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系車企高管承認借勢尾氣門攫取大眾在中國份額失敗?

外媒披露稱,實際上日系車企在大眾尾氣門擴散中起到了推動作用。然而在中國市場,大眾業務受影響不大,日系車高管甚至親口承認借勢尾氣門攫取大眾在華份額失敗。

蓋世汽車網12月2日報道 大眾汽車被曝出尾氣排放舞弊醜聞已有兩個月,目前事態還在擴大。外媒披露稱,實際上日系車企在大眾尾氣門擴散中起到了推動作用。然而在中國市場,大眾業務受影響不大,日系車高管甚至親口承認借勢尾氣門攫取大眾在華份額失敗。

驚爆真相:日系車在推動大眾尾氣門擴散

日本媒體採訪了一位主流日系車企在華管理人士,其表示在尾氣門事件愈演愈烈的當下,日系車在內的大眾競爭對手自然試圖抓住這一機遇,但並沒有成功,「我們已經盡了每一分力氣去判別大眾的失誤與軟肋。我們失敗了,這才真正認識到大眾在中國的強大程度。」

具體新聞鏈接請點擊

日系推動擴散大眾尾氣門 高管承認在華失敗


尾氣代碼這麼高級的東西中國市場別想了,老老實實混動吧!

為什麼在美國市場發生的事故不過涉及50萬輛汽車,而且還不危及安全(美國環保局表示,安裝特殊軟體規避尾氣排放檢測的這些問題車輛並沒有安全隱患,因此車主依然可以駕車上路,相關二手車交易也不受限制)的汽車造假事故會引發如此大的反響,大眾會如此膽戰心驚,不惜推出「老大」來背黑鍋。而在中國市場,DSG事件和速騰斷軸門涉及的汽車多達百餘萬輛,而且危及消費者人身安全:DSG事件被消費者稱為死亡閃爍,速騰斷軸的危險性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中國市場對大眾來說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今年一季度,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利潤為15.98億歐元,接近大眾汽車全球總額33.28億歐元的一半(48%),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佔其全球銷量的40%多。而美國市場大眾汽車的銷量僅占其全球銷量的3%左右。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如此重要的市場,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文德恩卻從來沒有到中國市場來道歉,甚至連其中國區總裁也沒有公開正式道過歉?在美國市場一個排放造假卻就使大眾集團徹底栽了?


這不是扯呢嗎

稍微對中國市場有所了解的,就該知道斷軸會對銷量有影響,燒機油會對銷量有影響,雙離合的不可靠性會對銷量有影響。

但是尾氣作弊的事情對根本不會出現在在購車考慮範圍內,這個對中國消費者來講這都不叫事

就是車門的厚重感在買車考慮的權重都比尾氣是否作弊的權重大


洗地失敗,第一次看到這文章的時候,這種陰謀論的語調,還以為又是不轉不是中國人系列作品,順手寫了回答,後來看到評論有人打臉,忽然想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去找了一下這篇文章:

原文發表於蓋世汽車網

鏈接地址: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12/02074758475860350232200.shtml

給這個標題跪了,原來尾氣門的新聞都是日系廠商寫的通稿?!原來日系車公關能力這麼強?!我還以為他們只會給車托之家交保護費呢(公關室的小夥伴不要打我〒▽〒

有位長者說了,不要動不動就想搞個大新聞!既然說了有日媒報道,不挖出原文不能李菊福,所以google了一下還真找到了,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鏈接地址:Emissions scandal: VW deception no big deal in China- Nikkei Asian Review

標題直譯過來就是「大眾造假在中國沒什麼大不了」

恩,有種酸葡萄文的吐槽感 (¬_¬)

文章不是很難,知乎小夥伴們英文水平足矣,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大致研究了一下,主要講的是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並沒有受到尾氣門影響balabala……蓋世汽車那篇報道,除了第一段以外,基本就是翻譯了一下這篇文章,額,原來不是大眾水文,臉又腫了一些 (~ ̄(OO) ̄)ブ

