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師總讓家長輔導學生作業或者給孩子答疑解惑的行為?
我是85後,我自己還是單身,更沒有孩子哈。
案例一:我要說的是我的姐姐,生了個女兒(也就是我外甥女)已經上四年級,每次我在我姐家都發現現在的學校老師總是要求孩子回家後做作業有不懂的題目之類的老師都讓孩子找家長解決,或者就會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之類的。然而說實話我們這裡是n線小城市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現在孩子四年級開始有些課程內容家長已經輔導不了了,比如現在小孩子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了,我姐畢業已經很多年了早已經忘記以前學的英語了,所以根本輔導不了了。經常很為難。案例二:我個人大部分時間在某一線城市工作,鄰居家是個上初二的當地人一家,也有這種情況,老師總給家長安排任務讓幫助給孩子解答問題,這孩子的父母是70後,早就把以前學的都忘了。也是經常很為難。我回想我們小時候,作業最多讓家長幫忙念個語文漢字聽寫,那會兒老師也都不會給家長布置什麼別的任務。大家對這類事有什麼看法。
不妨說點我自己的經歷,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我不是那種老師要求家長輔導,而是「我完了我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快來幫我看看怎麼做」的類型。
高一下學期期末數學考試前一晚,翻開書真的什麼都不會,頻繁的病假讓我很多內容基本不知道,老師發的複習卷子,那種難度在我眼裡就跟小腸一樣繞。就在前幾天,數學老師剛當堂嘲諷我「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我同桌就是我們班第一,坐在我旁邊跟我形成鮮明對比。我覺得我完蛋了,我要死了,我完了,就忍不住邊哭邊跟我爸說:「完了我都不會…」我爹就跟我說幫我一起做題。高中的內容,想必不是小學初中學習那麼好糊弄吧。在此交代一下背景,我爹是60後,山西某校本科畢業,也不是教書匠,畢業後就沒學數學了。顯然,有的題他也不會。很多家長到這一步基本就放棄了,「爸爸也不會…」「以前學的早就都忘了」「我看不懂」。我爹他沒有,他就現場看課本,複習定義定理,幫我一起想。真的是現學現賣,那天晚上做了兩三張數學卷子做到第二天凌晨,所有題都一起解決了。這天晚上洗漱的時候,在洗刷間淚如雨下,(不知道這裡會不會有人覺得我很矯情)我當時覺得我爸真的對我太好了,非常非常愛我,沒有人對我這麼用心這麼耐心這麼費心思,我tmd這麼水,考試都複習不好,我算什麼東西啊??後來考試成績出來,超常發揮,數學成績我比同桌還高。從這件事之後我數學基本就是班裡前幾名的水平了。
這件事這麼多年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間,它始終提醒著我,我的家人有多麼愛我,我的家庭有多麼和睦多麼溫暖,我有多麼幸福,以及我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走到今天,它還意味著一種責任——我父母曾經對我那麼好,(在我眼裡當時就是救我於水火,救了我的命)我以後想對他們更好。
————————————————
寫出來發現有些文不對題,沒有回答老師為什麼要求輔導,而是說了家長親自輔導一下有多麼好。學科語文專碩,專業相關,提兩個觀點:
1.老師想管但管不了,家長能管但不想管,這是教育現狀。2.老師管課堂,家長管作業,學生管學習,這是教育趨勢。A.為什麼老師想管卻管不了
a.學生數量龐大: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設一個教師的為100,班級有50個學生,每個人能分到精力只有2。但是,如果班級只有20個學生,每個人能分到的精力就變成了5。無論是課堂教學質量,還是課後作業輔導效果都會有顯著的提升。美國田納西州的《星星實驗計劃》論證了小班化教學會有顯著的成果。20世紀末,一些國家開始了小班化的風潮,美國設想將班級人數控在15-18人,日本預想在主要科目上控制在20人一班。這事中國也在做,在東南沿海一帶開始推行這個計劃,在上海設想控制在20-24人。
