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等你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你就懂了」的觀點?
我是2013級碩士,現在正在找工作。爸媽想讓我當公務員(其實主要是我媽),可是我生性愛好自由,並不喜歡那樣朝九晚五安穩無趣的工作。我爸媽每次都用「等你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你就懂得我們為什麼讓你這麼做了」,只有結論,沒有推理,但是又讓人無法反駁。不知道大家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樣應對?
這個看情況
1.你沒聽他們的話,自己出去闖,十年二十年後混的有模有樣,小日子滋滋潤潤,或者一不小心人生巔峰大富大貴,你就懂了當初堅持自己的選擇多麼重要,也因為經歷了這十多年的打拚多少風風雨雨來之不易什麼的,父母其實是希望你過得安安穩穩健康開心就好,你就很釋懷。2.你沒聽他們的話,自己出去闖,十年二十年後混的像條狗,創業好幾個未半而中道崩殂,你就懂了當初可能真不如聽爸媽的話乖乖去過普普通通的日子,你不釋懷但是問題都處在自己身上只能打碎出租屋的水泥牆往自己肚子里咽。3.你聽了他們的話,去做個公務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有可能情商夠高過個十幾二十年混個小幹部大幹部的做一做,也有可能就因為各種原因一輩子都在基層混,但是其實早就淡定了理想什麼的早就忘光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就這麼認了。你就懂了以後跟孩子們說「等你到我這個年紀,你就懂了。」總結來說就是你爸媽說啥跟你混得好不好沒什麼必然聯繫,只是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希望你過得簡單安穩,你自己的未來還是得靠你自己負責,恩恩。
「也許你們是對的,我再思考一下吧。」
當對方用你 「暫時不可及的身份」(年齡/身份/經歷) 作為論據來與你「詭辯」時,從辯論的角度說,他已經輸了,或者也可能是他已經不在乎輸贏。因此,再去說服他們沒有意義。我們要做的,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先以平和的方式結束這樣辯論。
********************
當然,辯論失敗的人,未必不握有真理。
如果事後你覺得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思考……那就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其補充論據,思考一下論點是否站得住腳。以本題為例,可能需要思考以下 3 個問題:
【1】對方的角度是親歷還是旁觀?- 父母做過公務員嗎?是親身經歷,還是僅僅是羨慕他們的生活?
如果是親身經歷,不妨聽聽他們認為公務員這一身份帶來的好處。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不妨問一下他們的消息來源。——如果他們和公務員接觸過較長時間,則他們的言論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只是道聽途說,他們的言論就意義不大,不妨聽聽現在人們對公務員的風評呢。【2】從對方的年代到現在,大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 幾十年前的公務員和現在的公務員待遇和社會地位的差別有哪些?
這個可以自己找一些資料,有機會的話,詢問一些做公務員時間比較長的人,聽聽他們的看法。
【3】年齡的增長會對職業規劃決策帶來哪些影響?- 二十多歲想要闖蕩的人,在年長後是否更加願意選擇安穩的工作了?
這個問題,有機會的話,可以問問一些三四十歲的人,聽聽他們的人生經驗。
如果你把這三個問題想明白了,你大概會真正理解父母的觀點,並有自己更成熟的想法了吧!
