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紐約大學談戀愛是種怎樣的體驗?


就是很開心


和一個學弟聊天,談了談看法。他被已經有男朋友的學姐勾搭過,於是吐槽了一發。這學校女生綠自己男朋友的幾率極大,絲毫不考慮男朋友的尊嚴感受。上了大學我也算開眼了,原來精緻利己也可以應用於情感領域。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在消費主義的道德譜系中,一個人活得越精緻,他便越道德。所以不論是東方的禮義廉恥還是西方的道成肉身,在上紐都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有逼格的人比一個對男朋友保守貞潔的人要更道德。上紐的跌落來自於它的定位不明:一方面它招生時鼓吹家的呼喚,入學後鼓勵讀書、遊學、思考,辦學宗旨還是很波西米亞的;另一方面它的生源、專業設置和地理位置,使它又不得不向消費主義與布爾喬亞幻想低頭。在這個前提下,身份政治就大行其道了。一方面它能體現一定的批判性,另一方面它又肯定了消費主體(女生和gay)的尊嚴地位。Glen Cotton早就看出了這個不可彌合的矛盾,也從未試圖掩蓋。他提醒我們警惕消費主義,實際上是不想看到學校的分裂。他甚至不惜用讓學生做一本字典的方式來反省自身。所以我說,Glen才是上紐建校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

Anjuli(變性人平權)、金恩洙(女權與亞裔平權)就顯得有些投機主義,通過渲染自身的政治正確來罔顧上紐的矛盾。Mike高是典型的儒家逍遙派——寶寶心裡知道有問題但寶寶就用講笑話來迴避矛盾。在這樣的影響下,好像情侶間的忠貞就顯得不那麼必要了。就像學弟說的:「希望學姐們不要玩樂致死。」

我覺得,應該把上紐的校徽改一下——基佬紫的底色上一把原諒色的火炬。什麼自由、平等,什麼高貴的心性,不存在的。

(超過五個贊開始現身說法)


開始咪蒙體寫作。

我有一個朋友的朋友,姑且簡稱她為A,她溫文爾雅,舉止端莊。

忘了是520還是13,14,她秀出了男朋友給她打錢的截圖。

一幅恩愛的圖景展開在手機朋友圈,我作為一條狗,吃到了一份猝不及防的狗糧。

誰知好景不長,過了一段時間,她沉寂許久。

然後就開始秀另一個男孩。

後來我才知道,她在和新男孩開始的時候,舊男孩還沒離開,並且毫不知情。

有一天她遠遠地走來,一個她前男友的好朋友咬牙切齒。

待她走進,男孩卻出乎意料地主動打招呼、幫她拿行李。

可能人心都是鬼做的吧。

然後那個已經有新男朋友的女孩小A,和我們坐一起。

她過會兒累了,就選擇了我們其中的一個,靠在他肩膀上,甜蜜入睡。

可能只要不是親脖子接吻摸敏感部位,只要女生有要求,男生就該紳士地迎上去。

像南史氏捧著竹簡迎上去一樣。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托派分子、綠帽俠瞿秋白同志曾經追求過一個少婦。