但是,這樣的預想或許能在一、二線城市勉強做到,但是對於三線,甚至三線以下的城市卻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比你們預想的還要缺老師,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們去了一所四線城市的重點初中聽課。班級人數說出來可能會嚇你們一跳——97人。加上我們幾個聽課的老師,已然超過了100人。
你能想像100多號人密密麻麻地擠在只能容納60人的教室嗎。教師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上課,期間很少叫學生站起來發言。因為人實在太多,學生為了能站起來,必然要挪動桌子,非常不方便。我聽課時,偶然回頭一看,後面的孩子基本都低著頭,埋在書本里,黑壓壓的一片。
你會問,既然這麼缺老師,為什麼每年這麼多師範生還找不到工作?原因在編製,地區財務供養不了這麼多的老師。以上面那個老師為例,她已經成了省級名師,但是每月打到她卡里的工資只有3600,卻身兼班主任,任課老師,學校工會主席等多職。課後交流時,她特別無奈地說,現在還堅持做這行,還是放心不下這群孩子。
我曾經上過一段時間的課,既帶過50、60人的班級,也帶過8、9人輔導班。明顯感覺到,班級人數太多,對教師的精力是嚴重的分散。同一道題,每個學生的反饋卻是千差萬別,你用這種方法能解釋的通,但是到了他那就不一定能理解。如果你真的希望學生能真明白透,就得親自輔導,甚至還得反覆地問。10個學生,你尚且還能做到,但是50個,100個呢。
b.社會輿論壓力:這些年明顯感覺到社會對教師的輿論壓力變大了,且不說減負——在我看來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媒體曝光了老師與學生的衝突,在事實還沒清楚前,被罵的一般都是教師。許多人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在學校沒權沒地位,這並沒有錯。
但是事實上,教師同樣也是弱勢群體,雖有兩個月的寒暑假,但並非讓教師休假,而是讓教師備戰,參加各位培訓,提升業務水平。而正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類名言,將教師綁在了輿論的道德柱上,才使得教師這個職業面臨了兩難的處境——高要求的職業道德與低工資的現實狀況。於是,教師們唯有依靠情懷和理想在貧瘠的土壤上憤然崛起一口井,擦去臉上輿論的唾沫星子,默默堅守著。
然而,有些人還是離開了。他們選擇了不作為當成自己的城牆,用微信築成起最後一道溝壑。既然說多了也是錯,既然做多了還被罵,那麼不作為吧。於是他們沉默了。我看過許多曾經抱著一腔熱血進入學校的新老師,他們愛學生,打心裡希望學生能夠成長。但是,現實卻給了他們狠狠一巴掌。當他們竭心儘力地為學生的未來著想,希望孩子長大成材時。家長的惡言,學生的不解,都在一次次腐蝕著他們曾經的信念。
最終,社會輿論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需要解釋的是,在教師隊伍中的確存在著許多披著羊皮的狼。特別在偏遠山區,這些狼連羊皮都不需要了。我們固然需要在輿論上去剝掉這些人的皮、但是否也在無意間,誤傷了那些守護羊群的牧羊犬呢。
B.為什麼家長能管但不想管
對教育的錯誤認知:許多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我只管孩子的生活。殊不知,家庭才是孩子最大的學校,家長才是學生永遠的老師。小孩從一出生就跟著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能影響孩子一陣子,但是家長卻能影響孩子一輩子。很多家長其實能管,但是不想管,一來覺得在小孩身上付出精力沒必要,二來覺得自己沒什麼知識水平。對於第一種家長,如果你現在覺得教育小孩沒必要,以後小孩覺得贍養你也沒必要。而對於第二種家長,如果自己沒知識水平,要麼找家教,要麼就和小孩一起學習。