但是,為什麼總感覺哪裡不對╮(╯﹏╰)╭ 朕不甘心吶

我們再來看看蓋世汽車的文章:

驚爆真相是個什麼gui,原文根本沒有╮(╯﹏╰)╭根本就是標題黨嘛,原文強調的不是這個好嘛

還有

原文對照

圖中最後一句話的翻譯值得推敲,根據我的理解,意思是「儘可能挖掘一切關於大眾汽車的信息,並使用這些信息來贏得那些對大眾品牌的信任已被削弱的消費者。」蓋世汽車把它翻譯成「讓消費者相信大眾品牌已經削弱」,好吧,這樣翻譯就造成了有種日系在黑大眾的趕腳┑( ̄Д  ̄)┍

再加上作者的標題,就給人一種小日本想趁大眾命要大眾命卻沒有成功的戲劇感,這正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劇情,作者博人眼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總而言之呢,就是日媒報道說某日系高管承認確實有趁大眾信任危機的時候撈一把的想法,於是搜集了大眾的黑報告要爭取一下對大眾失望的消費者,(日本軍國主義的亡大眾之心不死啊~)不過在中國這是然並卵的事情~ ╮(╯﹏╰)╭

好吧如果真有這個計劃,也不造是哪家日系廠商搞出來的,我想說,執 行 力 在哪裡。。。額也許身為底層員工看不到高層的煞費苦心吧(╯▽╰) 總之就是沒聽說過這個鬼行動的任何信息,也沒有見過哪份資料黑了競爭品牌,至於推動尾氣門擴散,我只能呵呵了,攻擊競爭對手這種事情,至少我所見的範圍內還沒有發生,蓋世網這種夾帶私貨刻意挑起日系粉與大眾粉矛盾的手段,實在是有些嘩眾取寵了之前寫的回答就不刪了,算是給自己的提醒吧===========================================================================

看了這篇文章,已然給大眾水軍跪了。。。。。這是傳說中的負面營銷么

首先說明利益相關: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員工,不在營銷部門,不過大家都在一層辦公,離得不遠

關於營銷這個事,就不便評論本公司的營銷能力如何了(恨鐵不成鋼啊

公司新人培訓的時候老師就強調過營銷方面的注意事項,其中一項就是應當盡量避免將宣傳競爭對手的缺陷作為營銷手段,原話記不清了,大意就是貶低競品的同時,也會降低自身形象,同時會造成互相攻擊的惡性循環吧,總之就我接觸到的範圍內,即便是速騰「斷軸門」鬧得最熱的那段時間內,也沒有見到公司有任何針對大眾的營銷方案出來,(這種企劃案管理層根本就不會批好嘛)

底層員工最多也就轉發個朋友圈,聊天的時候當段子黑一下,尾氣門出來的時候,大家連討論都懶得討論了,那會貌似都在忙著混動卡羅拉上市,尾氣門這種無聊的事情,拿出來營銷感覺太LOW了。。。┑( ̄Д  ̄)┍

至於借勢尾氣門攫取大眾在華份額,也許高層會有人考慮這些事情,但是在執行層面,確實沒有發現任何此類官方行為,當然不排除某些4S店為了拼銷量會搞一些類型的宣傳,但也只是寥寥,別的廠商了解的不多,不發表意見

這篇文章一看就標準的水文嘛,哪有人會把自己的失敗拿出來給媒體宣傳。。。看這高管的腦殘程度,感覺是從金坷垃三人組裡請來的的吧(⊙﹏⊙)b


合著詐騙犯沒錯,錯的是揭露詐騙犯的人?


感覺明顯有黑的成分,哪個說這話的腦殘可以做到高管。換言之,大眾一直明目張胆進行日系車鋼板薄不安全等等反智言論,自己違法亂紀還不能被說?這個日系是什麼鬼?哪個廠家呢你敢明說嗎?這篇報道的神邏輯簡直無法理解。


汽車領域有哪些黑科技?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奈何大眾有全自動化水軍


假新聞開頭都要加個外媒,很好鑒別!


哪裡有大眾,哪裡就有火腿腸!