在他和少婦老公攤牌之時,突然發現兩人相見恨晚。

於是不久後的報紙上,出現了兩則啟事。一則離婚,一則結交。

瞿秋白公開結交了被自己綠掉的人,公開運用理性,實現了身體的解放。

小姑娘A也是這種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人。


小姑娘B,是一個很顧家很會照顧人的女孩子。

當然,這種好女孩如果單身,那不僅是社會的罪惡,更是直男們的罪惡。

這種罪惡,就在於不去追求好女孩。

幸運的是,我們生在一個美好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直男,都沒有辜負這個時代。

然而,很多事情,是男朋友不能解決的。

小姑娘B就這樣,選擇了另一個男孩來分擔自己的孤獨,並分享自己的美好。

只不過這個小姑娘有些倔強,不像上文的瞿秋白。

不過也可能這個新男孩不夠完美,她倆超越朋友,戀人未滿。

新男孩就這樣黑了下來,黑的,就像居住在布魯克林slum里,尼格爾人說唱歌手的皮膚。

抱歉,我不該政治錯誤。

就像哈德遜河靜謐的水,以及水下暗藏的波瀾。

而男孩午夜的哭聲,帶著一絲哀怨。

像極了歌劇院里的魅影,他只能戴著面具活著,

活在那暗無天日。

女孩的愛最終還是沒能給她光明,

他們倆就像《推拿》里的盲人小馬和洗頭妹小蠻。

小馬渴望永恆的光明,可小蠻只有當下的肉身。

在明代陝西省的延安府,有一座膚施城。

達摩祖師當年路過此地,遇見一隻飢餓的老鷹。

他想到了佛祖,於是割下自己的肉,餵飽了老鷹,

之後踩著蘆葦揚長離去。

當地人感念達摩祖師的慈悲,便以「膚施」記之。

小姑娘B,就是這樣慈悲的女孩子,

在施捨過後,又如空中鳥跡,飛過不留痕。

果然,不久後,她就又開始秀自己的原配夫君了。

她們看起來好恩愛,就像從未被打擾過。


小姑娘C,沉靜而憂傷,她就像月初時半露的月牙。

在彎彎的笑容背後,

似有一汪秋水、一勺暗湖還未曾顯現。

這個隱匿場域,隱藏著大雨中的失魂、花叢中的確幸,

還有如同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家庭的壓抑。

當年她遇到了前男友,一個可愛而浪漫的男孩子,

他劃著小舟,進入了這片湖水。

他的冒進,像19世紀的探險家;

他的勇敢,像擊浪的吳兒;

他的情懷,又像是釃酒臨江的蘇東坡;

總之遇見了他,是女孩的小確幸。

兩人也曾經恩愛過,讓無數如我的狗羨慕。

只是探險家總有回歸帝國的時候,

吳兒也被蒙古人的鐵蹄踏破,

蘇東坡也被貶謫。

男孩子終於被現實打敗,精神頹喪,兩人的愛情少了溫熱。

在遠行的途中,男孩囑咐女孩照顧好自己,他會等她回來。

女孩將男孩的囑咐交託給了另一個男孩。

一個會保持溫熱的,暖男。

後來啊,在上海紐約大學這彈丸之地,

就又多了一塊科爾沁草原。

只是當年科爾沁汗王僧格林沁,

以三千彎刀鐵騎怒沖英法聯軍的機槍陣地。

如此忠臣死節,

卻再也沒有了。

女孩子會仰慕后羿這樣的英雄,

但她們真正願意以身相許的,

卻是吳剛這種,

可以朝朝暮暮、歲歲年年,

來飾演京州市市委書記李達康的人。


現在到了還願的時刻,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

不論交友還是交女朋友,我都秉承著一個標準,

那就是「看人不論行為,只看心性。」

在大一的時候,在紙醉金迷的上紐泡著。

當我遊盪詩人幻覺破滅,又不願意融入資產階級的生活,

我在268後面的停車場抽煙,

在學校辦了一個只有過兩次活動的小型讀書會。

我希望能遇見一個人,心裡除了算計和利己,還有點別的東西。

這個人可以不論男女,但順序卻很重要。

因為如果和先到的發生了故事,

那麼我就沒心思去尋覓後來人了。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軍訓的連隊,我遇見了姑娘小D。

當然,雖然我叫她小D,她卻無法體現這個字母的奧秘。

在訓練的時候,為了活躍氣氛,我總會講一些奇奇怪怪的笑話,

我的連長馬騰中尉總會尷尬地笑笑,

我的教官老兵宋林總會一臉mmp,並罵我一句「夜店小王子」,

我旁邊的貴婦馬博芊總會以關愛智障的眼神盯著我,

只有小D,會笑。這才是我想要的結果。

小姑娘看起來志慮忠純,心思簡單。

能在我講出猥瑣笑話的同時,罔顧自己的面子,

開心地笑起來,這讓我感覺,十分不易。

儘管後來在一起,有一次我開黃腔被她刪了。

這更印證的我的觀點——不要以行為論斷人。

苦追好幾天,終於她要跟我攤牌了。

坐在餐廳里,我顫顫巍巍地問:

「怎麼樣,你……你……願…………願不願意當我女朋友。」

她十分淡定地說:「我願意試試。」

短短的五個字,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步步驚心。

我也是後來她跟我第二次攤牌後,才理解了其中的奧秘。

偉大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理論家、革命家、綠帽俠馬克思同志在批判西方經濟學的時候,

曾用了一個詞叫「同義反覆」。

但小姑娘這句話明顯不是同義反覆,也不是中文的偏正式。

「我願意」表肯定,「試試」表肯定。

但兩個擱在一起,就只剩50%肯定了。

如果我倆修成正果,那她就可以把感情淵源一路追溯到那天的餐桌上,

她會說:「我說了我願意。」

如果只是半路夫妻,那她就可以說:

「我只是說試試,並沒答應他。」

鬧掰了後,聽到女同學的轉述。

說她說:「我和楊正堯只是試試,你懂吧。就沒…」

我伺候了她四個月,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她卻從未誇過我。

看來她還是糾結於我的出身,或者我的過去,所以不願意坦誠相待。

如果我質問她,她又會說:「我只是說試試。」

在沒鬧掰的時候,她去找過前男友。

還是那一年,她又找了前男友一次。

她說:「這兩年,我沒有喜歡過別人。」

如果拿我倆的行為來定義這段感情,那我是被綠了。

如果拿她含糊其辭的說法,那我倆就沒開始。

我是徹底被小姑娘的智慧折服了。

這些年,身邊遇到這些人,讓我成長了很多。

令狐沖對岳靈珊勤勤懇懇了二十年,希望自己的行為能感動她

她也確實動心了,並決定以身相許。

但當令狐沖被關進思過崖,失去人身自由,

當一個更暖的暖男林平之出現,那二十年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

這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情愛,只有更加細心的暖男,和更加精緻的生活。

越精緻便越道德。

電影《青春之歌》里,余永澤用自己的情感、物質,

把一切都奉獻給了林道靜。

富二代的誘惑,精緻的生活。

作為北大的畢業生,還攀上了胡適的關係。

但這些物質的堆砌都因一句「理想主義」而徹底破滅。

在林道靜眼裡,用消費主義來瓦解波西米亞和革命意志,是不合法的。

林道靜最後和學運領袖盧嘉川成了精神戀人,

即便盧嘉川身陷囹圄,即便林道靜命不久矣,

兩個從未廝守過的人結成了堅實的聯盟,牢不可破。

這才是我想要的愛情,你愛我不是因為我是暖男,

而是因為我就是我。

最後,令狐沖在一處幽靜的別院,

用一曲《廣陵散》,哦不,是《安提戈涅》,

獲得了「姑姑」的青睞。

兩個蒙著面隔著紗的人,僅僅憑藉著音樂就互相產生情愫。

日月神教的聖姑任盈盈和令狐沖因此結緣、相愛。

《笑傲江湖》的末尾,身中三屍腦神丹劇毒的任盈盈只剩幾個時辰的生命,

令狐沖還是毅然決然娶了她。

盛大的婚禮,令狐衝要用自己所有的光榮,來包裹自己的愛人。他為愛人浪擲的,是一世榮華,一夜江湖。

古代俠客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

如果有真正的愛情,那便是這樣的吧。

只是這種愛情,我在上紐,不會再期待了。

(突破十五個贊更新其他的綠帽故事)


雖然破了十五個贊,但我的目的達到了,就不用再更新了。手裡揣著的另外五個小故事就隨煙波消逝在上海的彩虹里吧。

收到了一些回復和feedback,有激烈有緩和的,有反對有支持的。能讓它成為一個話題供人討論本身是好的,但是這種討論最終還是有些偏差。強勢的依然強勢,悶聲的依然悶聲。然而最終這種討論的矛頭都指到了我身上,意料之中,但也是最壞的意料。支持者里有一些我不太熟的,看懂了我的用意,遂把我謬讚成了「同歸於盡」型的鄧世昌、陳懷民之輩。反對我的,大多都是針對我個人、我的行為合法性進行攻擊,遂把我高估為了太監、吸睛文人、落後省份小農民這等樣人。