曾經同辦公室有個老師,他的孩子考上了清華,這在我們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就好奇向他討教方法。於是,老頭就說,兒子小學開始,每天的作業都是他親自改的。到了高中,他不會高中的知識,就和小孩一起做試卷,一起學。當年,他兒子數學考了140+,他說自己估摸也能考130+。就是這樣陪小孩一步步成長,孩子才成真正成材。而有些家長生了個孩子,只是覺得家裡多雙筷子,而不是把他當成一個需要受教育和成長的生命體,自然又會反過來責備老師為什麼不輔導。
C.為什麼老師管課堂,家長管作業,學生管學習是教育趨勢。
1.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大部分地區都無法做到小班化,但是如果想要提高成績,必須要抓課堂時間,那麼老師更多的精力就要放在備課,上課方面,必然需要家長協助老師幫助小孩成長。這並不是推責任,而是讓家長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輔導學生的作業。2.新課標談了這麼多年,核心就一個,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就是個服務生,就是幫助你好好學,而不是替代你學。自己管好學習,而不是讓老師、家長來管你才是正道。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時至今日,為人父母已經越來越成為一件需要門檻的事情了。
當然你還是可以粗放式的經營,心情好了檢查一下作業,心情不好打個麻將釋放一下壓力先;孩子提問的時候,知道的就詳細地回答,不知道的就瞎編著回答;偶爾有興緻了研究一下朋友圈轉發的熱門教育類文章,沒興緻的時候就愛咋咋的。
我曾經說過,這叫做種懶莊稼,有收穫的可能性,但是更多地要靠運氣。如果同一個孩子,他出生在另一個家庭。這個家庭不見得有多高深的文化知識,可是他們願意學,願意動腦筋,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又或者這個家庭雖然自己天分有限,可是他資金充足,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費更多的錢財,那麼這個孩子成長的道路也許會寬闊許多。
寫下這幾句話,肯定是要挨罵的。但的確就是事實。
為人父母,要麼自己願意學,要麼願意投入資金讓孩子去向專業的人士學。總之,今時今日,要想只靠課堂和校園裡那點東西就出類拔萃,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要想憑著心血來潮端根板凳在那兒坐著,對孩子進行語重心長的即興教導就收到成效,可能性也已經微乎其微了。我認識一個爸爸,他從自己的孩子沒出生的時候,就守在媽媽肚子旁邊讀兒童讀物,到孩子兩歲的時候,讀了整整一箱子。這做法科不科學先不說,人家的態度擺在那裡。讀了這麼多書,對於爸爸本身,也是一種見識上的增長。
以現在國家的教育投入和師資力量來說,學校教授基礎知識,各個家庭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高發展,慢慢地會成為一個大的趨勢。
殘酷的是,家境貧窮的孩子和父母見識有限的孩子會因此受到局限。社會的割裂,我個人只有感慨,沒有什麼力挽狂瀾的辦法。至於題主說,自己小時候沒有這麼多莫名其妙的東西,很簡單,因為那時候學校抓得更緊啊。比如說補課,現在絕大多數學校都只有畢業班才進行了吧?
現在整個社會的大風氣都不提倡學校對學生進行過份管束了,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競爭永遠都是存在的,誰願意自斷一臂?政治不正確的話不敢多說,其實不同的家庭教育風格出來的孩子學習能力的不同,現在已經初現端倪了。可是有一次無意中跟幾個父母說起,他們都生氣了。
