藝術,懷疑有吳宇森在後面導演,絕地反攻、英雄本色
4. 希拉里睡覺功夫,維基解密、川普拉力,我要睡去,世界競選史上罕見的行為藝術啊
5. 奧巴馬臨退發黑威,倒打一耙的八戒功夫藝術The Year in Art,201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大藝術家
Cindy Sherman,這位最神秘最獨特的藝術家終其一生,只為了扮演別人,真真實實,虛虛假假,他的作品猶如電影中的角色一般,充滿故事性,成為攝影世界中最獨特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也開創了將藝術家本身打造成藝術品的先河,是當之無愧的偉大女性藝術家。照片中的她假扮一名電影明星,或是時裝模特,亦或是一名中世紀的貴婦,又或許是一位搭車的路人,不計其數的角色從她的身上略過,精緻的服裝,誇張的妝容,充滿故事感的場景,都是Cindy Sherman一手創造的結果,無數的藝術家電影導演都從她的身上獲取了靈感。她的影響力顯而易見。人們也許最好奇的是退去這些符號形象之後的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許神秘石最好的回答。
(Cindy Sherman)1954年生於美國新澤西,現在紐約居住。 在她的照片中總是以自己為模特,通過自己的裝扮、姿勢、表情、環境等元素探討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 辛迪·舍曼說:「儘管我從來都不承認我的作品具有女權主義思想,或是政治宣言,但事實上,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以一個處在現實文化中的女性角度進行觀察的結果。」她曾經鄭重的聲明,她的攝影作品應該歸屬於觀念藝術範疇。觀念主要表現在對作品的分步處理而形成的系列之中。無論她的作品如何變化,但表現的主題幾乎是相同的,如表現社交活動中的女人和全神貫注於繪畫的自己。舍曼早期的成名作品是8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攝影靜物」,表現了藝術家自己倘徉在對往事的樁樁回憶中。技術手法和內容全部是50、60年代的流行風格。隨後,舍曼全身心地投入了彩色攝影作品的拍攝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應紐約《藝術論壇》雜誌的邀請而創作的。大幅作品佔據了雜誌的兩個整版,重複地表現了藝術家的卧姿和臉部特寫。1983年,辛迪·舍曼創作了第一幅時裝攝影作品,諷刺了公認的女性美的標準。從1985年創作的「童話」到1986年以後創作的「災難」,舍曼開始逐漸減少了個人形象的參與。在1988—1990年創作的「歷史肖像」中使用的分解的人造肢體,在1992年創作的「性」中又以主角的身份再次出現。從1994年以後創作的「恐怖」之後,人體幾乎已從她的作品中消失,唯一例外的是在1995年以後創作的「面具」中,藝術家親自出演。1997年,她又創作了電影「辦公室殺手」。在這個作品中,舍曼超越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將關心的重點聚焦在了電影史上。我現在就很好奇,這個擺渡人的導演和資方到底是什麼思路;一開始大家說電影爛,他們讓各路明星聲援;後來大家還說它爛,他們居然能讓媒體替他們抹黑一切說電影爛的人;有這麼高的效率,為什麼拍電影的時候不好好打磨打磨劇本?
電影什麼獎,金雞獎,那個誰誰誰,實至名歸
我想知道今時今日還能看得到讓世界驚嘆的國畫藝術作品嗎?
2016年是梵高割耳兩周年。
推薦閱讀:
※2016年互聯網找工作到底有多難?
※2016 年,醫學領域出現了哪些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方向?
※2016 年,物理學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16年有哪些科研成果會讓你有民族自豪感?
※2016 年的科技領域,哪些行業開始顯露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