爸媽幾歲的時候就會洗衣做飯,我們幾歲的時候連擤鼻涕都要人幫忙。
爸媽十幾歲的時候在外闖蕩,我們十幾歲的時候,除了要錢買輔導書其他啥也不會。
爸媽二十幾的時候都已經成家生下了我們,我們二十幾歲的時候還會因為感冒、軍訓、實習等一系列破事,拿著電話哭的像鬼一樣說我想回家……
爸媽三十幾歲的時候可以料理整個家族,說句話拍個板擲地有聲。
我們三十幾的時候會想著也該成家立業了,媽,給我找個對象唄。爸媽的寵愛是因為他們曾經辛苦,曾經渴望有個溫暖的退路。我只怕,所謂的以後無限延後,不懂的東西永遠不懂。先說結論:等你到了那個年紀幾乎不可能和他們一個想法。父母叫你做的事在現在不一定是錯的,但是基本不能保證未來真的有前途,你的一生很可能就被父母尋求安逸的想法廢掉了。想盡一切辦法回絕。有想法的父母不會做這種強迫孩子的事情。
自己的未來一定要自己做主。下面是我自己的論證
定義:擬合:根據自己對某一事件的已知信息,總結出的自己認為最合乎已知的邏輯。經驗:通過自己經歷的具體事件擬合出的具體看法、方法、邏輯。結論1:如果一個人只是擁有經歷,而不加以擬合總結出經驗,這個人將什麼也做不了,僅僅是存儲的載體。
結論2:如果一個人擁有做某一件事的經驗,那麼接下來再做這件事時將會根據經驗生成的方法行事。
結論3:如果一個人擁有做某一件事的經驗,而做這件事的外部條件一直不變,那麼這個人將會永遠使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那一套固定方法。
結論4:如果一個人擁有做某一件事的經驗,而做這件事的外部條件變化了,這個人卻沒觀察到,那麼這個人仍將會使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那一套固定方法。
結論5:如果一個人擁有做某一件事的經驗,而做這件事的外部條件變化了,這個人卻沒觀察到,在真正犯錯之前這個人仍將會使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那一套固定方法。
結論6:如果一個人擁有做某一件事的經驗,而做這件事的外部條件變化了,這個人卻沒觀察到,在犯了一次錯之後,如果損失不夠大,會更傾向於這次只是個意外,這個人仍將會使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那一套固定方法。
一個人到了做父母的年齡往往做任何一件事都形成了基於自己經驗的固定方法,如果父母還不是在1線工作,也沒有長遠的眼光,僅僅是看新聞聯播或聽親友說某一行業的現狀,在當今中國這種發展速度極快的國家幾乎可以確定就是落後的經驗。
你選擇職業就是在選擇自己的未來,而你父母僅僅憑道聽途說的現狀就能決定你的未來1年甚至40年的工作,你覺得靠譜么?下面來舉個栗子,看這個問題:為什麼說「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是在新華字典附錄出現的例句。原文出處,注意上一個例句是出版方面的,說明例句來源是編寫者的親身體驗。
編詞典是一件非常漫長的工作,而且要盡量使用已經被時間考驗過的字句,不能說今年出一句「然並卵」,就拿去給今後幾十年的人當例句。因為你還不知道這些新詞是不是能融合為漢語的一部分。這個例句雖然出現於90年代字典,但時代背景應該屬於60年代到80年代初。馬前卒的回答
你是13級碩士,我想90後的你肯定無法想像那個時代考上北大的人能和售貨員一樣都擁有光明的前途。你的父母出生年代應該是在60年代出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就是在改革開放剛開始那時結束的。
問題來了,字典這個例句的觀點來源是編寫者的親身體驗,即「經驗」。這個經驗放到今天顯然不適用了。為什麼是「顯然」呢,因為中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巨變,社會環境即「外部條件」。新中國自建國至今每5年都是一個大變樣,社會環境持續在巨變,我相信未來也是如此。世界形勢要變天?(2016 年下半年)我在這個回答里詳細說明了未來技術革命導致的可能的社會巨變。牛津大學曾有一個研究,對未來20年內702類職業被機器取代的概率進行評估。
結論是:未來20年內美國47%的職業都有被取代的可能。
選擇自己的職業絕不能不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盲目做決定,因為你父母只是看到的現狀,並不能看到背後的趨勢(導數),而你選擇的是未來。你現在正是在人生可塑性最強的一段時間內,即使可以轉業,你需要知道這個決定背後的機會成本不僅僅是時間。
最後的建議:不要聽,想盡一切辦法回絕。自己靜下來好好想想,三思再三思。