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可能比較凌亂。僅供參考。過幾天還能想起來的話,會回來修改或者刪除。日常謝邀,但今天我要先尖叫一下,好久沒經歷過被邀後讀完題目就發現最高票是自己的心聲這種美事了,嚇得我一激靈趕緊關注了姑娘。至於我,今天不價值流,就舉實例來細化一下吧。畢竟我就是70年代出生的小城市家長養大的,加一個小學的親妹和一群初中的堂表。首先明確的是討論的前提:不管是題主的設問還是社會事實,相信大家都能認同一點:「老師總讓家長輔導學生作業或者給孩子答疑解惑」這一行為基本發生在小初學生身上,並且大多數是小學。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高中老師不讓孩子問家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我們暫且刨開題主引入的背景,來想想為什麼。我先列舉我能想到的系列原因——1.小初教學為義務教育,多基礎性常識內容,家長自身知識大都能夠勝任輔助性教育職能。2.小學教學時間少、節奏緩,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都有一定施展空間。3.小學強制義務教育背景下,班級學生涵蓋全體適齡國民,學生數量極多,無法一一家教。4.教育改革後,學校強調自主學習,改良教師定位,轉變課堂節奏,留出課後空間。5.小學教學強調一步一練和長期重複,課後作業尤為必要,但並不大量。6.小階學生處於學習習慣養成期,需要課後輔助監督養成。當然,還有一些現實的問題:1.學歷不高的和年齡偏大的家長知識水平不夠,無法1+1=2式輔導。2.工薪階層日常忙碌,兼顧困難。
3.很多家長除了幫簽字聽寫,壓根不認同義務教育需要其他形式的家庭參與。所以產生了什麼現象:1.問你姐姐去,問你哥哥去,問你小姨媽去,問你小叔叔去。2.自己去課後補習班!3.孩子學得這麼累題也不會,都怪他自己不聰明,要麼是老師不管,都怪沒有素質教育。讓家長頭疼的題目一般有這些:1.數學中的公式題和思考題大部分簡單的加減乘除括弧運算和基礎應用題,家長都是能閉著眼睛教的。但是遇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實踐的,單純依靠數理公式的題目或者一些設計新穎的題型,實在沒有頭緒。比如說證明全等、2(a+3)+3(a+3)^=(a+3)〔2+3(a+3)〕x^-3x+2=(x-1)(x-2)2.語文中奇怪的拓展題
大致是這種:威尼斯是義大利的一座古城有「 」「 」之稱。它的三絕是( 、 、 )。關於人物描寫的成語 :外貌 神態 動作 語言 心 理 3.英語辭彙問題和語法問題很多家長的英語水平停留在Apple、Nice to meet you 、Teacher、Student、來是Come去是Go,對於單詞很多不記得,對於語法實在不知道。By bike 、play the piano、how much are these4.一些很費時間的素質互動這部分活動很多家長會覺得沒意思,直接讓孩子自己做:和家長一起製作小發明採訪你的家長寫一篇關於童年的文章
家長說完不會後,可能沒有正視的幾個事實:1.你孩子課後的疑問大多是他直接暴露的缺陷和短板,也是課後作業的初衷所指。2.一些問題雖然你不會,但是百度一下或者詞典一翻馬上就有答案和解釋。3.一些問題雖然你不會,書上有明白的公式語法和母題,只是你的孩子沒有弄懂。4.一些看似奇葩的題目的設置本來也不是考點,更多是為了開拓視野和演練思維過程。5.你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因為它正來自於小初教育的一點一滴。所以我想說的是:很多家長都在嘆息,上班好累回來孩子題目一問我也不會,這也不能怪我啊,現在的題目好奇怪,於是既著急又生氣。別人家的家長高中都能輔導數學,我小學的題目做不來,兩手一攤後,一定就是學校教育甩鍋、老師偷懶、時代分異。所以呢,讓孩子自生自滅去吧,一定是他不聽講,明天自己去問老師。要麼呢,就去問問哥哥姐姐吧,反正學生的事情才是讀書,大人交到了學校,咱們就等著收穫就行了。親愛的家長朋友,其實你經常疑惑,為什麼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學校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在除去課後補習等因素後,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學習的興趣習慣如此懸殊,並且逐年擴大。有人說是孩子的聰明程度不一樣,這原因當然是妥妥的。但這些孩子的父母是不是都是花大價補課的土豪,是不是都是985、211?