我從來也沒有點名道姓,沒有細節描寫,沒有用侮辱性辭彙,也沒有私下裡透露過文章主人公是誰。所以看完這篇文章應該有的感覺就是——懂的人懂,不懂的人依然不懂,沒有誰會在這裡獲得新的信息或者知識。我刻意隱去了文中幾大主人公的信息,幾乎沒有性格描寫,沒有人物刻畫,沒有指出她們是哪一屆的,沒有說出她們男朋友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隱微。但這篇文章又是有道德野心的,所以我必須要對事件的經過有一個描述,才能進行理性批判。

一個綠掉自己女朋友的男孩子是渣男,那麼按照女權主義里人性平等的觀念,綠掉自己男朋友的女孩子就一定也是渣女。渣男們有各種渠道被譴責,朋友們在朋友圈、微博發過的譴責聲明也是屢見不鮮,那麼我認為,譴責渣女這種行為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合法的(這裡的合法,是價值合法性的合法,不是合乎哪一條法律)。我也希望,那幾個當事人在看到這篇文章後能好好反思反思,那幾個當事人的閨蜜看到後也別急著站隊,而是好好聆聽一下不同意見,不同的苦難講述。

關於隱私,這個就好玩了。我從不認為一個人不願意公開的信息就可以被冠以「隱私」之名,尤其是在婚戀這個領域。結婚或者找男朋友,都是一種社會關係的建立。為什麼人結婚要辦婚禮,為什麼談戀愛了要秀恩愛,這背後的邏輯,絕不僅僅是收份子錢或者想「噁心單身狗」這麼簡單。結婚是兩個人的結合,談戀愛是兩個人暫時的結合,這種結合會使兩個「原子」形成一個「分子」來參與社會活動以及社會秩序,並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對人情感類社會關係的監督,過去一直都是機構化的。曾經的西方國家有教會在這方面進行監督,曾經的中國也有宗族社會以及百姓父母官來進行殺伐決斷。人類步入後城市化(陌生人)社會,現代治理術便退出了私人領域。與此同時,一個公民社會建立起來。於是對情感類社會關係的監督就落在了各位社會公民身上,包括你也包括我。

所以,這種被當事人發朋友圈公開過的戀愛關係,就已經不是隱私了。然而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當然有必要提醒社會的另一份子要對公開過的感情關係負責。注意,這裡說的不是對感情負責,而是對公開過的感情關係負責,對關係負責。所以如果只是約炮或者開放關係,那確實是你的隱私而且我管不著。但可惜你不是這種關係,所以也就別怪我多說兩句。這種譴責,又沒辦法私下裡進行,一旦私有化,就失去了社會道德約束的作用力。我是站在一個社會公民的立場上在譴責,不是當事人的朋友,抑或是同學。

除此之外,那些噓我「對全上紐女生的否定」、「對diversity的不尊重」、「死直男癌」、「侮辱自己學校」的,我只能說您真厲害。來上紐的人都是聰明人,我不會傻到連抽樣調查和普查都分不清楚。我之所以在我的故事之前加了三個別人的故事,我強調自己文章的文學性,就是為了塑造一種人物群像,通過文本的張力來反應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個例,而是一個潮流,一種fashion。更別說我手裡還揣著五個。上紐這彈丸之地一共才多少人談戀愛,仔細想想,危機四伏,十面埋伏。

當然,對於決定要繼續對我進行人身攻擊的人,送你們一句魯迅的話:「偽士當去,迷信可存。」與其活在你們通過拾人牙慧,東撿一句西撿一句拼湊出的上紐田園女權話語,我還是選擇回歸儒家逍遙派的武俠生活。我從不認為一個男生在綠了自己女朋友後可以心安理得,也不認為一個女孩子在綠了自己男朋友後可以歲月靜好。就算你把幾本GPS用榨汁機攪碎並逼我喝下去,我也不敢苟同。只是那些在辯論中不好好說話光想堵住對方嘴的行為,實在太牛逼了。我服,我服。