謝邀!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首先要理解你爸媽是想為你好,可他們出生在工業時代,穩定是他們一輩子的需求,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每個時代人們追求的東西都不同,不能同日而語。父母給你的選擇,是「最大限度為你規避安全問題」,而你的選擇是「最大限度開闢安全問題」,這兩個矛盾從一出發開始就存在,所以你不必急。
慢慢用你的行動來和他們好好聊聊天,先尊重他們,在接納他們的觀點,在用你自己的行為去連接他們,達到平衡,別激進的做決定,也彆強硬,慢慢來。這句話以前應該是:這是為你好,等你長大就懂了。我小學時候經常聽,不懂;上了初中,還是不懂;高中時候,依舊不懂;大學階段,我已經是全家學歷最高的了,照樣沒想明白;現在碩士在讀,還是不懂。兩個月前我母親又教育我:等你長大就懂了。我:我現在學歷比你高見識比你多,每個月補貼比你工資高每年獎學金比你獎金多,怎麼還不懂?母:額。。。。嗯。。。。。等你到我這個年紀就懂了。
我:哦,原來如此,對了昨天和同學約好出去玩,我先走了。。。。。。
不必去反駁父母。你已經是研究生了。
一輩子,太多未知了。關鍵不是今天如何反駁。而是今天你能不能承受的起選擇帶來的損失和壓力。我小孩小,老看教育書。書上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題主你也是。我們都不知道你有多堅強堅定。幫你選擇不是我們能做的。只能鼓勵你深思熟慮後,在自己壓力承受能力之下,做出選擇。然後不後悔的堅持下去了。多聽長輩的話不是因為他們的話是正確的,而是因為他們走彎路的經驗豐富。 但是你要學會識別這些豐富的彎路經驗,從中認清哪些是符合時代適合你自己的,哪些只是父母的過時感慨,你要學會認清自己,認清世界,然後才能開啟探索自己的旅程,而不是被父母一句「等你到了這個年紀,你就懂了」給捶懵掉。
多年前,父親對我說
「談戀愛,要找追你的姑娘。」當時我並沒有說話。
現在想想,他說的對吧。跑題的答案,從父母角度分析一下類似「父母的話的理論」當然不一定贊同。
從你父母的角度來說,這個職業選擇是為保證未來你小康生活水平做出選擇的最優解。前面已經分析過可能的結果無非四種:考公務員:1考上,沒大發展:一生衣食無憂,妥妥的小康水平。結果,父母不為你操心。2 考上,有發展:加官晉爵,光宗耀祖也許談不上,但是中國的社會環境好處毋庸置疑,結果,父母不為你操心,對家庭還會有所幫助。3 創業或者自由職業,收入不穩定且沒嘛發展,工作時間不固定,帶來的諸多未知問題還未可知。結果,父母為你操心 4 創業或者自由職業,收入高,有發展,時間不固定,生活優質高質量。結果,父母不為你操心。總之,在父母的思維里,考公務員是保底用的(事實也的確如此)。這樣不出意外的話,總不用為你操心。所以你想讓他們放心又能如你所願的策略是:放心吧媽,憑我的能力,自己闖也能過得不錯,不讓您老操心!
前提是你真有這能力。當我到了我父母曾經的這個年齡時,我已經意識到,當年他們曾經說過的一些經驗之談是正確的,可能有些對於當時年少氣盛的我來說,很庸俗,很現實,但是時間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但是!我一定要說但是!他們說過的話傳授過的經驗,也有很多不那麼正確,所以當我到了他們當年的年齡,卻擁有著他們當年所不能有的知識和眼界的時候,我更經常去想,幸好這些事當年我沒有聽他們的,有的時候還會想,為什麼那些事聽了他們的呢……這就是人生啊,這就是自然規律啊,無論是社會進步還是進化使然,註定大部分子女都會比父母更有見識。父母們已經儘力了,但是他們怎麼可能跨越他們的局限呢?回到公務員這個話題。所有當父母的都會希望子女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即使子女成為了宇航員名留史冊,可能對父母來說還不如當一個公務員,在父母眼裡,平安才是福。至於姑娘你該怎麼選擇嘛……有的生活即使再好,是你想要的嗎?人很少會為了努力卻不成功而後悔,但是人總會為了根本沒有努力過而後悔。祝福你。
我以前一直瞧不起這種觀點,我覺得就是父母表達能力差,要不就是觀念落後。
現在我信了。很多東西,就是要你到了同樣的環境下才能懂,別不服氣。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
如果你聽爸媽的去當公務員,我是說如果,然後如果哪天你發現自己確實不喜歡這樣,過得確實不開心,你是沒法怪爸媽吧,只有怪自己。
所以年輕的時候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挺重要的,至少我這樣認為。
人一輩子總要任性幾次的。
突然想起在該不該聽爸媽的和不愛的相親對象結婚那個問題下面的一個回答:合著我就該按照你們的意願結婚,再按我自己的意願離婚是不。不妨想一想,客觀來說,你願意到了那個年紀,成為和你父母類似的人嗎?