很多時候,他們和你面臨相同的窘境,但他們更多地願意作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來解決自己孩子的問題。多在繁忙的時候抽個頭,真的就能弄懂孩子的學習癥結在哪兒。總是不認識字詞歌賦,教會你的孩子及時查字典加強背誦默寫;總是卡在運算題,那就試試看帶他一起去翻書演算這個母公式;總是在一個地方跌倒,那就試試做一個做題本。你的孩子在他整個漫長學習生涯的前端,鼓起勇氣問你問題,哪怕是一個蠢到家的,那是因為你是血親,他相信你會為他解決,如果你都敷衍了,你確信他會有信心和責任心再問老師和同學?不管最後結果是不是靈光一閃,你要用你的行為教會他,如何去分析不會的原因,不會也不要消極等待,或者直接跳過。媽媽忘了這個也願意一起和你學習,你也不要害怕明天去問問老師上課這個沒聽明白的點啊。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心態,都是老師耳提面命也不敢保證人人通達的。他面對幾百號,你面對一個,真的有那麼難嗎?你的孩子不是因為他的父母在小城市、文化低、年齡大,所以生來就要加大副本難度,去賭一發自我約束和個人造化,去賭一發老師的手能伸多長。你也不是因為長到了三四十歲,脫離了學生的身份,就能夠理直氣壯地將「不力」完全歸咎成理所當然,否則有一天你的孩子為人父母也有此言。教育已經不是那個年代了,父母在田地了刨出三餐穀物,無心也無力幫助,只賭一下家裡幾個孩子哪個能夠有和知識廝守的決心和運數。何況現在的孩子至少溫飽娛樂足,還有多少人能有那種為了生計的自主覺醒。再何況,現在的父母除了累,再沒以前那種惶惶不安了。所以下了班,回到家,一起來。你手裡的智能產品、你接受的教育理念、知乎吃瓜群眾的肺腑之言,都是改變的理由。不然,階級固化了,素質教育化為泡影了,到底怪誰啊?最後再說說「總」字:日常適度參與絕對必要,但教師如果因此敷衍塞責,請日常舉報。這種現象在魔都小學已經成為常態。
老師只管上課,不能布置回家作業,不能經常默寫,不能經常考試,不能批評孩子,更不用說放學留下來補課了。以上都是有明文規定的,但也有個別學校和老師不管。這類不做討論。所有必要不必要的背書、默寫、抄寫、刷題、補習,全都交給父母。我所接觸過的所有小學生家長都苦不堪言。老師每天會在家長微信群裡布置任務,例如明天天要默寫哪一課的生字,例如後天要測驗數學第三章,請家長監督學生複習。更過分的是,每次默寫完、考試完,很多老師會在群里公開表揚好學生,隱晦地批評後進生(惡劣的老師甚至會點名)。每家至少要有一個家長放棄所有業餘時間和用於事業晉陞的精力來輔導孩子學習。到了周末和寒暑假,魔都幾乎所有的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在補課。補學科、補奧數、學音樂美術。家長不只要接送,還要坐在教室後面陪讀!跟小孩兒一起學自己小時候沒學過的東西,下課回家後要監督孩子完成補課作業,做不來的要自己教,因為補課老師才不會給你改作業呢。是不是很變態?那麼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因為對天資一般的孩子來說,學習是來不得半點投機的。記性一般的,機械重複的抄寫默寫就不能少;悟性一般的,大量的補課就不能少;遷移能力一般的,大量考試就不能少。但現在政府和輿論不允許學校和老師做這些,而教育資源還是只有那麼點,上海雖然資源相對多一些,但外來人口也多啊,所以原本由老師來抓的事情就只能家長自己做。為何不允許呢?因為大家都反對應試教育啊!大家都喊著要減負啊!那麼問題來了:誰是「大家」呢?┑( ̄Д  ̄)┍起初他們搞應試教育,我心疼孩子起早貪黑,我要求減負;
接著他們課外開補習班,我掏不起錢覺得不公平,我向教育局舉報;後來他們布置的作業太少,我很憤怒覺得孩子學不到東西,我向學校投訴撤職班主任;此後他們搞素質教育,我沒錢沒時間沒精力,要求教育資源公平;最後,他們奔我而來,讓我輔導孩子作業答疑解惑,我QNMLGBD。讓我記錄下這個有趣的故事.jpg減負啊減負,最後那一關不變,你以為前面變得了嗎?
我簡單說個數據,具體數據各省份可能有所不同,我們當地,100小學生最終可以有40個上高中,這40個上高中的大約有20~30個能上大學,而這20~30個上大學的,能進211985的有幾個呢?不到5個唄。
如果100個學生最終只能有不到5個能上理想的大學。你就算把減負呼籲一百遍啊一百遍,真的有用嗎?真的敢給孩子減負嗎?