「放鬆,是自信的高級形式。但總有一些人劍拔弩張地將自己視作戰士。只是,有時候,旁人都明白,戰場早就消失,所以,戰士們看起來可笑又可疑。」

社會道德不會在幾本GPS前面一瞬間就徹底崩壞,人始終也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既然選擇了去談戀愛而不是約炮,就等於接受了一套道德邏輯,就要對得起這段感情。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句話,能看懂了看,看不懂了要罵我,我就繼續當看笑話了。嚴老師說的對:「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聖人起不易吾言。」也無怪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話已經說透了,來上紐後第201次感覺語言的貧乏。


文本張力與精神現象學

上一次對feedback的更新遺漏了對於文體的探討。如果細看我第二次更新的咪蒙體文章,讀者應該能發現我其實並沒有什麼主旨。批評的聲音都將它描述成了一篇穿靴戴帽的論戰文,批評的核心也落腳在了一個「綠」字上。比如:「我綠別人關你什麼事?」或者「別人綠別人關你什麼事?」

然而如若回歸文本,仔細體察,不難發現該文通篇就是用含糊又曖昧的辭藻描述了三篇八卦,沒有理論、更沒有批判。我想反映的問題不是綠帽的道德性,而是「為什麼綠自己男朋友會在上紐成為一種潮流? 」以及它的子問題:「是什麼讓出軌者有恃無恐」。所謂三人成眾,為了體現這個「潮流」,我從手裡握著的九個綠帽子故事中挑了三個出來,掩其姓名、否其身份,用三個無名但真實故事來塑造一種人物群像感,從而帶給讀者們危機四伏的閱讀體驗。為了體現出軌者所「恃」的現象及其巨大殺傷力,我講述的主體都選擇了受害者一方。下一段會具體論述原因。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之中有一個主奴的辯證法——從知識到現象領域之中,人是如何發現自我的?在意志的較量之中,奴隸失敗了,於是奴隸依附於主人。奴隸從屬於主人,在這種情況下奴隸是依賴於主人,因而主人對奴隸產生了依賴(物質上和精神上),因為主人所有的行為價值和自我意志,都需要得到奴隸的承認。因此久而久之,這樣的依賴關係顛倒過來,主人的存在需要依賴於奴隸的存在。這個關係的結果,就是奴隸對主人的了解超過了主人對奴隸的了解,奴隸比主人更了解主人、以及更了解這種主奴關係的實質。

這個主奴關係也可以應用於我校的出軌者和被傷害者之間。我文中出軌的女孩子就像主人,而原配和小三就像奴隸。女主作為三角關係的「頂角」,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情感關係的主體。一開始,原配失去了女主部分的愛,而小三尚未得到全部的愛,所以他倆此時都顯示出一種「依附性」。後來,當女主和小三關係越來越火熱,女主對小三產生了依賴,對原配的愧疚和討厭發展成了敷衍。而這種敷衍卻也是「求承認」的方式,她需要原配承認或默許她的行為,這也恰恰把她從暗處推向明處。於是,依賴關係顛倒過來,兩個男人獲得了主動權和歷史的敘述權。按照尼採的說法,主人的眼中是沒有奴隸的。但是我們仍然不可否認,奴隸的眼中是一定有主人的。所以,只有這三個故事被受害者講出來,我們才能更深切的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和本質。

在上海作家王安憶的《啟蒙時代》里,一群身份錯誤的沒落貴族在文化大革命中遇見彼此。他們不是從前的軍事貴族、中產市民、優伶後人,就是資產階級後代。在紅衛兵(主人)的逼迫下,他們(奴隸)逃離了公共政治發生的場域,然後私下裡在一起聚會、讀書甚至做愛,自己啟蒙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王安憶用了一個群像來反映時代的悲歌,用奴隸來解釋主人的語言。我相信這些人對於時代的領悟能力,是遠遠超過當年風光一時的紅衛兵的。

除此之外,郭敬明、王小波也都是深諳精神現象學創作方法的大拿。無論是《摺紙時代》、《青木時代》,還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甚至是《啟蒙時代》,都反映了一個史詩文學的問題——沒有一個時代的故事是一個人、一件事能講清的。只有千千萬萬個有相似性的個體與事件的堆砌,才能反映出時代的普遍性。就憑這點,我就可以尊稱郭敬明一聲大師,他的小說立足於21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反映了消費主義中逐漸喪失的人性,為未來的中國人提供了一扇幻想過去的窗口。不出三十年,《小時代》的史學價值和人類學地位就會和《鄉土中國》對等了。