利用對手的產品缺陷是每一家企業都會考慮的手段,不過我覺得還是圖中這類手段更艹蛋一些,如果你認為釣魚島事件屬於產品缺陷或者商業欺詐的話請點X。


看來德意志狼堡神車深知中國市場是幫其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所以重點公關中國市場,火腿腸們開始四處出擊,這次必須拚命抹黑日系保住市場份額。等等,溉屎汽車網好像也不是第一次發這種槍文了吧…


尾氣超標是坑大家,斷軸自燃燒機油只坑自己。


蓋世汽車網??出處值得考據吧


尾氣超標在歐美算一個事兒,在中國,算事兒嗎?算嗎?不算嗎?看看北京的霧霾就知道多少車尾氣比大眾嚴重多了。


蓋世汽車網給了你多少錢


日系車企沒輸給大眾,是輸給了中國人


謝邀。

我覺得挺對的啊,揪著競品的小辮子不放,雖然沒有風度,但是看起來好像挺有效的。

再說那玩意是柴油的,中國壓根就沒幾輛。當年漢蘭達上不去坡,你就不買卡羅拉了?

只不過中國人買車真的不在乎環保……


擴散也不是不可以,不是有些人喜歡不轉不是中國人嗎?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有車豐田剎不住。

這段往事還記得嗎?

對於大家來說,擴散不值得聲討,歪曲才值得聲討。

大眾完不了,那麼多年的深耕。

更何況兩田根本沒把中國市場當成最重要的市場,對於他們來說主戰場還是看歐美,你看看他們有多少好東西沒引進來的?

再者,中日關係還沒那麼好,或許等那個大頭安倍下野之後親中派上台會好點?


想想也知道日系肯定會圍繞此事做文章,關鍵大眾黑日系的各種文章也不少,怪不得別人,起碼是他自己造成的。至於國內,主要可能還是國內市場對環保這事不敏感吧。


因為跟氣囊,火患相比,多含點氮的尾氣真不是用戶在乎的。

1.

輪胎漏氣隱患 豐田召回7000餘輛RAV4

  日前,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長春豐越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5年6月3日起,召回部分豐田RAV4汽車。

自2015年6月3日起,召回2015年4月7日至2015年5月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豐田RAV4汽車,共計7340輛。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輪胎壓力監測系統感測器的螺母緊固力矩不足,可能導致輪胎漏氣,儀錶警告燈點亮,存在安全隱患。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長春豐越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車輛免費檢修,以消除安全隱患。

2.

高田氣囊再釀事故 豐田日本重新召回160萬輛車

2015-11-27 07:11

[摘要]在高田氣囊案中,豐田全球的召回數量達到1,200萬輛,在美國的98起受傷事故中,有5起涉及豐田車。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豐田汽車公司近日宣布將在日本對已經維修過的160萬輛進行重新召回,原因是所更換的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依然存在危險因素。

上個月日產一輛X-Trail在日本發生事故,氣囊爆炸導致乘客受傷。該車此前已經經過召回檢查,排除有空氣進入氣體發生器,而空氣中的水汽損害了零件中的推進劑此前一直被認為是氣囊爆炸的原因之一。本月日產因此而在日本重新召回了31萬輛車。

豐田緊隨其後,日前重新對排查過的車型進行召回,第一次召回在5月至6月間已經完成。本次重新召回的車型包括豐田Vitz以及其它21款車。

自2008年以來,高田爆炸氣囊在全球已經造成4,000萬輛車召回,8人死亡100多人受傷。本月初本田稱已經找到了該公司在測試數據中造假的原因,宣布不再採購高田的氣囊氣體發生器,豐田、馬自達以及福特均已作出相同決定。

在高田氣囊案中,豐田全球的召回數量達到1,200萬輛,在美國的98起受傷事故中,有5起涉及豐田車。

3.