所以嘛,老師只能這樣規定,家長還只能照做,因為這不照做就已經不是輸在起跑線的問題了,而是跑的過程中都拖後腿的問題了。我們學校這個學期,剛剛有一個班主任,因為作業留的少,留的簡單,被家長連告兩次,不得不退出班主任崗位。而她,也曾經因為作業就得多被告過多次。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謝 @王振寧老師邀。
提問者反映的問題,現在已經很普遍了。這種現象有一種伴生現象,就是目前課外輔導行業的興盛。老師讓家長解決孩子的課下作業輔導,很多情況下,已經被轉化為家長把這項任務外包給課外輔導老師手裡,同時支付高昂學費的社會現象(目前很多課外輔導機構的教師對學困生的輔導做的比較好,很多明顯已經跟不上課的學生在她們的耐心輔導下慢慢的追趕學校的進度,而公立學校的老師也對此很滿意)。我國目前處在公共教育資源稀缺的階段,這一點學區房的高昂房價就可以看出,毋庸多言。不僅存在著優質師資供不應求,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教師水平兩極分化的問題;還存在教師人數不足,小班制遲遲無法推廣的情況。按照我個人經驗,一個老師教八個學生是最好的,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達到有效互動量,同時老師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記得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每一個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這個應該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如果八人小班實在太奢侈,十五個人的小班也是勉強可以的,再多就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了。
現實情況是這樣的:教育部:首先解決66人以上超大班額問題--教育--人民網
2015年山東投入20億元獎補解決大班額問題超大班額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聽懂課,另外學生課下鞏固的情況老師也無法跟蹤到位。這時有一些 兩頭燃燒的蠟燭·春蠶·真·人民好教師會利用下班時間把班裡幾個學困生留下開個小灶,他們的故事在各種優秀作文選里流傳,被大家廣為傳誦。但是進入到小康社會後,部分教師樹立了向錢看的不良價值觀,認為工資只對得起他課堂45分鐘的工作量,不想有任何的額外加班,甚至有「加班費」的不良思想。她們借著「素質教育」的東風,光明正大的「不能布置回家作業,不能經常默寫,不能經常考試,不能批評孩子,不能放學留下來補課」,但是高考錄取方式沒變。所以這些活就被轉移給了家長,家長再轉移給課外輔導機構。最後龐大的私營課外輔導市場彌補了公共教育資源的不足。
以前的獨生子女政策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衣食父母,因為獨生子是家庭唯一的未來,所以必須捨得投入,最後造成了子女教育昂貴化。現在即使二胎政策放開,這種昂貴化讓80後、90後家長依舊不敢多生。最終昂貴化和少子化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好在通過高考改變社會階層的概率越來越低,只是大部分家長還沒反應過來,等十幾年後大家修正對高考的認識後,不再對成績有這麼高的重視(再加上那時由於老齡化,15人小班甚至8人小班成為事實),這個問題會得到極大的緩解。家長不輔導誰輔導?老師嗎?小學每天下午三點多就放學了,老師有時間給學生輔導嗎?我們小時候學習困難了老師就把後進的同學留下來,抄一抄寫一寫講一講,我記得我二年級的時候留下來寫過"走之底",因為老寫不好。現在哪個老師留啊?弄個不好傷了學生自尊心,出個什麼事,老師可負不起責任。
老師表示,這些事家長也可以不做,但你孩子上不了重點初中、重點大學,後果也是家長和孩子承擔。
其實,家長可以利用一下身邊優質但廉價的資源-----大學生。
每天輔導孩子功課,再跟孩子玩一下,一個月給大學生一定的工資,既能解放家長,也不會出現知識性問題不對導致孩子學到錯誤概念。
說家裡沒錢沒條件的就別抬杠了。沒錢沒條件,家長肯定也輔導不了這些東西啊,沒準連基本對孩子的耐心都沒有啊。不能說,我又沒文化,我也窮,我啥都不懂,我也不想在教育上給孩子投資,但我孩子還非要上清華。
別說這「該是」老師完成的任務。老師沒有義務課後給孩子補課。而且反對有償補課的都是家長,去教育局告狀的也都是家長。
那讓老師「無償補課」?讓你每天無償加班你願不願意?老師也有孩子,也要回家輔導功課.....在職小學教師一枚,表示: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至關重要。