「士氣民心」與「神韻」塑造

作為一個文人,每次在寫東西之前難免會問問自己:什麼樣的文章、什麼樣的文學才是好的?經歷一番思考後,我才會決定是要當個好人還是壞人。

中文歷經三變:殷周一變,巫史絕而禮教立,古奧曲折鐘鼎之體,遂轉為《左轉》、《論語》平易質實之體;晉唐一變,佛教傳而譯經起,鋪排藻琢大賦之體,遂轉為韓柳歐蘇縝密精微之體;近世一變,西學漸而白話興,此間起承轉合,至今未絕,而以爭訟不止。不論是寫在甲骨上的「巫史」,還是後來的「蓬萊文章建安骨」、「新文化新小說」,中文自形成文本以來,就一直有著強烈的社會關懷,也就是古人說的「文以載道」。即便是在文人最自由、寫作最個人化的魏晉時代,也講究一個「性情之風標,神明之律呂」。在這種重視辭章的背後,依然無法擺脫修齊治平的「個人——家國」歷史脈絡。

梁啟超在1902年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中寫到:「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文學的作用,似乎越來越明朗了,它成為了改造民心士氣的最重要的工具。對應上文說的「綠帽潮流」,當我校的同學生活在一個「滿城盡戴淺綠盔」的環境中,其精神折損,氣格萎靡已經成了一個越來越無法被忽視的問題。開學伊始的那種要征服天下的勇氣,那種超人性、那種卡里斯馬、那種對真愛的嚮往,已經被蠶食消解。對於身邊的萎君子(包括我),我就不點名了,但是我無法忽視這一點,也無法任由其繼續萎下去,而這也就是我文要載的道。我只能力求以吾之士氣振彼之民心。

梁啟超還提到,在政治小說里會產生四種效應:熏、浸、刺、提。這四種效應可以通過熏染讀者,讓讀者耳濡目染地沉浸在小說所構築的幻境里,去諷刺世間諸多的現象,去提拔讀者的心力。在寫就「楊三篇」八卦文的時候,我以此為模板,以鋪墊、轉折、用典、結尾這個基本結構分別體現梁啟超的四種效應。與他不同的是,我的「刺」並非明文的辛辣諷刺,而是連結歷史上的故事來進行對照和互文。所以表述不清,並招來一身腥臊。但這樣做有沒有好處?當然有。

王國維在吸收康德和叔本華哲學後對文學評論有了新的心得,尤其是讀到康德的「純碎審美的境界」,以及叔本華對於人生慾望的觀察以及希望借著審美的過程來挑撥慾望的做法,都讓他心有戚戚焉。在1907年的《古雅之美在美學上之位置》提出了「古雅」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用物質材料,比如筆墨紙硯做出優雅狀,一個是在前者的形式里經過材料重新的組織之後產生了新的「神韻」。這對於王國維來說,恰恰就是純粹審美的「古雅」。A故事中我用了「公開運用理性的自由」這一康德在《什麼是啟蒙》里提到的「啟蒙狀態」來描述小娘子A,並運用「瞿秋白」這一文學革命家的生命政治論述作為形式上的底色。小姑娘之所以做出綠別人的行為也無非是把自己放在了啟蒙這邊,和軸心價值以及現代性價值對立起來。這就能突顯我想表達的意思了——綠帽子行為並非一個個人化的行為舉止,而是整個啟蒙時代的大問題。結尾的瞿秋白和理性,它對於A故事的作用是「刺」和「提」,放入全三篇文章,它又僅僅只是個「熏」,能讓讀者進入狀態,知道我要批判什麼就已經是大幸了。