電動車窗故障存火患風險?豐田召回650萬汽車

2015-10-21 17:47

(日本?東京21日訊)豐田汽車(Toyota)今日指出,由於電動車窗故障存在的火患風險,將在全球召回650萬輛汽車,車款包括雅力士(Yaris)、柯羅拉(Corolla)、Camry及RAV4運動型多功能車,生產年分介於2005至2010年。

豐田在文告中透露,司機駕駛座側的電動車窗總開關可能導致短路產生及零件過熱及融化。

「一個溶解的開關可能會冒煙,也可能引起火患。」

豐田補充,大約270萬輛受影響的汽車已在北美洲出售,另有120萬輛車則在歐洲出售。

該公司表示,目前仍未接到投報指有關故障導致事故和傷亡事件。

同時,該公司在近數個月以來,豐田已經回收了近1千萬輛安全氣囊出現缺陷的汽車,因這關係到了全球數個死亡案例。

4.

豐田召回 別對中國裝糊塗

今年對汽車市場而言,真該被稱作「召回年」:大眾「排放門」事件一波未平,福特翼虎召回一波又起,按下葫蘆起來瓢,豐田召回又被據海外媒體引爆。

  據海外媒體消息,豐田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共650萬輛汽車,車型涉及豐田2005年-2010年製造的11款車型。

  全球範圍有多大呢?按照豐田方面的看法,這個「全球範圍」包括了北美、日本和歐洲市場,也包括了澳洲和東南亞市場,是否包括中國市場呢?豐田並未提及,但從豐田方面召回問題車輛各地區分配來看:總共召回的650萬輛車中,北美地區270萬輛、日本市場120萬輛、歐洲市場60萬輛,這些加起來450萬輛,還有200萬輛「下落不明」,按照澳洲和東南亞市場容量看,顯然不可能消化這200萬輛「問題車」,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車到底賣到哪裡去了?!

  我們不妨再看一下本次召回涉及的車型:這其中包括2007年款-2009年款凱美瑞(含凱美瑞混動版)、2009年款-2011年款卡羅拉、2008年款-2011年款漢蘭達(含漢蘭達混動)、2006年款-2011年款RAV4、2006年款-2010年款YARiS、2009年款-2011年款Matrix、2009年款-2011年款的紅杉以及部分坦途皮卡——這裡面眼熟的佔了大多數吧?其中凱美瑞、卡羅拉、漢蘭達、RAV4乃至YARiS,不正是豐田這幾年在華市場賺得盆滿缽贏的當紅產品么?為了方便豐田記憶,我們不妨用以下文字作個提醒:「它雖然掛著豐田的LOGO,卻是一輛主打美國和中國市場的車型;它從2007年進口國內銷售開始,便受到了強烈的關注;它於2009年國產化後便憑藉精準的定位,讓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沒錯,它就是漢蘭達。一款既叫好又叫座的7座SUV」,這段文字摘自國內某著名汽車垂直網站的文章,請注意「主打美國市場,2007年進口國內」,範圍、時間,嗯哼?

  企業主動召回缺陷產品,尤其是對各國家和地區市場一視同仁年的召回,足以顯示企業的負責態度,這是值得肯定的;在某國家或地區大規模召回問題產品時,對未銷售問題產品的地區或國家作明確的說明,也會得到大家的理解,但如果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就值得深究,比如本次豐田召回,從車型到銷售時間,決不可能和中國市場無關,而那些至今未明的數以百萬輛計的問題車到底在哪裡,豐田也應儘快給出一個說法。豐田在中國市場曾有過讓人齒冷的先例(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剎車門事件」后豐田章男先生在中國的發言和其后豐田鎮對此事件的所作所為),就更值得警惕其再次「裝糊塗」。

  「慣犯」是必須警惕的。


氮氧化物排放 中國老百姓好像不怎麼care 如果是安全問題 那就立馬樹倒獼猴散


推薦閱讀:

如何說服父親不買日系車?
自駕在外沒有97號油時,可否用93號油加燃油寶替代?
高速路上遇到別人惡意別車我們如何自保?
賓士 C63 AMG 和寶馬 M3 這兩款競爭車型,價格相差無幾,但是 C63 排量大了 50%,賓士的定價策略是在承認自己在駕駛感受上的弱勢嗎?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大眾汽車 | 日本汽車 | 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