和孩子一起學習,可以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營造學習氣氛。每天晚上喜歡捧一本書的家長,孩子也會愛上閱讀;每天晚上玩手機的家長,孩子也是遊戲高手;每天晚上看電視劇的家長,孩子也能把複雜的人物關係捋得門兒清。我覺得,家長輔導孩子,重點是要幫孩子養成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還要多給孩子鼓勵,重在這個過程,而不是單單輔導作業。在校期間,不可否認的是教師不可能完美地顧及到每一個孩子,所以以後我孩子上了小學,我會很嗨皮地給他查漏補缺。自己家的娃,輔導輔導作業,關心關心學習,這很正常而且應該吧。補充一點,很不理解一些回答認為讓家長輔導作業就是老師不管了,甚至是老師的不作為。。。。。。可能是我和身邊朋友都是從小就是家長帶著學習,所以實在理解不了這個邏輯。
那我想諮詢一下不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請問,孩子到家之後,你們之間都有怎麼樣的互動和交流?最後,強調一下:一、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學習習慣是重要基礎之一;二、小學生是兒童,需要親子時間;三、你的孩子,是你親生骨肉。記得有人說過日本好象就是這樣的。於是,想考東大這樣的高校,就必須去補習班。不過,能去補習班的,不是一般的家庭。震驚!在日本不上補習班=考不上大學?-搜狐也不知道這篇文章的數據準不準。
天才少女是朋友家的娃,人夫妻倆都是top2的智力爆棚人士。我相信至少一半是遺傳。
而普通人云集的我輩,該輔導輔導,該學習學習,成不了天才也爭取成為他們的朋友吧。恩,我得去滾去給娃上課了。----------分界,原答案-----------
我認識一個娃,天才少女。她爸媽稍點撥一下人就開大掛,甩的同齡娃都沒法妒忌。人四歲就會歸納總結推理讀大英百科全書還是雙語。智商的差別不在一個數量級。我家這隻啃了吧吃就趕不上人家輕鬆搞定的一半,四分之一都沒有。這種娃,老師恨不得她少學點或者跳級不然讓別的娃咋活啊這娃的朋友我家娃,不輔導簡直沒法和學霸對話交朋友,友誼小船要翻啊我記得我小學,貌似是思想品德課還是語文課,老師說國家最初實施9年義務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消滅文盲,讓中國不再有大字不識、道理不明的人。
就這一點來講,我覺得小學初中的老師已經做得很好,甚至超額完成任務了。9年義務教育,本來就是公益性質,只是普及教育而已。地基已經打了,樓房要蓋成什麼樣,學校老師可是不管的。
想讓小孩今後怎麼走,其實還得家長引導。不可能要求一個公益性質的單位,什麼事都做得巴巴適適吧。
孩子生下來以後,大部分時間都不會在家長身邊。難道就出點學費伙食費,就想把娃培養成精英嗎?難得孩子放學,家長下班,不多陪伴輔導,這家長未免也太好當了。
----------說完我已經不想生娃了---------------輔導孩子作業,沒啥吧……
你種個花,也得澆水施肥,不能光指望下雨啊。
孩子跟爹媽姓,又不是跟學校姓。
另外關於文化水平低這個事,我覺得家長跟孩子一起學也不醜的。
關鍵是學校的安排耽誤了打麻將跳廣場舞泡酒吧的時間吧?
不過老師不把課講透徹的情況還是很噁心的。買教材什麼的都在接受範圍內。
你看,我通宵排隊為了孩子報名的事都幹得出來,每天抽幾個小時輔導作業真就不算什麼了。
話說我這個點到學校門口居然已經是百名開外了,第一名的大媽昨天晚七點就坐這兒了一直覺得如果不是小學時老爸每天給我輔導,給我認真檢查作業,我很有可能考不上大學。
從老婆懷孕的第一天起,我就每天給肚子里的寶寶寫故事,然後三個月後開始每天念給肚子聽…
從女兒出生起,我每天都給女兒念書…
一歲半起,她開始坐我懷裡看我念書……兩歲多的時候,她自己找書看……現在三歲多,她每天最愛說的話是「念念!」叫我念書…作為家長,你生了小孩不教,你生下來幹嘛?
作為老師,我看到過太多的家長,孩子在寫作業,他去研究民間彩票、打麻將、賭博、唱K……然後說我沒有時間看她寫作業!?拜託!我還只是提出最低的要求:簽字!孩子寫完作業,你看一眼,用不了幾分鐘,簽字而已!!!!!!!你忙!?簡單來說,你不能一邊要求減負,一邊要求成績好,一邊要求家長沒任務,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不認為讓家長輔導是個好主意,但是我覺得家長是應該至少監督孩子做作業的。中國說白了,目前為止還是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地方,你要孩子輕鬆自己輕鬆,那麼你就要搞清楚你放棄的是啥。教育的目的,難道不是讓每個孩子接受他應該獲得的教育嗎?家長輔導,這是額外的。有家長願意,那當然好,家長不願意,有什麼錯?我們一家四個老師,從沒這樣要求過家長,算不上很好的老師,但是,也不差吧!
推薦閱讀:
※中國親子關係現在是否存在問題?
※兒子多的家庭,兒子們養大後會變的不孝順、更不想養老嗎?
※父母生活費只給到生存線正常嗎?
※哪一刻父母(親人)讓你覺得寒心?
※親子關係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