在描述小姑娘B的時候,我更進一步。《歌劇魅影》這個西方的半神話故事與達摩的膚施城共築了B的神韻,對於B這個故事,我的口吻是最溫和的,希望能將讀者們帶入一個純粹的故事,不帶什麼感情色彩。一個純粹審美性的、沒有政治光譜的故事反而能讓讀者沉浸其中,在剛剛發現了我要表達什麼的時候忘卻初衷,也是對後文C的欲揚先抑。到了C的這篇,無論是情感慾望上還是故事細節上,我都有了更細緻的描寫,通過「嫦娥」這個神話文本把我想說的都儘可能表達清楚了。情感本身是美的,有時候也會和道德發生衝突,但不代表和道德發生衝突了情感故事就失去了審美價值。我前面高來高去的典故和用語,都在第三個故事裡回到了人間,前面那種積極入世的書寫,也都化為了一種簡單的牽掛和執念。

這三個的故事的主題在「情」而不在「綠」,對綠的批判應是在看完「美的群像」之後抽出身來的預期效果,並非我的主旨。如果讀者只陷於故事情節,那就未免顯得我有些淺白。然而你要說我淺白,我是不會承認的。

梁啟超強調情感本身的移入,一個感動,一個強烈的「熏、浸、刺、提」的可能性;王國維強調的是「優美」與「神韻」所帶來的審美的、自足的、獨立的境遇。我希望我的帶有政治批判、道德導向的文章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大白話雜文,還得有美學價值。就像拍電影一樣,要做到文藝(精神主體)和商業(電影語言)的有機結合,電影才好看。

「攖人之心」與「咪蒙」式文學

看完上文,有人就要問了,既然我裝了那麼高的逼,為什麼我不好好寫個加點藝術創作的,長一點的,更扣人心弦一點的故事呢?這就要提到文學的革命性了。

在魯迅看來,中國傳統文學的美學價值就在於一種「中正和平」。而新文學,需要發出一種「攖人之心」(《摩羅詩力說》)的「惡聲」(《破惡聲論》,與前面那篇和《文化偏至論》都是在紐約時教授私下裡推薦的閱讀 ),來表達對主體文化的批判認識。那在上紐,什麼又是主體文化,我覺得我也不用贅述了。總之,面對其「規訓與懲罰」,我就要適當地顯示我的「拯救與逍遙」。

魯迅的「惡聲」以西方浪漫主義為基準,他推崇的典範就是詩人拜倫,他覺得拜倫是在用魔鬼的語言來體現自己的政治訴求。試問當今中國,又有誰能發出這「惡聲」?又有誰的文字才配稱得上是「魔鬼」的聲音?估計當今天下,能出其右者,唯咪蒙爾。

咪蒙碎片化的敘事、拒絕長句多用短句、故事主體多為女性,這些都體現在了我的文章中。以形式之新來控訴時代之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後現代的浪漫詩學。把咪蒙任何一個故事以任何形式拆開、打亂、扔進一個容器之後,你隨便取出幾片碎紙,依然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故事,然而咪蒙的這些故事,每一個都分別為她帶來了超過六位數的收入。這已經不僅僅是後現代了,這是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的中國體現,也是資本主義第一次和自己的反抗者結合,並一起尖聲發大財的現世例子。

我很想成為咪蒙,但我又和她不同。從政治光譜來看,咪蒙是和現實徹底妥協的一類人,我還年輕,還有追求。從美學角度來講,如果讓咪蒙來講我的故事,估計那三個女孩子就會從康德、克里斯蒂娜(歌劇魅影主角)和嫦娥變成low逼、婊子和賤人。從做人來說,我不喜歡簡單地label任何一個人,也不贊同這種違反辯證法的看問題方式;從美學價值來說,這麼說話太粗俗。只要我的文本能被眾人接受,大家會看我的東西並引發討論,我想,我就夠革命了吧。


在第三年study abroad的時候碰到了現在的男朋友Jan. 捷克人,土生土長於布拉格,感恩.


Orientation group很重要

認識到最好的你

愛你


請聯繫我(^^)/


推薦閱讀:

我是做上海核心地段的商業地產銷售,怎麼樣才能找到資產億元以上的客戶,怎麼樣才能成交?
在上海開敞篷車是什麼感覺?
上海話里家族裡的親戚都應該怎麼叫?
積蓄只有 1K ,想到上海找工作,怎麼辦?
寒假要去上海玩,求推薦好玩兒的地方?

TAG:上海 | 上海紐約大學NYUSh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