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想清楚了不就知道怎麼處理父母的「將來懂」了么?我希望自己因為衝動 任性 不聽勸 為了我心中的理想卻有虛無縹緲的生活而努力
我知道我沒走父母安排的路 會跌倒也許會摔的很慘我知道我有可能哭著說為什麼當初不聽你們的話我知道我將來也許生活平平 父母嘆氣 朋友笑你 叫你不要走這路 你當初不聽我的話吧我都知道但是我想去試一下 因為我就只有一個人生啊 !嗯 轉行了我們年輕時總想著照著自己的想法去走,
越長大越發現,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驗證父母當初的話。可我們就該聽了嗎?年輕不就是不設限,去感受一切未知嗎?別說父母了,我在知乎上就碰到不少好為人師經常"等答主結婚/買房/生孩子/在美國多呆幾年就知道了現在還是太年輕"的陌生人呢。且看截圖:
碰到很多,沒有一一截了。這不光是父母的問題,而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跟他們追求的不一樣,怎麼會有人想要跟他們不同的人生。
區別是,對陌生人可以講理,可以拉黑,對父母不行。只能儘快經濟獨立脫離管教了。
不過我當年遇到父母同樣的說辭時就回了一句,我要當公務員你們有那門路?父母就默默匿了。不過知乎上很多人還是有門路的,所以這個個人經歷並無法提供參考。這是緩兵計。到了他們那個年紀,你在也沒有機會了。
不能接受批評是人性固有的弱點。觀身邊出類拔萃之人,沒有一個是「生而知之」,必有人指點,先明確目標,再規劃步驟,謀定而後動。常人與他們的差距除了先天資源的不足,尤在於後天資源的浪費。一旦有人提出批評意見,就有屌絲在那裡叨逼叨什麼「不要把你的想法強加給我」「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年輕人不聽老東西的話」「你說的我都懂,但是……」「我不自己走走,怎麼知道那是彎路?」也沒見誰非得吃一次屎才知道「原來屎不能吃」啊!人生就那麼長,彎路走著走著一輩子也就過去了,然後就只能一邊感慨「誰的青春不迷惘」一邊跪著刷知乎。聞過則喜,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知乎上大部分徵詢意見的問題,題主心中早就有所決定,只是來找支持而已。而大部分人為了不得罪人,也不願意給人提意見。所以我現在能聽到批評的意見,先不管人家說的對不對,先發自內心地表示感謝,起碼說明人家愛你是不?最可惡的是一路捧殺把你繞坑裡去的!至於得到意見之後是清蒸還是紅燒還不是看你自己啊!總之,年輕人啊畢竟圖樣圖森破,多聽,少說,明辯,實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悶聲發大財,這是墜吼滴!
無它,刻舟求劍而已
推薦閱讀:
※媽媽天天做家務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護手的?
※長得丑主要怪自己還是怪自己父母?
※被父母討厭是一種怎樣的的感覺?
※父母的過分關心已經成了枷鎖,反抗後父母覺得孩子沒良心,討厭父母,怎麼破?
※作為兒女,你是如何孝敬父母的?